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任布”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1050年9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范文正公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某言:伏睹朝廷行明堂宗祀之礼,诞告天下。
臣守在远方,不获荣观大庆,思有补益,辄兹狂易。
中谢。)臣闻《易》曰:「大观在上」。
言天下所观在国家之为也。
自古国家兴行风教,使天下观之,必先乎庙。
周人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所以示天下尊亲之道。
汉显宗永平二年春正月,祀光武于明堂;
其年冬十月,养三老五更辟雍
三老五更二千石禄养终厥身,前史纪之,为令王之盛节。
伏惟皇帝陛下稽古奉先行明堂大礼,尊奉三圣,配帝而飨,普天率土,咸知舞抃
至于三老五更之典,最为盛德,宜可兼而行之。
如前两府老臣,惟太子太保杜衍太子少傅任布在焉。
直清忠荩,勤劳弼亮;
廉洁不渝,止足知退,皆可备三老五更之选。
傥朝廷以礼大数烦,难于并举,亦可召至,俾陪观大礼,及覃庆之际,特加恩奖,是亦兼行养老之典也。
臣又睹工部侍郎致仕郎简执节清素,处心雅尚,优游泉石,乐于吟咏。
今八十三岁,精明不衰,月俸之馀,不治生业,此则臣所目见之也。
而归老十馀年,不曾迁改,亦无锡赐
况天下似此近上老臣甚少,不难旌奖
郎简则去京遥远,难行召命,可遥均三老五更之庆。
伏望圣慈,稽考旧章,特加恩礼。
自馀致仕官,亦乞朝廷别赐推恩,寔当尊亲之朝,兼行养老之典。
足以表大礼之盛,彰上圣之仁,兴天下之孝悌,光搢绅之耆旧。
史官书之,为陛下之至德晔晔于千古。
干冒天威,臣不任大愿战汗云云。
阳明洞射的潭投龙简记天禧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宋 · 任布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越中金石记》卷二
国家茂育群品,抚绥兆民,□□□□百灵,固洪基于万世。
特命入内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刘□□□诣龙瑞,亲建灵宝道场三昼夜,设清醮一座。
六月十九日,投金龙玉简于紫府阳明洞天。
翌日躬诣禹王庙,建道场□昼夜,设醮一座。
二十三日,投金龙玉简于五云溪射的潭。
至信,再陈□□□□。
神祇胥悦,帝道永康
时同□龙□□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军州事赐绯鱼袋任布大理评事通判军州牛昭俭大理寺丞、新授横州知州周薰观察推官徵事郎试大理评事江白,谨再志美于石壁。
天禧四年六月二十三日记。
乞加礼杜衍等奏嘉祐元年九月 北宋 · 马遵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五
臣闻推隆耆年,则民德归厚
崇励高节,则薄夫以敦。
此前籍之通规,而先王之达礼也。
窃见皇祐中,明堂大赦,曾召两府旧臣杜衍任布等陪位,虽各人辞疾不预侍祠之列,陛下降诏,礼遣使轺,赐予备厚,复恩其子,殊荣异礼,照耀一时。
陛下优贤养老之意,白于天下,而人知劝矣。
杜衍且八十,德望愈隆,使古礼复行,当在更老之位。
至如近侍致政而归者,张温之之公直,刘夔之清方,如此等皆谓良士。
今陛下享寿安之福,行恭谢之仪,凡在高年,正宜加礼。
臣愚欲乞,圣慈指挥中书,候将来大庆礼毕,检会明堂恩例,特赐施行。
使等黄发,复见太平之事,书之史册,足为美谈。
庶几冒荣越礼之人睹而知愧,化薄归厚,或出此涂。
先考益州府君行状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五、《公是集》卷五一、《江右文钞》卷一
公讳某,字某,世居江南之临江,而望彭城
曾祖某,祖某,避五代乱,皆隐居不出。
考讳某,入朝廷,仕至工部员外郎
没,因葬京师
累赠礼部尚书,国史自有传。
公于尚书为中子,生十三岁则丁尚书忧,哭泣毁慕,过于成人。
及虽免丧,哀至则恸哭,闻者皆感动。
太夫人陈氏尤怜之,常曰:「此儿能不忘其父,吾可无忧」。
读书学问,未尝烦教督,又自约敕,不轻与人往还,不多言笑。
祥符初,以进士及第,年二十四。
尚书薨,公兄弟皆幼,惟伯兄以延赏就仕,其馀未有立者。
公首自奋,用文学成名,不失世守。
福州连江县尉,职典盗贼、刑狱,所发擿纵舍,穷极情伪,未尝小愧于心。
民有邻里争田者,讼之历十馀岁不决,即举其事属公,公立辨其奸,吏大惊,以为神。
其后公替归,所讼得田者私候公于建州,屏人请曰:「闻公北还,某有善香数斤,愿以为寿」。
发视之,白金也。
公笑不取,曰:「吾岂以公事祈报私耶」?
命之去。
睦州清溪主簿
民至今传以为,自清溪入宋,朝吏廉洁爱民者,未有如公。
宣州南陵
是时李阶知州事,朱正辞贰之。
两人皆精悍,负其材能,于吏事刻深,待属县多易,属县亦惮之,奔走趋向,不敢不如意。
及公至,以法令从事,符下不便者,按其故辨之,不为少屈。
两人初忿,后无如之何。
数自绌所见,遂更为相知,荐公于朝。
尝权绩溪绩溪在深山中,民好讼多事,而无学者。
公患之,为立小学,请师于旁县。
及公去,有读书者。
其后有举进士者。
庆历中,有登第者,与某同年,具自道如此云。
大理寺丞,知婺州金华县。
县治城中民以织作为生,号称衣被天下,故尤富。
是时禁网尚阔,守丞至者,不甚以廉自持,吏民有所请求,辄移县改章易辞以为俗。
公一一绝之。
善善恶恶,贫弱者得职。
胡则太常少卿丁忧杭州,其乡人所亲有犯法者,公持之。
则欲为之请,自杭州来见公。
既见,但叙平生,卒不敢言而去。
乾兴初,上即位,改太子中舍,移梓州中江县
岁调民数千治堤,县前多不如实。
公较之,省其工半,而筑作精坚倍他岁。
李若谷梓州,条公所行事下他县,使为法。
中江通判泸州,百姓相率画公像于浮图舍,对之号泣,如失慈母。
泸州在西南徼上,与戎夷接境,自前世以武人为守,茍置勇力,不习吏事,听讼决狱,不得其情,故盗贼时时乱边。
天子忧之,议增置通判,使转运使上其人。
任布转运使,以公治中江之状闻,故公得之。
公在泸州,始尽去旧弊,峻其防禁,事事有守,吏不得因缘为欺,蛮夷亦无由与吏为怨,百姓便之。
其后皆遵用以为故事。
自未置通判,郡不能数岁无兵,及置通判,公首为之兴事创法,究其利害,遂以安宁至今。
王蒙正以财雄巴蜀,而与庄献太后有连,自请占盐井利,每岁倍输。
事下转运使转运使不敢抗,因以属州。
蒙正多赍金帛,挟太后指以请。
公不肯,曰:「井盐非王氏之旧,欲夺贫民以厚豪族,虽岁加数倍之输,于朝廷犹秋毫耳,而贫民必有失业者,非王政也」。
事遂止。
殿中丞通判常州
国子博士、知高邮军
高邮,故扬州太祖时置军。
自社稷、孔子、城郭、门户、仓廪、邮亭,因循不中仪制,历六七十年。
公补旧造新,大小皆缮修,一瓦之用,不以劳民,而事毕立。
王琪叙其语,刻之石,赐五品衣、鱼。
明道元年江淮大旱,蝗虫起,扬、楚间尤甚。
公悉心抚辑,使富人出以分贫乏,然犹有群辈持仗为盗者,捕得皆当死,公哀其情无他,悉笞遣之,前后数十百人。
益募壮健为兵。
或曰:「大旱,来岁未可知,仓廪且不足,多此冗食何为」?
转运使亦以为言。
公曰:「凡人有七尺之形者,必不忍坐俟死,急则起为盗贼耳,胜、广亦是也。
足其口腹,可以消其邪心,何爱于仓廪」?
因奏言:「州郡无兵,荒俭之后,易启盗贼心。
宜稍增屯防,以俟岁定」。
朝廷从之。
扬、楚、庐、寿诸要处,皆益兵。
是岁米一斗数百钱,然盗贼终不敢发。
还朝,转虞部员外郎,又转比部,知润州
前守三四公,死徙相继,狱讼或数岁不决,帐籍当上尚书者,吏稽缓,亦往往出岁,因恣为欺谩。
公下车数日间,旧讼尽决平之,帐籍尽条正之。
转运使王夷简上状,于是复置诸路提点刑狱,就除公福建路
福建三年,察大冤滥,除盗贼,举故事而已,不轻出教令。
奏贬知泉州苏寿通判张太冲,以鞫狱入人死。
属部莫不耸动。
司勋员外郎,入朝。
御史中丞考天下提点刑狱,课为第一,拜开封府判官
公既明习法令,通达政事,每进见,有所请谳平处,上常以为是。
宝元初,除荆湖北路转运使
将行,对于紫宸殿,语移数刻,上喜曰:「卿去勉之,不久当召卿」。
赐紫章服。
丁太夫人忧,解官。
时张诘为河南渑池,鞫狱故不实,流岭南
诘者,公福建时部吏,公尝荐之,故公亦坐免。
服除,寄居毗陵
丞相杜公衍参知政事李公若谷参知政事范公仲淹皆奏言:「西边未宁,宜进用材干通敏之士。
刘某者,不当在散地」。
由是复召为比部员外郎知涟水军
作大浦闸,通淮潮城中,以便往来。
诏书褒美,苏舜钦刻石记之。
庆历三年,议大汰诸路转运使老耄疲懦者,以隽贤代之,加按察之号。
公复为湖北转运按察使。
是时陕西路元昊、广西路宜蛮、湖南路山猺、夔峡路施蛮皆扰乱,朝廷方患之。
下溪州诸彭亦相扇应和,推明誓石柱,扬言为变,诸寨颇有告者。
诏事问公,公对以谓终不能为变,可无所忧。
辰州太守又奏:诸彭诱汉人亡命者为心腹,私置掾从事,移书故不逊,郡使人往,辄侮慢玩辱,请加兵讨灭。
诏书又以问公,公曰:「蛮中贫薄,所以不轻犯约束,以生生之具皆仰于汉也,是汉已制其命矣。
蛮夷往来入汉,必道辰溪落写,水势漂激,可下不可上,故臣度其必不敢为变。
今缘语言意气小不足,欲轻动大兵,疲曳士卒于篁竹草莽之间,如令敌各惊逃,保据悬险,淹费日月,事未可究。
且中国礼义为治,尚犹有怨恨争讼,加于刑狱,况恋夷本与人异,不足深诛。
前世待蛮夷,取羁縻,职贡不绝而已。
臣前较辰州土丁,无虑三万馀,皆伉健可用。
益积粟,支二年,器械兵甲皆缮完,足以坐待其变,无为反入其巢穴以侥倖也。
比来诸处用兵,小胜辄赏,或诈增首级,亦超拜官,故边臣争欲造事邀功,甚不可听」。
奏入,诏书并下辰、鼎、澧三长郡吏兵事禀公,毋得妄动。
蛮亦终不敢失贡职。
鄂州官市,岁五百馀万斤,三司计积年羡馀,奏请增买一百万三千馀斤。
公曰:「鄂州多,故民不聊生。
今已不能减,又奈何增之」?
引利害固争,上许宽一年。
公曰:「事可行,不必宽一年。
事不可行,虽宽十年,犹之不可也」。
奏益坚,为三司所抑。
及替还,见上面奏,竟免之。
初置按察使,岁竟奏簿,分别贤不肖所宜,以备黜陟取舍,朝议欲自此致太平。
使者知指所称进纠駮,人人为品题,或过直失实,务以称上意。
执政其章,十用二三,以冤自讼者纷然。
公独言:「知人,尧、孔所难。
能以一言知之,固尤难。
荆州十二部,吏员大小四百馀,臣以秋到职,奏簿,此理不可信,非诬则愚,臣不敢也。
吏材过人、效显然者,立奏用。
其顽顿嗜利、不事事者,立举绳,皆毋须时。
至于奏簿,人人品题,其贤不肖能否,必非旬月所能定,愿以为后」。
朝廷亦许之。
公之议论郑重,务大体,不趋时,皆如此。
当是时,荆湖奏贬官吏,比他路为少,而请谳与听罚,必当其罪,终无自讼者。
然公资不忍废人,虽在刺举之职,外方严见绳墨,内实宽裕,耻以察为名。
其发擿贪污,必先下小罪,去之毋居位而已,不去,乃稍正其罚,然疾诈谩不悔过者。
居部虽无势,或亏除不服罪,偃蹇去之远。
虽有势,终不贷。
建宁李康,在事多不法,公先露其擅赋民造船等事,即日移病寻医。
多亲戚有力人居朝,未月馀,就长沙令。
因盛衣服诣府门,上谒陈恩。
公知其意,欲以夸示无忌惮,奏诘其前事,因言:「旧制,寻医者满三年乃复用,所以惩奸伪。
寻医未能月,何以得以为县?
乱旧制,轻百里之任,不可」。
诏书追毁告敕,时康已署事旬日矣。
湖南转运使又奏挟债赴官,使吏民偿债,遂坐废云。
庆历五年,复拜司勋员外郎
六年,判三司度支勾院盐铁判官
三司诸部有所奏辟,辄先白判使,相踵以为俗。
其后判官置奏状而已,或不自知所举为谁。
及公至,三司使有所欲用,以空名状使公署,公求知举者姓名,三司使不悦,更令他判官举之。
既而奏上,多非其人。
议者纷然,三司使亦由此罢。
契丹使来,公以太常少卿接伴,遂送之。
还言:「河北州郡,多建请筑城凿河,所役皆数十万工,冀、贝之间尤甚,百姓失业可哀,而吏以此邀赏。
茍不禁止,后将放效,竞事土功,因缘致他变。
宜著令,城非陊顿,不得擅请增广。
河渠非可通漕省大费者,毋议穿凿。
修城浚渠者,虽能省功,亦不加赏。
如此自止矣」。
又言:「澶魏塞河堤,当霜降水落治之是也。
今失其时,春水日生,农事方急,而十馀万人不得缘南亩。
其取土处,去河三十里以上,恐终不能成工;
就能成之,功必不坚,盛夏水涨,乃甫可忧。
不如因水势所欲趋,且稍稍决通之。
两州东西多古河,水自此往,可以少劳而定」。
朝廷以公言,颇黜诸土功,又遣近臣行河。
城犹筑治如故,间一岁,河竟决商胡。
盐铁于三部,米盐烦剧,公处之若无事。
初,金明池楼船坏,将修之,使湖南入楩楠巨材,历二年乃到京师,计其费数百万以上。
中人用事者欲盗取之,指请修内寺,上许焉。
书下三司,公因见曰:「楼船非楩楠不可用,故令湖南上之,捐费虽多,不得已也。
其馀自宫寝之用,不以劳远人。
今欲辍船以完寺,寺既当完,船亦要修,湖南绝远,费殊未易」。
上曰:「朕本不知此木为楼船用,所费如此,寺与楼船俱未须修也」。
乃止。
太祖作东西水硙,以供禁中,岁久颇废,因不复用。
自御膳所供面,皆市买上之。
所由旁缘侵渔,京城内外以磨硙自给者,皆厌苦之。
公复修两硙,使遵旧职,而禁绝吏奸。
事多若此,不可胜纪。
又以太常少卿使契丹
八年五月,改主客郎中益州路转运使
辞行,因请曰:「人久安,不可不虑其变。
臣闻益州旧输河东陕西京西三路绢布,共一百六十馀万。
自西兵以来,稍增七十九万,事出一切足用而已。
今西鄙幸定,诸增赋反因循为常,臣请尽罢之,无竭民财。
益州岁买中沙布十馀万疋,给京师诸军,官估既薄,百姓苦之,布以故尤楛恶,不中用,军士得者,人人有言。
宜增实其估,宽民力,止怨乱」。
上皆许。
及到任,遂条奏行之。
人大喜相贺。
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薨于位,寿六十四。
初至,未能三月,人皆啼号失声。
明年,孤某等奉公丧归京师
公为政,喜兴利除害,无巨细必尽心。
上有赋调,可免免之,或不能免,为设方法,使吏无所轻重。
虽领转运及参度支盐铁事,以财赋为职,犹持此心不变,专以民为本。
事有不可行,虽出上指,或所从来久远,终持之不惮改。
及其施,功效明白,亦终不自矜。
其用刑,威而不烦,故所至必见爱,去必见思。
自初仕至终,四十年终不营产业,馈遗虽故人不受,不与人交利,不谄笑。
尤慎交游,非其人不以虚言相唯阿,不数干贵人之门。
杜、李、范诸公,皆平生相知,每众称道之,然当位亦不用也。
官序留落,后辈多先之,初无芥蒂。
常称:「先君仕太宗朝,居一官终身。
虽其时士大夫乐职恬势亦皆然,故所兴造,功效声实常溢其望。
今士大夫亟迁官,无宿业,此风俗之敝也。
吾岂敢忘先君之守」?
自坐张诘免后,三迁皆以大臣荐论。
及用,称功劳特拜,不复经审官院磨勘,故为司勋前后凡十五年,多所称举。
已显者,今枢密直学士孙沔天章阁待制杜杞田瑜,本以属吏进。
其馀在台阁者甚众。
积阶至朝散大夫,勋至护军
夫人临沂县君王氏,屯田郎中尚书右仆射砺女。
夫人初归,家尤贫,能与公协志,上事姑,下收宗族叔妹,无不安悦。
诸娣姒来归者,皆在夫人后,动静施为,视夫人为法,莫不柔顺。
或以母礼拜事,不以先后匹敌亢也。
太夫人少不见,则思之。
太夫人既终,夫人思慕成疾,岁馀亦不起,年五十三,康定元年五月十二日也。
五子:元卿真卿,皆早亡。
某,大理评事
攽,凤翔府节度推官
放,太庙斋郎
长女嫁广德军判官舜元,早亡。
次嫁御史台主簿张讽
次嫁将作监主簿徐赪。
某等皆同产,惟放及一女五岁晚出云。
葬祔尚书公,夫人同坟。
伏以先君事亲行己,临政治民,事实皆可传。
某既愚闇,不能备识,而窀穸逼近,愿因执事,传载于石,以信天下而重无穷。
某虽不肖,然执事幸哀而许,是成某之终事,而赐以不朽也。
故敢顿颡泣血以请,惟执事哀焉。
谨状。
奏乞推恩老臣劄子嘉祐七年九月十九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三、《司马公文集》卷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六
臣伏见皇祐二年陛下亲祀明堂曾召前两府杜衍任布二人陪位。
及礼毕,陛下推恩,特赐子男各一人进士出身
今陛下再举希阔之典,亦曾召前宰相庞籍陪位。
臣窃以向守西边,宣力实多,怀柔凶渠,复归皇化
其在宰府,属蛮寇凭陵,震惊二广,翼赞圣谋,廓清丑类。
及告老之年,精力犹壮,坚辞荣禄,去位家居。
实朝家之硕臣,方今之旧俊。
遇兹盛礼,伏望陛下用杜衍任布前例,特推恩于子男一人,以慰其心,足以示养老优贤,增圣政之美。
取进止。
朱端仁韫晖楼记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一、《拙斋文集》卷一五
「石韫玉而山晖,水藏珠而渊媚」,陆士衡《文赋》虽有此言,而读之者往往以是直为论文而发耳,而任恭惠独于是得养生焉。
其事载于宋氏《春明退朝录》,读之者又以其杂出于小说者流,往往亦莫之信也。
而吾郡人朱端仁山甫乃始摘取「韫晖」二字,以名其所居之楼,且以来谂,而曰:「是楼也,盖端仁之曾大父通奉公尝藏脩息游,于是以谷神专气体、合自然者也。
诸孙得承馀泽遗芳以荫芘帡幪,将于是念祖焉,韫晖之名所以志也,子盍为我记之」?
昔在弱冠时,尝周询乡党矣,闻于耆旧,间有告以乡之三达官共遇一异人,而事状卓绝者,其一人则通奉公。
当其始应举,从计偕,与司业郑公、中奉丘公徒步同涂入京,及延平,而逸其负笈之夫。
方彷徨逆旅中,亡以为计,有请为隶而不受直者,称善而姑许之。
其膂力乃绝人远甚,且执礼愿悫,出语超轶,先劳后息,异于他佣。
蔡汴间,距弛担亡几何矣,始愿辞去。
后数日,抵京师,遇诸涂,则其服改矣。
黄冠野服,貌甚閒暇,且多道气。
三公者始骇异之,问其居而枚谒焉。
其言皆世人绝俗之谭,非人间常语也。
久而益叩之,响应无穷。
或受其神丹,或传其秘诀,初未觉其为仙圣也。
别去经年,则已闻白日上升于山阳,而人皆见之矣。
由是上庠之士知其夙尝为三公役者,乃皆目三公为仙人郎主,而绝叹其济度之有缘也。
三公者服膺其言,而笃信之,力行之,通奉公则于是楼而习焉。
已而三公率皆眉寿精强,为世伟人,究于大耋,然后脱屣蝉蜕,且皆衍其馀庆,以福云来。
然则韫晖之源流,其所从来远矣。
山甫以是而责报于天,吾信其如左契之执也。
窃尝谓造物者之赋与,其于富贵利泽功名爵位,或轻以畀付于人,无所甚惜,而惟靳于神仙清静之福,盖其所尤重者也。
在朝宦达,莫如许国吕氏之盛,说者谓唐之世有名渭者,其鼻祖也。
渭之后散为两枝,其一枝至国初浸以通显,自文穆而下,公卿世世蝉联相袭,无虑数十百人,举世莫之与京者。
其一枝为神仙,则惟出纯阳真人吕洞宾而已。
夫以许国文穆而下,奕世子孙绵绵不断之遐福如是其盛,而彼一枝者独揫歛凝结,钟其庆于一人之身,混迹尘寰,登名仙箓,此岂非造物者之深啬固闭而时出之欤?
通奉公繇为奥学,登膴仕,享遐龄,受备福,其平生阴功隐德及人多矣。
山甫不于其所以高大门闾者加轮奂焉,以徯高车驷马之来,而方且退然恬养于斯楼,吾知山甫之意不汲汲于世俗之所群趋,而必欲责造物者以其所甚难之报。
是虽使异日得三旌列戟之荣,终不以易其韫晖之至乐矣。
余嘉其志愿之卓尔不群如此,故推原其本而乐为之记。
代谢改除到任表 南宋 · 杨冠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客亭类稿》卷二
边徼承流,方叨误宠;
宸纶易命,复畀近州。
仰睿眷之曲成,拊微躬而深幸。
臣某中谢。)伏念臣愚无一得,虑乏寸长,罔功莫副于使令,薄命且更于忧患。
讵意抡材之末,谬应保障之求。
河阳之云,靡遑将母;
长安之日,仍俾临民。
惠大不赀,恩深曷报?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天临广宇,器使群工。
谓臣尝绾县章,粗知牧养;
察臣曩将使指,或任布宣。
简此殊私,责之共理。
臣敢不问民疾苦,布政中和?
务劝农桑,少致阜蕃之效;
俾安田里,庶消愁叹之声。
乳爵 南宋 · 苏泂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乳爵机心浅,逢人自不飞。
阔疏罗网事,爱惜羽毛稀。
一物知天理,他年任布衣。
相忘容苟免,吾与汝无违。
有感 南宋 · 苏泂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滞不求通任布衣,山阴道上玩春晖。
每逢到处花开谢,转觉人生万事非。
黄钟煞尾 元 · 李好古
 出处:元曲选 张生煮海 第二折
这宝呵出在那瑶台紫府清虚界。碧落苍空天上来。
任熬煎。
可从心。可称怀。
不求亲。不纳财。
做行媒。做娇客。
连理枝。并蒂开。
凤鸾交。鱼水谐。
休将他。觑小哉。
信神仙。妙手策。
也是那前生福有安排。直着你沸汤般煎乾了这大洋海
阳台路 戏咏汤婆子 清末至民国 · 赵熙
 押词韵第二部
贮红浪。
任布衾似铁,心头春涨。
论身材稳过铛形,锡制巧镕金匠。
燕玉也知情,自占这头,尽它心赏。
壶公样。
到五更、相偎忘了天亮。
笑我浑疑京邸,傍绣枕,新移火炕。
是乡堪老,慎漏泄、夜情摇荡。
东风到,新恩便夺,已过一冬无恙。
梅花帐者温存,青奴休想。
案:汤婆子,锡制暖器,又称锡夫人黄山谷《戏咏暖足瓶》诗称为“脚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