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绍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条奏节度刺史州衙前职员事疏 后晋 · 李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二
臣闻除旧布新。故顺天而设教。
惟名与器。不假人以树恩。
所以示宇县之至公。所以仰朝廷之大柄。
今则既逢英主。未革前踪。
是敢聊举一端。轻尘四达。
酌其损益。幸补涓埃。
伏睹南北两班。内庭诸局。
或有不文不武。非旧非勋。
论技术则罔有所长。语才行则罕闻其异。
但思月限。以冒官常。
俾五细以在庭。使四方而何则。
有虚华级。仍荫私门。
忝荣更及于子孙。禄利徒销于府库。
况今方兴戎事。久困生民。
因无用之官寮。具员无阙。
计有限之财力。帑藏正虚。
若不去留。空成耗蠹。
伏望略加澄汰。稍辨幽明。
则支分或减于殷忧。内外庶成通济
又睹十年已来。肆赦频降。
诸道职掌。一例奖酬。
藩方不守于规程。奏荐罔论其高下。
仆隶则动逾数百。丝纶则皆示特恩
所以仓场管钥之微人。曹局简札之小吏
至于伶伦贱类。洒扫庸奴。
初命便假于贵阶。银章青绶。
拜赐遽披于法服。牙笏紫袍。
乃致贵贱不分。宠荣滥被。
虽雷雨作解。渥泽恐遗于万物。
而衣裳在笥。贞规何法于百王。
此后或有溥恩。应诸道职员。
除主兵将校外。其衙前职列。
伏乞明示条章。俾循事体。
节度州只许奏都押衙都虞候教练使客将孔目官。及有朱记大将十人。
仍取上名。支郡则只许荐都押衙都虞候孔目官
其诸色人。并委本道量转职次。
则得之者感恩有异。受之者与众稍殊。
寰区仰天子之尊。藩后知王泽之贵。
名器之重。治乱是资。
伏惟皇帝陛下俯回宸览。略照愚衷。
勿谓小善不行。勿谓旧弊难改。
失之在渐。谋之在初。
倘或因此留神。自可触类而长。
开宝元年天下乾德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五、《宋大诏令集》卷一一九、《宋会要辑稿》礼五四之一(第二册第一五七二页)、《宋朝事实》卷四
门下:我国家受天景福,率土咸宾,声明洞照于万方,德教咸加于四海。
风雨顺而年岁稔,干戈戢而刑政清。
域中共庆于小康,海外咸钦于至化。
朕顾惟寡昧,祗奉玄穹,荷上帝之垂休,致中原之大定。
遂发诚意,再举旧章,恭陈告谢之仪,仰答自天之祐。
羽卫森罗而在野,王公肆类而在庭。
六乐无不调,五礼无不备。
躬奠玉爵,陟配紫坛,具物荐诚,神心昭格。
非烟塞望以呈瑞,嘉气浮空而降祥。
宜与寰区,同兹胥悦。
象纬既还于䌽仗,鸡竿大举于鸿恩。
当玉历之惟新,与苍生而共庆。
尽日月照临之内,罔间幽遐;
极车马混同之邦,咸均雨露。
庶成端拱,永洽可封。
可大赦天下,改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今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天下犯罪人云云。
于戏!
皇王报本之义,乾坤助顺之祥,既举彝章,谅无阙政。
更赖中外宣力,将相同心,保黎庶之乂安,致边隅之宁静
扶持景运,翊亮皇猷,长怀鱼水之欢,共乐太平之化。
布告亿兆,咸使闻知。
李煜违命侯开宝九年正月乙亥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八、《宋史》卷四七八《李煜传》、《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七、《景定建康志》卷二、《宋元通鉴》卷四、《古文渊鉴》卷四二、《宋四六选》卷一、《十国春秋》卷一七
上天之德,本于好生;
为君之心,贵乎含垢。
自乱离之云瘼,致跨据之相承。
谕文告而弗宾,申吊伐而斯在。
庆兹混一,加以宠绥。
江南伪主李煜,承弈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
惟乃先父,早荷朝恩。
当尔袭位之初,未尝禀命,朕方示以宽大,每为含容。
虽陈内附之言,罔效骏奔之礼,聚兵峻垒,包蓄日彰。
朕欲全彼始终,去其疑间,虽颁召节,亦冀来朝,庶成玉帛之仪,岂愿干戈之役。
蹇然弗顾,潜蓄阴谋,劳锐旅以徂征,傅孤城而问罪。
洎闻危迫,累示招携,何迷复之不悛,果覆亡之自掇。
昔者唐尧光宅,非无丹浦之师;
夏禹泣辜,不赦防风之罪。
稽诸古典,谅有明刑。
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恶杀。
在昔骡车出蜀,青盖辞吴,彼皆闰位之降君,不预中朝之正朔,及颁爵命,方列公侯。
尔实为外臣,戾我恩德,比禅与皓,又非其伦。
特升拱极之班,赐以列侯之号,式优待遇,尽舍尤违。
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仍封违命侯
逍遥咏 其一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还元到即见真归(原注:《德经》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即是反于静而归于真,淳源既还,何所不适。),不是虚传羽化飞(原注:其道既真,其神必灵,故得脱屣人间,羽化象外。傥传之虚妄,又安得御风乘云飞腾碧落者哉。)
大道勿将闲设用(原注:大道汎兮,其可左右,盖周应物用,无所偏名,且非闲妄施为得臻至极也。),精修别得便忘机(原注:精勤以修,方达妙旨,便能外其形,忘其机,纵玄黄相鲜,荣枯倚伏,何有于我哉。)
安排稳入龙宫内(原注:结汞以处室,铸鼎以营宅,抱阳而居,以顺其制,故安详稳细,庶成其功尔。),变易终藏虎鼎威(原注:龙虎分位,水火交养,气类相生,变化倏忽。道远乎哉,诚可明矣。)
豁达乾坤神妙理(原注:神妙之理,乾坤之象,虽豁达无际,而幽微罕测,自非理合元和,功究造化,何能修鍊者哉,),逍遥铅汞共相依(原注:汞无自成之理,金无独变之道。故转铅为金,化砂为汞,魂魄相依,逍遥养育,自然而然,唯圣作则矣。)
谢降御札表989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小畜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今月二十二日夜,伏蒙圣慈,特降御札云云者。
骄阳作沴,乃相臣调燮之愆;
乙夜飞文,见圣主焦劳之旨。
引过咎以归己,教刑政以留心,捧读惊惭,不遑启处中谢。)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为民父母,受天聪明,覃恩而已灭祅星,转祸而尚忧时雨。
侧身修行,自符《云汉》之诗;
旰食宵衣,莫有华胥之梦。
特形宸翰,备见天心,恨不自作牺牲,何止靡爱圭璧。
谅至诚之所感,致甘泽以非遥。
臣备位台司,亲承睿旨。
若岁大旱,多惭傅说之才;
谓天盖高,必听汤王之祷。
未蒙册免,尤愧搢绅,而又诲以政刑,敢不勤于夙夜,少助忧心之意,庶成澍雨之期。
伏限脚膝未痊,不获拜谢阙庭。
太宗山陵毕两京畿内死罪以下减降德音至道三年十一月丙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宋大诏令集》卷一四三
门下:朕钦奉丕图,允升大宝,将继太宗之业,式恢寰海之基,何尝不废寝遐思,忘飧广访,虔虔翼翼,行之犹恐不及者。
盖欲臻于平泰,致于阜康,爰成开物之功,用表奉先之志。
近者因山展礼,率土咸观。
风师飒尔以扫涂,共钦尘静;
水伯泠然而通派,咸叹醴甘。
神休聿彰,永命斯见。
宜举钦崇之典,俾昭感格之符。
惟两京户民,祗奉陵邑,既云集事,良表能忠,特行礼恤之恩,斯慰勤劳之役。
应两京(云云。)于戏!
理国之宜,安民为本,将图明允,必赖典彝。
法覆焘以制仪,生成虽一;
侔阴阳而申令,劝诫则殊。
怀德以畏威,故褒善而贬恶。
永言垂教,良俟措刑。
适当行解之初,爰示闲邪之旨。
更资列位,咸励勤行,庶成肃穆之风,长播宣慈之化。
告示中外,知朕意焉。
禁进奉物不得销金线文绣诏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二十九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九九、《宋会要辑稿》舆服四之五(第二册第一七九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九
朕肃膺大宝,慎守诒谋,思驯致于古风,冀日臻于景化。
节用经费,循法度以建中;
端居穆清,屏纷华而弗御。
聿修俭德,以导化源
而穹昊眷怀,灵符昭锡。
载伸大中之道,宜师清净之风。
姑务身先,用张治本。
眷言宗室,爰洎寀僚,当取实以去华,庶上行而下效,逮诸执事,各谨攸司。
惟采章文物之名,载于仪职;
及宴会供帐之具,宣乎《礼》文。
盖朝范之所尊,贵国容之有耀,所宜如旧,用副式瞻。
自馀供须,并从节约。
其令有司除衮冕、仪仗、法服及宴会所设依旧外,其外朝及宫禁乘舆、服御、供帐,皇亲臣寮之家进奉物,并不得销金线文绣,有司所阙须创造,降诏依奏者,即许施行。
诸司不得起样进呈,仍令皇城使刘承圭龙图阁待制戚纶以进御物取进止。
其宴会陈设如重制造,亦不得遍地文绣。
庶成敦朴,渐复清纯,允符上帝之灵心,永奉混元之至宝。
仍令有司,录此诏赐亲王公主、诸亲家一本。
河中府到任谢上表1041年11月20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文庄集》卷六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
臣某言:伏奉敕命,就差判河中军府事,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
十月期归,将终远戍,三年更尽,获改列城。
仰荷保全,敢忘循省中谢。)
伏念臣本阶平进,逮事两朝,攀仕涂者四十,陪时政者十五祀。
大劳虽阙,薄效粗陈。
向者六载徂东,班条盖久;
八月主计,座席未遑。
亟自省闱,出分将钺。
军屯屡改,年籥四迁,徒历险艰,未歼蠢戾。
又以谋皆凿空,事或创图,利远效迟,望轻人嫉,多言坌涌,沮议丛兴。
每下列章,尚宽薄责,弥深策厉,冀塞矜容。
由是寝食外亏,精爽中耗,毒炭熏目,双瞳斗昏,边风切肌,两臂将废。
惧戎谍之窥间,常力疾以治戎,夙夜在勤,人神可谅。
矧惟阃外之得失,实系天下之安危,一毫或差,九殒焉赎?
傥便文而自卫,固罔上以非忠。
况复功名,良繄运命。
猿臂不耦,必难立于乃勋;
虎颈飞行,将有待于来者。
是以常布危欸,冀解剧权。
伏遇尊位皇帝陛下从欲象天,宝慈体道。
恤繇戍之忧苦,察臣下之艰辛,因分道以更张,俾班条而得请。
穿杨善止,虽谢于前劳;
有杕勤归,差安于众听。
傥逢针艾之益,稍扶蒲柳之衰,誓属右櫜,重趋绝塞。
庶成来效,仰答大恩。
为南郊于大内在京外处道场祈恩保安圣躬奏告三清诸圣表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宋元宪集》卷一八
伏以诹日仲冬,致诚吉畤。
肃陈斋辂,将次阳郊。
虽祓濯之载虔,赖圣真之潜护。
庶成严配,永迓繁禧。
为南郊预前奏告内中神御慈德二殿诸帝后表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宋元宪集》卷一八
伏以祗率旧章,恭承严配。
聿奏斋明之式,将勤信次之行。
灵荫所敷,𦕈躬是赖。
庶成熙事,无累先猷。
光禄寺丞签署并州军事判官澥可著作佐郎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武溪集》卷一○
敕某:吾自边陲宿兵以来,思得高材强识,共图军事,故于帅府之所慰荐,率俞其请,冀用人之路广而谋国之事精矣。
以尔词章秀异,识略肤敏,向者枢臣宣命于海之东,其称干能,数人而已,尔在其选,固已可嘉。
今著迹效,所宜甄奖。
吾有高位,唯待异才,自勖图功之心,庶成举类之美。
虔州谢上表1051年9月10日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七、《武溪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臣某言:九月六日进奏院递到敕牒壹道,蒙恩落分司南京,守本官,就差知虔州军州事,已于今月十日到任上讫。
仰望云天,起于久废;
重沾雨露,恩比再生中谢。)
伏念臣出自寒微,素无才识,幸逢明主,擢在近班。
本期名教之敦崇,冀正朝廷之黜陟;
不悟怨仇交搆,毁訾百端。
尚蒙洪覆之仁,移隶别都之籍。
退居田里,坐变炎凉。
前岁被以言纶,授之勇爵,宣君命而见召,在臣义之必行。
盖以弟任远官,父方卧病,委之遐适,心所难安。
寻沥血诚,再干天听,果回睿旨,许遂家居。
免朝虽远于宸廷,夺禄不从于吏议。
享无名之厚奉,久愧冗闲;
一障以先登,亦惟驱策。
岂谓不离卿寺,就委郡章,既同死灰复然,俾展铅刀一割
亲有旨甘之便,民当攘劫之馀,得奉宽条,庶成后效。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尧天广覆,宏开,遗弃咸收,幽隐必察。
皇明下烛,同日月之无私;
惠泽所沾,匝乾坤而共泰。
永言朽瘁,育以阳春,特推簪履之旧恩,无使田园之虚老。
敢不佩服光宠,罄竭疲驽,询疾苦之所先,遵简易之成理,不忘官守,上报主知。
但臣无任。
谢传宣抚问表 其一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武溪集》卷一六
臣某言:今月初九日,入内内侍省内侍殿头张昭寿到昭州,蒙恩传宣抚问者中谢。)
伏以国家恩涵四海,威叠八荒。
蠢兹徼外之狂蛮,素号日南之小族。
自焚庐帐,深入封疆,未即诛夷,上烦宵旰。
臣才非通济,命本羁孤,误分方面之忧,适在伤残之后。
道路之勤虽至,犬羊之戮尚稽。
方惧国章,遽传天语。
王人之重,来自日边;
口敕初聆,如亲帝所。
愧乏前茅之虑,或深挟纩之恩。
敢不诲谕师徒,敷陈逆顺,共励在和之节,庶成破贼之功。
无使腥膻,得还巢穴,上依睿算,期振天声。
无任。
答诏论地震春雷之异奏宝元元年正月1038年1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闻陛下以灾变频数,已降诏敕,敷求谠言。
此乃陛下警悟天戒,忧劳圣心,普率之间,不胜至幸。
臣备位谏列,近因灾变之发,累上密封,既愚且忠,无敢畏避,事颇明白,未见裁纳。
臣虑应诏而言者,虽不即加之罪,而言者亦不用其说,则是与诏意相戾,而于朝政何益哉!
臣欲望陛下,应有臣寮应诏上言,一一亲垂圣览,事如可行,即望早加圣断;
或所见非长,及辞涉诋讦,亦望宽而不问,庶成陛下引咎思政之德,以期上穹顺道为福之应。
臣前数有所陈,伏惟陛下以一臣之言,所见褊浅,未能符合圣意。
臣愚不胜忠愤,再贡狂直,更不敢广有引援,烦渎上听;
但直述当今未便、陛下可行者凡十事,具别状实封进纳。
又诏书以谓「或政教未臻于理,刑狱靡协于中,在位有壅蔽之人,效官有贪墨之吏,仰谏官、御史、搢绅百、寮密疏以言」。
臣窃以四海至广,非一人耳目所能遍接,若只许在朝臣寮论奏,实恐言路未广。
臣欲乞颁示天下,亦许所在官吏依诏言事,附递闻奏。
皇祐二年有事明堂御札皇祐二年三月一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三
事天事地,治国之善经;
飨帝飨亲,圣王之盛节。
所以懋昭孝本,惇训民先,致理之原,率繇兹举。
朕钦膺瑞命,抚有中区,绍亿载之基图,席三后之谟烈,兢兢业业,罔或怠遑。
赖高厚况临,神祇协赞,方隅底属,岁物顺蕃。
跻此汔康,莫匪灵贶。
缅稽先宪,祗见昊穹,而祈谷于,祭雩以
迨升禋于景至,尝亲展于国容。
惟明堂布政之方,尊严父配天之礼,虽崇精飨,未即躬行。
言念及兹,心焉载惕。
今将涓季秋之令旦,举宗祀之上仪,恭接神明,奉将牲币。
庶成继孝,岂敢惮勤?
宜示先期,式伸诞告。
朕取今年九月内择日有事于明堂,其今年冬至亲祠南郊,即宜辍罢。
合行恩赏,并特就祀明堂礼毕,一依南郊例施行。
至日,朕亲御宣德门宣制。
仍令所司详定仪注以闻,务遵典礼,勿俾烦劳。
按:《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二。第一册第九○○页又见《宋大诏令集》卷一二四,《宋史记》卷五,《续通典》卷四八。
详定礼文一 其二十 天地合祭为非礼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九、《文昌杂录》卷四、《宋文鉴》卷一○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八五、《玉海》卷九三、《文献通考》卷七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五二、《经济类编》卷三九、《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四七
臣某伏承圣意,以天地合祭于圆丘为非典礼之正,诏令更定。
臣谨按《周礼·大司乐》:以圜钟为宫,冬日至,于地上之圆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
以函钟为宫,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祭地示。
夫祀必以冬日至者,以其阳气来复于上,天之始也,故宫用夹钟。
于震之宫,以其帝出乎震也。
而谓之圜钟者,取其形以象天也。
三一之变(圜钟为宫,三变。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各一变。)合阳奇之数也。
祭必以夏日至者,以其阴气潜萌于下,地之始也,故宫用林钟。
于坤之宫,以其万物致养于坤也。
而谓之函钟者,取其容以象地也。
四二之变(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各二变。),合阴偶之数也。
又《大宗伯》:以禋祀、实柴、槱燎祀其在天者,而以苍璧礼之;
以血祭、沈狸、副辜祭其在地者,而以黄琮礼之。
皆所以顺其阴阳,辨其时位,仿其形色。
此二礼之不得不异也。
故求诸天而天神降,求诸地而地示出,得以通精诚以逆福釐,以生烝民,以阜万物,此百王不易之礼也。
去周既远,先王之法不行。
汉元始中,奸臣妄议,不原经意,附会《周官》「大合乐」之说,谓当合祭,平帝从而用之,故天地共犊,礼之失自此始矣。
由汉历唐,千有馀年之间,而以五月亲祠北郊者,惟四帝而已。
魏文帝之太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睿宗之先天,皆希阔一时之举也。
然而随得随失,卒无所定,垂之本朝,未遑釐正。
恭惟陛下恢五圣之述作,举百王之废坠,典章法度固已比隆先王之时矣,岂袭后世一切之礼乎?
是以臣亲奉德音,俾正讹舛。
郊祀之礼,首宜正其大者,大者不正,而末节虽正无益也。
况天地岁祀,今亦不废,顾惟有司摄事而已,诚未足以上尽圣诚恭事之意也。
臣以为既罢合祭,则南北二郊自当别祀。
伏请陛下每遇亲祠之岁,先以夏日至祭地示于方丘,然后以冬日至祀昊天于圆丘,此所谓大者正也。
然议者或谓先王之礼其废已久,不可复行。
古者斋居近(古者致斋路寝。),仪卫省,用度约,赐予寡,故虽一岁遍祀而国不费,人不劳。
今也斋居远,仪卫繁,用度广,赐予多,故虽三岁一郊,而犹或惮之,况一岁而二郊乎?
若必不获已,则三年而迭祭,或如后汉正月上丁祭南郊,礼毕次北郊,或如南齐以上辛祀昊天,而次辛瘗后土,不亦可乎?
臣窃谓不然。
《记》曰:「祭不欲疏,疏则怠」。
夫三年迭祭,则是昊天、天神六年始一亲祀,无已怠乎?
《记》曰:「大事必顺天时」。
二至之郊,周公之制也,舍是而从后王之失,可谓礼欤?
彼议者徒知茍简之便,而不睹尊奉之严也。
伏惟陛下鉴先王已行之明效,举旷世不讲之大仪,约诸司仪卫而幸祠宫,均南郊之赐予以给卫士,蠲青城不急之役,损大农无名之费,使臣得以讲求故事,参究礼经,取《太常仪注》之文以正其讹谬,稽大驾卤薄之式以裁其繁冗,惟以至恭之意对越天祇,以迎至和,格纯嘏,庶成一代之典,以示万世。
《国朝诸臣奏议》文末有小字注:「元丰元年二月上,时为枢密直学上。」
乞续修国朝会要劄子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一、《华阳集》卷八、民国《华阳县志》卷二四
臣伏见《国朝会要》,凡朝廷检用故事,未尝不用此事。
然上修至庆历四年,其后事迹,恐岁久不修,寖成沦坠
又当时亟欲成书,及欲广其部帙,故其间尚有遗事,而所载颇多吏文,恐不足行远。
欲乞选差官下史院,自庆历五年以后续修至熙宁三年,其旧书因而略行增损,庶成一代之典。
取进止。
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1058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九、《元丰类稿》卷二八、《曾文定公集》卷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伏奉敕命,差知太平州军州事,已于某月某日到任上讫。
惟此方彫瘵之旧,属比岁凶饥之馀,任在拊循,惧无称效中谢。)
窃念臣受材不敏,托势甚微。
窃郎位之宠名,滥宪台之优选。
因蒙中诏,获备外邦。
方喜便于庭闱,遽已罹于家祸
茍全生理,复齿班荣。
用久次而得州,以亲嫌而易地。
低回积日,黾勉至官。
忽被新恩,复还旧印。
江湖孤蹇之迹,道路奔驰之劳,甫兹即安,敢忘尽瘁。
自惟蕞尔,何以及兹。
兹盖伏遇尊号皇帝陛下日月之光,旁照万物;
天地之德,平施四方。
猥致妄庸,误蒙器使。
当力行于宽惠,上副至仁;
惟少假于宠灵,庶成薄效。
臣不任(云云)
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治平元年四月十四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六、《司马公文集》卷二八、《司马温公年谱》卷三
中书送下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吕公著劄子:「臣闻以言取人,固未足以尽人之才。
今之科场,格之以辞赋,又不足以观言。
国家承平日久,文物至盛,学者莫不欲宗经向道,至于浮华博习,有不得已而为之者。
先帝察取士之弊,尝集近臣之论,形于诏文,则曰:『本学校以教之,然后可以求其行;
先策论,则辨理者得尽其说;
简程式,则闳博者颇见其才』。
虽丁宁申谕,而有司不能奉行。
窃闻昨来南省考校,始专用论策升黜,议者颇以为当。
臣犹恐四方疏远,未知所尚,有司各持所见,则人无适从。
欲乞今来科场,更不用诗赋。
如未欲遽罢,即乞令第一场试论,第二场试策,第三场试诗赋。
每遇廷试,亦以论压诗赋,为先后升降之法。
庶成先帝之志,永底人文之盛。
臣谬司学政,盖进舆言。
如允所奏,即乞预行告示,令本院定夺闻奏者」。
当院看详。
近世取人,专用诗赋,其为弊法,有识共知。
今来吕公著欲乞科场更不用诗赋,委得允当。
进士只试论、策,又似太简
欲乞今后省试除论、策外,更试《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春秋》、《论语》大义,共十道,为一场。
其策只问时务。
所有进士帖经、墨义一场,从来不曾考校,显是虚设,乞更不试。
御前除试论外,更试时务策一道。
如此,则举人皆习经术,不尚浮华。
若是依旧不罢诗赋之时,即先试后试,事归一体,别无损益。
今若罢去诗赋,仍乞依吕公著起请,预行告示,使天下学者早得闻知。
蔡学士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三三、《祠部集》卷一八、《永乐大典》卷一八四○二
憃冥亡状,汩没于时。
向补狱官,尝备掾属。
辕驹局促,曾建议之弗明;
市狗悲号,或赏音之间及。
洎冗曹之满岁,会卓马之还朝。
无何孤踪,亦旅上国。
天铨待次,殆困东方之饥;
酒正乏员,遽叨北海之荐。
靖言驽猥,曷称甄扬。
此盖伏遇某官兴劝官能,助开公道,不遗簪履之旧,力提管库之微。
敢不佩服攸箴,周旋乃事。
谨材六物,寅守于旧闻;
第课三年,庶成于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