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茅君九锡玉册文元寿二年八月 汉 · 天皇大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三
惟盈虚挺远朗,幽耽妙玄。
爰自童蒙,散发北山,静心林泽,𦧒思求神。
登峻履谷,艰寻师门。
掷形绝球,投躯万津。
丹诚率往,肆其天然。
遂造明匠,乃受灵篇。
剪发祝𧵥,残首截身。
带索自乐,不耻饥寒。
所适唯道,所保以真。
情昭上帝,感激太玄。
今敬授盈位为太元真人,领东岳上卿司命神君。
君平心格正,秉操金石,丹心矫众,栖神高映。
今故报以玉钺绿旌,八威之策,使征伐邪源,折冲万神(其一)
君寒冻林谷,味玄仰真。
思激穷岫,启心精诚。
今故报以紫髦之节,敷华冠。
使君招驱千灵,封山召云(其二)
君弃家独往,离亲乐仙。
契阔崄试,冬袒山川。
今故报以绣羽紫帔,丹青飞群。
使君从容霄阶,携命玉真(其三)
君步骤林薮,足履危仞,心耽志尚,曾不愆惮。
今故报以斑龙之舆,素虎之軿。
使以浮宴太空,飞轮帝庭(其四)
君披榛并景,寒露霜雪。
乃求明真,不战不
今故报以曲晨宝盖,琼闱绿室。
使游盼九宫,静神温密(其五)
君远遁秀荣,无疲于心。
潜形幽岳,精思万林。
今故报以执神流火,双珠月明。
可以上闻太极,通音上清(其六)
君贞心高静,淫累不经。
素挺皓映,内外坦平。
今故报以锦旌绣幡,白羽玄竿。
可以呼召六阴,玉女侍轩(其七)
君慈向触物,阴德万生。
蠢动之毛,皆念经营。
今故报以凤鸾之啸,金钟玉磬。
可以和神虚馆,乐真舞灵(其八)
君饥渴养神,艰辛求真。
万物不能致其惑,千邪不能毁其淳。
今故报以紫琳之腴,玉浆金罂。
可以寿同三光,刻简丹璚也(其九)
君标领清玄,紫纬八映。
心晖重离,神跃太霞,实真人之长者。
故以太元为号。
九德既备。
积感太微。
天人虚因,不期同归。
今酬九事,以报往怀。
君心神方朗,四灵所栖。
丹真启焕,秉直不回。
正任全固,鉴无照微。
今屈宰上卿,总括东岳
又加司命之主,以领录图籍。
给玉童玉女,各四十人。
以出入太微,受事太极也。
治宫赤城玉洞之府,盈其莅之,动静以闻刘大彬山志》载此册文,以为汉哀帝元寿二年岁庚申八月十八日己酉天皇大帝授,梁普通三年,刻石华阳南洞。)
观象赋 北魏 · 张渊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玄,岂伊管智所能究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叹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睹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终,抱殷忧而不寐,遂彷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之侧。乃仰观太虚,纵目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仕咏歌之末,遂援管而为赋。其辞曰:
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陟,升。遐,远。九霄,九天也。)
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坐之独标(紫宫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华盖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远之貌。)
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摄,灵驾之所由从。电飘,疾也。)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睹太微(四维,四方之维。机衡,谓北斗星。太微宫十星,在翼轸北。)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囧囧以垂晖三台凡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极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后闱三台谓之太阶,虎贲一星在下台南,故言前阶。常陈七星,如毕状,在皇座北,皆宿卫天帝前后,备非常。阐门,宫中之门也。)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别一宫之名,皆相位次也。)
仰见造父,爰及王良造父五星,在传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一名邮无正,为赵简子御。死,精托于星,为天帝之驭官。)
傅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阳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圜画其象,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驷之间。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造车舆者,死而精上为星。水北曰阳,在河北,故曰津阳也。)
织女朗列于河湄,牵牛焕然而舒光(织女三星在纪星东端,牵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复以河鼓为牵牛。)
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望(五车三柱,都十四星,在毕东北。在宿北,故谓之阴。两河,南河北河。六星侠东井,东西遥相对,故曰相望也。)
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谓天设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嫔御之位。分,谓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无。悉,尽。言无不尽备,官职亦有之也。)
储贰副天,庭延三吏储贰,谓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宫中也。)
论道纳言,各有攸司(论道,谓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谓尚书献可替否)
将相次序以卫守,九卿珠连而内侍(大微宫十星,皆有上将上相次将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连而内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异(天街二星,昴毕间,近月星,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旌头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带之伦皆属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郑国兖州;氏、房、心,陈国豫州;尾、箕,燕国幽州;斗、牛,吴国扬州;女、虚、危,齐国青州;营室、东壁,卫国并州;奎、娄,鲁国徐州;胃、昴、毕,赵国冀州;觜、参,魏国益州;井、鬼,秦国雍州、星、张,周国洛阳三河、轸,楚国荆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经历,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异不同者。)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天纪九星在贯索东,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摄提六星侠大角,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二咸: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诌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摇东,接近贯索。贯索为天狱。刑狱失中,则七公评议,理其冤枉。)
库楼炯炯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库楼十星在大角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骑官典乘,故曰腾骧也。)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电烛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庙十四星在张南。)
明堂配帝,灵台考符(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台三星在明堂西。)
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嵎(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称极阳。慌忽,谓星细小,远邈难见。《老子》曰:「忽兮慌兮,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东。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之谓乎?)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鸡一星在参东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鸡能候时,故曰伺晨。)
右则少微、轩辕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处士之位。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嫔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宫典仪女史执笔(御宫四星在钩陈左傍,此星主典司礼仪、威容步趋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记识昼夜昏明,节漏省时,在钩陈右傍。)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内平四星在中宫南,有邪媚之事,以礼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过失则惩其愆也。)
于后则有车府、传舍,匏瓜、天津车府七星在天津东,传舍五星在华盖上,匏瓜五星在丽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扶匡照曜,丽珠佩珍(扶匡七星在天津东,丽珠五星在须女北。丽、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饰。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人星五星在车府南,丽,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闲逸。《易》曰:「日月星辰丽于天。」《石氏经》曰:「人星优游,人乃安宁。」,哭二星在虚南,泣三星在哭东。坟墓四星在危南。哭、泣星行列趋向坟墓,故曰连属。)
河鼓震雷以𥔀磕,腾蛇蟠萦而轮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谓也。
此星主声音,故曰𥔀磕,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形状似𥔀蛇,故曰轮菌。
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辰极,北极。)
既觌钩陈中禁,复睹天帝休息(钩陈六星在紫宫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诸宫别馆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寝卧而游也。)
渐台可升,离宫可即(渐台、离宫皆天宫台之名。渐台四星在织女东足下。离宫六星与营室相连。言天帝或升渐台而睹,或就离宫而游。即,就也。《礼记》曰「即宫于宗周」也。)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酒旗三星在轩辕左角,天设置酒官为饮燕之事,故建牙旗为标。女床三星在纪星东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卫天王,必有《关雎》窈窕之美,无妒忌之心,乃可侍卫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侧(辇道五星在织女西足,屈曲而细小,故言微焕也。附路一星在阁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阁道附路。豫防败伤,故言天帝立于云阁之侧。)
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建树、百果、竹林在焉(列宿之外谓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东,鸿沼二十三星在须女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天渊十星在龟星东南,建树、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园西南。)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气霏霏其带天(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见于天上。素气者,天河白气。素,白。霏霏然,带著于天也。)
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英连(神龟,龟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龟知来事,故称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鱼龙,谓鱼一星,在尾后河中。尾为龙宿,故言龙鱼。此星在河中,以鱼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又有南门、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南门、鼓吹二星在库楼南,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器府典掌丝竹之事,以娱乐天帝也。)
熊、罴绵络于天际,虎、豹傥煜而晖烂(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霄端(狼一星在参东南,弧九星在狼东南。《星传》云:「天下兵起,则弧弓张天。」)
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外,谓列宿之外,复有诸国之名。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北,郑一星在赵北,越一星在郑北,周二星在越东,秦二星周东,代二星在秦南,晋一星在代南,韩一星在晋西,魏一星在韩北,楚一星在韩西,燕一星在楚南。诸列国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雷电霹雳,雨落云征(征,行也。雷电六星在营室南,霹雳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雳南。)
陈车策驾于氐南。
天驷骋步于太清(陈车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驷。)
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天园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仓六星在娄南,天廪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之宫尚书五星在紫微宫门内东南维。大理二星在紫徽宫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宫门南。),柱下著术,传示无穷柱下史一星在北极东。)
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进御膳于皇躬(六甲在华盖下,内厨二星在紫宫西南角外。)
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积水一星在天船中。)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玄风(阴德二星尚书西,四辅四星侠北极。播,布。洪,大。玄,天也。阴德之官,必有阳报。夫阴施阳报,自然之常数,贫穷困死,生民之极艰。以至困乏□死,遭阴德之终。故穷者不希周恤而惠与自至,施者无求于报而酬答自来。斯乃冥中之理,大象岂虚构其曜哉?四辅星既翼佐北极之枢,又能阐扬天帝之风教,故言阐玄风也。)
恢恢太虚,寥寥帝庭(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帝庭,谓太微宫也。)
五座并设,爰集神灵(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乃命荧惑,伺彼骄盈(荧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无道之国,故曰伺彼骄盈也。)
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奸恶,举有功。五侯五星在东北。东井水衡,辨疑狱,五侯议而评之也。)
金、火时出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金、火,荧惑、太白也。七宿,谓一方七宿。天文谓五星为纬,二十八宿为经,故举金火七宿为言,则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见有时,不常出也。)
炜烨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荣(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荣华也。)
睹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言天官罗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言灾异出无常宿,随其善恶而处之。假使郑国有事,则变见角、亢也。)
归邪缤纷,飞、流电举(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谓之归邪。夹以微气,故称缤纷。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电举者,似焱电长。)
妖星起则殃及晋平,蛇乘龙则祸连周楚(《春秋》鲁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见于申维。婺女属齐,申为晋分。梓慎见妖星出,知晋侯戊子日死。蛇乘龙,谓襄公二十八年,岁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虚下。岁星主木,位在东,体合房、心,故名龙。虚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龟蛇之类。岁星失次,行虚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龙。龙位寿星,、郑之分。梓慎见蛇乘龙,知饥在宋、郑。然裨灶以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变不同,所见各异。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冲午(逢公,齐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时,亦有此星见,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晋平公将死。冲午,谓虚宿对午。午为张、翼,张、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变于冲午。)
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昔尧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书》曰:「钦明文思,光被万邦。」),洪波滔天,功隆大禹(言洪水既出,尧命鲧治之而功不成,乃复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济世之难,治水之功。《书》曰:「洪水滔天。」又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此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言尧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异,非不德所致,此乃运数应尔也。)
盖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寻,重玄之内,难以荧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见也。)
至于精灵所感,迅逾骇向。
刑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昔荆轲太子之义,入秦为刺客,虽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卫生画策,则太白食昴而摛朗(昔卫先生为秦画策于长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变。)
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鲁阳古之贤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严陵来游,而客气著于乾象(昔光武为白衣时,与严陵相厚善,及登帝位,来入见,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诏曰:「乃严子陵,非客。」)
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效于既往。
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
虽无声言,三光是知(言四时代谢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无声言语止以星辰见变谴,以示人也。)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测水旱于未然,占方来之安危孟春正月,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娄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标,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长一尺六寸也。影长为水,影短为旱。)
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滂沲(阴精,月也。东北失道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南,失道入毕,则多雨。雨三日为淫雨。《诗》曰:「月丽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此之谓也。)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言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类相应,蜀山崩而晋钟鸣也。)
若夫冥车潜驾,时乘六虬。
大仪回运,万象俱流(六虬,六龙。《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皆是天回运转。)
北斗俄其西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运转过周一度。浃,匝也。至旦晓而过匝,故曰浃旦而过周也。)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
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状若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沧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凝神,精不动也。言极远傍视,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气未分,似浮海远望而不见其边。《论语》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视之不见其形,名曰夷。」)
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
远寻终古,攸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瑞应图》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当尧之时,有此星见,故美尧之德能致之也。)
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昔舜将受禅于尧,先有星见,圆而无锋芒。言舜当用土德王天下。星见而无芒角者,示揖让而受,不以兵事争竞也。)
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翼圣(昔太公未遇文王时,钓鱼于磻溪,夜梦得北斗辅星,神告尚以伐纣之意。事见《尚书·中侯篇》也。)
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昔管仲鲍叔牙商贾于南阳,见三星聚虚、危之分,知齐将有霸主,遂共戮力,来投齐地也。)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当春秋时,荧惑守心,景公不从史韦之言,荧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昔汉祖五星聚东井,秦之分。)
尔乃历象既周,相佯岩际(相佯,倘佯也。《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
寻图籍之所记,著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昏世(言先代之君将沦亡,天必告灾异之徵也)
桀斩谏以星孛,酖荒而致彗(夫景星见则太平应,彗、孛作而祸乱兴,天之常也。昔夏桀无道,斩关龙逢而极恶,孛星见,汤伐之,放于鸣条之野。殷纣设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悬之白旗也)
恒不见以周衰,枉蛇行而秦灭(昔鲁庄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见,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无尾,自昔项羽入关,有此变。见《汉书》)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言天以冥应,玄象为变,要由人事,岂妖灾而已。)
诚庸主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言庸君暗主,玄象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变。贤君明主则不然,见天灾异,惧而修德也。)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夫唐尧至治,犹历象璇玑,窥七政,况德不及古,而不观之乎。《魏书·张渊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九。无注。案:「张渊」《北史》作张深,《文选·月赋注》引作「张泉」,皆避唐讳。《初学记》一略载此赋,作宋张镜。《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张镜集》十卷,岂此赋又见《张镜集》邪?疑《初学记》「字误。)
衡山公主出降疏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四
臣闻明君驭历。当俟献替之臣。
圣主握图。必资盐梅之佐。
所以尧询四岳。景化洽于区中。
舜任五臣。懿德被于无外。
左有记言之史。右立记事之官。
小大咸书。善恶俱载。
著惩劝于简牍。垂褒贬于人伦。
为万古之范围。作千龄于龟镜
伏见衡山公主出降。欲就今秋成礼。
窃按礼记云。女十五而笄。
二十而嫁。有故。
二十三而嫁。郑元云。
有故。谓遭丧也。
固知须终三年。春秋云。
鲁庄公如齐纳币。杜预云。
母丧未再期而图婚。二传不讥失礼。
明故也。此则史策具载。
是非历然。断在圣情。
不待问于臣下。其有议者云。
准制公除之后。须并从吉。
此汉文创制。其仪为天下百姓。
至于公主服是斩缞。纵使服随例除。
无宜情随例改。心丧之内。
方复成婚。非唯违于礼经。
亦是人情不可。伏惟陛下嗣膺宝位。
临统万方。理宜继美羲轩。
齐芳汤禹。宏奖仁孝之日。
敦崇名教之秋。此事行之若难。
犹须抑而守礼。况行之甚易。
何容废而受讥。此理有识之所共知。
非假愚臣之说也。伏愿遵高宗令轨
孝文之权制。国家于法无亏。
公主情礼得毕。则天下幸甚。
为朝臣贺凉州瑞石表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五
元嘉等言。
臣闻太阳含字。
天之命也。
德水呈文。
地之符也。
是知光膺宝箓。
非幽赞无以享鸿名。
对越两仪。
非神物何以昌丕绪。
故有元龟负卦。
繇表轩功。
朱鸟衔书。
兆彰姬箓。
非圣人之抚运。
孰能与于此乎。
伏惟皇帝陛下庆韫上元
与天皇而合德。
祥凝太始。
体耀魄以齐明。
作周锡允。
王业本于冰翼。
生商降祉。
宝祚基于玉筐。
然后枢电效神。
皇虹授彩。
彤云澹景。
标映龙颜。
瑞火流光。
呈发鸟迹。
由是凝图作极。
握纪中天。
化洽九垓。
恩绵八表。
功成戢武。
散騑服于桃园
业定宏文。
覃正朔于昌海。
辑五玉而彰礼备。
陈万舞而表乐成
至德至仁。
垂拱岩廊之上。
乃圣乃神。
远算庙堂之下。
文王而授立。
招天奖于梦龄。
象汉帝以登贤。
选仁明于副贰。
国重曜而临照。
家万宇而永贞
是以淹岁亢阳。
离耀升而元泽降。
春畴罕阙。
震方建而年稼登。
受册之辰。
随轻轮而翊佳气。
夏弦之月。
接飞盖而吐芝英。
郡国陈孝德之符。
烟浮雾集。
县道奏明灵之贶。
电击雷奔。
岂与夫日至月书。
可同年而语矣。
伏见凉州都督李袭誉表奏。
昌松瑞石。
合百一十字。
文曰。
高皇海出多子李久王八千年太平天子李世民王千年太子李治燕山乐大国主尚注谔奖文仁迈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王凤尾才子七佛八菩萨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贞观大圣延四方上下万忠孝为善
其文不次者。
略而不载。
敕遣礼部郎中逞驰驿检覆。
并同所奏。
皆素文玉洁。
若琼树之华滋。
元质碧鲜。
拟翠微之远色。
虽复霞熛冠岳。
晖镂采于介邱。
海镜浮山
昭列名于稽。
方兹秀丽。
曾何足云。
臣等历选皇猷。
稽河图于东序
详观帝箓。
册府于西昆。
娲燧以前。
不可得而知矣。
羲农以降。
考载籍而言焉。
若乃马遰尧坛。
凤衔虞册。
驎游吐字。
颇涉刘邦
叶蠹为文。
才称病巳。
元石降徵于典午
赤伏锡命于炎精。
皆髣髴如神。
徵文见意。
或傍通以取證。
或索隐以求端。
犹且动色当年。
光华曩志。
矧兹天册。
显发灵瑞。
颂圣德之钦明。
通史笔之扬尧典。
述国祚之悠永。
倍龟策之卜周年。
追美先朝。
衍轩邱之德姓。
式昭储后。
迈钧台之有光。
岂非天鉴孔明。
圣犹大者祥弥著。
灵心至察。
德加厚者祚逾长。
是用越契超绳。
光前振古。
绩无与二。
庆溢登千。
臣等自省微生。
幸沾鸿造。
重光之煦育。
睹三才之宅心。
雀跃无以表其诚。
凫趋不足胜其喜。
臣无任悦豫之至。
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
皇王受命。
步骤之迹以殊。
经籍所纪。
质文之道匪一。
虽治乱不同。
损益或异。
至于设官司以制海内。
建藩屏以辅王室。
莫不明其典章。
义存于致治。
崇其贤戚。
志在于无疆。
朕以寡昧。
丕承鸿绪。
寅畏三灵。
忧勤百姓。
考明哲之馀论。
求经邦之长策。
帝业之重。
独任难以成务。
天下之旷。
因人易以获安。
然则侯伯肇于自昔。
州郡始于中代。
圣贤异术。
沿革随时。
复古则义难顿从。
寻今则事不尽理。
规模周汉。
斟酌曹马。
采按部之嘉名。
参建侯之旧制。
共治之职重矣。
分土之实存焉。
巳有制书。
陈其至理。
继世垂范。
贻厥后昆。
维城作固。
同符前烈。
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郑州刺史郑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刺史王凤豫州刺史道王元庆邓州刺史王元裕寿州刺史舒王元名幽州都督燕王灵夔苏州刺史许王元祥安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齐州都督齐王益州都督蜀王襄州刺史蒋王恽扬州都督越王贞并州都督晋王治秦州都督王慎等。
或地居
夙闻诗礼。
或望及閒平。
早称才艺。
并爵隆土宇。
宠兼车服。
诚孝之心。
无忘于造次。
风政之举。
克著于期月。
宜冠恒册。
祚以休命。
其所任刺史
子孙代代承袭。
有司仍准前诏。
详为条制奏闻。
俾克本枝之盛。
随天地而长久。
刺举之荣。
与山河而无绝。
高昌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
明罚敕法。圣人垂惩恶之道。
命将出军。王者成定乱之德。
故三苗负固。虞帝所以兴师。
鬼方不恭。殷宗所以薄伐。
朕嗣膺景命。君临区夏。
宏大道于四海。推至诚于万类。
凭宗社之灵。藉股肱之力。
亿兆获乂。尉无虞。
建木棘林。山经靡纪之域。
幽都大夏。王会不书之君。
莫不革面内款。屈膝请吏。
袭冠带于魏阙。均征赋于华壤。
高昌曲文泰。犹为不轨。
敢兴异图。事上无忠款之节。
御下逞残忍之志。往经朝谒。
备加恩礼。溪壑难满。
曾无报效。禽兽为心。
遽怀凶狡。诏命之严。
禀承之诚既阙。王人之重。
祗敬之礼亦亏。自隋季道消。
天下沦丧。衣冠之族。
疆埸之人。或寄命诸戎。
或见拘寇手。及中州既定。
皇风远肃。人怀首邱。
途经彼境。皆被囚系。
加之重役。忍苦遐外。
控告无所。又伊吾之右。
波斯以东。职贡不绝。
商旅相继。琛赆遭其寇攘。
道路由其壅塞。又西蕃突厥
战争巳久。朕悯其乱离。
志务安辑。乃立咥利始可汗兄弟。
庶令克复旧土。文泰反道败德。
幸灾好祸。閒谍酋豪。
交乱种落。遂使毡裘之长。
亟动干戈。引弓之人。
重罹涂炭。又焉耆之地。
与之临接。文泰疾其尽节。
轻肆凶威。城池有危亡之忧。
士女婴劫掠之酷。加以虐用其众。
毒被所部。赏罚无章。
内外嗟怨。缮造宫室。
劳役日新。修营舆辇。
僭侈无度。法令深刻。
赋敛烦重。举手动足。
咸罹网罗。畜牧园果。
悉有征税。众力巳尽。
人财巳竭。饥寒总至。
愤叹盈途。比屋连甍。
不胜苛政。故老儿童。
思沾王泽。朕受命上元
为人父母。禁暴之道。
无隔内外。纳隍之虑。
切于寝兴。录其旧款。
仍怀悯念。所以频遣使人。
具申朝旨。勖以为善之规。
示以自新之路。庶知感悟。
无烦师旅。而昏迷遂性。
荒怠不悛。贯盈之衅既稔。
天亡之期巳及。况复文武具僚。
戎狄君长。请倳刃者相属。
怀逐雀者比肩。宜顺夷夏之心。
以申吊伐之典。讨凶渠之多罪。
拯无辜之倒悬。今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右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副总管左屯卫将军薛孤吴儿行军总管武卫将军牛进达等。
董率众军。宏宣庙略。
乘驿进路。同会虏庭。
莫不气夺风云。精贯日月。
援桴怀愤。拔距争先。
良将奋建瓴之威。锐卒效如貔之勇。
冀马燕犀。犹迅雷之震击。
云梯地道。若至神之变化。
以此制敌。事等摧枯。
以此屠城。易于反掌。
然朕矜哀之心。有怀去杀。
胜残之道。无忘好生。
若文泰面缚军门。泥首请罪。
特宏焚榇之。全其将尽之命。
自馀臣庶。弃恶归诚
并加抚慰。令各安堵。
示以顺逆之理。布兹宽大之德。
如其同恶相济。敢拒王师。
便尽大兵之势。以致上天之罚。
明加晓谕。称朕意焉。
晋王皇太子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昔者哲王受图。
上圣垂范。
储贰以奉宗庙。
总监抚以宁邦国。
既义在于至公。
亦事兼于权道。
故以贤而立。
王季兴周。
以贵而升。
明帝定汉。
详诸方册。
岂不然乎。
并州都督右武大将军晋王治
地居茂亲。
才惟明哲。
至性仁孝。
淑质惠和
夙著梦日之祥。
早流乐善之誉。
好礼无倦。
强学不怠。
今承华虚位。
率土系心。
畴咨文武。
咸所推戴。
古人云。
知子莫若父。
知臣莫若君。
朕谓此子。
实允众望。
可以则天作贰。
可以守器承祧。
永固百世。
以贞万国。
宜立治为皇太子
可令所司。
备礼册命。
晋王皇太子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
维贞观十七年岁次甲辰四月朔日
皇帝若曰。
于戏。
惟尔并州都督右武大将军晋王治
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
仁孝出于自然。
信义备于成德。
祯祥夙著。
睿哲日新。
永言少阳。
匕鬯是寄。
畴咨朝列。
卿士协从。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往钦哉。
尔其思王道之艰难。
遵圣人之炯戒。
勤修六德。
勉行三善。
无或举非法度。
忘恭俭而好骄奢。
无或理乖彝伦。
远忠良而近邪佞。
非履道无以彰名。
非任贤无以成德。
尔身为善
国家以安。
尔身为恶。
天下以殆。
睦九族而礼庶僚。
怀万邦而忧遐裔。
兢兢业业。
无怠无荒。
克念尔祖宗。
以宁我宗社。
可不慎欤。
为太穆皇后追福手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
圣哲之所尚者孝也。
仁人之所爱者亲也。
朕幼鞠育之恩。
长蒙抚养之训。
蓼莪之念。
何日忘之。
罔极之情。
昊天匪报。
子路叹千钟之无养。
虞邱嗟二亲之不待。
方寸乱矣。
信可悲夫。
朕每痛一月之中。
再罹艰疚。
兴言永慕。
哀切深衷。
欲报靡因。
唯资冥助。
敬以绢二百匹奉慈悲大道。
傥至诚有感。
冀销过去之愆。
为善有因。
庶获后缘之庆。
谢敕送大慈恩寺碑文表 初唐 · 僧玄奘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六
沙门等言。
今月十四日。
伏奉敕旨。
送御书大慈恩寺碑。
并设九部乐供养。
尧日分照。
先增慧炬之晖。
舜海通波。
更足法流之广。
丰碣岩峙。
天文景烛。
状彩露之映灵山
凝缛宿之临仙峤。
凡在缁素。
电激云奔。
瞻奉惊跃。
得未曾有。
窃以八卦垂文。
六爻发系。
观乌制法。
泣麟敷典。
圣人能事。
毕见于兹。
将以轨物垂范。
随时立训。
陶铸生灵。
抑扬风烈。
然则秦皇刻石。
独映美于封禅。
魏后刊碑。
徒纪功于大飨。
犹称题目。
高视百王。
岂若亲纡睿藻。
俯开仙翰。
金奏发韵。
银钩绚迹。
探龙宫而架三元。
轶凤篆而穷八体。
扬春波而骋思。
滴秋露以标奇。
宏一乘之妙理。
赞六度之幽赜。
化总三千之域。
声腾百亿之外。
柰苑微言。
假天词而更显。
竹林开士。
托神笔而弥尊。
固使梵志归心。
截疑网而祇训。
波旬革虑。
偃邪山而徇道。
岂止尘门之士。
始悟迷方。
滞梦之宾。
行超苦际。
像教东渐。
年垂六百。
宏阐之盛。
未若于兹。
至如汉明通感。
尚资谋于傅毅
吴主归宗。
犹考疑于阚泽
自斯已降。
无足称者。
随缘化物。
独推昭运。
为善必应。
克峻昌基。
若金轮之王。
神功不测。
同宝冠之帝。
休祚方永。
等谬忝朝恩。
幸登元肆。
属慈云重布。
法鼓再扬。
三明之化既隆。
八正之门长辟。
而顾非贞恳。
虚蒙奖导。
仰层旻而荷泽。
俯浚谷以怀惭。
无任悚戴之诚。
谨诣阙陈谢以闻。
礼官详定享明堂礼仪诏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六
黄轩御历。
朝万方于合宫
丹陵握符
咨四岳于衢室。
有虞辑瑞。
总章之号既存。
大禹锡圭。
重屋之名攸建。
殷人受命。
置阳馆以辨方。
周室凝图。
立明堂以经野。
用能范围三极。
幽赞五神。
展尊祖之怀。
申宗记之典。
爰从汉魏
迨及周隋。
经始之制虽兴。
修广之规未备。
朕以庸昧。
虔膺厚托。
受寄于缀衣之夕。
顾于仍几之前。
伏以高宗往年。
巳属意于阳馆。
故宗辅之县。
纪明堂之名。
元之期。
先著总章之号。
朕于乾封之际。
巳奉表上尘。
虽宸心。
未遑营构。
今以鼎郊胜壤
圭邑奥区。
处天地之中。
顺阴阳之序。
舟车是凑。
贡赋攸均。
爰藉子来之功。
式遵奉先之旨。
夫明堂者。
天子宗祀之堂。
朝诸侯之位也。
开乾坤之奥策。
法气象之运行。
故能使灾害不生。
祸乱不作。
眷言盛烈。
岂不美欤。
比者鸿儒礼官
所执各异。
咸以为明堂者。
置之三里之外。
七里之内。
在国阳明之地。
今既俯迩宫掖。
恐黩灵祇。
诚乃布政之居。
未为宗祀之所。
朕以为丙己之地。
去宫室遥远。
每月所居。
因时飨祭。
常备文物。
动有烦劳。
在于朕怀。
殊非所谓。
今故裁基紫掖。
辟宇彤闱。
经始肇兴。
成之匪日。
但敬事天地。
神明之德乃彰。
尊祀祖宗。
严恭之志方展。
若使惟云布政
负扆临人。
则茅宇土阶。
取适而巳。
岂必劳百姓之力。
制九筵而御哉。
诚以获执蘩。
虔奉宗庙故也。
时既沿革。
莫或相遵。
自我作古。
用适于事。
今以上堂为严配之所。
下堂为布政之居。
光敷礼训。
式展诚敬。
来年正月一日。
可于明堂宗祀三圣。
以配上帝。
宜令礼官博士学士内外明礼者详定仪礼。
务从典要。
速以奏闻。
改元光宅赦文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六
鸾台
朕闻上皇建极。
体元气以育群生。
大圣承天。
开阳而陶庶类。
与时舒卷。
叶三正而推移。
随道污隆。
应五钤以通变。
故能牢笼宇宙。
埏埴人灵。
符景运而财成。
契休期以光宅。
昔有隋标季。
率土沦胥。
豺狼肆吞噬之灾。
亿兆被虔刘之酷。
高祖神尧皇帝披图汾水。
仗钺参墟。
廓氛祲而安四维。
扫欃枪而清六合。
太宗文武圣皇帝负日月而膺运。
雷霆以震威。
荡海夷山。
功浃八荒之外。
救灾拯溺。
仁沾万域之表。
乐和礼洽。
天平地成。
茂绩光于遂初。
鸿名冠于开辟。
高宗天皇大帝云房诞睿。
虹渚降灵。
受绿错之祯符。
应朱绨之景命。
飞车乘毳。
臣轩顼之不臣。
没羽浮金。
之未服。
所以开边服远。
更阐宇于先基。
富贵宁人。
重增辉于前烈。
抚璇当宁。
调五气于明堂。
考瑞升中。
朝百神于日观
茫茫众俗。
宁知覆焘之恩。
蠢蠢庶氓。
孰辨陶甄之力。
固巳千年启旦。
三圣重光。
历选前书。
无闻往载。
岂谓道隆金镜。
运迫鼎湖
方延翠渚之祥。
遽托白云之驾。
以社稷之大任。
属荒眇之微躬。
钦奉遗言。
载深悲惧。
遂以兹菲德。
开导嗣王
式综万几。
宣风化。
所赖王公卿士。
各竭乃诚。
济巨川
实资舟楫。
然自恭临朝序。
巳积炎凉。
教靡致于易风。
道尚惭于变俗。
良以哀迷在疚。
荼棘缠心。
陵庙未安。
匪遑专虑。
今者凤京遥践。
龙驭上升。
既因大礼之终。
宜更中区之始。
朕居临赤县。
求瘼之志每盈。
子育苍生。
恤隐之怀镇切。
惟欲励精为政。
克巳化人。
使宗社固北辰之安。
区宇致南风之泰。
以斯酬眷命。
用此报先恩。
冀上不负于尊灵。
下微申于至恳。
夫五行递用。
列代相承。
欲崇其德。
先遵所尚。
以金运。
乘骊而尚元。
周以火行。
贵骍而尚赤。
将隆母德。
必欲子扶。
近者地不藏珍
山无秘宝。
皇家土德。
胜气弥彰。
宜从白贲之象。
以辅黄中之运。
自今以后。
旗帜皆从金色。
仍饰之以紫。
画以杂文。
其应合改者。
所司详依典故。
供奉帷幕。
咸用紫色。
自录府卫所旗。
并改以皂。
八品巳下。
旧服青者。
并改以碧。
其在京诸司文武职事。
五品巳上清官。
并六品七品清官。
并每日入朝之时。
常服裤褶。
诸州县长官
在公衙亦准此。
自馀官朔望朝参皆依旧。
其色皆依本品。
又镇星之在太微。
巳历年载。
著土精之美应。
表坤祚之元符。
宜同感帝。
以时荐享。
又东都改为神都。
宫名太初宫。
但列署分司
各因时而立号。
建官置职。
咸适事以标名。
而今曹僚之中
称谓多爽。
宜改尚书省为文昌台。
左仆射文昌左相
右仆射文昌右相
吏部尚书天官尚书
户部尚书地官尚书
礼部尚书春官尚书
兵部尚书夏官尚书
刑部尚书秋官尚书
工部尚书冬官尚书
门下省改为鸾台
中书省改为凤阁
侍中改为纳言
中书令改为内史
太常寺改为司礼寺。
鸿胪寺改为司宾寺。
宗正寺改为司属寺。
光禄寺改为司膳寺。
太府寺改为司府寺。
太仆寺改为司仆寺。
卫尉寺改为司卫寺。
大理寺改为司刑寺。
农寺依旧。
左右卫亦依旧。
左右骁卫左右武卫
左右武卫为左右鹰扬卫
左右威卫为左右豹韬卫
左右领军卫为左右玉钤卫。
左右金吾卫依旧。
其馀曹司及官僚名未改者。
所司速制名奏闻。
司隶之官。
监郡之职。
所以巡省风俗。
刺举愆违。
今人物殷烦。
区宇遐旷。
而所在州县。
未能澄肃。
可制右肃政御史台一司。
其职员一准御史台
专知诸州按察。
其旧御史台改左肃政御史台
专知在京有司。
及监诸军旅并出使。
其诸州县事参军宜依旧。
令在京五品巳上清官。
每日章善显福等门。
各一人待诏
朕当亲访政道。
详求得失。
又元元者。
皇室之源。
韫道德而无为。
冠灵仙而不测。
业光众妙。
仁覃庶品。
岂使宝允见御宸居。
先母竟无尊位。
可上尊号曰先天太后
宜于老君庙所。
敬立尊像。
以申诚荐。
洛州界内。
所有帝王之陵。
及自古清直之臣。
忠廉之佐。
令州县。
就其茔域。
一申致享。
又自武德以来。
元勋佐命。
或以忠鲠事主。
或以道德匡君。
非身在有犯。
缘子孙绝封者。
前诏虽巳处分。
或恐仍有阙遗。
宜降霈泽。
重申前命。
又往日先朝圣武
荡定遐方。
日月照临。
咸为郡县。
生成之惠。
无复远近之殊。
朕矜抚之怀。
岂隔中外。
每念其后嗣。
悯怆良深。
继绝兴亡。
实为本志。
各宜求其后允立之。
以承享献。
其诸都护汉官及镇兵等。
并悉放还。
其营奉山陵使及卤簿使等。
并依别敕处分。
又两京之所。
徭赋实繁。
亦令所司作优量法。
使劳逸得所。
灵驾所涉。
千里斯递。
在路黎氓。
莫不哀奉。
念其劳弊。
情增感恻。
其缘供顿及山陵者。
并免今年课税。
又比来诸道军行。
叙勋多滥。
或端居不出。
以货买勋。
真伪相蒙。
深为巨蠹。
自今以后。
所司宜明具条例。
禁断。
责成斯在。
可不勉欤。
如更有违。
必越法科处分。
又比命放出宫女。
巳降诏书。
然以在内多时。
咸悉愿住。
但念其各有亲属。
岂可久致分离。
宜准前恩。
即令放出。
又隆平日久。
户口滋多。
物务既烦。
欺隐斯众。
上州三万户巳上。
大县万户巳上。
各宜析出。
别置州县。
惟雍洛二州。
不在此限。
又济时之道。
求贤是务。
其官人及百姓等。
或器标瑚琏
材堪栋干。
或在职清慎。
或抱德幽栖。
或武艺驰声。
或文藻流誉。
宜令京官九品巳上诸州长官各举一人。
咸以名荐。
务取得贤之实。
无贻滥吹之讥。
又前者有诏。
具述内外官寮。
备陈行事。
以申劝沮。
但恐百官在职。
尚有亏违。
今欲重降深恩。
更垂宽宥。
弃瑕录用。
罔责于前非。
涤罪论功。
必期于后善。
若又不悛己过。
重挂疏罗。
当使置以严刑。
倍加其罚。
思与士庶。
共此维新。
可大赦天下。
文明元年光宅元年
九月五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见系囚徒。
皆赦除之。
流人未达前所者放还。
其犯十恶。
官人枉法受财。
监临主守自盗所监临。
劫贼杀人。
故杀人。
谋杀人。
反逆缘坐。
军将临戎。
挫威丧律。
镇遏失所。
亏损师徒。
及常赦所不免者。
并不在赦内。
亡官失爵。
量加收叙。
诸年八十巳上各赐粟二石。
绵帛二段。
九十巳上赐三石。
绵帛三段。
百岁巳上赐五石。
绵帛五段。
并依旧例版授。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咸表门闾。
鳏寡茕独笃疾之徒不能自存者。
并加赈恤。
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
其诏书内事有未尽者。
仍令所司作条例处分。
改元载初赦文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六
朕闻元皇纂历。
则天地以裁规。
大圣握图。
法阴阳以施化。
故能牢笼品类。
陶铸生灵。
敷景运于休期。
阐宏基于光宅。
昔有隋失驭。
率土分裂。
赤县为禾黍之场。
苍生遇涂炭之酷。
高祖神尧皇帝龙兴汾晋。
凤起寰区。
除枭獍而安八荒。
剪鲸鲵而清四海。
太宗文武圣皇帝膺昊穹之历数。
鼓雷电之雄威。
服远冠之前。
开边越羲农之际。
鸿名迈于三五。
茂绩隆于往初。
高宗天皇大帝雷泽之祯符。
降天纵之神器。
湛恩所被。
匝乾坤覆载之乡。
至化所覃。
尽舟车所通之境。
抚璇丹极。
辑瑞苍岩。
天平地成。
淳风启千年之运。
乐和礼备。
宝祚隆三圣之基。
逖听王猷。
熙开帝载。
朕以虚薄。
虔奉睿图。
夙怀兢业。
不遑暇食。
幸穹昊贻佑。
宗社延祥。
河荐合天之符。
永昌之箓。
时和岁稔。
远肃迩安。
斯皆先德所延。
屡彰嘉贶。
自恭临亿兆。
巳积炎凉。
尚想希风。
未臻于至道。
顾循菲德。
愧切于深衷。
思宏顾托之恩。
再阐混元之始。
夫以元穹列象。
三辰所以丽天。
厚载含章。
五行于焉纪地。
易曰。
三五以变。
错综其数。
通其变。
遂成天下之文。
极其数。
遂定天下之象。
火水相变。
其卦为革。
彖曰。
天地革而四时成。
言五德更相生变革万象。
故帝者改政施教。
明受之于天。
不定之于人者也。
仲尼曰。
其或继周者。
虽百代可知。
盖以文质相因。
法度相改故矣。
是以伏羲高阳有周皆以建子之月为正。
神农少昊陶唐有殷皆以建丑之月为正。
轩辕高辛后汉氏皆以建寅之月为正。
后虽百代。
可知者以此。
虽遭遇不同。
步骤殊致。
未有不表明轨物。
以章灵命之符者也。
我国家创业。
尝有意改正朔矣。
所未改者。
盖有由焉。
高祖草创百度。
因循隋氏。
太宗纬地经天。
日不暇给。
高宗嗣历。
将宏丕训。
改作之事。
屡发圣谟。
言犹在耳。
永怀无及。
自五帝缵统。
三王驭宇。
或父子相承。
同体异德。
或金木迭改。
应天顺人。
故纳麓登庸。
粤受终于文祖。
干戈革命。
必理历于明时。
然则开元配永。
肇自阳来之旦。
统历履端
基于朔易之首。
孳萌发内。
气律由中。
品物任而昭苏
生类荡而敷革。
是知之人统。
不逮殷之地正。
殷之地正。
有殊周之天统。
元命所苞。
实在兹矣。
公稽古。
制礼于成王之日。
汉高握德。
改元于武皇之代。
则知文物大备。
未遑于上业。
损益之道。
谅属于中平。
朕所以式遵礼经。
奉成先志。
今推三统之次。
国家得天统。
当以建子月为正。
考之群艺。
厥义昭矣。
宜以永昌元年十有一月载初元年正月
十有二月腊月
来年正月改为一月。
载初元年正月一日子时巳前。
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见系囚徒。
皆赦除之。
其叛逆缘坐。
及子孙杀祖父母父母。
部曲容奸。
奴婢杀主。
不在赦限。
其与敬业虺冲并诸虺友往还。
其魁首巳伏诛。
其支党事未发者。
特从原免。
不得更相告言。
内外见任文武。
九品巳上职事官并赐爵一级。
天下百岁巳上老人版授下州刺史
米粟五石。
帛十段。
九十巳上版授上州司马
米粟四石。
帛七段。
八十巳上版授县令
逋悬调并丁夫杂匠卫士
及有番第等违番及逃走应陪番及徵课调者。
并特宜免放。
其欠负官物及盗诈三库物。
并不在赦限。
鳏寡孤独笃疾等不能存立者。
量加赈恤。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天下百姓。
年二十一身为户头者。
各赐爵一级。
女子百户赐以牛酒。
明堂役工人未被恩者。
付所司即类例定等级奏闻。
十五日内使了。
缘供明堂致死人。
其有未沾勋赐者。
亦宜准例酬给。
今年不熟处。
及遭霜涝之处。
并量放庸课。
州县好加检校
勿使饥馑。
新平军差科百姓。
稍有辛苦。
宜亦量加优恤。
蠲其徭役。
所司类例处分。
象州军百姓艰辛处。
未得复者宜给复一年。
洛州辇毂。
徭役繁多代。
朔并忻等州行军。
及诸州供明堂木及铜处。
所司各类例节级给复。
皇亲诸陪位。
未出身者量材处分。
巳出身者赐勋一转。
富商大贾。
衣服过制。
丧葬奢侈。
损废生业。
州县相知捉搦。
两京兼委金吾检校
天下百姓。
皆须嫁娶以时。
勿使外有旷夫。
内有寡女。
战亡人格外赠勋两转。
回授期亲。
其子孤茕者。
州县给粮安养
征镇人家口。
州县存恤。
劝课殷有之家。
助其营种。
勿使外人侵欺。
仍令所司刊正礼乐。
删定律令。
格式不便于时者。
内外官五品巳上。
各举所知。
九经文字。
学士详正。
革其讹舛。
亡官失爵量加叙录
长流人别敕流人移贯人降授官人。
及后缘逆人用当及造罪过特处分者。
虽未至前所。
并不在赦限。
西府功臣及晋府子孙屈滞者。
量加收叙。
所司奏闻。
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率土之内。
赐酺三日
赦书日行五百里。
朕又闻之。
人必有名者。
所以吐情自纪。
尊事天人。
是故以甲以乙。
成汤为子孙之制。
有类有象。
申繻明德义之由。
朕今怀柔百神。
对扬上帝。
三灵眷祐。
万国来庭。
宜膺正名之典。
式敷行政之方。
朕宜以为名。
自卦演龙图
文开鸟迹。
万人以察。
百工以乂。
所以宏敷政道。
宣明礼乐。
指事会意。
改易异涂。
转注象形。
屈伸殊制。
周宣博雅。
史籀兴古篆之文。
尼父温良。
邱明述春秋之传。
自诸侯力争。
姬室寖微。
离为二周。
分成七国。
律法异令。
田畴异亩。
言语异声。
衣冠异制。
秦兼天下。
刬灭古文。
隶卒屡兴。
兵车岁动。
官狱繁骛。
爰创隶书。
自著秦文。
肇兴八体。
刻符兼于大篆。
摹印逮于殳书。
两汉因之。
九千馀字。
张敞杜邺
讲学于前。
扬雄甄丰
校理于后。
魏晋以降。
代乏名儒。
穿凿多门。
形声转缪。
结造新字。
附会其情。
古今讹舛。
稍益繁布。
画规无端平之体。
鱼鸟增奔放之容。
转相仿效。
日滋日甚。
遂使后生学徒。
罔知所据。
先王载籍。
从此湮沈。
言念浇漓。
情深悯悼。
思返上皇之化。
伫移季叶之风。
但习俗多时。
良难顿改。
特创制一十二字。
率先百辟。
上有依于古体。
下有改于新文。
庶保可久之基。
方表还淳之意。
昔在包牺开木德之运。
轩辕应土行之序。
循环终始。
布在方策。
莫不绩著帝猷。
皇道。
方列三微之统。
乃膺五行之历。
虽则盛比共工
强踰嬴政
齐桓晋文
大彭豕韦之美。
才为霸者。
岂登帝箓。
自炎精荡覆。
王风哀思。
汉氏蒙尘。
中原离析。
当涂逆取。
但肆兵威。
典午专权。
无闻德化
三国鼎峙。
五胡幅裂。
或道乖嗣德。
匪孙谋。
良由取之不以乐推。
失之在乎虐用者也。
齐梁窃据。
僻在江淮
周魏勃兴。
奄宅咸洛。
虽变夷从
号令惟行于境内。
而智小谋大。
声教不通于天下。
隋之御极。
陈氏犹存。
开皇之中
才闻混一。
嗣主失道。
俄至分崩。
七八年閒。
生人泯绝。
秦项之酷。
犹未之半。
开辟巳来。
盖未之有。
我国家祖宗积德。
文武重光。
仁风被于四表。
英猷冠于三代。
易不云乎。
天地之道。
恒久而不易者也。
仲尼曰。
善人为邦百年。
可以胜残去杀。
则知圣王久于其道。
而天下化成矣。
自魏至隋。
年将四百。
称皇僭帝。
数十馀家。
莫不废王道而立私权。
先诈力而后仁义。
勋未踰于列国。
德不惭于霸图。
虽复时合诸侯。
一匡区域。
晋武践祚。
茂烈多惭于水官
隋帝乘时。
雄图不逮于秦氏。
惟彼二君闰位。
况区区者。
岂宜当三统之数者乎。
朕逖听皇纲。
幽求帝典。
定王霸之真伪。
洗生人之耳目。
庶叶三推之美。
光宣五帝之次。
况当布政
景化维新。
太初开历。
上元伊始。
宜以发挥大宝。
申明历数。
恢皇家正土之符。
继炎刘真火之序。
摛之罔极。
垂之无穷。
以周汉之后为二王。
仍封舜禹成汤之裔为三恪。
所司求其苗裔。
即加封建。
其周隋宜同列国。
其嗣使主祭焉。
布告遐迩。
咸知朕意。
主者施行。
乾陵述圣记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七
朕闻阳耀阴凝。
混元所以□□天覆地(阙十一字)高宗见之矣。
粤若稽古帝唐神□俱为薙草之场。
喋喋齐萌。
同变乱麻之域。
高祖神尧皇帝晦电凝祯。
流虹降祉。
钟昊穹之眷命。
□□□之□□太宗文武圣皇帝资灵宝纬。
挺睿金英。
禀赤帝于南宫。
□地而殪封狶。
歼猬结而殄鸱张。
畴野裂而阪泉震。
白波静而□扆临明台而养正。
坐衢室以居尊。
宵衣兢若厉之怀。
旰食□□□之□高宗大帝焉爰初在孕。
及乎载诞。
见龙登寝。
其宵有梦象之符休□大帝之怀紫翼锦鳞。
与常有异。
排黼帷而莫惧。
依绣□而无□□圣后曰乌为慈孝之鸟。
复是太阳之精。
天意若曰。
此儿其以爱□化方流初涉艺门。
生知自远。
若砥金之含彩。
同莹玉之开□不充行莫能正履。
衣未尝解带。
暨阴明落照。
柔范韬仪。
□埋玺于相思殿前。
因告天地明祇及山川群望曰。
当玺而立□在庭分陕聿谐其望。
执金按道□宛□慕其荣于是式降□之计不谋同发一旦□收是知殷忧以启圣明。
多难以□试之功文武斯极。
又尝监和御药
手持入进。
属太□以惰职废农基以触围惊仗天威震怒。
立命斩之。
□戈战□戎夏克清。
独有浿水亏风。
丸山阻顺。
皇赫斯怒。
□战之气□居百步之中。
大帝莫能自安。
魂胆飞□而以远涉之劳。
时有不豫。
令大帝总知军国。
閒日□太宗命大帝承旨玉阶。
即令敷畅□貇太宗抚大帝颊而言曰。
吾闻□流□集紫庭地含梧野之哀。
山起祚宫□之物岂余□□而□□哉侍臣衔涕敦劝。
扶而□先忌则潜泣累晨。
泽奉遗圈。
则凝哀永日。
因□之镜欤好生恶煞之□财成有截。
雨施云行之惠。
沐浴□其源而春赏秋罚。
□□攀槛思闻逆耳之言。
瞽说狂词□焕乎天文架丹□而首出矣。
□材兼运杖仁义以明威。
□官贻后昆而作范。
刘台罢构。
姬沼弗营。
宝驷咸归□畜而□□皇之神务焉。
想空谷以载怀。
望中林而式□刑不怒而威。
不言而信。
去罚寔由于一德。
胜残无□凝甘□□□而湛夜瑞萐荐摇风之影祥□万骑□□披月𠋫于云●(山夂山)转星闉□谋臣若雨。
猛将如云。
竞献九攻之能。
争□九天偏将暂动戎麾俄清十角□逍遥而访道。
思窅眇以寻真。
或转旆萧关
或□巳崩□□□贞□□抱□舄而凝哀捧遗弓而□仁况又神圣文武并□谥今故因仍旧□文□之词英岂能□圣海之遥源叙□始□敬养允副因心近者□远之初茔兆□自古圣皇。
咸遵菲葬。
谷林稽岭。
唯闻简素□因天造无待人功。
微将所习之书。
以示不忘□而□符隐翠柏而成象。
石呈永固□将归上京
崩诉穹旻。
志期攀□易□茹荼之恨□尽唯思赞述。
少慰抽摧。
但□。
大唐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 唐 · 员半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五
闻夫真人者。出巨壳。
历倚杵。骑蜚廉
从敦圉。臣雷公。
妾密妃。朝濯发于汤泉
夕晞首于旸谷。仍丹邱以长啸。
戴翠华以高游。自非殖因旷劫。
肃恭大浩。从事于金房之前。
镂心于玉晨之上。携青童而应黄箓者。
奚以成后来之妙相乎。继绝景而允希声。
尊师其人矣。尊师讳文操
字景先陇西天水人也。
后秦尚书仆射纬之后。纬仕长安
故为扈人焉。若乃郁为帝师
降迹于唐勋之代。光乎王佐。
应命于周武之朝。家籍代资。
可略言矣。曾祖洪。
宇文朝商州长史。大父舒。
文州别驾。昭考珍。
朝散大夫。以先知授尊师
特禀异气。垂实冥华。
始降迹也。其母袁氏。
夜梦元妙玉女授九老丈人之符。寤而记之。
每存思也。数月而闻腹中诵经声。
且时时有异光绕身矣。及载弄之始。
目光烱然。眸子转盼。
若有所见矣。袁氏以其所梦有徵。
心志而不言也。及胜衣之日。
自识文字。惟诵老子及孝经。
乃曰。此两经者。
天地之心也。此后见好杀之字。
若蹈水火。视无礼之文。
如坠泉谷。稍长。
闻有尹真庙。乃精心事之。
不近俗事。因读西升灵宝等经。
达真教。既得元味。
便契黄中。闻师者传道之父母。
行道之神明。无数劫来。
妙经是出。不因师学。
谓之长昏。遂章惶无已。
求师不暇。时有周法者。
内音之先鸣。上皇之高足。
乃愿参轩效驾。陪景啸空。
奔走礼谒。以申宿志。
周法见之。乃谓尊师曰。
汝于劫会之中。已受龟山之箓也。
便训以紫云之妙旨。授以青羽之隐法。
一入其心。谓赤松王子乔
可与抚烟月矣。年十五。
道行已周。有名于远近矣。
文德皇后遵上景而委中宫。于时搜访道林。
博采真迹。尊师应元景。
行预绿云。奉敕出家。
配住宗圣观。虽剪琼园。
采琳元陇。意每远出。
未近谢也。将欲沐浴东井
栖迟南昌。保护昆崙。
窥窬浑沌矣。故属想丹烟。
游心紫度。遍寻五岳。
备涉九元。寻三君之祖气。
成七晨之慧眼。旋谒周法。
便居终南。寂虑于温泉。
冥精于寒谷。有年日矣。
既通八景。又达九天。
知来藏往。多所晓悟。
若有神曰。周法上迁。
及省所居。已去顺也。
贞观末年。行丧既毕。
永徽三年。乃游太白
入重元也。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此后丹字紫书。
三五顺行之法。扶晨接昼。
九六逆取之方。咸得其要。
尊师所有游山异迹。祈醮灵应
并有别录。此不载之。
至于显庆以来。国家所赖。
出入供奉。询德咨量。
救世度人。转经行道。
元坛黄屋。帝座天言。
东都西京。少阳太乙。
九城二华。展敬推诚。
三十馀年。以日系月。
始终不绝。有感必通。
凡是效验。君臣同悉。
敕书往复。日月更回。
神道昭彰。岁时交积者。
不可具载。并传于帝居。
一二要者。略举其目。
初。尊师游太白高顶。
云雾四周。声振万壑。
□□□□□□千仞复有象充九色。其高十仞。
欣然长往者。意已笃焉。
高宗之在九成宫。有孛彗经天。
长数丈。以问尊师
尊师对曰。此天诫子也。
子能敬父。君能顺天
纳谏徵贤。斥邪远佞。
罢役休征。责躬励行。
以合天心。当不日而灭。
上依而行之。应时消矣。
是故高宗府旧宅为太宗昊天观。以尊师为观主。
兼知本观事。仪凤四年
上在东都。先请尊师老君修功德。
及上亲谒。百官咸从。
上及皇后王公主等。同见老君乘白马。
左右神物。莫得名言。
腾空而来。降于坛所。
内外号叫。舞跃再拜。
亲承圣音。得非尊师之诚感也。
由是奉敕修元元皇帝圣纪一部。凡十卷。
总百十篇。篇别有赞。
半千尊师作也。纪赞异秩。
缮写进之。高宗大悦。
终日观省。不离于玉案。
乃授尊师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
尊师固让不得已。辞官而受散职焉。
永淳二年。天中有望。
告成有日。万乘雷动。
千骑风驰。天子乘阁道而御帝车。
偫官陪六仪而承七曜。将礼于天枢。
中岳也。金绳未举。
玉检犹潜。而六龙顿辔。
三光敛色。圣体不安。
旋于皇极。属紫微虚位。
白云上征。万国号诉。
四方遏密。太后咨访尊师
尊师曰。真坊仙境。
亦著代谢。物有荣悴。
气有初终。大道之常。
幸康神器。陛下宜存思谅闇。
极想钦明。密理百神。
潜芘万姓。文操人间地上。
物里天中。所有灵明。
倍百祈请。亦望二十四结。
火烧而忧尽。七十二教。
水鍊而法成。皆见先徵。
以明后事。乃著祛惑论四卷。
消魔论三十卷。先师传一卷。
垂拱四年。将宾玉帝也。
上足时道成。咸愿奏章。
以延福荫。尊师止之曰。
有顺宜遵。不可犯禁。
言讫委化。颜色如常。
粤以长寿四年四月十四日。迁兆于终南文仙谷。
弟子侯少微等。追思龙汉。
远慕龟岩。冀德音与天地同久。
神道共阴阳齐化。昭芘骞林。
冥滋柏树。俾斯贞石。
文若三光。其词曰。
去矣大仙。悠哉上元
玉谷白芝之座。金阙紫兰之前。
既啸景于琼札。固交欢于碧泉
出三万六千之厚地。入三万六千之远天。
咀九华之翠菊。坐五色之红莲
常吟外景。每握内篇。
春霞飞乎绛雪。秋风生乎紫烟。
裴回高黄岭。顾步太白巅。
三秦四塞帝王国。京兆长安龙凤川。
煌煌兮四明路。浩浩兮八景年。
今以向上袭前果。何时来下降宿缘。
当乘道之气。应传道之味。
必使氤氲六合中。自然昌扬万劫通。
稽首宁歌步。愿得乘九素。
天下同此心。非独骞之林。
遗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三
朕闻皇极者天下之至公。神器者域中之大宝。
自非乾坤幽赞。历数在躬。
则凤邸不易而临。龙图难可辄御。
所以荥河绿错。彰得一之符。
温洛丹书。著通三之表。
缅稽前古。其道同归。
朕之圣祖神宗。降星虹而禀枢电。
乘时抚运。逢涣沸而属山鸣。
濡足横流。振苍生之巳溺。
援手四岳。救赤县之将焚。
重称九寰。止麟斗而清日月。
再安八极。息龙战而荡风波。
自彼迄今。六十六载。
黎元无烽柝之警。区宇恣耕凿之欢。
育子长孙。击壤鼓腹。
遐迩交泰。谁之力欤。
朕以眇身。嗣膺鸿绪。
钦若穹昊。肃雍清庙。
顾諟明命。载迪彝伦。
嘉与贤士大夫。励精为政。
勖己想蛟冰之惧。为善慕鸡鸣之勤。
幸戎夏乂安。中外禔福。
亘月竁以覃正朔。匝日城而混车书。
端拱无虞。垂衣有截。
其天意也。岂人事乎。
每导俗匡时。既宏之以礼让。
恤刑薄罚。复跻之于仁寿。
闻九农之或爽。则亏膳以共其忧。
见一物之有违。则撤乐以同其戚。
斯亦备诸耳目。非假一二言也。
忧勤之至。庶有感于明灵。
亭育之怀。谓无负于黔庶。
永言薄德。遘疾弥留。
往属先圣初崩。遂以哀毁染疾。
久婴风瘵。疚与年侵。
近者以来。忽焉大渐。
翌日之瘳难冀。赐年之福罕邀。
但存亡者人之晦明。生死者物之朝夕。
常情所滞。唯圣能通。
脱屣万方。无足多恨。
皇太子哲。握哀履己。
敦敏徇齐。早著天人之范。
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佐。
各竭乃诚。敬保元子
克隆大业。光我七百之基。
副兹亿兆之愿。既终之后。
七日便殡。天下至大。
宗社至重。执契承祧。
不可暂旷。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
以日易月。于事为宜。
园陵制度。务从节俭。
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诸王各加封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
内外文武。九品巳上各加一阶。
三品巳下赐爵一级。永徽以来入军年五十者。
并放出军。天下百姓年五十者。
皆免课役。废万全芳桂等官。
枇杷子帖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五
使至。
得所进枇杷子。
良深慰悦。
嘉果珍味。
独冠时新。
但川路既遥。
无劳更送。
今者炎藻夏。
麦气迎秋。
香飘兰坂之风。
镜转桂岩之月。
为善之暇。
想足怡神。
延望白云。
载深离绪。
聊疏绿字。
此不多申咨。
隋炀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炀帝美姿仪。性聪慧。
少好学。善属文。
高祖献后。特所钟爱。
矫情饰迹。有曹丕之钓名。
倾承中使。若子楚之仁孝。
南平江左。北靖塞垣。
杨素誉其贤。和说其貌。
属青宫失爱。子掖流恩。
遂映前星。乃升明两。
衣冠虽伟。入朝少四皓之宾。
公宴虽多。言谭止七子之客。
但奸心未露。伪迹斯穷。
沐猴而冠。轻薄之材不久。
祝虎为善。爪牙之毒会施。
故无道于大渐之晨。烝淫于易箦之夕。
高宗之谅闇。有丹朱之慢游。
于时隋德在人。偫生乐业。
二十年之训聚。百万众之精彊。
乘天下之盈。骄海内之无事。
乃自以土广三代。威振百蛮。
恃才矜已。傲狠明德。
内怀险躁。外示宽平。
盛衣服以掩奸。饰词令以拒谏。
更乃荒淫无度。法令滋章。
人力尽于穿筑。杼轴空于聚敛。
十室之内。思乱者一二焉。
方始驭八骏。建五牛。
穆天子之白云。更远瑶池之外。
秦始皇之观日。方践石梁之前。
或以衢路受刑。或以滋味被戮。
死不可无罪而免。赏不可有功而要。
相顾凛然。莫知攸止。
十室之内。思乱者五六焉。
于是斛斯外奔。元感内逆。
兵陷辽水。粮断河黎。
月晕七重。知髦头之犯毕。
日光四散。觉兆庶之分崩。
且选妖丽。恣朋淫。
嘉偫妪之慢言。乐少年之丑秽。
不轨不物。无威无仪。
关梁不通。赋役断绝。
更乃逆取五年之课。以充长夜之娱。
十室之内。思乱者八九焉。
当此时也。小人方兴。
偫盗孔炽。大者剽州邑
小者劫村闾。扰扰四人。
俱靡息肩之处。喧喧九土。
俱为斗战之场。天子乃幸维扬。
泛舳舻。驱虎贲之骑。
唱龙舟之歌。以大江为天堑。
以长淮为地险。周章至于戏下。
犹自未知。阎乐入于庑前。
何不告我。昔为天下之重。
今乃一夫所轻。岂不惜哉。
炀帝者。聪明多智。
广学博闻。岂不知蛟龙失云。
渔父足得为害。鲸鲵出水。
蝼蚁可以为灾。忽乃弃崤函之奥区。
违河洛之重阻。言贼者获罪。
敢谏者受刑。岂不是色醉其心。
天夺其鉴。窜吴夷以避其地。
虚宫阙以候圣人。盖为大唐之驱除也。
君子曰。小人之心犹火也。
火之性必须有所烧。小人之心必须有所害。
当其受宠遇也。排忠良。
庇道德。辨足以移视听。
辞足以结主心。导之以淫奢。
引之以苛刻。人用而不恤。
荒而不修。如蝼蚁溃堤防。
不觉其败。如春风养草木。
但见其盛。事至而未知。
祸搆而方惧。素无材略。
不能以败求全。本自少恩。
岂能得众成事。进退唯谷。
无处容身。或出奔以图生。
或杀主而自解。眇观史策。
遍采兴亡。开役者多是爱臣。
害上者无非近习。然庸君闇主。
莫肯远之。复何言哉。
论则天不宜合葬乾陵 唐 · 严善思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六
臣谨按天元房录葬法云。尊者先葬。
卑者不合于后开入。臣闻葬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
今欲开乾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
事既不经。恐不安稳。
臣又闻乾陵元阙其门。以石闭塞。
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
今若开陵。必须镌凿。
以神明之道。体尚幽元。
今乃动众加功。诚恐多所惊黩。
又若别开门道。以入元宫。
即往者葬时。神位先定。
今更改作。为害益深。
又以修筑乾陵之后。国频有难。
遂至则天太后权总万机二十馀年。其难始定。
今乃更加营作。伏恐还有难生。
但合葬非古。著在礼经。
缘情为用。固无定准。
况今事有不安。岂可复循斯制。
伏见汉时诸陵。皇后多不合葬。
魏晋已降。始有合者。
然以两汉积年。向馀四百。
魏晋之后。祚皆不长。
虽受命应期。有因天假。
然以循机享德。亦在天时。
但陵墓所安。必须胜地。
之允嗣。用托灵根。
或有不安。后嗣固难长享。
伏望依汉朝之故事。改魏晋之颓纲。
乾陵之傍。更择吉地。
取生墓之法。别起一陵。
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
臣伏以合葬者人缘私情。不合者前循故事。
若以神道有知。幽途自得通会
若以死者无知。合之复有何益。
然以山川精气。上为星象。
若葬得其所。则神安后昌。
若葬失其仪。则神危后损。
所以先哲垂范。具之葬经。
欲使生人之道必安。死者之神永泰
伏望少回天眷。俯鉴臣言。
行古昔之明规。制私情之爱欲。
使社稷长享。天下乂安。
凡在怀生。孰不庆幸。
百官请不从灵驾表70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峤等言。
伏以灵驾遵途。
圣恩攀从。
国计非便。
偫臣不安。
冒昧上祈。
未蒙哀允。
跪对还旨。
载深惶惕。
臣峤等中谢
臣闻古者天子。
上法天心。
不极私情违众欲。
以顺人理国为孝。
以克已制心为礼。
是故凡圣异礼。
公私殊制。
私心独展。
凡人之孝也。
万姓咸若。
圣人之孝也。
陛下行尧禹之事。
以万姓为心。
柰何守曾闵之节。
怀独展之愿。
臣等嚣嚣。
窃所未晓。
永淳巳后。
关辅流散。
近适旋定。
人犹未足。
今山陵起筑。
役徒惣萃。
涉夏。
为费宏多。
若陛下此行。
偫司毕从。
于人取给。
臣实难之。
水旱小愆。
农虑非浅。
东都则水漕淮海。
易资盐毂之蓄。
陆走幽并。
近压戎夷之便。
朝命新复。
人望安在。
宜应静镇。
未可移动。
陛下若俯顺偫愿。
留抚都人。
则其安如此。
若不胜私情。
攀奉灵驾。
则其虑如彼。
况扈从兵马。
既不豫集。
行宫廪蓄。
又未先备。
发期俯迩。
支计阙然。
仓卒敦迫。
必不敢办。
若待陵寝安厝。
霜露终感。
三农岁稔。
万乘时巡。
奉郊庙以展虔。
聸日月其何远。
今固将抒私恋。
弃偫言。
忘人力。
蔑国用。
此实非陛下安集新业之故。
亦非先后怜悯遗人之意。
且朝廷故事。
典章犹在。
献陵追远。
太宗不至于三元。
昭陵上迁。
高宗不至于九嵏。
岂先帝私怀不堪故事。
偫臣公议之所夺也。
伏愿仰遵旧训。
顾定新基。
屈至情而顺偫心。
抑小节而成大孝。
使军国长算。
函洛皆安。
邦甸穷人。
赋敛少减。
万姓翘望。
实深至愿。
百寮结诚。
期于死请。
无任悲迫之至。
谨诣朝堂奉表固请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