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邕”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汴王邕710年5月28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景龙四年岁次庚戌五月辛亥朔二十八日戊寅应天神龙皇帝若曰。
易不云乎。义崇于利建。
书不云乎。道尚于敦睦。
故知树藩屏者。以奉先王之言。
强宗室者。乃归诸父之允。
咨尔金紫光禄大夫行秘书检校太尉殿中监知陇右三使仗内诸闲厩上柱国虢王。尔门膺鲁拜。
地冠虞封。本以忠孝仁义之规。
成乎宣慈惠和之业。思穷占雨。
沛经不测其精。词高赋月。
陈诗莫踰其丽。匪惟政修中
称于虢叔。固以姻连外戚。
宠则吾姨。遂能在位不骄。
鸣谦自牧。造次何者。
宁忘服儒。从容谓之。
最乐为善。加以望隆才位。
声轶典司。动则有恒。
静而无挠。载刊三豕
厨委于杀青。爰捧六龙。
厩填于伏皂。故可以荣绝乎四履。
位徼乎九就。夫陈留者。
徙梁之邑。在浚之郊。
井邑遂割于鸿沟。舳舻远通于巨壑。
帝尧遗俗。国中承重厚之风。
而王武旧邦。天下擅膏腴之地。
亲既贤矣。我图尔居。
是用命尔为汴王。于戏。
尔其敏厥行。祗厥典。
思不怠。畏不法。
取则前鉴。罔贻后羞。
行作我唐藩。以惠于汴土。
慎之哉。其保朕之休命。
章仇兼琼克捷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等言。伏见中书门下章仇兼琼奏称。
吐蕃数万。围逼于城。
皆遵奉九重。决胜万里。
臣闻雷之震者。可以破山。
风之威者。可以荡海。
伏惟陛下允答天地。丕应鬼神。
吸之而百川却流。吹之而万物倒植。
是以暂劳貔武。一扫戎羌。
高屋用于建瓴。铦戈申于破竹。
岂云怀县。独有获嘉
何止绛城。复称闻喜
光风动处。草树为之欣荣。
晴天转时。日月为之融朗。
况臣等分官寄切。报国身轻。
蹈舞徘徊。恐门庭之地窄。
咏歌踊跃。贺邦家之庆深。
无任欣悦豁快之至。谨诣朝堂奉表陈贺以闻。
贺新殿钟鸣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等言。伏见昨宣示。
于新殿为万姓祈祷。神钟自鸣。
是知圣作升闻。天意下降。
道开皇极。润及生人。
臣等中贺。臣闻光覆动植者莫如天。
临照幽遐者莫如日。自非齐圣妙用。
曷以则而象之。元化至德。
曷以感而通之。伏惟陛下道心冲叶。
神教昭宣。以四海为家。
万人为子。常恐水旱递有。
干戈暂劳。所以供祀百神。
用祈五福。德泽被物。
圣灵动天。睿情注于一时。
景钟鸣于别殿。夫众者万有也。
广者四维也。今陛下惣万有。
一四维。潜运方寸之间。
充塞宇宙之外。则何圣不鉴。
何神不昭。岂惟一钟乎。
况南面之位。屈陛下之至尊。
西方之金。启陛下之本命。
非无情之应。是有由而来。
自然偫龙扶持。九天欣戴。
保亿兆之元后。登千万之永年。
时觏雍熙。代阶仁寿。
此天所以告。钟所以鸣。
臣等幸朝上京。欣遭大庆。
一舞一蹈。未极臣子之心再咏再歌。
徒知天地之德。无任抃跃之至。
谢入朝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言。
伏奉七月十五日恩敕。
许臣会计京师者。
止水一杯。
忽闻朝海。
查八月
更得浮天。
臣某中谢
臣以幽遐必察者。
日月之照明。
憔悴皆沾者。
雨露之恩广。
伏惟陛下天德阴骘。
神功独断。
咸造吹万。
容至于工。
养报通三。
大及于小。
岂臣微物。
得预洪炉。
在昔全生。
已承曲记。
斯今上计
特恩
戴盆之心。
仰天有望。
出笼之鸟。
飞空可期。
方将蹈舞阙庭。
惭戴咫尺。
叶公宿愿。
一睹真龙。
岐下遗氓。
忻逢圣主。
无任喜跃惭荷之至。
谢敕书及䌽绫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言。
内使左立真至。
伏奉去年五月二十日御札慰问。
并赐䌽绫章服。
跪捧天书。
势在龙武
仰瞻礼物。
色映虹霓。
惭戴汗流。
战惧心慄。
臣某中谢
臣闻食曰人天。
实生生之厚。
道称物母。
得存存之多。
伏惟陛下载以坤舆。
覆以乾宇。
排众口之谤。
开独见之明。
生臣存臣。
至于数四
宠及问及。
弥于再三。
鲁阳宵人。
杲日回照。
树散木
庆云结阴。
臣是以坐有所思。
行冀所得。
西山之药。
愿补圣躬。
论东户之人。
以分帝念。
识愚不足以广听。
事踬不足以动忠。
夫何望焉。
非所隐也。
岂谓尘壤见纳。
推言不遗。
奖以及诚。
许以佳士。
泽深巨海。
德重崇邱。
曷云家奉赐书。
光华九族。
延恩旧。
褒宠百龄。
渌水之龟。
且能回首。
黄华之鸟。
将以誓心。
惟报主之末由。
恐杀身之无益。
不任载荷欣跃之极。
谨因内使左立真附表云云。
谢赐游曲江宴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等言。臣闻昔时人君之德也。
大抚万国。必亲诸侯。
是以通下情。序宾礼。
伏惟陛下因遇上巳。收接下臣。
顺发生之时。宏在镐之宴。
仙厨和鼎。浃洽于广筵。
舜瑟歌风。均调于曲水
士女车骑。充溢山川。
林薄光华。纚连城阙。
臣等抚躬何幸。报德无阶。
空惭尸素之名。岂适轮辕之用。
不任戴抃跃之至。谨诣朝堂奉表以闻。
进喜雪诗表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言。
一昨瑞雪愆期。
农人阻望。
陛下以亿兆勤虑。
仓廪贻忧。
禋祀元冥。
祈祷黑帝。
固能至诚应物。
圣德动天。
朔雪下于龙山
海神朝于凤阙。
是以途歌邑舞。
野庆朝欢。
一人之渥恩。
为四海之膏泽。
臣仰思扬化。
伏念辅时。
虽力减鸿毛。
而情殷鹤立。
无任喜跃庆贺之至。
谨昧死诣金阙门陈表
贡诗一章。
诚惶诚恐。
晴热帖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二
三数日晴。顿热。
若为自适也。仆少理。
欲使小儿入京。当从澧州去。
有书不。示之。
诸公叹赛无九百之事。当不复爽也。
故使驰问。不具。
李邕白。十二日。
差无多事检校来一言集耳。通长孙五郎。
大唐泗州临淮县光王寺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噫。
代人以塔庙者。
即有象也。
仪像者。
非有相也。
尝论之。
未始谅矣。
其或执之于我。
安住为十劫之场。
释之于空。
循舍得一如之智。
皆所以颂其愿。
酌其心。
必于无作之时。
敷宏正法之故。
俾或礼或见。
能超因因之缘。
若我若人。
尽登果果之业。
则曷为不应。
曷道不行。
岂空寂之门。
独阶證入。
事相之地。
遂阻圆明者哉。
光王寺者。
僧伽和尚之所经始焉。
和尚之姓何。
何国人
得眼入地。
龙朔初
忽乎西来。
飘然东化。
独步三界。
遍游十方。
乌飞于空。
月见于水。
泥键铁锁。
降伏贡高。
长者锦书。
散除文字。
深以欲为苦器。
道实法钧。
消一无于太常
越诸有于真际。
岂徒福河灌顶。
慈云覆身。
举手而安喻四因。
动足而兴复三见。
或以沉香作炭。
有枉言者。
则诱而进之。
沙末求珠。
不知其量也。
则呵而责之。
香象之行。
虽极水底。
神龟之出。
亦兼陆道。
因如法如。
自得定力。
有作无作。
冀是福田。
尝纵观临淮
发念置寺。
以慈悲眼目。
信义方寸。
广济心。
仪普照佛。
光相才现。
瞻仰巳多。
远近簪裾。
往来舟楫。
一归圣像。
再谒真僧
作礼祈祥。
焚香拔苦。
触尘者庇如来之影。
牵毛者师子之威。
信施骈罗。
建置周布
缭垣云矗。
正殿霞开。
层楼敞其三门
飞阁通其两铺。
舍利之塔。
七宝齐山
净土之堂。
三光夺景。
于制造也。
未缀于手。
猗德名也。
已闻于天。
中宗孝和皇帝远降纶诰。
特加礼数。
延入别殿。
近益重元。
德水五瓶。
沾濡紫极。
甘露一斗。
福润苍生。
乃请寺名。
仍依佛号。
中宗皇帝以照言犯讳。
光字从权。
亲睹御书。
宠题宝额。
垂露落于天上。
飞翰传于国中。
其来也。
广内庆齐。
其至也。
连城欢迓。
扇凭笔贵。
独属右军
寺为额高。
更因天子。
每名晨大众。
瞻礼嬉游。
上升门台。
直视川墅。
峦阜嶾嶙而屏合。
淮水逶迤而带长。
邑屋助其雄。
商旅增其大。
兹为胜也。
曷以加焉。
和尚口虽勿称。
缘乃有以。
知变易之道。
回轩少留。
众生可悲。
菩萨亦病。
示灭同尽。
唯识永在。
呜呼。
景龙四年三月二日
端坐弃代于京荐福寺
迹也。
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礼。
大师之情。
敬漆色身。
谨将法供。
仍造福度门人七僧。
赐绢三百匹。
敕有司造灵舆。
给传递。
百官四部。
哀送国门。
五日还至本处。
当是时也。
佛像流汗。
风雨变容。
鸟悲于林。
兽号于野。
矧伊慈子。
降及路人乎。
过去僧惠严等。
主僧道坚弟子木义等。
并持床有义。
失剑无追。
施法立斋。
知时明物。
罔坠旧业。
克嗣前修。
攀系仪形。
建崇塔院。
婆罗树。
莲花台
宛然坐而不言。
歘尔感而皆应。
忏则殃灭。
求则福生。
虽日月已绵。
而灵变如在。
归依有众。
檀施孔多。
鲸钟万斤。
震觉六种。
讲筵七架。
开导四生。
清净之身。
更疏俗室。
涅盘之饭。
别构食堂。
可谓能事毕矣。
喜愿并矣。
宜八部之宅。
以致诸天。
回首自然。
树悬密语。
印文地现。
五风转柔涧之音。
千灯焰光明之色。
构之者罪花彫落。
信之者燋种萌生。
雷向发其六牙
珠彩澄其二水。
州牧杜公惟孝。
其直如箭。
其洁如水。
地压淮上。
城迁泗中。
民剿于劳。
物集其利。
史宗公
司马卢公。
或清节自公。
文雅形国。
或礼容虚已。
坚操动时。
临淮薛钦行等
主诺条流。
庭无置对。
或子人简德。
邑有欢康。
并坚位大车。
正信超士。
二道之教。
发一师之因。
相与累赞经身。
长悬觉道。
树不朽之德。
宏未来之功。
是刻丰碑。
以光盛美。
其词曰。
惟普照之大身兮。
杖菩萨之右臂。
粤灵瑞之可闻兮。
昭成之难值。
期一会之来思。
鸠万辈之善施。
宏住持之信受。
广事相之该备。
豁川陆之云龙。
雄城邑之赪雉。
天师九重
补人王于十利。
嘉寺榜之立名。
宠圣札之题字。
追已灭之化身。
了见在之文义。
贮仪形于空塔。
存词谒于金地。
咎无忏而不除。
福何求而不致。
副真僧之贞宝。
接偫公之雅器。
播永日于山河。
刻巨石于淮泗。
长安县陇州刺史王府君神道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闻才不必用。
庆有必钟。
尽滞或牵于时。
首正终会于古。
故志气也。
不谋于食。
而谋于道。
生禄也。
不在其身。
即在其子。
始终备致。
后起追褒。
谋翼孔彰。
前循迈种。
互体相发。
他日同时。
哀荣大来。
幽明通感。
长河一曲。
所以端其浚源。
高山四成。
所以极其层阜。
粤未可测巳。
府君讳行果
字某
太原晋阳人也。
其先柢于喾稷。
干于季文
枝于剪离。
条于吉骏。
代关绝史。
朝弗旷官。
自古及今。
令名不去。
六代祖睿。
后魏尚书令中山王太宰
谥曰宣
五代祖袭。
吏部尚书中山王
谥曰惠
高祖忻。
散骑常侍肆州刺史
谥曰穆
曾祖子景。
徐州别驾北豫州司马
祖元季府君
属隋政分崩。
贤人伏匿。
誓言避地。
执心葆光。
迫以族弟本州。
远虑物义。
大中正开府仪同三司
考有方府君
皇朝岷州刺史
皆宠义从礼。
尊仁依信。
增业以行道。
兼济以守官。
府君閒气茂灵。
上德纯粹。
风度简旷。
神情秀拔。
衣冠礼乐。
超等出徒。
博达聪明。
举众敌国。
无成足乎多艺。
不器非其一名。
读圣人之书。
上将
每及忠公大节。
孝友至情。
大息户庭。
垂涕枕席。
怃然有开物致君之意。
立德显亲之心。
皇士目之。
通才许之。
好仁从田苏之游。
求已蔺生之义。
至于手画耳听。
口诵目数。
覆碑背局。
答难赋诗。
公每屑
人所服者。
弱冠以方闻授润州司兵参军事。
自顷上官养求。
同寀侵欲。
或专咨俭啬。
或怀其安荒。
一觏礼容。
载敷先训。
不俟宪矩。
若对神明。
信所谓正刺邪。
德形物。
至于此也。
未几。
岷州府君忧。
七日绝浆。
三年庐墓。
泣变青柏
祥臻素乌。
野老明徵。
邦牧表异。
府君泣面而视。
沥肝而言曰。
所不死者。
恐贻慈母痛悼。
岂愿居单外。
买声名。
叩头止之。
外除宋州司户参军
日者甫无水虎。
土有凶年。
奸吏舞文。
诡随毕赋。
诛求公聚。
作为赒给者。
习为常
府君位其农郊。
什其居室。
正之以法。
纠之以词。
勿言宽征。
足革旧染。
议者以为平宰社肉。
武习宫人
一荒知
百为有典矣。
总章岁。
驹丽负海欺天。
国家汎舟讨罚。
衔急宣之明命。
济悬军之见粮。
董其转输。
举于干职。
是役也繄公。
长安
无何。
丁太夫人艰。
礼异于经。
毁甚于昔。
且二尊孝等。
偏罚事殊。
往顾慈亲。
今极真性。
临穴号叫。
仰天殒绝。
呜呼孝欤。
春秋三十有七。
夫经德而夭。
代人所悲。
执丧而灭。
锡类所痛。
有一于此。
则可以束名教。
感人伦。
况兼而极乎。
夫人中山甄氏。
雍州丰崇府左别将黄陂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府君之息女。
嫔有令言。
母有彝则。
从夫德贵。
子业崇
力迁于山。
祔同于穴。
粤以景龙三年岁次巳酉十一月庚寅朔十三日壬寅
合葬于洛阳清风乡之原。
礼也。
长子晙。
慷慨英达。
激扬忠孝。
诵习文忠。
昭宣干略。
元宰经国。
上将视师。
申通明之伟才。
竭寅亮之诚节。
其志如石。
其心如丹。
五间三连。
少籍多得。
空始(一作细疑)无所逞其计。
合散无所用其锋。
李牧十年。
武侯七纵。
尽兵声于河外。
扬主威于海滨。
三士列其多备。
九原备其光宠。
开元十一年九月八日制曰。
存树其名。
没而不朽。
缅怀褒饰。
宏是典章。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行果。
粹灵诞和。
敏德成器。
高节夙著。
盛名有归。
雅志未伸。
促龄永谢。
象贤之美。
不展于亨衢。
而积善之徵。
克崇于后嗣。
岁纪方邈。
徽猷自远。
宜申宠赠。
使持节陇州诸军事陇州刺史
勋如故。
次子曔。
汾州永寿宰。
神和体正。
经明行修。
有角无齿。
惟天之道。
与才不寿。
匪身之辜。
兄也孔怀。
缅然增感。
愿述先德。
克赞丰碑。
高燥有以壮孝心。
樵苏有以敬贤墓。
其词曰。
德不孤。
庆有续。
迹时晦。
贤必复。
名实才
尊匪禄。
博技艺。
穷简
耳暂闻。
心以蓄。
手未止。
目犹逐。
碑可背。
奕能覆。
坐啸委。
行道勖。
孝深至。
灭太蹙。
奖教义。
扬雅俗。
位尝卑。
龄虽促。
推仁信。
致戬谷。
钟令子。
发华族。
武威
广文囿。
经庙堂。
扫边服。
昭皇考。
丹毂
臣义著。
子道足。
哀且荣。
幽既烛。
考罔巳。
性相属。
碑乃建。
神所福。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闻古之常铨。
今之大宝。
或籍地因势。
或经德自身。
或礼乐国工。
或词学时秀。
或贵盛终吉。
或等祀老成。
或广孝闻家。
或纳忠刑国。
有一于是。
则百斯庆。
书于牍。
大其闻。
矧乃总集高曾。
备致昆弟。
悉数以周称。
同原而合流。
息女择于贤夫。
允子训于良冶
首止光宠。
出入震耀。
若此表里者矣。
府君姓刘氏
讳知柔
字某
彭城人也。
其先府君母弟银青光禄大夫左常侍崇文馆学士修国史子元
按史谍推之。
楚孝王嚣之后。
粤若伯豫谈经。
景瑜志学。
令言颖迈。
王乔名理。
回仁之抚接。
内使之节义。
是以嗣前人。
食旧德。
鼓簧史传。
柱石邦家。
其来远矣。
高祖骠骑大将军北州刺史府君谥曰懿
曾祖齐散骑常侍文林学士府君
朝散大夫陈留县长元府君
宋州司马徐州刺史藏器府君
莫不都长忠方。
简质贞亮。
业行优绝。
政理殊尤。
府君稚节一成。
立年博达。
典学为海。
懿文为林。
镇重为山。
幽静为谷。
清淡事约。
言遣理深。
谦常后身。
俭不逼下。
至若仪形硕伟。
风神散逸。
立若尸祭。
坐若肃宾。
认金不争。
阙马引罪。
公庭绝于私议。
虚室造于元门。
远遗之观物则名。
颜子之问一知十。
无以过也。
尝以为权略多舋。
皦察不祥。
和令乃私。
静胜而言。
立莫神怨。
行莫人诛。
固能陈无兵。
火无爇。
变夺物性。
延集福根。
然后至精启纯。
全德居厚。
崇化务俗。
树德垂声可也。
识者以为张华茂才
荀彧远略。
虽曰王佐。
则无天年。
府君二者兼之。
一言得矣。
观艺知巧。
睹叶知秋。
吉禄大来。
寿考休佑。
吾无间然矣。
逮计考甲科。
薄游异迹。
宅忧殆灭。
有命从师。
辞爵庐坟。
受锡表阙。
党锢光复。
佐职艰贞。
历荆府司马。
史氏详矣。
自皇运启圣。
清途授德。
典国冑。
司人曹。
司业
侍读
渐也。
府君雅仗忠公。
固拒权宠。
耻或趋贵。
哲不易方。
出荆府长史
户部
徙同宋二州扬益二府
淮南廉察
山东巡抚
银青光禄大夫
进爵彭城侯
大府有四。
公居其三。
要辖有三。
公提其两。
冢卿有九。
公自属国二年。
尚书有六。
公以司空十载。
分爵有五。
公当侯伯之荣。
居守有一。
公兼宗祏之寄。
巡使有十。
公兼东土之俗。
疑辅有三。
公首储宫之傅。
至于仁以养之。
义以行之。
慎宪以恤人。
辟土以祈谷。
制曰。
黄霸之奉法循理。
锡以高车。
郭贺之惠化仁明。
加其冕服。
至于发贮赈施。
书板赋财。
巳击单于
平水土
制曰。
出膺贤守。
则郡国循良
入侯名臣。
则衣冠准的。
俾迁荣于北斗。
宜作范于南宫。
夫如是。
有足以论道经邦。
助天开化
增河海之渥泽。
近日月之景光
府君止足发衷。
辞满得地。
终让八座。
还忌三旌。
圣上录德序功。
养老怀旧。
就成颐摄。
留连閒旷。
制曰。
乃建储贰
聿求宾客
允兹懋官。
惟尔崇德
府君固乞骸骨。
退守田园。
恩命如第。
尚给全禄。
呜呼。
日有昃。
岁有除。
泽藏山风振海。
矧伊人也。
矧伊人也。
春秋七十有五。
开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遇疾薨于东都康俗里之私第。
皇情震悼。
追褒荐及。
制曰。
簪缨旧德。
桢干通才。
清以立身。
俭而率下。
出入三署。
绸缪两宫。
曾不慭遗。
奄然丧逝。
言念遗老。
恻悼于怀。
宜宠赠章。
式旌泉壤。
赠太子少保
物二百段。
米粟各二百石。
葬日官供幔幕手力等。
太常考行。
谥曰文
以某年月日。
葬于河南府缑氏县文山原。
礼也。
府君昔在平日。
深戒厚葬。
祖载服用。
子婿黄门侍郎宗子皓所营。
奉祠子某官某等。
追惟先志。
临穴长号。
谨以焚之。
殆无遗者。
尚曰。
史册者扬乎名。
碑版者纪于迹。
今愿抒哀敬。
却樵苏。
发颂声。
彰末嗣。
邕曰唯唯。
敢不十一千百焉。
其词曰。
汉起沛。
楚封徐。
代则九。
庆实馀。
惟英秀。
粤卓荦。
惣文史。
张礼乐。
谏而尊。
道而胜。
集百禄。
延周称。
贵自取。
荣可荣。
弟紫绶。
婿黄门
始孝思。
后忠烈。
历中外。
备名节。
岁弥长。
声更扬。
隐属国。
老文昌。
怀远图。
忌太盛。
谢人爵。
委天命。
月有亏。
日有昃。
皇恩动。
物情恻。
猗孝子。
奉惟训。
服用薄。
哀荣顺。
布史简。
继碑石。
名教开
幽名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