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贺州刺史武府君墓志铭 中唐 · 苻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一
武氏之得姓远矣。府君之世家贵矣。
左右仆射司徒太尉尚书令楚僖王士让之元孙。九江王宏度之曾孙。
纳言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王攸暨之孙。尚书膳部员外郎徐州刺史胜之子。
外祖母为元宗皇帝之姑。皇妣为肃宗之姨。
豫章之根大。天津之流广。
秾华灵润。钟于府君焉。
府君讳充字虚受
墙岸魁峙。操履坚峻。
蕴之文武。辩有口才。
喜立名迹。以排难拯时为事业。
始以高荫补两馆生。解褐授洪州南昌
操利刃也。次授润州江宁
驰骥足也。自广州司士掾转陈州录事参军
甲子岁。蔡贼希烈叛。
猛用凶器。逆师至于襄城
裨将郑贵以精卒一万来。逼我城焉。
刺史薛宝任公如臂指。凭公如金汤。
顾盼成邱陵。呼啸为矛戟。
寇用慑息。不得攻取。
井邑完固。我之力焉。
俄而大梁陷。兹地孤险。
实虑吞夺。遂驰谒刘宣武
不免介冑而说之。换兵斗骑。
动如响答。保安究竟。
我功绰焉。刘司徒嘉其威毅。
咨其策画。延至幕府
以为宾荣。是时希烈赫然。
东平势雄。或相宠乱。
以膏济火。公复驱皇华之车。
投之以心膂。谕之以逆顺。
张之以祸福。示之以机宜。
秘谋飞辩。得转丸反掌之势。
由是淄青致宁陵之师。解陈州之围。
合匡君之力。摧凶邪之气。
破坚阵。擒宿将。
平奸隙。结欢好。
诛逆将。在兹一举。
得不谓三寸之舌。贤于百万之师乎。
司徒表其勋绩。亟闻乎阙下。
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报功也。
无几何。丞相府除。
退归郑郊。五六年间。
居易食贫。虽四方礼辟。
日至其户。不苟其所从也。
适值有土者怼其不答。或用阴讪。
遂有临贺之拜焉。至郡。
教民以慈爱。易俗以礼让。
达其志意。通其嗜欲。
曾未期岁。大用治理。
呜呼。南方气炎。
春秋稍高。冀迁元土。
养护馀龄。居任凡六霜。
竟困于足痹。年六十九。
贞元十八年夏五月丙戌。卒于官舍。
遗孤扶护。以十九年秋七月戊子
葬于荥泽广武原。礼也。
呜呼。才与命二者难并。
今古其犹病诸。上帝实司之。
为之奈何。以公之行业诚信。
宏才敏识。宜跻上位。
利及庶物。而才止尚书郎二千石
牢落远地。竟至于殂。
缨绂之士。愁愤慨思。
可胜道哉。夫人陇西李氏。
朝散大夫秘书丞相光之女。母仪阴教。
辉华士族。先公数岁而殁。
至是而合祔焉。嗣子曰异曰典。
温厚谨良。奉承家风。
茹荼毁瘠。动中于礼。
从子沇。贰其窀穸之事。
以余为舅之友也。见托为铭曰。
悠哉悠哉。位不胜才。
一郡褊小。六年徘徊。
逸翮徒张。高风不来。
炎徼陨落。搢绅悲哀。
旧槚新坟。荥泽之隈。
冥冥鸾凤。同栖夜台。
新修江渎庙碑 北宋 · 苏德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成都文类》卷三二、《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
五行迭用,水实居多;
四渎朝宗,江惟其长。
八卦之画也,《坎》之爻冥契北方之数,水实主之;
二仪之判也,岷之山腾为东井之精,江实出之。
惟尧之世,斯水未治,遂有民垫之虞,以嗟方割;
惟禹之兴,斯江既道,故有纳锡之贡,以示成功。
其利万物也,大不可极,深不可测,而灵润之功著焉;
其纳百川也,则察之无象,寻之无边,而灵长之德昭焉。
昔者,三国连衡,吴人擅命;
六朝割据,陈氏称雄。
及晋祚之隆也,下楼船于玉垒;
隋基之盛也,进戈甲于金陵
孙皓则济为安流,擒叔宝则寂无骇浪。
得非有道则应,无道则否,威灵不昧,肸蚃斯在!
若乃方轨十二,惟帝之都邑
胜兵百万,惟帝之爪牙。
非富庶无以示国威,非漕运无以资邦计。
语其顺流而下,委输之利,通西蜀之宝货,转南土之泉谷,建帆高挂则动越万艘,连樯直进则倏踰千里,为富国之资,助经邦之略,此又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也。
当隋之开皇二年文帝以沈祭之缺礼,乃营之以庙貌;
唐之天宝六载玄宗以广源之美号,爰封之以公爵。
而自梁室暴兴,人僭命,王氏则起之于前,孟氏则继之于后。
或征或战,越四五朝;
称帝称王,垂七十载。
化风久隔,祠典莫修。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握乾枢而御极,吊坤维而问罪。
聊施良策,才举偏师,未越六旬,已平三蜀。
既而王道坦,泰阶平
四夷八蛮,有跋扈者尽为臣妾矣;
名山大川,有隔越者尽入提封矣。
爰伸昭谢,用酬玄贶,乃下明诏,遍立严祠。
有司承制,绘样于素,颁之于所部;
长吏祗命,官蒇其事,取之于大壮。
土木尽其妙,丹雘穷其利。
僝功斯毕,列状以闻。
我其洁笾豆,馨黍稷,永享神以明德;
神其助造化,和阴阳,潜祐我之治世。
式覃睿旨,俾建丰碑。
臣敢颂皇猷,刊之翠琰。
岂比夫沈于江底,杜元凯惟尚功名;
赋彼江流,郭景纯但矜词藻而已哉!
铭曰:
江之源兮,出蜀之界。
江之流兮,历吴而大。
利万物于南方,纳百川而东会
嗟乎!
盗发于唐,兵起于梁,神之祀兮,久废烝尝。
美哉!
我宋之昌,彼蜀之亡,神之庙兮,复构栋梁。
我其享神以蠲洁,神其祐我以丰穰。
勒铭垂裕,休无与疆。
座主侍郎1024年3月8日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宋景文集》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三月八日,门生宋祁谨斋沐献书座主侍郎:数日前,入侍郎坐,伏蒙以《汝阴诗笔》一编俾之䌷览,捧戴震汗,罔识所寘。
亦既返穷庑,隐危几,振衣三薰,正冠一沐,然后徐绎篇次,寖求指归。
炜乎其采也,沨乎其大也。
洞庭之奏,始闻而惧;
章台之观,三休乃跻。
适然得肉以大嚼,杳然御风以忘返。
飘飘凌云气,乃游天地间;
肃肃入宗庙,但见礼乐器,不足喻也。
甚幸甚幸。
窃惟吟咏之作,神明攸系。
内导情性,旁概谣俗。
造端以讽天下之事,变义以戛万物之蕴。
音之急缓,随政之上下。
大抵三百篇,皆有为为之,非徒尔耳。
后虽体判五种,时经三变,音制弥婉,体裁益致,以浮声切响相镇,以彫章缛采相矜。
然而大方之家,往往披华于之林,收实乎曹王之囿,窒其流宕,归之雅正。
是以垂虹蜺,骑日月,而不为怪;
泰山吞云梦,而不为广;
螓首,状佩玉,而不为丽;
兴蜩螗,比朴樕,而不为烦;
道治世,语幽国,而不为佞且怨。
灵均以来,未有不睹斯奥而能垂名不朽者也。
自唐德有荡,人文寖微。
巷委其歌,披扇成俗。
执古者过尧以入貉,徇今者袭鲁而成鱼。
讪怒则咄咄逼人,幽忧则跕跕堕水。
摘句则骛离朱𧩶诟之索,限局则均折杨皇荂之谣。
衰微及国,无闻焉耳。
至于幽人苾刍,遁世长往,短章悴句,时时投曲,然皆哇咬鷇音,局趣猿韵,不足论也。
伏惟侍郎明公禀道至明,为人先觉,虑含蓍蔡之吉,言埤金玉之度。
三入秘禁,亲逢圣期。
且以席间谈笑经大猷,以笔端肤寸润天下。
赞累盛之布度,操斯文而主盟。
而乃念雅颂之沦,轸风流之弊,渡成枳,众雌靡雄,下垂百年者杳默遗响。
于是倡始多士,作为连章。
钩深缔情,上薄于粹古;
促节入律,下偶乎当世。
震枹鼓以竦介士,运斗杓以准四时。
复而不厌,茂而有间。
使味之栩然骇其理胜,览之又亹然恐乎卷尽。
及夫盛气注射,英辞鼓动,思泉流唇,云纸落手,诸儒愿喙长而不克诵,小史惧腕废而不及书,此又精入于神,不可得而闻也。
与夫订锦襄之品,诧簟袍之夺,赋韵竞病,咀父膏腴,一何区区哉!
祁被蒙奖怜,擢厕荣伍,不以鞭箠之使,俾与杖履之游。
手探秘笥,面命成矩。
导以真人之謦欬,洒其屯膏之钝昏。
徒一孤生,而再受大赐,其何况如之!
且慕有道者折角以效巾;
太傅者,掩鼻而成咏。
况其亲接音旨,密漱灵润
窃用感发,自忘顽愚,谨亦搜次旧诗,得五十首,具稿执献。
刘琨卢谌以二诗,不能晓,乃以常体酬报。
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轻渎宗工,伏地俟罪。
祭先河而后海赋(王者行祭,先务其本。)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光绪《永济县志》卷一七
在祭者必有常典,务本者贵乎不忘,既先河而告备,乃后海以为常。
币玉始陈,恭视诸侯之渎;
牲牢继列,方祠百谷之王。
探国典之旧文,抚礼经之大旨。
以谓河导其派,本一勺而始矣;
海纳其会,实百川之委也。
祀容肃设,必先有事于灵长;
望秩并修,然后功归于善下。
诚以决九川而分导,括众流而混并,一则穷本而有自,一则兼容而积成。
是用分礼章而异数,昭祭典以推行。
命祀首陈,始则出图之所;
祷辞以设,方祈纪地之名。
用能缛乃令仪,昭夫重祭,利万物以斯善,用五材而并济。
无文既秩,禜经渎以领祠;
群望继行,祷朝宗而用币。
外则尽物,中惟告虔,既义取于源委,乃礼分于后先。
一祷致诚,必告荣光之涘;
大川并走,嗣临重润之渊。
得非众岳肇乎一拳,椎轮生乎五辂,考厥初之攸左,彰返始而为务。
亦犹文王之祀虽贵,不踰后稷之尊;
齐人之事将行,敢越配林之故。
是知河必居首,取发源而肇兹;
海不自大,由积众以成其。
导洪流而并注,散灵润以旁滋。
顾乃滥觞之因,必有先也;
视尔委输之广,然后从之。
异哉,祭尚洁诚,礼惟思反,将展报以为义,必讨源而自远。
故夫三王之祭川,必务其本。
按:《欧阳文忠公集》卷七四。又见《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五,《历代赋汇》卷四九,《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九九、经籍典卷二二四、礼仪典卷一九六。
谢直集贤院 其一 1032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安阳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某启:伏奉制命,蒙恩授前件官充职者。
麟殿飞緌,骤玷登瀛之列;
鹭雍緤组,猥参鸣玉之行。
慈渥之至优,揆孱躯而罔措。
宠灵攸暨,荣悸交深。
窃以壁府二星,灿天章而尽在;
羲图八象,示帝籍之有开。
考遐篆之相沿,宪丰规而迭绍,声明浸盛,朝物增辉。
所以周法命官,志四方外史
汉庭典秘,讲六艺于名儒。
伯阳推藏室之贤,子云富天禄之业。
逮开元之创历,启丽正以崇英。
用能演畅鸿猷,详延硕彦,奋三长之懿誉,释四部之群疑。
矧属巍焕丁辰,熙淳阐化,修应古念旧之则,备纪言书事之官。
委阁盈辎,洞分于宝蕴;
怀铅抱椠,遴集于珍群。
加禄廪之载丰,峻员程而式叙。
谅匪才谟博赡,器识渊宏,茂学际于天人,精思绚乎道德,叔骏之居秘省,自成十典之文;
仲恩之在宣明,克定五家之说,则曷以采奇,簉严庐,腾蕤翰墨之林,接武红鸾之党。
茍从虚授,实浼清涂。
如某者,嘉善无称,冥顽有素。
叔夜顽疏之累,负延之隘薄之讥。
徒以绂冕承家,绨缃励业。
捐繻待贵,妄跂于清芬;
束发从师,常希于善教。
第坚学冶,姑务亢宗
偶嗣圣之凝图,肇临轩而策秀。
四门启籥,幽陋必甄,数路得人,庶良并进。
幸升名于贡牒,获较艺于宸庭。
曾微掞藻之工,误中决科之选。
乐士敢先于,飞声辱在于卢前
匠监为僚,侯封赞部。
自首公而赋政,常蠲瘼以疚怀。
千室鸣弦,岂布中和之颂;
一官为集,坐隳述作之勤。
当奉计以言旋,遂遭忧而去职。
负米百里,何追顾复之恩;
泣血三年,绝念宠荣之事。
见韠尽伤于栾棘,穷《诗》迨废于《蓼莪》。
圭籥易迁,衣冠倏变。
暨入趋于法座,获再齿于官曹。
诚欲晦迹下流,宣劳外役。
决水冀苏于涸鲋,隐情屡诮于寒蝉。
是用妄缉编,轻尘乙览。
遽明缗于宰府,谐给札于尚方。
玉署沉严,鳌峰遽密,奉渊题而思轧,睇俄景以魂驰。
赋乞一联,岂擅凌云之气;
诗成三刻,难偕镂月之才
矧是蒙姿,复肩郡俊。
青钱万选,互振于英辞;
硕鼠五能,空呈于短技。
在遒妍之无取,诚报罢之是宜。
岂其神造曲成文衡协正。
谓铅刀骋利,足参赤菫之精;
瓦缶扬音,或继黄钟之韵。
故得容台命秩,册府登荣,司蕝野之盛仪,玩金縢之秘牒。
虽文史足用,惭无曼倩之能;
而英俊并游,窃效枚生之乐。
被旌收之不次,知题拂之有因。
此盖伏遇某官粉泽帝谟,埙篪睿律,霈五潢之灵润,加一字之殊褒。
铩羽将沈,亟假鹏霄之翼;
寒荄未变,潜回凤律之
是使幽踪,叨尘膴仕。
敢不编摩勖志,忠荩存诚。
循考父之益恭,究黄香之未见。
献奇文于东观,力慕前修;
抽灵匮于秘宫,更精博习。
上答高深之惠,次酬奖拔之私。
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西园十咏 其五 翠柏1072年 北宋 · 吴中复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翠柏亭
众木坠黄叶,皴皮抱翠枝。
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
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
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
章懿皇后忌日斋文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五、《苏魏公文集》卷三六
伏以尊閟宫之祝,载属于讳辰;
修竺国之仪,聿严于胜会。
式资冥祐,仰达孝思。
恭惟章懿皇后德配坤元,体仪宸极。
夙挺伣天之表,早符梦日之祥。
怆真驭以虽遥,想徽音而如在。
今皇帝绍隆洪绪,缅慕懿慈,不忘追远之诚,用谨终忧之礼。
博谋梵教,广植福田。
章懿皇后伏愿安处净方,超登觉地。
布法云之灵润,助皇器之置安。
今皇帝伏愿天广睿谟,飙驰景化。
帝与龄而益永,民歛福以无疆。
然后愿据鼎元臣,宣泰阶六符之耀;
维城懿戚,协本枝百世之期;
五风十雨顺调,九种百嘉之茂遂。
江渎庙碑 北宋 · 胡宗愈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
皇帝嗣位之十三载,圣德诞敷,格于上下,兵革不用,舆地来复,覆载之内,罔不驩喜。
正月丙戌,大赦天下,抚宁神人,无所不至,命长吏葺诸神之祠。
而江渎广源王庙在成都,艰难以来,岁久弗治,守臣世将,既再拜奉命退,切惟念江水祠蜀,远著祀典。
而其涤源岷山,朝宗于海。
以节宣天地之气,灵润所被,东西万里,功利及物,不可数计。
祀秩之尊,冠于四渎。
今祀在吾地,而坏不加葺,以重劳上命,臣之罪也,其不可弗虔?
即斋戒祗怀,躬至祠下。
阅栋宇之倾挠者,坦墉之穿败者,涂茨之剥落者,陛墄之陷缺者,丹垩之漫闇者,度所以新之。
周行庭庑间,见一碑巍然,其一唐节度使李景让文,载天宝六年诏书:「惟夏四月,肇辰迎气,其率祭官,祀南渎于益州」。
而其祝词曰:「嗣天子某,遣某官某,昭告于南渎大江,恭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明荐于神」。
其一国朝右补阙苏德祥文,载艺祖乾德六年诏举唐祀典,以立夏日祭江渎于益州
开宝五年,帝以旧祠隘甚,命有司绘河渎庙制度,增取赵庭隐故第,以建今庙。
盖祀事之修,备严唐制,而庙貌之盛,爰自本朝。
载瞻规摹,用意宏远,顾将废于因循,益震惧不自宁。
于是厉官僚,称事任,市材甓,募工徒,稽课程,谨出纳。
一物之直,皆取于官;
一夫之役,弗病于农。
三月丙寅命工,至六月丁巳落成。
凡为屋百六十有九楹,用钱七百二十万有奇。
虽轮奂一新,而旧贯无改。
于以崇开宝之成规,修前代之令典。
仰承圣上中兴复古之意,臣诚不佞,窃庶几万有一焉。
谨再拜稽首作诗曰:
艺祖继天,百神受职。
命蜀祠江,有庙奕奕。
圣主中兴,我祖是承。
饬其守臣,蜀庙以新。
有严其楼,有秩其祀。
群吏祗肃,惟天下使。
祀贶于神,弭灾致祥。
佑我下民,江水汤汤。
惠此坤维,其永无疆。
按:《成都文类》卷三二,四川省图书馆藏抄本。
杭州南慧因教院晋水法师元祐三年闰十二月 北宋 · 曾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六
元祐三年冬十有一月庚午,中兴贤首祖教晋水大法师,示寂于杭州南山之慧因院。
是年闰月丙午茶毗,以舍利建塔于院之西北维,遵本教故也。
门人神鉴大师希仲等,永慕盛德,追纪行实,将刻之石,以信后世。
谓予尝从法师游,以为请。
予为之考于释氏之学。
昔者双林既灭,正法亦谢,一时末学,沦于邪小。
西竺马鸣大士应期而生,闵彼世迷,示之道要,为造宗论,明一切法,皆自一心。
探其本,则发一心二门之义;
穷其末,则尽三细六粗之相。
业之圣凡染净,教之权实半满,囊括而无所移,区别而不可乱。
故能会修多罗之旨,起摩诃衍之信,可谓有生之心镜,释门之义天者也。
译传中国,贤首师闻其风而悦之。
虽然,造论之缘,为化邪小,故一真之旨虽具,而十玄之义犹秘,随机示化,广略当然也。
逮夫根行淳淑,道妙乃发,则有帝心大士,探《杂华》之赜,集三重之观,而后心源究竟,论旨益著。
盖论发其蕴,观则成之、异时殊方,圣揆则一也。
贤首之教,约法义五重,则教类分齐之所由辨也;
穷法界三重,则心体相用之所自显也。
所谓集大成者欤!
是以通玄历疏十师,而独赞其妙;
清凉远在异世,而追踵其武。
圆融其德,于斯为盛。
自唐之季,道运亦否,学于此宗者,或得少分,莫究大全。
法统散离,二百年矣,道之将兴,必有所启,惟法师以高明之才、精微之学,兴于既坠,合于已裂,以为己任,殁而后已。
自非夙受记属,盖于此不能与也。
嗟乎!
化缘遽毕,法炬遂隐,性海浩渺,孰为导师?
此予之所以不得无述也。
法师名净源字伯长自号潜叟,本泉州晋江杨氏,故学人以晋水称之。
家世簪绅,幼传儒术,夙秉慧性,所学必达
既冠,肄业之暇,閒游禅林,因闻海印师一言,顿悟心地,志操勇决,遂辞亲出家。
先是,法师母冯氏,尝梦梵僧宴坐其前,异光满室,因而有娠,即屏荤素茹。
弥月之夕,复梦神人曰:「是子非常,当为法器」,以是莫逆其志。
年二十三,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以泛恩得度。
明年,受具足戒。
自是朝夕佛事,无复异念,负笈求法,百舍重跅。
初受《华严》经观于华藏大师承迁,次受李通玄《华严论》于横海明覃。
自北还南,时长水大师子璿造《首楞疏》,道行浙江缙云仲希亲禀其义。
二师亦以《圆觉》、《起信》等诸经论,为人演说。
法师遍参兼听,本末全尽。
复传还源观于昆山清本,肇公《四绝论》于中吴秘思。
所诣讲席,闻一知十,得意象外,游刃无间。
旧德叹仰曰:「此教海义龙也」。
圆融一宗,经观论章,与其疏记钞解,凡数百万言。
名义既多,科条亦博,有终身不能卒业者,故近世总持者罕能该遍,讲《杂华》者则曰清凉教,讲《圆觉》者则曰圭峰教。
宗途离析,未有统纪。
法师于是推原其本,则教宗虽始于贤首,法义实出于《起信》。
乃以马鸣大士为始祖,龙树、帝心、云华贤首、清凉、圭峰,以次列之。
七祖既立,由是贤首宗裔,皆出一本。
又离合五教以数十,皆清凉、圭峰之遗意,其发明之,则自法师始焉。
道业既就,还乡省亲,泉人因请住州之清凉县。
复出游苏州请住报忠寺之观音院
翰林学士沈公守杭州,又于大中祥符寺贤首教院以延之。
其后复住青塾之密印寺宝阁院,华亭之普昭寺善住阁院,皆秀州请也。
所涖道场,檀供遝至。
给众之外,悉以印造教,所以广法财之施也。
身衣布褐,自奉甚约。
或俗为致赐衣名号者,皆却而不受。
曰:「吾岂为世间名利恭敬者哉」!
《华严》證圣、贞元两疏,初与本经别行,艰于阅读,法师因准外典传注之比,合以为一。
文浩博,先后交互,非深其旨,未易科解。
经疏传合,学者便之。
尝谓忏悔发愿,佛事之始也,故制《华严》、《首楞》、《圆觉》三忏摩法,以严修證;
谓思亲隆师,人伦之本也,故制盂兰盆、贤首讳日二礼赞文,以严报事。
《华严》善财所参善知识凡五十四,《首楞》文殊所列圆通大士凡二十五,皆依经显相,施于绘事。
岁首陈供,法仪甚盛,阖境赞慕,常千馀人,化恶起善,教利尤博。
诸祖之教既已流行,法师又谓《妙法莲花经》,天台、慈恩各有疏解,性相二宗,惟吾贤首则能融通为一。
于是摭而会之,益之新意,作《集义通要》十四卷。
其笺他经也,则有《仁王护国般若经疏钞》。
其扶律宗也,则有《遗教经疏节要》洎《广宣记》。
其恢祖训也,法界观则有《助修记》,还源观则有《补解》,《金师子章》则有《云间类解》,《原人论》则有《发微录》,《肇论》则有《中吴集解》。
及今模钞,皆其手述也。
馀如《百门义海》、《一乘分齐》、《禅源诠序》等,皆与之定科刊误。
门人受之,通教意者授疏转讲,故学者益劝。
凡门庭规范,多所建立。
教行中夏,声被异域。
高丽国王遥申礼敬,元丰中寓舶人致书,以黄金莲华手炉为
明州以闻,神宗皇帝恩旨,特听领纳。
彼国王子义天,出家号佑世僧统,以书致师承之礼,禀问法义,岁时不绝。
至元祐初义天航海而至,因有司自陈,愿礼法师,亲近承听。
朝廷从之,遣尚书郎杨杰将会引伴至法师足席下,坐则侍侧,不敢拘礼。
朝听夕请,岁馀而后归。
云华所造《华严搜玄记》、《孔目章》、《无性摄论疏》、《起信论义记》,贤首所造《华严探玄记》、《起信别记》、《法界无差别论疏》、《十二门论疏》、《三宝诸章门》,清凉所造《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圭峰所造《华严纶贯》,皆教宗玄要。
五代兵火,久已亡绝。
至是,义天持至座下,咨决所疑。
既佚之典,复行于世,法师之力也。
法师立性方严,有质问者,茍所不合,则必直之,虽遇贵势,不少屈也。
尝曰:「直心不谄,趣道之本」。
未闻以法徇乎人者也,故名震他方,而当世士大夫罕能知之。
惟今镇南司徒吕公,与之为方外之契。
义天之来,故尚书左丞蒲公镇杭,乃始识之。
叹其苦志佛学,行解高妙,奏改慧因禅院为教院,请师居之;
造祖师像,及绘圣贤相,并供具用器等,皆蒲公与在位者同力办之。
教藏诸部凡六百函,则义天所置也。
义天既还,复以金书大经三译本凡一百七十卷,象签金轴,包匦严饰,归之法师,以祝圣寿。
议者谓贤首之教,自圭峰既殁,未有如兹日之盛者也。
法师享年七十八,为僧五十四
前大期一日,命知浴僧子常曰:「翌日为吾设众浴」。
是夕,俗徒浴罢,乃剃发澡身,更净衣,结跏趺坐堂上,召门弟子悉集,曰:「吾五十馀年,力兴祖教,愿心既满,今兹逝矣。
祖师止观,行境玄妙,宜各精进,同趣华藏」。
言讫奄然,如入深定者,坐踰浃日,颜色不动。
公卿士庶瞻礼悲慕,往来如市。
茶毗之日,有光如金线出火中,盘结虚空。
舍利无算,士庶求之,凿其地成坎,继日犹有获者。
明年十一月义天遣其徒赐紫寿介等三人,赍持首楞圆通绘像,诣塔荐奠。
杭州以其事奏。
至次年正月,朝旨听许修建,仍以金塔请法师舍利以归其国。
法师所度弟子,曰广润大师昙真
昙真所度,曰晋侁、晋伦、晋仙、晋仁、晋仪、晋偕、晋儒、晋佺、晋修,凡十人。
学徒传讲四方,累百馀众。
甘露正味,乳乳成就,神鉴大师,实为上首。
熙宁末,予閒居吴中,始深求《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说。
念古人之大体,散于百氏,更千馀年矣。
道无不在,则释氏之门,有所谓因者,不得而废也。
始得《起信论》读之,考其说,则曰:「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法」。
又曰:「依一心法,有二种门。
一者心真如门,二者生灭门」。
乃知天下之无二道也,信矣。
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尧以授舜,舜以授禹者也。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受之子思,子思受之曾子曾子受之孔子者也。
心真如,舜之所谓「微」,孔氏之所谓「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是也。
心生灭,舜之所谓「危」,孔氏之所谓「操则存,舍则亡」者是也。
《华严》四种法界,统惟一
老聃氏之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者,理,法界也;
「常有欲以观其窍」者,事法界也;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者,理事无碍法界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则事事无碍法界者也,佛氏之与中国圣人,其异者,特在名迹之间耳,至其所同,则若合符节焉,予既得其说矣。
是时法师方以《华严》、《起信》之义为大宗师,乃从之游,以道相友,于释氏之学,启发为多。
故因神鉴之请,叙其本末,而系之以铭,其辞曰:
道在天下,其体不二。
本源于心,万法一致。
圣人之兴,殊世异地。
揆其所同,吻合无际。
惟佛《华严》,法界有四。
统惟一,超诸义谛。
良哉马鸣,融以法义。
如生灭,未始相离。
本末五重,方便显示。
译传中,康藏命世。
终南元孙,云华适嗣。
十玄交参,五教分齐。
和会论观,通为一味。
半千相望,孰为义继?
晋水之生,体具正智。
神启其众,见谓法器。
出家从释,终达其志。
颇黎梵境,总摄一切。
帝网玄珠,迥绝拟议。
法师慧目,独与之契。
行境现前,发于文字。
笔舌之端,庄严佛事。
祖道中兴,教风远暨。
世缘有终,与化俱逝。
三昧光中,金毫显瑞。
异邦浮海,来分舍利。
观法师,因圆德备。
当知夙身,尝受密记。
运兹宝乘,拯彼生类。
勒文丰碑,以告后裔。
镇南军节度洪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徒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洪州刺史、知杭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公事、柱国东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四百户、食实千五百户吕惠卿立。
按:《慧因寺志》卷八,武林掌故丛编本。
又代人贺范漕启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二、《紫微集》卷二八
肃膺宸制,荣领计台,命下九天,欢均两路,恭惟庆慰。
伏以某官蕴雄刚之俊德,负经纬之懿文。
粉署为郎,灿列星之光采;
黄华出使,凛衣绣之风棱。
方调度之未充,正转输之是仰。
钱流于地,宜推刘晏之能;
歛不及民,颇赖弘羊之算。
行见贯朽而腐,旋闻国富而兵强。
凡在庇庥,咸增欣伫。
某昔年汝海,忝预同寮;
每睹施为,固已逆知。
其远大迨观腾逴,每怀未被于辉光。
岂期一纪之馀,乃获二天之宠。
自喜薄沾于灵润,稍知渐远于谴呵。
欢忭壮怀,倍百常品。
伏辕老骥,敢怀空谷之刍;
涸辙穷鳞,正赖西江之水。
依归之至,敷叙奚殚。
代人贺李枢密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三、《紫微集》卷二九
光膺显策,入践洪枢
朝廷尚贤,中外同庆
窃以国家之设为二府,委任惟均;
戎政之付在中权,安危所系。
惟庙胜有折冲之算,则国势如磐石之安。
必须得文武之良才,付以谋谟之远略。
故能料敌制胜,默观堂上之奇;
禁暴戢兵,坐见目中之寇。
能任大事,必属伟人。
恭惟某官论道儒宗,佐国人杰。
辅翊仁圣,有安社稷之大功;
扫荡鲸鲵,无保妻子之私志。
夫妇咸知其忠义,蛮夷固慑其威名。
方边境之未宁,属枢机之虚位,掇自筦辖之重,付之帷幄之谋。
贤者太平之基,宜在高位;
善人天地之纪,可以保民。
凡在帡幪,惟深鼓舞。
某偶承人乏,猥剖郡符
庇广厦之馀庥,沐膏霖之灵润
其为欣忭,实倍等伦。
惟身寄于穷山,迹未及于行马。
顾瞻崇仞,倍燕贺以无阶;
仰赖洪钧,识归思之有自。
赴任上太守 南宋 · 孙观国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五、《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三、《古今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庚集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旌门天远,久驰胡粤之心;
幕府云开,辄驻泥涂之迹。
眷惟都会,谨简官能。
何自庸虚,与陪参佐
恭惟某官器藏经济,道体中和。
出履泰亨之衢,早摅高妙之策。
英飞汉省,动列宿之寒芒;
化浃周圻,流洪河之灵润
相持部,实首建安
屈临虽郁于壮图,坐镇聿光于远俗。
耄儿相庆,抚本之既成;
廊庙所须,恐棠阴之徒在。
某才殊无似,志苟好脩。
不量固陋之姿,将芘优容之德。
王俭之重,莲依水以甚荣;
南阳之贤,鱼泳川而何幸。
方脂辖以问路,即抠衣而造庭。
钦厥攸司,尚或裨于毫发;
及于宽政,祈少盖于瑕疵。
颂咏深深,占言莫既。
灵润赐敕额1188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止斋先生文集》卷四一、《止斋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二五二、光绪《湖南通志》卷七七、二四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桂阳之民,虽贫而有常产,父子孙、兄弟多族居,或至百口。
重丧祭,有丧,哭泣过时,必葬埋,未有火化者。
逾久展奉,犹哭泣,如新丧。
祭事谨洁,至不敢粪瓜菜。
尤耻为人隶。
饥年,不得已鬻子,舍曰奴婢,而以养子为约。
盖其俗朴,近古然也。
然拙而惰农,耕器绝苦窳,犁刃入土才三四寸,终岁置田勿问。
,耨去陈草,曾不待破块,辄下种。
水在田上,节级溉注之,是为良田;
水在田下,虽咫尺,不能辘轳使之逆上,往往夹江之田,与并山同为瘠薄。
易苦旱,率十年八九耕不获。
每旱,即立视苗槁,而乞哀于神。
无问在不在祀典,日击羊豕,聚群巫,鼓舞象龙;
或燃指,以膏火薄肉。
供佛类不效,则祷于龙渡山之神。
山在县境内最著名,其神邦人尊事之。
非已甚,不敢辄祷,祷无不应。
今夏旱,凡民之祠事且遍,不雨,于是属军教授县令谒祠下,以灵润源之水归。
又兼旬不雨,某遂宿戒,亲谒祠下。
三鼓方作,星河弥天;
行数里,渐摵摵有声;
鸡初鸣,至青莲寺,为位望拜;
迟明,登山,俄时雨大至;
达城下,已乃三日雨,岁及下熟。
吏与民德侯之赐,推本所始,得绍兴十四年赐庙额敕黄一道于掌故。
仰惟国家为民秩祀,笃于报功,宜诏万世,敬摹之石。
某为长吏,不能履阡陌,为方略,教民治田,而徒干神之泽。
又以穷自归于当道,连帅部使者咸以钱粟来周急,可以免岁月矣,要不可久。
方将趣丞史以龙骨车若桔槔法下之乡聚,使民稍自力,不但以渎神,益永尊事无怠,故因对神之休与国家所以褒大之者,并道其土俗善否,为劝励,著之下方。
嘉应灵润广泽王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一七、《西湖志》卷一四、民国《杭州府志》卷九
昔我高宗千乘万骑,尝登南山风篁岭,驻跸龙湫,酌泉于上,一草一木,咸被昭回之光,时维明神,实见敬礼。
涓滴分派,通海浃湖;
寸云出岑,吴泽越。
揆以祭式,宜有宠褒,而封爵未加,是为阙典。
朕今以彻侯美称加宠于尔神。
珠宫贝阙,莫穷其源;
华衮轮台,其永有耀。
奠我都邑,振尔光灵。
可特封嘉应灵润广泽王
临安府昌化县灵惠庙百丈神封显应侯城隍神封顺应侯湘神封灵应侯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六、《鹤林集》卷一一
敕具某神等:朕以功诏爵,以敬事神,凡能保佑于民,不废褒表之典。
尔等鼎力幽潜,山民依怙,旱乾之祷随应,札瘥之患不生,虽京师众大之区,亦蒙灵润
兹肇封于侯爵,庸慰答于舆言。
尚祗明恩,益远灵施。
可。
王起居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九六、《秋崖集》卷二五
某束书郑乡,于今不十年翅,一时交旧,凡相与看云于竹溪、吟雪于梅坞者,犹可一二数。
飘泊湖海,清夜之梦栩然,尘埃迷人,江山愁予,其间了不相闻者不独于左右也。
表侄承学宇下,足见义方灵润,演迤及人,甚盛甚休。
外舅一生刻苦,仅领乡书,乃不克试春闱,赍志下世,其家书种几绝。
今得子弟游,或者蓬生麻中耳,愿少垂情。
龙潭 元初 · 刘因
 押侵韵
盘磴脱交荫,平坛得高岑。
高岑不可攀,哀湍激幽音。
穷源岂不得,爽气来骎骎。
灵润发山骨,沮洳下崖阴。
为问石上苔,妙理谁曾寻。
乾坤有乾溢,此水无古今。
下有灵物栖,倒影毛发森。
东州旱连岁,呼龙动云林。
顾此百丈潭,岂无三日霖。
为霖此虽能,鞭策由天心。
日暮碧云合,空山深复深。
渡江望金山 明 · 王宠
 出处:明诗纪事 丁签·卷十一(下)、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四
肃舲溯洪涛,挂石展奇㟧。
颇怀济川人,复羡临濠乐。
兹山绝地脉,江海秀磅礴。
突起无曼延,中流自瀺灂。
太华巨灵擘龙门神禹
崄峭由代工,位置非天作。
干斗牛精,俯枕川薮络。
中虚酿灵润,外观表封略。
楼宇尽骞腾,岚翠汾沃若。
潮音杂钟梵,人语怒蛟鳄。
阳侯戏其涯,五采忽乘峤。
趫捷慕飞猱,凌厉怜孤鹤。
余本水乡士,夙负沧洲诺。
一丘可栖迟,万事甘零落。
洛神 明末清初 · 柳是
友人感神沧溟,役思妍丽,称以辨服群智,约术芳鉴,非止过于所为,盖虑求其至者也。偶来寒溆,苍茫微堕,出水窈然,殆将惑其流逸,会其妙散。因思古人征端于虚无空洞者,未必有若斯之真也。引属其事。渝失者或非矣。况重其请,遂为之赋。
格日景之轶绎,荡回风之濙远。
縡漴然而变匿,意纷讹而鳞衡。
望便娟以熠耀,粲黝绮于琉陈。
横上下而仄隐,寔澹流之感纯。
配清姓之所处,俾上客其逶轮。
水集集而高衍,舟冥冥以伏深。
虽藻纨之可思,竟隆杰而飞文。
孝绰之早辩,服阳夏之妍声。
于是徵合神契,典泽婉引。
揽愉乐之韬映,撷凝贝而难捐。
四寂漻以不返,惟玄旨之系搴。
听坠危之落叶,既萍浮而无涯。
临汜藏之萌濭,多漎裔于肆掩。
况乎浩觞之猗摩,初无伤于吾道。
羊吾之吟咏,更奚病其曼连。
善憀慄之近心,吹寒帷之过降。
乃瞻星汉,溯河梁。
云馺嵃而不敷,波窲杂以并烺。
凄思内旷,槭理妙观。
消矆崒于戾疾,承辉嫭之微芳。
伊苍傃之莫记,惟隽朗之忽忘。
惊淑美之轻堕,怅肃川之混茫。
因四顾之速援,始嫚嫚之近旁。
何熿耀之绝殊,更妙鄢之去俗。
曳之嬛柔,具灵矫之烂眇。
水气酷而上芳,严威沆以窈窕。
尚结风之栖冶,刻丹楹之纤笑。
纵鸿削而难加,纷琬琰其无睹。
凫雁感而上腾,潾灦回而争就。
方的砾而齐弛,遵襳瞹以私纵。
尔乃色愉神授,和体饰芬。
启奋迅之逸姿,信婉嘉之特立。
群妩媚而悉举,无幽丽而勿臻。
椩乎缈兮,斯因不得而夷者也。
至其浑摅自然之涂,恋怀俯仰之内,景容与以不息,质寄焕以相依。
庶纷郁之可登,建艳蔤之非易。
愧翠羽之炫宣,乏琅玕而迭委。
即瀖妙之相进,亦速流之诡词。
欲乘时以极泓,聿鼓琴面意垂。
播江皋之灵润,何瑰异之可欺。
协玄响于湘娥,匹匏瓜于织女。
斯盘桓以丧忧,雕疏而取志。
微扬蛾之为愆,案长眉之瞴色。
非彷佛者之所尽,岂漠通者之可测。
自鲜缭绕之才,足以穷此烂漾之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