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妙门由起序 武周 · 史崇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夫至道难究。虚皇不测。
虽无为无形。而有情有信。
无为无形也。忘功用而起视听。
有情有信也。孕生灵而运寒燠。
乾坤得之以开辟。日月得之以贞明。
天子得之以致理。国祚得之以太平。
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也。
若乃虚空自然。变见生为。
凝灵结气。化成圣人。
即元始天尊之谓也。故经云。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恍愡。又云。
恍惚中有物。恍愡中有象。
杳冥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又云。
元始者。道之应化。
一之凝精。因气感生。
转变自然。此既不由胎诞。
因经姓系。夫有天地。
方有人焉。有人焉。
方有氏族。天尊生于混沌之始。
何宗祖之有乎。其后改号示变。
应迹垂灵。托胎洪氏之胞。
降形李母之腋。盖有由矣。
然五身既分。三代斯别。
随机应物。拯溺安危。
汲引群迷。财成庶族。
慈悲覆焘。难以胜言。
所谓真身者。至道之体也。
应身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也。
法身者。真精布气。
化生万物也。化生者。
堀然独化天宝君等也。报身者。
由积勤累德。广建福田。
乐静信等也。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高上老子
应号虽异。本源不殊。
更托师资。以度群品。
或命尹喜天竺。以化胡人。
或与鬼谷之昆崙。以行圣教。
兹济之道。无远不通。
盖方圆动静。黑白燥湿。
自然理性。不可易也。
吹管操弦。修文学武。
因缘习用。不可废也。
夫自然者。性之质也。
因缘者。性之用也。
因缘以修之。自然以成之。
由此而言。高仙上圣。
合道归真。固增广善缘。
精进无退。度人济己。
通幽洞冥。变粗为精。
鍊凡成圣。而惑者遂云。
神仙当有仙骨。骨法应者。
不学而得。何其谬哉。
然法界高深。天宫悠旷。
五亿五万。布其方域。
三千大千。分其国土。
则有元都妙境。玉京延至圣之游。
仙居宝台致神君之化。
真庭杳眇。阳和七曜之天。
妙躅深沈。太微九灵之观。
斯乃存诸浩劫。著自遐龄。
厥迹纷纶。卒难详载。
夫津梁所建。开度攸先。
国土不安。阴阳致沴。
凶衰系起。疫毒流行。
遂能保祐帝王。安镇黎庶。
此之功德。何以加焉。
道士立名。凡有七等。
一者天真。二者神仙。
三者幽逸。四者山居。
五者出家。六者在家。
七者祭酒。其天真神仙幽逸山居出家等。
去尘离俗。守道全真。
踪寄寰中。不拘世务。
其在家祭酒等。愿辞声利。
希入妙门。但在人间。
救疗为事。今剑南江表。
此道行焉。所以称之为道士者
以其务营常道故也。至于法衣。
非无差降。黄裳绛褐。
式崇正一之仪。凤气飞云。
用表洞元之服。载诸经教。
此不缕陈。原夫真经。
实惟深奥。或凝空结气。
自然成章。或浮黎协晨。
圣人演妙。或天书下降。
玉字方传。或代出圣师。
撰述灵旨。其后递相传授
使得流通。或宝座敷扬。
十方听受。所以护持帝王
使国土安宁。拔度沦亡。
使魂神迁陟。利人济己。
契道冥真。法力幽通。
难以为喻。崇信者因而享福。
毁谤者于是挻灾。若影之随形。
响之应声也。是以轩辕夏后。
崇信也。致升仙之道。
成太平之功。梁武齐宣。
毁谤也。招祸败之辱。
受覆亡之报。我国家承宗李树
袭训骞林。恒缔想于真灵。
每稽芳于道德。无为无事。
载扬垂拱之风。乃圣乃神。
逾阐不言之教。既而彤闱少事。
紫掖多閒。披凤笈之仙章。
启龙缄之秘诀。文多隐讳。
字殊俗体。欲使普天率土。
广识灵音。故敕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太清观臣史崇大使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仆上柱国卢子真副使宣议郎右领军卫长史臣史杲为判官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安县开国子臣崔湜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臣薛稷
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左羽林将军上柱国高平县国公臣徐彦伯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右羽林将军上柱国寿昌县开国侯贾膺福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臣竺乂。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右谕德昭文馆学士兼宋王侍读上柱国邱悦
正议大夫工部侍郎昭文馆学士柱国卢藏用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昭文馆学士柱国臣韦利器
正议大夫太府少卿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吴兴县开国男臣沈佺期通议大夫主爵郎中检校右羽林将军兼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臣李猷。
正议大夫太子洗马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张齐贤大中大夫昭文馆学士轻车都尉臣郑喜。
朝散大夫检校秘书丞昭文馆学士胡皓金紫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鲁国公臣祝钦明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兼。修国史崇文馆学士东海郡开国公徐坚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崇文馆学士王琚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凉县开国子臣员半千
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胡雄银青光禄大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兼皇太子侍读上柱国臣褚无量
通议大夫行秘书少监崇文馆学士知馆事上柱国居巢县开国子刘子元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上轻车都尉贾曾
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崇文馆学士柱国苏晋。大德京太清观大德张万福大德刘静俨大德田君楷大德阮孝波京元都观主尹敬崇大德京东明观主寇义待大德京太清观法师孙文俊大德时居贞大德单大易大德高贞一大德张范大德田克勤大德仙厦大德宗圣观主侯元爽大德东都大福唐观法师侯抱虚上座张至虚刘元良大德绛州玉京观主席抱舟等。
集见在道经。稽其本末。
撰其音义。然以运数绵旷。
年代迁易。时有夷险。
经有隐见。或劫初即下。
劫末还升。或无道之君。
投以煨烬。或好尚之士。
秘之岩穴。因而残缺。
紊其部伍。据目而论。
百不一存。今且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馀卷。
以为音训。具如目录。
馀经仪传论疏记等。文可易解者。
此不详备。其所散逸。
伫别搜求。续冀修缮。
用补遗缺。而经且久远。
字出灵圣。梵音罕测。
云篆难窥。或为无识加增。
或为传写妄误。或持浮伪之说。
窃揉真文。或采菁华之言。
将文释典。不可齐其所见。
斥以灵篇。今之著述。
或所未晤。中间阙疑。
用俟能者。名曰一切道经音义。
并撰妙门由起六篇。具列如左。
及今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都为一百十三卷。
崇等学昧琅书。情昏宝诀。
伏承天涣。敢罄謏闻。
披锦蕴而多惭。对丝言而自失。
大宝积经述 唐 · 徐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五
夫日月出矣。
而辉耀十方。
时雨降矣。
而澡漉万物。
况我身常乐
湛虚空之相。
妙觉圆明。
融心行之本。
唯皦唯昧。
不生不灭者哉。
是以辟无学之地。
聿修伽蓝。
启息言之津。
亶作罗
智胜菩萨起方便之缘。
净居天人发成就之力。
称谓所绝者。
其第一义乎。
自恒星夜掩。
仙虹昼烁。
青钵传其睟容。
宝棺现其金臂。
法山摧仞。
拂魔箭于危屏。
直水横流。
系慈航于彼岸。
乌虖。
妙藏不可以常秘。
戒轮不可以终盩。
虽双林下𥒐示于泥洹。
逮一千年遹被于声教。
龙持贝叶。
亟傅摩竭之城。
象负莲华。
遂满真丹之境。
三十七品慈悲于火宅。
一十二经引喻于妙界矣。
大宝积经者。
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及今朝元奘法师菩提流志等咸自西天竺所致也。
如来昔在鹫峰
利建平等。
金口注海。
酌之而不竭。
宝言如纶。
振之而有绪。
炯兹瑞宪。
久翳鸿都。
原壑屡非。
市朝多变。
历代徇齐之主。
竞兴参译。
跋陁授记之言。
罕能丕就。
洎我唐之有天下也。
功横铁围。
化绵忉利。
苑御千界。
提封万刹。
张四摄之扉。
广纳诸有。
骋六通之骥。
冥济群惑。
太上皇以泽深智海。
掌耀禅珠。
神皇帝以勋格梵宫。
胸悬法印。
肃敷元诰。
昭洒鸿波。
历选缁徒。
明扬列寀。
博考同异。
聿兴刊缉。
勇振颓纲。
严持绝纽。
爰有沙门大德思忠东天竺国婆罗门大首领臣伊舍罗等译梵文者。
求善住缘。
悟无生忍。
博闻强识。
精而译之。
复有天竺沙门波若屈多沙门达摩證梵义者。
开忍辱场。
破烦恼众。
弼谐神侣。
明而辨之。
复有沙门大德履方宗一普敬慧觉等笔授者。
令问孔昭
威仪不忒。
手渥仙札。
受而字之。
复有沙门大德深亮胜庄尘外无著慧迪等證义者。
国之大师
佛之右臂。
探诸了义。
演而證之。
复有大德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等次文者。
庇影多林。
息肩香窟。
勤修精进。
纂而次之。
复有润文官银青光禄大夫邠王傅上柱国固安县开国伯卢粲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崇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上柱国东海县开国公徐坚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上柱国野王县开国男苏晋朝议郎给事中内供奉崔璩等。
位列凤池
声流鸡圃。
分别二谛。
润而色之。
复有银青光禄大夫侍中兼太子左庶子修国史上柱国钜鹿县开国公魏知古兵部尚书上柱国郭元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上柱国范阳县开国男张说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上柱国兴平县开国侯陆象先等。
朝践琐闼。
夕游珠域。
护持四法。
总而阅之。
尔乃杖锡之士。
端圭之俊。
麻列定筵。
林攒乐土。
荫祥云而演译。
倏换炎凉。
吸甘露而勤求。
载淹衡晷。
大乘章句。
义不唐捐。
小品精微。
拯无遗溺
能事毕矣。
佛何言哉。
今所新翻经凡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
合一十二帙。
以类相从。
撰写咸毕。
先天二年六月三十日太上皇
八月二十一日进皇帝。
禁闱晓辟。
真教上闻。
仙宁克怡。
宸襟允穆。
竦钩陈于白日。
亲御灵台
落云雨于彤霄。
荐加殊尉。
贤愚稽首。
以为利见仁主。
真俗归心。
以为潜登觉道。
次有清信佛弟子前少府监丞李式颜等。
皇朝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侍中陇西公迥秀子也。
复有清信佛弟子前右拾遗徐鐈等。
皇朝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昭文馆学士平公子也。
咸属彼穹降祸。
私门坠构。
陟遥岵而崩心。
瞻冥途而献福。
于是胠箧探笥。
波罗蜜
广叠笺。
首崇书写。
不变槐火。
遽盈苔袟。
然后装之镂轴。
缀以琼签。
罗䌽簟而霓舒。
播珠函而锦缛。
方使猛风吹岳。
长存妒路之文。
劫火烧天。
不坏多罗之典。
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三
府君讳嘉之
字某
魏郡武水人也。
故属安乐。
盖齐大夫书之后。
至晋长秋卿道恭
有子曰顗。
避地河朔
后世居焉。
顗五世孙光禄大夫惠蔚
为本朝大儒。
自时厥后。
不陨其业。
公即光禄元孙也。
曾祖孝敏。
隋大业中并州晋阳县令
所居之聚。
聊设衡关。
至称为晋阳里。
仲将
皇朝郓州寿张县
希庄
皇朝韩王府典签
自晋阳至府君
四世而传一子。
故五服之内。
无近属焉。
府君四岁而孤。
无所怙恃。
外祖刘士杰。
因官居于潞之涉县
府君自幼及长。
外族焉依。
克自激昂。
允迪前烈。
弱冠以文章著称。
因此游太原
西河
以观陶唐之风。
河汾之间。
有盛名矣。
垂拱载初之际。
始诣洛阳
献书阙下。
极论时政。
言多抵忤。
所如不合。
遂投迹大学
托名常调。
天册中进士擢第
崔日用苏晋俱为考功郎中
李迥秀特所标赏。
久视初预拔萃。
邵炅齐浣同升甲科。
解褐蜀州新津县主簿
又补河南府缑氏县
王屋县主簿
府君少好摄生之术。
王屋受诀于司马先生
便欲罢官学道。
而官微禄薄。
曰。
衰门无储。
宗党孤眇。
无所仰给。
繇是愿效六百石长吏焉。
洺州曲周宋州襄邑县令
秩满之后。
遂绝迹人世。
屏居园林。
怡神太和。
以适初愿。
居数岁。
适长子逖拜中书舍人
实掌丝纶。
皇上以府君有义方之训。
特授朝散大夫宋州司马
仍听致仕。
手诏褒美。
亲族荣之。
享年八十三。
开元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弃背于东都集贤里之私第。
府君性聪明而志高邈。
学该百氏而不为章句。
文穷三变而尤工气质。
早有大名
晚从卑位。
于是知命之不偶。
道之不行。
随时委运。
澹然无营。
而畴昔辈列。
平生雅故。
当轴处中者多矣。
盖未尝跬足而近之。
恬于势利。
乃如此也。
然所莅之职。
必悉心为政。
不以小而易之。
人到于今遗爱矣。
尔其闺门之教。
子孙之谋。
猷之必远。
诲则无倦。
万石不假于诮让。
太邱惟闻于善诱。
保乂于后。
无惭古人。
夫人广平氏。
蒲州安邑县令斌之孙。
滑州司士参军郁之女。
淑德贤行。
深慈至柔。
有子四人。
皆著名于词学。
有女六人。
俱涉迹于图史。
非独府君之善训。
亦有夫人之内则焉。
享年六十。
开元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先弃背于河阳别业。
逖遹遘迨等。
遭天不慭遗。
降此鞠凶。
创钜以深。
荼蓼又集。
永惟宅兆未立。
精灵未安。
犹力尪瘵。
尚存馀喘。
即以府君违世之年八月十二日
迁厝于邙山陶村西原合祔焉。
礼也。
北据冈阜。
南瞻城阙。
一以托州原之胜势。
一以近庭闱之故居。
诸孤等亦愿朝奠几筵。
暮扫松柏。
往来密迩。
以寘哀怀。
伏惟尊灵。
安此真宅。
小子痛极。
岂复能文。
泣血书事。
言多失绪。
其辞曰。
惟先府君。
不陨厥问。
克惟厥训。
惟先夫人。
慈范是经。
柔德是程。
昊天罔极。
曷其报德。
敢述旧闻。
言岂为饰。
文字论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论曰。文字者。
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
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
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
孳乳寖多。因名之为字。
题于竹帛。则目之曰书。
文也者。其道焕焉。
日月星辰。天之文也。
五岳四渎。地之文也。
城阙朝仪。人之文也。
字之与书。理亦归一。
因文为用。相须而成。
名言诸无。宰制群有。
何幽不贯。何远不经。
可谓事而应博。范围宇宙。
分别阴阳。川原高下之可居。
土壤沃瘠之可植。是以八荒籍焉。
纲纪人伦。显明正体。
君父尊严。而爱敬尽礼。
长幼班别。而上下有序。
是以大道行焉。阐坟典之大猷。
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
其后能者。加之以元妙。
故有翰墨之道生焉。世之贤达。
莫能珍贵。时有吏部苏侍郎晋
兵部王员外翰。俱朝端英秀。
词场雄伯。王谓仆曰。
文章虽久游心。翰墨近甚留意。
若此妙事。古来少有知者。
今拟讨论之。欲造书赋。
兼与公作书断后序。王僧虔虽有赋。
王俭制其序。殊不足动人。
陆平原文赋。实为名作。
若不造极境。无由伏后世人心。
不知书之深意。与文若为差别。
虽未穷其精微。粗欲知其梗槩。
公试为薄言之。仆答曰。
深识书者。唯观神彩。
不见字形。若精意元览
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
王曰。幸为言之。
仆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
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易之道。
欲知其妙。初观莫测。
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
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
足为妙矣。然须考其发意所由。
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
先其草创立体。后其因循著名。
虽功用多而有声。终天性少而无象。
同乎糟粕。其味可知。
不由灵台。必乏神气。
其形悴者。其心不长。
状貌显而易明。风神隐而难辨。
有若贤才君子。立行立言。
言则可知。行不可见。
自非冥心元照。闭目深视。
则识不尽矣。可以心契。
非可言宣。别经旬月后见。
乃有愧色。云书道亦太元微。
苏侍郎初并轻忽之。以为赋不足言者。
今始知也。极难下语。
不比于文赋。书道尤广。
虽沉思多日。言不尽竟。
竟不能成。仆谓曰。
员外用心尚疏。在万事皆有细微之理。
而况乎书。凡展臂曰寻。
倍寻曰常。人閒无不尽解。
若智者出乎寻常之外。入乎幽隐之閒。
追虚捕微。探奇掇妙。
人纵思之。则尽不能解。
用心精粗之异。有过于是。
心若不有异照。口必不能异言。
况有异能之事乎。请以此理推之。
后见苏云。近与王员外相见。
知不作赋也。诗云。
引喻少语不能尽。会通之识更共观。
张所商㩁先贤书处。看见所品藻优劣。
二人平章。遂能触类比兴。
意且无限。言之无涯。
古昔已来。未之见也。
若其为赋。应不足难。
苏且说因谓仆曰。看公于书道无所不通。
自运笔固合穷于精妙。何谓
顷尔辽阔。公且自评书至何境界。
与谁等伦。仆答曰。
天地无全功。万物无全用。
妙理何可备该。常叹书不尽言。
仆虽知之于言。古人得之于书。
且知者博于闻见。或可能知。
得者非假以天资。必不能得。
是以知之与得。犹书之比言。
俱有云尘之悬。所令自评。
敢违雅意。夫真行。
一古一今。各有自然天骨。
有千里之迹。邈不可追。
今之自然。可以比于虞褚而已。
其草诸贤未尽之得。唯张有道创意物象。
近于自然。又精熟绝伦。
是其长也。其书势不断绝。
上下钩连。虽然如铁并集。
若不能区别二家尊幼。混杂百年。
检探何知。是其短也。
夫人识在贤名。用在断割。
分泾渭。馀何足云。
仆今所制。不师古法。
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
灵变无常。务于飞动。
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挐攫之形。
若执蛟螭。见蚴蟉盘旋之势。
探彼意象。入此规模。
忽若电飞。忽疑星坠。
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乎锋芒。
如观之欲其骇目惊心。肃然如可畏也。
数百年内。方拟独步其閒。
自评若斯。仆未审如何也。
苏笑曰。令公自评。
何乃自饬。文虽矜耀。
理亦兼通。达人不已私。
盛德亦微损。其后仆赋成。
往呈之。遇褚恩光万希庄包融并会。
众读赋讫。多有赏激。
苏谓三子曰。晋及员外
俱造书赋。历旬不成。
今此观之。固非思虑所际也。
万谓仆曰。文与书。
被公陆机已把断也。世应无敢为赋者。
苏曰。此事必然也。
包曰。知音看文章。
所贵言得失。其何为竞悦耳而谀面。
此赋虽能。岂得尽善。
无今而乏古。论书道则妍华有馀。
考赋体则风雅不足。才可共梁已下来并辔。
未得将宋已上齐驱。此议如何。
褚曰。诚如所评。
赋非不能。然于张当分之中。
乃小小者耳。其书断三卷。
实为妙绝。犹蓬山沧海。
吐纳风云。禽兽鱼龙。
于何不有。见者莫不心醉。
后学得渔猎其中。实不朽之盛事。
朝议大夫华州刺史上柱国秘书监颜君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
君讳元孙。
字聿修
京兆长安人
高祖讳之推
北齐给事黄门侍郎
待诏文林馆
曾祖讳思鲁
太子校书东宫学士皇朝秦王记室
祖讳勤礼。
著作郎崇贤宏文两馆学士
父讳昭甫。
高宗侍读曹王属。
华州刺史
俱以德业才名。
相望史册。
君即华州元子
少孤。
养于舅殷仲容家。
身长六尺二寸。
聪锐绝伦。
工词赋章奏。
有史才。
明吏事。
年十岁时。
叔父吏部郎中仲任府法曹
长史李孝逸闻君少俊。
请与相见。
座中试安石榴赋。
君默缀少顷。
郎中而从之。
君授翰立就。
不加点窜。
孝逸大惊。
尤善草隶。
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
人造请者笺盈几。
辄令代遣。
得者欣然。
莫之能辨。
进士
素未习尚书
六日而兼注必究。
省试九河铭高松赋。
故事。
举人就试。
朝官毕集。
考功郎刘奇乃先标榜君曰。
铭赋二首。
既丽且新。
时务五条。
词高理赡。
惜其帖经通六。
所以不(原本阙)屈从常第。
徒深悚怍。
由是名动天下。
解褐鼓城主簿
登封
与弟赠太子少保讳惟贞府君调选。
屡以高等同登甲科。
相代为长安
翰林伟之。
前是老吏好以婚田之不决者试新上官。
君悉垛阶上。
研墨汁数(原本阙)操割凡百馀道。
不终夕而毕。
县令陇西李绾。
学士也。
(原本阙)骇。
小吏分手写之。
而通不给。
朝廷耸叹。
洛阳著作佐郎太子舍人
玄宗监国
独掌令诰。
当时以为纶言之最。
尝有命召。
或以次进(原本阙)
今日非也闻公唤长舍人来。
遂御小殿赐食。
因出诸家书迹数十卷。
曰。
闻公能书。
可为寡人定其真伪。
君分别以进上。
玄宗大悦。
因赐藤笺笔墨衣服等物。
尝和游苑诗。
御札八分批答云。
孔门入室。
鲁国称贤。
翰墨之妙。
莫之与先。
君一览无遗。
兼该故实。
韦安石宰相兼庶子
特相礼重。
宫务一以咨君。
事颇填委。
从驾至(原本阙)司直用事。
命坊官同游石瓮寺驻焉。
诸君有忌前者。
曰。
颜舍人必不行。
已而君辞以遽。
曰。
果尔何为妄请。
君默然。
玄宗登极。
同列皆迁中书舍人
君让范阳卢辅
俄为琚等所挤。
出为润州长史
滁州刺史
按察使王志愔以清白名闻。
沂州
志愔娶于颜馀庆。
以男求婚。
君拒之。
遂诬奏。
请降阶夺禄。
其初君与执事者。
因□官有忤。
至是憾焉。
遂黜归田里。
君屏私第。
傲然无闷者十年。
陈郡殷践猷上谷寇泚武功苏晋吴郡陆象先友善。
相见未尝不毕景。
起为濠州刺史
累加朝议大夫上柱国
中书令张嘉贞深相器重。
方引知制诰(原本阙)右职。
属罢相不行。
代到。
风疾停家。
开元二十年秋七月才生明。
薨于绛州翼城县之官舍。
子春卿任也。
明年
葬于东京鹞店东北高村原夫人新城县元氏故兆。
异穴而堋。
权也。
文集三十卷。
著干禄字书一卷。
并行于世。
续祖父涉令光庭注后汉书。
常山之陷也没焉。
广德二年春三月二十有二日制曰。
濠州刺史上柱国颜元孙
懿道淳茂。
宏材特达。
传经成业。
聚学为文。
清白著于家风。
问望光于铨选。
久膺扬历。
爰寄藩条。
政有其方。
绩宣其用。
未登大任。
遽迫流年。
九原不作。
郡邑存其遗爱。
二子象贤。
艰难立其名节。
忠能徇国。
孝在荣亲。
赠以儒官
扬其盛烈。
可赠秘书监
真卿表谢。
今上批答云。
卿之先伯。
当代词宗。
道蕴国经。
行推人表。
上宏祖德。
下奖门阀。
郑国不亡。
臧氏有后。
虽云雨之泽。
自叶流根。
然训诲之方。
因父见子。
永惟盛烈。
式宠代官。
不朽者名。
斯为极矣。
呜呼。
君有五子。
皆有才名。
春卿
聪锐无比。
早擅词赋。
尤工表檄。
倜傥有吏能。
急人之急。
明经拔萃。
蜀县
长史苏颋举茂才异等。
未试。
张敬忠节度判官
翼城丞。
与弟杲卿曜卿从父弟允南调选。
同日于铨庭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偃师县
杲卿。
忠烈方正。
精敏有识。
累至魏州录事参军
清白名闻。
安禄山营田度支判官太常丞
常山太守
禄山反。
诛其土门使。
(原本阙)卫尉卿兼御史中丞
城陷诟詈。
为贼所屠害。
乾元中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曜卿
介直以信称。
勤学好属文。
工草隶书。
十五以文学崇文馆
每选集。
必为主司所赏。
历城淄川司马。
旭卿。
美姿仪。
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
仁恕和厚。
口无择言。
颇属文词。
留心诂训。
嘉陵司马。
孙纮。
少好杂书。
疏财重义。
方义
鲜于仲通节度剑南
引为判官
同征閤罗凤。
没于蛮。
泉明。
颖悟孝义。
果锐娴于吏道。
安平
父敬保将开土门
使与长史袁履谦往来谋议。
左金吾兵曹
寻为贼所执。
举家见陷。
泉明到河北乞求赎。
先姑女而后巳子。
行路哀之。
东京收复。
泣血求父尸获焉。
时人以为孝感所致。
有能名。
崔光远所挤。
彭州司马
威明
太仆丞邛州司马
季明
惇敏有容止。
与君外孙卢逖同为贼所害。
左赞善
浚。
勤学好属文。
早卒。
子干
刚锐强力。
公刘果毅
弟沛。
同遇贼害。
都水使者
尚食奉御
翘。
入道。
诩。
与泉明子诞同质于禄山
皆被锯杀。
赞善
诞。
义王咨议
翙。
道义令。
觌。
汉州参军
靓。
盐亭
珝。
觏。
未仕。
曾孙证。
右内仓曹
讯。
兵曹
诏。
王参军
皆承谋翼。
不敢失坠。
惟君德盛才茂。
行周业广。
文可以经国。
道可以致君。
而坎壈盛明。
不登弼亮。
其时欤。
其命欤。
真卿越自婴孩。
特蒙奖异。
且兼师父之训。
岂独犹子之恩。
濡笔告哀。
不申万一。
铭曰。
琅琅世父。
明德是矩。
孝以仁亲。
忠期辅主。
周旋礼法。
精究训诂。
行楙圭璋。
文彪龙虎。
高标天府
震耀区宇。
前载(原本阙)千官歘睹。
王畿就列。
赤县斯伛。
杕华交辉。
洒翰如雨。
洛阳毗贰。
著作布武。
载笔龙楼。
□光龟组
元宗褎异。
□发俦伍。
不入掖垣
翻飞江浒。
淮沂其乂。
典宪斯侮。
望闬爰归。
优游不吐。
名公虚左。
濠上爰抚。
方俟同升。
遽愆多祜。
一麾屡黜。
百赎奚补。
翼子多方。
教忠则膴。
吁嗟太保
为国干橹。
取义舍生。
悲今迈古。
皇恩自叶。
超赠秘府
存殁哀荣。
幽明赫昈。
真卿追痛。
衔恤靡怙。
牵缀铭功。
恨非覼缕。
饮中八仙746年 唐 · 杜甫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白眼 何公箸 倚玉 移封酒泉
知章贺知章会稽人自称秘书外监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让皇帝长子琎封汝阳王三斗朝天
道逢(一作见)曲车流涎恨不移封酒泉
左相李适之天宝元年左丞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一作避)贤。
宗之崔宗之,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珦之子,官至左庶子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善草书)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云烟
焦遂(甘泽谣,布衣焦遂,为陶岘客)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黄预感怀1098年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壁立无堪佐子贫,漫修简牒效慇勤。
起临明镜看生意,卧向晴檐共白云。
逸气不应供潦倒,剧谈脱或致纷纭。
但令苏晋禅妨醉,不患何山病故荤。
江神子/江城子 亳社观梅呈范守、1096年 北宋 · 晁补之
 押阳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
去年初见早梅芳。
一春忙。
短红墙。
马上不禁、花恼只颠狂。
苏晋长斋犹好事,时唤我,举离觞。

今年春事更茫茫。
浅宫妆。
断人肠。
一点多情、天赐骨中香。
赖有飞凫贤令尹,同我过,小横塘
王升之绝句以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为韵因次其韵 其四 宋 · 刘跂
五言绝句 押宋韵
欲逃苏晋禅,苦乏阳城俸。
邻家称子贫,杯酌与君共。
王子敏相别十年今在汝见招以书往从之闻其斋素卧病以诗劝之肉食1103年 北宋 · 苏过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已矣君休问十年,相逢定怪两华颠。
长卿犹作文园令苏晋长斋绣佛前。
隐几不堪居士病,在家空学小乘禅。
隙驹安用徒劳苦,为我西来数击鲜。
钱申伯邵武1135年6月 宋 · 李纲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钱郎与世苦不谐,胸次徒抱经纶才。
行年五十犹未试,蟠蛰虽久愆风雷。
扫除习气趣空寂,华藏重重恣游历。
世间幻妄此道真,未必亨通胜穷阨。
我方卧病南海滨,喜君襟抱时相亲。
胡为乘兴有所适,使我怅望归飞云。
兵戈格斗何时息,田园将芜归未得。
同是天涯流落人,此心炯炯君应识。
闽山六月丹荔枝,火齐堆盘侑一卮。
愿言及此复过我,岁晚勿负沧海期。
醉乡我已成真隐,君亦逃禅学苏晋
乐天不醉即谈禅,此外悠悠真(道光本作、何校作直)须忍。
甘露灭 北宋 · 李彭
 押词韵第十部
疵贱楚江濆,真遭女媭骂。
自无交吕心,从猜追信诈。
颇耽曲米春,寒柯一壶挂。
戏逃苏晋禅,时赴拾遗社。
念我眼中人,十烛九已灺。
向来支道林,得祸不能嫁。
解羁蜑雾中,万事顿高谢。
奇胸挟风涛,吐句端可怕。
何时织锦机,纬经聊一借。
怀哉付短章,参旗耿寒夜。
秀实监丞时惠佳章逋债稍多今因休暇再报一章当时同游已踰三月辄泛语以谢 宋 · 王洋
 押支韵
人生萍梗踪,端若邂逅期。
奈何人常言,会合信有时。
鄙人初谒郡,故事科童儿。
竹马岂其情,驩笑亦强随。
岂缘特达贤,惜此驽钝姿。
乃信非偶然,三叶亲华枝。
此老辈行高,心事故崛奇。
逃禅昔苏晋,辞荣今介推
十年守一官,不乐亦不悲。
独设诗中禅,健勇了未衰。
谈空不可攀,且报今年诗。
成彦李益之朱乔年及某一饭适忌日无侑觞者遂迟明日成彦偶在式假以食素谢吾三人朱且行仆因以诗促之 宋 · 邓肃
 押词韵第三部
点额万里归,兀坐冷如水。
惭愧北阮贤,为余欣设醴。
既邀折槛朱,仍约骑鲸李
人乳已方丈,清歌皓齿
那知事大谬,反误占食指
得鹿傥是梦,翻羹得无鬼。
我生饮红裙,万事空一洗。
所失如猬毛,岂惟一饭耳。
端恐会,自此参辰矣。
凭公反高阳,勿专兰亭美。
主人或素餐,苏晋端可拟。
何妨具大烹,肉食从客(道光本作可)鄙。
蔡子强挽章 宋 · 刘子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擢秀词林少也奇,星轺荣耀更分麾。
世传清德名方盛,生不长年理可疑。
苏晋逃禅心淡泊,孔融好客酒淋漓。
眼看玉树埋尘土,零落交游我独悲。
麻姑山 北宋 · 童邦直
五言排律 押先韵
碧苔侵野径,好鸟隔春烟。
有洞寻青翼,无僧结白莲。
雨添蛙一部,暖足柳三眠。
绿发便花朵,悭肠怯酒船。
安仁嗟拙宦,苏晋暂逃禅。
日色同悲惨,东风乱纸钱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七引《麻姑山志》)
戏作呈广心 宋 · 洪朋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清樽歌舞影徘徊,谁唤逃禅苏晋来。
我自木人人(鲍校本、丁本、朱作入)桃李,黄蜂紫蝶莫惊猜。
宿仪林寺 南宋 · 黄圭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探幽适兴访仪林,休听春蛙说雨深。
翠竹黄花新般若,青山绿水旧知音。
禅盟苏晋情相契,酒恋渊明且斟。
此去雪峰应不远,肯容杖履谩相寻(同上书卷一五)
一丛花杜工部饮中八仙 宋 · 林正大
 押先韵
知章骑马似乘船。
落井眼花圆。
汝阳三斗朝天去,左丞相、鲸吸长川。
潇洒宗之,皎如玉树,举盏望青天。

长斋苏晋爱逃禅,李白富诗篇。
三杯草圣传张旭,更焦遂、五斗惊筵。
一笑相逢,衔杯乐圣,同是饮中仙
附:杜工部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世贤。宗之潇潇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光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呈大宗丞求笔戏 宋末元初 · 丘葵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咄咄人谁识,翩翩老更佳。
王维不是画,苏晋已长斋。
地静(原作自,据汲本改)室,天秋黄落阶。
日长用幽意,咫尺到无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