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古风 其一 750年 盛唐 · 李白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引用典故:获麟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请选举限内仍朝参奏806年3月 中唐 · 武元衡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前件等司。
近起十月
至来年三月
称在选举限内。
不奉朝参。
令式无文。
礼敬斯阙。
一年之内。
半岁不朝。
贞元十二年中丞王颜奉敕釐革。
载在明文。
寻又因循。
辄自更改。
若以兵部礼部选举限内事繁。
中书门下御史台度支京兆府公事至重。
朝请如常。
而况旬节已赐归休。
常参又许分日。
一月之内。
才奉十日朝参。
其閒甚热甚寒。
皆蒙颁放。
臣以为王颜举奏甚详。
当时敕文处分甚备。
请准贞元十一年四月敕旨。
自今以后。
永为常式。
他年妄改前条。
请委台司弹奏。
庶使班行式序。
典法无亏。
中岳宗元先生尊师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九
道之于物。
无不由也。
无不贯也。
而况本于元览
发为至言。
言而蕴道。
犹三辰之丽天。
百卉之丽地。
平夷章大。
恬淡温粹。
飘飘然轶八纮而溯三古。
与造物者为徒。
其不至者。
遣言则华。
涉理则泥。
虽辨丽可嘉。
采真之士不与也。
宗元先生吴君。
其知言者欤。
先生讳筠
字贞节
华阴人
生十五年。
笃志于道。
与同术者隐于南阳倚帝山。
闳览古先。
遐蹈物表。
耕云卧。
声利不入。
天宝初
元纁鹤版徵至京师
用希夷启沃。
吻合元圣。
请度为道士
宅于嵩邱
乃就冯尊师齐整受正一之法。
初梁贞白陶君以此道授升元王君。
王君授体元潘君。
潘君授冯君。
自陶君至于先生
五代矣。
皆以阴功救物。
王者师
十三年召入大同殿。
寻又诏居翰林
明皇在宥天下。
顺风所向。
乃献元纲三篇。
优诏嘉纳。
志在遐举。
累章乞还。
以禽鱼自况。
薮泽为乐。
得请未几。
盗泉污于三川。
羽衣虚舟。
泛然东下。
匡庐
会稽
浮浙河。
息天柱。
隐机埋照。
顺吾灵龟。
有时放言以畅天理。
且以园公咏于紫芝
宏景怡悦于白云。
故属词之中。
尤工比兴。
观其自古王化诗与大雅吟步虚词游仙杂感之作。
或遐想理古。
以哀世道。
或磅礡万象。
用冥环枢
稽性命之纪。
达人事之变。
大率以啬神挫锐为本。
至于奇采逸响。
琅琅然若戛云璈而凌倒景。
昆阆
森然在目。
近古游方外而言六义者。
先生实主盟焉。
至若总论谷神之妙。
则有元纲篇。
哀蓬心蒿目之远于道也。
则有神仙可学论。
疏瀹澡雪。
使无落吾事。
则有洗心赋岩栖赋。
修胸中之诚而休乎天均。
则有心目论契形神颂。
其他操章寓书。
赞美序别。
非道不言。
言而可行。
泊然以微妙。
卓尔而昭旷。
合为四百五十篇。
博大真人之言。
尽在是矣。
大历十三岁岁直鹑首。
止于宣城道观。
焚香返真于虚室之中。
门弟子有邵冀元者。
率吁其徒宁神于天柱西麓。
从其命也。
冀元偏得先生之道。
如槁木止水。
刳心遗形。
太原王颜
尝悦先生之风。
先生化去二十五年。
御史丞。
类其遗文为三十编。
拜章上献。
藏在秘府
厥后冀元得其本以授予。
请序引其径庭。
庶传永久。
别有逍遥卓诡之论。
不列于此编。
至若挺神奇。
祛物怪。
告鍊蜕之地。
合肸蚃之符。
皆备刻于金石者之说。
今徒采获斯文。
以序崖略。
且俾后学知道者必知言云。
检校逃户制 唐 · 武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六
安土重迁。
黎人之性。
苟非艰窘。
岂至流亡。
将欲招绥。
必在资产。
诸道频遭灾沴。
州县不为申奏。
百姓输纳不办。
多有逃移。
长吏惧在官之时。
破失人户。
或恐务免正税。
减剋料钱。
祗于见在户中。
分外摊配。
亦有破除逃户地。
以充税钱。
逃户产业巳无。
归还不得。
见在户每年加配。
流亡转多。
自今巳后。
应州开成五年巳前逃户。
并委观察使刺史差强明官就村乡诣实勘田屋宇等。
仍勒长令切加较。
租佃与人。
勿令荒废。
据所得与纳户内徵税。
有馀即官为收贮。
待归还给付。
如欠少即与收贮。
至归还日。
不须徵理。
自今年巳后。
二年不归复者。
即仰县司召人给付承佃。
仍给公验。
任为永业
其逃户钱草斛斗等。
计留使钱物合十分中三分巳上者。
并仰于当州使杂给用钱内方圆权落下。
不得剋正员官吏料钱。
及馆驿使料递乘作人课等钱仍本户归复日。
复元额。
道德真经元德纂序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道本至无。能生妙有。
运至无之道。成妙有之功。
其惟太上老君元元皇帝乎。起于象先
尊为化本。融神亿劫之始。
分灵覆载之中。亭毒万殊。
陶钧庶品。由是三皇受命。
尚遵淳一之风。五帝握图。
渐散无为之朴。老君虽历代降迹。
随时应机。或为国师
或为宾友。授经传道。
以教时君。洎唐虞禅让之初。
世道交丧之际。举元凯于野。
行四罪于朝。尚贤之迹既彰。
瘅恶之形又举。内虽揖让。
外有干戈。人心渐浇。
道朴云散。老君号尹寿子
居于河阳。悯物性之迁讹。
真宗之陵替。以为三皇大德。
不足以程式后王。五帝常道。
不可以垂训末俗。撮重元奥义。
著道德二篇。欲明道无为也。
因德以显之。德有用也。
因道以明之。资立言以畅无言。
因理本而宏妙本。为理身理国之要。
乃至精至极之宗。以授于舜。
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
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见素抱朴。泯合于太和。
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
世儒不知。以为老君之道。
弃仁义。隳礼智。
非立教之大方。且夫至仁合天地之德。
义合天地之宜。至乐合天地之和。
至礼合天地之节。至智合天地之辨。
至信合天地之时。宏淳一之源。
成大同之化。混合至道。
仁寿之乡。固不在乎踶跂雍容。
喔咻蹩躠。然后谓之仁义等也。
仲尼亚圣。皆默而得之。
隳体黜聪。遗形去智。
超乎物表。永为真人。
非末学小儒之所知也。绵夏商周汉数千百年。
焕乎与日月齐光。巍乎与乾坤并运。
虽百家诠注。偫彦校扬。
挹之弥深。酌之不竭。
行之于国。刑措而太平。
修之于身。神全而久视。
拊几挥柄。时有其人。
宏农强思齐字默越
濛阳人也。幼栖元关。
早探妙旨。丱岁侍先师京金仙观
讲论大德。赐紫全真。
居葛仙中宫。读颂之馀。
服勤不怠。绰有声称。
为时所推。僖宗皇帝顺动六飞。
驻跸三蜀。五月应天节。
默起祝寿行殿。宠赐紫衣。
高祖神武皇帝应历开图。配天立极。
二月寿春节。允承明命。
赐号元德大师。奕世栖心。
皆洽光宠。羽衣象简。
其何盛欤。每探讨幽元。
发挥流俗。期以谭讲之力。
少报圣明之恩。手缵所讲道德二经。
疏采诸家之善者。明皇御注为宗。
盖取乎文约而义该。词捷而理当者。
勒成二十卷。庶乎览之易晓。
传之无穷。后之学者。
知强君之深意焉。乃题曰太上老君道德经元经纂疏。
乾德二年庚辰降圣戊申日广成先生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杜光庭序。
枢密使富弼生日礼物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华阳集》卷一八
敕:四气复元,太和滋物。
时正上春之籥,祥开左户之弧。
禀天至情,佐国休运。
受邦之锡,既硕且多;
膺岁之釐,宜昌而大。
翰林院开启冬节道场疏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九、《华阳集》卷一五、《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六
岁功就绪,天统复元,夙严省户之司,具法祇园之供。
梵音振席,慧景延空,庶迎嘉序之新,常获善因之助。
乞崇建宫宇迎五福太一于京师熙宁四年 北宋 · 周琮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
据《太一经》推算,熙宁七年甲寅岁,太一阳九、百六之数,至是年复元之初。
故《经》言:「太岁有阳九之灾,太一有百六之厄,皆在入元之终,或元之初」。
阳九、百六当癸丑甲寅之岁,为灾厄之会。
而得五福太一移入中都,可以消异为祥。
窃详五福太一,自雍熙甲申岁东南巽宫,故修东太一宫于苏村。
天圣己巳岁入西南坤位,故修西太一宫于八角镇
伏望稽详故事,崇建宫宇,迎五福太一于京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又见《容斋随笔·三笔》卷七,《文献通考》卷八○《郊社考》,《宋史》卷一○三《礼志》六,《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二一页,《宋史新编》卷二七,《续通典》卷四九。)
各本作熙宁四年,惟《容斋随笔》作六年。
武肃王像赞1077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钱氏家书》卷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大人虎变,君子龙潜。
承家开国,骏德惟玄。
我瞻王颜,乔岳泰山
俎豆吴越,亿万斯年。
眉山苏轼敬赞。
谢赐历日表 其一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六、《演山集》卷二八
舜玑观象,察四序之变通;
授时,示三农之早晚。
广宣宠令,敷锡多方中谢。)
窃以九会复元,积数起周天之运;
六觚为握,考时推成世之宜。
盖预课于清台,遂迎颁于率土。
恭惟皇帝陛下德合乾坤之覆载,明齐日月之照临。
总百圣之丰规,新万年之大纪。
令将更布,辅成泰道之亨;
仁不遐遗,宠及炎陬之守。
臣敢不仰遵睿训,俯导农时,俾知稼穑之期,率跻富寿之域。
宁国院记元祐二年二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四、道光《新建县志》卷二一、民国《杭州府志》卷三八、民国《新登县志》卷七
新城邑,古为东安郡宁国院在邑之南,相去五六里,地名陆渚,又在渚之北坞,所谓青峦山也。
晋郭文举者,河内人,雅好山水,晋室既乱,渡江来吴,尝栖隐于兹山。
独坐严穴,性不干俗,葛巾鹿裘,少私寡欲,受佛戒,持经法。
山中多虎,而室无藩篱,有虎张口,乃引手探之,得大横骨,便曳尾而去。
明旦,置死鹿于其室侧,其至诚感物有如此者。
既而遐逝,乡人慕之,乃塑形仪,立祠宇,以时致祭
至于旱潦患难,有所祷求,皆立见感验。
乡长孙邳率财立斋馆佛宇于祠之旁,仍闻于朝,遂赐「碧流」为其额,命僧以主香火,即东晋惠帝隆安五年也。
自是逮于唐末,经会昌,累遭废而台殿犹存。
至懿宗咸通中,孙干与众进状,乞请重创,遂复元额。
中和间巢寇作乱,例为煨烬。
至光启三年梁太师杜棱复葺廊宇,起石幢于殿砌。
晋天福八年,院僧得銶、智聆等重建大殿
吴越王钱氏始更为碧沼,以其门枕小池故也。
太平兴国四年,院僧德仁不堪治事,请全著者主之。
著付廷琏,琏付廷献,献付自与,与付自忠,忠付自南,南付善祥。
祥有道行,为人知识,出己募众,躬勤营缔,至于堂殿像设,一皆新之,受用供事,靡不充备。
主院事仅三十年,遂付今善孜。
凡八士,历一百有九载。
圣朝祥符中复改赐今号。
其院幽旷寂绝,萧然世外,流泉奇峰,竹花卉,四时佳致,足以悦耳目,养神性,禅诵经行,吟咏自适,真所谓兰若僧坊,宜乎外方高流之所道也。
故其徒居常不下二十馀众,皆节俭守行,遐迩向风。
唐贤方干,巨儒名僧,多所留咏。
元祐改元秋九月,予尝以结界之命,因寓上方数宵。
其徒有好事者,相与从予丐文为之记。
明年仲春望日,始获执笔。
既而编次事迹之本末,仍复为书后云:佛出于西竺,祗陀须逮首建祗宇精舍。
洎灭后千馀年,其教始流于东,汉明帝为摩腾法兰首建白马寺
又数百年,渐于江南,吴主为康僧会建初寺
自尔僧徒既众,寺宇益多。
五代时钱氏据有吴越,大阐吾教,造寺度僧,不可胜数,故今天下言佛法者无盛于江左矣。
且夫寺者所以安僧,僧者所以持教,教存则佛之遗化布于四海,流于无穷。
其有见者焉,闻者焉,往往回邪复正,迁善远恶,廓情尘,叩真寂,逍遥于形器之表,上以毗天子垂拱之化,下以为黎庶殖福之境。
夫如是,则梵刹之设,其济世益物可胜道哉!
凤山释元照记。
按:《淳祐临安志辑逸》卷七,武林掌故丛书本。
乞弛去行庆关关禁奏建中靖国元年九月 北宋 · 曾孝序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三、《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二之五(第八册第七五二二页)
汜水行庆关,元丰中弛去关禁,昨因臣僚申请,复禁如初。
契勘行庆关在两京心腹之间,左临咨堤,右挟大道,非如潼关剑门之险。
今军人遇有出入,若未从私越度关徒刑科罪,显于用法未安。
欲乞复元丰旧法,弛去关禁。
点检失陷官物赏格事奏绍圣三年二月十日 宋 · 李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七、《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三○(第六册第五七八七页)
天下财赋,若非专责人吏钩考,无由杜绝欺弊。
元丰中赏格,驱磨点到失陷官物,每搉及一分者,便给三釐充赏,别有止法,人人有所劝激。
元祐改法,每纳一分,以二釐充赏,至五百贯止,则人吏不复用心,必有失陷之弊。
今欲并复元祐条,知大段数多,取朝廷指挥
乞通放洛水复为清汴奏绍圣四年五月乙亥 北宋 · 贾种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八
元丰年导洛通,遂改汴口为洛口,止系通放洛河清水,遂名汴河为清汴。
间或水小,即以匮内清水添助行流。
自元祐年却于黄河拨口分引浑水,令自达上流入洛口,比之清洛,难以调节。
乞将汴河依元丰年已修狭河身丈尺深浅,检计合用物力,具数申尚书省复元丰清立限修浚,通放洛水复为清汴。
及乞依元丰年例,复置洛斗门,依旧通放西河官私舟船。
谢改官启1093年4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五、《道乡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治遇日升,方严于核实;
恩承天施,辄冒于迁官。
还视阙然,倍增惕若。
伏念某江湖冷族,冠剑鲰生,夙尘俊造之科,旋辱师儒之选。
十年外部,专泮水以横经;
弥岁中都,分胶庠而授业。
空有惭于名教,初无补于人材。
宜触明刑,以惩尸禄。
昨者乃缘异意,聿起烦言,致御史之交攻,动朝廷而耸听。
许还旧物,方仰戴于深仁;
祸作私门,忽上延于所怙。
比终丧祭,偶尚生存。
顾亲养之弗充,敢里居而自必?
勉扶羸惫,祗赴铨衡
矧逢休运之隆,丕复元丰之制,阶分既除于左右,次待仍革于期年。
苟逃指摘之严,极遂升选之望。
岂伊品下,亦在数中。
此盖伏遇某官道协圣神,勋昭夷夏。
谓太平之急务,莫若登贤;
付万有于公心,必先举类。
用笃一人之庆,永流四国之光。
曾是吹嘘,误尝假借,遂致汪洋之泽,概沾蹇浅之微。
敢不务对生成,力图报效。
招不来而麾不去,或无歉于清时;
用则行而舍则藏,庶有几于吾道。
复元丰均给之法奏元符三年九月 北宋 · 杜子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一四(第四册第三七○八页)、《宋史》卷一七二《职官志》一二
职田之法,每患不均。
神宗朝首变两川之法,均给上下,一路便之。
元祐中推广此意,以限月之法,变而均给。
元符新敕,又复限月。
士大夫贪冒者或穷一日之力,以赴期会,或交书请嘱,以幸权摄。
奔竞之风长,廉耻之节丧。
欲乞复元祐均给之法,以养士廉节。
乞复元丰孤幼财产令奏绍圣三年二月 北宋 · 王雍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六、《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六二(第六册第五九○四页)
元丰令:孤幼财产,官为检校,使亲戚抚养之,季给所需。
赀蓄不满五百万者,召人户供质当举钱,岁取息二分,为抚养费。
元祐中监察御史孙升论以为非便,罢之。
窃详元丰法意,谓岁月悠久,日用耗竭,比壮长所赢无几,故使举钱者入息,而资本之在官者自若无所伤,所以收恤孩稚,矜及隐微,盖先王美政之遗意。
请悉复元丰旧
复元丰上舍推恩之例奏绍圣元年三月九日 北宋 · 郭知章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一二(第三册第二九七七页)
先皇帝隆尚儒术,增广庠序,设三舍之法,应上舍生上等中选者,有取旨推恩之例。
然择之至精,俟之至久,故其得者亦难。
自元丰以来十馀年间,上舍生推恩者,林自一名而已
诱进激劝之法莫善于此。
元祐新令推恩之例已罢,士论惜之。
复元丰上舍推恩之例。
谢除翰林学士承旨并宣召表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一、《初寮集》卷四、《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五
臣今月十日,武翼大夫、充学士院待诏清臣至臣所居,奉宣圣旨,召臣入院充学士承旨
冠摛文之禁直,已误明扬;
纡将命之使华,更叨趣召。
绅緌改观,顶踵知归中谢。)
窃以润色大猷,素极儒臣之选;
奉承密旨,实专人杰之求。
宋兴百六十年于兹,壁志三十三人而已。
宫莲跋烛,至空对于七春;
仙岭浮鳌,或稍迁于一纪。
顾如名辈,应遴此除。
矧金鼎玉铉之元臣,与凤阁鸾台之近弼,异时东阁,接武四贤,虽才分之尔殊,信词林之增耀。
凡繄推择,实系重轻。
伏念臣久矣空疏,萧然疲缓,独照临之逮,见收隐约之中。
处严扉,甫踰期岁。
震风凌雨,仍惭再造之私;
蟠地际天,尤幸千龄之遇。
琼箓面闻于要诀,琅函数授于秘经。
天动奎钩,俯答歌之韵;
夜趋霄极,仰瞻飙驭之游。
况大号之肆扬,多一时之特召。
三王就第,五相策勋,定命锡符,均釐率土。
合宫布政,授节迩联。
万年天纪之复元,六路师干之奏凯,猥缘简记,得竭铺张。
对扬每近于清光,慰藉屡形于褒语,俾宽幽黜,遂冒宠升。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心鉴冲融,道枢渊妙。
因任原省,内独运于乾刚;
翕受敷施,外靡烦于师锡。
载加显渥,用燕羁臣。
惟圣学之川增,复睿文之天纵。
第知刮膜,窃窥云汉之昭回;
曾是呕心,曷效雷风之鼓舞。
所虞累国,岂敢爱身?
独肩论报之思,终蹈捐糜之节。
臣无任。
乞差胡舜陟淮西1132年8月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庄简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近准枢密院劄子,奉圣旨,令臣别选文臣一员充淮西巡抚使,仍差兵二千人付所差官将带前去庐州屯驻。
臣今再踏逐到知江州胡舜陟扬历内外差遣,顷知庐州,为一方军民所爱;
兼其人忠义奋发,谙晓军政,堪充任使。
伏望圣慈特与复元职名,速降指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