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成相杂辞 先秦 · 无名氏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主之孽。
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武王怒。
师牧野。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世之祸。
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得之。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请牧基。
贤者思。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凡成相。
法方。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水至平。
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直而用曳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治之经。
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思乃精。
志之荣。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成相竭。
辞不蹶。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依前后句例。此处缺三字。○右一章。)。请成相。
道圣王。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尧授能。
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
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后稷。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
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契玄王
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成汤天乙汤
论举当。身让卞随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覆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观往事
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请成相。
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守其职。
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君法仪。
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
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请牧祺。
用有基。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上通利。
隐远至。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吏敬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臣谨修。
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右三章。○《荀子》下。《诗纪前集》七。)
荅客难 西汉 · 东方朔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五、文选卷四十五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壹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子大夫脩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廪,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今则不然。
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
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
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脩身乎哉?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苟能脩身,何患不荣?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脩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譬若鹡鸰,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
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
优而柔之,使自求之;
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
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
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
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
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四子讲德 西汉 · 王褒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二、文选卷五十一
褒既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微斯文学问于虚仪夫子曰:「盖闻国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今夫子闭门距跃,专精趋学有日矣。
幸遭圣主平世,而久怀宝,是伯牙钟期,而舜、禹遁帝尧也。
于是欲显名号,建功业,不亦难乎」?
夫子曰:「然,有是言也。
夫蚊虻终日经营,不能越阶序,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仆虽嚚顽,愿从足下。
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文学曰:「陈恳诚于本朝之上,行话谈于公卿之门」。
夫子曰:「无介绍之道,安从行乎公卿」?
文学曰:「何为其然也?
宁戚商歌以干齐桓,越石负刍而寤晏婴,非有积素累旧之欢,皆涂觏卒遇,而以为亲者也。
毛嫱西施,善毁者不能蔽其好;
嫫姆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苟有至道,何必介绍」?
夫子曰:「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
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
是以空柯无刃,公输不能以斲;
但悬曼矰蒲苴不能以射。
故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
冲蒙涉田而能致远,未若遵涂之疾也。
才蔽于无人,行衰于寡党,此古今之患,唯文学虑之」。
文学曰:「唯唯,敬闻命矣」。
于是相与结侣,携手俱游,求贤索友,历于西州
有二人焉,乘辂而歌。
倚輗而听之:咏叹中雅,转运中律,啴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问歌者为谁?
则所谓浮游先生陈丘子者也。
于是以士相见之礼友焉。
礼文既集,文学、夫子降席而称曰:「俚人不识,寡见鲜闻,曩从末路,望听玉音,窃动心焉。
敢问所歌何诗?
请闻其说」。
浮游先生陈丘子曰:「所谓中和乐职宣布之诗,益州刺史之所作也。
刺史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泽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应,屡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诗以歌咏之也」。
文学曰:「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南容三复白圭孔子睹其慎戒
太子击诵晨风,文侯谕其指意。
今吾子何乐此诗而咏之也」?
先生曰:「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
吾所以咏歌之者,美其君术明而臣道得也。
君者中心,臣者外体
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
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
好恶不形,则是非不分;
节趋不立,则功名不宣
故美玉蕴于珷玞,凡人视之怢焉,良工砥之,然后知其和宝也。
精练藏于矿朴,庸人视之忽焉,巧冶铸之,然后知其干也。
况乎圣德巍巍荡荡,民氓所不能命哉!
是以刺史推而咏之,扬君德美,深乎洋洋,罔不覆载,纷纭天地,寂寥宇宙。
明君之惠显,忠臣之节究。
皇唐之世,何以加兹!
是以每歌之,不知老之将至也」。
文学曰:「书云:迪一人使四方若卜筮。
忠贤之臣,导主志,承君惠,摅盛德而化洪,天下安澜,比屋可封,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
愚窃惑焉」。
浮游先生色勃眦溢,曰:「是何言与!
周公文王之德而作清庙,建为颂首;
吉甫宣王穆如清风,列于大雅。
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
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
鄙殆之累,伤乎王道。
故自刺史之来也,宣布诏书,劳来不怠,令百姓遍晓圣德,莫不沾濡。
厖眉耆耇之老,咸爱惜朝夕,愿济须臾,且观大化之淳流
于是皇泽丰沛,主恩满溢,百姓欢欣,中和感发,是以作歌而咏之也。
传曰:『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作,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此臣子于君父之常义,古今一也。
今子执分寸而罔亿度,处把握而却寥廓,乃欲图大人之枢机。
方伯之失得,不亦远乎」?
陈丘子见先生言切,恐二客惭,膝步而前曰:「先生详之:行潦暴集,江海不以为多;
䲡鳝并逃,九罭不以为虚。
是以许由匿尧而深隐,唐氏不以衰;
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夫青蝇不能秽垂棘,邪论不能惑
刺史质敏以流惠,舒化以扬名,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受命如丝,明之如缗,甘棠之风,可倚而俟也。
二客虽窒计沮议,何伤」?
顾谓文学夫子曰:「先生微矜于谈道,又不让乎当仁,亦未巨过也。
愿二子措意焉」。
夫子曰:「否。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枹鼓铿锵,而介士奋竦
故物不震不发,士不激不勇。
今文学之言,欲以议愚感敌,舒先生之愤,愿二生亦勿疑」。
于是文绎复集,乃始讲德
文学夫子曰:「昔之世,君子德与?
臣之力也」?
先生曰:「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
故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
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鸣声相应,仇偶相从。
意合,物以类同。
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以明,不殚倾耳而听以聪。
何则?
淑人君子,人就者众也。
故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
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
盖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
有君而无臣,春秋刺焉。
三代以上,皆有师傅;
五伯以下,各自取友。
齐桓有隰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咎犯赵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
秦穆有王五羖,攘却西戎,始开帝绪
楚庄有叔孙子反,兼定江淮威震诸夏。
勾践渫庸,剋灭疆吴,雪会稽之耻。
魏文有段干田翟,秦人寝兵,折冲万里。
燕昭郭隗乐毅,夷破彊齐,困闵于
夫以诸侯之细,功名犹尚若此,而况帝王选于四海,羽翼百姓哉!
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
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
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
今圣主冠道德,履纯仁,被六艺,佩礼文,屡下明诏,举贤良,求术士,招异伦,拔俊茂。
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袭杂并至,填庭溢阙。
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进者乐其条畅,怠者欲罢不能。
偃息匍匐乎诗书之门,游观乎道德之域,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各悉精锐以贡忠诚,允愿推主上,弘风俗而骋太平,济济多士文王所以宁也。
若乃美政所施,洪恩所润,不可究陈
举孝以笃行,崇能以招贤,去烦蠲苛以绥百姓,禄勤增奉以厉贞廉。
膳食,卑宫观,省田官,损诸苑,疏繇役,振乏困,恤民灾害,不遑游宴
耄老之逢辜,怜缞绖之服事,恻隐身死之腐人,悽怆子弟之缧匿。
恩及飞鸟,惠加走兽,胎卵得以成育,草木遂其零茂。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岂不然哉?
先生独不闻秦之时耶?
违三王,背五帝,灭诗书,坏礼义;
信任群小,憎恶仁智,诈伪者进达,佞谄者容入。
宰相刻峭大理峻法。
处位而任政者,皆短于仁义,长于酷虐,狼挚虎攫,怀残秉贼。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慑伏,吹毛求疵,并施螫毒
百姓征彸,无所措其手足。
嗷嗷愁怨,遂亡秦族。
是以养鸡者不畜狸,牧兽者不育豺,树木者忧其蠹,保民者除其贼。
故大汉之为政也,崇简易,尚宽柔,进淳仁,举贤才,上下无怨,民用和睦。
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
天符既章,人瑞又明。
品物咸亨,山川降灵。
神光耀晖,洪洞朗天。
凤皇来仪,翼翼邕邕。
群鸟并从,舞德垂容。
神雀仍集,麒麟自至。
甘露滋液嘉禾栉比
大化隆洽,男女条畅
家给年丰,咸则三壤。
岂不盛哉!
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武王获白鱼而诸侯同辞,周公受秬鬯而鬼方臣,宣王得白狼而夷狄宾。
夫名自正而事自定也。
南郡获白虎,亦偃武兴文之应也。
获之者张武张而猛服也。
是以北狄宾洽,边不恤寇,甲士寝而旌旗仆也」。
文学夫子曰:「天符既闻命矣,敢问人瑞」。
先生曰:「夫匈奴者,百蛮之最彊者也。
天性憍蹇,习俗杰暴,贱老贵壮,气力相高。
业在攻伐,事在猎射,儿能骑羊,走箭飞镞,逐水随畜,都无常处。
鸟集兽散,往来驰骛,周流旷野,以济嗜欲。
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捍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穫刈则颠倒殪仆。
追之则奔遁,释之则为寇。
是以三王不能怀,五伯不能绥,惊边扤士,屡犯刍荛,诗人所歌,自古患之。
今圣德隆盛,威灵外覆,日逐举国而归德,单于称臣而朝贺。
乾坤之所开,阴阳之所接,编结沮颜,燋齿枭瞷,剪发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欢忻来附婆娑呕吟,鼓掖而笑。
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飞鸟翕翼,泉鱼奋跃
是以刺史感懑舒音而咏至德。
鄙人黭浅,不能究识,敬遵所闻,未剋殚焉」。
于是二客醉于仁义,饱于盛德,终日仰叹,怡怿而悦服。
诏遗周党(五年)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许由不仕有唐,帝德不衰。
不食周粟,王道不忍使久逡巡于君之朝,其赐帛四十匹,遗归田里袁宏《后汉纪》五)
范升奏示公卿诏 其一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自古尧有许由巢父,周有伯夷叔齐,自朕高祖南山四皓
自古圣王道不皆有异士,非独今也。
太原周党,不食朕禄,亦各有志焉袁宏《后汉纪》五)
奏毁周党 东汉 · 范升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九
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
脱衣解履,升于华毂。
及陛见帝廷,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敖慢,逡巡进退,同时俱逝。
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
臣愿与并坐云台之下,考试图国之道。
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而敢私窃虚名,夸上求高,皆大不敬(《后汉·周党传》,又《御览》四百九十八引《东观汉记》)
显志赋(又自论)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冯子以为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退无主,屈伸无常。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间之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顾尝好俶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喟然长叹,自伤不遭。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况历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益狭,居处益贫。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虑时务者不能兴其德,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去而归家,复羁旅于州郡,身愈据职,家弥穷困,卒离饥寒之灾,有丧元子之祸。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园。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退而幽居。盖忠臣过故墟而歔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叹。每念祖考著盛德于前,垂鸿烈于后,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烝尝,昭穆无列。年衰岁暮,悼无成功,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然后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乔之福。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里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其辞曰: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
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
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
悲时俗之险厄兮,哀好恶之无常。
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
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沮先圣之成论兮,邈名贤之高风;
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
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
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
欣吾党之唐、虞兮,悯吾生之愁勤;
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
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
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陟雍畤而消摇兮,超略阳而不反。
念生人之不再兮,悲六亲之日远。
陟九嵏而临㟞薛兮,听泾、渭之波声。
鸿门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
何天命之不纯兮,信吾罪之所生;
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嗟我思之不远兮,岂败事之可悔?
虽九死而不瞑兮,恐余殃之有再。
泪泛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心怫郁而纡结兮,意沈抑而内悲。
瞰太行之嵯峨兮,观壶口之峥嵘;
悼丘墓之芜秽兮,恨昭穆之不荣。
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
耻功业之无成兮,赴原野而穷处。
伊尹之干汤兮,七十说而乃信;
皋陶钓于雷泽兮,赖虞舜而后亲。
无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贞而莫达;
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
韩卢抑而不纵兮,骐骥绊而不试;
独慷慨而远览兮,非庸庸之所识。
卫赐之阜货兮,高颜回之所慕;
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
循四时之代谢兮,分五土之刑德;
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
修神农之本业兮,采轩辕之奇策;
追周度之遗教兮,轶范蠡之绝迹。
陇山以隃望兮,眇然览于八荒;
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怅而增伤。
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
冯亭之不遂兮,愠知之遭惑。
流山岳而周览兮,徇碣石与洞庭
浮江、河而入海兮,溯淮、济而上征
瞻燕、齐之旧居兮,历宋、楚之名都;
哀群后之不祀兮,痛列国这为墟。
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艰;
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
惟天路之同轨兮,或帝王之异政;
焕其荡荡兮,禹承平而革命。
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
高阳邈其超远兮,世孰可以论兹?
夏启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
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
思唐、虞之晏晏兮,揖以为朋;
昔裔纷其条畅兮,至汤、武而勃兴。
昔三后之纯粹兮,每季世而穷祸;
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
伊尹于亳郊兮,享吕望于酆州;
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三王争流。
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
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美《关雎》之识微兮,悯王道之将崩;
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
忿战国之遘祸兮,憎权臣之擅强;
黜楚子于南郢兮,执赵武于溴梁。
善忠信之救时兮,恶诈谋之妄作;
聘申叔于陈蔡兮,禽荀息于虞、虢。
诛犁锄之介圣兮,讨臧仓之愬知;
𡢀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仪。
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
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
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
德化之陵迟兮,烈列罚之峭峻;
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说论
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
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浸淫而弘大。
援前圣以制中兮,矫二主之骄奢;
馌女齐于绛台兮,飨椒举章华
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风;
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延陵
摭仁智之英华兮,激乱国之末流;
郑侨于溱、洧兮,访晏婴于营丘。
日曀曀其将暮兮,独于邑而烦惑;
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
驷素虬而驰骋兮,乘翠云上佯;
伯夷而折中兮,得务光而愈明。
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虑;
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
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
善卷之所存兮,遇许由于负
轫吾车于箕阳兮,秣吾马于颍浒;
闻至言而晓领兮,还吾反乎故宇。
览天地之幽奥兮,统万物之维纲;
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
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
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
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文选·登楼赋》注,谢朓《鼓吹曲》注)
纂前修之夸节兮,曜往昔之光勋;
披绮季之丽服兮,扬屈原之灵芬。
高吾冠之,岌岌兮,长吾佩之洋洋;
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揵六枳而为篱兮(《文选·天台赋》注、《闲居赋》注),筑若而为室;
播兰芷于中庭兮,列杜衡于外术。
攒射干杂蘼芜兮,构木新夷
光扈扈而断耀兮,纷郁郁而畅美;
华芳晔其发越兮,时恍惚而莫贵;
莫惜身之坎轲兮,怜众美之憔悴。
游精神于长兮,抗玄妙之常操;
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
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
鸾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鸣而求其友。
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
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贵玄;
德与道其孰宝兮?
名与身其孰亲?
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
于陵子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
盖除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
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
惟吾志之所庶兮,固与俗之不同;
既俶傥而高引兮,愿观其从容(《后汉·冯衍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六)
髑髅赋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四
张平子将游目于九野,观化乎八方。
星回日运,凤举龙骧。
南游赤野,北陟幽乡。
西经昧谷,东极扶桑。
于是季秋之辰,微风起凉。
联回轩驾,左翔右昂。
步马于畴阜,逍遥乎陵冈。
顾见髑髅,委于路旁。
下居淤壤,上负玄霜。
平子怅然而问之曰:「子将并粮推命以夭逝乎?
本丧此土,流迁来乎?
为是上智,为是下愚?
为是女人,为是丈夫」?
于是肃然有灵,但闻神响,不见其形。
答曰:「吾,宋人也。
姓庄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寿命终极,来此玄幽。
公子何以问之」?
对曰:「我欲告之于五岳,祷之于神祇。
起子素骨,反子四肢。
取耳北坎,求目南离。
使东震献足,西坤援腹。
五内皆还,六神尽复。
子欲之不乎」?
髑蝼曰:「公子之言殊难也。
死为休息,生为役劳。
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
荣位在身,不亦轻于尘毛?
飞风曜景,秉尺持刀。
所耻,伯成所逃。
况我已化,与道逍遥。
离朱不能见,子野不能听。
不能赏,不能刑。
虎豹不能害,剑戟不能伤。
与阴阳同其流,与元气合其朴。
以造化为父母,以天地为床褥。
以雷电为鼓扇,以日月为灯烛。
以云汉为川池,以星宿为珠玉。
合体自然,无情无欲。
澄之不清,浑之不浊。
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除灭。
顾盼发轸,乃命仆夫,假之以缟巾,衾之以玄尘,为之伤涕,酹于路滨(《古文苑》,《艺文类聚》十七,《初学记》十四,《御览》三百七十四,又略见《文选·颜延之五君咏》注,郭泰机《赠傅咸诗》注)
征士法高卿 东汉 · 胡广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六
言满天下,发成篇章,行充宇宙,动为仪表。
四海英儒,履义君子,企望来臻者,不可胜纪也。
翻然凤举,匿耀远遁,名不可得而闻,身难可得而睹。
所知,不饮洗耳之水,超越青云之上,德逾之右。
所谓逃名而名我随,避声而声我追者已。
揆君分量,轻宠傲俗,乃百世之师也。
其辞曰:「玄德,膺懿资,弘圣典,研道机。
彪童蒙,作世师,程皇命所启确不移。
洪崖,超由、夷,董英声,扬景晖(《艺文类聚》三十七)」。
黄琼 东汉 · 李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八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
盖臣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
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斯则可矣。
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
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
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
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
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后汉·黄琼传》)
矫仲彦矫慎字仲彦 东汉 · 吴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九
仲彦足下:勤处隐钓,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
盖闻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遁,亦有理国养人,施于为政。
至如登山绝迹,神不著其证,人不睹其验。
吾欲先生从其可者,于意何如?
伊尹不怀道以待之君。
方今明明,四海开辟,无为箕山悔入首阳
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后汉·矫慎传》,又见《高士传》下。)
郭有道碑文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六、文选卷五十八
先生讳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其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有虢叔者,寔有懿德,文王咨焉。
建国命氏,或谓之郭,即其后也。
先生诞应天衷,聪睿明哲,孝友温恭,仁笃慈惠。
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
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
考览六经,探综图纬。
周流华夏,随集帝学
收文武之将坠,拯微言之未绝。
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祛其蔽。
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
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又举有道,皆以疾辞。
将蹈鸿涯之遐迹,绍之绝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
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卒。
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
乃相与惟先生之德,以谋不朽之事。
佥以为先民既没,而德音犹存者,亦赖之于见述也。
今其如何而阙斯礼!
于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俾芳烈奋于百世,令问显于无穷。
其辞曰:于休先生,明德通玄。
纯懿淑灵,受之自天。
崇壮幽浚,如山如渊。
礼乐是悦,诗书是敦。
匪惟摭华,乃寻厥根。
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懿乎其纯,确乎其操。
洋洋搢绅,言观其高。
栖迟泌丘,善诱能教。
赫赫三事,几行其招。
委辞召贡,保此清妙
降年不永,民斯悲悼。
爰勒兹铭,摛其光耀。
嗟尔来世,是则是效。
度关山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执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于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乐储云。右一曲魏晋乐所奏。○《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二十七。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一。)
手诏姜肱 东汉 · 汉灵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凌云之志,养浩然之气,以朕德薄,未肯降志。
许由不屈,王道为化,不挠,周德不亏。
州郡以礼伏顺,勿失其意(《后汉·姜肱传》注引谢承《书》)
(《诗纪》作隐士诗。) 东汉末 · 阮瑀
 押真韵
四皓南岳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
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类聚》三十六。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类书残卷高尚门。《诗纪》十七。)
答王商书 蜀汉 · 秦宓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一
昔尧优许由,非不弘也,洗其两耳;
楚聘庄周,非不广也,执竿不顾。
《易》曰「确乎其不可拔」,夫何闑之有?
且以国君之贤,子为良辅,不以是时建、张之策,未足为智也。
仆得曝背乎陇亩之中,诵颜氏箪瓢,咏原宪之蓬户,时翱翔于林泽,与沮、溺之等俦,听玄猿之悲吟,察鹤鸣九皋,安身为乐,无忧为福,处空虚之名,居不灵之龟,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斯乃仆得志之秋也,何困苦之戚焉(《蜀志·秦宓传》)
既发玺书又下令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当奉还玺绶为让章。
吾岂奉此诏承此贶邪?
昔尧让天下许由子州支甫,舜亦让于善卷石户之农北人无择,或退而耕颖之阳,或辞以幽忧之疾,或远入山林,莫知其处;
或携子入海,终身不反;
或以为辱,自投深渊。
且颜烛惧太仆之不完,守知足之明分;
王子搜乐丹穴之潜处,被熏口而不出。
柳下惠不以三公之贵易其介,曾参不以晋、楚之富易其仁。
斯九士者,咸高节而尚义,轻富而贱贵,故书名千载,于今称焉。
求仁得仁,仁岂在远?
孤独何为不如哉?
义有蹈东海而逝,不奉汉朝之诏也。
亟为上章还玺绶,宣之天下,使咸闻焉(《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上书让禅(《艺文类聚》题作《让授禅表》)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皇帝陛下:奉被今月乙卯玺书,伏听册命,五内惊震,精爽散越,不知所处。
臣前上还相位,退守藩国,圣恩听许。
臣虽无古人量德度身自定之志,保己存性,实其私愿。
不寤陛下猥损过谬之命,发不世之诏,以加无德之臣。
且闻(《艺文类聚》作「臣闻」。)尧禅重华,举其克谐之德;
授文命,采其齐圣之美。
犹下咨四岳,上观璿玑。
今臣德非虞、夏,行非二君(《艺文类聚》作「二后」。),而承历数之咨,应选授之命,内自揆抚,无德以称。
许由匹夫,犹拒帝位;
善卷布衣,而逆虞诏。
臣虽鄙蔽,敢忘守节以当大命,不胜至愿。
谨拜章陈情,使行相国永寿少府粪土臣毛宗奏,并上玺绶(《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又略见《艺文类聚》十三)
傅休奕 曹魏 · 程晓
四言诗
茕茕独夫,寂寂静处。
酒不盈觞,肴不掩俎。
厥客伊何,许由巢父
厥味伊何,玄酒瓠脯(○《类聚》三十一。《诗纪》十七。又《书钞》百四十五引脯一韵。)
三光飞景,玉衡代迈。
龙集甲子,四时成岁。
权舆授代,荡秽。
元服初嘉,万福咸会。
赫赫应门,严严朱阙。
群后扬扬,庭燎皙皙(○《类聚》三十一。《诗纪》十七。)
管宁 其一 曹魏 · 桓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七
臣闻殷汤聘伊尹于畎亩之中,周文进吕尚于渭水之滨。
窃见东莞管宁,束修著行,少有令称,州闾之名亚故太尉华歆,遭乱浮海,远客辽东
于混浊之中,履洁清之节,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
漏室蔽衣,逾于原宪
臣闻唐尧宠许由虞舜礼支父,夏禹优伯成,文王,及汉祖四皓之名,屈命于商洛之野;
史籍叹述,以为美谈。
陛下绍五帝之鸿烈,并三王之逸轨,膺期受命,光昭百代;
仍优崇之礼,于大夫管宁,宠以上卿之位,荣以安车之称,斯之为美,当在魏典,流之无穷,明世之高士也。
臣以为既加其大,不受其细,可重之以玄纁,聘之殊礼矣(《艺文类聚》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