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秋日宴石淙序 初唐 · 张易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夫瀛洲渤澥。瞻地际而无穷。昆邱阆风。望天涯而不极。岂若阳城石淙。山水名区。观其峰□□竖岩㟧。环绕青翠。掩日韬霞。辟银榜于丛崄。敞瑶台于洞𢈈。悬崖削壁。自然风雨之乡。复涧回潭。即是雷霆之府。则知阴阳同功而穿凿。独此标奇。造化僇力而雕镌。居然孤绝。平临襄野。童儿牧马之场。斜瞰茨山。野老休牛之地。可以兮登践。可以兮栖迟。群公松竹其心。芝兰其性。罄忠而事明主。投分而接神交。虽迹混市朝。而心游江海。或班超燕颔。荣封万里之侯。或叔夜龙章。声振五铝之锻。或十居外一居内。季成子而佐文侯。或笔则笔削则削。鲁孔某而刊大易。或涕唾流沬。湿蔡生之嵚颐。或飒洒须眉。举羊公之折臂。或长安鬻铁。而位掌兵机。或文昌握兰。而荣分星署。亦有银床贵宠。为座上之颜回。亦有金穴懿亲。作关西之孔子。是知鸟有凤而鱼有鲲。翥垂天之羽毛。耸横波之鳞甲。并汾水扈游之暇。柏梁侍奉之馀。披雾睹天。思逢乐广。弹琴命酌。愿值刘伶。大开文酒之娱。都会琳琅之客。将辞繁杂。适莽苍而邀欢。已造虚无。陟峥嵘而抒意。于是临月观。俯云扃。丹壑万重。青溪四合。腾猿把臂。倒挂松枝。游鳞鼓鳃。下吹莲叶。文狸赤豹。窟穴于嵓亭。贝阙龙堂。沈沦于水府。攀窅蒙之倒景。既如登紫阳兮入洞天。观澜汗之洪涛。又似驾鼋梁兮浮碧海。樵苏不爨。高谈众妙之门。萝薜成衣。远得幽栖之致。爰有尧年许仲武来此练魂。汉代刘君安游兹服食。目不私视。口不私言。日诵仙□夜披真诀。平身七过。含咒□而□符。叩齿三通。设灵坛而禹步。傍祛俗累。郤坐仙嵓。相顾而言曰。钟鼎不可以久食。嚣尘不可以久□兰薰而摧。玉贞则折。故仲尼抗浮海之说。孟轲养浩然之气。名利所在。似刻舟而访宝剑。礼义何施。若击鼓而求亡子。富贵者。劳筋苦骨。风火日夜而煎熬。文章者。伤神溃心。蚊虻朝昏而啮。岂不见金楼要□永出樊笼。玉釜灵膏。长排促景。三千年之琼实。缓缓充饥。五百岁之铜人。时时拍背。常枞开口。对老聃而不言。鸿濛掉头。仰云将而拊髀。北游汗漫。与若士而摩肩。东戏蓬莱。共麻姑而扼腕。我辈仰之而杌魄。望之而荡灵。旷若发蒙。惵然意下。于时青要戒序。朱明谢时。红飙息而凉蝉吟。白日下而残虹歇。秋风稍起。撼群木于高邱。夏日旋移。落长绳于暮景。天开云散。流离烂漫。少室巅兮嵩高半。绕涧连岗。吐焰生光。红绿阿兮紫翠房。面林壑而神清。阅烟霞而披痒。落札则书成鸟迹。映科斗之文章。染翰则思缛鱼笺。射骊龙之光彩。聚东山之瑰宝。未足为珍。拥南涧之风烟。才堪入赏。乃戛瑟导意。抗音高歌。炎暑隔而泉石心寒。劝酬举而鹓鸿耳热。瀑下潨奔兮云和乐。流波之作管弦。丹嵓青壁兮地屏风。藤葛之为钩钮。耳目所接。天下之为奇也。游践所经。天下之为绝也。吸精英而咀根荄。既四序之无厌。脑翰墨而髓风烟。须一言之有作。
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 盛唐 · 高适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维乾元元年五月日。太子詹事御史中丞高适。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御史中丞张许二公之灵。中丞体质贞正。才掩群豪。诗书自负。州县徒劳。惆怅雄笔。辛勤宝刀。时平位下。世乱节高。贼臣通逆。国步惊骚。两河震恐。千里嗷嗷。投袂洒泣。据鞍郁陶。全谯入宋。收梓捍曹。心系魏阙。志清武牢。帝曰嗟尔。龙光豹韬。宪台戎幕。持斧拥旄。呜呼。予亦忝窃。统兹介冑。俄奉短书。至夔狂寇。裹粮训卒。达曙通昼。军乃促程。书亦封奏。遂发趫勇。俾驱鸟兽。将无止心。兵亦死斗。贼党频蹙。我师旋漏。十城相望。百里不救。纭纭啸聚。兵锋亦凑。积薪为梁。决岸成窦。呜呼。当此虎敌。岂无强邻。常时肝胆。今日越秦。坚守半岁。绝粮数旬。柹椽秣马。煮纸饲人。病不暇拯。殁无全身。煎熬甲冑。啄啮胶筋。慷慨艰险。凄凉苦辛。呜呼。我辞淮楚。将赴伊洛。途出兹邦。悲缠旧郭。邑里灰烬。城池墟落。何九拒之峥嵘。皆二贤之制作。声盖天壤。气横辽廓。让死争先。临危靡却。呜呼。□天亦难论。万夫开壁。一旅才存。衰羸既竭。力弱相吞。陷阱织路。梯冲栈门。土壕水合。木栅云屯。居即其敌。突无其奔。烟云剑戟。逼侧纷昏。与求生而害义。宁抗节以埋魂。呜呼。悖逆歼溃。干戈将止。海岳澄清。朝廷郅理。封功列爵。怀黄拖紫。伤哉二贤。不预于此。呜呼孀妇。伶俜爱子。追赠方荣。赏延兹始。寂寂梁苑。悠悠睢水。黄蒿连接。白骨填委。思壮志于冥寞。问遗形于荆杞。列祭空城。一悲永矣。
正议大夫行国子司业上柱国金乡县开国男颜府君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
君讳允南。字去惑。京兆长安人也。高宗侍读赠华州刺史昭甫府君之孙。嶭王友赠太子少保惟贞府君之第二子也。少以词藻擅名。兼工草隶书。尤善五言诗。深为伯父濠州刺史元孙府君之所赏爱。开元十五年。以挽郎选糊名考。判入高第。授鹑觚尉。后与从父兄春卿杲卿曜卿调集。皆为吏部侍郎席建侯所赏重。时论荣之。寻授右武卫兵曹。二十六年丁内忧。以毁闻。服阕。转右领军录事参军。与从祖姑子刘同升齐名。长又相善。尝寓书与之。中书舍人孙逖见而惊叹曰。古人之作。寻为同升江南经略判官。迁大理评事。从调吏部。侍郎达奚珣以书判超等。荐为朝廷左补阙。玄宗尝撰华岳碑并书。天宝九载。令御史大夫王鉷打百本以赐朝臣。家获二本者四族。而君以两省官弟真卿以殿中侍御史居其一焉。每正至朝贺。宰相以下登殿者不过三十人。而君与真卿王鉷法服于含元殿蹈舞。而衣接焉。朝觐宴集。必同行列。故君赋诗云。谁言百人会。兄弟皆沾陪。与谏议大夫郑审郎中祁贤之每应制及朝廷唱和。必警绝佳对。人人称说之。俄迁殿中侍御史。以忤杨国忠贬襄阳丞。移河东司户京兆士曹。十五年。长安陷。舆驾幸蜀。朝官多出骆谷至兴道。房琯李煜高适等数十人尽在。中丞田良邱为哥舒翰行军司马。既败。犹自振矜。因诵表云。翰北行师。未当挫衄。盖缘运数潜迫。人神同弃。职之人故。匪翰之由。众皆默然。君独抗声叱之曰。公何得尚为贼说徵祥乎。峘等因欲殴击魏仲犀与之同罪。逊词引去。不敢枝梧。一座皆壮之。恩诏召拜尚书屯田员外郎。加朝散大夫。迁司膳郎中。真卿至自河北。玄宗给君驿至凤翔。令相见。从肃宗入西京。迁司封。真卿以尚书兼大夫。弟允臧又为殿中。兄弟三人。同时台省。当代无比。时人钦羡焉。寻封金乡县开国男。累加正议大夫上柱国。迁国子司业。宝应元年冬十一月。真卿自利州蒙召至上都。君遇疾巳革。□而泣曰。吾忍得见汝。因哽咽不自胜。其十日。倾逝于私第。享年六十九。呜呼。明日庚申。葬于万年县凤栖原先茔之北。祔也。二子。颖。频。皆好为五言诗。真卿使奏事彭原。上文章。蒙擢校书郎。早卒。颖简直洁巳。以左卫兵曹选。为侍郎崔器所赏。累授河南府士曹。噫。君幼而聪明。长而美秀。仁恕形于造次。清识冠于当时。善与人交。笃于僚友。故父执侍郎寇公泚相国陆公象先尚书陆公景融重君才名。相见未尝不移日也。相国房琯尚书韦陟张倚皆笃忘年之。河南陆据彭城刘餗刘秩陇西李揆河东裴士淹特敦莫逆之欢。河东敬括陇西李华李涵范阳卢允毕尽常僚之好。非夫亲仁诚物。泛爱虚巳。则何以广而能周。久而益敬者矣。家常有折胫鹤。初真卿小年时戏书其背。君切责曰。此虽不能奋飞。竟不惜其毛羽。奚不仁之甚欤。其恻隐者如此。真卿终身志之。于戏。以君之才之美之德之义。方当翼亮盛时。仪型宗国。道之祝丧。顿我远图。悲乎痛哉。真卿孩而不天。太夫人兰陵郡太夫人殷氏亲自鞠育。实赖慈训。粗兹有成。至若发虑学文之亲。立身复礼之道。非仁兄之规诲。曷暨所蒙。且有师训之资。岂惟孔怀之戚。布哀金石。未究万分。铭曰。
庄岳熊浑。清沂骏奔。英灵孕育。生我仲昆。维我仲昆。邦家之藩。孝仁是履。恺悌是惇。清识冰澈。韶仪玉温。词华藻绚。翰墨云繁。通究理体。精详政源。爰初发迹。屡振瑶琨。尉邑何陋。评廷不冤。衮衣补阙。绣服荣敦。神州列掾。会府掌屯。司膳王封。回薄飞骞。乃佐教冑。载光儒门。未登鼐鼎。奄谢鸿鸳。伊昔不造。实赖能存。下光花萼。上洁晨飧。微君教导。曷惠拯援。今既绝矣。哀摧忍言。何以寘怀。勒铭弗谖。垂诸来裔。翼子谋孙。
寄高三十五书记(适)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寄高三十五詹事(适。以淮南节度为李辅国所短,除太子詹事。)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引用典故:鸿雁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
时来如(一作知)宦达,岁晚莫情疏。
天上多鸿雁,池(一作河)中足鲤鱼。
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王命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引用典故:筑坛 烧栈 喻蜀
汉(一作漠)北豺狼满,巴西道路难。
血埋诸将甲,骨断使臣(一作君)鞍(广德元年,李之芳等使吐蕃,被留)。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严武入朝,吐蕃陷河西、陇右,又围松州,高适不能制,故思武也)。
深怀喻蜀意,恸哭望王官(一作京峦)。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其二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
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风动将军幕(一作盖),天寒使者裘。
漫山贼营(一作成壁)垒,回首得无忧(广德元年,吐蕃陷松、维、保三城,及云山新筑二城,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翰乃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裔,蕃人多以部落为氏,初为王忠嗣衙将,后代为节度,屡著功河西,进封平西郡王。)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倚刃 非熊 题柱 宠鹤 珠履客 麒麟阁 君王神武 廉颇 识吕蒙 孙楚 魏绛
今代麒麟(一作骐麟)阁,何人第一功。
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
先锋百胜(一作战)在,略地(一作妙略)两隅空。
青海无(一作飞)传箭,天山早挂弓。
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
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
智谋垂睿(一作眷)想,出入冠诸公。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
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
受命边沙(一作军麾)远,归来御席同。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茅土加名数,山河誓始终。
策行遗(一作宜)战伐,契合动昭融。
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
未为珠履客,已见(一作是)白头翁。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
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一作“乡曲轻周处,将军拔吕蒙”。严武、高适辈皆共军事,鲁炅、曲环辈皆其部将)。
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一作腰间有长剑,聊欲倚崆峒)。
送高三十五书记(高适,渤海人。解褐为封丘尉,不就。客游河西,哥舒翰奇之,表为书记。)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崆峒小麦熟,且(一作吾)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积石军每岁麦熟,吐蕃穫之,边人呼为吐蕃麦庄。天宝六年,哥舒翰掩击大破之,后不敢复至。八载,又克其石堡城。然自此用兵河西不已,故追言戒之,欲适告翰也)。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一作并州)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唐簿尉有罪,辄受鞭鞑)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作言)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一作尤)须慎其仪(一作宜)。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一作旗)。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一作亦足慰远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驩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中肠安不)悲。
惊风吹(一作飘)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一作时)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扬旗(原注:二年夏六月,成都尹严公置酒公堂,观骑士试新旗帜。)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猛士 王粲不归秦
江(一作风)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
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
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
庭空六(一作四)马入,駊騀扬旗(一作旆)旌。
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来缠(一作冲)风飙急,去擘山岳倾。
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
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
三州陷犬戎(广德元年,剑南节度高适不能军,吐蕃陷松、维、保三州),但见西岭青。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吾读古人之书。而求古人之贤未获。嗟夫。遐叔谓曰。无世无贤人。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虽贤不能自辩。况察者未之究乎。郑卫方奏。正声间发。极和无味。至文无彩。听者不达。反以为怪谲之音。太师乐工。亦皆失容而止。曼都之姿。杂于憔悴。被缊絮。蒙萧艾。美丑夷伦。以为陋。此二者既病不自明。又求者亦昏。将剖其善恶。在迁政化。端风俗。则贤不肖异贯。而后贤者自明。而察者不惑也。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此三贤者。可谓之达矣。或曰。愿闻三子之略。遐叔曰。元之志行。当以道纪天下。刘之志行。当以六经谐人心。萧之志行。当以中古易今世。元齐愚智。刘感一物不得其正。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不易一刻之安。元之道。刘之深。萧之志。及于夫子之门。则达者其流也。然各有病。元病酒。刘病赏物。萧病贬恶太亟。奖能太重。元奉亲孝。居丧哀。抚孤仁。徇朋友之急。莅职明于赏罚。终身贫。而乐天知命焉。以为王者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天人之极致也。而词章不称。是无乐也。于是作破阵乐词。是乐也。协商周之颂。推是而论。则见元之道矣。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著称。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条贯源流。备今古之变。推是而论。则见刘之深矣。萧以史书为繁。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而为列传。后代因之。非典训也。将正其失。自春秋三家之后。非训齐生人不录。次序缵修。以迄于今。志未就而殁。推是而论。则见萧之志矣。元㨿师保之席。瞻其形容。不俟其言而见其仁。刘被卿佐之服。居宾友之地。言理乱根源。人伦隐明。参乎元精。而后见其妙。萧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生一死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欲人人如我。志与时多背。恒见诟于人。取其中节之举。是可以为人师矣。学广而不偏精。其贯穿甚于精者。又文方复雅商之至。当以律度百代为任。而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超蹈孤厉。不可谓不知言也。茂挺父为莒丞得罪。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按成之。茂挺初登科。自洛至莒。道邀使车。发词哀乞。惟一涕下。即日舍之。且曰。萧赞府生一贤才。资天下风教。吾由是得罪亦无憾。夫如是。得不谓之孝乎。或曰。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遐叔曰。若太尉房公。可谓名公矣。每见鲁山。则终日叹息。谓予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尽矣。若司业苏公。可谓贤人矣。每谓当时名士曰。使仆不幸生于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宇弟宙次宗和而不流。南阳张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㟧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丹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是皆慕于元者也。刘在京下。尝寝疾。房公时临扶风。闻之。通夕不寐。顾谓宾从曰。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无复有神道。尚书刘公每有胜理。必诣与谈。数日忘返。退而叹曰。闻刘公清言。见皇王之理矣。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恨言理少对。未与刘面。常想见其人。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弟霸士会峻清不杂。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是皆重于刘者也。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推萧同事。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问萧求人。海内以为德选。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河南源衍季融粹微而周。会稽孔至惟微述而好古。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中山刘颖士端疏明简畅。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是皆厚于萧者也。尚书颜公。重名节。敦故旧。与茂挺少相知。颜与陆据柳芳最善。茂挺与赵骅邵轸洎华最善。天下谓之颜萧之交。殷寅源衍睦于二交之间。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刘避地逝于安康。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今复求斯人。有之无之。是必有之。而察之未克也。三贤不登尊位。不享下寿。居易委顺。贤人之达也。不蒙其教。生人之病也。予知三贤也深。故言之不怍云。
授高适谏议大夫制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敕。监察御史高适。立节贞峻。直躬高朗。感激效经济之略。纷纶赡风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毅色。实谓忠良。宜回纠逖之任。俾超风谕之职。可守谏议大夫。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唐 · 独孤及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引用典故:卞和 济川 大人赋 贾生 天网 献可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
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
罢官梁山外,穫稻楚水湄。
适会傅岩人,虚舟济川时。
天网忽摇顿,公才难弃遗。
凤凰翔千仞,今始一鸣岐。
上马指国门,举鞭射书帷。
预知大人赋,掩却归来词。
天子方在宥,朝廷张四维。
料君能献可,努力副畴咨。
旧友满皇州,高冠飞翠蕤。
相逢绛阙下,应道轩车迟。
高侯秉戎翰,策马观西夷。
方从幕中事,参谋王者师。
贾生去洛阳,焜耀琳琅姿。
芳名动北步,逸韵陵南皮。
肃肃举鸿毛,冷(一作冰)然顺风吹。
波流有同异,由是限别离。
汉塞隔陇底,秦川连镐池。
白云日夜满,道里安可思。
梦想浩盈积,物华愁变衰。
因君附错刀,送远益凄其。
四海各横绝,九霄应易期。
不知故巢燕,决起栖何枝。
高士咏 其三 许先生 中唐 · 吴筠
押真韵
大名贤所尚,宝位圣所珍。
皎皎许仲武,遗之若纤尘。
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
物外两寂寞,独与玄冥均。
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公行状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二
仲尼述易道。于坤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公天生懿德。外方内直。气茂才全。发为诗文。得大易之中。诗人之正。邈乎其不可及己。七岁诵孝经。先秘书异其聪敏。问曰。汝志于何尚。公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是所尚也。后博究五经。举其大略。而不为章句学。确然有可大之业。知者益器之。十五秘书捐馆。公茹血在疚。踰时而后杖。由是乡党称孝。二十馀以文章游梁宋閒。通人颍川陈兼长乐贾至渤海高适。见公皆色授心服。约子孙之契。天宝十三载应诏至京师。时玄宗以道莅天下。故黄老教列于学官。公以洞晓元经。对策高第。解褐拜华阴尉。故相国房琯方贰宪部。请公相见。公因论三代之质文。问六经之指归。王政之根源。宪部大骇曰。非常之才也。赵郡李华扶风苏源明并称公为词宗。由是翰林风动。名振天下。及函洛寇扰。公违难于江南。上元初授左金吾兵曹。掌都统江淮节度书记。非其好也。未几。徵拜右拾遗。因上疏陈便宜。及方镇有冒于货贿。举直错枉。大者十馀事。不行。皆焚其藁。时大盗之后。百度草创。而太常典故。尤所坏缺。公为博士。祗考古道。酌沿革之中。凡有损益。莫不悉当。新平公主之子裴仿。尚永清公主。公实相礼。初以裴仆射遵庆主婚。中诏长主后夫姜庆代焉。公奏曰。婚姻人道之大。使异姓主之。非礼也。且无以示天下。臣不敢奉诏。上从之。又议定谥法。公以为谥者。盖迹其事业邪正而褒贬之。举一字可使贤不肖皆劝。故其议吕諲卢弈郭知运等谥。皆参用典礼。约夫子之旨。其事覈。其文高。学者传示以为式。时有上议谓景皇帝未升尊位。不宜为太祖。诏下百寮。公按礼经。以为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故三代皆以受命始封之君配昊天上帝。唯汉氏崛起丰沛。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不可为祖宗。故以高帝为太祖。若景帝肇启王业。建封于唐。高祖因之。遂以有天下之号。天所命也。宜百代不迁。因具故事条奏。从之。于是郊庙之礼遂定。踰月。拜公尚书礼部员外郎。迁吏部。每岁以书判试多士。而朝列有以文学称者。必参校辨论。定其甲乙丙科。至是公分其任。求为郡守。以行其道。除濠州剌史。公下车。以淮士轻剽。承兵革之后。率多不法。长吏不能制。遂先董之以威。格之以政。然后用恺悌宽厚。渐渍其俗。三年而阖境大化。优诏褒美。移拜舒州刺史。又以理行闻。玺书就加朝散大夫检校司封郎中。赐金印紫绶。其明年。吴楚大旱。饿夫聚于萑蒲者十七八。唯舒安阜近者悦。远者来。犬牙之境。草窃不入。上闻之。诏曰。断狱岁减。流庸日归。以人俗之丰给。当淮湖之灾旱。尔守之力也。擢拜常州刺史本州都团练使。常州为江左大郡。兵食之所资。财赋之所出。公家之所给。岁以万计。公削其烦苛。均其众寡。物有制。事有伦。刑罚罕用。颇类自息。公又谓安人之道。清而静之则定。为而察之则扰。故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一变而百姓不知其理。又一变。知其理而不知理之所由。比及三年。吏不忍欺。路不举遗。年谷屡熟。灾害不作。甲辰岁冬十月二十日。甘露降于庭树。二十七夕乃止。呜呼。公庇斯人。人方仰公。彼天不惠。降此大厉。为郡之四载。大历十二年四月壬寅晦。暴疾薨于位。行路恸哭。罢市者相吊踰月。又吁嗟之声相闻。自寮属相吏。下逮乡老里尹。皆率以备斋祭。及葬之日。缌衰送葬者数千人。唯公体黄老之清净。包大雅之明哲。尊贤容众。而交不谄渎。本仁祖义。而文以礼乐。乃至温良能断。应用不滞。达识足以表微。厚德足以载物。善而不伐。光而不耀。内不机巧。外无缁磷。隤然中立。豁若虚受。其长人也。先教爱而后法禁。不迁怒以临下。故威而不猛。不私己以欺人。故易而无备。其茂学博文。不读非圣之书。非法之言。不出诸口。非设教垂训之事。不行于文字。而达言发辞。若山岳之峻极。江海之波澜。故天下谓之文伯。有集二十卷行于代。若艺文之士。遭公发扬盛名。比肩于朝廷。则有故中书舍人吴郡朱巨川。中书舍人渤海高参。今尚书左丞天水赵璟。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博陵崔元翰。考功员外郎颍川陈京。礼部员外郎北海唐次。苏州刺史高阳齐抗。其章章者也。其睦亲与善。自内姻及朋友所知之家。振穷分灾。恤孤哀丧。颁禄归赗。必加于常人一等。故启手足之日。室无馀财。惟待赐然后乃敛。议者于是谓公有文子之清。子产之仁。史鱼之直。平仲之与人。贾生之行义。文翁之政事。叔子之遗爱。而不跻岩廊。不享期颐。阙致君论道之美。以遗史册。故凡百以为痛。在昔孔文子以敏而好学为文。公叔发以恤卫国凶饥为惠。矧公功存于人。言垂于代。有文有质。不忝前烈者与。易名之礼。请从令典。谨状尚书考功。伏以褒德尚贤。设教之崇轨。加谥易名。饰终之令典。谨按故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某。蕴黄裳之服。协中庸之德。正词复礼。施化为邦。清风存乎省寺。遗爱结于黎庶。具美之道。何以尚兹。窀穸既安。音徽日远。请追公叔之谥。式播臧孙之烈。谨上。
李回宣慰三道敕旨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成德军魏博皆出兵甲。俯临贼境。秋气已至。攻取是时。元逵宏敬。制胜伐谋。必有成算。固须命使。远访嘉猷。又回鹘虽已遁逃。尚存馀烬。今朔风始劲。塞草具腓。犹虑未革枭音。敢怀狼顾。迫于饥窘。复扰边城。仲武久欲荡除。俾无噍类。成其志业。壮彼威声。亦在使臣往喻朕意。各宜奋厉。早建殊勋。解甲来还。免彼祁寒之候。止戈除害。庶臻仁寿之期。咨尔帅臣。副兹委遇。宜令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李回充幽州镇魏等道宣慰。
讨袭回鹘事宜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伏见李靖再破颉利可汗。方始擒得。望付翰林录李靖传。诏示刘沔。晓谕云。比者未取却公主。与回鹘接战。朝廷力稍不及。舍之即易。今既取却公主。又与回鹘接战。即须剪除令尽。不得遗生后患。兼令拣退浑沙陀共三千骑。枞枞排比。兼晒取三千人十日乾粮及乾蒸饼。闻塞上五百钱买得一头牛。亦令约人数晒取牛肉乾脯。且如此排比。待景度幽州使回。令刘沔专差信实军将至景度数探问事情。如仲武便肯出兵讨袭。即须且让仲武。不得争功。如仲武不□词言悠慢。未有去思。即须及塞草未青。虏马羸弱。便令蕃军掩袭。必见成功。其李靖传事谨奏上。伏希圣明采纳。
回鹘事宜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
右。自刘稹平后。臣久欲奏闻。请降识事情中使。宣谕仲武。令早灭却残虏。兼探仲武见刘稹平后。有何言说。两度缘延英论事校多。未及陈奏。昨日奏事官论博言到。传仲武语与臣。近稍得回鹘消息。人心颇有离异。缘可汗欲得投安西。其部落百姓皆云。骨肉尽在向南。愿投国家。又云。与室韦已不得所。据此时势。即合归降。不然。自相破灭。伏望因此机便。特降供奉官有才识者充使。兼赐仲武诏。谕以刘稹已平。天下无事。惟残虏未灭。常系圣心。仲武犹带北面诏讨使。合为国家了却残虏。成此功业。令超于镇魏。朝廷酬报。必极优崇。料仲武企羡两道立功。皆加宠位。又知朝廷内无寇孽。足得捍边。仲武是见机之人。必思自效。令取岁内百计招降。兼示以优待可汗。必令得所。缘国家与回鹘久为敌国。结怨已深。虽近方戢兵。终须早有经略。且令招诱。最为得宜。臣谨密状闻奏。此状望留中不出。
论田牟请许党项雠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虽不习兵钤。昧于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伏希圣慈。特赐详览。比者陛下常虑回鹘国中离散。未是实情。今据我阿尼伊难珠合等书云。此閒更无活处。即是实耗。又回鹘安孝顺云。赤心宰相问汉国中看你回鹘好无。足知依倚大国。意甚勤恳。今若许田牟徇党项贪利之心。不自量力。犯必死之虏。绝归款之诚。事捷亦损耗甲兵。大亏恩信。不成则永为边患。取笑四夷。况穷鸟入怀。尚须矜悯。远人慕义。曾未犯边。自六月至今。未尝捉烽戍一人。夺党项一物。披诚款塞。望阙哀鸣。昨者所献表章。词恳意顺。弃而不纳。先务诛夷。此不可一也。若回鹘国中无衅。种落皆安。嗢没斯叛逆而来。即须拒绝。可汗既自失国。牙帐已无。携挈伤残。寄命他所。嗢没斯等迫于饥困。各欲求生。田牟执称背国亡命。是去年为恶徒党。都似与德彝雪屈。为党项报雠。察其用情。殊非体国。此不可二也。汉宣帝五凤中。匈奴大乱。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兵灭之。萧望之对曰。宜遣使吊问。救其灾患。四夷闻之。咸贵中国之仁义。其后南单于果是臣服。六十年边境无事。今纵不能扶其微弱。岂宜因此幸灾。此不可三也。伏望具诏太原振武。排比骑兵于边上。严防侵轶。待犯国家城镇。然后以武力驱除。若只于党项退浑小有劫夺。任部落自相仇报。亦未可助以甲兵。常令大信不渝。怀柔得所。彼虽戎狄。必合感恩。待张贾使回。足知情实。仍望诏田牟不得擅出诡计。妄邀奇功。兼诏仲武不得纳将吏惑词。为国生事。如蒙允许。伏望付翰林酌此意处分。
请密诏塞上事宜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一。据太原奏事官孙俦称。昨来回鹘到横水栅杀戮军人百姓。今抽在释迦泊东。约西去可汗三百里。未知此回鹘是那颉特下。为复是可汗遣来。今且须以此回鹘为罪人。云不受可汗指挥。擅自劫掠边界。请密诏刘沔与仲武计会。先经略此贼。如可以讨逐。事亦有名。摧此一支。可汗必自知惧。一。比闻公主与可汗常别居帐幕。每见汉使。亦是别见。望密诏刘沔与忠顺守志。每有使去。即令将密意。看方便说谕公主知。亲庙子孙。只合死生为国。常须作计自拔。归投国家。不合与可汗同行扰乱边界。如万一迎得公主。亦不得便令赴阙。须且留在边上。制置回鹘。纵力不能及。只要假公主名号。制服蕃人。
一。又虑回鹘于山林安置老弱家口。将精兵逼近城栅。搅扰百姓。如有此事。即须坚壁清野。不得与战。其小城堡兵力薄少不堪固守处。并望抽入大城。回鹘纵得小城。亦无用处。即别选骁将。潜出兵掠其家口辎重。此最是制胜之术。右。谨件如前。望各赐密诏。潜令以此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