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中唐 · 杨巨源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见《白氏长庆集》卷十五《赠杨秘书巨源》自注)
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源出《唐诗纪事》卷三五)
杨少尹82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
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
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
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
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
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
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
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
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
车几两。马几匹。
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
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
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
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
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
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
鹿鸣而来也。今之归。
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
某水某邱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
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
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元九815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
凡所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
或辱序。或辱书。
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爱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
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
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
致足下前。累岁已来。
牵故少暇。间有容隙。
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
亦无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
率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馀事。
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
忽如会面。心所蓄者。
便欲快言。往往自疑。
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
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
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
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
诗又首之。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
微及豚鱼。幽及鬼神。
偫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
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
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
义有类。韵协则言顺。
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
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
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
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
决此以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
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
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言者闻者。
莫不两尽其心焉。洎周衰秦兴
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
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
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
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
苏李骚人。皆不遇者。
各系其志。发而为文。
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
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
然去诗未远。梗槩尚存。
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
得者盖寡。以康乐奥博
多溺于山水。以渊明高古
偏放于田园。之流。
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
百无一二焉。于时六义寖微矣。
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巳。
噫。风雪花草之物。
三百篇中。岂舍之乎。
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
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
因雪以悯征役也。棠棣之华。
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苢。
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
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
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如练
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
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感遇诗二十首。
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又诗之豪者。
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
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杜诗最多。
可传者千馀篇。至于贯穿今古。
覼缕格律。尽工尽善。
又过于。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仆尝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
或食辍哺。夜辍寝。
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嗟呼。事有大谬者。
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
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
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
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
苦节读书。二十已来。
课赋。夜课书
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
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
又自悲矣。家贫多故。
二十七方从乡试。既第之后。
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
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
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
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
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
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
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
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聪。副忧勤。
次以酬恩奖。塞言责。
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
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
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
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
众面脉脉。尽不悦矣。
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
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
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
大率如此。不可遍举。
不相与者。号为沽名
号为诋讦号为讪谤
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戒焉。
乃至骨月妻孥。皆以我为非也。
其不我非者。举不过三两人。
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
无何而鲂死。有唐衢者。
见仆诗而泣。未几而死。
其馀则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
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
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
抑又不知天之意。不欲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耶。
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
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
可以接偫居之欢者。一无通晓。
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
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弮战文之场。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
名入众耳。迹升清贯。
出交贤俊。入侍冕旒。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亦其宜也。日者又闻亲友间说。
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
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
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
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
欲聘娼妓。妓大誇曰。
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
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
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
复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
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
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长恨歌主耳。
长安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
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
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戏。
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
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
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古人云。名者公器。
不可以多取。仆是何者。
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
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已为造物者。
肯兼与之乎。今之迍穷
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
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
迍剥至死。李白孟浩然辈。
不及一命。穷悴终身。
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
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
彼何人哉。彼何人哉。
况仆之才。又不逮彼。
今虽谪在远郡。而官品至第五。
月俸四五万。寒有衣。
饥有食。给身之外。
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
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数月来检讨囊箧中。得新旧诗。
各以类分。分为卷首。
拾遗来。凡所遇所感。
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
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
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
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閒居。
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
谓之閒适诗。又有事务牵于外。
情性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
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
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
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
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
微之。古人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为云龙
风鹏。勃然突然
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
雾豹。为冥鸿。
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
谓之閒适诗。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其馀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
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
非平生所尚。但以亲朋合散之际。
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
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
略之可也。微之
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
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徵古旧。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
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閒澹。
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
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
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
然后人贵之。今仆之诗。
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閒适者思澹而词迂。
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
独足下耳。然千百年后。
安知复无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
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
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
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
率以诗也。如今年春游城南时。
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
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
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馀。
樊李在傍。无所措口。
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何则。劳心灵。
役声气。连朝接夕。
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
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
不知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
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
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
脱踪迹。傲轩鼎。
轻人寰者。又以此也。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馀力。
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
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
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
博搜精掇。编而次之。
往还诗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
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
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
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
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叹息矣。
又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
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
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
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
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
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
尤患其多。巳尚病之。
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律。
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
各出所有。终前志焉。
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在何地。
溘然而至。则如之何。
微之微之。知我心哉。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
岁暮鲜欢。夜长无睡。
引笔铺纸。悄然灯前。
有念则书。言无次第。
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
微之知我心哉。乐天再拜。
杨十二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杨子爱言诗,春天好咏时。
恋花从马滞,联句放杯迟。
日映含烟竹,风牵卧柳丝。
南山更多兴,须作白云期。
桐花810年 中唐 · 元稹
 押侵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曾峰馆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紫桐:桐树之一种。《本草·桐》集解:“颂曰:‘有紫桐,花如百合,实堪糖煮以啖。’”)
可惜(一作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舜没苍梧(“舜没”句:《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凤归丹穴(“凤归”句:《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炼食不食,故言梧桐而及凤凰。)
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
年年怨春意,不竞杏林
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
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
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嵚岑(嵚岑:高峻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嵚岑埼礒兮,硱磳磈硊。”洪兴祖补注:“嵚岑,山高险也。”)
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
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
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我愿”句:梧桐为制琴之良材。晋郭璞《梧桐赞》:“桐实嘉木,凤凰所栖。爰伐琴瑟,八音克谐。歌以永言,噰噰喈喈。”)
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
安问宫徵角(宫徵角:古代五音中之三个音,此泛指五音。),先辨(一作辩)雅郑淫(雅郑:古代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以雅声为雅正之声。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宫弦以君,君若春日临。
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人安角声畅,人困斗不任。
羽以类万物,祆(一作祅)物神不歆。
徵以节百事,奉事罔不钦(“宫弦”以下十句:《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懑之音矣。”又,《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驺忌子见齐威王鼓琴,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祅,通妖。《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王怒,谓胜为祅言,缚以属吏。”胡三省注:“祅,与妖同。”歆,保祐。)
五者苟不乱,天命乃可忱。
君若问孝理,弹作梁山吟(《梁山吟》:古乐曲名,传说曾子雪天思亲,乃作《梁山吟》以寄意焉。)
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拊:轻轻敲击。《尚书·益稷》:“予击石拊石。”蔡沈传:“重击曰击,轻击曰拊。”和:以声相应。球琳:皆美玉名,此泛指美玉。《尚书·禹贡》:“(雍州)厥贡惟球琳琅玕。”孔传:“球琳,皆玉名。”)
君若不好谏,愿献触疏箴。
君若不罢猎,请听荒于禽。
君若侈台殿,雍门可沾襟(“雍门”:汉刘向《说苑·善说》:战国齐人雍门子周善鼓琴,以悲声耸动人听。访孟尝君,先以言词,后“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曲成孟尝君涕浪污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芩(“《鹿鸣》”句:《诗·小雅》篇名,为君主宴群臣之什,有“呦呦鹿鸣,食野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君闻祈招什,车马勿骎骎(“君闻”二句:《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诗·逸诗·祈招》今仅存六句,馀已亡佚。骎骎,马疾驰貌。《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毛传:“骎骎,骤也。”)
君若欲败度(败度:败坏法度。《尚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孔传:“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中有式如金(式:准则,指言行所依据之法则。《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毛传:“式,法也。”)
君闻薰风操(《薰风操》:相传舜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因以“薰风”指《南风歌》。见《孔子家语·辨乐》。),志气在愔愔(愔愔:和悦安舒貌。《左传·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愔愔,式招德音。”杜预注:“愔愔,安和貌。”)
中有阜财(“中有”句:《南风歌》之歌辞有“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语。阜财,积聚财物。),勿受来献琛(琛:通琛,珍宝。《集韵·侵韵》:“琛,《尔雅》:‘宝也。’或从贝。”)
北里当绝听(北里:古乐舞名。《史记·殷本纪》:“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祸莫大于淫。
南风不竞,无往遗之擒(“南风”二句:《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师旷唯歌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
奸声不入耳,巧言宁孔壬(孔壬:大奸佞。《后汉书·郅恽传》:“昔虞舜辅尧,四罪咸服,谗言弗庸,孔壬不行,故能作股肱,帝用有歌。”李贤注:“孔,甚也;壬,佞也。”)
枭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
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
剑士农野丝人织纴
丹凤巢阿阁(“丹凤”句:阿阁,四面均有檐溜之楼阁。《文选·〈西北有高楼〉》:“阿阁三重阶”,李善注:“《尚书中候》曰:‘昔黄帝轩辕凤凰巢阿阁。’《周书》曰:‘明堂咸有四阿。’然则阁有四阿,谓之阿阁。郑玄《周礼》注:‘四阿,若今四注者也。’”),文鱼游碧浔(文鱼:有斑彩之鱼。《山海经·中山经》:“荆山之首曰景山……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郭璞注:“有斑彩也。”浔:水边。《说文·水部》:“浔,旁深也。”段玉裁注:“今人用此字,取义于‘旁’而已。”)
和气浃寰海,易若溉蹄涔(蹄涔:《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
改张乃可鼓,此语无古今。
非琴独能尔,事有谕因针(谕因针: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
感尔桐花意,闲怨杳难禁。
待我持斤斧,置君为大琛(琛:珍宝。《尔雅·释言》:“琛,宝也。”邢炳疏:“谓珍宝也。”。)
春晚杨十二兼呈赵八(时杨生馆于赵氏)796年 中唐 · 元稹
 押侵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双南金
蒙蒙竹树深,帘牖多清阴。
避日坐林影,馀花委芳襟。
倾尊就残酌,舒卷续微吟。
空际飏高蝶,风中聆素琴。
广庭备幽趣,复对商山商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秦汉之际四皓曾隐居于此,以隐逸著名。)
独此爱时景,旷怀云外心。
迁莺恋嘉木,求友多好音(“迁莺”二句:迁升飞翔之黄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自无琅玕实(琅玕实: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仙树名琅玕,其果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郭璞注:“琅玕子似珠。”此处形容美好之资质。),安得莲花莲花簪:道士之服。《蜀梼杌》卷上:“嫔妃妾妓皆衣道服,莲花冠,髽髻为乐,夹脸连额,渥以朱粉,曰醉妆。”)
寄之二君子,希见南金双南金:美称杨十二与赵八。南金,南方所产之优质铜。《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毛传:“南谓荆、扬也。”郑玄笺:“、扬之州,贡金三品。”孔颖达疏:“金即铜也。”)
杨巨源郭同元河中兴元少尹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八
敕。
具官杨巨源
诗律铿金。
词锋切玉。
相如有凌云之势。
陶潜把菊之情。
朝请郎前守华阴县郭同元。
文战得名。
吏途称最。
刘超推出纳之善。
王涣著抑挫之名。
皆用巳长。
各居官守。
固其满秩。
议以序迁。
稽其器局之良。
宜参尹正之亚。
巨源可守河中少尹
同元可权知兴元少尹
叙诗寄乐天815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
年十五六。粗识声病
时贞元十年已后。德宗皇帝春秋高。
理务因人。最不欲文法吏生天下罪过。
外阃节将。动十馀年不许朝觐。
死于其地不易者十八九。而又将豪卒愎之处。
因丧负众。横相贼杀。
告变骆驿。使者迭窥。
旋以状闻天子曰。某邑将某能遏乱。
乱众宁附。愿为其帅。
名为众情。其实逼诈。
因而可之者又十八九。前置介倅。
因缘交授者亦十四五。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
有罗列儿孙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
省寺符篆。固于几阁。
甚者拟诏旨。视一境如一室。
刑杀其下。不啻仆畜。
厚加剥夺。名为进奉。
其实贡入之数百一焉。京城之中。
亭第邸店。以曲巷断。
侯甸之内。水陆腴沃
以乡里计。其馀奴婢资财。
生生之备称之。朝廷大臣。
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
不过一二亲信。直臣义士。
往往抑塞。禁省之间。
时或缮完隤坠。豪家大帅
乘声相扇。延及老佛
土木妖炽。习俗不怪。
上不欲令有司备宫闼中。小碎须求。
往往持币帛以易饼饵。吏缘其端。
剽夺百货。势不可禁。
仆时孩騃。不惯闻见。
独于书传中初习理乱萌渐。心体悸震
若不可活。思欲发之久矣。
适有人以陈子昂感遇诗相示。吟玩激烈。
即日为寄思元子诗二十首。故郑京兆于仆为外诸翁。
深赐怜奖。因以所赋呈献京兆
翁深相骇异。秘书少监王表在座。
顾谓曰。使此儿五十不死。
志义何如哉。惜吾辈不见其成就
因召诸子训责泣下。仆亦窃不自得。
由是勇于为文。又久之。
杜甫诗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
处处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
而讶子昂之未暇旁备矣。不数年。
与诗人杨巨源友善。日课为诗。
性复僻懒。人事常有閒暇。
閒则有作。识足下时。
有诗数百首矣。习惯性灵。
遂成病蔽。每公私感愤。
道义激扬。朋友切磨
古今成败。日月迁逝
光景惨舒。山川胜势。
风云景色。当花对酒。
乐罢哀馀。通滞屈伸。
悲欢合散。至于疾恙穷身。
悼怀惜逝。凡所对遇异于常者。
则欲赋诗。又不幸。
年三十二时有罪谴弃。今三十七矣。
五六年之间。是丈夫心力壮时。
常在閒处。无所役用
性不近道。未能淡然忘怀。
又复懒于他欲。全盛之气。
注射语言。杂糅精粗。
遂成多大。然亦未尝缮写。
适值河东李明府景俭在江陵时僻好仆诗章。
谓为能解。欲得尽取观览
仆因撰成卷轴。其中有旨意可观
而词近古往者。为古讽。
意亦可观。而流在乐府者。
乐讽。词虽近古。
而止于吟写性情者。为古体。
词实乐流。而止于模象物色者。
为新题乐府。声势沿顺。
属对稳切者。为律诗。
仍以七言五言为两体。其中有稍存寄兴
与讽为流者。为律讽。
不幸少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
成数十诗。取潘子悼亡为题。
又有以干教化者。近世妇人
晕淡眉目。绾约头鬓
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
尤剧怪艳。因为艳诗百馀首。
词有古今又两体。自十六时。
至是元和七年。已有诗八百馀首。
色类相从。共成十体。
凡二十卷。自笑冗乱。
亦不复置之于行李。昨来京师
偶在筐箧。及通行。
尽置足下。仅亦有说。
仆闻上士立德。其次立事。
不遇立言。凡人急位。
其次急利。下急食。
仆天与不厚。既乏全然之德。
命与不遇。未遭可为之事。
性与不惠。复无垂范之言。
兀兀狂痴。行近四十。
侥名取位。不过于第八品。
而冒宪已六七年。授通之初。
有习通之熟者。曰通之地。
湿垫卑褊。人士稀少。
近荒札。死亡过半。
邑无吏。市无货。
百姓茹草木。刺史以下。
计粒而食。大有虎豹蛇虺之患。
小有蟆蚋浮尘蜘蛛●94FB蜂之类。皆能钻齧肌肤。
使人疮痏。夏多阴霪
为痢疟。地无医巫
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夫何以仆之命不厚也如此。智不足也又如此。
其所诣之忧险也又复如此。则安能保持万全。
与足下必复京辇。以须他日立言事之验耶。
但恐一旦与急食相符。而终使足下受天下友不如已之诮。
是用悉所为文。留秽箱笥。
比夫格奕樗塞之戏。犹曰愈于饱食。
仆所为不又愈于格奕樗塞之戏乎。昨行巴南道中。
又有诗五十一首。文书中得七年以后所为。
向二百篇。繁乱冗杂。
不复置之。执事前所为寄思元子者小岁云。
为文不能自足其意。贵其起予之始。
且志京兆翁见遇之由。今亦写为古讽之一。
移诸左右。仆少时授吹嘘之术于郑先生
病懒不就。今在閒处思欲怡神保和
以求其病。异日亦不复费词于无用之文矣。
省视之烦。庶亦已于是乎。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847年9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唐叶十五。
谥昭肃
始以太弟
茂对天休。
遂临西宫。
高庙
将以准则九土。
指麾三灵。
乃顾左右曰。
我祖宗并建豪英。
范围古昔。
史卜宵梦。
震嗟不宁。
是用能文。
惟睿掌武
以永大业。
今朕奉承天命。
显登乃辟。
庸不知帝赉朕者。
其谁氏子焉。
左右惕兢威灵。
迷挠章指。
周讷扬吃。
不能仰酬。
既三四日。
乃诏曰。
淮海伯父。
汝来辅子。
霞披雾销。
六合快望。
四月某日入觐。
是月某日登庸。
渊角奇姿。
山庭异表。
为九流之华盖。
作百度之司南
帝由是尽付元机。
允厌神度。
左右者咸不知其梦邪卜邪。
金门朝罢。
玉殿宴馀。
独衔日光。
静与天语。
帝亦幽阐。
徵召诰说命之旨。
定元首股肱之契。
曰我将俾尔以大手笔
居第一功。
麒麟阁中。
霍光且图于勋伐。
元洲苑上。
魏收别议于文章。
映前修。
允兼具美。
我意属此。
尔无让焉。
公拜稽首曰。
臣某何敢以当之。
在昔太宗有臣曰师古曰文本。
高宗有臣曰峤曰融。
元宗有臣曰说曰瑰。
代宗有臣曰衮。
至于宪祖则有臣祢庙曰忠公。
并禀太白以传精神。
纳非烟而敷藻思。
才可以浅深魏邴。
道可以升降
而又富僧孺之新事。
庾持之奇字。
清风濯热。
雪生
淮南王食时之工。
裴子野昧爽之献。
王粲之夙构。
祢衡之加点。
然后可以宏宣王略。
辉润天文。
岂伊乏
可纂旧服。
帝又曰。
舜何人也。
回何人也。
朕思丕承。
汝勉善继
无忝乎尔之先。
公复拜稽首曰。
易曰中心愿也。
诗曰何日忘之。
臣敢不夙夜在公。
以扬宏烈。
会一日。
上明发于法宫之中。
念兆人之众。
顾九州之广。
永怀不待之痛。
式重如存之敬。
公伏奏曰。
惟先后懋守丕基。
允资内助
南顿嘉禾之瑞。
烈山神井之祥。
河洲。
淑肩沙麓。
将显降妫之配。
未宏褒纪之恩。
渝美椒涂。
掩华兰掖。
缘山破㧙。
夙闻齐主之悲。
采石传形。
早降汉皇之恸。
今绕枢有庆。
鸣社承辉。
而懿号未彰
贞魂莫祔。
恐无以懋遵圣绪。
慰孝思。
公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
初。
文宗皇帝思宗社之灵。
祧祖之重。
传于夏启
既不克终。
归于与夷。
又未能立。
乃推帝尧敦叙九族之道。
魏文荣乐诸弟之志。
常曰颍邸。
吾宁忘邪。
武宗让踰三四。
位当九五。
出潜离隐。
跃泉在天。
八彩
挺二肘于汤臂。
故外则上公列辟。
内则常侍贵人
咸愿拟议形容。
依稀彩饰。
公搢圭归美。
吮墨摛词。
咏日月之光华。
知天者之事也。
赞乾坤之易简。
作易者之事乎。
公于是有圣容之赞。
天宝季年。
物丰时泰。
骨鲠者慕偃武
肉食者效晋清谈。
豕不豮牙。
虿因摇尾。
氛兴燕易。
狩巴梁。
九十年銮辂不东。
三千里华戎遂隔。
日者上元降鉴。
元圣恢奇。
遂于首乱之邦。
先有纳忠之帅。
复我疆理。
平我雠仇。
负羽蒙轮。
巳闻于深入。
赤茀邪幅。
将事于骏奔。
陈万贿以展仪。
备四旂而告捷。
仍愿于箕星之分。
巫闾之旁。
追琢贞珉。
彰灼来叶。
以文上请。
属意宗臣。
公乃更
重吞罗鸟。
町疃河济。
呼啸神祗。
述列圣之英猷。
答藩维之深恳。
既事包理乱。
思属安危。
不惟嵩岳降神
固亦文星助彩。
螭蟠龟戴。
虫篆鸟章。
构思而君苗砚焚。
洒翰而元常阁。
公于是有幽州纪圣功之碑。
天街之北。
獯鬻攸居。
结以阏氏。
降我皇女。
奉春君娄敬尝为远使。
下杜人杨望长作画工。
乘以无年。
遂忘旧好。
分侦逻于瓯脱。
遣祭酹于蹛林。
俾我刁斗晨惊。
兜零夜设。
公乃上资宸断。
旁耀军谋。
心作灵台。
手为天马。
充国四夷之学。
此日方知。
薛公三策之徵。
他时未爽。
既而鬼钳飞辨。
邳石降筹。
不使郭闳。
仍谗于段颎
宁教李邑。
更毁于班超
势协声同。
火熸水灌。
遂得朝还贵主。
暮遁名王。
辖柳塞之归车。
复梅妆而向阙。
晋城赤狄。
丧帅归圭。
阏伯之弟兄。
景升之儿子。
将凭蜀阁
欲恃吴钱。
姑务连鸡。
靡思缚虎
既垂文诰。
尚有偫疑。
公乃挺身而进曰。
重耳在丧。
不闻利父
卫朔受贬。
祇以拒君。
今天井雄藩。
金桥故地。
跨摇河北
胁倚山东
岂可使明皇旧宫。
坐为污俗。
文宗外相。
行有匪人。
忠谋既陈。
上意旋定。
俄又埃昏晋水
雾塞唐郊。
懿公之东徙渡河。
纪侯之大去其国。
稽于时议。
惮在宿兵。
公又扬笏而言曰。
彼地则义师。
帅惟宗室。
乃元王勤商之邑。
后稷造周之邦。
瓜瓞具存。
堂构斯在。
苟亏策画。
不袭仇雠。
则是奖夙沙縳主之风。
冒顿射亲之俗。
武安君用钺。
坑卒四十一万。
齐桓公受胙。
立功一十二国。
今真将军为时而出。
贤诸侯代不乏人。
况其俗产代地之名驹。
富管涔之良璞。
有抱树辞荣之节。
漆身报德之风邪。
蹑足以谋。
屈指而定。
谢安围棋尚劫。
曹参之饮酒正酣。
适有军书。
果闻戎捷。
牛邯谢众。
丕豹出奔。
乐毅不归
邹阳巳去。
砥磨周钺
水淬郑刀。
万里来袁尚之头颅。
二冢葬蚩尤之肩髀。
何其纂立大效。
树建嘉绩。
若是之速与。
宗英可汗既畏王威。
遂闻请吏。
留犁径路。
对潼酪以知羞。
毳幕毡裘。
望衣冠而有慕。
大毕伯士之允。
呼韩单于之师。
或执玉而朝灵囿。
或解辫而拜甘泉。
并垂于册书。
光彼明命。
百王共贯。
三代同规。
公于是奉命有讨北狄之诏。
上党之制。
谕回鹘之命五。
坚昆之书四。
每牙管既拔。
芝泥将乾。
上辄曰。
尔有独断。
朕无疑谋。
固俟沃心。
可不假手。
公亦分阴可就。
落简如飞。
故每有急宣。
关于密画。
内庭外制
皆不与闻。
此又岂可与美洞箫而讽于后庭。
闻子虚而嗟不同世者。
论功而校德邪。
其有势切疾雷。
机难终日。
宣室未召。
武帐不开。
公莫暇昌言。
且陈密疏。
贾太傅之忧国。
固动深诚。
山吏部之论兵。
讵因夙习。
凡所奏御。
罕或依违。
武宗下武重光。
崇名再易。
公又观图东序
按牒西昆。
率亿兆归心。
列公卿定议。
以一十四字。
垂百千万年。
藻缛辞华。
铺舒名实。
秦晋于玉检瑶绳之内。
于绿畴谗鼎之间。
方将命礼官
召儒者。
访匡衡后土之议。
采公玉明堂之图。
考肆觐之礼于梁生。
封禅之书于犬子。
尽皇王之盛事。
极臣子之殊功。
而轩鼎将成。
禹书就掩。
然犹进先尝之药。
献高手之医。
藏周旦请代之书。
汉宣易名之义。
作为大诰。
祈于昊天。
始终一朝。
绍续九德。
其功伐也既如彼。
其制作也又如此。
故合诏诰奏议碑赞等。
凡一帙一十五卷。
辄署曰会昌一品集云。
纪年。
追圣德也。
书位。
旌官业也。
不言制集。
崇论道也。
惟公字文饶
姓李氏
赵郡人
盖大昴中邱。
有风雨翕张之气。
丛台高邑
有山河隐轸之灵。
萃于直躬。
庆是全德。
许靖廊庙之器。
黄宪师表之姿。
何晏神仙。
叔夜龙凤。
宋玉閒丽。
王衍白皙。
马援之眉宇。
卢植之音声。
此其妙水镜而为言。
托丹青而为裕。
至于好礼不倦。
用和为贵。
敬一人而取悦。
谦三位而无咎。
意以默识。
确乎寡辞。
车匠胡奴。
罔迷于半面。
背碑覆局。
无俟于专心。
聿成俭训。
有长物
昔犹卑官。
端坐心斋。
江革谢朓之旧襦。
便为卧具。
周正得袁宪之谈柄。
常在讲筵
五车自娱。
三箧能识。
丽则孔门之赋。
清新邺下之诗。
重以多能。
推于小学
王子敬之隶法遒媚。
皇休明之草势沉著。
异时相逼。
当代罕俦。
不妄过人。
慎于取友。
齐名者少。
愿侨札交贶者稀。
故能应是昌时
媚于天子。
章皇极。
燮理元穹。
烛耀家声。
粉饰国史。
侔帝典之灏灏噩噩。
尊王道之荡荡平平。
而又不节怨嗟。
知进忧亢。
张良竟称多病。
王充方务颐神。
颍阳之善田。
好畤之巨产。
何曾之食既去。
虞悰之鲊方尝。
忧其厚味。
有爽和气。
肴蓛无在。
琴鹤有馀。
成万古之良相。
为一代之高士。
繄尔来者。
景山仰之。
某昔在左曹
每事先帝。
虽诡词望利
不接于话言。
而深义约文。
庶归于风采。
代天之言既集。
蟠地之乐难忘。
盖属才华。
用为序引。
邹衍之迂怪。
将颍严之浅近。
忽焉承命。
何所措辞。
五岭幽遐。
八桂森爽。
莫逢博约。
宁遇切磋。
处无价之场。
率然占玉。
登不枯之岸。
粗尔论珠。
虽常有意焉。
亦不知量也。
某叩头再拜上。
诗人主客图序 唐末 · 张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若主人门下处其客者。以法度一则也。
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上入室杨乘
入室张祐羊士谔元稹。升堂庐仝顾况沈亚之
及门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元范元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
上入室韦应物。入室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正。
升堂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及门陈润韦楚老
李益为清奇雅正主。上入室苏郁
入室刘畋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升堂方千马戴任蕃贾岛厉元项斯薛寿。
及门僧良乂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喻凫朱庆馀。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
上入室陈陶周朴。及门刘得仁李溟
鲍溶为博解宏拔主。上入室李偫玉
入室司马退之张为。以武元衡瑰奇美丽主。
上入室刘禹锡。入室赵嘏长孙佐辅曹唐
升堂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及门张陵章孝标雍陶周祚袁不约
王驾评诗书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
足下末伎之工。虽蒙誉于贤哲。
未足自信。必俟推于其类。
而后神跃而色扬。今之贽艺者反是。
若即医而靳其病也。惟恐彼之善察。
药之我攻耳。以是率人以谩。
莫能自振。痛哉。
且工之尤者。莫若工于文章。
其能不死于诗者。比他伎尤寡。
岂可容易较量哉。国初主上好文雅。
风流特盛。始兴之后。
杰出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
左丞苏州。趣味澄夐。
若清风之出岫。大历十数公。
抑又其次焉。力勍而气孱。
乃都市豪估耳。刘公梦得杨公巨源
亦各有胜会。阆仙东野刘得仁辈。
时得佳致。亦足涤烦。
厥后所闻。逾褊浅矣。
然河汾蟠郁之气。宜继有人。
王生者。寓居其间。
浸渍益久。五言所得。
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则前所谓必推于其类。岂止神跃色扬哉。
经乱索居。得其所录。
尚累百篇。其勤亦至矣。
吾适又自编一鸣集。且云撑霆裂月劼。
作者之肝脾。亦当吾言之无怍也(一本有道之不疑四字)
寿安县张氏墓志铭元丰六年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一、《龙云集》卷三二
朝请大夫、知吉州吴兴姚府君之夫人张氏,世为通州静海人
曾大父讳毅,大父讳臻,考讳日新,皆韬晦不仕。
皇考后用子景山太常博士恩,赠大理评事
夫人性孝谨,方尚少,嶷然有立志,而柔闲静庄,有足以式闺阃、仪女士
不独其父母异之,虽父母之族姻,皆曰,女子如是,难于为傅姆者。
及归姚氏也,用所以事父母者事其舅姑,而妇道之成,有加于为子道时。
在中馈,朝夕羞以进惟谨,旁无佽助,能不怠以止。
不独其舅姑材之,虽舅姑之党,皆曰,为妇如此,是难于为娣姒者。
其夫曰:「吾配顺以有正,是能君子我者也」。
其子曰:「吾母慈而节,是能成人我者也」。
于是出乎其里闬,从其夫子游且有旧者,皆道夫人之能。
及他子妇母女,或争慕之,或叹不及,则又相与言曰:「果也」。
初,府君学里中,号有志尚,念非游四方,所蕴终不博,且出人下。
夫人归才阅旬,即劝使行,曰:「家事非所以累君」。
府君用是第进士,列为王官。
廷尉平之丧,夫人与府君往且办事
比葬,客就食野次,人数多,已而夫人取食器偿始尝与假者,至亲为澡涤。
会天洌寒甚,观者难之,而夫人方自若,尽给而后已。
府君喜施与,惬宾客过逢,而夫人尤善傅会,不为丝蓄粒聚计,顾家无长物,泊如也。
呜呼,可不谓贤矣乎!
以夫贵,邑封寿安
寿六十有二,以元丰五年正月某甲子终于其夫官舍,盖先府君七月而亡。
六子男:曰洸,虔州司法参军
曰滂,蕲州蕲春县
曰汲、涤、沇、浒,未仕。
五子女,适泗州司法参军应昭若、江陵府当阳县阮之武、知南安军大庾县刘敏脩、常州无锡县沈倚,一女未嫁。
于是其孤滂抵书于庐陵刘弇曰:「先君雅知子者,子于吾人宜不简。
将以元丰六年□月日葬吾先君于钱唐履泰乡湖西村灵山小原,举吾母夫人以祔也。
惟是辞不可阙,非子尚谁可属」?
铭曰:
于惟夫人,协吉作嫔。
媚于姚宗,教成闺门。
躬行斯何,维德实有。
宜家斯何,不痗不疚。
学能劭其夫之才,丧以致其亲之尽。
将子若孙,克绍厥训。
俾是铭诗,庶其不泯。
刘行简给事休致作诗寄之 宋 · 王洋
 押词韵第五部
郡下一卷书,云自邮签来。
剥啄惊昼眠,柴门手自开。
上有骊珠光,照耀分尘埃。
读之未尽行,喜焰生寒灰。
黄门白首郎,上疏称乞骸。
帝曰大布衣,锡汝升文阶
天孙铅录秘,论撰须儒魁。
荣名不汝遗,汝往时钦哉。
夕即拜帝命,雪涕何纷漼。
恩许归旧庐,径卧南山斋。
此翁山泽仙,不赋章绶材。
误因文彩露,遂落天网恢。
一游三十年,所得非不谐。
文名动青琐,笔力幽黄能。
左省岂不荣,珠庭重徘徊。
巢父一掉头,百挽终不回。
吾意天地间,清风有根栽。
人心感披拂,达者分条枚。
二疏杨巨源,同上百尺台。
刘翁传其风,苍舒隤敱
况复祖子孙,此道同胚胎。
前刘脱功名,养气如婴孩。
至今一箭诗,讽咏及陪台。
翁今亦何有,旷达忘悲哀。
清风既不死,瓶大无耻罍。
岁晚春物动,吴山发寒梅。
愿翁强赋之,为花吐琼瑰。
床头拂易传,床下鸣新醅(原作酷,据《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五改)
它时三径边,为翁剪蒿莱。
逸贤峒 宋 · 胡铨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
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
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
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家山作本源(同上书卷二五)
传奇莺莺事辨正 宋 · 王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二、《侯鲭录》卷五
尝读苏翰林张子野诗,有云「诗人老去莺莺在」,注言:「所谓张生,乃张籍也」。
仆按元微之所传奇莺莺事,在贞元十六年春
又言「明年,生文战不利」,乃在十七年。
而唐《登科记》,张籍贞元十五年下登科,既二年,决非张籍明矣。
每观其文,抚卷叹息,未知张生果为何人,意其非微之一等人不可当也。
清源庄季裕为仆言:友人杨阜公尝得微之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则所谓传奇者,盖微之自叙,特假他姓以自避耳
仆退而考微之《长庆集》,不见所谓郑氏志文,岂仆家所收未完,或别有他本尔?
然细味微之所序及考于他书,则与季裕所说皆合。
盖昔人事有悖于义者,多托之鬼神梦寐,或假之他人,或云见他书,后世犹可考也。
微之不自聊,既出之翰墨,姑易其姓氏耳。
不然,为人叙事,安能委曲详尽如此!
按乐天作《微之墓志》,以大和五年薨,年五十三,则当以大历十四年己未生,至贞元十六年庚辰,正二十二岁矣(传奇言生年二十二岁,未知女色。)
韩退之作《微之妻韦丛墓志文》,作婿韦氏时,微之始以选为校书郎,正传奇所谓「后岁馀,生亦有所娶」者也贞元十八年微之中书判拔萃。授校书郎,二十四岁矣。)
微之作《陆氏姊志》,云「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郑济」,白乐天作《微之夫人志》亦言郑济女。
而唐《崔氏谱》,永宁鹏亦娶郑济女。
莺莺者,乃崔鹏之女,于微之为中表,正传奇所谓郑氏为异派之从母者也。
非特此而已,仆家有微之作《元氏古艳诗》百馀篇,中有《春词》二首,其间皆隐「莺」字(传奇言「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不书讳字」者,即此意。)
及自有《莺莺诗》、《离思诗》、《杂忆诗》,与传奇所载较,犹一家说也。
又有《古决绝词》、《梦游春词》,前叙所遇,后言舍之以义,又叙娶韦氏之年,与此无少异者(《梦游春词》云:「当年二纪初,佳节三星度。韦门正全盛,出入多欢裕。」二纪初,谓二十四岁也。)
其诗中多言「双文」,意谓二「莺」字为双文也。
并书于后,使览之者可考焉。
又意《古艳诗》多微之专因莺莺而作无疑。
微之《百韵诗寄乐天》云:「山岫当阶翠,墙花拂面枝。
莺声爱娇小,燕翼玩逶迤」。
注云:「昔予赋诗云『为见墙头拂面花』,时唯乐天知此事」。
又云:「幼年与蒲中诗人杨巨源友善,日课诗(传奇言:生发其书于所知,予亦闻其说,生所善杨巨源为赋《崔娘诗》一绝。)
凡是数端,有一于此,可验决为微之无疑,况于如是之众也。
然必更以张生者,岂元与张受姓命氏,本同所自出耶(张姓出黄帝之后,元姓亦然,后为拓拔氏。后魏有国,改号元氏。)
仆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阅,归于一说而后已。
尝谓读千载之书而探千载之迹,必须尽见当时事理,如身履其间,丝分缕解,始终备尽,乃可以置议论。
若略执一言一事,未见其馀,则事之相戾者多矣。
又谓前世之事无不可考者,特学者观书少而未见尔。
微之所遇合,虽涉于流宕自放,不中礼义,然名辈风流馀韵,照映后世,亦人间可喜事,而士之臻此者特鲜也。
虽巧为避就,然意微而显,见于微之其他文辞者彰著又如此,故反复抑扬,张而明之,以信其说。
他时见所谓姨母郑氏志文,当详载于后云。
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 南宋 · 余壹
兹城实佳丽温子升,上与浮云齐(《文选》古诗)
回望川之阴沈约,津途去不迷李白
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城高跨楼满金碧杜牧
朱门峨峨临九衢韦应物,一片彩霞迎晓日杨巨源
好奇赏俊实难逢韩愈,看此宁避雨与风韩愈
仍誇县尹风骚客王禹偁,与人一心成大功杜甫
应喜中原正无事杜光庭,出为苍生仙吏释皎然
大贤为政即多闻杜甫,不独文章推国器王禹偁
立驱巘崿压波澜沈彬,千古烟霞一望间(孙何)
江上晚来堪画处郑谷,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
况乃烹鲜会嘉客李颀,楼上重重歌吹发张籍
艳歌一曲酒一杯白居易,华筵有戏呈初彻崔珏
楼中美人夺神仙顾况轻身起舞红烛前杨衡
须臾宴罢日将夕李绅,断烬遗香袅翠烟李贺
四座少年君听取白居易,太平时节难身遇杜甫
先生事业不可量韩愈,此中岂是久留处李白
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高视乾坤又何愁杜甫
早晚北门下徵诏王禹偁,佩声归去凤池头王维
按:明张衮嘉靖江阴县志》卷一
玉蕊辨證又跋1198年1月1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六、《玉蕊辨證》卷末、《全芳备祖》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玉蕊为玚,起于曾端伯
予与段谦叔之子元恺同里巷,往还至熟。
其父初无杨汝士帖,小说难信类此。
尚有杨巨源绝句,合作冠篇,至于孙句、晁词差讹如前说,不必再论,姑附卷末。
庆元戊午正月丙午子充题。
跋二疏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九、《攻愧集》卷七五
开僖二年,余年七十,乡党作会于敝庐。
惠叔以此图为寿,爱玩不已。
时余已告老于朝,至明年,再请而后得之。
韩文公《送杨巨源序》引二疏事云:「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则知旧有此图矣。
澹岩右丞张公有《二疏图》诗,自注云:「世传顾长康笔」。
故诗中云:「虎头图一卷,高贵乡公画」。
隋朝官本二者,未知孰是。
右丞诗又称「潼关四山万木送,车阗咽导骑交驰」。
疑非此本。
龙眠思出新意,或约旧图而为之。
洛阳王寿卿鲁翁李阳冰《琴铭》跋尾,赵公明诚称其深入阳冰之室。
贺公所称殆是斯人,而非公也。
近又得龙眠《四皓图》,稍大。
遂临此本,展以为对。
安福过真珠园梅坡 南宋 · 张镃
 押语韵
舒忧早踰关,延晤尽名侣。
林亭果幽赏,得计良自许。
高鸣迭酬唱,阳春谁激楚。
坐移游好园,振策眄芳渚。
旧剪结,冰艳静谁与。
几年杨巨源,句妙听钟敔。
谪仙继前躅,凌厉苍霄举。
吾人潘逍遥,清新出机杼。
揆予才独后,乙乙抽茧绪。
肆瞻宇宙宏,气类混出处。
盍簪忍轻散,快意樽中醑。
相看岂时情,襟期耐寒暑。
刘改之诗跋 南宋 · 刘倓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龙洲集》卷一五附录
予友刘改之少负不羁之才,加以迈往不屑之韵,落魄一世,傲睨万物。
怒骂嬉笑,皆成文章,斗酒百篇,伫立可就。
有志无时,用勿克施,赍恨而没。
诗亦随手散失,百不存一二。
予尝岝崿山,于邮亭僧舍得其诗五六十首,刻于《潜川类集》,恨未能会粹其馀也。
方会方岩先生出帅江西之明年,其弟润之后录一篇并手迹数纸,乃往岁送公还乡所赋。
公轸、公叔把臂之象,与羊舌下位之仁,跋以妙语,亟代坚珉,刻于庐陵郡斋。
山阳晚笛之感,高山流水之思,杨巨源之说,项斯杜牧之李长吉之叙,由今视昔,尤切有荣耀焉。
改之纵没,犹生之年也。
改之名过太和人也。
阆风刘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