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西轩吴王收复浙右之明年,甘露寺僧,夏夜月明持课,俄见数鬼自西轩出,坐定,命酒。南向一人,衣南朝衣,西向一人,衣北虏衣,北向一人,衣缝掖衣,东向一人,衣朱衣,清瘦多髯。相顾言曰:“朝代虽殊,古今一致,时世命也,知复何为?”各述朱衣者平生句,赞赏久之。虏衣者曰:“请各徵曩时临危一言,以代丝竹,可乎?”众曰:“可。”于是各赋四句,吟罢,晨钟鸣,倏散。) 其四 朱衣者 唐 · 甘露寺鬼
 押寒韵
握里龙蛇纸上鸾,逡巡千幅不将难。
顾云已往罗隐耄,更有何人逞笔端。
横吹曲辞 陇头水 唐 · 于濆
 押词韵第三部
借问陇头水,终年恨何事。
深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昨日上山下,达曙不能寐。
何处接长波?东流入清渭(集本前四句与罗隐诗全同)
石门882年 唐末 · 罗隐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石门山
灵岩一窍何年凿,混沌初开有此门。
探药仙人何处去,山中不改旧乾坤(《宛陵郡志备要》。此首从《郑州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六期李之亮《〈罗隐年谱}补正》一文所辑收入。)
镇海军使院900年10月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惟天子建国。
必维九牧。
九牧既序。
区分局署。
两汉三公府有掾属。
魏晋而降。
则置行台。
若魏以秦王仪中都(一作山)
高齐辛术监治东徐州事。
皆行台之任也。
官属则令仆以至于尚书丞郎
唐制由行台而置采访使
殆今节制之始也。
镇海军旧治京口
大丞相钱塘之众。
东戡汉宏。
西歼逆朗。
天子不欲易其土。
故自符竹四命。
然后移军于钱塘
生物以宜。
租赋以便。
斥去旧址。
广以新规。
廓开闬闳。
拔起阶级。
俾幢节之气色。
貔武之出入。
得以周旋焉。
庚申年
加辟大厅之西南隅。
以为宾从晏息之所。
左界飞楼。
右劘严城。
地耸势峻。
面约背敞。
肥楹巨栋。
间架相称。
雕奂之下。
朱紫苒苒。
非若越之今而润之旧也。
疆埸之事。
则议之于斯。
聘好之礼。
则接之于斯。
生民之疾痛。
则启之于斯。
军旅之赏罚。
则参之于斯。
非徒以酒食骈罗。
而语言嘲谑者也。
其府属以下。
或八都旧将。
或从公于征。
或禀之于朝廷。
或拔之于乡里。
故天子用清宫传道之选以佐之。
辍教民论道之任以副之。
其馀省秩卿曹。
职领相次。
自我朝藩服官属之盛无加也。
噫。
大丞相之勋德。
既藏之天府
而攀鳞附翼者。
非镌刻乐石。
其可久乎。
是年冬十月
始命观察判官罗隐为记。
乞追赐李贺皇甫松进士及第900年12月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
词人才子。
时有遗贤。
不沾一命于圣明。
没作千年之恨骨。
据臣所知。
则有李贺皇甫松李偫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稚圭罗邺方干
俱无显遇。
皆有奇才。
丽句清词
遍在词人之口。
衔冤抱恨。
竟为冥路之尘。
伏望追赐进士及第
各赠补阙拾遗。
见存惟罗隐一人。
亦乞特赐科名。
录升三级。
便以特敕。
显示优恩。
俾使已升冤人。
皆沾圣泽。
后来学者。
更励文风。
颍川陈先生集序902年7月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唐设进士科垂三百年。
有司之取士也。
喻之明镜。
喻之平衡。
未尝不以至公为之主。
而得丧之际。
或失于明镜。
或差于平衡。
何哉。
俾其负不羁之才。
蕴出人之行。
殁身末路。
抱恨泉台者多矣。
呜呼。
岂天之否其至公之道邪。
抑人之自坎其命邪。
颍川陈先生
实斯人之谓与。
先生讳黯
字希孺
父讳贽。
通经及第。
江夏黄夫人。
贤而生先生
无昆弟姊妹。
十岁能诗。
十三袖诗一通谒清源
其首篇咏歌河阳花
向时豆新愈(疮之如豆)
牧戏之曰。
藻才而花貌。
胡不咏歌。
先生应声曰。
玳瑁应难比。
斑犀定不加。
天嫌未端正。
满面与装花。
由是声名大振于州里。
十七为词赋。
苏武汉武帝陵庙赋。
便为作者推伏。
二十为文。
先生松姿柳态
山屹陂注。
语默有程。
进退可法。
早孤。
事太夫人弥孝。
熙熙愉愉。
承颜侍膳。
虽隆云路之望。
终确䌽衣之恋。
既而及其子蔚冠。
太夫人勉之曰。
付蔚于潘岳之筵。
俟尔于郤诜
方起于乡荐。
求试贡闱。
己过不惑之年矣。
会昌乙丑咸通乙酉
其间以宁家兼在疚之日。
断绝往来。
吴楚之江山辛勤。
秦雍之槐蝉叹嗟。
知已之许。
与同郡(指泉州王肱萧枢同邑林颢漳浦赫连韬福州陈蔇陈发詹雄同时。
而名价相上下。
呜呼。
斯八贤皆以不羁之才。
出人之行。
恳恳乎进趋。
恂恂乎乡党。
而无所成。
岂天之竟否其至公邪。
抑人之自坎其命邪。
俾有司失其明镜。
差其平衡之如是。
结冤气于名路之中。
衔汞恨于泉台之下。
岂不甚与。
先生之文。
词不尚奇。
切于理也。
意不偶立。
重师古也。
其诗篇词赋檄。
皆精而切。
故于官试尤工。
滔即先生之内侄也。
自丱趋隅。
洎随计之岁。
先生下世后二十年。
而忝登甲第。
东归之日。
求遗藁。
其季子蘧泣曰。
兵火也。
少得其文三十一首。
赋若干首。
他处得诗若干首。
敬俟增而后述。
天复元年辛酉
滔叨闵相之辟。
旋使钱塘
罗郎中隐遇。
曰。
咸通初
先生定交于蒲津秋赋之场。
赋则五老化为流星。
诗则汉武横汾。
先生之作也。
试官严郎中下都之吟讽。
秋场五十人之降仰
今遗藁可丛。
愿为之序。
既还。
不及求增。
谨以所得之文赋诗笺檄。
分为五卷。
收泪搦管。
为之前序。
将寓正郎为之后序。
正郎负宇内之雄名。
用释泉台之永恨。
时天复二年秋七月十日也。
司直陈公墓志铭900年1月17日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之教。
与日月以悬天。
之馨。
而出地。
可不诔清尘于桂苑。
揭贞石于松阡。
白杨之别生悲风。
示黄壤之下藏嘉气者哉。
汉太邱长二十三世孙南安县讳真
处士
大理评事齐。
忠信笃敬。
不类今世。
尝有白雀巢其庭宇。
佳莲产其池塘。
识者谓其后必大。
有子九人。
皆力儒学。
公其长也。
讳峤字延封
龆龀好学。
弱冠能文。
高阳许龟图江夏黄彦修居莆之北岩精舍。
五年而二子西去。
复居北平山
两地管宁之榻。
十霜索随氏之珠。
然后应诏诸侯。
求试宗伯
而以咸通乾符之际。
龙门有万仞之险。
莺谷无孤飞之羽。
才名则温歧韩铢罗隐
退黜不已。
故公自丁丑之及丙申
高价驰而逸步踬。
既而大盗移国。
德公文行之深者。
安州郑郎中孙拾遗泰叹而勉之。
久乃持辇下之屈名。
适蜀中之贡府。
致卿士倒屣场席。
开路清风。
既而窃为权官沽诸。
将求识而荐之。
公时己出经试。
比言之者□荣纸而亡是举。
光启二年收开。
三年荣登故相荥阳郑公礼部上第。
大哉。
公为人谨信。
居家纯孝。
事继亲弥善。
庐先君墓。
泣血有闻。
其所为文。
孟轲扬雄户牖。
凡三百篇。
有表奏牍。
颇为前辈推工。
大唐之设网士。
得之于是者。
岁几人焉。
矧复有避宦者之节。
若走冲虚之车焉。
荥阳公自以得人。
其春首门人脱麻摄京兆府参军
司空太原公帅闽。
解榻以礼。
辟之为大从事
大理评事监察御史
今府相继拥于节旄
益贤其参画。
大理司直兼殿中。
方期辍从藩屏。
入践谏垣
不幸寝疾。
浃辰不起
享龄七十有五。
光化二年十月三日
呜呼。
将来失其龟镜
斲者丧其般倕。
虽登大年
终恨朝露。
三年庚申正月十七日丙午
葬于泉州莆田县崇教里北平故山。
礼也。
公两娶。
鲁国林夫人荥阳潘夫人
其子三人。
仲曰说。
买石太湖刊文。
愚与公同邑。
闽越江山。
莆阳为灵秀之最。
贞元中
林端公藻冠东南之科第。
十年而许员外稷继翔其后。
词人亹亹
若陈厚庆陈泛陈黯林颢许温林速许龟图黄彦修许超林郁。
俱以梦笔之词。
籯金之学。
半生随计。
没齿衔冤。
旷乎百年。
而公追二贤之后。
七年而徐正字寅捷。
八年而愚□莫不以江山之数耶。
猗欤。
昔之负高才不以位而碑者。
襄阳孟先生焉。
今也累懿德不隆位而碑者。
以陈夫子始。
愚沾巾宿草。
无愧抽毫。
其辞曰。
江山之秀钟乎人。
纯孝高节并其身。
掬兹二美。
摛为雄文。
以之登
以之列莲宾。
斯为君子。
谁曰未仁。
呜呼九原。
宜树贞珉。
晚唐 · 顾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灞桥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诗话总龟》二一《咏物门》引罗隐《续本事诗》)
王大夫请追赐方干等及第疏 唐末 · 吴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前件人俱无显遇。
皆有奇才。
丽句清辞。
遍在时人之口。
衔冤抱恨。
竟为冥路之尘。
但恐愤气未销。
上冲穹昊。
伏乞宣赐中书门下
追赠进士及第
各赠补阙拾遗。
见存明代。
罗隐一人。
亦乞特赐科名。
录升三级。
便以特敕。
显示恩优。
俾使已升冤人。
皆沾圣泽。
后来学者。
更厉文风。
仿归去来辞 北宋 · 晁迥
 押有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
陶令曾言归去来,解印还家不回首。
屏贵都遗身外名,忘忧酷嗜杯中酒。
白傅曾言归去来,了知浮世非长久。
独步逍遥自得场,饮食寝兴随所偶。
罗隐曾言归去来,濩落生涯何所有。
明日船中一竿,要学江湖钓鱼手。
晁叟亦言归去来,抗表辞荣养衰朽。
京洛红尘旧满衣,总脱临风都抖擞。
按:《昭德新编》卷下。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991年 北宋 · 王禹偁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岁暮山城雪,民和岁有
深闻五裤咏,聊减贰车愁。
凌乱藏溪寺,霏微洒郡楼
冻宜粘酒旆,香好试茶瓯。
逐吹殊无定,连宵势未休。
仙娥低粉面(自注:仙娥峰在商州西。),熊耳压峰头(自注:熊耳山亦在州之西。)
树老花重发,川长缟不收。
平沉采芝洞,深锁避贤邮(自注:阳城驿在商山元稹诗中改为避贤邮。)
麋鹿全迷径,鹰鹯不下鞲。
夜村埋古屋(自注:夜村在州东,一村数百家皆姓夜,罗隐有《夜村》诗。)丹水咽寒流。
上洛城中客,梁园日下州。
前年直纶阁,腊月奉宸游。
六出寒光乱,重瞳喜气浮。
催班临秘殿,称贺拱凝旒。
漠漠笼天仗,轻轻落御沟。
瑶池同皎洁,珠箔助飕飗。
民有丰年望,君无旰食忧。
佩垂延喜玉,服曜吉光裘。
鸡树令开宴(原作晏,据孙本、赵本、经锄堂本改),鸳行许命俦。
千钟方滟滟(原作艳艳,据孙本、赵本、经锄堂本改),三爵未油油。
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
传宣须尽醉,御札遣冥搜。
晚出苍龙阙,骄驰紫燕骝。
自惭生草泽,人指在蓬丘
薄命诚非据,清途不久留。
左迁来僻郡,对景忆瀛洲。
(原作谁,据孙本、赵本、经锄堂本改)宦谁还往,贫家自献酬。
敢言无俸禄,且喜润田畴。
凤阁名虽黜,貂冠命亦优。
山中散秩,膝下奉晨羞。
默默惟思过,陶陶亦自由。
摇头咏诗什,合眼入衾裯。
祇恨方于枘,何尝曲似钩。
讵能悲鵩鸟,早合(原作舍,据孙本、赵本、经锄堂本改)畏牺牛
玉冷期三爇,兰香(原缺,据孙本、赵本、经锄堂本补)任一莸。
梦中非蛱蝶,世上本蜉蝣。
祸福如亡马,机关喻狎鸥
甘贫原宪,齐物学庄周
尚赖迁莺侣,旁依建隼侯。
愿随商洛叟,击壤颂皇猷。
碑解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皇朝文鉴》卷一二五、《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二、《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三六、《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六七、康熙《湖广通志》卷一一二、康熙《安陆府志》卷三四、《渊鉴类函》卷二○○、民国《汝南县志》卷二○
进士鲍源以文见借,有碑二十首。
与之语,颇熟东汉、李唐之故事,惜其安于所习,犹有未变乎俗尚者,作《碑解》以贶之。
碑非文章之名也,盖后人假以载其铭耳。
铭之不能尽者,复前之以序。
而编录者通谓之文,斯失矣。
陆机曰「碑披文而相质」,则本末无据焉。
铭之所始,盖始于论撰祖考,称述器用,因其镌刻,而垂乎鉴诫也。
铭之于嘉量者曰「量铭」,斯可也;
其文为「量」,不可也。
铭之于景钟曰「钟铭」,斯可矣;
其文为「钟」,不可也。
铭之于庙鼎者曰「鼎铭」,斯可矣;
其文为「鼎」,不可也。
古者盘盂几杖皆有铭,就而称之曰「盘铭」、「盂铭」、「几铭」、「杖铭」,则庶几乎正;
若指其文曰「盘」、曰「盂」、曰「几」、曰「杖」,则三尺童子皆将笑之。
今人之为碑,亦犹是矣。
天下皆踵乎失,故众不知其非也。
蔡邕有《黄钺铭》,不谓其文为「黄钺」也。
崔瑗有《座右铭》,不谓其文为「座右」也。
檀弓》曰:「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释者曰:「丰碑,斲大木为之。
桓楹者,形如大楹耳。
四植谓之桓」。
《丧大记》曰:「君葬,四綍二碑。
大夫葬,二綍二碑」。
又曰:「凡封用綍去碑」。
释者曰:「碑,桓楹也;
树之于圹之前后,以绋绕之,间之辘轳,挽棺而下之。
用綍去碑者,纵下之时也」。
《祭义》曰:「祭之日,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
释者曰:「丽,系也。
牵牲入庙,系著中庭碑也。
或曰以纼贯碑中也」。
《聘礼》曰:「宾自碑内听命」。
又曰:「东面北上碑南」。
释者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
考是四说,则古之所谓碑者,乃葬祭飨聘之际,所植一大木耳
而其字从石者,将取其坚且久乎。
然未闻勒铭于上者也。
今丧葬令具螭首龟趺,洎丈尺品秩之制,又易之以石者,后儒所增耳。
、夏、商、周之盛,六经所载,皆无刻石之事。
《管子》称无怀氏泰山,刻石纪功者,出自寓言,不足传信。
又世称周宣王蒐于岐阳,命从臣刻石,今谓之石鼓,或曰猎碣。
延陵墓表,俚俗目为夫子十字碑者,其事皆不经见,吾无取焉。
司马迁著《始皇本纪》者,其登峄山、上会稽甚详,止言刻石颂德,或曰立石纪颂,亦无勒碑之说。
今或谓之《峄山碑》者,乃野人之言耳。
汉班固有《泗水亭长碑文》,蔡邕有《郭有道》、《陈太丘碑文》,其文皆有序冠篇,末则乱之以铭,未尝斥碑之材而为文章之名也。
士衡未知何从而得之?
由魏而下,迄乎李唐,立碑者不可胜数,大抵皆约班、蔡而为者也,虽失圣人述作之意,然犹髣髴乎古。
李翱为《高悯女碑》,罗隐为《三叔碑》、《梅先生碑》,则所谓序与铭皆混而不分,集列其目,亦不复曰文。
考其实,又未尝勒之于石。
是直以绕绋丽牲之具,而名其文,戾孰甚焉!
复古之事,不当如此。
贻误千载,职之由。
今之人为文,揄扬前哲,谓之「赞」可也;
警策官守,谓之「箴」可也;
针砭史阙,谓之「论」可也;
辩析政事,谓之「议」可也;
祼献宗庙,谓之「颂」可也;
陶冶性情,谓之「歌诗」可也。
何必区区于不经之题,而专以「碑」为也?
设若依违时尚,不欲全咈乎譊譊者,则如班、蔡之作,存序与铭,通谓之文,亦其次也。
夫子曰:「必也正名乎」。
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君子之于名,不可斯须而不正也。
况历代之误,终身之惑,可不革乎?
何始寓家于颍,以涉道犹浅,尝适野见古碑数四,皆穴其上,若贯索之为者。
走而问故,起居郎张公观公曰:「此无足异也。
盖汉实去圣未远,犹有古丰碑之象耳,后之碑则不然矣」。
五载前接柳先生仲涂仲涂又具道前事,适与何合,且大噱昔人之好为碑者。
久欲发挥其说,以诒同志,自念资望至浅,未必能见信于人。
又近世多以是作相高,而誇为大言,茍从而明之,则谤将丛起,故蓄之而不发。
以生力古嗜学,偶泥于众好,其兄又于何为进士同年,故为生一二而辩之。
噫!
古今之疑,文章之失,尚有大于此者甚众,吾徒乐因循而惮改作,多其事之固然。
生第勉而思之,则所得不独在于碑矣。
罗隐诗集 北宋 · 释智圆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非非是是正人伦,月夜花朝几损神。
薄俗不知惩劝旨,翻嫌罗隐一生嗔。
佛氏汇征别集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闲居编》卷一○
唐祚既灭,五代之间,乱亡相继,钱氏霸吴越、奉王室者凡百年。
罗昭谏陆鲁望孙希韩辈既没,文道大坏,作雕篆四六者鲸吞古风,为下俚讴歌者扫灭雅颂。
大夫士皆世及,故子弟耻服儒服,耻道儒言,而必以为戏。
当是时也,孰肯作苦涩辞句,张皇正道,速谤于己,背利于时,为世之弃物耶?
佛氏汇征,永嘉人也,学古文于乐安孙合,而不变所守,扶其坠风,作《玉玺》、《刺传》、《禅述》《、俭德》、《指迷》、《化成》之篇,颇有新意。
而生不偶升平,迫于僧吏,故于所述,往往有应事随时、不能正名者,此亦圭璋之微玷耳。
今择其善者若干首,勒成三卷,别为一集,可以垂范将来,知贤者之用心云。
初,征董吴越之僧也,进贤,好施,治行,心不忘佛理。
噫,进贤,义也;
好施,仁也;
治行,贞也;
心不忘佛理,达也。
四者备矣,君子谓列传于高僧,播美乎百世可也;
而不见大宋之十科者,虽曰传者不蔽贤,吾不信也。
病起观盆鱼 北宋 · 强至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戢戢骈头戏,悠悠掉尾行。
莫言盆盎窄,犹胜网罗横
竞触浮萍乱,时吹细浪生。
嗟予遭病缚,羡汝遂微情。
罗隐孟郊 北宋 · 黄裳
 押词韵第一部
罗隐寓以骂,孟郊鸣其穷。
始读郁吾气,再味濡我胸。
如何志与气,发作瓶瓮中。
大见无贤愚,大乐非穷通。
弃置二子集,追攀千古风。
中兼六义异,下与万物同。
妙象生丹青,利器资陶镕。
心手适相遇,变化从色空。
感寓复收敛,兀然无我翁。
环庆路兵马为四将诏熙宁八年五月甲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四
环庆路兵五万二千六十九、马六千四百七十六为四将,副总管林广中军将,都提辖梁从吉副之;
钤辖种古为第二将,董颖叔副之;
都监嗣文为第三将,知大顺城窦琼副之;
都监李孝孙第四将庆州北路都巡检昭谏副之。
梅仙观 宋 · 吕防
 押词韵第七部
尝读子真传,掩卷屡长叹。
如何忠正资,适在元成间。
危言论时政,条畅穷根源。
直节破奸胆,愤气冲儒冠。
上书辄报罢,九九惭齐桓。
是时公卿辈,曾不为厚颜。
雄文灿方册,至今日星攒。
深机识祸福,拂衣九江干。
一朝弃妻子,变姓抱吴关。
位卑而言高,自古为尤难。
斯人能保身,出处何其艰。
繄子偶得邑,驾言谒仙坛。
坛侧千丈,凛凛清风还。
寿春下新诏,高蹈翠琰刊。
壁间罗隐记,中理极可观。
当年康乐公,游览遍名山。
云何此佳迹,未被金石言。
真人久怅望,伫看西飞鸾(以上宋杨智远梅仙观记》)
梅仙观 北宋 · 马存
汉纲解宏纽,国命移权臣。
太阿有神锋,颠倒柄在人。
公卿虽满前,有语各自吞。
张禹帝师,此是祸乱根。
天子辟左右,决机在一言。
不为社稷计,祇乞儿女恩。
上方斩马剑,当时负朱云
谷永直言,天庭策灾氛。
阴谋助元恶,归咎昭阳嫔。
豺狼自此纵,白昼当路蹲。
先生当是时,上书叩帝阍。
耿耿祸福语,皎皎星与辰。
天门九重,一门万夫屯。
小臣江湖心,何由达至尊。
贼莽果盗国,忠烈遭烹焚。
先生变名姓,为吴市
浮云去无踪,世人以为仙。
蓬山在何处,此事且勿论。
但爱清风高,凛凛久益新。
我来拜遗像,旧宅荒基存。
元丰发新诏,玉牒对寿春
老松益劲色,岁饱霜雪痕。
直上绝顶坛,天风吹衣巾。
细读壁间书,颇喜罗隐文。
恨叹有鲠语,使我气益振。
回视饱食徒,茫茫如埃尘(宋杨智远梅仙观记》)
甫里先生文集序元符三年 北宋 · 樊开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一、《吴都文粹》续集卷五五
唐贤陆龟蒙字鲁望,三吴人也。
幼而聪悟,通六籍,尤长于《春秋》。
尝体江、谢赋事,名振江右,与颜荛皮日休罗隐吴融友。
性高洁,家贫亲老,屈与张博为湖、苏二郡佐
尝至饶州三月无所诣,刺史官属就见之,龟蒙不乐,拂衣去,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著《吴兴实录》四十卷、《松陵集》十卷,《笠泽丛书》八十馀篇。
自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唐末以左拾遗授之,诏下日疾终,赠右补阙
本朝宋景文公重修《唐书》,仍列于《隐逸传》。
今蜀中惟《松陵集》盛行,《笠泽丛书》未有。
是书家藏久矣,愚谓贮之箧笥,以私一人之观览,不若镂版而传诸好事,度斯文之不坠,而鲁望之名复振,亦儒者之用心也。
时圣宋元符庚辰岁仲秋月,郫人樊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