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汲冢琐语 其九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晋平公齐景公乘,至于浍上,见人乘白骖八驷,以来平公之前。
公问师旷曰:「有犬狸身而狐尾者乎(案《水经注》引作「有犬狸身而狐尾,随平公之车,公问师旷。」《太平广记》引作去其车而随公之车。」)」?
师旷有顷而答曰:「有之。
首阳神,其名曰者来。
首阳之神饮酒霍太山,而归其居,而于浍乎见之(案《水经注》引对曰:「首阳之神,有犬狸身狐尾。其逢君者,饮酒得福则徼之。」《太平广记》引作「狸而狐尾,其名曰首阳之神。饮酒于霍太山,而归其君。」)
甚善,君有喜焉(《水经。浍水注》,《御览》四十,《太平广记》二百九十一)」。
汲冢琐语 其十二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大君子,甚长而大,大下而小上,其言甚怒,好仰,晏子曰:「若是,则盘庚也。
盘庚之长九尺有馀,大下小上,白色而髯,其言好仰而声上」。
公曰:「是也」。
「是怒君师,不如违之」。
遂不伐宋也(《御览》三百七十七)
汲冢琐语 其十三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有短丈夫宾于前,晏子曰:「君所梦何如哉」?
公曰:「其宾者甚短,大上而小下,其言甚怒,好俛」。
晏子曰:「如是,则伊尹也。
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俛而下声」。
公曰:「是矣」。
晏子曰:「是,怒君师,不如违之」。
遂不果伐宋(《御览》三百七十八)
莱人歌 先秦 · 无名氏
《左传》曰:哀公五年秋齐景公卒。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锄、公子阳生来奔。莱人歌之曰:
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士不与谋。
师乎师乎。何党之乎(○《左传》哀公五年传。《史记》齐世家。《御览》五百七十。《诗纪前集》一。)
纪国金壶丹书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食鱼无反,勿乘驽马(《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中有丹书。」)
令左右 春秋齐国 · 齐景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说苑。正谏》:「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
为书谢春申君 战国赵国 · 荀卿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疠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
虽然,不可不审察也。
此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
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已也。
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围聘于郑,未出竟,闻王病,反问疾,遂以冠缨绞王杀之,因自立也」。
齐崔杼之妻美,庄公通之,崔帅其君党而攻,庄公请与分国,崔杼不许;
欲自刃于庙,崔杼不许,庄公走出,逾于外墙,射中其股,遂杀之而立其弟景公
近代所见,李兑,饿主父沙丘,百日而杀之;
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县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夫疠虽臃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
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
由此观之,疠虽怜王可也。
因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
祎布与丝,不知异兮。
闾姝子奢,莫知媒兮。
媒母求之,又甚喜之兮。
以瞽为明,以声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惟其同!
《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也(《战国策》十七,又《韩诗外传》四,小异。又略见《荀子。赋篇》。案《韩非子。奸劫弑臣篇》有此,益承用师说,唯篇未无赋耳。)」。
议置武功驰赏官诏元朔六年六月 其一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
孔子定公徕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至之。
日者大将军巡朔方,征匈奴,斩首虏万八千级,诸禁锢及有过者,咸蒙厚赏,得免减罪。
大将军仍复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贝也》,其议为令(《汉书·武纪》,又见《史记·平准书》,有删节而文多异,今别载于后。)
晏子叙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
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谨颇略笺,皆已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晏子名婴谥平仲,莱人。
莱者今东莱地也。
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不用则退耕于野,用则必不诎义,不可胁以邪,白刃虽交胸,终不受崔杼之劫,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
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
盖次管仲,内能亲亲,外能厚贤,居相国之位,受万钟之禄,故亲戚待其禄而衣食五百馀家,处士待而举火者亦甚众。
晏子衣苴布之衣,麋鹿之裘,驾敝车疲马,尽以禄给亲戚朋友,齐人以此重之。
晏子盖短,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
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
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第录。
臣向昧死上(《晏子》宋刻本)
子华子书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子华》书,凡二十有四篇,以相校,复重十有四篇,定著十篇,皆以杀青,书可缮写。
子华子程氏名本字子华晋人也。
晋自顷公失政,政在六卿赵简子始得志,招徕贤俊之士,为其家臣。
子华子生于是时,博学,能通坟典丘索,及故府传记之书。
性闿爽,善持论,不肯苟容于诸侯。
聚徒著书,自号《程子》,名称藉甚,闻于诸侯。
孔子遇诸郯,叹曰:「天下之贤士也」。
简子欲仕诸朝而不能致,乃遣使者奉纁币聘以为爵执圭。
是时简子杀窦犊及舜华孔子为作《临河之操》,子华子亦逡巡不肯起。
简子大怒,将胁之以兵,子华子去而之齐,齐景公不能用也。
子华子馆于晏氏,更题其书曰《子华子》。
简子卒,襄子立子华反于晋,时已老矣,遂不复仕以卒。
今其书编离简断,以是门人弟子共相缀,随记其所闻,而无次叙,非子故所著之书也。
大抵《子华子》以道德为指归,而纲纪以仁义,存诚养操,不苟于售。
孔子然后知其贤。
齐大夫晏平仲与之为久要之交,当时诸侯以势相辄争,结怨连祸,日以权谲为事。
子华子言,如持水纳石,不相酬答
卒以不遇,可为酸鼻。
谨目录,臣昧死上(此叙及《关尹子叙》,疑皆宋人依托,今始录之。《于陵子叙》,明人作,不录。)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八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期如之何」?
乃泣沾襟。
高子曰:「然赖君之赐,蔬食恶肉,可得而食也。
怒马栈车,可得而乘也。
且不欲死,而况吾君乎」?
俯而垂泣。
晏子拊手而笑曰:「乐哉今日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之无死者,则太公丁公至今犹存。
吾君方为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何暇念死乎」?
景公惭焉(《御览》四百廿八,今见《韩诗外传》十。)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十四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齐景公游海上,乐之,六月不归。
令左右,敢言归者死,颜歜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公据戟将斫之。
歜抚衣而待之曰:「君奚不斫也?
昔桀杀关龙逢杀王子比干,君奚不斫?
以臣参此二人,不亦可乎」。
公遂归(《御览》三百五十三)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三十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林既衣韦衣而朝齐景公景公曰:「此君子之服邪?
小人之服邪」?
林既作色曰:「夫服事何足以揣士行乎?
昔荆为长剑危冠,令尹子西出焉。
齐桓短衣而遂之沟冠,管仲隰朋出焉。
越文身剪发,范蠡大夫种亦出焉。
西戎左衽而椎结,由余亦出焉。
如君言,衣犬裘者当犬号,衣羊裘者当羊呜。
今君衣狐裘而朝,得无为变乎」?
景公曰:「子自以为勇捍乎」。
曰:「登高临危,而目不眴,而足不淩者,此工匠之勇捍也。
深泉,取蛟龙,拘鼋而出者,此渔夫之勇捍也。
入深山,刺虎豹,抱熊而出者,此猎夫之勇捍也。
今臣居广廷,作色而辨,以犯主君之怒,前虽有乘轩之赏,未为之动也;
后虽有斧锧之威,未为之恐也。
此既之所以为勇捍也(同上)」。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六十三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
道有行者观,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雁群骇。
梁君怒,欲杀行者。
其御公孙龙下车对曰:「昔者齐景公之时,天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
景公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今以人祠乃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
今主君以白雁故而欲杀之,无异于狼虎」。
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
入郭门,呼万岁曰:「乐哉今日猎也,独得善言(《御览》三百九十,见《新序》二,作「公孙袭」。)」。
太仆 西汉 · 扬雄
四言诗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肃肃太仆,车马是供。
锵锵和銮,驾彼时龙。
昔在二帝,巡狩四宅。
王用三驱,前禽是射(《艺文类聚》作「失」)
作不令,武王征殷。
檀车孔夏,四騵孔昕。
仆夫执鞗,载骍载骃,我舆云安,我马云闲。
虽驰虽驱,匪逸匪愆。
昔有淫羿,驰骋忘归。
景公千驷,而淫于齐。
诗好牡马,牧子坰野。
辇车就牧,而诗人兴鲁。
厩焚问人,仲尼厚丑。
孟子盖恶夫厩多肥马,而野有饿殍。
仆臣司驾,敢告执皂(《艺文类聚》四十九、《初学记》十二、《古文苑》。)
上书请封孔子子孙为殷后 西汉 · 梅福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臣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政者,职也。
位卑而言高者,罪也。
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
守职不言,没齿身全,死之日,尸未腐而名灭,虽有景公之位,伏历千驷,臣不贪也。
故愿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当户牖之法坐,尽平生之愚虑。
亡益于时,有遗于世,此臣寝所以不安,食所以忘味也。
愿陛下深省臣言。
臣闻存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塞也。
善恶之报,各如其事。
昔者秦灭二周,夷六国,隐士不显,佚民不举,绝三统,灭天道,是以身危子杀,厥孙不嗣,所谓壅人以自塞者也。
武王克殷,未下车,存五帝之后,封殷于宋,绍夏于杞,明著三统,示不独有也。
是以姬姓半天下,迁庙之主,流出于户,所谓存人以自立者也。
成汤不祀,殷人亡后,陛下继嗣久微,殆为此也。
《春秋经》曰:「宋杀其大夫」。
《谷梁传》曰:「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
此言孔子故殷后也,虽不正统,封其子孙以为殷后,礼亦宜之。
何者?
诸侯夺宗,圣庶夺适。
传曰:「贤者子孙宜有土」。
而况圣人,又殷之后哉!
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著灾。
仲尼之庙,不出阙里,孔氏子孙,不免编户,以圣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
今陛下诚能据仲尼素功,以封其子孙,则国家必获其福,又陛下之名与天亡极。
何者?
追圣人素功,封其子孙,未有法也,后圣必以为则。
不灭之名,可不勉哉(《汉书·梅福传》)
桓子新论:启寤 其八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子贡齐景公曰:「臣之事仲尼,譬如渴而操杯器,就江海饮,满腹而叠右江海之深(《文选·运命论》注,《头陀寺碑文》注)」?
桓子新论:祛蔽 其六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四
余尝过故陈令同二房,见其读《老子》书,言「老子用恬淡养性,致寿数百岁。
今行其道,宁能延年却老乎」?
余应之曰:「虽同形名,而质性才干乃各异度,有强弱坚脆之恣焉,爱养适用之,直差愈耳。
譬犹衣履器物,爱之则完,全之久」。
余见其旁有麻烛,而灺垂一尺所,则因以喻事。
言「精神居形体,这然烛矣。
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
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又不能后然其灺。
灺犹人之耆老,齿堕发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为之能润泽。
内外周遍,则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
人之遭邪伤病,而不遇供养良医者,或强死,死则肌肉筋骨常若火之倾刺风而不获救护,亦道灭,则肤余干长焉余尝夜坐饥内中,然麻烛,烛半压欲灭,即自日敕视,见其皮有剥釳,乃扶持转侧,火遂度而复。
则维人身或有亏剥,剧能养慎善持,亦可以得度。
又人莫能识其始生时,则老亦死不当自知。
夫古昔平和之世,人物蒙美盛而生,皆坚强老寿,咸百年左右乃死,死时忽如卧出者,犹果物谷实,久老则自堕落矣。
后世遭衰薄恶气,娶嫁又不时,勤苦过度,是以身生子皆俱伤,而筋骨血气不充强,故多凶短折,中年夭卒。
其遇病或疾痛恻怛,然后中绝,故咨嗟赠恶,以死为大故。
齐景公美其国,嘉其乐,云:『使古而无死,何若』?
晏子曰:『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如焉』。
今不思勉广日学自通,以趋立身扬名,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
或难曰:「以烛火喻形神恐似而非焉。
今人之肌肤时剥伤而自愈者,血气通行也。
彼蒸烛缺伤,虽有火居之,不能复全。
是以神气而生长,如火烛不能自补完,盖其所以为异也,而何欲同之」?
应曰:「火则从一端起,而人神气则于体,当从内稍出合于外,若由外腠达于内,故未必由端往也。
譬由炭火之燃赤,如水过渡之,亦小灭,然复生焉。
此与人血气生长肌肉等,顾其终极,或为炙,或为灺耳。
曷为不可以喻哉」!
余后与刘伯师夜燃脂火坐语,灯中脂索而炷樵秃,将灭息,则以示晓伯师,言人衰老亦如彼秃灯矣(《御览》八百七十作「秃炷矣」)
又为言前燃麻烛事。
伯师曰:「灯烛尽,当益其脂,易其烛。
人老衰亦如彼自蹶续」。
余应曰:「人既禀形体而立,犹彼持灯一烛,及其尽极,安能自尽易?
尽易之乃在人。
人之蹶傥亦在天,天或能为他。
其肌骨血气充强,则形神枝而久生,恶则绝伤,犹火之随脂烛多少长短为迟速矣。
欲灯烛自尽易以不能,但促敛旁脂以染渍其头,转侧蒸干,使火得安居,则皆复明焉。
及本尽者,亦无以燃。
今人之养性,或能使堕齿复生,白发更黑,肌颜光泽,如彼促脂转烛者,至寿极亦独死耳。
明者知其难求,故不以自劳;
愚者欺或,而冀获尽脂易烛之力,故汲汲不息。
又草木五谷,以阴阳气生于土,及其长大成实,实复入土而后能生。
犹人与禽兽昆虫,皆以雄雌交接相生。
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
而欲变易其性,求为异道,惑之不解者也(《弘明集》五,又略见《御览》八百七十)」。
上疏谏济南王康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盖闻诸侯之义,以制节谨度为忠,然后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
管仲相齐,九合之功,而孔子讥其器小,以奢侈逼上,不知礼也。
大王以骨肉之亲,享蕃国之尊,当率先天下,以为化首,施张政令,明其典法,出入进止,宜有期度,舆马台隶,应为科品。
今国家制度,王侯车马服章,事有其科,不可越也。
而今奴婢厩马皆有千余,增无用之口,以自蚕食。
宫婢闭隔,失其天性,感乱和气。
又多起内第,触以巨万,而功犹未半。
夫文繁者质荒,木胜者人亡,经传所载,皆非所以奉礼承上,传福无穷者也。
且君国者,以道德仁义为营,岂饰宫室充实厩马为尊哉!
楚作章华以凶,吴兴姑苏而灭,景公千驷,民无称焉,其效也。
大王数游诸第,出入无节,或涉晨夜,又非所以远防未然,临深履薄,垂示后嗣之法也。
愿大王修恭俭,遵古制,以法自治,以礼率下,省奴婢之口,减乘马之数,斥私田之富,节游观之宴,以礼起居,则乃敢安心自保。
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至言逆于耳而便于行,惟大王深察愚言袁宏《后汉纪》十四,又见《后汉·济南王康传》)
谏幸广城校猎疏 东汉 · 陈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
如或违此,则为肆纵(《袁宏纪》作「则为逸游,肆乐情意。)
皋陶戒舜「无教逸游」,周公成王「无槃于游田」。
虞舜成王犹有此戒,况德不及二主者乎!
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
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
又前秋多雨,民始种麦
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齐景公欲观于海,放乎琅邪晏子为陈百姓恶闻旌旗与马之音,举首颦眉之感,景公为之不行。
周穆王欲肆车辙马迹,祭公谋父《祈招》之诗,以止其心。
诚恶逸游之害也(《后汉·陈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