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令军中 战国 · 乐毅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环画邑三十里无入(《史记·田单传》:「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
令城中 战国齐国 · 田单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当有神人为我师(《史记。田单传》)
燕将书 其一 战国齐国 · 鲁仲连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
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
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
今死生荣辱,尊卑贵贱,此其一时也。
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
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
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国之形危。
且弃南阳,断右壤,存济北,计必为之。
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齐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
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
燕国大乱,君臣过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
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
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
能以见于天下矣!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
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上辅孤主,以制群臣;
下养百姓,以资说士。
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
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
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
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孰计而审处一也。
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管仲桓公中钩,篡也;
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
束缚桎梏,辱身也。
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
使管仲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
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伍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
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
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
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
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
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
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
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
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
公其图之(《战国策》十三:燕将保守聊城田单攻之,岁馀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而去。)
宿沙瞿子善煮盐,使煮滔沙(《御览》作溃沙,虽十宿沙,不能得也。《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六,《御览》八百六十五) 其十四 战国齐国 · 鲁仲连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燕伐齐,取七十馀城,唯即墨不下。
齐田单即墨破燕军,杀燕将军骑劫,复齐城,唯聊城不下。
燕将城守数月。
鲁仲连乃为书著之于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得书,泣三日,乃自杀(《艺文类聚》六十、《御览》三百五十,又五百九十九,《事类赋》注十三)
益封刘殷始建国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昔予之祖济南湣王困于燕寇,自齐临淄出保于
宗人田单广设奇谋,获杀燕将,复定齐国
即墨士大夫复同心殄灭反虏,予甚嘉其忠者,怜其无辜。
其赦等,非快之妻子它亲属当坐者皆勿治。
吊问死伤,赐亡者葬钱,人五万。
知大命,深疾恶快,以故辄伏厥辜。
其满国户万,地方百里(《汉书·王莽传》中)
童子逢盛碑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四
童子讳盛,字伯弥之玄孙,遂成君之曾孙,安平君之孙,五官掾之长子也。
胎怀正气,生克自然。
捬育孩婴,弱而能言。
至于垂髦,智惠聪哲。
过庭受诫,退诵诗礼。
心开意审,闻一知十。
书画规矩,制中园范。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
才亚后橐,当为师楷。
自天生授,罔不在初。
谓当邛遂,令仪令色。
整齐圭角,立朝进仕。
究竟人爵,克启厥后。
以彰明德,胤嗣昭达。
何寤季世,颢天不惠。
伯强泾行,降此大戾。
年十有二,岁在协给,五月乙巳,嘘噏不反。
夭陨精晃,苗而不秀。
命有悠短,无可奈何。
慈父悼伤,割哀回鲤。
其十二月丁酉而安措诸,永潜黄𡉴,没而不存。
于是门生东武孙理下密王升等,感激三成,一列同义,故共刊石,叙述才美,以铭不朽。
其辞曰:
嘉𠻸伯弥,天授其姿。
蚤克岐嶷,聪睿敏达。
当遂逶迤,立号建基。
时非三代,符命无恒。
人生在世,寿无金石,身潜名彰,显于后叶。
光和四年四月五日丁卯(《隶释》十)
陈要急八事疏 东汉 · 刘陶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臣闻事之急者,不能安言;
心之痛者,不能缓声。
窃见天下前遇张角之乱,后遭边章之寇,每闻羽书告急之声,心灼内热,四体惊竦。
今西羌逆类,私署将帅,皆多段颎时吏,晓习战陈,识知山川,变诈万端。
臣常惧其轻出河东冯翊,钞西军之后,东之函谷,据厄高望。
今果已攻河东,恐遂转更豕突上京。
如是,则南道断绝,车骑之军孤立,关东破胆,四方动摇,威之不来,叫之不应,虽有田单陈平之策,计无所用。
臣前驿马上便宜,急绝诸郡赋调,冀尚可安。
事付主者,留连至今,莫肯求问。
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武关,北徙壶谷,冰解风散,唯恐在后。
今其存者尚十三四,军吏士民悲愁相守,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无一前斗生之计。
西寇浸前,去营咫尺,胡骑分布,已至诸陵。
将军张温,天性精勇,而主者旦夕迫促,军无后殿,假令失利,其败不救。
臣自知言数见厌,而言不自裁者,以为国安则臣蒙其庆,国危则臣亦先亡也。
谨复陈当今要急八事,乞须臾之间,深垂纳省(《后汉·刘陶传》云《其八事,大较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
琅邪相萧建书 东汉 · 吕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五
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
布杀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
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馀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来共争天东南之地。
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
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
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馀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
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魏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
曹洪魏文帝 东汉末 · 陈琳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全后汉文 卷九十二、文选卷四十一
十一月五日白:前初破贼,情奓意奢,说事颇过其实。
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亦欲令陈琳作报。
顷多事,不能得为。
念欲远以为欢,故自竭老夫之思。
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汉中地形,实有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
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
而我军过之,若骇鲸之决细网,奔兕之触鲁缟,未足以喻其易。
虽云王者之师。
有征无战,不义而强,古人常有。
故唐虞之世,蛮夷猾夏;
周宣之盛,亦雠大邦。
诗书叹载,言其难也。
斯皆凭阻恃远,故使其然。
是以察兹地势,谓为中才处之,殆难仓卒。
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
是夏殷所以丧,苗扈所以毙;
我之所以克,彼之所以败也。
不然,商周何以不敌哉!
昔鬼方聋昧,崇虎谗凶,殷辛暴虐,三者皆下科也。
高宗有三年之征,文王有退脩之军,盟津有再驾之役,然后殪戎胜殷,有此武功。
焉有星流景集,飙夺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则中才之守,不然明矣。
在中才则谓不然,而来示乃以为彼之恶稔,虽有孙田墨氂,犹无所救,窃又疑焉。
何者?
古之用兵,敌国虽乱,尚有贤人,则不伐也。
是故三仁未去,武王还师;
宫奇在虞,晋不加戎;
季梁犹在,强楚挫谋。
暨至众贤奔绌,三国为墟。
明其无道有人,犹可救也。
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折箸为械,坚不可入。
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焉肯土崩鱼烂哉!
设令守无巧拙,皆可攀附,则公输已陵宋城乐毅已拔即墨矣。
墨翟之术何称?
田单之智何贵?
老夫不敏,未之前闻。
盖闻过高唐者,效王豹之讴;
游睢涣者,学藻缋之䌽。
间自入益部,仰司马杨王遗风,有子胜斐然之志,故颇奋文辞,异于他日。
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是何言欤?
夫绿骥垂耳于林坰。
鸿雀戢翼于污池,亵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
及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顾盼千里,岂可谓其借翰于晨风,假足于六驳哉!
恐犹未信丘言,必大噱也。
洪白。
贺捷表 曹魏 · 钟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四
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
臣以无任,不获扈从,企仰悬情,无有宁舍。
即日长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征南将军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
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
贼帅关羽,已被矢刃。
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
奉闻嘉憙,喜不自胜。
望路载笑,踊跃逸豫。
臣不胜欣庆,谨拜表因便宜上闻。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绛帖》)
丞相进爵九锡与荀彧 曹魏 · 董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昔周旦、吕望,当姬氏之盛,因二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
锡土开宇,末世田单
驱强齐之众,报弱燕之怨,收城七十,迎复襄王襄王加赏于单,使东有掖邑之封,西有菑上之虞。
前世录功,浓厚如此。
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
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
刘氏奉祀,方之曩者数公,若泰山之与丘垤,岂同日而论乎?
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魏志·董昭传》》注引《献帝春秋》)
曹洪 其二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今鲁罪兼苗桀,恶稔厉莽,纵使宋翟妙机械之巧,田单奔牛之狂,孙吴勒八陈之变,犹无益也(同上。)
乐毅论 曹魏 · 夏侯玄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一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
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
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乎!
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
其喻昭王曰:「伊尹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
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于盛隆,合其趣于先王。
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
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于兼并而已哉?
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
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
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
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
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
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著于遐迩矣;
举国不谍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全于天下矣;
迈全德以率列国,则几于汤武之事矣。
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
牧民明信,以待其弊。
使即墨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
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
仕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
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
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
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
昭之东海,属之华裔。
我泽如春,下应如草。
道光宇宙,贤者托心。
邻国倾慕,四海延颈。
思戴燕主,仰望风声。
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
虽淹留于两邑,乃致速于天下。
不幸之变,世所不图。
败于垂成,时运固然。
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
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
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
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
邻国望之,其犹豺虎。
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
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
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
虽二城几于可拔,霸王之事,逝其远矣。
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
其邻敌何以相倾?
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
顾城拔而业乖。
岂不知不速之致变?
顾业乖而与变同。
繇是言之,乐生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王右军书帖本《艺文类聚》二十三)
张翔字元凤(《三国志·许靖传》评注) 其五 曹魏 · 蒋济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三
知兵之将,国之衡(《北堂书钞》作行。)主,民之司命,古者重之(以下《书钞》未载),后世无逮焉。
吕望虽智,孙武虽骁,乐毅虽贤,白起,齐之天齐朽骨,吴之麋骇消骼,燕之田单腐肉,岂可餔其糟粕,复得生而使之哉?
固当出我民之最,择其智勇之长者,用其修,略其短也(《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御览》二百七十三)
圣贤高士传 其三十七 鲁连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鲁连者,齐人,好奇伟倜傥,尝游赵。
秦围邯郸新垣衍以秦为帝,秦军为却。
平原君欲封三辞不受。
平原君又置酒,乃以千金为寿。
笑曰:「所贵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而无取也;
即有取之,是商贾之事尔,不忍为也」。
及燕将守聊城田单攻之不能下,乃为书射城中,遗燕将
燕将见书,泣三日,乃自杀;
城降,田单欲爵曰:「吾与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轻世而肆意」。
遂隐居海上,莫知所在(《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五百十)
魏氏春秋评 其四 谯周说后主降魏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况称天子而可辱于人乎!
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
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
何者?
禅虽庸主,实无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
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
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弋以强卒镇夜郎
蜀士险狭,山水峻陋,绝巇激湍,非步卒所涉。
若悉收舟楫,保据江州,征兵南中,乞师东国,如此则姜、廖五将自然云从,吴之二师承命电赴,何投寄之无所而虑于必亡邪?
魏师之来,褰国大举,欲追则舟楫靡资,欲留则师老多虞。
且屈伸有会,情势代起,徐因思奋之民,以攻骄惰之卒。
越王所以败阖庐田单所以摧骑劫也?
何为匆匆遽自囚虏,下坚壁于敌人,致斫石之至恨哉?
葛生有云:「事之不济则已耳,安能复为之下」!
壮哉斯言!
可以立懦夫之志矣。
观古燕、齐、荆、越之败,或国覆主灭,或鱼县鸟窜,终能建功立事,康复社稷,岂曰天助,抑人谋也。
向使怀苟存之计,纳谯周之言,何邦基之能构、令名之可获哉?
禅既暗主,实驽臣,方之申包田单范蠡大夫种,不亦远乎(《蜀志·谯周传》注)
论青楚人物 东晋 · 伏滔
 出处:全晋文
春秋时鲍叔管仲隰朋召忽轮扁宁戚、麦丘人、逢丑父晏婴涓子战国时公羊高孟轲邹衍田单荀卿邹奭大夫田子方檀子鲁连淳于髡、昐子、田光、颜歜、黔子、于陵仲子、王即墨大夫前汉时徵君终军东郭先生叔孙通万石君东方朔安期先生后汉时大司徒、伏三老、江革逢萌禽庆、承幼子、徐防薛方郑康成周孟玉刘祖荣临孝存、侍其元矩孙宾硕、刘仲谋刘公山、王仪伯、郎宗祢正平刘成国魏时管幼安邴根矩华子鱼徐伟长任昭先,伏高阳,此皆青士有才德者也,凿齿以神农生于黔中,邵南咏其美化,春秋称其多才,汉广之之风,不同鸡鸣之篇,子文叔敖,羞与管晏比德,接舆歌凤兮渔父之咏沧浪,汉阴丈人之折子贡市南宜僚屠羊说之不为利回,鲁仲连不及老莱夫妻,田光之于(当有误。)屈原(案《渚宫旧事》五作“田光”,不及“屈原”)邓禹卓茂无敌于天下,管幼安不胜庞公庞士元不推华子鱼尚书独步于魏朝,乐令无对于晋世。
昔伏羲葬南郡少昊长沙,舜葬零陵,比其人则准的如此,论其土则群圣之所葬,考其风则诗人之所歌,寻其事则未有赤眉黄巾之贼,此何如青州邪?
与相往反,凿齿无以对也(《世说言语篇》注引集。)
手书与萧宝夤天监五年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六
谢齐建安王宝夤亡兄长沙宣武王,昔投汉中,值北寇华阳,地绝一隅,内无素畜,外绝继援,守危疏勒,计逾田单,卒能全土破敌,以弱为强,使至之日,君臣动色,左右相贺,齐明帝每念此功,未尝不辍箸咨嗟。
及至张永崔慧景事,大将覆军于外,小将怀贰于内,事危累卵,势过缀旒。
亡兄忠勇奋发,旋师大岘,重围累日,一鼓鱼溃,克定慧景,功逾桓文。
亡弟卫尉,兄弟戮力,尽心内外,大勋不报,翻罹荼酷,百口幽执,祸害相寻。
朕于齐明帝,外有龛敌之力,内尽帷幄之诚,日自三省,曾无寸咎,远身边外,亦复不免,遂遣刘山阳轻舟西上,来见掩袭,时危事迫,势不得已,所以誓众樊邓,会逾孟津,本欲剪除梅虫儿茹法珍等,以雪冤酷,拔济亲属,反身素里,属张稷王珍国,已建大事,宝晊、子晋,屡动危机,迫乐推之心,应上天之命,事不获已,岂其始愿?
所以自有天下,绝弃房室,断除滋味,正欲使四海见其本心耳。
勿谓今日之位,是为可重。
朕之视此,曾不如一,虽复崆峒之踪难追,汾阳之志何远,而今立此堰,卿当未达本意。
朕于昆虫,犹不欲杀,亦何急争无用之地,战苍生之命也。
正为李继伯寿阳,侵犯边境,岁月滋甚。
或攻小城小戍。
或掠一村一里,若小相酬答,终无宁日,边邑争桑,吴楚连祸,所以每抑镇戍,不与校计,继伯既得如此,滥窃弥多,今修此堰,止欲以报继伯侵盗之役,既非大举,所以不复文移北土。
卿幼有倜傥之心,早怀纵横之气,往日卿于石头举事,虽不克捷,亦丈夫也。
今止河洛,真其时矣。
虽然,为卿计者,莫若行率此众,袭据彭城,别当遣军,以相应援,得捷之后,便遣卿兄子屏侍,送卿国庙,并卿室家,及诸侄从。
若方欲还北,更设奇计,恐机事一差,难复重集,勿为韩信,受困野鸡(《魏书·萧宝夤传》)
天柱山 北齐 · 郑述祖
 出处:全北齐文卷七
使持节都督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荥阳郑述祖作。
岩岩岱宗,鲁邦仍其致祀;
奕奕梁山韩国以之作镇。
由拳石吐云,扶寸布雨,五岳三望,六宗九献,祈祷斯应,礼秩攸明。
天柱山者,即魏故通直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秘书监、青、光、相三州刺史先君文恭公之所题目。
南临巨海,北眺沧溟,西带长河,东瞻大壑,斜岭概天,层峰隐日,寻十州于掌内,总六合于眼中。
文鳐自此经停,精卫因其止息,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
岂直蛾眉鸟翅,二别两淆,对谈大小,共叙优劣者也。
公禀气辰象,含灵川岳,礼义以成规矩,仁智用为枢机。
自结衣逞誉,革履传声,组绶相辉,貂冕交映。
至于爱仙乐道之风,孝敬仁慈之德,张良崔廓,未之云拟,文先夏甫,何以能加?
魏永平三年朝议以此州俗关南楚,境号东秦田单奋武之乡,丽其骋辩之地,民猷鄙薄,风物陵迟,询咨俾乂,非公勿许,及驱鸡御下,烹鱼理务,群情款密,庶类允谐,变此浇夷之俗,侔彼礼乐之邦,懋迹布在哥谣,鸿范宣诸史策。
公久阔枌榆,永怀桑梓,同升陇而洒泣,类陟岵以兴嗟。
于此东峰之阳,仰述皇祖魏故中书令秘书监兖州刺史文贞公迹状,镌碑一首峰之东堪石室之内,复制其铭。
余忝资旧德,力构前基,遂秉笏朝门,策名天府,出入蕃邸,陪从帷幄,凡诸身历瀛、赵、沧、冀、怀及兖、光行正十州刺史北豫州大中正,三登常伯,再履纳言光禄太常,频居其任,揣究庸虚,无阶至此。
直是遗薪妄委,馀庆滥钟。
何曾不想树嗟风,瞻天愧日。
猥当今授,踵迹此蕃,敢慕楹书,仰庭诲。
其词曰:
嵩高峻极,太华削成,祈望诸素,禋祷群经。
崇哉天柱,迥出孤亭,地险标德,藉此为名。
赫矣先公,道深义富,如桂之馨,如之茂。
尊祖爱亲,存交赏旧,翻属愚浅,实惭穿构。
齐天统元年岁次乙酉五月壬午朔十八日己亥(碑拓本。)
开府高邑裴鸿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一
(上阙)君讳鸿河东闻喜人也。
河南脱履,志轻天下之图,赵城(上阙)本州别驾,逸足致远,□止于展骥。
父方兴,义阳太守,良守有闻,政逾于去虎(上阙)
为莫功深丹染,幼则断织贻范,志存佾豆,长则垂帷游艺,遍该图史(上阙)
贺跋胜褰帷南服,颇称爱士,闻风悦焉,有同倾盖,乃奏除龙(上阙)襄陵巨鲸璜海,缇裙青领,窃号假名。
凡厥衣冠,并羁鲸盗(上阙)
即墨蹈燕,实有田单之武;
河西归汉,讵无窦融之绩。
畴庸疏爵,载发五言(上阙),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
太祖相府初开,务殷任重,登庸而纳百揆,负(上阙)斯在。
乃□为大丞相功曹参军事,加持节、帅都督中军将军、右金紫光(上阙)实有□干之才,非亡爪牙之任,勋□之巨,实简帝心,乃赐姓宇文氏柱国、燕公拥旄(上阙)大都督、领武阳长史,时凤翔□与蜀□王□等阻兵邛僰,窃据方(上阙)奇谋星旋月□之兵上谷渔阳之□□逾百战,攻出九天,殪彼搀抢,并□(上阙)贤□□之任□□□□乃除大将军、辅成公司马,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上阙)朝政谋□□□启沃□□公作□神甸君又□本职带雍(上阙)之誉独□□时吐谷浑蚁聚边朔(上阙),之□上□嘉猷□□□出迁□□□正进爵为伯,其司录赞治(上阙)参帷屋□□高祖武皇帝始自登庸,并连其任,二年寻转御正,阴岑(上阙)民部□□□□□□聿宣。
事该土地之图,绩兼都鄙之数。
在乎匡拂(上阙)大都督、□州刺史、九曲□屯□襄州总管卫国公以贵介之重推(上阙)周□之重,□□赵□之径。
比踪往烈,时论荣之。
寻迁总管府长史,又拜郢州(上阙)名□□□宣无废六条之□。
时以江淮未一,疆场多虞,命彼舟师,远临荆汉(上阙),常思效命,鸣剑抵掌,志在宣力,淩波执锐,首启戎行。
既而师律否臧,雄图弗(上阙)春秋五十九,以天和三年八月八日薨乎建业客馆。
陈人敬其诚节,反(上阙)竭诚□上,遗爱在民,高风余论,方传不朽(阙一行,上阙),望重,衮职学优,才品斯著,□□乃修,其贤必象,其芳不休。
邦守德懋,骥足名(上阙)过,世路群飞,秉节识义,金城乃归,策勋胙邑,奄有邦畿,经纶运始,驱驰(上阙)班三事,职副六卿常伯□任,邦教立名,陪蕃首席,刺举专城,骈绶累印,载(上阙)使奉贤,轻□军阵,驷马旌旃,黄场积壤,玄甲开泉,将军有墓(碑拓本)(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