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诏领祠宫遂还乡闬燕閒无事追省平生因成感事述怀诗五言一百韵示儿孙辈使知遭遇终始之意以代家训故言多不文 北宋 · 苏颂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
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自注:《大戴礼》曰:八岁就外傅,教小艺,履小节。)。
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自注:我生五岁,先公口授《孝经》、古今诗赋,皆成诵。又令从诸父教学,不数年而诵五经,习《尔雅》,知声律。)。
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
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
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
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自注:去声。)。
虽免逃杖愆,犹虞裕蛊吝(自注:天圣中,先公服楚国太夫人丧外除,自维扬赴调,适值外祖龙图陈公出守馀杭,以先妣魏国太夫人久别,欲邀同行。时予十岁,独侍先公入都,会盛文肃公在翰林,荐先公文馆,法当投进所业,使予管勾装写进卷及接待宾客。相过诸公皆一时之望,予获侍侧,颇蒙奖顾。时盛仲谟学士坐中试予以省题诗,予即时赋成,尤见赏激。)。
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自注:音附近之近。)。
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自注:先公宰无锡日,即县厅西圃开学舍延诸生,郡进士华直温、新安闵从先辈数人同结课。予时十三岁,与从叔宣甫、山甫同砚席,预课试。后二年,先公通判洪州,又延乡先生万君特讲书,予与诸父及临川蔡元道、元翰昆弟皆同听学。时南城李觏泰伯贽文谒先公,亦留馆斋中,得以切磋,蒙益多矣。)。
佔毕自忘劳,攻坚常切问。
六经日沈酣,百氏恣蹂躏。
礼乐原夏商,春秋道尧舜。
论诗识温柔,讲易知谦巽。
书要通上古,史亦蕲尽信。
复熟中庸篇,推名善恶混。
楹书迨今存,手泽亦未泯。
赖此渐摩益,稍知贤圣蕴(自注:先公举贤良,暇日试笔,手写《中庸》一篇付予,令熟读诵之,可以见性命之理。其书至今秘(丁本作收)藏箧笥。)。
十八随乡书,三冬阅文阵。
同时韦带伦,共试棘闱浚。
少年事矜豪,属辞少绳准。
程文竟乖疏,贡籍果遗摈(自注:予十八预府荐,时主司吴正肃公颇以博学识题(钞本作圣通)见奖,便许以远到,自此士大夫稍稍称道。明年春省试,以犯声病格不收。时主文盛文肃公谓先公曰:试文当在高等,以点检官指摘诗中押声闻字退落,诚可惜也。)。
内负未蹉跎,不能忘起偾(自注:既知以声病黜落,遂刻意音训之学,自尔颇知字书。)。
赏延辄辞官,雅志将自奋(自注:康定元年乾元节,推恩近著,先公任中书舍人,欲奏荐。予乞且应举。先公初不怿,既而大称许,复勉以勤笃,又延建安黄晞先生数公置门下,及与长乐王深甫子直、清江刘原父、贡父兄弟同砚席,凡五六年。后予已忝科第,往来京师,犹相从讲论。)。
笔苦(道光本作枯)手成胝,眠稀目生晕。
常患涉猎疏,肯效揣摩困。
再上忝乙科,初筵习磨楯。
绸缪结官课,奄忽罹忧疹。
灵光未及赋,陟岵遽衔舋(自注:后汉王文考父逸欲为《灵光殿赋》,使文考往鲁中访求事迹,比还,乃献此赋。父问其故,对曰:“为文损思虑,大人思苦,今年高不宜复尔。”父遂不作。先公常戒吾,令习六科,业未就而遭大祸,每痛不及文考之献赋。)。
星行赴帏堂,雨泣护归榇。
先畴闽岭遥,寓舍京口近(自注:远近之近。)。
葬营带郭田,地得兼山艮(自注:予登科初补宿州观察推官,值先祖太尉薨背,先公持服寓金陵。朝廷特就移予知江宁县,才满秩,先公在河阳下世。予星行护丧南归,治命以泉山乡里道远不可归,令于升、常间卜葬谋居。既过京口,会故人钱起居子高作守,治馆相留。时有道人自真,善山水学,从予行常、润数州,择得今青阳坟地,起乳山,艮;来南走京岘,巽。冈西北枝艮落,即今先公坟。术者皆言善地,遂安葬。自此谋居郡中,占丹阳为乡里。)。
送往极充穷,拊存急赒赈。
三釜须自谋,一官姑孟晋(自注:见班固《幽通赋》。)。
恤孤逢旧知,温故拾馀烬。
荐衡荷德璋,嗣向怜子骏。
给札恩特殊,除职选尤遴。
遂去州县劳,入陪台阁俊(自注:予既除先公丧,祖母徐国太夫人、先妣魏国太夫人在堂,及诸姑弟妹未婚嫁。家素无资,不暇择禄,急趋铨调,授南京留守推官,食贫累岁。先友少师赵康靖公、少傅孙文简公洎诸翰林连章荐文继先世。蒙取索先公遗稿及予投贽,乞召试职名。先是,言事者奏近岁文馆太冗,乞加慎选。时预试者如梅尧臣、宋敏修、宋充国、杨忱并弟慥,文词皆入等,止迁秩或赐科名及升差遣。逮予被荐,执政进呈云:近臣荐父子文学优长。仁宗问谁人子,执政以先公名对,上曰:特与试。乃试两题,俱书高等。时翰林曾胡杨田四公皆云:近预试者惟冯京、苏颂皆入高等。因此遂得职。此并梁丞相所喻云。)。
校文擿三折,食贫岁四闰。
君相嘉宿官,圭符假名郡。
地望号优閒,公租稍充牣。
二偏丰旨甘,百口免饥馑(自注:予在馆阁九年,与同舍陈述古、孙圣途俱请外补,久之无报,遂同见执政。丞相富郑公问:九年不迁,未有前比,莫且别移一京局。予再三言食贫且久,难更伺候。翌日特为奏陈,独予得汝阴善郡;陈、孙岁浅,得常、郢,皆常调也。)。
方喜私愿谐,遽叨召音迅。
素非干时才,屡试投虚刃。
治绩愧无闻,官资谬超进。
持橐入记言,演纶漫燥吻。
事无补毫分,心常怀愤懑。
一言偶寤意,三已固无愠(自注:予守颍将二年,忽被召迁府界提点。逾年,徙三司度支判官。又二年,出为淮南转运使。神宗初登极,因送边使还陛对,特蒙访问北边事,颇合旨,仍宣谕二府。故到淮南才五月,召还修起居注,迁西掖掌诰。二年,因论差除御史事,蒙中札召对,询问本朝故事。上初甚以为然,及有褒语,无何执政以为违忤,见黜归班,趋常朝者一年半,遇恩出领东阳,移谯郡。还朝两领三班银台,又出南都,知馀杭。入为史官,尹京府。以孙纯、陈世儒事贬濠梁,凡五换推,及入对狱,卒无一事结吏议,乃罢濠领孟,辞以先公薨逝之地,改知沧州。)。
再违金门籍,七换竹使印。
赐环元丰初,解组横海镇。
虏信使约修,周官预详攈(自注:居运切,见《前汉书·刑法志》。)。
上号太宫辰,奉册陪发轫。
复土裕陵日,杖桐方守殡。
阻趋七月期,莫从百夫殉(自注:予到沧才数月,上喻执政云:要苏某来修一书,令速召归。遂有判吏部修官制之命。及进对,上曰:朝廷与契丹通好岁久,故事仪式、旧章案牍,遗散者多。每使人来生事,无以折證。朕欲裒集国朝以来至昨代州议(原缺,据道光本补)定地界文案等,以类编次,为一朝典章,使后来得以稽据。朕思非卿不能成之。又宣谕云:近日修书臣僚多迁延岁月,只如密院机要已七八年,近方奏请差人检阅,已令罢之。卿该通勤敏,此书何日可成。对以案籍浩大,几(道光本作凡)数十架,急急编次,亦须二年,不知果可成就否。上曰:二年了得甚善。有旨就枢密院第四厅置局,仍许辟官检讨,指射密院人吏。于是晓夕比次,逐时面奏,商议立例类,不逾期成书二百五十卷。奏稿日,上大喜,乃御笔赐名《华戎鲁卫信录》。是年南郊,加上仁宗、英宗徽(道光本作御)号。予预五使,奉册乘辂入朝。明年,先帝升遐,予适丁先太夫人忧,寓维扬,不得预挽绋之列,于今痛恨。)。
衰麻虽未除,泪血犹未抆。
误被两宫知,首颁一札讯。
入长(丁本作掌)天台班,复冠鳌坡峻(自注:太夫人服除,蒙诏书已除刑部尚书,令乘驿赴阙。逾月,改吏部。二年,除翰林承旨。)。
拔擢登台司,咨俞陪坐论。
属时久承平,狡羌未诛震(自注:诛震,见《陈汤传》。)。
任重才难胜,位高躬易陨。
丹衷徒蹇蹇,明诚乏斤斤。
靡惮啧言烦,姑守王臣荩。
圣神眷始终,进退礼周尽。
禁殿陟青规,琳宫叩虚牝。
再辞淮海藩,未许丘园逊(自注:予自承旨拜左丞二年,忝中揆又一年,言者论台杂牵复事,云予独主之。予闻言即时出省,归私第待罪。同列见喻云:且须翌日见上,略叙陈,然后求罢,贵全进退之礼。予答以宰相一有人言,乃是物议不允,岂有解纷之礼。连上三削一札,获罢。拜大学士,领集禧观使,恩礼优异,近岁未有。中谢日,两宫褒语:知卿无他意,只是避人言。其年出守维扬。再告老,复有宫使之命,许还丹阳。)。
风霜经六纪,蓬葆垂两鬓。
躬閒犹冠带,禄厚足储餫。
贡馀香龙团,上尊白羊酝。
岁时荷恩沾,浆藿对馈赆(自注:予久参近著,俸赐甚厚。然族大家虚,赡给常苦不足,故每饭不过一肉,非宾客未尝饮宴。每蒙恩赉,极知惭感。)。
春园乘閒灌,冬户随时墐。
入对书甲乙,出驱车薄笨。
扶杖拜先茔,携觞问田畯。
蕃室倦扫除,綦几聊凭隐(自注:于靳反。)。
养浩希子舆,学生同祝肾。
念昔多艰勤,诲尔宜悱愤。
见贤弓在檠,遇事骖从靳(自注:见《左传》。)。
竞情思昔非,视舌知柔韧。
高门训序畏(自注:早闻先训,以谓门地高华可畏而不可恃。予刻心遵守,常以为戒。后因读《柳氏训序》乃有此语,欲使尔辈知之,以代韦弦。),刊腹摩兜慎(自注:谷城国门有石人,刊其腹曰:摩兜鞬,慎勿言。唐刘洎少尝遇异人,谓之曰:君当佐太平,得富贵,然宜慎兜鞬之戒。洎后为侍中,以议论不常获谴。)。
名教乐有馀,异端戒多紊。
其要本诚明,乌在问圆顿。
美璞不雕琢,安得怀瑜瑾。
良器不深藏,渠能免瑕璺。
学问不沾洽,何由垂望闻(自注:去声,见《诗音》。)。
操守不坚纯,久必成缁磷。
进修欲及时,行违要无闷。
士行惜分阴,伯阳叹往运。
当年倘因循,晚岁必悔恨。
更思祖先勋,相传清白训。
世胄闽与吴,宗姻期及絻。
衣冠布中外,椽土无尺寸。
逮吾老乡闾,始得营畦畛。
蜗庐庇风雨,稷田助饔馂。
幸与仁智邻,仍远市城慁。
沈侯东阳居,陆叟颐山遁(自注:陆希声退居阳羡,自称颐山遁叟。)。
出处虽殊途,丰约已过分(自注:予初置京师西冈宅,甚隘陋。罢相日,二府诸公见过,以为不称相第。予答以曾高以来,忝仕朝廷,下逮子孙辈已有官,而四方无尺椽寸土,今有此第已为过分。比还润,又营此居处,及近创少沙田,追思先世已为华奂,若非遭遇上恩,何由至此。但恨未有报国之地耳。)。
考室俟构堂,肥家在忍顺(自注:见《柳氏训序》。)。
常使棣华(道光本作唐棣)荣,无致荆枝忿。
中冓须自防,外诱不可徇。
惧尔志悠悠,故吾言谆谆(自注:去声。)。
力行傥不渝,家声期远振(以上《苏魏公文集》卷五)。
胥山庙 其三 宋 · 曹既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堂堂武烈与文英,引剑呼天气未平。
身后端知司祸福,生前直欲就功名。
胥山未尽吴侬意,郢水犹伤楚客情。
井里满前灵宇壮,长江千古带高情(同上书卷七一)。
会稽县重建社坛记(庆元二年五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三、《渭南文集》卷一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古者侯国,地之别三,爵之等五,皆有宗庙社稷。奏黜封建,置郡守县令,于是古之命祀,惟社稷尚存。陵夷千馀载,士不知学古,吏不知习礼,其祀社稷,徒以法令从事,畿封坛壝,服器牲币,一切茍且,取便于事,无所考法。宋兴,文物寖盛,自朝廷达于下州蕞邑,社稷之祀,略皆复古。不幸中更犬戎之祸,兵氛南被吴楚,中兴七十年,郡县之吏,往往惟饷军弭盗,簿书讼狱为急。及吏以期告,漫应曰如令。至期,又或移疾弗至。虽朝廷所班令式,或未尝一视,况三代之旧典礼乎?会稽之为邑,实奉陵寝,且在安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治所,有将迎造请之役,有符檄期会之烦,敕使内家及宗室近属,一岁屡至。亭传道路,舟车徒役,一有不治,责在会稽者十居七八。故令于祀事,尤不遑暇。县社在礼神坊,曰社,曰稷,曰风师,曰雨师,曰雷神,凡五坛,皆茀不治,祀则茇舍以为次。凡祀之费,一出于吏。雨则寓于吴越王祠之门。承议郎四明王君时会之来为令,始至,周视坛所,喟然叹曰:「幸为政于此,得有人民社稷,事孰大于是者」?乃即其地为垣八十丈,筑屋四楹,有门以时其启闭,有库以储其器物,用宋之栎,丰之枌榆故事,艺松五十。又稽合制度,稿秸莞席,币篚樽俎,豆笾、簠簋、勺幂,莫不如式,粢盛、酒醴、牲牢,莫不共给。献有次,祝有位,斋有禁,省馔、食爵、尊币、饮福、望燎、望瘗有仪,祝事各以其日。王君祗敬斋栗,与其僚从事,礼成而退,无违者。会稽岁比不登,及是雨旸时若,岁以大丰。民歌于途,农抃于野,皆曰:「吾令致力于神,神实响答,吾其可忘」?于是父老子弟相与告予,请记其事。予曰:为政之道无他,知先后缓急之序而已。王君设施,知所先急如此,虽欲不治,得乎?虽然,是皆朝廷以班郡县者,王君特能举之尔,后来者顾独不能耶?故予详记始末,所以告无穷也。庆元二年五月二十日,中大夫、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山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陆某记。
夫人许氏墓碣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二
夫人许氏,其先太岳之后。在三代为姜姓,国于陈、郑之间,其后子孙居高阳者为望族。中徙丹阳,又徙永嘉。至唐末,有令瑰者仕江左,为集贤院学士,贬山阳令,谪居建州关隶镇,因家所谓梧桐村者。关隶今为政和县,而梧桐之许特盛。其散漫四出者无虑数百家,犹以天祐、保大谱牒相传,世次尚可考也。夫人父名瓞,娶同郡丘氏。丘亦儒门令族,故夫人生而静淑,治丝枲针缕皆过人。生十九年,嫁邑士黄君朝佐。嫁八年而卒。尝生一女,失之。又生一男,曰石,才二岁而夫人属疾,自度且不起,指以属其姑曰:「新妇即死,愿以是儿为托。然教之必严,勿以其无母而厚于慈也。使其幸而有立,则新妇为不亡矣」。既而石长,游太学有声称,遂擢进士甲科以归。中外长老始相与传诵夫人临绝之言,而叹其识之远也。夫人始葬屋山之东,遭乱不保,再迁得某乡某里延福僧舍之左。石尝教授某州学,又教授敦宗院,丞绍兴之上虞。年甫若干,以末疾致其事,自从政郎特迁通直郎,赐绯衣银鱼以还故里。予一日过之,见其病虽废而神气不衰,出故鄂州教授吴君特所状夫人世系行实一通,泣语予曰:「石生不幸,不及识吾母,无以解终身之忧。犹冀行身不辱,有以卒显吾亲于无穷也。今病若此,恐又不克其志。且墓道之铭未立,吾子其有以哀之」。语未既,复感慨呜咽,泣数行下。予亦悲不能仰视,亟许诺,受书而出,不忍无以慰其心也。乃序而铭之。铭曰:
夫人系家出高阳,世祀有牒存馀唐。睨化罔怛音琅琅,教而弗爱后以昌。贤乎孝哉远弗忘,我最其实崇斯冈!
集英殿修撰致仕赠光禄大夫曾公神道碑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一、《攻愧集》卷九七、《西湖志》卷二六
宋兴,崇尚儒术,振起一代之治。直史馆、赠太师、密国公南丰曾公致尧,以文鸣当世,直道正言,事太宗、真宗为名臣。是生博士、赠太师、鲁国公易占,有文章政事材,而仕不合,为文十馀万言,又著《时议》十卷。荆国王文公志其墓,盖首称之。六子皆登进士第。达者三人:曰巩,为中书舍人,以道德文章名世,学者宗之,号南丰先生;曰布,位宰相,谥文肃;曰肇,终翰林学士,谥文昭。当元祐盛际,徽皇初政,再为词臣,气节论议尤挺特卓伟。名儒如上蔡、龟山俱谓端严有大臣之风,其后亦最盛。后六十馀年,曾孙刑部侍郎炎与从弟吏部尚书㬇相继取世科,同为天子从臣,故家文献,表表一时,而南丰之曾益重于天下矣。侍郎字南仲,祖纁,明《春秋》擢第,奉使数道,历知高邮军、舒州。甫强仕,终承议郎,赠左中奉大夫。父协,年十九以词赋魁胄监,一上不第,则考古著书,有《云庄集》行于世。终朝奉大夫知永州,赠正奉大夫。自文昭三世,皆娶强氏。文宪公家永州,始居湖之德清。公幼警悟,能言即知读书。正奉语公曰:「吾家由密、鲁二公至而祖,虽皆取科第,然师友渊源非止利禄而已。汝当志其远且大者」。因铭其书室曰「求己」以勉之。公服膺义方,益自刻励,从名儒授毛、郑《诗》。绍兴三十年入太学,端明汪公应辰为司业,深器之。隆兴元年,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泰州海陵县尉,兼主簿。时敌骑惊扰,所在寇攘,官吏多解散。公曰:「巡徼,职也,吾其可去乎」?乃广为榜谕,以安集之。亲捕剧盗数十辈,不以赏格介意,而言于理官,兵燬之后,宜从矜贷,类得末减。台郡争论荐,将罗致幕下,竟守职不就。秩满,以关升及酬奖循左儒林郎,调徽州教授。笃意教养,更新学宫,课试精审,有自旁郡执经席下者。奉二亲就养,与其季燮俱,公立「三乐斋」以见志。丞相周文忠公必大、参政李忠文公彦颖继为礼部侍郎,与当路交上京削。垂满,丁正奉忧。服除,再为温州教授,如所以治徽学者。凡经指授,皆为时名人。淳熙八年,改通直郎,知建康府江宁县事。转奉议、承议郎。江宁军民杂处,治讼多牵制。公不以利害回挠,一意字民,狱犴屡空。催科无扰,民感其惠,皆先期乐输。推排升降,悉得其实,至役有不俟差而愿充者。公先于暇时摭前辈贤令嘉言善行与法令之所当守者,为《邑政总类》一书,讲画既详,故施于临民,迎刃而解。父老诣台府借留,参政钱文惠公良臣帅江东,偕监司上治最。吏部侍郎沈公揆继将漕,又请亟加奖拔,以为天下治邑者劝。任满,命赴都堂审察。十五年,以明堂恩赐绯衣银鱼。十一月,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光宗覃恩暨年劳,转朝奉、朝散郎。绍熙元年八月,迁大理寺主簿,以新制兼左评事。究心详谳,称为平允。轮对,请选剧县,岁命近臣举历任二人以授之。无拘资格,随事旌赏,治有殊绩,则待以不次。又请申饬榷酤征税之禁,利害详明,时论韪之。二年八月,除司农寺丞。被旨,和籴米石五十万,选属吏之才者授以成算,戒以苛取,不趣而办。三年,转朝请郎。九月,丁母硕人忧。五年十二月,擢知温州。庆元元年三月陛辞,复申剧邑荐举为令之议。又请稽版籍,联保伍,汰巡尉之罢软者。永嘉号多士,素服公化,故教令所下,不诫用劝。辟良田以赡学,养济院以医,廪其废疾无告者。民产子弃而弗字,月以公钱给乳哺者费,全活甚众。二年秋未穫,飓风淫雨海溢为菑,乐清尤酷。具舟筏畚梮以济捍之,极意赈恤,奏蠲丁钱数千缗。水退,修筑瑞安石冈及平阳三斗门,为东塘以杀其冲,皆使可久,至今人赖其利。公正身帅下,细大毕举,戢吏拊民,以循良称。里社生为立祠,且碑以纪其德。丞相葛文定公邲镇越,及诸使者皆以最列。二年,转朝奉大夫。三年,召赴行在所。四月入对,劝上垂意经术,恪守祖训,嘉纳忠谏,斥远私昵,杜绝用例之弊,申严赃墨之科,遴选边将,久任帅守,停印造以重楮券,禁销泄以羡铜钱,广和籴以厚邦储,蠲逋负以宽民力,皆当世急务。除尚书户部郎中,治左曹事。躬理文案,滞讼顿清。九月,充金国正旦国信使。将行,值宪圣慈烈之丧,既越境,谕使去乐。接伴纳噶厚之,以他辞解。抵故京地,前导奏胡伎,公叱止之。比押宴者至犹然,公避席不拜,引义诘责,往复论难,竟去口宣赐乐等语,始就位。授馆燕山,凡命宴,皆请去乐及罢燕射,悉勉从。使还,未尝道其事,惟以讲求内治谆谆为上言之。始,文昭尝使朔方,增重国体。及是有问公家世,以南丰对,称叹名家者再,知典刑之所存也。四年,以竣事转朝散大夫。六月,复除户部郎中,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诸郡赋不时入,侵欺移用,其目实繁。纲运弊蠹特甚,缗钱失期者三百万馀,他物称是,师不宿饱。公奏请下诸路期以两月起发,且议赏罚,上可之,公复手疏属部,约以不多为文书,不遣吏卒。要束既定,输送以时。凡部运当进秩者,面以奏剡授之,竞知趋劝,军给以饶。五年,转朝请大夫,七月,除直敷文阁、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首廉所部疾苦。民有被讼久系而讼者反匿不出,乃戒郡县必两造俱集,始得予决。自是良愿无扰,奸无容欺。奉诏上便民事,公奏:「请委部使者以翻诉之多寡当否为县令殿最,详列赋税于契券之首,以革产去税存之患。二税不许高价折估,狱案以时奏报。定物力,选狱官」。多见施行。又奏倚阁上四州积负盐本,并免州县所负正税及亏收钱合十有六万缗。累岁困于郡邑囚系者,呼舞散去,而漕计视始至增镪百万,悉付来者,以宽氓征。嘉泰元年三月,诏入奏计,因论属县掊克之弊,谓:「县有内外,内县于州取给,故苗税征商悉归于州。若外县,则俸给衣粮与凡支费不一而足。今为郡者苗税或概输于州仓,征商或使他官吏侵扰,为县者反藉以旁征巧取,肆行无忌。小民赴诉,郡不敢诘,宜戒其交相规夺」。上嘉纳之。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历右司左司郎中、兼删修敕令官。二年三月,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岁中遍居宰掾,裨赞为多。四月,除起居舍人。因直前奏事,请搜举遗逸长吏,礼遣诣阙,以备咨访。九月,敕令所修进《庆元条法事类》,转朝议大夫。十一月,除起居郎、兼权刑部侍郎、同详定敕令。十二月,转中奉大夫,寻改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三年四月,除权侍郎,赐服金紫。经筵读《两朝宝训》终篇,转中大夫。公持心忠恕,临事明审,每谓刑狱为生民之命,必使奸豪畏法,吏不舞文,乃可言政。广右钜商虐死其弟,流窜逃归,辄从外台改正,复有诉者,下棘寺阅实。权门诸用事者表里,寺吏曲为道地,缀补文书,肆为诞嫚。公察其奸,执付京兆。狱吏求解万端,公持不少贷。且并劾商人罪,卒以是去。六月,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史院进孝宗、光宗实录,转大中大夫。郊祀恩,封曲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开禧三年,转通议大夫。嘉定改元,皇上更化,尽起故老,二月,公被命守婺,未几改姑孰。暑行抵郡,适师旅饥馑之后,劳来流徙,宽逋节费,政声彻闻。至秋,感晕眩疾。会合肥择帅,诏以集英殿修撰移镇。公曰:「臣子事君,东西惟命。今既属疾,焉可冒为」?丐免之章数上,有旨辍行,治姑孰如故。虽整军息民,为国远虑,而疾日以侵,求去益坚。二年二月,竟遂祠请,复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宗祀礼成,进封开国子,加食邑二百户。四年,自为奏述出处大槩,乞骸骨,诏以通奉大夫仍本职致仕。越数日薨矣,寔正月二十日甲辰也,享年七十有一。遗奏闻,以光禄大夫告第,官其后如格。八月丙午,葬于临安府钱塘县钦贤乡西溪山先茔之次,从所自卜也。娶九江王氏,封硕人。克有令德,善相夫子,先十年卒。子抡,承务郎,前监嘉兴府都税务。女适承事郎、新知婺州东阳县陈贵诚。孙仲良,登仕郎。公资禀纯明,器识凝远,事亲尽礼,谨守家法。妙年决科,安于平进。自海陵赴调,有同姓为聘使者,金人问其氏族,自言蜀人,又问南丰后孰在班列。既归以告,于是朝廷始加搜访。时相意属公,而公方欲从校官卒故业,遂为新安之行,不复以姓名通。未受代三十六日,遭外艰。既免丧,或以铨制方严,欲为图赏典以补馀日。公亦不顾,竟迟次六年,而前举者皆无恙。恬于势利乃如是。先世资产推与其季,又以正奉遗泽及公郊恩任二从子。内外族姻以至乡党邻里婚葬急难,必赈而助焉。待人接物,谦抑有加,而律己持正,不可回夺。扬历中外,徊翔久之,始登禁从。既不得其职而去,杜门却埽。溪园数亩,杖屦徜徉,自号「觉翁」,因以名庵。晚年意象简默,所造益深。出少至老,好学不倦。六经子史,手自校定。且以诸史传记考释《资治通鉴》,续于《考异》后。短章大篇,凡所述作,率皆温润典雅。而楷法行草见谓精诣,尺牍书判,好事者藏弆为荣。有《觉庵集》与《邑政总类》藏于家。公既葬,抡以校书郎陈君贵谦之状来曰:「先君子于法当得谥,将有请矣。愿先为铭诗,表于隧道」。慨念在昔,先太师岐公初掌奏邸,正奉接武周行,一时列院有子若弟多为新进士。钥于公事契既深,襟期莫逆,摄事西垣,公丞大农,俱奉亲舆,升堂展敬。两仕永嘉,载笔左螭,皆有在前之愧。及钥起于挂冠,公方奏最藩部。同年生落落如晨星,日徯公归,以慰迟暮,而公薨矣。钥长于公四岁,亦岂久于世者!死生契阔,抚事兴悲,衰悴何足言文?惟公不负文献之传,故立本朝,使邻壤,挺挺有祖风烈。《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非公之谓欤?铭其可辞?铭曰:
惟曾受氏,曲列始封。舞雩之传,望于南丰。有户部郎,事我二宗。博士继之,显不在躬。六子联芳,弟上考功。德望彰彻,曰文昭公。本厚源深,寔生觉翁。学以求己,中积外充。早挹世科,奏最一同。翱翔周行,扬历西东。仗节殊邻,气詟夷戎。外庸既讫,从上法宫。进难退易,先哲之风。圣化更新,起于閒中。申畀钜藩,疾已内攻。施弗尽才,奄其令终。西溪之原,父祖是从。后来方兴,铭诏无穷!
周镇伯墓志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三、《水心文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曾祖宗道,祖德元,父松,永嘉人。君讳鼎臣,字镇伯,勤志广学。大书丛卷多数百者,亲手传写,记忆略遍。未冠,与郑景望同登,名誉正等。既而川壅泽流,山止谷进,诸弟迭起,各取科目,争为闻家,然皆由君教也。授漳浦主簿,文牍间,判疑雪枉,笔势若飞不可遏。有以民为劫冒赏,狱上矣,君覆而冤之,一食顷放散数十人,传声欢呼,彻于比郡。州使行视四县,尽荒远不到地。龙岩瘴毒深厚,号乌脚溪者,左足未投,右胫已骍黑,君特馆其处。村落所急,便宜不请白。蒲延大掠流鹅湾,同巡检轻战而溃,君代尉驰往,三日中生缚其酋二,剚贼无遗。发寄纳仓赈伤死,召奔逃归业。差次将卒功状,无敢不平,而不自言也。姿敏决,刚峭不可屈,前守材其为,无不听;后守恶其直,不尽从也。监司欲荐未及,以淳熙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卒,年六十一。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葬建牙乡渚浦。夫人王氏。子曰吁;曰端朝,省试第一,今宣教郎太学博士。君卒后,二子出入,里中指曰:「周镇伯儿也」。外家初与田不取,弟多分财不较也。细人或叹曰:「异日主簿有酒常饮我,今亡矣」!或泣曰:「我性傲无礼,主簿辄避我;他大人咄挞,不我恕也」。故僮使曰:「去官人久,见则教我好伏事,牢拾饭碗,未尝坠此言也」。余既庐松台下,而周氏居二百年矣。山之先儒故老,莫如君者。其学也,惰者可殖;其行也,薄者可化也。铭曰:
阔视宇宙隘,回虑几席安。古来贤达流,何必用舍间!活人乌脚溪,杀贼流鹅砦。虽无旧史传,幸有新铭载。
嘉定十三年六月日。
刘氏传忠录后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西山文集》卷二九、《刘氏传忠录》卷首
三世传忠,古有之乎?曰:春秋之世,季友、行父皆忠于鲁,而宿以权彊专国;狐突、狐偃皆忠于晋,而佗以擅杀出奔。春秋世家最盛,以忠相继者犹无几人,况后世乎?汉东西都馀四百年,独杨氏世以谏诤正直名,而彪能洁身自全于禅代之际,抑又贤矣。建安刘氏自忠显公杀身成仁,而天下仰其忠节;宝学公以身捍蜀,而天下诵其忠劳;至忠肃公又以昌言直道辅佐明王,而天下信其忠诚。由祖洎孙,若出一辙,自昔世家之盛,鲜能及之。然则三君子之忠果有异乎?曰:三君子之心则一,而所遇不同。使忠显当承平之朝,则尽言抗论,必能为忠肃之学;宝学当危难之日,则损躯徇国,必能蹈忠显之风;忠肃所值与二公之时同,则其所立亦必无愧。所谓易地则皆然者也。夫忠之为义,先儒以中心释之,又以尽己言之。盖本诸心而无伪者,忠也;发乎己而必尽者,亦忠也。然未有本诸心而不尽于己者,亦未有尽乎己而不本诸心者,其亦一而已尔。圣贤之言忠,不颛于事君,为人谋必忠也,于朋友必忠告也,事亲必忠养也,至于以善教人,以利教民,无适而非忠也。平居有一之可愧而能尽忠其君,无是道也。三君子存心处己,盖无一而非忠,事君特其尤著者尔。后进之士闻其风而慕之,要必践修于平日之素,而其本则在暗室屋漏之间,某敢以为学者劝。传之史君生于三忠之门,而恂恂谨厚,庶乎不辱其先者。继自今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则气脉连续,将百世而未已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某又将以为刘氏勉。绍定五年十一月癸丑,同郡后进真某敬书。
送梦窗和尚住净慈 南宋 · 释普济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二部
志公有语问思大,东涧无言记梦窗。
今日梦窗下山去,笑他思大舌头长。
爱方亭记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铁庵集》卷三二
余友尚书郎郑逢辰以书来曰:「先公卜庐西郭,瞰湖枕山,有圃有堂,尽得湖之胜处,独凭危眺远之景未竟也,暇日与客登山望山,步愈峻,眼愈高,有横乎其前者方山也。削而耸,如植圭焉;坟而舒,如隐几焉;严静而庄重,如端冕玉立焉。倏然起敬,觉与心会。于是作亭以面之,采元子恶圆之意,扁曰『爱方』,友人潘君牥笔也。子方姓也,其为记」。余异时舟行过山下,缭绕萦回,凡目之所向者皆方也。又尝登丽谯而望之,则见其体势雄抗,若抑就平夷,而廉隅分明,略无阿附意,喟然叹曰:此长乐之得为会府,而端人正士之层见,非地灵欤?今君表而出之,据要领奇,日与山对,古松苍郁,相期岁寒,其诸异乎世俗之爱者矣。或曰:君何爱于是乎?材以通于时为贤,智以周于事为贵。若夫世将动而我固静,人皆行而我则止,此两生所以见诋于叔孙,汲黯所以见哂于洪汤也。虽然,君子出处自有定法,而成与否不与焉。封吕之事虽济,终不若廷争之为正;辅曹之仁虽显,终不若依汉之为顺。世之病方者卒曰僻、曰泥、曰不达事情,则亦止于僻、于泥、于不达而已。恶是名而思有以反之,则为将顺、为诡随、为逢迎容悦。始曰从一时之权,而其究乃至祸人之家国,毫釐千里之间,固不可不精思而熟讲欤!《易》曰:「义以方外」。行而宜之曰义,则方非不可行之谓。孙卿曰:「五寸之矩,可以尽天下之方」。莫大于天下,而矩能尽之,此絜矩之道,则方非执一之谓。古之人守道据义,穷以立身而教明,达以事君而泽行,未有不同此方者,而又奚病?君慷慨喜论事,余同朝日所敬。既不得久居中,或谓其宜毁方以求合,而所爱顾若是。余与庭坚尤为世所恶,君特以其姓名偶合于山,不鄙而辱命焉,纵君许之,山其许之乎?自念菟裘待老,交游息绝,无由命驾撰杖从君于斯亭,故具论夫处而能全其方者之为难也,出而能不失其方者之为尤难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君与庭坚登临之暇,试共讲焉。嘉熙三年三月望日。
贺新郎 其四 南宋 · 刘克庄
押词韵第十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拂袖归来也。
懒追陪、竹林嵇阮,兰亭王谢。
谁与此翁相煖热,赖有平生伯雅。
且放意、高吟闲话。
山鸟山花皆上客,又何须、胜似公荣者。
胸磊块,总浇下。
盘龙痴绝求鹅炙。
这先生、黄齑瓮熟,味珍无价。
酒颂一篇差要妙,庄列诸书土苴。
任礼法、中人嘲骂。
君特未知其趣耳,若还知、火急来投社。
共秉烛,惜今夜。
晚觉闲藁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七
近时诗人竭心思搜索,极笔力雕镌,不离唐律,少者二韵,或四十字,增至五十六字而止。前一辈以此擅名,后生歆慕,人人有集,皆轻清华艳,如露蝉之鸣木杪,翡翠之戏苕上。非不娱耳而悦目也,然视古诗盖有等级。毋论《骚》、《选》,求一篇可以籍手见岑参、高适辈人,难矣。虽穷搜索雕镌之功,而不能掩其寒俭刻削之态。惟晚觉翁之作则不然,其贯穿融液,夺胎换骨,不师一家,简缛襛淡,随物赋形,不主一体。卷中二韵者、四十字者、五十六字者,尚可以心思笔力为也。至其大篇险韵,窘狭处运奇巧,平易中现光怪,如决河齧防而注,强弩持满而发,不极不止,非心思笔力可为也。夫子曰:「辞达而已矣」。翁其辞达者欤!韩子曰:「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翁其气盛者欤!翁博极群书,有《易》学,秋赋危中鹄者屡矣,而辄失之,遂弃场屋,以琴诗自娱。余序此集,不惟见翁久幽不改之操、遁世无闷之意,且为诗家洗寒俭刻削之谤。翁章氏,名橪,字林伯。
乐府指迷自序 宋 · 沈义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
余自幼好吟诗。壬寅秋,始识静翁于泽滨。癸卯,识梦窗。暇日相与唱酬,率多填词。因讲论作词之法,然后知词之作难于诗。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思此,则知其所以难。子弟辈往往求其法于余,姑以得之所闻,条列下方,观于此,则思过半矣。
按:《乐府指迷笺释》卷首,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声声慢 和吴梦窗赋梅 南宋 · 吴潜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挨晴拶暖,载酒呼朋,夷犹东圃西园。
绿萼枝头,两三初破轻寒。
平生自甘寂寞,占冷妆、不为人妍。
林逋去,问影疏香暗,谁赋其间。
空想故山奇事,正烟横岭曲,月浸溪湾。
杏错桃讹,那时青子都圆。
惟饶梦窗知处,对翠禽、依约神仙。
休引角,怕征人、泪落塞边。
次韵徐太博 其二 南宋 · 方岳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沈郎吟处秋风老,今代何人诗斗南。
鍊石补天君特妙,追云逐月我何堪。
极知才倍曹丕十,不但人如汉杰三。
欲与东湖传活法,当家衣钵付谁参。
荔枝香近/荔枝香 其一 黄钟商送人游南徐 南宋 · 吴文英
押词韵第三部
锦带吴钩,征思横淮水。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
相思不管年华,唤酒吴娃市。
因语、驻车新堤步秋绮。
淮楚尾。
暮云送、人千里。
细雨南楼,香密锦温曾醉。
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
为语梦窗憔悴。
秋思耗 夹钟商荷塘为括苍名姝求赋其听雨小阁 南宋 · 吴文英
押词韵第十七部
堆枕香鬟侧。
骤夜声、偏称画屏秋色。
风碎串珠,润侵歌板,愁压眉窄。
动罗箑清商,寸心低诉叙怨抑。
映梦窗,零乱碧。
待涨绿春深,落花香泛,料有断红流处,暗题相忆。
欢夕。
檐花细滴。
送故人、粉黛重饰。
漏侵琼瑟。
丁东敲断,弄晴月白。
怕一曲、霓裳未终,催去骖凤翼。
叹谢客、犹未识。
漫瘦却东阳,灯前无梦到得。
路隔重云雁北。
弟茝饮至醉醉归蹶道中荆棘中 南宋 · 陈著
圣俞小饮亦百杯,高叉两手无攲颓。
曼卿登楼终日饮,端坐人谓神仙来。
二贤佳语三百载,磊磊亦有梅山在。
有人招邀无不如,吞吸樽罍气如海。
夜来一醉不为淫,归路胡为不自禁。
蹴压荆棘卧霜草,接䍦倒著披衣襟。
我来相问胡乃尔,笑而答之言纚纚。
礼岂为我辈设哉,君特未知其趣耳。
今日何日要如何,宇宙偪仄蜂一窠。
进不得以事业见,退老溪曲山之阿。
当时仰天月如水,恍惚采石江头逢醉李。
或时展转见邻檐,如席同舍郎家瓮边地。
以形骸观若狂疏,外形骸观方见吾。
世人总被形役心,我独了了心存初。
渊明对菊败篱下,岂其嗜酒谁知者。
少陵非爱牛炙酒,花鸟感时诗泪泻。
一闻此语心神惊,大梦忽觉暗忽明。
自今有酒但相觅,从人看我兄弟醉中醒。
赠天池寺觉翁圆上人 宋 · 董嗣杲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单起浯溪寺,禅栖主簿峰。
收诗入顽石,礼塔趁昏钟。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
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
天池寺夜与主僧觉翁圆上共坐谈浯溪山水之胜信笔因赠长句 宋 · 董嗣杲
押词韵第三部
空云驾我登天池,江山秋渺无津涯。
涉溪蓦栈借杖藜,光景体认归裁诗。
峥嵘寺门窝风低,塔铃喧风际天吹。
方丈轩槛供毗尼,老僧喜气扬须眉。
浮屠名纪主簿题,偶拈椽笔书年时。
秋棱初劲树叶飞,蜀锦糁缀斜阳枝。
文殊阁上爇香迟,天灯荧煌放者谁。
暗中拾取怀袖携。
一灯一叶光陆离,千古此奇不可知。
独此阑干纳此奇,月落泉响松籁迷。
畏寒蚨坐身如痴,觉禅论健能祛疑。
伤今悼古涕交颐,自矜夙抱山水资。
曾为浯溪强住持,浯溪溪上波渺㳽。
波涛冲撞天宝碑,寺门废圯日就衰。
急拾断碣分龟支,二水八景犹纷披。
浮踪又向庐山羁,残骸未散挈钵栖。
所至殊忍吊迹遗,浯溪谁究稔祸妃。
有唐立见宗社危,陵庙弃掷奔峨嵋。
最苦杜陵嗟流移,元郎颂公雅可裨。
大书纪勒中兴辞,读之愤悱生悽悲。
平生未采湘江蓠,闻此幽妍空心期。
觉翁泥古多发挥,逆知流辈莫我追。
回思太史过浯溪,曾有野僧相追随。
傥如觉翁能投机,太史肯以庸目之。
夜寒灯花糁台攲,无酒可涤吟肠饥。
推窗下望夕烽微,东西天地犹旌旗。
张玉田山中白云词叙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四
吾识张循王孙玉田先辈,喜其三十年汗漫南北数千里,一片空狂怀抱,日日化雨为醉。自仰扳姜尧章、史邦卿、卢蒲江、吴梦窗诸名胜,互相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徵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陪笑。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不容半点新愁飞到游人眉睫之上,自生一种欢喜痛快。岂无柔劣少年,于万花丛中,唤取新莺稚蝶,群然飞舞下来,为之赏听?三外野人所南郑思肖书于无何有之乡。
按:《山中白云》卷首,彊村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