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与杨彦明书 其七 西晋 · 陆云
出处:全晋文
永耀已葬,冥冥远矣。存想其人,痛切肝怀,奈何奈何!闻伯华善佳,深慰存亡。人生有终,谁得免此?且使继嗣克胜,堂构自绍,亦存亡之愿也。朋类丧索,同好日尽,如此生辈,那可复多邪?临书酸心。
送韩丰偫公诗后序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春秋时。晋有叔向者。垂声迈烈。显白当世。而其兄铜鞮伯华。匿德藏光。退居保和。士大夫其不与叔向游者。罕知伯华矣。然仲尼称叔向曰遗直由义。又称伯华曰多闻内植。进退两尊。荣于策书。故羊舌氏之美。至于今不废。宗元常与韩安平遇于上京。追用古道。交于今世。以是知吾兄矣。兄字茂实。敦朴而知变。宏和而守节。温淳重厚。与直道为伍。尝又著书。言礼家之事。条综古今。大备制量。遗名居实。澹泊如也。他日当为达者称焉。在吾侪乎。则韩氏之美。亦将焜耀于后矣。今将浮游淮湖。观艺诸侯。凡知兄者。咸出祖于外。天水赵佶。秉翰序事。殷勤宣备。词旨甚当。予谓春秋之道。或始事。或终义。大易之制。序卦处末。然则后序之设。不为非经也。于是编其饯诗若干篇。纪于末简。以贶行李。遂抗手而别。
名说赠陈价 北宋 · 赵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南阳集》卷五
名之制,在古丽乎天、蟠乎地者,孰无名焉?然则累世而异者,其惟人之名。名之贵,贵乎道。道由人,不由名。道贵则名著,道贱则名汩。是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古之圣贤,异道不异名。春秋时万有馀臣,名不避贱与拙。是以鲁有公子彄,卫有獳羊肩,楚有斗谷于菟,晋有公子黑臀、羊舌赤,郑有公孙舍之,凡此之类众矣。又若周公之子而名禽,孔子之子而名鲤,夫岂贵于名号焉?秦汉以降,厥道尤替,名之者但见滥于古圣贤,复求其贵异者。今之世尤甚焉,往往慕周公之圣者,不名周公则名旦;希孟轲之贤者,不名轲则名孟。噫!何惑缪之若是也!古之慕圣贤者,慕道德仁义而已,不慕其姓名也。如慕其名,尧及舜则当名柏、名栗、名牺、名农,不当为勋、为华。汤则当名昊、名顼。文王以能自昌为昌,武王以能自发为发,周公以能待旦为旦。仲尼之慕周公也亦至矣,盍不为旦、为周,而自以尼丘而为丘?孟子之慕仲尼,又至矣,不闻名孔名丘,而自以轗轲而为轲。扬雄之慕孟子,又至矣,不闻名孟名轲。呜呼!古之人则慕其为人,今之人则慕其名之为名。今之人慕圣贤,未若周公、孔子、孟轲、扬雄之心也。古人不以名慕之,而今之人慕之;道德仁义,古人慕之,而今之人不知慕。口是而心非,言敏而行讷。于法似不恭,于礼若不辨。礼法之若是,将以慕彼圣贤者,不其缪欤?颍川陈价,始名宗柳,盖亦慕展禽之为人也。然而孜孜拳拳于圣人之道,不陨穫,不怠惰,将以俟其有成也。一日言及人之名,请问其事,湘为演说,因之请易宗柳。于是顾其人能自志于学,不陨穫、不怠惰,韫椟而待沽,命之为价,字伯圭。亦冀其为人不止于展禽也,因作《名说》以赠云。
孔子论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
或问:孔子有师乎?曰:师周公。孔子生于周,闻而知之与周旧史所藏者,周公之典也。人特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集其成者要当以周公为师。因周公以师文武,因文武以师尧舜,因尧舜以师伏羲,而皇王帝霸之学具矣。若夫问礼老聃,学乐苌弘,问官名郯子,博约多识前言往行;又有如迟任、史佚、臧文仲,述其语言文章,以益其天纵之质,要以师周公为始也。不然,孔子以降,诸弟子师传六经之教,亘天地,关百圣,源源不绝者,果谁之师?追述圣人师传所自,生民以来,非周公不可当此任也。后世诵诗读书,因以知其人,皆曰吾夫子所自出。世复一世,圣复一圣,不然,圣人心传无师矣。譬犹雨露之馀泽,日月之末光,万物受赐,不知元气之运乎天者有自矣。扬雄曰:「洪荒之世,圣人恶之」。彼以孔子断自唐虞藉口乎。不知雄谓洪荒为何代何帝何皇,虽曰扶持圣学,尊崇圣经,要之如雄者,率然耳目之儒也。其曰孔子习周公,颜渊习孔子,庶几可尔,盍曰师而习其传?
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生,至三十一年甫九岁。是岁乡校谤子产,子产不从然明之言,孔子闻之,曰:「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杜预作十岁释之,以为后来因传闻及之,左氏因事书之。至昭公二十年,孔子甫三十岁,其于昭公七年书孟僖子病,不能相昭公以礼,属其子孙学礼于孔子,司马迁以为疾病之病。是岁孔子十七岁,而受孟氏子孙之托。至昭公二十五年仲孙貜卒,则孔子三十五岁,圣学成矣。
窃观孔子所用,特鲁季孟哀之间,佗诸侯无与此盛学也。为委吏,为乘田,为中都宰,为司空,为司寇,摄行相事,天子之官次也。诛齐优,归鲁疆,隳三都,诛少正卯,夫子之功业也。缶之羊,防风之骨,西狩之麟,夫子之博物也。尼溪之不封,膰肉之不食,削迹于卫,伐木于宋,围于陈蔡,困彼妇之口,参夫人之游,夫子之忧患也。周则老子,卫则蘧伯玉,齐则晏平仲,楚则老莱子,鲁则孟公绰,至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此夫子平生师友闻见之益也。若乃六经垂教,其高如天,其厚如地,谁能赞天地而为之名乎!王仲淹曰:「大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山川丘陵,草木裕如,为夫子之力」。呜呼,尽之矣!
三次韵奉简太史宋先生 其三 明 · 童冀
七言律诗 押江韵
一舸秋风下大江,归来寄傲倚南窗。
平生诺重黄金百,有子才如白玉双。
进善旧师羊舌赤,退耕近学鹿门庞。
山田见说秋多秫,云液悬知酿满缸。
贺椿山太守生孙倒押前韵 清 · 蒋士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一九
龙山一声啼,天半众乐集。
公府开潭潭,朅来摩顶客。
去年我生孙,此事兄尚缺。
今年伯仲间,笑免向隅泣。
为乞相婴儿,黑子肖入帻。
知从罗汉来,有此鼻端白。
长为贤大夫,不让羊舌赤。
麒麟卧文茵,重以锦衾羃。
乃燂茜草汤,染卵杂鸡鸭。
坐中踏团团,谁似王述急。
欢生一郡春,便觉万物得。
虎儿气食牛,龙子体常湿。
何必弄小慧,瓦屑写碑汁。
暇日搜箧中得杨毓舒所赠诗却寄 清 · 洪亮吉
出处:采石敬亭集
閒搜箧中十幅字,先生作论尤激昂。
铜鞮伯华不可见,遗直一语归今杨。
十年家邻市桥口,憔悴谁怜貌衰丑。
虬须苦随童子试,破帽褴衫县中走。
先生功名亦知止,先生贫贱能有耻。
当时准经三十娶,已见哦诗出才子。
蓬莱观中宿儒在,经术还看栋梁待。
先生著论空万言,几见微名上邑宰。
乃知古人真可师,授徒筑舍非无为。
秦延师说有长处,尚欲从君定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