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史季温”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李潜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台阁。)/陈沂/元祐七年升擢。)杨宗惠/敦夫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范纯礼/夷叟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经筵。)/李栝元祐五年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山谷李亮功周昉画美人琴阮图(一作王铚诗) 宋 · 高荷
丹青有神艺,周郎独能兼。
图画绝世人,真态不可添。
却怜如画者,相与落谁手。
想像犹可言,雨重烟笼宋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卷下《题李亮功周昉画美人琴阮图》注引)
原注:龙眠李亮功家藏周昉画美人琴阮图,兼有宫禁富贵气象,旁有竹马小儿欲折槛前者。亮功长沙山谷宜州,过之,叹爱弥日,大书一诗于黄素上。
黄鲁直平原郡斋秋还二首 其二 北宋 · 邢居实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目送愁(《后村千家诗》卷一二作闲)云尽日愁,寒来著破旧貂裘。
凭谁说与西风道,留取花间(《后村千家诗》作黄花)点缀秋宋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卷上《题邢敦夫扇》注引)
拜手顿首启伏蒙学士九丈再赐诗章僭率继和尚觊采览 宋 · 王庠
鸣凤览德来纪年,要知圣泽如流泉。
霜钟堂前饱竹实,道人娱凤抚舜弦
敲门剥啄谁传命,淡云磨丹开天镜。
明朝相约送涪翁,夜静林深绕清磬。
涪翁万里离鬼门,竹枝莫恼白使君
欲试刚肠置冰炭,抱琴远别冲行云。
邂逅东坡应话旧,但说海山千万秀。
道庠问讯今何如,自笑侬还空鹤瘦。
我不愧天欺日月,何须更扣杯珓说。
玉局洞天云绕椽,渔竿远信烦公传(以上宋黄庭坚山谷别集诗注》卷下《元师自荣州来追余于泸之江安绵水驿因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并简元师法弟周彦公》题下史季温注引)
王瓒朝奉郎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五、《平斋集》卷二二
敕具官某:浮光子威巴湾之捷,论者疑之,然功疑惟重。
尔禔身肃括,莅事正固,非徼功为利者,关决于光,尝同调遣。
书生而知戎情,何爱一官,不以为贤劳劝?
往分乘障之符,亟上安边之最。
可。
国朝诸臣奏议序淳祐十年九月 南宋 · 赵希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五、《国朝诸臣奏议》卷首、《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二
福国忠定赵公,以宗臣帅长乐,政成多暇,辑我朝之群公先正忠言嘉谋,稡为一编,汇分昈别,冠君道,跗边防,而以总论脉络之。
凡天人之感通,邪正之区别,内外之修攘,刑赏之惩劝,利害之罢行,官民兵财之机括,礼乐刑政之纲目,靡所不载。
至蜀书成,上之乙览。
韺茎律吕之相宣,奎璧光芒之胥映,盖与皋、益、伊、傅之所陈者,阅宇宙,同关键。
于以见群贤之纳约自牖,知无不言,列圣之大度无我,从谏如流者也。
猗欤休哉!
忠定尚友古人,胸中有全奏议,美在其中,发于其外,砥天栋国,云八荒,霖四海,其相业之赫,实本诸此。
闻孙必愿繇常伯接踵是邦,祗承先志,思永其传,属泮宫以绣诸梓,久而未就。
绣衣使者史季温念其先世同纂辑之勤,克相其事。
郡文学朱貔孙遂鸠攻木之工而墨之,使前贤忧爱之盛心炳炳如丹,抑亦学为忠定者也。
希净来此,锓板始毕,得遂披阅,窃有志焉。
淳祐庚戌九月既望诸王希净拜手敬书。
奖谕陈垲等诏景定三年正月三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九、《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三六
周尊黄耇,忠厚所基;
汉事三老,录养无阙。
陈垲林彬之史季温夙被擢用,今皆耆年,奉祠岁久,宜示奖崇。
陈垲端明殿学士彬之宝谟阁待制史季温直华文阁,各因其祠。
诸臣奏议序淳祐十年七月 宋 · 史季温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九、《诸臣奏议》卷首、《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六、《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五、《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一二、《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三五
古之人臣所以告其君者,不可得而详矣。
考之于书,皋陶之矢厥《谟》,伊尹之作《伊训》,傅说之作《说命》,周公之作《无逸》,大抵皆后之谏疏也。
至于《君奭》之篇,所以告召公者,既历举商之诸臣,而又曰有若虢叔闳夭,有若散宜生大颠,有若南宫括,并及乎周之贤臣而申言之。
盖古圣贤之相告相勉者,无非以前闻人为法。
虽五臣之谋谟不可见,以周公之言推之,则遗风馀烈尚可想也。
汉兴将相名臣议论务在宽厚,意其当时兰台石室之所藏,金匮玉版之所载,一时名臣奏陈,未必不萃此书。
降武、宣以后,博士议郎备中朝顾问应对者,未闻举一言以告其主,宜乎武、宣之治,不能守高、文之旧。
魏相汉兴以来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所言,奏请施行,虽曰得国家之大体,然考其时,滥赵、盖、韩、杨之诛,开之渐。
宣帝虽以守兴之君,而为基祸之主,乌在其为条陈故事也?
惟我国朝淳化懿纲,远接三代,小臣不佞,窃窥累朝国论,则淳厚见于立国之初,中正作于庆历之际,矫激起于熙宁之后。
方其淳厚也,如大羹玄酒,淡乎其味;
朱弦疏越,纯如其音。
及其中正也,则朝阳鸣凤而见者歌舞,法筵龙象而闻者作兴。
至其矫激也,则大冬严霜而不彫,惊湍骇浪而巨石不转。
即诸臣之言以考一代之治,虽医者用药各有不同,而参苓乌喙,皆足以收药石之效。
故当时公道大行,尽言无隐,忠言极谏皆萃于朝,流芳简册,足以垂万世之宏规。
逮夫绍圣以后,议论一反一覆,钳天下以一人之口,掩天下以一人之目。
而祖宗良法美意无复一存。
夫以先朝名公钜卿章疏,联篇累牍,未易管窥。
然要其大纲,则畏天命也,法祖宗也,恤人言也。
而或者乃以三不足之说反之,遂使小人祖述其说以祸天下。
始作俑者,未尝不痛恨于荆舒也。
明鉴之垂,前车之戒,凡有志于国家者,其可舍是而他求哉?
先正丞相忠定王赵公曩尝编类《国朝名臣奏议》,开端于闽郡,奏书于锦城,亦已上彻乙览。
淳熙至今,踰六十年矣,蜀旧锓木已燬于鞑。
公之孙尚书阁学必愿绳武出填,尝命工刊刻而未就。
季温以臬事摄郡,捐金命郡文学掾朱君貔孙继成之。
念昔先大父芗室容受忠定之知,尝同蜀之名流预讨论之列。
今既遂尚书之志,亦可发扬先祖旧事。
自兹家藏此书,举以告君,推以治国,以复我宋纯懿之治,犹有望焉。
《诗》云:「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尚二家臣子拳拳继世之忠云。
淳祐庚戌立秋日朝请大夫、权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本路劝农提举河渠公事、提举弓手寨兵、借紫眉山史季温百拜谨跋。
山谷外集诗注序淳祐十年十二月 宋 · 史季温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九、《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
先大父芗室先生所注《山谷外集》诗脱藁之日,永嘉白石钱先生文季为之序引,锓木于眉,盖宁宗嘉定元年戊辰岁也。
是书已行于世,其后大父优游林泉者近十年,复参诸书为之增注,且细考山谷出处岁月,别行诠次,不复以旧集古律诗为拘。
考订之精,十已七八。
其间不可尽知者,附之本年。
蜀板已燬,遗藁幸存,今刻之闽宪治,庶与学者共之。
并以大父实录本传附见。
淳祐庚戌嘉平旦日,孙朝请大夫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季温百拜谨跋。
按:《山谷外集诗注》卷首,四部丛刊续编本。
道山亭题名淳祐十年八月 宋 · 史季温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九、《闽中金石略》卷六、《乌石山题名》卷二、《绩语堂碑录》第三八二页
淳祐十年秋重阳十日眉山史季温与建张毅然、莆赵时愿会于道山亭,杯清话,不减登高之乐。
鼓山游记淳祐十一年 宋 · 史季温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九
淳祐辛亥立春后一日,移漕建水,挈家游鼓山,登小顶峰,俯瞰山川城郭如画,晚饮天风海涛,盖武夷翁旧题也。
留诗石间,以纪岁月。
眉山史季温子威父书。
按:《鼓山志》卷六,乾隆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