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碑铭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道行无迹。
妙极无象
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
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天人师
示第一义。
师无可说之法。
义为不二之门。
其定也。
风轮驻机。
其慧也。
日宫开照。
其用也。
春泉利物。
三者备体。
谁后谁先。
入无量而不动。
开法华而涌出。
湛兮以有无观听而莫测。
寥焉以远近思维而不穷。
智德皆空。
为真实际。
大悲恒寂。
遍抚群迷。
月入百川之中。
佛匝千花之上。
修而證者。
元同妙有。
应而起者。
旁作化身。
先大师适来此土。
化身欤。
适去他方。
补处欤。
不可得而知也。
自如来现灭。
四魔横恣。
人天无怙。
寄命崩崖。
胜大敌者。
那罗延身。
销大毒者。
伽陀妙药。
拔陷扶坠。
生大师
大师延陵马氏。
讳元素
字道清
崇高绍兴于法位。
冑绪不系于人间。
慈母方娠。
厌患荤肉。
长至之日
诞弥仁尊。
有异祥。
乳育安静。
既龀
稽首父母。
求归法门。
即日获请。
出依精舍。
如意年中薙度。
江宁长寿寺
既进具已。
戒光还照。
定水澄源
鹅王之不受泥尘。
香象之顿除羁锁。
未之比也。
身长七尺。
体无凡骨。
眉毛际脸。
口若方丹。
目不顾盻。
声侔扣王。
入南牛头山威大师
撞钟大鸣。
入海同味。
迦叶以头陀第一。
大师斗薮尘劳。
闻一知十。
未尝请益。
观法无本。
观心不生。
喻金刚之最坚。
比狮子之无畏。
圆月照海。
高深尽明。
慧风吹云。
宇宙皆净。
威大师摩顶谓曰。
东南正法。
待汝兴行。
命于别位。
开导来学。
于是驺虞驯扰。
表仁之至也。
众禽献果。
明化之均也。
接足右绕。
百千人俱。
大师悉以菩萨呼之。
教习大乘。
戒妄调伏。
自性还源。
无渐而可随。
无顿而可入。
摩尼照物。
一切如之。
吾常默默。
无法可说。
或有信愿双极。
恳求心要。
于我渴仰。
施汝醍醐。
问禅定耶吾无修。
问智慧耶吾无得。
道惟心證。
不在言通。
怀帝释轮。
终为世论。
自净而已。
无求色声。
既悟者小无微尘。
大无三界。
当悟者内珠虽隐。
犹作来因。
药草万殊。
根茎等润。
貌和言寡。
饥至饱归。
或有闻尊称而迁善。
现色身而独得。
我无示念(一作尔念)
道溥慈圆。
食不问咸酸。
口不言寒暑。
身同池水。
饱蚊蚋之饥渴。
道离人我。
顺众生之往来。
贵贱怨亲。
法平等。
故馈甘味而不辞。
同于糗糒。
奉上服而不拒。
齐于弊褐。
俾夫家有道侣。
府无争人。
开元中
本寺僧法密请至京口
润州刺史韦铣洒扫鹤林。
斯焉供养。
有屠者恣刃。
积骸如山。
闻大师尊名。
来仰真范。
忽自感悟。
忏伏求哀。
大师受之。
又白言。
和尚大悲
当应我供。
大师衲衣跏趺。
未尝出户。
公侯稽首。
不为动摇。
至是如其恳求。
忻然降诣。
夫盗隐其罪。
虎慈其子。
仁与不仁。
皆同佛性。
无生无灭。
无去无来。
今浊流一澄。
清水立现。
诸佛所度。
我亦度之。
天宝中
扬州僧希元密请至广陵
便风驰帆。
白光引棹。
楚人相庆。
佛日度江。
齐鲁倾都来会。
津塞途盈。
人无立位。
解衣投施。
积若邱陵。
皆委于所在。
行无住舍。
礼部尚书李澄时为杨州
齐心跪谒。
为众唱首。
望慈月者。
谁不清凉。
传百亿明灯。
照四维上下。
尘沙之数。
皆超佛乘。
二州以贪法之心。
移牒踰月。
均吾喜舍。
成尔坚牢。
无非道场。
还至本处。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坐灭。
呜呼。
菩提位中六十一
父母之生八十五年。
赴哀位者。
可思量否。
至有浮江而奠。
望寺而哭。
十里花雨
四天香云。
幢幡盖网。
光蔽日月。
其月二十一日
四众等号捧金身。
建塔于黄鹤山西原。
像法也。
州伯邑宰
执丧师之礼。
率众申哀。
江湖震悼。
曩于寺内移居。
高松互偃。
涅槃之夕。
椅桐双枯。
虎狼哀号。
声破山谷。
人祗惨恸。
天地晦冥。
及发引登原。
风雨如扫。
慈乌覆野。
灵鹤徊翔。
有情无情。
德至皆感。
达摩祖师传法。
三世至信大师
门人达者曰融大师
牛头山
得自然智慧。
信大师就而證之。
且曰。
七佛教戒。
诸三昧门。
语有差别。
义无差别。
群生根器
各各不同。
唯最上乘。
摄而归一。
凉风既至。
百实皆成。
汝能总持。
吾亦随喜。
由是无上觉路。
分为此宗。
融大师讲法则金莲敷。
顿锡而灵泉满溢。
东夷西域
得神足者。
赴会听焉。
岩大师
方大师
方授持大师
持授威大师
凡七世矣。
真乘妙缘。
灵祥嘉应。
佥具传录。
布于人世。
门人法镜
吴中上首是也。
门人法钦
径山长老是也。
观音普门。
文殊佛性。
惟二菩萨。
重光道源。
门人法励法海。
亲奉微言。
感延霜露。
崇龛座。
开构轩楹。
时惟海公。
求报师训。
庐孔氏之墓。
起净明之塔。
世异人同。
泫然长慕。
僧慧端等。
荫旃檀树。
皆得身香。
菩萨戒弟子故吏部侍郎齐浣
刑部尚书张均
江东采访使润州刺史刘日正。
广州都督梁升卿
采访使润州刺史徐峤
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升
润州刺史韦昭理。
给事中韩延赏。
御史中丞李丹
泾阳县令万齐融
礼部员外郎崔令钦
道流人望。
莫盛于此。
弟子尝闻道于径山
乐正子春之于夫子也。
洗心瞻仰。
天汉弥高。
镜公门人悟甚深者大理评事杨诣。
过去圣贤诸功德。
藏志之所至。
无不闻知。
鲁史从告。
况乎传信。
其文曰。
浊金清镜。
在尔销鍊。
磨之莹之。
功至乃现。
膏溃炷然。
光明外遍。
阳升律应。
草木皆变。
启迪瘖瞽。
惟吾大师
息言成教。
舍法兴悲。
辰极不动。
风波自移。
境因心寂。
道与人随。
杳然元默。
湛入无为。
性本非垢。
云何净除。
身心宴寂。
大拯沦胥。
内光无尽。
万境同如。
甘露正味。
琉璃妙器。
遍施大千。
无同无异。
度未度者。
化周缘备。
道树忽枯。
涅槃时至。
我无生灭。
随世因缘。
吉祥殿上。
应化诸天。
寂寂灵塔
滔滔逝川。
恒沙劫坏。
智月常圆。
宫词百首 其九十二 五代 · 和凝
 押阳韵
兰省初除傅粉郎静端霜简入鸳行。
明庭转制浑无事,朝下空馀鸡舌香
都官员外郎钱君墓志铭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丹渊集》卷三七
亡友去私,讳衮姓钱氏怀安军金堂县人
生七年而孤,其世父良绝器之,教养若己子。
去私性淳笃,寡言笑,嗜学。
诸儿挽引与戏,不过略就其处,已复还几案,对简册尔。
尝寱诵诗书,终卷不乱。
既冠,文章道谊,鸿丽通博,翕然闻两蜀间,士大夫争求交之。
庆历初,举开封府进士,试廷下,不中,遂归。
曰:「吾术其未至耶」?
郊居,外人事,尽取所有书,日夜考究。
腾高入深,裒揽剔抉,无所不得,以为其所有,犹曰未也。
是岁秋赋,尚不肯应书,太守集贤林侯槩力起之,且缓期以待。
去私为出,并诸生试,侯取去私为第一人。
明年,遂中甲科,调江陵节度推官
老奸夙黠,不敢侮妄。
时故相刘公沆临府,刚严峭劲,少所推借。
尝谓去私曰:「君始仕而论事,多与法合,岂少习之耶」?
去私言:「是安假习?
法与人情,何尝甚相远。
若处之平心,自可决不疑矣」。
公是之。
他日,见其所为文,叹曰:「君事业有如此,簿书岂可久相仍哉」?
荐之,再授京兆府掌书记
晏元献最爱去私,尝召与语终日。
文潞公来雍,以宾佐自随;
朝廷改去私定国军幕,潞公留之。
屡试以难剧,皆办。
称其才,文章奖奏,迁著作郎知河南府登封县
县有嵩阳书院,师席久倚,生徒尽散落。
去私尽料邑人子弟之良者,遣往教之;
四方之士来者,皆留其中。
嵩阳之学,至今为盛。
盖去私至后,始能如此。
京洛之民窳堕事末利,不重垦稼,去私为遍诣田间,相视指度,沟泉垄壤,艺食,以法授。
其民饱煖之,颍、许之人转流而占籍者岁岁加益。
嵩少,天下山水最佳绝处。
峦岭涧谷,幽深奥邃,道祠佛宇,布若联罫。
前朝高爽傲逸之士,遗迹如昨。
秘书监刘公几,与去私为泉石之友,间常步入,以极其胜,连月忘返,而县无废事。
秘书丞签书兴州判官厅公事。
州在崎岖山壑之中,民吏椎质,诸不如事。
向官此者,但务一切。
去私为其整比,次娖条理,巨细无有违失,兴遂名治郡,至今袭用其术。
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赐服五品。
凤翔盩厔县望迁泽置马务监牧使,举去私主之,兼知县事
县介岐、雍,土田演沃,民高赀,常以雄横相镇迮,素号难治。
去私一以至诚治之,久而其下不敢以毫发不可事徼倖于去私。
治平陕西义勇,其法不问衣冠与下户,皆籍。
人甚骇恐。
去私为白府免,不听。
移书转运使,为奏朝廷,从之,众始安。
尝有两词诣去私辨,客有绐其所不直者,厚纳其金,阳为将以言于去私所,易其狱。
去私理之自如,其人出,逼客,复取金。
去私知,但默笑,待客如平时。
外人益信去私之公,且谓去私仁人长者,而指客不若犬彘。
闾巷籍籍,交口颂骂,客竟以羞死。
都官员外郎
今韩大参为三司使,奏去私通判其府事。
未报而去私卒,治平三年六月十七日也,享年五十三。
去私为人,情地夷旷,无有径路;
而所与之游者,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
而去私胸中辨其所以为贤不肖者,寔皎然尔。
事世父,孝谨尤笃。
尝以其所当迁官,具情以闻上,且曰:「臣伯良有大恩于臣,愿求授之」。
天子嘉焉,命遂下。
廪给之赢,尽分致其族,以至及其故旧所不能自济者。
其于自奉,裁足而已。
器服玩好,散置几格,人所欲得,随其取去,未尝有一言之吝。
其临政明敏爱恕,不务巧刻;
辩诘诉讼,傥无深非重过,皆讲解使去。
初若宽简不断,然而淹久浸漉于人,尽惬其所素意。
盖本不欲相疵痕,而后可使复为完好者也。
故每去,人必思之。
登封累年,尝复过之,邑人扶老提稚,相与出郊候拜,留连不忍辄去左右。
送之复如此。
既死,二曲人有讼不得其所伸者,知其无可柰何,则必诣去私殡室,沥酒烧币,号泣告诉,具道其所以如此,不能复见去私为其区处之者,反覆丁宁而后去。
此古人得循吏之称,班于简册者,未必有能过于此。
宦意尤泊然,不顾计。
刘丞相晏元献文潞公最为知去私者。
是数公其力傥略施于去私,则可以度越伦辈,为显官贵人
而去私未尝辄一开口,以希其有所进拔。
人语之,去私终不为易其所存。
同尝以长期远约待去私者久矣,且不谓遽然至于如此。
呜呼哀哉!
去私曾祖讳赞,祖讳绪;
父讳炤,赠职方员外郎
世世皆用儒学倡于蜀,以《春秋》名其家。
母王氏,赠仙居县太君
夫人耿氏,婉静端素,仪度可法。
自归去私,相与营饬家事,外齐内明,资去私于学,以至得第。
从官在雍,婴疾遂去世。
再娶江氏,刑部郎中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林复之女,封长安县君,贤而有文。
去私没后,家甚贫,长安安之,不戚戚,惟督诸子为学,期以复兴门户为意。
男六人:端甫、端夫履、端衡、端诚、端懿。
女四人:长适进士侯去非,馀尚幼。
去私有文集二十卷,大抵淳重明白,长于议论。
熙宁四年二月丙寅葬于盩厔县仙游乡黄龙原,耿夫人祔焉。
端甫昆仲,以同于其父交游为最深者,来哭求铭,同辞之非矣。
既泣且铭之曰:
呜呼去私,其可谓当世之淑人君子者也。
宽裕和懿,才明敏给,政事文学,皆有能誉。
而其官其寿,两不能获。
夫天之报效于人,所以必然用善恶之行者,同尝论之精且密矣。
今于去私,又使人置疑于其间也,竟何如哉?
去私所有,已不自愧于人;
其子孙复能嗣其业,当有能兴大之者。
呜呼去私,想固无恨矣!
铭去私之墓者,同也,去私闻之乎?
呜呼哀哉!
淑妃董氏赠祭文秘书省请作)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六、《祠部集》卷三四、《永乐大典》卷一四○四九
淑妃董氏,以柔明之范,为后庭之率;
静端之性,谨中闺之承。
允执妇顺,参基王化。
聿怀内助,曷忘永悼。
犹有彤管,可鉴美迹。
故夫四妃之号,亚后之宠,所以极哀荣之典,而且慰吾懿主之悲也。
尔其歆承,祗我休命。
尚飨!
看详西京天津桥政和四年 宋 · 宋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八、《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三之二四(第八册第七五四二页)
西京端门前,考《洛阳图》旧有四桥,曰谷水、曰黄道,在天津桥之北,曰重津,在天津桥之南,并为疏导洛水夏秋泛涨。
岁月寖久,及自经坏桥之后,悉皆湮没。
今看详见修天津桥,居河之中,除谷水已与洛、河合为一流外,其南北理当亦治二桥,以分其势。
盖不如是则两马头虽用石段砌垒,两岸之水束入桥下,发泄不快,则两马不无决溢之患。
又桥之上十里有石堰曰「分洛」,自唐以来引水入小河,东南流入于伊。
闻之耆旧,每暴涨则分减其势。
若今来修建天津桥而不治分洛堰,不能保其无虞。
臣前项所乞,止是天津一桥,今欲如旧制添修重津并黄道桥,及置分洛堰,增梁以疏其流于下,作堰以分其势于上,实为永久之利。
重建兜率寺 宋 · 罗汝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三
汝楫少时,以事过新定子城之北,连闼洞开者屋数千楹,目其榜,则兜率寺也。
即时游焉,秘宇屹然以高,缭舍窈然以深,支房别院,重楼复阁,内外整整,足为望刹。
念此邦薄力,向非它州比;
僧居之陋,取蔽风雨而已,乃独雄盛如此,谅非偶然。
呼寺僧询之,实唐陈尊宿故居。
陈得法于断际,当时缁素归重,加姓其上,以尊宿称。
太守陈操师事之,亲受法要,事见《传灯录》。
后世追仰其人,相与饰此遗武,无足怪者。
及得旧碑读之,乃开元三年台州刺史康希诜文,其叙轮奂之美,反复至数百语。
详其语往往过于所见,则寺之雄盛旧矣,不因僧而然。
惟是数百年间,相继增葺,久而益新,亦岂无所自耶?
绍兴十四年,予来莅郡事,则寺以焚毁。
咨兴废之不常,为之怅惜久之。
它日与客语偶及此,客持三说,以起废为丘墟,小庵严奉,有所未至,此兜率不可不复者一也。
畴昔寺无恙时,徒众如林,计今所存,尚复不鲜,或至散处市肆,行业俱堕,三尺所禁,岂应坐视,此兜率不可不复者二也。
寺占形胜之地,密邻州治,废址荡然,无复藩篱,居人筑塓之用,取给于此,畚锸日至,气益以索,此兜率不可不复者三也。
是三说固不诬。
属当巨浸之馀,公私屋室摧圮过半,方务悉力营缮,何暇它及?
比就绪,得请奉祠苏使君寔来继予。
使君顷守严有惠爱,未几复临旧治,民习其政,坐以无事。
先是兜率之废,天申节斋祷,即诣乌龙山寺,遂为故事。
使君喟然叹曰:「天下州郡,皆即在城佛馆,以严归福之供。
而吾州独不尔,乃率僚佐走郊外,亟拜而返。
权宜可也,万一熏修之事少有不虔,稽察惟艰,其何以自安?
州虽陋,顾不能新一刹乎」?
其意殆在兜率,未遽发。
会有以林木献寺者,所得类皆瑰材,其数为多。
寺僧祖照、德渊辈相与经画兴复,不籍于寺。
而愿预其事者曰惠空,僧正慧端实总护之。
于是分诣大姓,乞其功用之费。
远近响应,无不乐施。
其或无积赀者,人授一瓿,使日辍赢馀置其中,伺其满,持以归我。
锱铢积累,初若微甚,卒至于不可胜计,事赖以济。
是役也,经始于十七年冬至十九年正月以讫役告。
凡为大殿者五间,山门十有一间,两庑四十有二间,为厅事者二,待长贰暨官属之至,斜廊六间附焉。
法堂戒坛旧所有,姑因之,馀皆焕然一新。
又僧守越募工为三大像,夹侍六人,如诸方之仪,有穆其容,瞻者增肃。
馀力对饰涌壁,曲尽其妙。
予居比郡,闻寺成,意前三说者有以启之。
及传使君言,则其享上之诚,惟恐不至,彼三说者抑末也。
尝观《天保》之诗,一章曰「俾尔单厚」,二章曰「俾尔戬谷」,三章曰「以莫不兴,以莫不增」,末章则又取物为况,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古人归美其君者,惓惓如此,盖臣子至愿在焉,不嫌于繁。
使君颛营精庐,以申此志,而革一时权宜之例,兹亦勤矣。
况复诚之所感,化荒榛为梁栋,易朽壤为瓴甓,宜无难者,天下事其有不可为者哉?
此寺唐神龙初中宗所建,号中兴寺,既而改龙兴,国朝大中祥符元年始赐今名。
绍兴五年,宿兵于此,一夕遗火荡尽,实正月八日,迨兹十有四年矣。
使君再至,乃始成之,岂其成固自有时也?
使君名简眉山人黄门先生之孙,才行兼优,克世其家。
侍郎公春秋高,益康宁,人以为岂弟之报。
寺成云始,辱以郡人意,致书求记。
义不得辞,因为叙其本末而系之以诗。
其词曰:
兜率在天,惟佛之居。
招揭美名,贲此精庐。
棼橑翼然,金碧烂如。
妙极人功,与天不殊。
荦荦老师,宗门之杰。
于焉利生,机锋雷掣。
拥笏擎拳,担囊竭蹶。
仰止高风,千古不灭。
锋镝之腥,实秽户庭。
灾延万瓦,炎埃冥冥。
载夙告祥,维其乞灵,无所于寄,远走林坰。
苏侯再至,念此咨喟。
事有不虔,臣子之愧。
既发其义,亦佐其费。
缁徒奔走,以承其志。
宝殿有严,拥以修廊。
毫相居中,巍巍堂堂。
净侣咸安,胜壤增光。
老师之奉,出于众香。
鸣占里社,灵场再肃。
以戒以告,毋慢毋黩。
义笃亨亭,不私其福。
于万斯年,惟吾皇是祝。
按:《严陵集》卷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尾声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还魂记 第三十一出
外:按三韬把六出旗门放。
文和武肃静端详。
则等待海西头动边烽那一声炮儿响。
西京感述(并叙○奉使沈阳时) 其二十六 明末清初 · 朴㳽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汾西集卷之八
十寻彩架五衢前,色色轻罗缲索悬。
分付半仙天上去,鬓边娇亸翠花钿西京端午。立彩架通衢中。以罗绮为索。课诸妓作鞦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