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文裕”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逍遥咏 其三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我自常安(原注:逍遥之道,理契希夷。达其深源,自然安乐矣。),凡情勿笑耶(原注:道本渊奥,宗旨甚深,下士闻之而大笑,故诫之矣。)
云生诸洞府(原注:洞府皆神仙栖隐之方,故云霞渺邈,非洞府而不生。),棘不放仙花(原注:根性既殊,仙凡自异。谅其棘刺,不秀名花。盖明修道之士品类有殊矣。)
地卑三光照(原注:地本卑下,而能厚载,得一以宁,功契上玄。合三光之照矣。),天开五色霞(原注:天法于道,道法自然。运用生成,于物不滞。乃五色霞光纵横分布。)
未知何所是(原注:道本凝寂,而昧之者孰了其元。故《道经》云吾不知其谁之子,其斯之谓欤。),善愿理交加(原注:于诸法中而得至理者,乃因善愿矣。愿之与理,俱不可废矣。)
逍遥咏 其十五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阳与阴和合(原注:《丹经参同》云:阴者道之基,阳者形之始。故阳因阴有,阴禀阳孕,能滋万物,为万物基者也。),须从一字求(原注:考五行之精,抱真一之道。脱落尘世,游心冲寞。故老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是也。)
分明皆是象(原注:圣人取象,阳精阴魄。积九数以先立,摄万物以皆归。故《易》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作相不能投(原注:夫大道者,寂寥无声,淡乎无味,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作相而投,何挹持而得也。)
举措先真实(原注:谦弱者,德之柄;柔和者,道之用。必处其厚,而居其实也。),精粗各自柔(原注:学有精粗,盖性有利钝,亦在守其柔弱,弃彼坚强者矣。)
恒持通觉悟(原注:道性虚极,妙本湛然。当须绝弃尘境,觉悟玄解,持守雌静而已。),万派水东流(原注:百谷朝宗而东注,天地之常道也。《易》曰巽利东南,泽润万物者,莫大乎水德,以况于道之用也。)
逍遥咏 其十六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交结从头有顺违(原注:地天交泰,二仪相通,顺之则物类攸行,违之则气能差互。),方知雾散若云飞(原注:《庄子》云:积水上溢,故为雾,《淮南子》云:山之出云,蒸柱润础。斯皆积阴之盛也,其或阴阳调畅,象纬和平,则雾之散,云之飞,理皆如也。)
超凡入圣含金体(原注:抱素还朴,傥积德而累功;以石为金,即自凡而入圣。),抛弃迷蒙挂紫衣(原注:弃欺幻之术,得虚通之门,丹田既离于迷蒙,紫车尽期于变化。)
细认消停无远近(原注:差之毫釐,失之千万。子细消息,复何有于远近乎,)分明意外隐玄机(原注:夫道分明,离于言象,超然意虑之外,故玄机隐而难见。)
相逢配偶为闲事(原注:若阴阳和同,则气象谐偶,万汇通变,俱不劳神。虽庶事森罗,而自可闲适矣。),谁解调持得一归(原注:夫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然则知者虽众,其能调理任持,归于得一之体者,诚为难矣。)
逍遥咏 其十七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香汤沐浴更斋清(原注:大气将成,至静为怀,斋沐为务。向星坛而稽颡,端玉简以凝神。),运动形躯四体轻(原注:若屈伸道引,消息神气,必冥目于玄关,游心于无外也。)
魔鬼自然生怕怖(原注:一爻始生,八卦既定,神室密灵于内秘,丹台已继于仙名,何魔鬼之不惊也。),神魂必定转安宁(原注:夫将躁制之以宁,将邪头之以贞,将浊澄之以清,优哉游哉,不欲不营。)
从无入有皆真实(原注:必若怡心抑制所悦,静默元和抱一者,是从无而入有,务实以去华也。),去住何难妙最精(原注:阴气尽祛,阳灵益著,则神妙无方,然后绛官可往,赤水得游尔。)
五行聚散归一体(原注:且阴阳混蒸,以主万物。散则物物皆匀,聚乃互相涉入。),灵源不用苦煎烹(原注:士(原作士,据原校改)有烹金鍊骨,鹤宿霞栖者,殊不知内养灵丹,外固华池者也。)
太宗即位赦天下制开宝九年十月乙卯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宋朝事实》卷二、《古今合璧事类》后集卷二、《山堂肆考》卷三二、《宋元通鉴》卷四
门下:王者继统承祧,所以嗣神器;
节哀顺变,所以宁万邦。
顾历代之通规,谅旧章而可法。
先皇帝勤劳启国,宵旰临朝。
万几靡倦于躬亲,四海方成于开泰。
念农民之疾苦,知战士之辛勤,多垒尽平,生灵永逸。
而寒暄遘厉,寝疾弥留。
方臻偃革之期,遽起遗弓之叹。
猥以神器,付予冲人。
遵理命而莫获固辞,涉大川而罔知攸济。
负荷斯重,攀号莫任。
宜覃在宥之恩,俾洽惟新之泽。
可大赦天下(云云。)
恭惟先皇帝推诚损己,焦思劳神。
念将士之忠勤,知战伐之辛苦。
衣粮禄赐,无非经手经心;
土地官封,不惜酬功酬效。
生灵是念,稼穑为忧。
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
不贪游宴,尽去奢华。
减后宫冗食之人,停诸司不急之务。
方岳止甘鲜之贡,殿庭碎珠玉之珍。
狱讼无冤,刑戮不滥。
凡开物务,尽立规绳。
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不敢逾违。
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先旨,同守成规,庶俾冲人,不坠鸿业。
宣布遐迩,咸使闻知。
诛李飞雄诫励天下诏太平兴国三年五月乙巳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九○
朕奄有万邦,职兹教化,民之多辟,罪在朕躬。
近者秦州都巡检周承瑨等上言:四月二十六日秦州节度判官李若愚男飞雄,伪乘驿马至秦州清水县,矫称制缚周承赃、田仁朗刘文裕、王诜、梁崇赞韦绦马知节等七人,将于秦州戮之,因创守宰反城中。
刘文裕觉其诈,遂共擒缚飞雄,按之,尽得其状。
所有李飞雄三族,已从别敕腰斩。
其父若愚失于庭训,成此野心,致孥戮之上延,使宗祀以无主,虽从诛殛,良切哀矜。
念中外臣庶之家,各有子弟,或自来有乖检慎,为乡党所知,虽加戒勖,曾不悛改者,并许本家尊长具姓名闻于州县,遣使锢送阙下,当配隶诸处。
敢有藏匿不以名闻者,异日丑状彰露,期功以上,悉以其罪罪之。
宜令有司,颁行天下。
遣使赈给虔吉等州民诏雍熙二年四月乙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五
朕抚御寰区,惠养黎庶,轸忧勤而是切,在夙夜以宁忘!
江南数州向罹旱歉,虽行赈贷,未救疲羸。
更均推食之恩,以表忧人之意。
今遣监察御史安国桢等乘驿至彼,与长吏度人户阙食者赈给之,仍发官廪减价出粜,因令访察郡县官吏为政善恶、民间利病以闻。
王侁刘文裕除名配金登州雍熙三年八月辛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九四
西上閤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等,早膺任使,久侍轩墀,昨出师徒,俾其监护。
固合明宣纪律,动协机宜,而乃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
违众任情,彼前我却,失吾骁将,陷此生民。
合塞群情,抵于严宪
特从宽宥,止隶方州
可除名配金州文裕可除名配登州
交阯黎桓加恩制淳化元年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三八
门下:朕诞膺骏命,祗丕基。
扬四征九伐之威,大恢土宇;
昭五礼六乐之数,用洽人神。
献岁以发春,乃顺时而行庆。
眷惟巨镇,实曰安南,抚绥方倚于勋劳,爵命必如于贤杰。
具官黎某,挺山河之秀,为屏翰之臣,明诚可动于风云,壮节不移于霜雪。
而自承予汉诏,表我周藩,丹徼一涯,望青霜而日远,朱方万里,瞻紫极以归尊。
倾输而玉帛骏奔,倚用而封疆是赖。
克推惠爱,慰彼黔黎。
绰然良帅之风,蔼若通侯之望。
朕以三元资始,万汇惟新,爰伸率土之恩,是举畴庸之典。
荣加奉邑,兼进崇阶;
并示恩华,益隆眷注。
于戏!
满而不溢,守富贵之宏规;
勇且知方,为将相之成式。
忠孝可以垂带砺,恩信可以宁土疆。
令图,服我休命。
可。
孝章皇后哀册文至道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
维至道元年岁次乙未四月丁卯朔二十八日甲辰开宝皇后崩于别殿,谥孝章皇后
十一月癸卯朔十二日甲寅,将迁座于陵台,礼也。
攒涂夕开,象物晨备,帷恸缟衣,辕悲素骥。
皇帝敦睦日深,孝悌天至。
望苍野以永怀,感阴宫而特异。
祖于庭兮,嗟尊灵之寖远;
谥于庙兮,考彝章之有自。
爰命下逮,式扬遗懿。
其词曰:烈烈太祖,功高舜禹。
日月其文,雷霆其武。
造我皇宋,临兹率土。
眷后宫之虚位,期阴教之稽古。
将「荇菜」之化供,庶《桃夭》之斯睹。
配于乾而且两,询其可而惟五。
微子遐胄,汉氏遐孙,乃忠乃孝,为藩为垣。
貂蝉奕奕,棨戟盈门。
孰拟,奚言。
庆既未央,善不徒积。
神覆玉衣,梦怀桂魄。
瑞集气黄,喜扪空碧。
宜产夫人,衣兹褕翟
修德忘劳,逮下无斁。
《芣苢》同芳,《葛覃》拟迹。
乐亲蚕而尝往,鄙戏马以宁窥。
抑宗亲而示戒,服浣濯以从宜。
率宫中之嫔则,化天下之母仪。
讵假大家之诲,宁烦女史之规。
信人伦之是宪,实王化之攸资。
洎宸驾上仙,琁宫居默,参乐自删,亡珠谁匿?
蠲脂泽之公田,安练裳之俭德。
希任、姜兮比隆,尚皇、英兮臻极。
唯驻景兮弗能,欲后天兮莫得。
呜呼哀哉!
玄墀将去,素柰先开。
兮奄忽,委嫔御兮徘徊。
玳簪于汉殿,遗宝鉴于秦台。
杳何之兮岱岳,邈不见兮蓬莱。
呜呼哀哉!
永巷吁嗟,长秋哀送。
望鹥辂兮含酸,奠牺樽兮增恸。
去复去兮生若浮,悲且悲兮事如梦。
缅遗踪兮昔也濯龙,背双阙兮依然丹凤
呜呼哀哉!
月明宫掖,风回殿扉。
耿兰釭兮悄悄,虚玉座兮依依。
像设俨兮如在,云雨凄兮不归。
来何难兮辎軿降,往何易兮朝露晞
呜呼哀哉!
唱于山园,惨松烟于隧路。
睹昭代兮何年,即玄扁兮长暮。
嵩云黯兮野日沈,巩木槭兮寒吹度。
唯懿范之不忘,播《关雎》之章句。
呜呼哀哉(《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一八。第二册第一一六二页)
容州观察使刘文裕可赠宁远军节度使988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咸平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朝廷褒赠之恩,臣子哀荣之典,载稽彝训,式表始终。
具官刘文裕,韬略英才,公侯令德。
禀直方之器识,茂勋绩于旂常。
自廉问宣风,化条绥远,宾海著兼襦之咏,佐时图镂鼎之名。
奄忽遽闻,悼伤宁弭!
宜举饰终之礼,用彰念往之怀。
旌节之荣,藩宣之秩,俾增辉于窀穸,示追宠于明灵。
真魂有知,钦兹贲饰。
谏议大夫刘保勋可赠工部侍郎988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咸平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生享显秩,殁有追封,表君亲终始之恩,彰臣子忠贞之节。
况殁于王事,歼我邦良,宜因覃庆之辰,特茂饰终之典。
故具官刘保勋,早登华贯,素蔼嘉称;
玉琯融和粹之诚,冰壶莹洁清之操。
践更台阁,茂著风猷。
正直表于搢绅,简廉允于公议。
洎边朔平戎之役,见驰驱尽瘁之劳。
哲人其萎,悼百身以何赎;
徽章有赠,加三襚以宁忘。
是用旌尔贞魂,因予大庆。
冬官亚卿之秩,可贲漏泉;
勤王陨命之灵,谅歆玄泽。
申恩念往,式表予怀。
陈州谢恩表990年1月8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臣锡言:臣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蒙恩改授官资,兼受敕权知郡事,已于今月八日上讫。
祗膺朝命,颁守诏条,内省非临莅之才,外任当重繁之寄。
感载恩宠,虽实知荣;
夙夕忧惶,何以致理中谢。)
臣每念文学之性,固无所长;
谅直之心,庶几有补。
始自秘省,擢升谏官
初上封章,遽蒙听纳。
寻下御札,遍求直言,仍赐臣敕书,以示嘉奖。
以臣所言者罢交趾之役,以臣所谏者去髡钳之刑,其馀所陈,不敢备述。
敕书喻臣曰:「今后凡有见闻,更在无辞献替。
或行或寝,断自于朕心;
尽节尽忠,勿渝于尔志」。
臣所以尝思启沃,上答圣明,每有见闻,必陈章疏,非敢沽直臣之誉,但欲酬英主之知。
臣盖远人,幸逢昌运。
冒涉遐阻,入关知蜀道之难;
孤苦○丁,挈家比秋蓬之转。
遇陛下初登宝位,亲主文衡,于七十四中,忝第二人及第
不数年,列在遗补,带馆殿之职;
先前年,擢知制诰,为侍从之臣。
忝幸若斯,报答无所。
去岁稍因愆亢,方轸念劳,臣奉敕于太一宫祷告灵仙,祈求雨雪。
臣所以输忠罄节,因事上言,言多狂愚,事颇切直。
天聪采听,亦有施行;
圣慈优容,幸无罪戾。
洎陛下受宝策以新徽号,御正殿以朝千官,臣以岁节假中,先受恩命,为差出则无例告谢,未朝谢则无因立班。
行事捧策之仪,空思佩委;
祝寿称觞之礼,不与山呼。
恋阙之心,但倾葵藿;
颁条之寄,若履冰渊。
朝廷重委之荣,惧不克荷;
交亲相勉之意,亦有所闻。
以臣屡因上书,致兹落职。
虽文翰之职,岂臣所能;
而物论之间,以臣为诫。
心匪石,虽获罪以宁辞;
众口若钳,岂达聪之有补?
况臣迹疏性拙,言直道孤。
虑公事之阙遗,去天颜之咫尺
敢不躬亲郡政,上副忧勤;
佩服官箴,免孤任使。
然锡尽心无愧,期百生酬君父之恩;
揣分自知,重两制比神仙之职。
曹武惠王彬行状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父芸,成德节度都知兵马使
幼沈厚谨愿,汉乾祐中,承父籍补牙职。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甚异之,尝指谓左右曰:「此远大之器,非常流也」。
周太祖贵妃张氏,即从母。
周祖受禅,世宗致书镇帅何福进,召京师,隶帐下,从镇澶渊
及嗣位,补供奉官,擢客省副使、河中都监
蒲帅王仁镐帝戚,尤加礼待。
仁镐益恭,公府宴集,必危坐终日,未尝转眄。
仁镐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疏怠」。
显德三年,移潼关监军,就迁西上閤门使
五年,代还,奉诏赐吴越王铠甲、弓弩、鎗剑,及中吴军节度钱文奉国信
既致命,即日遽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人趣舟追及,因与之,犹不纳,至数四。
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归籍其数,悉上送官。
世宗谓之曰:「前使浙中者,取求无厌,其辱君命;
汝独能如此廉洁,甚可嘉也。
尽以所输还之,始拜赐,分遗亲党。
明年判四方馆事,出为晋州兵马都监
刘钧盗据并、汾,晋为敌境,昼则训师,夜则巡警,以勤瘁闻。
廷璋节制平阳,颇推服之。
一日,廷璋率宾佐游郊外,方环坐笑语,会邻道王将走单介驰书诣,询于左右曰:「孰是曹监军」?
有指示之,使人以为绐也,笑曰:「岂有国亲内职,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
引进使
初,太祖典禁旅,尤器重非公事,未尝上谒,平居宴会,亦罕预,太祖奇之。
建隆二年,趣召归阙,谓之曰:「我畴昔欲亲汝,汝何故疏我」?
顿首谢曰:「臣事周室为近亲,历职禁近,安敢交结尊贵」?
上益嘉奖。
客省使,俄命与王全斌郭进领步骑万馀攻河东乐平县,降其将王超侯霸荣等千八百人,又获千馀人。
俄而贼,悉汉兵来救,三战皆败之。
廷尉平晋军,又降静阳等十八寨
乾德初,改左神武将军,充内客省使
河东来攻平晋军,命郭进、张彦陈万通援之。
未至一舍,贼遁去。
时初克辽州河东契丹五押骑六万馀来攻,又命李继勋、罗彦环、郭武怀节援之,大败虏骑于城下。
俄兼枢密承旨
二年冬,遣将两路伐蜀,诏马军刘光义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以都监
峡中郡县悉下,又降遂州
时诸将咸欲屠城杀降以逞,惟申令戢下,所至悦服。
太祖闻之,诏书褒美,使谓曰:「汝能约束将士,禁暴恤民,吾任得其人矣」。
两川平,会益州王全斌崔彦进王仁瞻等昼夜宴,不恤军士,因而部下渔夺货财,人苦之。
屡请旋师,全斌辈逗留不发。
俄而全师雄等搆乱,复与光义破之于新繁,擒万馀人,与彦通协力剪灭。
及还京师,上尽得全斌辈事状,因面诘仁瞻
仁瞻历诋诸将为奢纵不法事,冀以自解,且曰:「清廉畏慎,不辜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乃以全斌属吏
即日授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领义成军节度
入见,上奏曰:「征西将皆以获罪,臣独受赏,何以宁处?
不敢奉诏」。
上曰:「卿有功无过,又不自矜伐,茍有纤介之累,仁瞻岂为汝隐邪?
惩劝,国之常典,可勿让」。
六年,遣李继勋党进率师征太原,命为行营前军马步都监,战洞过河,斩一千馀人级,夺人马甚众。
开宝二年太祖将亲征,复为前军都监,率兵先赴太原,次团柏谷,降贼将陈廷山
又战城南,薄于濠,擒夺千馀级。
太祖至城下,分置寨于四面,命主其北。
六年,检校太傅
江南李煜违诏,称疾不朝,完城垒,缮甲兵,渐失藩臣礼。
七年九月,诏马军都虞候李汉琼、判四方馆使田钦祚率兵先赴荆南,大发舟舻。
上连日幸迎春苑,登汴堤,观战棹东下。
又命潘美发步士总十馀万,水陆齐
太祖御长春殿宴饯,语曰:「南方之事,一以委卿。
慎勿暴掠生民,惟示以威令,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也」。
十月,诏以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
分兵甲荆南,顺流而东,破峡山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获池州牙校王仁震、王晏、钱兴,进克池州
又战铜陵,生擒八百人,获战舰二百馀艘,连克当涂、抚城二县,驻军采石矶
十一月,又击败吴兵二万馀众,生擒伪兵马副部署杨收都监孙震,获马三百馀匹。
诏作浮梁,跨大江以济师。
等进师,破江南军数千人于新陵寨,获舰三十馀艘。
十二月,破其军五千众于白鹭洲,生擒百馀人,获战舰百五十艘。
八年正月,破其众万馀于新林港口,斩二千级,焚战舰六十馀艘。
二月,军次秦淮
吴人水陆十万阵于城下,大败之,俘斩数万计,获兵器数万,印数十钮。
浮梁成,吴人进师出禦,大败其众,获伪将卫军都头郑宾七辈、及军器万馀。
又攻其城南水寨,杀戮千馀,破数千众于白鹭洲,俘朝千计于江中。
三月,破吴兵数千众于江中,俘五百人。
破关城,悉焚其庐舍,杀千馀众,溺死者又千计。
守陴者皆遁,伪天德军都知兵马使张进等九人来降。
俄又破其军二千众于淮北
六月,又破其二万众于城下,夺战舰数千艘。
八月丁德裕两浙军克润州,部送降卒数千人赴军前,卒多道亡,遂发檄招诱;
稍皆集,又虑其为变,尽杀之。
自长围金陵,历春夏至秋,凡三时,而居人樵采路绝,频经败衄,城中丧气。
李煜危迫既甚,遣其大臣徐铉奉表诣阙,乞缓师。
太祖不知省,号令诸将,促之降。
迁延未能决,夜出锐卒数千人,构炬鼓噪,犯潘美之壁。
先是,本军列三寨,居其北,分道攻城,画其地形曲折来上,太祖指寨谓其使曰:「此宜深沟以自固,吴人必夜出兵来寇。
尔亟去,令曹彬自督促,并力速成之,无堕其计中」。
等昼夜督丁夫掘堑,成,果出兵来袭,驱帐下精甲依新搆拒之,人大败,破五千馀于城下,又获伪印十馀钮,杀戮殆尽。
奏至,上笑曰:「果如此」。
等率士卒晨夜攻城。
长围中,每缓师,冀归服,尚为左右所惑。
十一月,凿城将陷,又使人入谕曰:「事势如此,则所惜者一城生聚。
主能归命,策之上也」。
犹豫不决。
翌日,城陷,申严禁暴之令,兵不血刃。
与其臣百馀人诣军门请罪,慰安之,待以宾礼,请入宫治装,尽以其族归京师殿数骑待于宫门外。
既入,左右密启曰:「纵入宫,或致不测,为之奈何」?
笑曰:「甚愞,素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
果如言。
伪朝文武官吏,赖保全,各得其所,亲属为军士所掠者,即遣还之。
因大搜军中,无得匿人妻女。
仓廪府库,委转运使按籍检视,一不问。
师旋,舟中惟图籍衣衾而已。
以功拜枢密检校太尉、领忠武军节度
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三年,进检校太师,从平太原,加兼侍中
八年,为弭德超所谮,出为天平军节度
旬馀,太宗悟其事,待之愈厚,俄进封鲁国公
雍熙三年,大议北伐,命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陆都部署河阳节度崔彦进为之副,内客省使郭守文都监日骑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傅潜都指挥使龙卫右厢都指挥使李延斌、神卫右厢都指挥使马正分为马步都指挥使马步军都军头范廷召文思使薛继昭为先锋,都军头田绍斌、荆罕英、宫苑使李继隆策先锋,光州刺史陈廷山隰州刺史史圭、左神武将军刘知信六宅使符昭寿押阵。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米信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蔚州观察使赵延溥内衣库使张昭勍、引进使董愿为都监亳州刺史蔡玉排阵使马步军副都军头韩彦卿、窦晖为先锋,曹美策先。
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定州路行营都部署蕲州刺史谭延美西上閤门使袁继忠都监
上召等,授以方略
又以忠武军节度潘美为云、应、朔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令分路进讨。
三月,破虏固安南,斩首千馀级,克其城。
又下新城涿州
戎人来援,大破其众于城南,获马五百疋,杀奚酋贺思相公
四月,又与米信破虏于新城东北,斩首二百级。
五月,与虏战,攻沟关,王师不利,收馀师宵涉巨马河,退屯易州,临易水营焉。
宫苑使王继恩驰驿奏其事,上至,令分屯边城,追诸将归阙。
先是,贺令图及其父怀浦薛继昭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相继上言:「虏母专政,宠倖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遂遣彦进米信雄州田重进飞狐潘美雁门,约从齐举。
将发,上谓之曰:「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并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
虏闻大兵且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
既而美之师先下寰、朔、云、应等州,重进之师又取飞狐灵丘蔚州,多得山后要害之地,而彬之大军亦联下州县,军势大振。
每捷奏至,上已讶进军之速,而忧虏断粮道
涿州,旬日食尽,因退师以援饷馈。
上闻之曰:「岂有敌人在前,返退军以援刍粟,何失策之甚也」!
亟遣使止勿前,急引兵缘白沟河与米信军会,按兵养锐,以张西师之势;
等尽掠山后之地,会重进之师东下,合势以取幽州
部下诸将,闻重进攻城野胜,累获其利,以为己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锋起,更相矛盾。
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
虏大众当其前,且行且战,去城裁百里,二十日始至焉,频克捷。
而时方炎暑,军士乏困,粮且尽,退兵,无复行伍,为虏所蹑,遂至于败。
等至,诏鞫于尚书省,令翰林学士贾黄中右谏议大夫雷德骧知杂御史李巨源杂治之。
守文、潜具状违诏失律,士多死亡。
彦进违部署节制,别道回军,为虏所败。
彦圭不容军士晡食,设阵不整,致亡失军士。
玉遇敌畏懦不击,易服潜遁。
廷山涿州会战失期,继昭临阵先谋引退,军情挠惑。
刑部大理寺上言:「等奉辞出征,大失辎重,准律,主将守备不设,为贼掩覆,临阵先退,皆坐死」。
又下其事,工部尚书扈蒙等议,如有司所定。
素服待罪,深自引咎,责授检校太保右骁卫上将军彦进右武卫上将军右屯卫上将军,仍皆削爵,馀皆以次降黜。
四年,起检校太傅、兼侍中武宁军节度
耕籍恩加检校太尉
召还,会上元侍宴观灯,上顾,历数前朝将相,皆有评品。
徐州民数百,诣阙求还本镇,优诏褒谕。
淳化五年,徙平庐军节度
真宗嗣位,复检校太师
数月,召入拜枢密使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幸,手和药饵之,赐白金万两。
供奉医僧供蕴宿其第诊视,中使抚问。
六月卒,年六十九。
上亲临哭之恸,甚震悼,言必流涕,废朝五日。
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曰武惠
又赠其亡妻高氏为韩国夫人,录其亲族、门客、校尉,拜官者十馀人。
八月,又诏与赵普同配享太祖庭。
性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
博览强记,美谈论,被服清素,有同儒者。
尤疏财,未尝聚蓄,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
造其门者,皆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见。
局量宽博,喜愠不形,未尝言人过。
平蜀回,太祖因从容问以官吏善否,曰:「臣止监军旅,至于采察官吏,非所职也」。
及固询之,惟荐随军转运使沈沦廉谨可任。
其为藩帅,遇朝士于涂,必引车避。
过市,则戒驺御,不令传呼。
北征之失律也,赵昌言表请行军法。
昌言延安还,因事被劾,未得入见,在近密,遽为上请,乃许朝。
归休闭閤,门无杂宾。
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真宗屡对近臣称叹其名德。
子璨、珝、玮、玹、玘、珣、琮。
珝娶秦王女兴平公主,至昭宣使恩州团练使
玮至彰武军节度,赠侍中
玹至左藏库副使
玘至虞部员外郎
珣至东上閤门使宜州刺史
琮今为西上閤门副使
按:《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四三,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
请改军法疏1043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蔡忠惠集》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西鄙用兵以来,首尾六年,自刘平任福葛怀敏三将覆没,亡者十万馀人。
沮损国威,公私空匮,邦赋点差之计,为患日深。
今被边之郡,甲兵非不多也,历涉数年,训练非不久也,然而屡战屡败,何哉?
臣熟思之,盖军法未立、将谋不专也。
所谓军法未立者,今之都部署统帅之名,其钤辖路分都监都同巡检等,并是佐属裨校,各以宾礼相接。
主帅等威既不尊异,向下官属更无节级相辖之理。
及至出军,首尾不能相救,号令不能相通,所以多败也。
所谓将谋不专者,朝廷每有指挥事件,多下逐路,并令钤辖都监都同巡检等司共从长商量。
大凡兵事,惟大将得以专之,秘计深谋,岂容众议?
乃令僚佐参论短长,至有各出意见,互相诋毁,谋无所主,事无不漏,所以多败也。
臣窃以军法不立,将谋不专,而胜敌者无有。
唐郭子仪李光弼等以九节度之兵攻安庆绪,而辄败者何也?
子仪光弼名将也,九帅之师共数十万也,以安庆绪之穷困,岂能禦之?
然而辄败者,盖军无都帅,不相统辖,谋议不同,所以致败也。
太宗朝,曹彬潘美兴兵北举而无成功者何也?
曹彬潘美名将也,三路并入,大举也,然而无成功者,盖监军刘文裕王诜贪功立异,主将不能夺之,所以无功也。
以古今事理参之,未有主将不专而能立大功也。
或曰:今逐路帅臣各得便宜劄子,临事自可处置,何必变更军法乎?
臣谓若法不素立,威不素行,虽得便宜,岂能使上下必信乎?
臣请逐路都部署见管兵马人数,列为裨校部曲之差,分为前后左右之属,管兵臣僚官员并乞改换军职使名,依排陈使之类,以所领兵多少为等。
大小相乘,节级相辖,如有违犯,并因阶级。
所以立威一军,自然选拣精审,以战则胜,以守则坚,此至急之务也。
检校太尉侍中正惠马公神道碑嘉祐七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七、《皇朝文鉴》卷一四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一九、《文章正宗》续集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四、《汴京遗迹志》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推忠保顺同德翊戴功臣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特进检校太尉使持节相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谥曰正惠马公,以天禧三年十月戊戌,葬开封祥符县某乡某里。
至嘉祐七年公孙庆崇始来请铭,以作公碑。
序曰:马氏故扶风人,至公高祖而徙处云中。
太师讳某者,于公为曾祖。
太师中书令讳某者,于公为祖。
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江州防禦使、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蔡公,讳某者,于公为父。
蔡公从太祖定天下,力战有功。
当是时,云中已为契丹所得,故马氏又徙处浚仪,今开封府祥符也。
公讳某,字子元
蔡公之终也,年七岁,太祖召见禁中,有司言例当补殿直,诏特授西头供奉官,而赐以名。
开宝五年,年十八,监彭州兵马,以严饬见惮如老将。
太平兴国三年,领兵戍秦州清水,奸人李飞雄乘驿称诏捕公及秦陇巡检刘文裕等,将系之秦州,因盗库兵以反。
公辨其诈,与文裕执飞雄治杀之。
五年,监潭州兵马,改东头供奉官
雍熙二年,又监博州兵马。
刘延让败于君子驿,而契丹归矣,公方料丁壮,集刍粮,缮城治械如寇至。
吏民初不悦其生事也,已而契丹果至,度不可攻,乃去。
四年,改西京作坊副使,将屯于冀州
端拱元年,移知定远军
时议发河南十三州之民转饟河北,公告转运使樊知古,此军聚兵少而积粟多,簸其腐尚可得十七。
知古用此得粟五十万斛,以罢河南之役。
事闻朝廷,太宗嘉之。
二年,深州新蹂于契丹,城郭庐舍多坏而流民众,乃移公知深州
公至数月,则坏者完,流者复,举州忘其寇戎之故而以公为能抚我。
保州不治,移往代之。
淳化二年,又移知庆州
羌万人以怨程德元来寇,公诱其渠帅,谕以威信,即皆引去。
四年,迁西京作坊使梓州
五年,李顺为乱于西川,以公往讨,又以为先锋,平剑州
召还,至三泉,而复以公与王继恩讨贼。
继恩怒公抗直,使守彭州,尽收其军,而与之羸卒三百。
贼率其众至,号十万,公力战一日,亡其卒大半,乃夜独出,招救兵复入,贼终不能得城而以败去。
成都府兵马钤辖,迁洛苑使
五年,除蜀、汉九州都巡检使,已而又兼成都府兵马钤辖
真宗即位,改内苑使。
卒刘旰聚党数千人为乱,所攻数州,至辄取之。
公以卒三百,追至蜀州,与战,旰走邛州,而招安使上官正召公成都计事,公为画曰:「贼破邛州,必乘胜劫掠,度江薄我,既息而战,我军虽倍,未易敌也,不如迎其弊急击,破之必矣」!
遂行,次方井,与合,杀旰等无噍类。
真宗赐书奖谕,赏以锦袍金带。
咸平元年,加澄州刺史,知秦州
诸羌质子,有三十年不释者,公悉归之。
诸羌德公,讫公去,无一人犯塞。
小泉银坑久不发,掌吏尽产以偿岁课,而责之不已,公奏得释,而归其产。
四年,就除西上閤门使知成都府,兼本州兵马钤辖
有告龙骑士谋为变者,所引以千数,公捕杀其首七人,而置其馀无所问。
乾德后,岁漕蜀物,以富人为送吏,多坐漂失籍其家。
公奏择三班使臣三司军大将代之,而课其漕事为赏罚,至今便之。
六年,移鄜延路驻泊兵马都总管,兼知延州
人于公去,皆环以泣。
公至延州,羌方以兵觑边,会上元,开门张灯,视以无为,而羌卒不能为寇。
又移知镇州,兼本州兵马都总管
景德元年契丹入边,民入保城,公与之约:「盗一钱者死」。
有盗钱二百者,公即杀之。
于是,自澶以北,城郭皆昼闭。
诏使过,公辄留之,而募人间行送诏,皆得其报以闻。
又以便宜使所至受诸漕挽给边之物,故契丹欲虏掠,无所得。
车驾次澶州大将王超提卒数十万,逗留不赴,公屡辄之不为动,移书谯让,乃始出师,犹辞以中渡无桥。
则公先已度材,一夕而桥就。
上闻,手诏褒之,且知公果可以属大事也。
二年,移知定州,又除东上閤门使枢密院都承旨
三年,遂以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事
祥符元年,东封泰山,以为行宫都总管
自此行幸必以公为都总管,而皆许之专杀。
公部分明,约束审,出入肃然,而未尝辄戮一人。
于是边将言契丹近塞,大臣议皆请发兵以备,公独议使边将移书问状,从之。
契丹解去。
检校太傅
四年,加宣徽北院使
五年,除枢密副使
当是时,契丹已盟,中国无为,大臣方言符瑞,而公每不然之,独常从容极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之意,及它争议甚众,真宗多以公言为是。
七年,除颍州防禦使,知潞州
州之税赋,常移以输边,公为论其害,自是所输不过邻州而已。
天禧元年,移知大名府,兼驻泊兵马都总管
使中贵人劳问,赐白金二千两。
居顷之,遂以为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检校太尉
有足疾,时诏内朝别为一班,免其蹈舞。
二年,疾病赐告,求去位,真宗不许,而数使中贵人劳问,又幸其第,赐白金三千两。
已而度公实病,不可强以事,乃罢以为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而公固求外镇,终不许。
居久之,稍间入谒,真宗辄使閤门祗候二人伺公,至即扶以入,因掖其拜起。
数屏左右问事,常听用。
三年,又求外镇,乃以公知贝州,兼本州兵马都总管
将行矣,召见,又将付以政,固辞谢,久之乃已,而更以公为本镇。
至五月,公疾作,诏使公子洵美太医往视,而魏、潞二镇之人,亦皆奔走来问,为公请祷。
已而公疾革,真宗又使公弟之子成美驰驿召公京师,而公以八月壬寅不起矣。
享年六十五。
真宗为之震悼,罢朝,诏赠侍中,录其子孙,赙赐皆加等。
公前夫人丁氏,某郡君后夫人沈氏,某郡夫人
子男二人,洵美终西京作坊使英州刺史
之美终内殿承制閤门祗候
孙十六人,其十四人皆已卒,而庆宗今为右班殿直,庆崇今为文思院、知恩州
公少忼慨,以武力智谋自喜,又能好书,宾友儒者,所与善必一时豪杰。
有集二十卷,其文长于议论。
自始仕以至登用,遇事謇謇,未尝有所顾惮。
王冀公丁晋公用事,每廷议,得其不直,辄面诋之。
真宗初或甚忤,然终以此知公,而天下至今称其正直。
铭曰:
在浚西南,谁封谁树?
有宋正惠马公之墓。
公当太宗真宗之时,暨暨谔谔,谋行计施。
以羸击强,以少捕众,以贱抗贵,维公之勇。
虽贵虽众,虽强必克,维公之敏,亦维公直。
帝曰:「直哉,汝予良弼!
见国而已,不知家室。
内朝十年,典掌机密,暨予一心,纲纪庶物。
元功宗谋,莫汝敢匹」。
公曰:「孤臣,绝旷于荣?
谗说不用,是维帝明」。
士或困穷,莫知其有,既荣以位,正或见丑。
公于可愿,两得其尤,不讫大耄,天为不谋。
德歉于年,孰云耇老?
有赉后世,公为寿考。
刻趺篆首,作此铭诗,陈之隧道,永矣其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