“陆操”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上兴和历表 东魏 · 司马子如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自天地剖判,日月运行,刚柔相摩,寒暑交谢,分之以气序,纪之以星辰,弦望有盈缺,明晦有修短。古先哲王则之成化,迎日推策,各有司存,以天下之至王,尽生民之能事,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及卯金受命,年历屡改,当涂启运,日官变业,分路扬镳,异门驰骛,回互靡定,交错不等。岂是人情浅深,苟相违异?盖亦天道盈缩,欲止不能。
正光之历,既行于世,发元壬子,置差令朔,测影清台,悬炭之期或爽;候气重室,布灰之应少差。伏惟陛下当璧应符,大横协兆,乘机虎变,抚运龙飞,苞括九隅,牢笼万宇,四海来王,百灵受职。大丞相、渤海王降神挺生,固天纵德,负图作宰,知机成务,拨乱反正,决江疏河,效显勤王,勋彰济世,功成治定,礼乐惟新,以履端归馀,术数未尽,乃命兼散骑常侍执读臣李业兴、大丞相府东阁祭酒、夷安县开国公臣王春,大丞相府户曹参军臣和贵兴等,委其刊正。但回舍有疾徐,推步有疏密,不可以一方知,难得以一途揆。大丞相主簿,臣孙搴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臣晔,前给事黄门侍郎臣季景渤海王世子开府咨议参军事、定州大中正臣崔暹,业兴息国子学生、屯留县开国子。
臣子述等,并令参预,定其是非,臣等职司其忧,犹恐未尽,窃以蒙戎为饰,必藉众腋之华,轮奂成宇,宁止一枝之用。必集名胜,更共修理、左光禄大夫、臣卢道约,大司农卿、彭城侯臣李谐,左光禄大夫。东雍州大中正臣裴献伯,散骑常侍、西兖州大中正臣温子升,太尉府长史臣陆操,尚书右丞,城阳县开国子臣卢元明,中书侍郎臣李同轨,前中书侍郎臣邢子明,中书侍郎臣宇文忠之,前司空府长史、建康伯臣元仲悛,大丞相法曹参军臣杜弼,尚书左中兵郎中、定阳伯臣李溥济,尚书起部郎中臣辛术,尚书祠部郎中臣元长和,前青州骠骑府司马安定子臣胡世荣,太史令、卢乡县开国男臣赵洪庆,太史令臣胡法通,应诏左右臣张哲,员外司马督臣曹魏祖,太史丞郭庆,太史博士臣胡仲和等,或器标民誉,或术兼世业,并能显微阐幽,表同录异,详考古今,共成此历。甲为日始,子实天正,命历置袁宜从此起─运属兴和,以年号为目,岂独太初表于汉代,景初冠于魏历而已。谨以封呈,乞付有司,依术施用(《魏书·律历志下》:兴和元年十月,齐献武王入邺,命李业兴令其改正,立《甲子元历》,事讫,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右仆射隆之等表。)。
时人为宋游道陆操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十一部
《北齐书》曰:游道与顿丘李奖一面便定死交。既而奖为河南尹。辟游道为中正。元颢入洛。奖受其命。出使徐州。都督元孚与城人赵绍兵杀之。游道为奖讼冤。得雪。奖二子构、训居贫。游道后令其求三富人死事。判免之。凡得钱百五十万。尽以入构、训。其使气党侠如此。时人语曰:
游道狝猴面。陆操科斗形。
意识不关貌。何谓丑者必无情(○《北齐书》宋游道传。北史宋繇传附游道传。)。
齐献武王庙制议 北齐 · 崔昂
出处:全北齐文卷六
案《礼》,诸侯五庙,太祖及亲庙四。今献武王始封之君,便是太祖,既通亲庙,不容立五室。且帝王亲庙,亦不过四。今宜四室二间,两头各一颊室,夏头徘徊鸱尾。又案《礼图》,诸侯止开南门,而《二王后祔祭仪法》(《通典》作仪注云)执事列于庙东门之外。既有东门,明非一门。献武礼数既隆,备物殊等。准据今庙,宜开四门。内院南面开三门,馀面及外院、四面皆一门。其内院墙,四面皆架为步廊。南出夹门,各置一屋,以置礼器及祭服。内外门墙,并用赭垩。庙东门道南置坊;道北置二坊,西为典祠廨并厨宰,东为庙长廨并置东辂,其北为养牺牲之所(《魏书·礼志二》:武定六年二月,将营齐献武王庙,议定室数、形制。兼度支尚书崔昂及卢元明、王元景、裴献伯、李泽、陆操、李骞、阳休之、郑伯猷、崔劼、邢峙、宗惠振、张毓,高元寿、王显季等议。又见《通典》四十八。)。
刊定秘府书籍 北齐 · 樊逊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案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大夫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较,然后杀青。余所雠校,供拟极重,出自兰台,御诸甲馆。向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籍众本。太常卿刑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端、故国子祭酒李业兴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北齐书·樊逊传》)。
陆操伏浑卒,为杨愔作书,告晋阳朝士。
授陆操太原少尹制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
门下。守洛阳县令陆操。才膺利用。官历清资。当断不疑。在公必济。京兆之亚。夫官之剧。既驰名于洛邑。宜佐理于汾州。可守太原少尹。散官如故。
答祁居之书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
焞前年冬末相别,两见改岁,衰老日甚,幸未昏愦,亦不敢虚度时日。十二月末到会稽,初至,稍困人事,今即遂安居。经夏别无所苦,不烦远念。半月前,有人传言在馀杭干事,方怪咫尺无一字见及,忽收专问,获闻动静,欣慰可知。示谕附来书,未尝得一,何也?今后非的便不可附书,彼此无益,故此中未尝附书者,盖以此也。川中诸公未尝通问。冯贯道四月间专遣人至,犹题黔州通判衔位。向在桐庐,见除梁山军,未尝来行朝,传之者妄也。伯世何故尚留枝江,缺在何时?仲志在庐山有所授未?景实来别,其兄德元往来过此,相聚甚款,不讲人事,终日相从。德元在四明时通书,敦智间相见。此亦有一二学者相见,不保其往,恐知之。李习之《复性书》三篇,旧亦常读,偶记韩退之《与孟简书》云:「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习之亦韩门生也,却晚从释氏,无足怪者。古人尚如此,况今日时去时来,果求何事,果见何理,而望终始不移,大难大难。居仁时得书,见勉倡此道,然老拙之职似当然,其如力薄何。此道如青天白日,谁不见之。昧者汩以利欲,一出一入,望知其至多,见其无益也。吾子勉旃。相会未期,暑气尚炎,万万倍加保重。令弟必且在左右,不敢致问。秉笔挥汗,信笔作此,言无次叙,一读焚之可也。六月二十五日,焞书启上。
香积院行记 北宋 · 蔡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全蜀艺文志》卷六四
东莱蔡怿乐道出师泸南,子兴雅侍行。兄郡守惇元道、弟安度、子宪榕、松年、侄兴宗伯世、兴诗仲志、兴礼仲圭、兴邦嘉言、颍川赵昌弼子俊作别于此。建炎戊申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