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次韵国衡 宋 · 张纲
 押词韵第十五部
古寺凭崇冈,苍烟荫乔木。
攲斜屋鳞比,缭绕墙带束。
何人辟层轩,延客寄遐瞩。
醉赏菊坡下,客意岂在
念昔居此地,名世尽儒服。
师旷贤多知,苍史圣重目。
台成竟谁游,事去不容跼。
梁王高帝孙,名字亦不辱。
当时盛歌舞,肯使后人逐。
陈迹今故存,新池为谁绿。
感叹世上事,反覆如转烛。
请君听钟鱼,尚想吹紫玉。
次韵虞章 宋 · 张纲
 押歌韵
轨道无停辙,枫林难尽柯。
人生百年间,疾若下走坡。
何为行役苦,况乃忧患多。
渊明颇解事,舍浊扬清波。
九原骨已朽,万古名不磨。
念我独窘束,处世随唯阿。
尘埃眼中满,岁月马上过。
不作鸡肋弃,尚扣牛角歌。
正赖良友朋,诗句陶天和。
涓涓吐微溜,浩浩供洪河。
三篇怯大手,未陈先倒戈。
借问菊坡游,颇亦狂醉么。
独不公荣,冷面看红酡。
欲赋无好语,书怀愧
虞美人 其三 1136年9月9日 宋 · 张元干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
陵迁谷变总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
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贺魏大参致仕启 宋 · 宋齐愈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六、《八代四六全书》卷一○、《启隽类函》卷一八
恳谢领机,宠颁殊渥,冠崇班于书殿,跻峻陟于文阶
方畴霖雨之贤,进颛秉笔;
乃抗浮云之义,早遂挂冠。
帝惜老成之莫留,士嗟明哲之难继。
历圣朝之旧辅,全贤德之高明。
阳子乞身而归,乃罢政之后;
清献公引年而去,非释位之初。
然犹野史屡书,朝士交赞。
而况位方居于廊庙,名正勒于彝鼎,竦岩石之具瞻,怀急流勇退,是为希旷,孰与等夷?
恭惟某官命世硕儒,爽邦钜哲。
龙渊之赐,夙长文昌之六联;
跻凤诏之班,才下丞相之一等。
既任安危之重,复为进退之光。
子房虽暂与赤松之游,安石必更为苍生而起。
某早蒙提奖,晚荷陶甄。
夫子之门墙,自怜拘絷;
先生之几杖,未获周旋。
意倾向以弥勤,词鄙讷而难尽。
园中即事 宋 · 朱翌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诵儒书早佛经。
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花边过客蜂旁午,溪上良时鹭适丁。
一到菊坡分品目,玉盘盂可次金铃。
记翟望话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松隐文集》卷三七
翟望,京师人
大父光图,为安定靖王教授
望年二十,诵书通大义,性端静沈默,仕宦泊如也。
喜读骚经楚些,亦寓词蘅杜间,规衍其才意,纫兰握,遇合非常。
每水边沙外,属思幽放,人莫测其意。
尝寄言曰:「洞箫吹兮春烟绿,风光粲兮人如玉
木兰兮溯流波,怀彼美兮忧心若何」。
一夕梦丽人庄容独秀,翳修竹而立,隔溪语望曰:「苕之荣兮,春日陂迟。
湿汀蘋以建址兮,冒卿云以为帷。
吹浩香以渡汉兮,示秀色与华姿。
居谁与复兮,挽明月以扬辉。
怅溪风兮,聊咏言于兹」。
歌毕,致一笑而逝。
望寤,亟书于纸,心惝恍者累日。
后过天清寺菊坡,谒僧琴。
会僧出,因憩北轩,有一姬先在焉。
容色鲜丽,疑若素识,因质名氏,不自知体之前也。
姬笑曰:「妾有外姒,约我会此,偶故渝爽。
然室有酒肴,能少驻否」?
望欣然从之,至则一奇丑妇传餐。
酒数行,移坐相近,稍既情款。
望被酒,讽「苕之荣」以自喜,姬曰:「溪风之隔,殆不然矣」。
望领其语而不讶,复扣以他辞,宛不蒙答。
日暮,姬曰:「而后月半,约当预闻,愿置君子之念」。
姬先出门,莫知所适。
望裴回欲归,见轩壁挂所喜《玉女观泉图》,心以为画之灵遇。
后售图以归,亦拟梦词作《灵遇赋》,赋多不录。
噫,毋妄之想,则阴物遂托,以见祟抑,可戒也。
跋潞公清献公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二、《方舟集》卷一三
文、赵二大老前后典人至今爱而思之惟均。
然潞公未满四十,为蜀遨头,有飞语中伤,至遣御史何圣从廉之。
清献乃以一琴一鹤蜀人,其以清为谥,宜哉。
此帖盖以资殿政府出知杭州也。
李石获观于廉静斋,公三世孙蕴以「廉静」名江陵官书史之室,张孝祥为书揭其颜。
上清下廉,家法也。
跋富公帖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二、《方舟集》卷一三
富曾再入相,而清献参大政,此帖盖自尹蜀日除谏院,以蜀政之美为异时鼎轴张本。
介甫执政晦叔入为言官,诸公者皆去矣。
湖山楼 南宋 · 梁竑
 押先韵
千峰背负乌聊山,一区面蛰龙停渊。
壶中日月自天地淮南鸡犬神仙
当湖次第列小隐,花坞直与山房连。
海棠成径当步障,藕花满洲宜泛船。
竹斋潇潇碧玉干,菊坡采采黄金钱。
月观无云饱秋色,风松有雷惊昼眠。
流杯不减昔曲水,烹茶况汲今蒙泉
山家四时无不好,跨蹇扶筇性所便。
主人早岁取科第,策足要津先著鞭
声名藉甚四十载,三朝眷注知才贤。
方今圣人勇于治,搜罗侧隐无弃捐。
乡里老成相继出,如公自合比其肩。
遂持一节向江右,即赐十行朝日边。
那知念念作归计,把玩图画心茫然。
他日乞身谅未晚,赤松黄石相忘年。
观公名楼自有意,流行坎止岂非天。
扁舟过公一夕耳,心屡欲往身无缘。
逮公来归我亦老,卜邻共赋招隐(清汪元祥同治乐平县志》卷一)
九日菊坡 南宋 · 范成大
七言绝句 押江韵
菊坡长恨隔横塘,城郭山林自不双
放棹松江花已远,涛江之外更鄞江
留右相 南宋 · 舒邦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双峰猥稿》卷二
恭审命出大庭,位升右席。
有能奋庸,使宅百揆。
公论久归,旁求俊彦。
启迪后人,兹时尤切。
宜文、富宣麻之日,在舜、禹内禅之初。
众望获从,欢声交作。
某官春风四海,砥柱中流
伯夷得圣人之清,伊尹任天下之重。
雪山初去,携清献之琴龟;
宣室归来,运留侯之帷幄。
久积瞻岩之望,况逢脱屣之时。
文王丕显,武王丕承,岂不选贤而遗后?
周公为师,召公为保,果闻夹辅以成勋。
为治不在多言,其法可以传后。
以子之圣继父之圣,固无二道之相违;
欲今之安如昔之安,惟此一言而自定。
大匠乃抡材之旧,而良医挟已试之方。
辅翼两朝,光华五典。
某素依钧播,喜听邮传
应龙翔而云雾从,共庆千龄之会;
大厦成而燕雀贺,敢为一己之私!
徐子由菊坡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二、《攻愧集》卷七○
徐君傲睨菊坡,不复出仕,故其乐同彭泽令
少日便赋归,而三径已就荒,松菊仅有存者。
则夫火驰宦途,碌碌忘返之士,顾有一适如君者耶?
景高堂 南宋 · 闻人阜民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康熙《衢州府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四八、嘉庆《西安县志》卷一四
上即位之二年,考覈民庸,敷究治道。
大理丞永嘉萧君忱,以面对论当世务切于民者,上嘉纳之。
三衢屡阙守,议者良为难,君独奋然请曰:「为政有要,使吾毫铢有未尽,虽易且甚难;
揆之吾心而无愧,稽之众志而弗违,虽难固甚易也。
愿自请以治民」。
于是辍诸朝迹,剖分左符
君以忠槩先烈克施于政,至衢访民所疾苦,抑损先己,凡征敛之赋,取赢于官者悉蠲之,捐利以予下,不为表暴,推广实德。
未几而田野告丰,闾里安辑,桴鼓希鸣,庭无滞讼。
期年,民益安之。
郡之后圃自初有庳屋五楹,荒圮特甚,乃仍其旧,支苴倾漏,涂雘漫漶,敞以轩楹,环以流泉,规画不加于前,而简邃清幽,顿易旧观。
且谓:「圣人论政,益以无倦,盖存乎思始以图终」。
爰即中楹,列三贤绘像,以为蚤夜之思,起敬之所。
清献公里居孝弟,所应绘事;
范太史之系,实寓居超化寺,代有令闻,视衢为归。
绍兴制旨,且命范氏经理司马文正之绪,范所寓则文正公之所寓也。
乃以文正太史二像,参清献,名其堂曰景高,使元祐风烈奋厉乎百世之下。
后之继此,期以中古易今世者,要不吾庆也,岂特为登览烟云,啸咏风月而已哉?
阜民始以淳熙初典教于衢,粤十有六年,丞郡婺女,偶以檄抵衢,会见君思政堂上,相与道旧故,语平生,契尚适同,因属文以为记。
顾惭窳陋,岂足以叙贤侯为政之美,况二三故老曾不足为其役,恶能以论道其懿?
窃观夫子之至是邦也,蚁丘之聚,犹得以窥其方,仪封之鄙,犹得因从者以见,所过者化,未易以迹言。
至若中心之蕲向,有若前哲,光辉所暨,无往而不存,则知「景高」之作,视超览之旷远,双石之怪奇,固不得以相高,而贤侯志意之所著,即此可以知矣。
乃敬为之书。
按:民国衢县志》卷一七,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
昌国州儒学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七七、《袁正献公遗文钞》卷上、宝庆《昌国县志》卷一、大德《昌国州图志》卷二、延祐《四明志》卷一三
阐斯道之奥,发是心之良,而辅成国家之风教者,其惟学乎。
夫学之于人,犹食之有谷粟,衣之有桑麻,岂可一日阙哉。
四明之有昌国,海中一岛也。
厥地狭矣,而士生其间,俊敏逸群,修洁自将者,时时有之,其质美矣。
加以切磨培植之功,孰能而御之。
前乎此非无贤令尹也,而教养一事,多阙而不备。
岂不知当务之为急哉?
或者其兴若废,与兵刑财用不同,非有朝家之威命,大吏之督责,姑徐徐焉,未见获戾。
故虽有所兴为,不过一二焉而止,此其势然也。
若夫发于诚心,无所畏慕而自为之,其度越他人,顾不远哉。
承议郎赵侯,清献公之裔孙也。
典刑犹在,喟然兴叹曰:「事岂有不可为者哉」?
力或不足,痛节冗费可也。
检柅吏奸,毋俾渗漏可也。
义所当为,勇于必为可也。
士有馀力,资以为助可也。
如是而后,其用足矣,左之右之,莫不如志,而建学之规模在其中矣。
或因其故而葺治之,或创于今而增益之,曰殿曰堂,屹然中居,曰斋曰序,翼然旁列。
门庭由是庄焉,像设由是崇焉,祭器祭服由是作焉。
廪廥以储之,垣墉以卫之。
承学之士,皆得优游涵泳其中,而又课焉试焉,以警厉之。
鸢飞鱼跃,咸受其赐,无有终极,可不谓尽于其职乎?
南安一小郡耳,而东坡苏公记学之成,称其甲于江西,礼殿讲堂,视夫邦君之居。
典领得人,能使其居有侐,理固然也。
今侯之所为,其亦若是也夫。
虽然,侯之设心,非独兹事也。
严祈报之典,则冢土是崇。
恤穷乏之民,则委积是丰。
户籍之要,所以窒欺伪也。
海步之就,与夫岭路之夷,又所以便往来也。
凡有益于民者,是究是图,如恐不及。
矧为礼义教化之宫,其汲汲也,宜如之何。
侯名大忠,三衢人
进士科,居官所至可纪,无忝厥祖矣,余是以深美之。
戴夫人墓志铭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三、《烛湖集》卷一二
吾乡馀姚,有古君子曰高府君国任,笃学信道,及登和靖尹公、思斋高公之门,力行所闻,穷老不衰。
其子公亮和叔,师事诸葛公诚之,从淳熙间先生长者游,咸嘉其志业。
于是四明沈公叔晦称之于父翁丰公叔贾,丰公方为其甥戴氏择配,遂以妻之。
府君曰:「吾雅不愿与俗子为姻家,乃今吾子得婚师友间,果协吾志」。
戴氏勤约端静,奉舅姑惟谨,姑甚爱之。
府君生理素薄,而收恤孤遗,用不给,戴氏辄贸服珥以进,无吝色。
府君益喜曰:「真吾家妇也」。
久之,舅姑殁,佐其夫执丧,哀慕不懈,竭力治葬,家益落。
攻苦食淡,人有不能堪者,戴氏怡然自若,勉其夫曰:「士当固穷,勿以妻子衣食故自凋其志气」。
和叔多出周旋诸贤间,或历月弥年无内顾之忧者,以戴氏善处贫也。
夫尝得异疾,戴氏日夜调护,不解带者累月。
平居相宾爱,未尝有违言。
天资明淑,有达识,每曰:「死生祸福,理之也,岂足乱吾心哉」。
既得疾而卒,如其素,实开禧乙丑九月八日也,享年四十有五。
一女,在室。
戴氏父讳朴字彦嘉,衢之奇士,慷慨善谈兵。
隆兴初,或荐诸朝,俾乘驿佐王权军,未至军败,归,上书乞斩叶义问,以谢淮泗之民,斩臣头以谢义问,不报。
和议成,再伏阙论宰相汤思退等不忠,宰相怒,欲捕治之,脱归妇家,幅巾杖履,自肆山水间,然未尝一饭忘国雠也。
既卒,惟此女六岁,已能不胜其哀。
初,丰公幼脱北难,依戴君,克自立,故深德君而甚怜此女。
戴氏涉书,传习笔札,凡所长,未尝衒于外。
处不窥户,终身不妄言笑,语及父,必哽噎涕泣。
嗟乎,为子为妇若此,虽古烈女不过也。
天之佑善,宜锡寿祉,而茕茕以生,悁悁以死,夫家屯厄,嗣续未立。
呜呼,天乎?
何为然欤,不亦重可哀欤!
和叔将以次年正月某日即所居之菊坡葬焉。
和叔,槔师也,知戴氏为详,义当铭。
铭曰:
奇士之女,名郎之甥。
克顺克慈,允淑且明。
恬居窘穷,等视死生。
哀世莫知,慰以斯铭。
应诏季衍等状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二、《昌谷集》卷八
臣伏睹正月八日诏书,内而侍从两省台谏暨卿监郎曹,外而前执政侍从之旧暨监司郡守,各举贤能才识之士或五六人,或二三人,居官家食,一无所间,疏其事实,亟以上闻,须至开具奏闻者。
一员:朝散大夫主管官告院季衍,奋自儒科,博通政术。
连任淮东边面差遣,通晓军民利害,上官贤重之。
昨差知南康军,虽未到任,而士民踊跃,皆望其来,仁声善政固足以厌服百姓。
今朝廷已知,其擢之表著,考其素履,可当事任。
一员:朝奉郎、新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公事陈舜臣,性禀温良,中有持守。
昨任湖南转运司主管帐司,当峒寇窃发之后,诸司分遣属官,经理诸县,并谋合智,早已有定说。
其后漕臣改移,外间便有观望,欲将已成规模别议更革,而舜臣独守前议,不肯附和。
在众人中最为有守,立志坚决,可以倚仗。
一员:承议郎提领安边所主管文字赵必愿,出自相门,能传家学,既举进士,又更宰邑
绵历如此,淡然无荣进意。
两任在京幕属,谨守法度,廉以持己,详以涖政。
考其素履,不翅寒素。
使之中外擢用,必有可观。
一员:奉议郎、知江州湖口县李复平正之学,固有源流;
慈祥之政,出于资禀。
湖口二年,一意惠养,常赋之外,无一毫扰及百姓。
若上司遇有追逮,亦必委曲庇护,身受督责。
偶遭旱岁,亲历村疃,检放得实,不经吏手。
民感其化,如敬父母。
今世字民之官,少有其比。
一员:从政郎刘宰,学问文采,本自过人,廉于进取,尤不可及。
闻其人尝为县令,又为幕属,可以易谋寸进。
而宣力之外,不求闻知,久不到选。
乡人化其实德,有曲直往往取證。
吉凶会聚与夫灾伤赈恤,亦肯身任劳苦,悉能办集。
使之任事,必不碌碌。
一员:从政郎四川制置司准备差遣李荣仲,生长关外,谙习边事
既取儒科,极知民瘼。
洋州兴道县诸司皆争荐之。
举主五员既已及格,得吏部告示,偶为贼火焚毁其制。
后宣制两司,皆知其贤,制帅崔与之又辟入幕。
适以举主未易全办,其人又更恬退,不复经意,至今滞于选调,无改秩之望。
使之任关外差遣,最为相称。
右臣所举六人,内季衍刘宰皆不识其面。
季衍因新知南康军,仅一次通问。
刘宰则声迹不相闻,访之吏部,始识其爵里。
赵必愿李复皆今年初识其面,惟陈舜臣李荣仲旧接官联,亦平日未尝通书,皆是臣所欲荐,仰副明诏举贤之意。
后不如所举及犯入己赃,臣甘同罪。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与蜀帅桂侍郎劄子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昌谷集》卷一三
某昨审峻擢近班,受任全蜀,制阃得人,欢动中外,适兹病倦,未能专致庆语。
侧闻油幢画鹢,已发南州
青冥威斧,当次西土矣。
四路大帅,持生杀之柄,位望既隆,易与人绝;
责任既重,易与物忤。
亲契丈礼贤下士,谦易有素,安富恤贫,岂弟著效,必能衽席斯民,保障边境矣。
曩时崔正子尚书入蜀,下询西事,尝僭以诸司买金珠,边徼不便为说。
使威、茂、黎、雅之间,往往因此生事,恐吐番南诏之衅,从此而起。
颇蒙领略,此事惟崔尚书与亲契丈能行之,乃敢僭言。
或谓近日议论,有欲弃关外四州者,以其费多而守备众也。
不知四州之急,起于中兴。
失关陇则四州急,弃四州则梁、洋、沔、利急,地愈狭则急愈甚矣。
前乎石晋则关南十六州急,后乎石晋河北三镇急。
中兴以后两淮急,若外视两淮,则江南急矣。
费多而守备众,移入内地,譬如贫人之家卖田以省税赋,不知田少而用度愈不足也。
雅意以为如何?
崔尚书相信最笃,问蜀中知名士,不免随所见闻录报,往往皆被荐拔,多经召用。
今去蜀已久,故人之可称者无几矣。
重庆张倅、前郫县王宰、成都杨架阁茶司刘干,犹是旧相识,其已见选用。
或年事已及,不待荐扬者,则有杨伯昌少卿范少才郎中与夫王国博、成监簿,可以御众。
丁晦父之弟不下于乃兄,皆未识之也。
此皆公举,无所私祷。
病后力弱,未能多布。
送范漕赴召 其一 南宋 · 崔与之
五言律诗 押江韵
汲古菊坡集作独汲)千寻绠,通今菊坡集作惟开)八面窗。
相逢俱气许,未语已心降。
分镇中边蜀,归途内外江
禁城菊坡集作林)风雨夜,应念鹿门
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 其一 南宋 · 崔与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卿月高华照楚墟,澄清雅意见登车
星分屯垒云中戍,风引艅(原作输,据菊坡集、岭南本改)艎塞下储。
十二聚民行惠政,三千议狱谨刑书
最声烜赫流聪纩,圣诏今朝下玉除。
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 其二 南宋 · 崔与之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越山辉映绣衣鲜,屈指重来是几年。
濡辔按行方易地,追锋趣召已朝天。
步趋接(原作按,据菊坡集、岭南本改)星辰上,献纳依光日月边。
到得中流砥柱,功名事业要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