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风俗通义佚文卷四:氏姓上 其一百二十九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九
阴氏,阴康氏之后。
周有阴不佞(《通志·氏族略》)
管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后氏焉(《广韵》二十一《侵》,《通鉴注·汉纪》三十二)
乞戒约修河官亲书名奏天圣元年六月 北宋 · 鲁宗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四之一一(第八册第七五五一页)
近奏郑州判官王述、前安利军判官湛充滑州职官,同管修河公事。
今点检滑州奏状,幕职多出外县,不亲书名
欲乞特申戒约,并须同共商议,亲书文奏。
如有功过,应干河官并与知州已下一例施行。
岷州长道县寿圣院胜相宝塔第三级记绍圣元年五月 北宋 · 张惟晟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陇右金石录》卷三
闻玉像大士者,福智俱圆,空有皆法。
常于无相之中,现莫穷之境界,于此有情,得度者众。
次重兴大塔以来,于惟晟家内数现蝴蝶之像,惟晟与妻男议曰:「菩萨依几度接引,必度当来,同登虔诚」。
管修第三级塔,集斯胜利,上祝皇王万岁,文武禄位常居,六亲弃有漏之因,四类受无生之托。
绍圣元年五月一日,信士张惟晟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 北宋 · 李诫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四、《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九、《皕宋楼续志》卷三
臣闻上栋下宇,《易》为《大壮》之时,正位辨方,礼实太平之典。
共工命于舜日,大匠始于汉朝,各有司存,按为功绪。
况神畿之千里,加禁阙之九重。
内财宫寝之宜,外定庙朝之次。
蝉联庶府,棋列百司。
櫼栌枅柱之相枝,规矩准绳之先治。
五材并用,百堵皆兴。
惟时鸠僝之工,遂考翚飞之室。
斲轮之手,巧或失真;
董役之官,才非兼技。
不知以材而定分,乃或倍斗而取长。
弊积因循,法疏检察。
非有治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
温诏下颁,成书入奏。
空靡岁月,无补涓尘。
恭惟皇帝陛下仁俭生知,睿明天纵。
渊静而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官得其人,事为之制。
丹楹刻桷,淫巧既除;
菲食卑宫,淳风斯复。
乃诏百工之事,更资千虑之愚。
臣考阅旧章,稽参众智。
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箸;
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
以至木议刚柔而理无不顺,土评远迩而力易以供。
类例相从,条章具在。
研精覃思,顾述者之非工;
按牒披图,或将来之有补。
通直郎管修盖皇弟外第、专一提举修盖班直诸军营房等、编修李诫谨昧死上。
按:《营造法式》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兴化寺任和修塔记崇宁五年二月 北宋 · 释法伦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八、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一五
宋国亳州蒙城县石山乡曹村保居住清信奉三宝男弟子任和,并妻楚氏,有一男任诚,遂启愿心,管修兴化寺宝塔第十一级。
功缘了毕,集斯胜利,上祝皇帝圣寿万岁,文武官僚禄位高迁,雨顺风调,万民乐业。
伏愿家门清吉,保庆平安者。
具眷爱姓名如后:任和并妻楚氏;
任皋,妻范氏;
次男任昱,妻朱氏;
任诚,妻胡氏、刘氏;
男马僧儿、五十哥;
女二姑、五姑、七姑、八姑、十一姑;
任初,妻张氏;
孙男任諲、任政、任元,张氏、蒋氏;
楚贵,妻杨氏;
马庆,妻任氏;
陈靖,妻魏氏;
陈渊,妻任氏;
曹诚,妻刘氏;
曹坦,妻刘氏;
张氏,男王用
崇宁五年二月日,功德主僧法伦记。
同修塔功德主孙温、副功德主张文立
住持赐紫沙门智先。
按:《文物》一九六五年第五期。
造香炉序大观二年正月 北宋 · 徐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七
维大观二年戊子岁正月十四日乙丑日,建石香炉序。
夫以石之虽美,无遇□人而至,则何期有用焉;
用之所达,非良工而致饰,则□由而成器焉。
故生产之在天,造作之在人。
天产乎物,必有贵有贱;
人造乎物,必有精有粗。
逢良匠以成铃菁之材,遇巧工而为栋。
逮民□财而易货其石,遂写香炉耳。
□□谨献上天齐仁圣帝,永充供养。
都维那徐京副维那国□、□维那国弁、副维那□□、□维那梁琮、社人邹守□管修殿三门并行廊,都维那刘圭书、副维那杨乂副维那吕政同助缘。
庙主王钦、赵友、刘靖、国德、宋用、张千、李朝王直、焦其玉、徐万、张弁、姜顺、张贵、李□、国唐、周深、吕初、徐□、赵唐、国全、吕文、吕金、于靖、王□、周闰,明三礼、杨宗、徐周、成友、石贵、石金、成三婆、刘政,社官王聚等,社录徐准、徐□、□顺、徐兆、徐、徐德、□、张□、张宣张玘、张□、刁立、陈□、张、张□,社官王臻、李弁、杨□、李准张通,石匠人张景
按:民国潍县志稿》卷三九,民国三十年铅印本。
兴化寺修塔记崇宁元年三月 北宋 · 郑整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一五
宋国亳州蒙城县万善乡绳村保居住清信奉佛男弟子郑整,与阖家眷爱等同发志诚,管修当县兴化寺塼宝塔第四级。
功缘了毕,所集胜利。
上祝皇帝万岁,巨宰千秋;
雨顺风调,法轮常转。
然愿家门肃静,长少安宁;
法界群生,同登乐果。
时崇宁元年壬午岁三月十五日谨记。
郑整并妻冯氏;
男郑□并妻陈氏;
次男二□,妻赵氏,孙男大郎、二郎、三郎、四郎。
同管勾塔信士张文□□。
塔功德主信士孙温
都化缘塔功德主僧法伦
住持寺主僧智先。
匠人立言刊。
读左氏杂记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八、《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四
僖十二年,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
杜云:「管仲之后于齐殁不复见」。
哀公十六年楚杀管修,杜云:「之后」。
管仲非无后,不在齐耳。
杜预序《左氏》云:「今所以为异,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也」。
今考杜注,庄六年「齐人来归卫俘」,注云:「《公》《谷》经传皆言卫宝,此传亦言宝,经言俘,恐误」。
二十三年「祭叔来聘」,注云:「《谷梁》以祭叔为祭公来聘,鲁天子内臣不得外交,故不言使也」。
二十四年「夫人姜氏入」,注云:「《公羊》以为姜氏要公,不与公俱入,盖以孟任故也」。
「郭公」,注云:「《公》《谷》之说既不了,又不可通之于《左氏」》。
僖九年「伯姬卒」,注云:「《谷》以为未适人,故不称字;
已许嫁,则以成人之礼书,不复殇也」。
十年天王使王季子来聘」,注云:「王季子者,《公羊》以为天王之母弟,天子大夫称字」。
然则杜亦多主二《传》之说,不得云简二《传》。
二十一年邾人灭须句,成风曰:「蛮夷猾夏,周祸也」。
注云:「此邾而曰夷蛮者,昭二十三年叔孙豹曰『邾又夷也」』。
按此乃叔孙婼说,恐注误。
僖二十二年,辛有伊川,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
辛有平王东迁时说,至此已越百年,而云不及百年,可见《左氏》之诬。
三十一年,郑泄驾恶公子瑕,杜云:「泄驾,郑大夫」。
按隐五年郑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距此九十年,杜云疑非一人。
今考哀十年吴延州来季子救郑,杜云季子至今盖九十馀,以此推之,泄驾或是一人,杜云疑非一人,何也?
文十年,子朱及文之无畏为左司马,杜云:「将猎张两甄,故置二左司马」。
东坡诗用「两甄」出此耳,盖期思公复遂一人为右司马,当中央,则左司马二人张两甄矣,两甄犹言两翼也。
是时文襄伯主已死,灵公幼,楚穆王强盛,厥貉之会,陈、郑及宋为楚仆任,受役于司马以田孟诸,楚自此寖大矣。
李长者传 南宋 · 林大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一、弘治《重刊兴化府志》卷二九
李宏福州侯官人也。
裔自有唐,世雄于财。
平生倜傥有大志,欲以家财自立,使功迹名姓,表见于世。
莆田壶公洋三面濒海,潮汐往来,泻卤弥天。
虽有塘六,所储积浅涸,不足以备旱暵,岁歉无以输官,民则转徙流移矣。
土人皆知濑溪一水,可引而南,其如垄岫关隔何!
间有作者,往往莫辨地脉,使流膏美利,空堕于海,为可惜也。
唐末,人问妙应大师黄涅槃溪陂几时可筑,答云:「逢则筑」。
今古睥睨,其来颇久。
宋治平元年,钱四娘者自长乐邑来,捐金九掇,大如斗,于溪上流将军岩前堰溪为陂,开渠鼓角山,西南行。
其陂甫成,载酒引棹以落之。
酒正酣,守者报溪流涨陂败,即时赴水而死。
继有同乡进士林从世号十万,复来相溪下流,于上杭温泉水口筑陂,欲成,潮势攻搏而不之禦。
最后应诏募而至,按二人遗迹,皆非地脉,逆水性,安得成功!
时有僧冯智,日者散性混俗,惟事之谨,乃引至其地,密禀神算,谋于木兰山前施功,未有定处。
方斋祷之夕,地神于今址截溪插,似相指使,始悟妙应「逢则筑」之言。
盖逢,冯也;
筑,也。
百年悬谶,在今日。
乃倾家得缗钱百万,命工伐石,依列成基,摆布石柱三十二,间以石。
镵条创治,互相钩锁,屹立如山。
二时怒涛不能吞啮,至此而回。
截断奔流,疏渠导水,转摺而南三十馀里,大沟七条,小沟无数,创立四处抵海斗门,利泽所覃,沛然有馀。
长者遂得废塘六所,裂横塘、新塘、许塘、唐坑塘为田,惟国清一塘,以备大旱。
其白地尽输于官,以为官庄田。
而官司酬奖李公,得小龟屿北、大龟屿东沿海白地,后人塍海而耕,皆仰馀波。
计其所溉,殆及万顷,变泻卤为上腴,更旱暵为膏泽,仁人之功,其利溥哉!
溪源纳永春德化、仙游三百里涧壑之流,故冬夏不少减。
值淫霖,溪水暴至,则命小工发泄陂闸以通白湖而入于海。
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
初陂成,累废之馀,众心狐疑不前。
一日,祷于华严僧伽塔下,因就明王,愿乞百珓,连掷上下,如其数而止,众得以坚其心。
陂成,拨塘田八百石,设立陂司,委子孙掌管修陂;
仍拨七百石赡于郡学,教养子孙为儒;
拨田一百二十石舍华严寺,与子孙为僧;
百二十石舍将军岩,与子孙为尼;
拨田四百石,舍三山雪峰寺,与子孙为僧。
兴化军储才六万斛,而陂田输三万七千斛,南洋官庄尤多。
民素苦大,由此屡稔,一岁再收,向之窭人,皆为高赀温户。
感德李公,塑像立祠于陂,岁时报赛不绝。
宣和初太守詹时升检计陂隐漏田段,刊为陂籍,殊赏李公之功,署其庙曰「李长者庙」。
长者熙宁间应诏募而来,方二十馀岁,间关数年,陂成而卒,岁止四十馀矣。
于戏!
天产异人,为吾莆了一大事而去,不然长者弟容以子直阁迈赠至金紫光禄大夫,又何其寿耶!
其家子孙衣冠甚盛,有敦义者掌陂事,举其祖陂本末,如长者复生。
余因谒祠,得闻其详。
庙有李长者、林十万、钱四娘、黎主簿四像。
初钱氏陂败,赴水而死,里正白官,差主簿畛体究之,知其无他,乃叹曰:「钱氏室女,负大志节,不克就而终」。
再三悼惜,言未讫,暴中而卒。
畀归故土,人妄传以配女。
嗟乎!
长者更百年,功状未上,爵命不下,至今犹与三神旅坐于弊屋之中,诚国祀之缺典也!
妙应尝留谶云:「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
白湖腰欲断,此时大好看」。
人莫能晓。
及陂成,溪循壶山之麓而行,「水绕」之言矣。
熙宁九年徐尚书铎廷试第一,元丰间,有登科甲至宰辅,而乡里禁从,肩摩于朝,「好看」之言又矣。
木兰溪水,流入白湖,为水破长生,及循山南转,是为秀水,循武曲来揖郡治,此地理一胜也。
今陂无恙,时溪涛暴涨,涌高数尺,夜深,往往有神火千百,乘险护陂,此皆钱、李之功愿也。
长者深有德于莆人,余恐岁久人无知之者,故传之,以告来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