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灵夔”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洛阳朝散大夫马府君709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君讳某。
字某
扶风人也。
其先伯益赞禹。
中衍御殷。
在周曰嬴。
在晋曰赵。
上卿以人归政(疑)将军马服为姓。
缉熙乎平通重合
焜耀乎伏波中水。
高祖汾州刺史讳归欢
我大父鹰扬郎将讳士干
严考获嘉讳果
济美惟旧。
冥德于君。
君幼而瑰奇。
长有规操。
乐道稽古。
升堂睹奥。
伯父匡武抚之曰。
亢宗保家。
吾有望尔。
悉以先人家牒图传付之。
太学
明经
巴西
内忧去职。
君四岁而孤。
重集于
因心孺慕。
名教同伤。
归次葭萌
江溢毁道。
攀轜号恸。
涛为之却。
蜑人哀之。
葺栈而济。
释服。
襄阳
主进鱼。
家绝鲜食。
州将鲁王俾盘二白鱼。
时其亡也遗之。
夫人以辞。
君还拜受。
使复。
王曰。
非惟是夫。
又亦贤妇。
吾尝其一。
得其二善焉。
长史卢幼孙悦是奖也。
举君清干有闻。
授清城尉。
未往。
且有后命。
河西营田判官
物土穑人。
稿谷洋羡
皇揆其懋。
考绩登焉。
程务挺之军灵也。
咨君运筹。
乘递入幕。
获虏数百。
欲剿罄之。
君谏曰。
王者之师。
将德是以。
讨叛惟武。
携远在宽。
搏牛之䖟。
不可破虱。
未擒伏念。
何逞累囚。
乃止。
师归。
策勋上柱国
温县
永淳阻饥。
广提中外。
绝甘分少。
约己周人。
既丧好逑。
室无嬖御。
夫人张氏。
詹事丞师寂之女也。
敬事皇姑。
能佐君子。
娠有胎教。
宗如乐谐。
前志之美。
多所阙载。
绛郡夫人王氏。
则天圣后姑之女子。
而夫人之母也。
尝曰。
妇则女训。
吾女有焉。
享年不永。
元发殂落。
先时君之伯姊归宗。
夫人推居廨寝事之。
而躬处下室。
及亡。
设几筵于正寝。
惟明灵以女公之故。
凭巫通梦。
屡寝为辞。
举家恳启。
久而后定。
噫。
生则尽礼。
死而知让。
殆其神不昧乎。
温秩满。
洛阳
当周之兴也。
版都社。
泽郊庙。
粹纷岳。
僎明堂。
京毂回回。
日不暇给。
又敕君专总徒匠。
凡三百有馀旬。
蕴劳成疾。
聃忧损寿。
永昌元年孟夏辛卯
卒官。
春秋五十有七。
帝用悼之。
朝散大夫
旌淑纪庸。
礼也。
龟玉在山泉为国宝。
以其灵与瑞。
君子居下位而上达。
以其名与义。
夫是之宠。
有由也哉。
葭萌之戚。
昭其孝也。
阳侯息浪。
异类胥感。
襄阳之馈。
识其洁也。
德形于家。
声闻于外。
塞垣之谠。
植其仁也。
众俘赖全。
将不为暴。
重屋之役。
厎其勤也。
没而益荣。
朝不弃力。
有一于此。
犹为令德。
况备举乎。
岂惟其身。
将施其后。
厥子搆据择。
皆国之良也。
为有后之□其在是乎徵。
搆职太子仆
景龙初长安也。
永惟考袭朱芾。
已佩葱珩。
母氏早逝。
而荣不及。
乃让赐阶。
乞封先妣。
天子怜之。
制赠夫人清河县太君
人谓长安能报恩矣。
诗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此之谓也。
马氏之墓。
世在扶风
清河之丧也。
卜宅于洛阳北邙南麓。
后君捐馆。
因窆其所。
夫人穴于兆之甲。
大夫竁于域之庚。
龙集戊申
将返葬故国。
君执友礼部侍郎严善思谂之曰。
夫子之逝。
一终八辰。
精气其存。
亲壤石矣。
吾尝相二土。
从新其愈乎。
且不恋本达。
不合葬古。
神尚休。
无或变。
有梦先君者。
与其言叶。
于是祗率嘉话。
既妥成规。
堙双坟。
沟四堑。
傍建祠宇。
前勒丰碑。
茫茫天地。
永怀长毕。
谁居后之人。
匪惟是四时烝荐之事。
所以观百代祖宗之烈。
其词曰。
昂昂大夫
有邈其致。
洽闻肤敏。
赒穷锡类。
行实回川。
清能改位。
佐邑惟五。
安人则四。
多稼穰边。
昌言扈帅。
比义后稷
勤官没地。
歔欷天朝。
毳衣以襚。
我有令德。
追启清河
宜家族揉。
主祭神和。
亲戚光贵。
剑盖金歌。
相从先后。
乐此山河。
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
昔高祖之起唐侯
革隋命。
太宗之威四海。
正万邦。
作藩帝家。
用建王国。
二十一族。
尧之昭也。
十有一宗。
文之穆也。
王讳琮。
字某
文帝之孙。
纪王之子。
龙种异品。
凤毛秀色。
仁义天启。
德威日就。
学无不探。
艺无不究。
齐王之允。
以爵推恩。
周公之子。
以才分政。
总角封义阳郡王
弱冠拜归州刺史
又守檀州
又抚沂州
若敖之旧。
荆人是惩。
单于之冲。
胡马自远。
淮沂其乂。
邦国不空。
遭王运中微。
投于南海
书称大去。
悯失土之诸侯。
礼不逃诛。
义无辜之王子。
某年月日。
遘六道酷吏。
薨于桂林之野。
春秋五十。
神龙之初
兴废继绝。
追赠陈州刺史
王生不得志。
没受遗荣
信乎才之短长。
不如命之丰约。
德之轻重。
不如艺之厚薄。
有矣。
季子豫州刺史行休。
髫龀羁孤。
托身炎厉
藐是馀庆。
岿然独存
泣血上请。
迎丧远裔。
开元四年二月
桂林
王同气三人。
往偕遇祸。
殡殓无主。
封树缺如。
岁月茫茫。
尽为野草。
问邻母而失处。
访樵童而莫识。
议者以为不可复得。
宜招魂而葬。
行休拊心苍昊。
誓不徒还。
乃扫亭馆。
设地席。
洁斋恳恻。
觊乎幽报。
遂频夜髣象。
曲示其端。
鲁王乘舟。
舟分为两。
既而适野。
见东洲中断。
因忽悟焉。
阴隐微明。
率此类也。
又灵堂锁茎。
一夕自屈。
管上有三指凹迹。
一奇二并。
其傍铁生文理。
布列成卦。
众骇其异。
使善易者张法之。
曰。
屈者于文为尸出。
指者于义为指踪。
一奇二并。
三殡近阔。
若引涡山揆之。
可以察先王之心矣。
考梦协卜。
定处剋辰。
其月二十八日
于桂城东洲发见神柩。
举体咸备。
而一节阙焉。
行休甚痛惋。
若自毁裂。
其夜
又梦王告在南洛州
厥明。
直旧殡而南。
十有九步。
沙洲痕下。
掘而得之。
安合如故。
他日。
北郭之外并收二叔父焉。
于是乎验梦之有徵也。
孑孑三旐。
连舳归飞。
遥遥百越。
经途瞻叹。
零桂人士。
以为美谈。
夫至孝潜通。
精魂昭应
果虚无之见。
推步而有。
必窈冥之体。
寻求而致。
虽前志所详。
未有幽感反覆。
若斯之昭晰矣。
以某年月日。
陪葬于昭陵柏城
汝南周氏祔焉。
礼也。
妃考曰驸马都尉梁郡襄公
妣曰临川大长公主
宗周元冑。
大君自出。
左右图史。
循环法度。
邦有好逑。
室无偕老。
以王之故。
薨于掖宫。
永昌之难。
王下河南狱。
妃录司农寺
惟有崔氏女。
屝屦布衣。
往来供馈。
徒行悴色。
伤动人伦。
中外咨嗟。
目为勤孝。
王之二子。
配在雟州
及六道使之用刑也。
长曰行远。
以冠就戮。
次曰行芳。
以童当舍。
芳啼号。
抱行远乞代兄命。
既不见听。
固求同尽。
西南伤之。
称为死悌
君子谓勤孝者。
仁之厚也。
死悌者。
友之难也。
感神者。
诚之至也。
此三者有以见义阳之义方。
贤妃之内训。
继体之崇德
夫如是。
淳美上归乎本朝。
盛烈延耀乎邦族。
安可阙而不饰。
碑版无文而已哉。
铭曰。
高邱白云。
惟尧大理
函谷紫气
周柱史
百代福流。
千龄运起。
富有海内。
贵为天子。
圣帝才子。
于穆纪王
王祚允。
倬哉义阳
慎徽九德。
九德有常。
允釐三郡。
三郡以
明夷于飞。
丹厓之下。
梁木其坏。
桂林之野。
不识阡陌。
无存松槚。
于以求之。
人无知者。
哀哀孝子。
眷眷灵梦。
语妙常閤。
文微甄仲。
南洛占从。
东洲亿中。
旧穸移楄。
新棺改赗。
既克返葬。
亦祔山陵。
卜云其吉。
神心允凭。
人非地是。
迹谢名称。
青青松柏。
不显不承。
应道侔科对策第一道(并问)712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
兴化致治。
必俟得人。
求贤审官
莫先慎举。
圣朝受命。
于今百龄。
封比屋
魏网斯顿。
史曹之职。
衡镜攸归。
岁时调集。
士踰累万。
借使崔毛重起。
裴乐复存。
观貌察言。
且犹未暇。
考行徵实。
其可得乎。
若远循汉魏之规。
复存州郡之选。
即务辞会府
权归外台
牧守之明。
何法能鉴。
变通之要。
厥路奚由。
文武之道。
并用无偏。
军旅之制。
事宜经远。
而越骑佽飞
皆出畿甸。
丁年负甲。
耆日释戈。
亡殁盖多。
军容每阙。
今欲均井田于要服。
遵兵赋于革车。
恐习俗滋深。
虑始难就。
揆今酌古。
其衷若何。
且惠在安人
政惟重谷。
顷承平既久。
居泰易盈。
编户流亡。
农桑莫赡。
精求良吏。
未之能补。
遂其宽施。
则莫惩游食。
峻其科禁。
则虑扰疲人。
革弊适时。
应有良术。
子等并明于国体。
允应于旁求。
式陈开物之宜。
无效循常之对。
对。
鲁王道坚所举道侔徵仕郎行秘书校书郎张九龄
伏览睿问。
大哉国体。
九品流弊。
尝所懵焉。
幸因对扬。
庶言其可。
古者诸侯贡士
司徒论士。
必讲礼观能。
乡举里选。
故十五十八之岁。
大学小学之节。
诵习以时。
教化以礼。
则孝悌之行。
可知于乡曲。
政事之业。
可升于国朝。
先王务教。
此其大者。
及周道既衰。
斯文将丧。
秦氏灭学。
唯力是亲。
仁义大坏。
俊造亦亡。
汉高以马上非礼。
复修三代之事。
魏武以军中是务。
权立九品之仪。
后代因循。
莫能改作。
纷纷横调
滔滔皆是。
天下公器。
可谓伤心。
伏惟陛下神启睿图。
天佑明德。
物不终否。
故受之以泰。
弊不遂极。
乃鼎之以新。
涤瑕荡秽。
今其时也。
伏愿图之。
夫正其本者万事理。
劳于求者逸于使。
岂有大明御宇。
虑此假权之人。
循良择人。
安得谢恩之议。
是则外台会府
真若满于贮中。
济理适时。
复何殊于掌上者也。
且有备无患。
亡战必危。
是以振旅茇舍之仪。
羽林佽飞之卫。
汉家徵选。
咸出五陵。
周制供王。
不踰千里。
此以均其远近。
会其中正
王者之制。
岂虚乎哉。
必开井赋于要服。
俾裒益于畿甸。
虽经始之规。
何施不可。
而图远之业。
犹愿勿遵。
且将振九品之颓纲。
维百王之绝略。
使官有位次。
资有等衰。
才苟不侔。
时所勿取。
使夫能者代上帝之理。
议者息高门之谈。
吏精其心。
人享其利。
流庸不日而来复。
耕桑何忧乎不稔。
动之斯应。
绥之斯来。
若惟作法于末途。
非救弊之本意。
盛德大业。
孰与归乎。
某怖慄尘埃。
栖栖非得言之地。
慷慨禾莠。
惓惓因献策之时。
何敢望焉。
尽心而已。
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