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孔颖达论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
孔颖达尝撰《周易正义》,又与马嘉运、赵乾协、苏德详等参详,以行于世。观其发明三圣之旨,通贯万化之蕴,其亦深于《易》乎。然于下《系》云:「案诸儒象卦制器,皆取卦之爻、象之体。今韩康伯之意,直取卦名,因以制器。案上《系》云『制器者尚其象』,则取象不取名也。韩氏乃取名不取象,于义未善。今既遵韩氏之学,且依此释之」。甚哉颖达之失!圣人之道至深远,而学者不悟,故洪生硕儒为注疏,以启导后进,而使得其馀。今韩氏既失于取象之义,己为《正义》,当为刊正指归,以为后人之师法;奈何既知其失,不为剖析是非,又从而蹈其失哉!夫「斲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益》者,《震》下《巽》上。《震》阳,木动也;《巽》阴,木可揉也。而揉以为耒耜之象,其动在下,耕田之象也。而韩谓「制器致丰,以益万物」。又「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之象,而韩谓「乘理以散通也」。「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盖取《小过》。《小过》者,《艮》下而《震》上。《艮》,山也;《震》,木也。山止于下,木动于上,杵、臼之象,而韩谓「以小物济用」。诸如此类,失者甚众,不可备举。韩氏妄肆臆说,颖达又不发明其得失,诚可惜也。类而推之,则圣人之旨皆可见矣,学者宜自求之(《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一。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之:原脱,据十三经注疏本《周易·系辞下》补。
五代史杂咏三十四首 其十二 清 · 王又曾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七
平生百战晋中原,垂死教儿认箭痕。
侥倖姓名歌妓熟,几令垣下瘗符存。
正宗大王迁陵挽 清 · 南公辙
出处:颍翁续藁卷之一
微臣不死到如今,白发黄扉馀寸心。
复睹滦水玄和出,恍攀龙髯承玉音。
追先欲报终无报,倘谓不负知遇深。
圣作必待五百年,治法政谟孝为先。
维天为大尧则之,江河若决舜沛然。
不迩声色恶旨酒,夏禹殷汤心法传。
夫子言性可得闻,大义数十春秋编。
表准考亭发以文,地负海涵继大全。
恭惟精义高百王,近列臣曾觌德详。
玉食不许常供御,金泥竟辞显号扬。
亦惟至仁与盛德,终感皇穹降之祥。
圣子神孙善继述,无忧今日俾炽昌。
默识宗祊冥佑功,吉兆龟卜又华冈。
呜呼二十二年后,率土思慕如父母。
自道受恩皆浃髓,赖有成宪尚藉手。
世级日降人心浇,厚泽渗漉维持久。
文王中身遽上升,创业未半先帝崩。
未欲平治繇气数,华阳老臣志宁陵。
功业史犹不得尽,朽笔那能画龙衮。
义理文章此最大,达孝尤为众善本。
大书特书不一书,恸哭复续庚申挽。
不知何处跪陈辞,万川月如太极圈。
写史 其九 清 · 赵冕镐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卷之二
白水真人众力尊,义旗捷指伏符存。
伯升弟有中兴至,太祖家传克肖孙。
合契风云应星宿,高悬日月返乾坤。
情知不欲轻天下,何使东藩只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