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几复”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前光化军乾德县令国子监说书吴几复可大理寺丞制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六、《蔡忠惠集》卷一○
庠序之设,所以起风化而养贤材也。其于训导讲说,尤难其人,故业官迁秩,差异常等。以尔几复善谈经术,甫更再岁,荐任交上,当夫陟典。与名理官,盖宠优次。勉怀儒尚,用荷邦荣。
宋故侍御史吴君夫人彭城县君刘氏墓志铭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六、《司马公文集》卷七五
嘉祐五年某月日,太常博士、知蓬州事吴君几复祔其祖妣彭城县君刘氏于祖考御史府君之墓。始,夫人之没,蓬州生二年矣。比冠,而父、母、兄皆即世,家至贫,漂泊汝、洛间。尝记幼时,闻其兄言,夫人之殡在京师广济寺。已举进士及第,乃求所谓广济佛寺者,凡有二焉,在城之东西。往问夫人之殡,皆莫能知。蓬州刻志求之,积年不得。一旦至西寺,有僧老矣。忽来讯曰:「君非邻水令吴君之子邪」?曰:「然」。僧曰:「去三十载之前,吴君殡其母夫人于是。某为童子,手亲涂之。某亦吴姓也,故能识之」。因指示其处,蓬州未之敢信,周视其涂,圮剥且尽,所馀如掌,而邻水府君之题识存焉。乃奠而哭之。又数年,然后得合葬于洛阳之金谷乡。自始没至葬四十二年矣。噫!微是孙也,则夫人之柩其不可复得邪。露殡积久,而题识独存,岂非邻水府君自悼其不幸未葬,而天阴相之邪?乃知诚孝可以动鬼神,信矣。御史府君讳某,邻水府君讳某。夫人平生行事,不可复见。其先单父人,父为尚书郎云。铭曰:
夫人既终,吴氏中微。四十馀年,乃得其归。孝孙有立,神实告之。
屯田郎中权发遣三司度支判官吴几复可都官郎中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二、《苏魏公文集》卷二九
敕具官某:先皇帝尝谓财计之司,地要事丛,艰于数易,故于剧部,为择佐僚,且更久职之科,以待不次之举。尔几复实以干治,应乎选求。比闻坐曹,最号办职。今有司按阅,谓尔顷倅边州,课登优格;自改郎秩,岁满三期。较其在事之勤,并应考功之令。中都掌隶,虽曰次迁;支度均财,尚仍故守。惟尔经术足以饰吏,文敏足以治烦。益思远猷,用副甄擢。可。
乞黜责吴几复奏(熙宁十年五月)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二
闻开封判官吴几复奉诏勘王永年告其妻之兄弟宗室叔皮、叔兼等易衣私出求卜,言涉不顺,及永年妻赵氏又讼永年盗官钱事,是时永年未死,几复已索永年与叔皮、杨绘、窦卞书简,皆不问,乃以他事为辞,乞送府司勘结,显为有所畏避。案几复人物庸下,素行污鄙,京府之任已为玷窃,复敢阴党贵势,巧避君命,乞行黜责。
歌一首 北宋 · 谯宝
押词韵第九部
使君来兮父母鞠我,礼化行兮民无寒饿。
使君去兮不可复留,人意伥伥兮泪双堕(《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 《舆地纪胜》:(吴几复)嘉祐五年为太守,游衮山,有二父老谯宝、黄仁赞拜于庭下,曰乡民被使君之政久矣,今闻还朝,故来相别。且歌之云云。)。
书王太尉送行诗后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河东先生集》附录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杜衍。贾黯。宋敏求。司马光。王安石。苏涣/王畴。邵亢。元绛。王纯臣。吕夏卿。张瑰/何涉。谢仲弓。陈洙。胡恢。王举正。赵槩/张揆。曾公亮。王圭。王洙。曾公定。胡宿/范镇。李复圭。张刍吴几复。范百之。晁仲衍/石扬休。李绚。宋敏脩/(右三十三人)丁度。郭劝。齐廓。马仲甫。令狐挺。施昌言/吕居简。孙沔。刘瑾。冯浩。黄灏。韩铎/李师中。辛若渝。李寿朋。刘参。张师中。李先/楚泰。洪亶。周延隽。钱延年。解宾王。黄从政/孟询。阎颙。谢徽。张孜。吴可几。范宽之/张中庸。鲍光。闵从周/《(右三十三人)送行诗》上下二卷,凡六十有六人。庆历、皇祐间,朝廷号称多士,故光禄卿、赠太尉王公挂冠归江陵,作诗纪行者,多一时之杰。呜呼,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非独以见王公取友之端,亦足以知朝廷得士之美也。昔柳宗元记其先友六十七人于墓碑之阴,考之于史,卓然知名者盖二十人。宗元曰:「先君之所友,天下之善士举集焉」。余于王公亦云。元符元年十月初七日。
劾吴几复奏(熙宁五年七月) 北宋 · 蔡确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五
权京西转运使吴几复在部二年,因循不职,举动骄恣,众所轻鄙。去夏巡历至许州阳翟县,寓止程戡家。戡之诸子皆出官,惟戡寡妻与婢妾同居。几复托以连姻,留饮数日,沾醉失度,颠倒衣冠,道路传笑。是时权提点刑狱贾青至彼,亦预其会,乞加显黜。
吴几复言郢唐等州可置监铸钱御批(熙宁五年十一月庚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
内库昨以两经优赏及频年应副,边用阙乏,若朝廷非次别有支遣,必更无可应副。苟如几复言,就山林可鼓铸,即且令岁铸五十万缗,于内库封桩。
潼川府修城记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四、《跨鳌集》卷一六
潼川城废圮久不治,守土吏未尝过而问焉。元丰中,吴几复苟完之,又四十年矣。风雨剥蚀,土漫浡不收,断裂洼凹,癯瘠骨立,其存者数板,若长蛇蜿蜒,折脊异首尾,封豕病惫,莫能兴云屯,阵马破碎。离坎不复合,人超踰不知有限禁,负贩小盗出入犹阡陌。廉访使者林公按视之,喟然叹曰:「是可以保民乎?楼橹无欂栌在者,岁以虚籍报上使者,曰是尝以此欺朝廷乎?且皇华遣使臣之意,以忠信为本。天阍九重,蜀道万里,任视听之寄,攻将明之旨,一字大礭,不敢通囊封;一言传疑,其肯就造膝?马与尾而五阙一,犹惧谴死,况虚籍乎」!他日状其事疏于上前。上美其奏,特隆宸谕,诏帅臣徽猷阁学士泸南安抚使庞公,选官括其役。庞公启画便宜,诠吏度费,条具以闻。上命转运使卢公、提点刑狱蒲公,都大提举修筑,命廉访使者林公、王公检察之,俾漕司资财用,有司无得吝其出。圣训旦下,卢公趣至潼川,与蒲公计议,协比无间,得之于心,决策如神。庀徒三千人,度财百万,章发某庾之红粟,给某帑之腐贯,分职就列者四十馀员。城纵广二千六百九十武,高二十五尺,役四十六万工。程其工为十,蒲公呼十邑长戒之曰:「顺天之道,而天道左旋。分地之利,而地形有差。始于甲,终于癸,请为子典筹焉」。于是射洪令古洵直得甲,安泰尉蒲中立得乙,郪县令郭信老得丙,东关令李颙得丁,盐亭令李瑑得戊,中江令周嵩得己,飞乌令孙垣得庚,通泉令卞洪得辛,铜山丞邓会得壬,涪城令张宗愈得癸。百堵皆兴,而李颙最先成,建城楼八。古洵直为东,张宗愈为南,周嵩为西,郭信老为北,轮奂宏丽,而周嵩最先成,创团敌四。卞洪为西南隅,张宗愈为东南隅,郭信老为西北隅,古洵直为东北隅,而郭信老最先成,为敌楼一百六十有八,女头一千七百七十有一。疏荷渠、磩城颜皆以賨,表里护城趾皆有台,蔽险有墙,登降有蛾眉道,浚池有泉,覆堤有杨。卞洪、郭信老、古洵直又新东、南、北三梁焉。以驻泊郭谠同谋,环总役事,听三四公之节制,以今诸邑之长林公、王公,朝省暮察,周游四顾。凡负运畚筑之勤,土木瓦石之用,高卑厚薄,长短曲直,委曲缕缦,细入无间,靡有不经意者。诲人以规矩,士夫争劝,匠石无所遗其巧。考元丰法式,无一芒之误,制作之妙,几为天下第一。卢公尝曰:「某坐见城于前,食见城于羹,精神之运,心术之动,无适而非城也,若等勉赴事功」。寒燠良苦,说以使人,故人乐为之用。数公乘城,未始空晷刻,役起于十月壬寅,休役于二月丙午。楼观飞惊,干靡云霄,蓬莱方壶,突起平陆。是役也,天气清净,日景晏温,士不告劳,民不加扰。数公忠于国事,智有馀矣。以有馀之智,而行体国之忠,此城之所以易成也。传曰:「惟圣人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内宁必有外忧。今四夷来王,拓地无际,三代之所不能臣妾者,胥州县之矣,是岂有外忧乎?然于《豫》必思患,于《萃》必除器,亦欲其内外无患尔。潼川弁冕三蜀,方率十八州,山川形胜,衣冠人物,贡赋织组,民庶繁夥,望成都不肯低一线气,城郭雄峙,乃今过之。比进府号,择重臣临镇,板筑就绪,耳目咸新,天子所以宠光潼上之民,恩至渥矣。诸公成城之绩,不可掩也已。后人宣宽大之令,布中和恺悌之政,以其馀时,时加葺焉。毋穴我垣墉,毁伤其材木,则城于春为熙台也,于夏为风观也,秋登高足以赋也,冬讲武足以临阅也。游于斯,燕于斯,使潼上之民奠枕以安,倚肆而逸,外户可以不闭,商旅藏于市,桴鼓勿惊,而鸡犬杵臼之声相闻,安业乐生。不知帝力之加于我,歌歈舜琴之阜,偃仰化日之舒,兹仁寿之域也耶,正古华胥氏之国也,若欲安求哉!年月日记。
汝州舒芙峤刺史陪游风穴山步上白云寺陟山顶看泉出处下至观音堂降水母处中为喜公池左右各有泉出至吴辨叔读书处酌于揽胜亭柏竹石所云三胜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二
入风穴山五里许,千千万万惟柏树。
离奇丑陋逾媚妩,黏石即生不须土。
山腰三派灵泉飞,石罅喷薄成珠玑,声如琴筑不湿衣。
水母跪受菩萨鞿,澜涛既静山田肥。
刳壁为墙不劳筑,前朝吴生读书屋,冬能不寒夏不燠。
想当未第甘雌伏,日汲清泉看修竹。
山前山后两竹林,幽密无处巢山禽。
步入其中日色沈,此间更比深山深。
揽胜亭前生晚翠,山气森环不成醉。
醉馀濯足喜公池,归路回看白云寺。
柏邪竹邪水石邪,绚以物外空烟霞。
山阴道上恐莫加,汝州刺史莫浪誇(芙峤浙江奉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