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遗田邑书 其一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盖闻晋文出奔,而子犯宣其忠,赵武逢难,而程婴明其贤,二子之义当矣。今三王背叛,赤眉危国,天下蚁动,社稷颠陨,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驰马之秋也。伯玉擢选剖符,专宰大郡。夫上堂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强敌,开天下之匈,假仇雠之刃?岂不哀哉!衍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是以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辞;谢息守郕,胁以晋、鲁,不丧其邑。由是言之,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且邾庶其窃邑畔君,以要大利,曰贱而必书;莒牟夷以土地求食,而名不灭。是以大丈夫动则思礼,行则思义,未有背此而身名能全者也。为伯玉深计,莫若与鲍尚书同情戮力,显忠贞之节,立超世之功,如以尊亲系这故,能捐位投命,归之尚书,大义既全,敌人纾怨,上不损剖符之责,下足救老幼之命,申眉高谈,无愧天下。若乃贪上党之权,惜全邦之实,衍恐伯玉必怀周赵之忧,上堂复有前年之祸。昔晏平仲纳延陵之诲,终免栾高之难,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以为伯玉闻此至言,必若刺心,自非婴城而坚守,则策马而不顾也。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以成败,愿自强于时,无与俗同(《后汉·衍传》)。
与郭淮书 曹魏 · 文钦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一
大将军昭伯与太傅伯俱受顾命,登床把臂,托付天下,此远近所知。后以势利,乃绝其祀,及其亲党,皆一时之俊,可为痛心,奈何奈何!公侯恃与大司马公恩亲分著,义贯金石,当此之时,想益毒痛,有不可堪也。王太尉嫌其专朝,潜欲举兵,事竟不捷,复受诛夷,害及楚王,想甚追恨。太傅既亡,然其子师继承父业,肆其虐暴,日月滋甚,放主弑后,残戮忠良,包藏祸心,遂至篡弑。此可忍也。孰不可忍?
钦以名义大故,事君有节,忠愤内发,忘寝与食,无所吝顾也。会毌丘子邦自与父书,腾说公侯尽事主之义,欲奋白发,同符太公。惟须东问,影响相应。闻问之日,能不慷慨!是以不顾妻孥之痛,即与毋丘镇东举义兵三万馀人,西趋京师,欲扶持王室,扫除奸逆。企踵西望,不得声问,鲁望高子,不足喻急。夫当仁不让,况救君之难,度道远艰,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济,安危势同,祸痛已连,非言饰所解,自分侯所明也。共事曹氏,积信魏朝,行道之人,皆所知见。然在朝之士,冒利偷生,烈士所耻,公侯所贱,贾竖不忍为也,况当途之士邪?军屯住项,小人以闰月十六日别进兵,就于乐嘉城讨师,师之徒众,寻时崩溃,其所斩截,不复訾原,但当长驱径至京师,而流言先至,毋丘不复详之,更谓小人为误,诸军便尔瓦解。毋丘还走,追寻释解无所及。小人还项,复遇王基等十二军,追寻毋丘,进兵讨之,即时克破,所向全胜,要那后无继何?孤军梁昌,进退失所,还据寿春,寿春复走,狼狈踬阂,无复他计,惟当归命大吴,借兵乞食,继踵伍员耳。不若仆隶,如何快心复君之雠,永使曹氏少享血食,此亦大国之所佑念也。想公侯不使程婴、杵臼擅名于前代,而使大魏独无鹰扬之士与?今大吴敦崇大义,深见悯悼。然仆于国大分连接,远同一势,日欲俱举,分分中国,不愿偏取,以为己有。公侯必欲共忍帅,胸怀宜广大,势恐秦川之卒不可孤举。今者之计,宜屈己伸人,托命归汉,东西俱举,尔乃可克定师党耳。深思鄙言,若愚计可从,宜使汉军克制期要,使六合校考,与周、召同封,以托付儿孙。此亦非小事也。大丈夫宁处其落落,是以远呈忠心,时望嘉应(《魏志·毌丘俭传》》注。)。
贺乔妻于氏养兄子率为后议(案,于氏有表,在后列女文类。) 东晋 · 杜瑗
出处:全晋文
夫所谓为人后者,有先之名也,言其既没,于以承之耳,非并存之称也。率为乔嗣,则犹吾子,群之平素,言又恻至,其为子道,可谓备矣,而猥欲同之与为人后,伤情弃义,良可悼也。昔赵武之生,济由程婴,婴死之日,武为服丧三年。夫异姓名义,其犹若此,况骨肉之亲,有顾复之恩,而无终始之报!凡于氏所据,皆有明证,议不可夺(《通典》六十九)。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裔,字遵胤,河内温人也。昔颛顼之命,始则南正司天,重黎之后,又以羲和掌历。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东海避秦,与毛公而俱隐。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帝系极于舆图,中朝至于江表。
曾祖楚之,晋太傅、录尚书、扬州牧、会稽文孝王之次子,元显之幼弟也。元显见害之后,桓玄篡逆之初,爰自龆龀,客身屠钓,河内道左,抱剑长号,代郡城前,恸悲灵祭。江淮志节之士,汝颍风尘之客,感激一言,咸多依附。既而云生伏龟,星出鲸鱼,太白经天,蚩尤映野。公乃收合余烬,泣血登埤,临武牢之关,据成皋之坂,拥众万家,归于魏室。魏明元皇帝遥授平南大将军、荆州刺史,袭封琅邪郡王,尚河内公主,命王承制,从宾国之仪。于时宋兵凭陵,旗鼓侵逼,虎牢不封,金墉无援。魏太武皇帝授王使持节、侍中、安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前后部鼓吹。见城启行,志雪冤耻,登坛慷慨,三军掩泣。黄河漕粟,已出石门,白马连旗,将临野坂。既而云中檄起,代郡烽燃,反旆南辕,途穷北略。赠征西大将军,都督梁、益、秦、宁、荆、兖、青、豫、郢、洛十州诸军事,扬州牧,司徒,谥贞王。祖金龙,封琅邪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吏部尚书,赠司空,谥康王。父悦,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渔阳庄侯,以荆河刺举,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公遗腹载诞,流离寇逆,复壁襁负,深山拥树。程婴之匿赵武,从役家臣;王成之藏李燮,为佣酒市。遭太夫人忧,苫草坟茔,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于丧礼。年十有五,始干家事,楹前凿柱,即取遗书,石上开松,仍求故剑。出身司徒府参军,除中坚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值魏室多难,所在蜂起,孟津以北,无复封畿,嵩山已南,即为锋镝。公建议修武,立栅温城,函谷西封,河桥北断,长亭籍马,并入武城,百里租车,咸输温县。
太祖文帝缔构关都,经纶夷阻,招携以礼,怀远以德。马文渊之择主,去陇坻而归身;窦周公之入朝,在河西而奉诏。大充七年,蒙授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十年,河内故义四千余家,愿立忠诚,须公衣锦,乃授使持节、领河内太守,加前将军。怀州拓境,两镇奔波;柳泉转战,三城授首。十三年,太祖召山东诸立义之将,能率众入关者,有加重赏。公率先而至,领户千室。即以为封,固辞不受。其菽粟之赐,或以指囷;马牛之赏,将同量谷。朝廷以华阳西极,汉水东流,叹孟达之奔兵,怪刘封之失策。魏前元我镇汉中,除白马城主,领华阳郡守。昔称导漾,今闻上潴,烟沈冰井,雨歇云门。其年授大都督,加散骑常侍、柱国、蜀国公。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葭萌,勋参绵竹。封龙门县开国子、蒲州刺史,仍领新州,寻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中正。
隆周受图,天保大定,以公才望,仍为旧臣,遂乃义深追远,恩隆继绝,即改封琅邪县公,邑五百户,仍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武成二年,被敕赴援信州。鱼复道阻;屡却岑彭,荆门水急,几沉吴汉。公乃月峡先登,瞿唐直上。天子以公操履忠勤,仪刑亮直,乃征为大御伯,寻转大御正,邑一千一百户。枢机近侍,出纳丝言,所谓多识旧章,殿中无双者矣。
四年,大将军东讨,公所领义众,先守枳关,授都督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偃师张幕,河阳牧马,虽接战于富平,已连营于官渡。五年诏追还,拜始州刺史。更讨信州,贼山彰、寻宝渝恃险。峡路,五尺䊺钓,才通县水,三门桥飞济渡。既而风行草偃,谷静山空。前后平十一城,获九千余口,马归平乐,金输水衡。天保二年,除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朝发白帝,暮宿江陵,气振巴丘之兵,威警建平之戍。五年,迁潼州刺史、益州柱国公,降帝子之重,镇天井之星,延阁拟于丛台,岷山方于代郡。公仰禀雄谟,参谋远略,故得身预舞阳之功,位极长平之宠。六年,授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方欲关沫若,徼牂柯,见夜郎之侯,习昆弥之战;而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金马骋光,王褒行而不反。呜呼哀哉;七年正月十日薨,春秋六十有五。诏赠使持节、大将军,怀、邵、汾、晋四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夫人襄城公主,魏献帝之曾孙,赵穆王之季女。王姬萧恭,褕翟典礼,四教竞庄,三星令淑,有光隆虑之贤,足表平阳之盛,生则从夫以秩,死则同穴以礼。建德元年八月十二日,合葬于武功三时原,大夫墓树以柏,诸侯坟高于雉。吁嗟滕公,来居此里。诏谥定公,礼也。
公资忠履孝,蕴义怀仁,直干千寻,澄波万倾,逢蒙射法,力牧兵书,星辰高下之占,风雨逢迎之气,故得师出以律,天幸将军者也。至如官曹案牍,未常烦壅,戎马交驰,不妨余裕,足使四岳弥峻,三台更明。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凡任四郡,历八州,未尝以货殖经怀,去如始至。渭南千亩之竹,更惧盈满,池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身殁之日,家无余财,素车白马,狭室崎岖,黄肠玄甲,阶庭仄陋。有诏冬官为营寝室,朱邑祭酹无所,汉后是以赐金;陈表妻子露立,吴王为之开馆。呜呼哀哉!
世子侃,孝家忠国,扬名显亲。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殖之松柏,不忍凋枯。铭曰:
钦若历象,平秩寅宾。少梁奔华,地入咸秦。族夷兴马,书穷获麟。玉镜去始,金行乃构。象浦通关,龙沙开候。上糁石起,河阳水斗。五马南浮,三星东宿。太傅作牧,奄有江沲。司徒避乱,承制荆河。既劳推毂,犹思枕戈,龙媒被野,苍兕凌波。庄侯季年,祸机相接。诞公遗嗣,崎岖怀挟。山窜越武,家藏李燮,伍员道阻,燕丹路遥。南奔楚塞,北避秦桥。水流登垄,寒风度辽。有功都护,则重嫖姚。怀书上马,习礼从戎。阵图六甲,兵占八风。藏松宝剑,射柳雕弓,推诚贾复,屈节廉公。八翼频飞,六条亟秉。勇此仁义,行兹宽猛。持印山开,沈黎盗静,取甲无丘,均田不井。懋功赐爵,上将赏官。军中受诏,塞外登坛。方图参合,更鏖皋兰,渝山毒水,僰道灾氛。地亡都尉,滩悲使君。谷寒无日,山空足云。北风吹旐,秋霖泣军。遣奠双设,铭旌两布。泌水同坟,平阳合墓。悲哀嗣子,攀哀靡诉。恸甚风枝,悲深霜露。自此何世,从斯几年。麒麟欲斗,华表中燃。地形楼起,松心盖圆。茫茫丘垄,代代英贤(《文苑英华》九百四)。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八
渊明顿首顿首,席威卿等还,枉此月十四日告,披览未周(一作终),良深慨息。昔长平建(一作失。)策,犹闻蚀昴之徵,疏勒效忠,时(一作实。)致飞泉之感,岂在余凉德,书不尽言,遂使吾贤,犹迷所执(一作犹迷前报。),斯故衔哀淹泪,仍复披陈者也。孤以庸薄,宁有霸图,侯服于周,常惧盈满,岂望身居黄屋,手御青纶,揖让而对(一作叶。)三灵,端委而朝百辟?询诸圉牧,莫不皆知,援誓神明,固自无爽。但大齐仁信之道,关于至诚,睦邻之怀,由于孝德,遂蒙殊奖,归(一作还。)嗣本朝,拜首陈辞,敦诱弥广(一作厉。),既而仇雠未殄,方(一作乃)凭大国之威,宗┙(一作社)阽危,尤(一作终)仰亲仁之德,黾勉恩寄,号腼惟(一作载)深,而敕谕分明,信誓殊重,乃云邦家有乂,社稷无虞,凡广陵历阳,皆许见还,白水黄河,屡奉然诺,至于夏藩冲要,控遏上流,且命强兵,为我此(一作临。)据,若(一作如。)其自有精甲,能捍丑徒,并用还梁,皆如前旨。以孤频(一作昔,)经忝窃,屡守淮肥,门生故吏,遍于江右,凡诸部曲,并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云(一作灵。)台之仗,文物以纪之,声名以发之,斯实不世之隆恩,宁(一作岂。)曰循常之恒礼。明公固天所授,弘济本朝,曲阜同功,营丘等(一作并。)烈。若夫伊尹庖厨贱宰,霍光阶闼小臣,诸葛亮无应变之才,管夷吾非王者之相,论其世业,较彼勤(一作勋。)劳,书契已来,罕有明德。且程婴之义,自古为难,荀息之忠,良以喜慰(一作甚可嘉慰),但先(一作前)朝秉玉镜之符,御金轮之宝,菩萨之化,行于十方,仁寿之功(一作风),沾于万国,凶人侯景,遂殄邦家。何况于今,亦有吴会,江东如掌,差匪虚言,淮阳(一作南。)在面,方此非局,不稼不穑,多历岁时,大东小东,全无机杼,关中丑虏,宁非冒顿之锋,齐国强兵,便(一作乃。)是轩辕之阵,西(一作东。)南当扼喉之势,东(一作西。)北承抚背之机,首尾交(一作齐)侵,华夷俱骋(一作逞),而冲人数岁,复(一作天)子方赊,德未感于黎蒸(一作人神。),威不加于将帅,斯等(一作曹。)怏怏,非少主(一有之字。)臣,安有碌碌,因人成事。公之才具,虽复明允(一作光明。),势何如于天监,时何若(一作如。)于大同,弃与国之隆恩,当滔天之猛寇,匡救之德,翻未有从,忠许之谋,谁其(一作云。)相晓,卧薪待火,言此弗危,系草从风俦之非切(一作匹),若能思其上策,审此英图(一作谋。),见引軨猎之车,还向长安之邸,一则二则,惟在大贤,外相内相,终当相屈,正当携诸旧隶,率(一作从。)我宾游,朝服簪(一作簪夕。)缨,直拜园寝,梁人望国,俱登赤马之舟(一作山),齐师临江,仍转苍鹰之旆,分袖南浦,扬鞭北风,民不疲劳,军无怨讟,如其执事,尚秉前言,将恐戎麾,便济江表,何则,西浮夏首(一作口。),已据咽喉,东进彭(一作汇沧)波,次指(一作披其)心腹,广陵京口,烽烟相望,鲁柝闻邾,方之(一作兹)尚远,胡桑对蓟,比此(一作匹。)为遥,水陆争(一作俱。)前,龙虎交至,则杨都荡(一作薄。)定,功自齐师,江左臣民,非关梁国(一作祚。),岂不追(一作退)惭后主崇寄之恩,还负齐朝亲邻之意?东门黄犬,固以长悲,南阳(一作河南。)白衣,何可复得,立兹幼弱,非曰大勋(一作天助。),灭我宗示方(一作祧。),何所逃舋(一作责。)。今复遣前吉州刺史马嵩仁至彼(十字一作指使。),更具往怀,想不远而复,无贻抵(一作祸。)悔也。若英谟有在,方兴祀(一作嗣。)夏之功,明监如违,便等过殷之叹,存亡社稷,一在于公(一作斯。),临纸崩号,不复多及。萧渊明顿首顿首(《文苑英华》六百七十七,又见六百八十二,今注后篇异同为一作。)。
和张侍中述怀诗 北周 · 庾信
押词韵第十六部
阳穷乃悔吝,世季诚屯剥。
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成群海水飞,如雨天星落。
负锸遂移山,藏舟终去壑。
生民忽已鱼,君子徒为鹤。
畴昔逢知己,生平荷恩渥。
故组竟无闻,程婴空寂寞。
永嘉独流寓,中原惟鼎镬。
道险卧樚栌,身危累素壳。
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箨。
张翰不归吴,陆机犹在洛。
汉阳钱遂尽,长安米空索。
时占季主龟,乍贩韩康药。
伏辕终入绊,垂翅犹离缴。
徒怀琬琰心,空守黄金诺。
虢郐终无寄,齐秦竟何托。
大夫唯闵周,君子常思亳。
寂寥共羁旅,萧条同负郭。
农谈止谷稼,野膳唯藜藿。
操乐楚琴悲,忘忧鲁酒薄。
渭滨观坐钓,谷口看秋获。
唯有丘明耻,无复荣期乐。
夷则火星流,天根秋水涸。
冬严日不暖,岁晚风多朔。
杨浮有怪云,细凌闻灾雹。
木皮三寸厚,泾泥五斗浊。
虽忻曲辕树,犹惧雕陵鹊。
生涯实有始,天道终虚橐。
且悦善人交,无疑朋友数。
何时得云雨,复见翔寥廓(诗集作郭。○本集三。庾开府诗集上。《诗纪》百十六。)。
周大将军琅邪壮公司马裔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裔,字遵胤,河内温人也。南正司天,北正司地,是谓羲、和之官,即嗣重、黎之政。卬之归楚,与章邯而并封;豫之避秦,共毛公而俱去。祖龙,仍居选部,水镜三台;父悦,再牧荆、河,威风千里。而身遭祸机,遂为季布所哭;获存遗嗣,实赖程婴之患。
国家追念功臣,更抚叔敖之子;言思官族,还求女齐之胤。公始应辟,为河内功曹,除员外郎常侍。汲郡治兵,黄河浮马,雄锋轵关之捷,逐北长城之陈。授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柳泉风尘,三城席卷,堂阴锋镝,千室入关。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开国龙门县伯,仍除巴州刺史。虽复巴水三回,夷歌数曲,徒逢白竹之弩,已济青衣之功。朝廷以汉之功臣,须开上将之府;晋之代胄,宜绍琅邪之国。迁骠骑大将军、开府,改封琅邪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宫闱近密,实俟忠贞,诏为大御伯,仍除大御正。职司常伯,任总夔龙,王道既平,丝言惟允。寻除始州刺史、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峰危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仍为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精兵守于白帝,足惧巴丘之城,船可行性下于荆州,弥动西陵之戍。即授使持节、大将军、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将启北户之人,向通南云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天和六年正月十八日亡,春秋六十五。诏赠本官,加怀、邵、汾、晋四州刺史,谥壮公,礼也。以建德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武功郡之三畴原。
公爱敬纯深,有隐无犯,忠贞亮直,知无不为。在戎四十二年,身经六十九战。至于多灶唱筹,并得成功;飞沙拥石,未尝乖律。恂恂教义,吴起西河之风;闲闲鼓旗,李牧长平之政。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山木所资,一由诏葬。有始有卒,生荣死哀。铭曰:
祝融是命,重、黎克举。公族乃建,天官即序。避世于秦,承家于楚。金行失驭,玉镜沦辉。我之烈祖,识变乘机。黄旗东没,青盖西飞。落星置道,长州出围。及我皇父,荆河再、抚。世属丧乱,身沈猾竖。嗟我遗嗣,崎岖赵武。寒覆鸟翼,饥吞兽乳。获归河内,更袭琅邪。年方小马,怨结长蛇。茂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既乃班政,超然荣守。朱鹭频飞,金龟转纽。筑塞长榆,营军高柳。玉案推食,河桥劝酒。石门冰释,金堤电散。芦水门关,茅津成观。驭风逸翮,修途始半。建武功臣,先悲吴汉。泬寥摇落,游扬浸微。金城路断,郿坞人稀。风松云盖,白水山衣。贤忆星殒,人没兰衰(《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盛唐 · 李白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
引用典故:壮士悲歌 杵臼程婴 颖脱 负荆 三千客 五饵 相如折秦
醉骑白花马(一作骆),西走邯郸城。
扬鞭动(一作度)柳色,写鞚春风生。
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
深宫翳绿草(一作雄都半古冢),万事伤人情。
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嬴。
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
提携裤中儿,杵臼及程婴。
立孤就白刃(一作空孤献白刃),必死耀丹诚。
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
毛君能颖脱,二国且同盟。
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
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
诸贤没此地,碑版有残铭。
太古共今时,由来互(一作同)哀荣。
伤哉何足道,感激仰空名。
赵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
闲从博陵(一作徒)游,畅饮雪朝酲。
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
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
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
阴德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陈平称吾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不能复起。以吾多阴过也。至曾孙何国绝。班生著陈平之言。以为世戒。理当然矣。而丙丞相才及子显。黜为关内侯。至孙昌乃绝。国绝三十二岁复续。而张汤杜周子孙。世有令名。皆在显位。其故何哉。丙丞相于汉宣之德。可谓至矣。晋荀息以忠贞之故。不敢负献公。程婴以托孤之义。不忍欺赵氏。所以继之以死。终不食言。丙丞相于史皇孙。微君臣之分。无亲戚之情。而保养曾孙。仁心恻隐。置于閒燥。给以私财。介然拒天子之使。因是全四海之命(原注汉书称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是恩及四海也)。又奏记霍光。决定大策。既而显徵卿之美。削士伍之辞。其深厚不伐。古所未有。夏侯胜以为有阴德者。必享其乐。以及子孙。是宜笃生贤人。世济其美。古所谓有后者。良谓是矣。焉在传爵邑而已哉。张杜有后者。岂用法虽深。而所治者或能去天下之恶。除生人之害。所以然也。
司马穰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一八、《唐宋名贤确论》卷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史记》:「司马穰苴,齐景公时人也」。其事至伟,而《左氏》不载,予尝疑之。《战国策》:「司马穰苴,为政者也,闵王杀之,大臣不亲」。则其去景公也远矣。太史公取《战国策》作《史记》,当以《战国策》为信。凡《史记》所书大事,而《左氏》无有者,皆可疑。如程婴、杵臼之类是也。穰苴之事不可诬,抑不在春秋之世,当更徐考之。
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 北宋 · 黄庭坚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王师学琴三(元本、陈刻本作二)十年,响如清夜落涧泉。
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
神人传书道人命,死生贵贱如看镜。
晚知直语触憎嫌,深藏幽寺听钟磬。
有酒如渑客满门,不可一日无此君。
当时手栽数寸碧,声挟风雨今连云。
此君倾盖如故旧,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
霜钟堂上弄秋月,微风入弦此君悦。
公(文集作君)家周彦笔如椽,此君语意当能传。
伤歌行四首(按:《年谱》编入熙宁四年叶县作。) 其四 北宋 · 黄庭坚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
死者复生欲无愧,受遗归妹况在予。
经营百事失本意,跬步寻常畏简书。
人閒若有不税地,判尽筋力终年锄。
赠希孝(原注:熙宁元年叶县作。) 北宋 · 黄庭坚
押词韵第十二部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金玉虽满堂,一去谁能守。
石交千秋期,程婴报杵臼。
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
竹杖寒苍苍,草木黄落后。
匏从曲沃来,管是汶阳有。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浑厚。
革之成国器,实假匠伯手。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褒封程婴公孙杵臼敕(元丰四年七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八、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六
赵氏之先,始大于晋。下宫之难,程婴、公孙杵臼以死脱孤儿,复存赵宗,忠义著焉。自昔有功于世者,罔不庙食,况国家胄绪之所出!婴、杵臼有立孤续绝之德,而常祀不载,良为阙典。朕命使者访其茔墓,得之于绛,宜即建祠,疏封侯爵。威灵如在,永食厥土。程婴宜特封成信侯,公孙杵臼宜特封忠智侯。
乞立程婴公孙杵臼庙书(元丰四年) 宋 · 吴处厚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二、《宋朝事实类苑》卷一八、《东轩笔录》卷一二、《文献通考》卷一○三、《宋元通鉴》卷三八、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六四、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六
臣尝读《史记·世家》,考赵氏废兴之本末,惟程婴、公孙杵臼二人,各尽死,不顾难,以保全赵氏孤儿,最为忠义。乃知国家传祚至今,皆二人之力也。盖下宫之难,屠岸贾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已赤族,无噍类,惟朔妻有遗腹,匿于公宫,既而免身生男。屠岸贾闻知,索于宫中甚急,于是朔妻置男裤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乃得脱。然则儿之无声,盖天有所祚。且天方启赵氏,生圣人,以革五代之乱,拯天下于汤火之中,而奄有焉。使圣子神孙,继继承承而不已,则儿又安敢有声?盖有声则不免,不免则赵氏无复今日矣。然虽天祚,亦必赖公孙杵臼谬负他婴,匿于山中,卒与俱死,以绝其后患。又必赖程婴保持其孤,遂至成人而立之,以续赵祀,即赵文子也。于是赵宗复盛,传十世至武灵王,而遂以胡服,与秦俱霸。其后为秦所并,则子孙荡析,散居民间,今常山、真定、中山,则古之赵地也。故赵氏世为保州人,而僖祖、顺祖、翼祖、宣祖皆生于河朔。以至太祖启运,太宗承祧,真宗绍休,仁宗守成,英宗继统,陛下缵业。向使赵氏无此二人,以力卫襁褓,孑然之孤,使得以全,则承祀无遗育矣,又安能昌炽以至于此?故臣深以谓国家传祚至今,皆二人之力也。二人死皆以义,甚可悼痛。虽当时赵武为婴服丧三年,为之祭奠,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然今不知其祠之所在。窃虑其祠或废而弗举,或举而弗葺,或葺而弗封,三者皆阙典也。《左氏》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自宋有天下,凡两周甲子,百二十二年于兹矣。而二人忠义,未见褒表,庙食弗显。故仁宗在位,历年至多,而前星不耀,储嗣屡阙。虽天命将启先帝以授陛下,然或虑二人精魄,久无所归,而亦因是为厉也。何哉?盖二人能保赵孤,使赵宗复续,其德甚厚,则赵宗之续,国统之继,皆自二人为之也。况二人者忠诚精刚,洞贯天地,则其魂常游于大空,而百世不灭。臣今欲朝廷指挥下河东北晋赵分域之内,访求二人墓庙,特加封爵旌表。如或自来未立庙貌,即速令如法崇建,著于甲令,永为典祀。如此则忠义有劝,亦可见圣朝不负于二人者矣。
按:《青箱杂记》卷九,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校点本。
回蔡太丞书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五、《潏水集》卷三
某启。近者隶从取道,得遂觏止,殊慰夙昔景仰之勤。比违,方深驰向,忽辱翰,承已奉朝请,动止清福,感慰感慰。蒙问赵襄子、智伯事,乃太原故城是也。当日分晋水为二流,一引而灌城,今遗迹不可究。公孙杵臼、程婴墓昔年略曾究之,在邯郸县西一十二里,有赵简子墓,又其西有石子冈,二人墓皆在其侧。赵简子墓如砚,自古传为砚子冢,石虎曾令人发之,初得炭,深一丈得木板,次有泉水,作绞车以皮囊汲之,一月不绝而止,今亦不见其穿凿处。杵臼与婴实存赵氏,当今宜奉庙食,闻此向已有人曾言,不知其时曾行否?今或下绛州亦访之,恐非是,须是在赵可得其实。不宣。某再拜。
群臣上皇帝劝发第一表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天命有归,将嗣兴于景运;人心胥悦,咸昵就于至仁。虽睟表之非遥,犹鸿称之未正。辱居近列,殊震危衷。伏念臣叨受国恩,早居法从。方百六朝廷之厄会,偶二三辅弼之无人,猥以庸虚,参其谋议。旋属敌情之变,遽成天步之艰。二帝出郊,既蒙尘而不返;九祧乏祀,将摄祼以为名。所宜引死以力争,顾独包羞而苟活。生虽可耻,志则甚明。盖天下屯危,方苦存亡之未定;而古人事业,惟观济否之如何。使生灵相顾以无归,虽沟渎自经而奚益?辄慕周勃安刘之计,庶伸程婴存赵之忠。傥奉真人,光膺神器,嗣一祖八君之传序,慰四方万里之讴吟,誓伏欧刀,敢烦司败?幸率土相从而归启,且诸侯不辍以事周。虽国鸿休,实臣素志。愿假须臾之死,前瞻咫尺之威。伏望皇帝陛下中奋英明,外符信顺,受图高邑之壝,趣驾未央之宫。盛九宾之礼以见群臣,辑六献之仪而朝清庙。时方多故,幸少留黄屋之心;臣既无功,愿自谨清宫之职。
按:《浮溪集》卷三。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唐宋元名表》卷下之二。
率百官上康王劝进表 北宋 · 张邦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
使生灵罹祸以无归,虽沟渎自经而何益?辄学周勃安刘之计,庶几程婴存赵之心。邦昌继至,伏地请死。
按:《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安次山挽词(代刘侍郎) 其一 宋 · 沈与求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都门惜别泪沾巾,回首孤城草木春。
封豕遥闻食上国,疾风悬料识忠臣。
程婴已死终存赵,扬子虽生辄美新。
青史高名知不朽,遗荣犹贲土中身。
秦桧加太师制(绍兴十二年九月) 宋 · 程克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二
三公论道,莫隆帝者之师;一德格天,乃大贤人之业。眷时真宰,为世宗臣。事有至难,收成功于指顾;人无远虑,独克定于规摹。力辅眇躬,通诚大国。荷上天之从欲,成爱孝以事亲。悉出赞襄,宜崇褒陟。爰正久虚之位,用告大昕之朝。具官秦桧硕大而光明,忠肃而恭懿。心潜于圣,有孟轲命世之才;道致其君,负伊尹觉民之任。早中异科之目,旋跻要路之津。节义著于艰难,正程婴存赵孤之比;平生仗于忠信,见子卿持汉节而还。亟登次辅之联,再执元台之柄。险夷一致,首尾七年。谋皆同予,国无异政。归兵权而营屯自肃,定浮议而反侧以安。庙算无遗,固众人之所不识;征车远狩,惟君子以为必归。盖信既结而情通,则恩必赐而欲得。龙輴来返,视西洛以寓永固之灵;騩驭惟迎,肃东朝以极慈宁之养。庶事备矣,厥功茂焉。宜进大名之封,宠拜维垣之贵。并加圭食,增重钧衡。弥耸具瞻,式昭深眷。于戏!吕望尚父,西伯之业所以成;周公为师,成王之勋所以集。永惟耆德,毋愧前人。其祗邦休,以副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