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宋母墓铭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二、《慈湖先生遗书》卷五
宋母者,严陵王氏秘丞庭坚之曾孙,吾友宋修叔之母。节行一世罕俪,四方士友尊而称之曰「宋母」。某事象山陆先生于今几四十年矣,近四五年始识修叔。修叔澹然修洁,亦承事陆先生,冢子伯微亦言其澹然修洁。修叔遽丁其母忧,既葬,持其所自记母王氏之行实再拜又再拜而请铭于某。某观其四岁丧母,哀,事继母杜宜人以孝闻,宜人爱同己出。及礼如成人,归金华郴守宋子华之子沆,字叔子。三十而寡。长子甡才十有二,次林,即修叔,生五岁而有一月,而朋始生。既久,或告以「岁月尚赊,何恃能自守」?王氏泣曰:「女不读礼乎?信,妇德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夫死不嫁,古志甚明」。甡年十有五六,较艺郡庠,数居前列。王氏诲之曰:「汝父无恙时讲道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众。每使学者熟味《论语》『学而时习』一章,所学果何学,所习果何习。是弗之思,讵可效举子习小技,角胜负,止于科第而已耶」?一日具冠帔请于舅,乞择大儒,俾就学。时吕太史祖谦名动一时,遣之从游,大见称许。其舅欲以致事任甡,王氏请曰:「传长,法也。恐难以卑踰尊。况孤寡之人,越受恩荣,万一不克负荷,则上孤慈祖之恩,下失孀母之望。不若听其修身俟命」。后甡登绍熙龙飞进士科,以及禄养。甡字茂叔,不幸蚤死,吕子约哭之为恸。王氏通诗礼史传,不为辞章,见世之妇若女以文章笔札传于人者以为非。处逆顺事泰然无喜愠。其家三世衣无常主,爨无别膳,少长良贱不闻忿争,皆王氏化之。后居隆兴。开禧三年冬十有二月己巳以疾终,寿七十有四。明年嘉定改元冬十有二月壬申,葬隆兴之新建县桃花乡白鹭岭。孙男九:自适、自道、自逢、自迪、自述、自逊、自达、自远、自逸。四明杨某铭曰:
宋母节义,秉心不贰。此心即道,学子疑贰。
四明修学记 南宋 · 叶秀发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七、《敬止录》卷一五
宪使程公兼帅四明,众务毕举,百利坌与,千里士民无贵贱类能诵言之,其俟腐儒懦笔区区称述,而后来其治行之优!顾学校被公之惠备至,前乎此未闻,佥曰不可不记而錾诸石。方今养士之盛,由太学而下无过是邦,道学著闻,人才间出。自嘉定六年春二月奉命临兹,首入学延见诸生,访问攸关,自是叙次,兴废造新。捐楮帑五千缗,务水军库例岁纳息千二百缗,以助养士,又捐公田赁宇,又间给三百缗或四百缗,又一新祭器,增迭儒服。阁藏石经,斋置书籍,青纯释奠席百有二十。作石墙馀八十丈,而增架贡闱屋,以绝厥后隳坏学宇之永害。至若讲堂会坐之修,凡修膳防虞之具,精粗细大整备。夫公于学校加惠之厚,主于此隐而不书,则何以使异时诸生睹物思德?矧物品散漫,利权他属,日迁月改,寖有动移之弊,后职掌之士,其将何以稽考?秀发于是暨诸生会议公之所创置,详其颠末,器服必有数,经籍必有名,生财必有所,一事一物,必有根柢,条例而刊之,立诸祠堂之石,庶几来者确然有證于斯。呜呼!国家开设学校,岂徒使学子为章句儒,摛词敷藻,取危科而已哉!孟子道性善,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所教所养,惟欲明是心之本善,于亲自孝,于兄自恭,于长自敬,于夫妇自别,于朋友自信,出而事君自忠。宪帅奉主上本旨,竭情罄力,护养诸生所自有之善性,此先圣明示后学之大道也。公名覃,字会元,前政尚书文简公之子。嘉定七年十月既望,门生从政郎、庆元府府学教授叶秀发记并书。
格斋先生程君永奇墓志铭 南宋 · 叶秀发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七、《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南宋文录录》卷二四
秀发起谪籍,受命知徽之休宁,闻休宁有格斋先生程君,正学笃行,思友其人以自辅,而君不幸前一月去世矣。君之弟乡贡进士永彰适来行都,奉所状事行,以君子瑜之意请铭其墓。秀发鄙陋,何足以知君!然以不及见为恨,则谊有不可辞者。君讳永奇,字次卿。其先与河南程氏同出梁将军忠壮公灵洗之后。君曾祖讳昭,以儒起家,为饶州军学教授,赠朝奉大夫。妣俞氏,赠令人。祖讳全,建炎初积武功至开州团练使、池州统制,封休宁县开国伯,死于忠,赠太尉。妣金氏,赠宣国夫人。父讳先,以长子恩累赠履正大夫。妣刘氏,赠恭人。初,履正公恸父死国,誓守墓不仕,刻意问学,爱君渊颖,有受道之资,亲督课之。君亦厉志于诸经子史,悉含英咀华,而卒以反躬实践为事。文公先生省墓婺源,履正公挈君往拜,请受教焉,因令君侍归建安,问难究诘,所造益邃。踰年而归,文公手书持敬明义之说百馀言勉之,君归,遂以「敬义」名其堂,邑人子弟从者云集,而郡县大夫有稽古礼文之事悉来咨访,一言之下,罔不敬服。江西制阃请为白鹿洞书院山长,浙东帅专书币聘为塾师,皆辞不赴。履正公晚得痹疾,君孝养备至,务适其欢。长兄永正以门功居临安,历官带御器械、清远军承宣使。君恒以国耻未雪,勉之尽瘁,以嗣世烈。又用伊川先生宗会法以合族人,举行吕氏乡约,而凡冠昏丧祭悉用朱氏礼,乡族化之。伪学难作,君去隐邑之东山。值文公讣至,合同志者设位恸哭,曰:「吾道已矣」!或传其挽章于有司,被系数月,乃免。君于经传玩索,有疑误者必谨识之,晚岁订其大义所系者为《六经疑义》二十卷,《四书疑义》十卷。又以明道《定性书》、伊川《好学论》当与《太极图说》、《西铭》并行,各为之注释一卷。文公《语类》出于众手,纯驳不一,自加诠择,为《朱子语粹》十卷。中和之说,文公盖有遗憾,为集其语,为《中和考》三卷。君以《大学》工夫始于格物,自号「格斋」。所著诗文曰《格斋藁》四十卷。君年七十有一,以嘉定十四年十二月五日终于正寝。疾革,前一日,沐浴正衣冠而坐,门人交入问疾,久之曰:「吾不能多言」。呼纸笔至,大书一「敬」字,曰:「守此足矣」!君配查氏,贤孝慈淑,与君比德。子一人,瑜也,亦能劬书以世其学。君墓在邑东三里许程家原。呜呼!圣学之晦,千五百年矣,二程夫子始昌明之,至文公先生与南轩、东莱两先生鼎峙而起,号集大成。虽更党祸,而有志之士终不自沮,若格斋先生,岂非特立不群者哉!秀发执经东莱之门,尝与闻先正之绪论,而叹同志者之不可复作也,敬序其事而铭之。铭曰:
词华相矜,惟士之陋。虚无相高,惟士之谬。猗君之生,所禀既秀。持敬明义,得于师授。刊彼词华,不惧世垢。黜彼虚无,不为道疚。廓然此心,六合宇宙。其体具矣,而用弗究也。噫!
朝奉大夫尚书考功郎中兼宗学博士胡泓除吏部郎中朝请大夫屯田郎中丘迪哲除兵部郎中通直郎行都官员外郎陈昉除刑部员外郎承议郎权发遣处州叶秀发除屯田员外郎制 南宋 · 郑起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太微后一十五星尉然,曰郎位,尚书郎重矣。虽事有繁简,而位望等也。尔泓以宿学该深,繇司绩升右铨;尔迪哲以长才练达,繇司田晋戎部;尔昉以雅望靖共,繇司隶陟士师;尔秀发以通儒理效,繇郡最入农部。惟兹四人,一朝而并命之,诸曹之事举矣。往钦哉!思称朕选擢之意。
送宋昶明仲湖州学录(小山会之之孙,悦斋和中之子)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尤韵
为学有本末,根固枝必稠。
又如水有源,源清无浊流。
颜子先四勿,韶冕患不优。
曾子贵者三,岂于笾豆求。
九经始慎独,八目正乃脩。
我嗟半山学,不识濂溪周。
远取湖学意,粗迹穷雕锼。
边防与水利,讲诸萤案头。
是致青苗法,规摹国师刘。
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缪悠。
尧舜不牧羊,羿射奡荡舟。
农圃有弗如,问陈有弗酬。
国定一正君,此道轲传丘。
茂叔二程张,獾郎疾如仇。
永乐西事败,谈兵兹可羞。
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脐不。
此心主精一,焉用功利谋。
所以汗背勃,见嗤户牖侯。
君今录泮事,往遨白蘋洲。
臆对议湖学,岂无苕溪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