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69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君讳某。
字某
其先太原人也。
周文王有圣人之德。
甲子受图。
至我灵王
诞膺丕显。
子晋得凤凰之瑞。
恭揖偫后。
上为帝宾。
绵绵生人。
作我王氏。
迨秦有贲剪。
并吞诸侯。
有浑祥。
功格帝室。
魏至慧龙。
为贵种矣。
十二代祖卓。
常山公主子也。
公主汤沐邑在汾阳
永嘉沦夷。
不及南度。
因树枌槚而结庐焉。
卒葬于长寿原。
至今乡有太原之号也。
曾祖亮。
开府仪同上大将军
信州刺史
樽俎之师也。
祖俭。
离石郡石州刺史
岳州总管广武烈侯
社稷之器也。
父谌。
虞部郎中荆州大都督司马商壁鄜许冀五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泸州都督金水敏侯上柱国
廊庙之才也。
敏侯有功于国。
始赐土田。
白茅苴之。
在鄠之曲。
因食菜。
今为雍州人
君即敏侯之元子
炳灵珍粹。
辉采幽黄。
愿而以恭。
宽而以栗。
青衿闻道。
已光大矣。
天子立太学
所以养贤。
公子齿上庠
所以观国。
休烈泉塞。
志业云翔。
年若干为国子生
其中射策甲科。
解褐补吴王府参军事。
吴王帝之爱子。
国选英寮。
君三德允章。
六行既穆。
与某郡刘孝孙首光此举。
诵诗三百。
和淑其仁。
而醴酒不恭。
楚筵亦废。
坐除滑州录事参军
又转陇州录事参军
乐成刘仁轨宰相之贵。
持节此州。
暧然推中主诺责。
下君提纲。
未几。
偫辖载孚。
刘公坐啸。
以为能也。
举迁汾州平遥县
其地有台骀之怪。
蟋蟀之人。
君黄鼎分中。
鸣琴不下。
钟鼓既考。
风俗允和。
帝曰良哉。
而格我政。
朝散大夫
岐州扶风县令
尹翁归以文武之
缉熙此邦。
黄图虽宁。
赤丸未乂。
君以先庚断甲。
设距投钩。
赭裾始绳。
垩面咸革。
丁我敏侯艰。
遂茹哀苫庐。
衔恤终祀。
是岁申国不理。
元寮伫才。
制加朝请大夫
申州司马
属太夫人有羸老之疾。
去官不之。
白华增勤。
䌽衣是慕。
至于朝盥夕膳。
色承欢。
夔夔斋慄。
蒸蒸不匮。
有若楚老莱子之为婴儿也。
呜呼。
昊天不吊。
降我鞠凶。
太夫人以眉寿薨。
时君年已七十二矣。
礼以饮酒。
而君绝浆。
虞以降哀。
而君泣血。
茕茕在疚。
栾棘其心。
新谷未升。
匪莪以殒。
以某年青龙癸巳
薨于某里第之正寝。
孝之终也。
呜呼哀哉。
昔圣人五十而慕。
先子谓之至德。
今君七十二而尽其哀。
非敦笃允元深仁淑德者。
畴能离此哉。
夫人宏农杨氏。
内史侍郎丹川公演之孙女也。
幼有淑德。
令仪。
采蘩昭华
比秀。
至于内严阃训。
外匡君子。
麟趾以穆。
鸡鸣有章。
诚可道映公宫。
事宣彤管。
晚年以儒因未究。
冥业惟
遂揭无生之筌。
将遗有漏之屣。
颛洁道行。
莲花经。
理极翻三。
心灭不二。
形亡缘尽。
归真化冥。
岁在丁酉
处顺而往。
始我府君以悬车之岁。
负米之勤。
夫人亦能肃恭晨昏。
严祗左右。
夫至行莫大于孝。
崇义莫显乎忠。
君克勤于家。
尽力于国。
刑于妻子。
至于朝廷。
夫矜而不与。
物或有违。
广而无适。
义所以比。
君好谦达礼。
研几成务。
摹其法器无不驯。
从其事政无不理。
夫用我者。
而岂徒哉。
嗟夫。
矜而能廉。
利而不浼。
百行允备。
三事不阶。
臧文仲其窃位与。
柳下惠其直道与。
有子四人。
长曰某。
官至武连县
先公而卒。
次子某等。
皆肃奉严训。
景行高山。
达于家邦。
光于礼乐。
永号罔极。
泣血旻天。
府君临终。
遗令薄葬。
墨龟未食。
青乌不封。
权殡于某所。
需吉兆也。
龙集己亥
律躔应钟。
金鸡鸣
玉狗吠。
黄肠密启。
丹旐徐飞。
始迁神于某原之阳。
礼也。
青龙在左。
朱凤居前。
双衾共封。
二室同宛。
珠玉不瘗。
邱陇谁传。
刻此金石。
以旌后贤。
大相国寺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夫圣不徒作。
作必有因。
化不徒开。
开必有摄。
故大事所会。
一法所传。
若天若人。
或贤或达。
虽万牙出地。
三兽渡河
使不闻者闻。
未悟者悟。
岂虚也哉。
此寺伽蓝。
古废建国。
濮州之像。
安业而来。
及逝将复归。
坚守常住。
人至万且千。
飞声若雷。
用壮敌国。
坐如清泰
安如须弥。
有若部人郭宾者。
生心起谤。
双目失明。
有若部人陈振者。
兴言诳徒。
喉肿及舌。
皆追悔自昔。
痊平在今。
或没身为奴。
或铸钟依佛。
延和初载
奉诏改为大相国寺
复置额焉。
先天中
内府降财。
御书题额。
睿宗通梦。
灵应肇发。
临遣硕得僧真谛
载驰载驱。
乃慰乃止。
昭宣渥命。
宠锡神幡。
吏人候迎。
法侣围绕。
豁廛里罗郊原者。
不可胜计。
夫以金仙圣容之表。
先主感之。
伐邸嘉名之旧。
先主标之。
笔精池水之妙。
先主躬之。
故能钟乾坤。
激日月。
景光遐烛。
德宇宏覆。
曷云比也。
开元神武皇帝受天元禧
祚国传宝。
睦九族。
叶万邦。
功济而业成。
道光而孝理。
惠康父子。
义结华戎。
寰瀛之滨。
大舆之上。
禺禺而戴。
欣欣而怀。
逮识路于兹。
寓目于兹者。
莫不瞻大明。
钦圣札。
仰天性而泣遗泽。
慈民而叹坚林。
形力者罔告劳。
檀施者罔辞费。
庄严不独于示相。
功德何止于无为
棋布黄金。
图拟碧络。
云廓八景。
雨散四花
国土威神。
塔庙崇丽。
此其极也。
虽五香紫府。
大息芳馨。
千灯赤城
永怀照灼。
人间天上。
物外异乡。
固可得而言也。
上座知隐寺主元深都维那上智俨。
皆妙觉圆常。
对境亡境。
弥入后地。
因如得如。
合之不离。
混以相济。
咸以为他方所至。
广法界惟三。
虚空所至。
宏度门惟一。
况乎实相感通之应。
圣迹飞动之神。
安可默颂声阙题纪者巳。
乃作颂曰。
佛法住持。
正教宏益。
真容见寺。
先帝书额。
藩邸鸿名。
建国前迹。
我皇孝理。
我人光泽
日月明明。
家邦赫赫。
观妙追远。
怀恩惟昔。
八部庄严。
四天感激。
以式永代。
是纪丰石。
谢赐中和节御制诗序表 唐 · 王纬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
臣某言。中使至。
伏奉手诏。并赐臣皇太子所写御制中和节诗序。
圣泽曲临。天文下降。
日月烂其光彩。风云蔚其气色。
捧读惊骇。魂守失常。
臣某中谢。臣伏以天地有常。
万物必由其化。阴阳不测。
圣人能为之节。然后垂文章以鼓天下之动。
张宴乐以导天下之和。三五以还。
盛美斯在。伏惟陛下以道御物。
以文成化。立言尽经纬之本。
秉笔节阳和之中。虽天旨元深
理绝于弥度。而睿词焕洽。
义归于德劭。文辉三象。
谐同六律。迈殷汤之晨露。
虞舜薰风皇太子以聪哲之姿。
篆隶之妙。鸾凤之势。
莫俦。臣备守外藩。
获承殊奖。此非常之赐。
实唯希代之宝。窥观则河汉无极。
负戴则山岳为轻。沈族捐躯。
何阶上答。不胜欣感之诚。
谨献应制诗一首。章句疏芜。
义理鄙浅。君唱臣和。
欢逢宴镐之时。滥吹徒歌。
辄效钧天之末。尘渎旒扆。
战惧。无任祗惕之至。
进元纲论表 中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道士言。臣闻道资虚契。
理藉言彰。臣曩栖岩穴之时。
辄撰修行之事。伏以重元深而难赜其奥。
三洞秘而罕窥其门。使向风之流。
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
谓之元纲。冀循流派而可归其源。
阐幽微而不泄其旨。至于高虚独化之兆。
至士登仙之由。或前哲未论。
真经所略。用率鄙思。
列于篇章。伏惟开元天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陛下为至道之主。
宏自然之训。品物咸熙于陶钧之际。
黎元辑宁于仁寿之域。岂纤尘有裨于崇岳。
爝火能助于太阳。然刍荛虽微。
明圣不弃。敢陈菲薄。
希瞩天光。所述旧文。
谨随表奉进。轻渎宸扆。
伏增战越。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谨言天宝十三载六月十一日中岳嵩阳道士表上。
述灵响词序 唐 · 施肩吾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道德经云。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详乎老君之旨趣。盖谕以众庶之俗民。
非修生之道民也。尹真人节解经云。
内观者睹神光。不可谓之不明。
返听者闻神声。不可谓之无音。
握固者精神备体。不可谓之无形。
凡在道中之民。当须视不见之形。
听不闻之声。搏不得之名。
三者皆得。谓之道民矣。
余慕道年久。修持没功。
夙夜自思。如负芒棘。
尝因暇日。窃览三静经云。
夫修炼之士。当须入三静关。
陶鍊神气。补续年命。
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
小静一百日。愚虽不敏。
情颇激切。神道扶持。
遂发至恳。且试小
即以开成三年戊午岁起。自正月一日庚申
闭户自修。不交人事。
尅期百日。方出静室。
虽五谷并绝。而五气长修
幸免瘦嬴。不知饥渴。
未踰月而神光照目。百灵集耳。
精爽不昧。此三者皆应。
则知仙经秘典。不虚设也。
人不修即不知。既不知。
则信彼前后学。咸谓神仙之教。
尽为诳诞之辞。今古相蒙。
未始有极。小兆忝为前得者。
故发言为词。以正将来之惑。
因创五篇。篇之四句。
贻诸同好。用纪元深
养生辩疑诀 唐 · 施肩吾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一气无方。与时消息。
万物生死。共气盛衰。
处自然之间。而皆不知所以然而然。
其所禀习。在覆载之下。
有形者先须知其本。知其本则求无不通。
道者先须正其源。正其源则流无不应。
若弃其本而外求。背其源以邪究。
虽猎尽百家。学穷诸子。
徒广虚论之功。终无摄养之效。
得者观之。实为自误耳。
今历观世间好道之流。不可胜数。
虽知恬淡以自守全。不知恬淡之中。
有妙用矣。虽知虚无以为理全。
不知虚无之中。而无不为矣。
若不知虚无恬淡妙用之理。徒委志于寂默之间。
妄作于形神之外。是谓无益之用。
非摄生之鸿渐也。且神由形住。
形以神留。神苟外迁。
形亦难保。抑又服饵草木金石。
以固其形。而不知草木金石之性。
不究四时逆顺之宜。久而服之。
反伤和气。远不出中年之内。
疾害俱生。使夫轻薄之流。
皆谓系风捕影。不可得矣。
翻以学者为不肖。以真隐为诡道。
不亦伤哉。或人尝以此事而讥余曰。
吾闻学道可致长生。吾自童年至于暮齿。
见学道之人已千数矣。服气绝粒者。
驱役考召者。清静无欲者。
修仙鍊行者。如斯之流。
未有不闻其死者也。身殁幽壤之下。
徒以尸解为名。推此而论之。
盖得者犹灵骨耳。非可学而得之。
余闻斯论。不觉心悯于内。
神恍于外。沈吟之间。
乃太息而应之曰。观子向来所说。
实亦鄙之甚矣。迷之尤矣。
今世人学人间之事。犹有成与不成。
又况妙本元深。昏昏默默。
胡可造次而得之。且大道无亲。
感之即应。苟云灵骨。
无乃疏乎。然夫服气绝粒者。
道家之所尚。人苟得之。
皆有不食之功。身轻之效。
便自言肠胃无滓。立致云霓。
形体获轻。坐希鸾鹤。
采饵者复以毛女为凭。呼吸者又引灵龟作證。
曾不知真气暗灭。胎精内枯。
犹执滞理于松筠。守迷端于翰墨。
良可嗟矣。宁不怪乎。
至于驱役考召之流。盖是道中之法事。
研讨至精。穷其真诰。
诚为身外之虚名。妄作人间之孟浪。
在已无徵于延益。于人有验于轸攘。
乱构休祥。徒陈祸福。
如斯之辈。并非保生之道也。
或以清静无为。深居绝俗。
形同槁木。志类死灰。
不知天地动用之心。不察阴阳运行之理。
如此则虽游恍惚。其恍惚而无涯。
纵合窅冥。其窅冥而莫测。
翻使希夷之外。神用罔然。
虚白之中。元关失守。
言议之际。中有高真喟然而叹曰。
守一非一。履真非真。
此亦近为门阶之由。殊未窥其室中之用矣。
大凡保气栖神。不可以湛然而得之。
亦不可以兀然而守之。且神无方而气常运。
形至静而用无穷。是知保气者其要在乎运。
栖神者其秘在乎用。吾尝闻之于师曰。
体虚而气周。形静而神会。
此盖为出世之元机。无名之大用矣。
七言 其八十二 中唐 · 吕岩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未炼还丹且炼心,丹成方觉道元深
每留客有钱酤酒,谁信君无药点金。
洞里风雷归掌握,壶中日月在胸襟。
神仙事业人难会,养性长生自意吟。
蔡京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德安府安置制靖康元年三月三十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七、《三朝北盟会编》卷四五、《靖康要录》卷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
吕刑三千,论罪莫先于诬上;
舜功二十,知人实本于去凶。
若稽先圣之格言,参酌庶民之公论,肆于元恶,敢废刑章?
责授中奉大夫、守秘书监分司南京致仕蔡京,以疏虞不学之资,使轻果敢为之气。
自初登用,首务更张,巧缘绍述之名,公肆劫持之计。
列圣贻谋之宪度,埽荡无馀;
一时异议之忠贤,诛锄略尽。
竭府库之储以供浪费,偷爵禄之宠以市私恩。
元深痛而无复乐生,志士隐忧而至于祈死。
当上皇之觉悟,畏天戒之昭垂。
屡因众恶而斥疏,卒以自营而收召。
乃至交通宫禁,黩用邦财,真同妾妇之为,孰异穿窬之耻!
逮眇冲之临御,属中外之艰虞,靡知徇国之忠,但出全躯之策。
靖言蠹败,已无及于噬脐;
悉举愆尤,殆不胜于擢发。
弹章叠至,匪朕敢私。
谓舍彼豺狼,安用狐狸之问;
而养滋穰莠,灼知禾稼之伤。
原情本合于歼夷,远佞姑从于屏弃。
体予恩宥,无怠省循。
可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德安府安置。
春日题相思寺 南宋 · 冯时行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系艇依寒渚,扶筇上晚林。
山山春已立,树树雨元深
扫叶移床坐,穿云买酒斟。
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
香积寺闲步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瀹茗幽窗下,围棋小槛旁。
同来一寻胜,散坐共追凉。
水竹元深茂,岩花已再香。
长安尘土里,城外喜行藏。
安常簿 南宋至元初 · 陈杰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怪来留滞久,世尚识斯人。
雨露元深厚,龙蛇互屈伸。
定无绵蕞习,富有治安陈。
华要方从始,青云自立身。
读汉书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三
白首江湖客,东京史读之。
陈平英布简,伍被郦商奇。
韩信元渊屈,蒯通且演迤。
虽然飞燕传,怪怪莫能知。
密翁 清 · 权万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二
光岳犹亭毒,师门又宿儒。
鸣阴雏鹤和,闻礼子鱼趍。
切实初年诲,丁宁密字符。
寔能遵旨诀,于此下工夫。
遂刬森然锷,还崇隐若郛。
持心宽栗并,酬变智愚俱。
德器完无缺,通才遍不拘。
中年随太宰,西笑入京都
达识倾邹鲁,诸公仅邾。
众言名父子,端合圣朝需。
甲戌丁焚木,先生跋胡
饕风关塞外,铄热瘴江隅。
可但神明劳,真多手足扶。
罹忧犹此事,得力每穷途。
雷雨龙初返,云霄凤忽徂。
心惊更世变,望绝白先诬。
抱籍依牙轴,关门向锦湖。
身惟超洛朔,乐是诵唐虞。
至理微中在,群言博后劬。
举将真眼目,识破大头颅。
千古明如昨,中州近欲呼。
灵通殷总聚,宏肆陆书厨。
发处文章钜,涵时道义腴。
取材兼汉宋,归极必程朱。
分定贫何病,时违韫不沽。
春窝容邵子,布被卧黔娄
众蚁趍膻俎,三金集化垆。
诚心方教迪,欢意各贤愚。
学者风俱动,儒林气欲苏。
如何乘大化,奄忽弃寰区。
海内收真气,山南失大巫。
如行风雨夕,遽失夜光珠。
谁复当时望,其如末俗渝。
通衢还樲棘,白日乱䲡狐。
世道真无畔,私情为一吁。
昔公初远迈,世父与相须。
风义元深浅,形骸定有无。
死生勤属托,叙述极称揄。
说得当人事,辞无一字谀。
仁心追旧契,馀诲及孱躯。
原父相规语,云龛引勖图。
无由当意寄,自顾愧潢洿。
往夏攀床笫,温言强疾痡。
何曾形畦畛,别是勉桑榆。
为供三毛馈,都输一缶孚。
益知君子意,自与众人殊。
宿病方投药,昏脾复沃酥。
别时提沈句,穷运近悲晡。
此意终何忘,幽怀转益孤。
哀词当汉,痛哭奠徐刍。
韬志三章简厉山人 其一 清 · 姚燮
 押侵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五
韬志汎群籍,揽古每疑今。
皭然持牖光,未许窥元深
出门遇田父,罢刈披野衿。
目审空鸟飞,谓当来日阴。
专听鲜旁务,抚籁皆得音。
抱鉴蒙垢埃,负天惭吾心。
吾友栖鹳江,著书慰夙任。
应探皇古藏,一弄庖牺琴。
展墓出南门作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九
新塘桥乍转,俸禄港元深
后朴前语,贻孙祖心(坟树自柏外,乡俗有后朴前之说,音谐馀,朴谐扑,土语,盛满意也。朴树如冬青,而材不中器用。)
坟亲丁渐旺,水会丙相寻(杭俗称守墓人为坟亲,吾母常言也。榨蔀村皆王姓,童子十岁以下几三十人,向来所未有。)
气荫知长在,枯槐爪复森(王家浜墓前龙爪槐二株,其一已枯于庚申辛酉之际,甲子以后,复发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