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省试青圭礼东方赋(修举春祀,崇尚圭荐。)1027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文潞公文集》卷一、《历代赋汇》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青惟五色之首,圭乃六器之俦。
朝日之郊是荐,迎春之礼聿脩。
结绿鸿辉,既肃陈于震位;
出蓝美质,将仰奉于神休。
原夫谷旦前诹,薐威具举。
太史先春而必告,宗伯庀职而攸叙。
青圭之秘宝爰资,苍帝之明灵可伫。
谓物生有象,我则锐其质以协宜;
谓岁起于东,我则莍其方而得所。
无瑕可贵,有美惟珍
配其色,表盛德之在木;
正其位,彰与物以为
异彫楮之奇文,琢工奚取;
剪桐之秀彩,寅位斯陈。
讵止温其,宁专瑟彼。
成形自表于瑰器,致用必先于毖祀。
色斯举矣,俯玉按以相鲜;
礼以行之,背金方而致美
岂不以标十德者圭为贵,列四序者是崇。
将顺时而展礼,故辨方而在东。
葱茜呈恣,禀粹自辉山之石;
虔恭致荐,逆矨从解冻之风。
然则为器之用不同,礼神之功可尚。
名参有邸之义,色异因方之状。
华中秘,生成之气候斯迎;
绀䌽外融,温厚之方隅相向。
懿哉!
享兹生物之主,异彼迎秋于西。
神感而登礼必答,时和而迓衡不迷。
用可重焉,且异舜班之瑞;
文为贵也,还殊禹锡之圭。
故得鸿覆降康,太庭锡羡。
祈民福以昭格,授人时而于变。
盖由以方圭总翠之美,欸青郊而可荐。
谢国学解元启天圣七年1029年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修启:伏睹解文,滥膺名荐。
肄三合雅,方列于胄筵;
旅百在庭,遽陪于方贡。
惟遴柬之弥众,叨首举以为荣。
饰让无从,循涯有溢。
窃以姬庭讲治,务多士之思皇;
汉席优贤,以得人而为盛。
然皆谨能书而上献,始扬进造之名;
随计吏而与偕,乃署秀廉之等。
一适谓之有德,九变选乎知言。
所以乐育群材,并赞郁乎之化;
润色鸿业,协畅炳然之风。
用登至平,皆由此道。
而况成均讲艺,昭五帝之遗文;
辟廱环流,耸三宫而对峙。
京师而首善,俾天下之向风。
卓尔丕彝,垂之来叶。
皇上握褒文而统理,坐法宫以垂精,并举丰规,丕扬先烈。
迓衡之至治,揽入彀之群雄。
孝武招徕之勤,绍永嘉敦朴之举。
取之数路,并用文武以兼通;
托之百朋,思讲天人之相与。
并申辨论之法,持为孝秀之门,责土著以占名,谨乡评之清议。
一郡国之众,咸使得以应书;
孝廉之群,皆劝令其趋驾。
固以厚一马乘轺之聘,光束帛贲园之招。
张罗挂云,尽取于逸翮;
倾昆取琰,无复于遗珍。
超振古以无前,契千龄而犹是。
而复诏大胥之掌版,登游倅于上庠,谨从事以新书,先考言而明试。
才可嘉于辨丽,择之妍词;
言析理以精详,求于闳论。
当此三道,使无讳以著于篇;
对有百人,尽挥毫欲善其事。
自非行能高妙,业履优殊,关览乎九家之流,含漱乎六艺之润。
讲乎高谊而已久,识必研几;
施之当世而可行,言皆诣理。
则何以当重围之树棘,并列于名闻;
佩后席之容刀,得趋于台试?
如修者,天机甚浅,俗韵素冥。
响未彻于一皋,器不贾于当世。
琐尾成乎长丑,寒素本乎后门。
抚顽钝以无庸,常拙艰而茹叹。
首戴蒲而服业,早失先畴;
书剖楹而发函,仅存手泽。
毁瓦居惭于志食,不龟安可以得封?
勉为佔毕以呻吟,动取戏儒之诟病。
晞发光华之旦,徒庆于逢辰;
策足英雄之躔,奚能于远到?
尝因续食于县次,获陪待诏于公车。
对策无为,终以空言而罢;
雅拜非礼,几坐举者之人。
辱皮相以堪羞,耗心气而都尽,讳穷极于反袂,铩羽嗟其触隅。
学揣摩而不成,反嗤于丘㛐;
旁《离骚》而发咏,几吊于湘累。
志销落以堙沈,迹○丁而孤苦。
顷自脱身侨籍,著录师黉,学狗曲以见讥,肄鳣堂而卒业。
入梁兹久,敢期英俊之并游;
论都未成,殆以伧荒而见隔。
对合鳍而记食,躧讹履以倦游。
会深诏之急贤,俾命乡而论士。
靡惭衒鬻之技,上充跅弛之求,辄以复来,勉兹再鼓。
当翰场之斯辟,接俊轨以并驰。
秃千兔之毫,笔不停而争缀;
举连帷之袂,袍何白以太纷。
曾是鲰生,最当前列。
踯躅燥吻,舌不下以乔然;
彫琢曼词,思弥枯而兀若。
率有枚生之累句,仅同睢苑之后成。
日伫报闻,阴图引去。
夫何滥吹之曲,误中程文之规,用冠誉髦,越升上级。
屏间误墨,本无望于成蝇;
灶下焦桐,岂有思于为器?
玷兹褒采,实骇群伦。
顾扬秕以增羞,在冠鳌而曷称?
再循窃据,实用腼颜。
此盖伏遇某官表烛群伦,丹青上化。
雌黄在口,捉麈尾而不休;
剪拂长鸣,托旌端而可逝。
因兴民于三物,务推毂于诸生,致此妄庸,及于甄采。
敢不仰衔提奖,益励进修,磨铅钝以为铦,策蹇步而睎骥。
哆兮箕舌,已簸糠而在前;
沛乎鸿毛,使培风而直上。
用于知己,答乃初心。
过此以还,未知所措(《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五。又见杨希闵欧阳文忠公年谱》。)
贺枢密侍郎冬至1065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蔡忠惠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伏以日躔牛斗,气正虚危。
仰观运之迭移,俯迎时之长至
恭惟某官腹心社稷,柱石庙朝。
雍容宥密之司,提振枢机之务。
惟时格祜,与国迓衡
适领侯符,遥瞻铃阁,云云。
辅相论 北宋 · 吕诲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一
臣闻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盖有良弼佐佑厥德,惟始克终,熙隆帝载,是繇日月得天而成久照之功焉。
故曰辅相天地之宜,庙堂之上,非方重大贤,畴能当其事柄之久乎?
之治,所以高映于百王者,以其三右九官,率修乃职。
惟鲧堙水,绩用弗成,置以刑殛,禹乃嗣兴。
馀未闻事举中废,皆克终其业,同底于道,集成圣德。
故垂拱无为,而化功默运,辉光于后世者此也。
之伊尹公旦,翊赞勋庸,驭福之荣,享终于世,所谓元首股肱,同德一体,岂斯须而离哉?
汉成帝旬年阅三相,当世以为深诮。
诚官久则治,吏久则民服,况宰相者运动枢机,感会天人,当轴处中,其任负之重轻较然矣。
夫惟圣哲之有知人之明,则必柬求而授之大柄。
贤者推忠奉上,挺身许国,则能成久大之业。
或君臣之际,有所间然,良亦审之未至,授受益虚矣。
操柄既轻,则威福斯弛;
威福既弛,则政将安出?
故公府数易而政无画一,斯国体之重,不可不察。
而复下有觊觎,阴何其隙,养望者期于必用,居高者惧于妨贤。
处公府若蘧芦,视九鼎犹灵器。
岁月无几,劳逸屡迁。
进退率自于身谋,愚智亦观于时用。
欲其罄金石之忠亮,建阿衡之功业,其可得乎?
为宗社之重,莫若图任贤德,久居其政,垂拱仰成,庶几人知其责,下无觊觎。
器博者必期于远用,才轻者敢冒于宠荣。
自然乃心王室,庶绩并凝,迓衡于圣时,不亦休哉?
审贤之道,诫在乎毁誉之际,必进退之礼,自我明哲,无俾先机择祸福,为全身之计焉。
参政谏议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二、《公是集》卷四三
右,某伏睹邸报,窃审某官,光被佥俞,毗参大政
贰公演化,方茂太平之风;
间世得贤,实快具瞻之望。
恭以某官,德辉华国,智略该时。
经纬之气甚高,王霸之术独茂。
施之为政,卓尔绝伦。
固宜主上极注意之求,朝廷期迓衡之美。
岂独不宾之国,未康之民,偃薄乎威声,渗漉乎仁教?
某职居守土,礼绝没阶。
仰跂虹蜺之光,俯同燕雀之贺。
判府相公 其一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三、《公是集》卷四四
右,某属因便道,幸得趋风。
幕府容宾,里人授馆。
识恩顾之加厚,愧微贱之不遗。
迨兹启行,假以后乘。
且复贬损手泽,稠重诲言,虽《小雅》之序《绵蛮》,亦古人之称乐易,曾靡远过,曷能弭忘?
伏惟某官,纯粹含章,直方钟美
上求至治之术,下察当世之宜,裁成大猷,铺绎元化。
顾均劳而居外,暂握节以陪京
周公处东,还践赤舄;
召伯分陕,入为冢卿。
矧在稽古之朝,方增迓衡之望。
耸闻佥议,大慰舆詹。
敢冀益慎寝兴,少符祷颂。
太尉相公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三、《公是集》卷四四
右,某近驰柔幅,幸叨侍铃。
何兹毣毣之诚,遽辱谆谆之诲。
陈公尺牍,传以荣家;
鲁史一言,宠于华衮。
仰轩墉而尚阻,铭肺腑而不忘。
恭以某官,国器渊深,天材特达。
康济为己任,用忠肃合世资。
协德股肱,折冲帷幄。
吁谟底绩,既指期而太平;
成功不居,遂偃藩而夹辅。
昔周以二伯倡九牧,尧命四岳统诸侯。
古今之典靡殊,中外之寄兼重。
然而鸿飞遵渚,宜无信处之期;
帝曰奋庸,方尽迓衡之望。
敢冀上为宗祏,精调寝兴。
留守资政尚书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三、《公是集》卷四四
右,某得游化钧,多历年所。
惟重恩之未报,属孤迹之见摧。
屏息海傍,贻羞门下。
既不能负荆以造谢,亦耻奏记而摅怀。
藐然跂瞻,窃独咎责。
伏承某官,弼谐帝业,震荡天声。
思四海之心孚,耻一物之遗用。
以故卑蕞,复辱甄收。
不然淹辙之麟,迨无决水之望。
夫赐而不德,此大贤之风;
贪于私恩,则小人之事,辄捐竿牍,毋溷聪明。
岁荏苒而殆徂,心摇荡而无极。
仰惟宸宇泰定,福履康宁。
伏以某官,禀和维崧,具体元哲。
盖上帝所以赉弼,而圣朝必于迓衡
保釐别都,虽有三后之政;
缉熙大业,尚觖万夫之心。
将授衮衣,且还玉铉,上副倚毗之重,下均尊养之宜。
瞻望符阶,卑情不任恳激之至。
渭州知府待制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三、《公是集》卷四四
右,某向审宠膺节召,临统边封。
幄中之谋,主上许其人杰;
阃外之任,羌戎畏于天威。
可以怀柔,不独镇静
恭以某官,倜傥扶义,慷慨立朝。
恤功名之后时,患郊野之多垒。
见古人之风采,为当世之藩垣
叱驭取途,不以亲解;
让爵辞赏,毋以家为。
英气憺于远夷,高义动乎宿将。
功业屈指而可待,问望与日而益隆。
申伯于宣,吉甫薄伐,上增荣于宗庙,下绥福于苍生。
咸秉大钧,以报盛德。
伫聆赞元之命,以启迓衡之朝。
伏冀上为倚毗,倍加调护。
上副枢密侍郎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四、《公是集》卷四五
右,某伏念恪居官次,逖远符阶。
虽涵咏洪钧之间,而寂寞沧海之上。
伏惟赞襄宥密,翕受祯祥。
恭以某官,蕴圣相之姿,有人杰之量,文章尽于经纬,功业著于谋猷。
陟降庙堂,镇安社稷。
运筹于枢机之内,覃化于宇宙之中。
上所同心,民实受赐。
尚虚玉堂之拜,未专金铉之司,卿士积具瞻之诚,众庶郁迓衡之望。
固当伊匹,爰正弼谐。
敢冀上为宗祧,益绥福履。
吕侍讲文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七○
鼎旌华裔,载德秉谊。
凭承庆灵,是生俊乂
显允惟君,挺奇拔类。
廉方闳深,华国之器。
壮志矫矫,吉士登朝。
考室肯基,有服王僚。
蔼乎令闻,卓尔孤标。
颉颃一世,淩厉层霄。
渠阁校文,义类有条。
词垣演诰,德音孔昭
进阶严近,出殿藩郡。
帅钺威棱,远人感信。
仁风四方,欢谣三镇
还尹日畿,并蒙河润。
亦既罢烦,沓承乃眷。
进读金华,侍游清燕。
台阁规模,素号详练。
旋更典领,莫非华选。
爰彰美才,见推诸彦。
在昔先正,佐时积动。
勤劳二纪,迓衡秉均。
英声未泯,馀德在人。
我踵厥武,佩紫宸
天子命之,曰惟帝臣。
时亦称许,当继相辅。
璠玙之宝,始入天府
榱栋之材,未升堂础。
康庄方驰,崦嵫忽暮。
彼苍难问,歼良何遽。
才志弗就,命力谁预。
仁者有后,兹言则然。
允若而家,积厚于前。
一门盛美,诸季蝉联。
奕叶流光,有嗣象贤。
君子之泽,曷穷其源,如古所记,鲁臧汉袁。
某等久接馀尘,幸偕禁籍。
官或尝僚,情惟莫逆。
初闻告归,俄痛疾革。
讵期信次,乃异今昔。
素旌翻翻,东去都门。
哀歌咽路,祖翣愁云。
何以致诚,挹彼清樽。
何以泄哀,寄乎斯文。
宣祖皇帝忌日斋文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五、《苏魏公文集》卷三六
伏以基命有开,逖仰贻谋之盛;
等慈无上,式崇追远之严。
记撤乐之曩辰,切因心之永慕。
伏惟宣祖皇帝静渊载德,浚发储祥。
契敷教以在宽,道隆商祚;
豳好仁而贵恕,命集周邦。
今皇帝纂绍丕图,大凝至治。
宗祏奉尊于祖始,靡懈时思;
仁祠崇殖于胜缘,载怀终讳。
宣祖皇帝伏愿三明悟理,十号登尊。
栖神极乐之方,流祉无疆之胙。
今皇帝伏愿道超邃古,化格殊邦。
灵台臻偃伯之期,仙石永拂衣之劫。
方隅底定,夷裔怀徕。
然后愿藩屏亲贤,维城而作固;
庙堂辅相,迓衡而弗迷。
官师咸尽于忠规,兆庶永跻于寿域。
回谢王参政1070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四、《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审光被上恩,宠参国论,明缗敷告,庶位交忻。
历选迓衡之君,畴咨当轴之辅。
尚尤违之敢弼,则曰汝无后言;
欲誉问之能宣,则曰予有疏附。
厥怀协济,乃称具瞻。
当盛德之日跻,揽众材而时举,懋膺休显,允属耆明。
恭惟参政侍郎秉哲在躬,推仁及物。
告嘉谋于后,学皆会于本原;
扬孚号于庭,辞必稽于典要。
以陈善闭邪之赖,应赞元经体之求。
重念羁单,最称眷旧。
牵丝一府,久承论议之馀;
持橐三朝,常出践更之后。
复叨荣于并命,兹窃幸于为僚。
曲荷至怀,先诒重问,方励同寅之志,敢忘胥顾之勤?
留台侍郎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八、《彭城集》卷二八
近者伏蒙垂顾具僚,宠颁温教,忘位貌之夐绝,辱咳唾之绪言。
盖簪履至微,大贤存心于轸旧;
荆棘虽陋,卿云均荫于不遗。
藏弆为荣,服之无斁。
青阳播物,流籥过中。
惟练气而葆和,固若时而集福。
今朝端夙夜之士,海隅诵咏之氓,扬搉英徽,惟第成烈,而皆怅衮衣之来暮,思霖雨之及遐。
俯掇舆情,面稽天意,必正富民之拜,以速迓衡之期。
敢冀上为庙朝,精调寝餗。
判府文侍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彭城集》卷三○
伏审宠被制文,进跻左相,恭惟庆慰。
伏以某官包人杰之伟量,躬圣相之茂资,总国钧迓衡,兼天爵以经世。
正色率下,风动乎海隅之邦;
无疆惟休,日新乎贤人之业。
来全秦之旧壤,当西土之奥区,总制诸戎,折冲万里。
分阃注意,资元帅之中权;
珥貂建旄,极上公之宠数。
帝眷兹茂,民瞻所同。
虽齐侯赐履之荣,吉甫宪之盛,铨德度义,异世同符。
尚复怀谦若冲,逊美弗处,辱绪言之来暨,钦三让之深高。
佩服之诚,启居无斁。
责难赋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四、《楚纪》卷五五、《历代赋汇》卷六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九九
臣卑而君尊兮,侔地道之承天。
北面贽以伏朝兮,南面受之偃然。
役股肱于夙夜兮,须有命而后虔。
含厥美以自忠兮,避成功而不敢先。
何责善于难行兮,奄恭名而独传。
盖曰善之为猷兮,匪身修而弗克。
五事生之所禀兮,觉初微而渐硕。
傥一失其本源兮,外物来而横逆。
况宅势于人上兮,百度丛而归责。
治则身安而名荣兮,乱甚者丧其家国。
贤臣出而登用兮,爵既好而禄又丰。
师保阿焉受教兮,箴谏谨于群工。
匪圣法而不敢述兮,推天命于始终。
使吾君至诚兮,执忠信以自主。
使吾君达其所忍兮,仁无不恕。
使吾君耻不若先王兮,遵义之路。
使吾君不敢慢于匹夫兮,礼乃大具。
使吾君察天下之理而无凿兮,智足以成务。
勤君之思而劬君之力兮,谁谓吾倨?
盖志行则爵禄可报兮,否则遁而去。
昔舜禹之相尧兮,斯猷著于典谟。
商挚慕其遗风兮,引挞市而为虞。
冢宰武丁兮,绳正木而靡渝。
周公之告孺子兮,扬文武之永图。
召伯又歌乎公刘兮,美厚民而匪居。
之游于衰世兮,固守经而严如。
宜其名实之一揆兮,彼兴废何区区?
后千载岂无臣兮,忘钻仰于我极。
逢君欲以就利兮,凡枉寻而直尺。
量君才为不及兮,聊顺时而姑息。
诋高论曰迂阔兮,喜近己而循迹。
呜呼!
君名贬于杂霸兮,专颂美于在昔。
臣不恭莫甚于此兮,徒没齿而愧惕。
窃独嘉夫魏公兮,沃唐文而迓衡
正己而民服兮,破俗辨之刑名。
既柔远而能迩兮,尚惜其学略而功速成。
作正位之儆戒兮,虽刍荛者亦听。
匪吾言之能赋兮,唯尚文之易明。
上蔡仆射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六、《云溪居士集》卷二四
某闻昔蔡中郎南游,得烟竹焦桐于邮亭之上,旅爨之下,剪裁斲削,穿剔而弦徽之,皆不世之奇材,雅乐之良器,极天下之选者。
由是贵显于当年,传宝于后世,至于今千有馀岁,其物虽远,其名尝存而不忘。
夫南方山薮之国,地宜桐竹林薄之生,畅茂而众多;
中郎以前,不知几千百年矣,未闻有笛材琴干如是之美;
中郎以来,又千有馀岁,未闻复有见于世者。
岂天地之气,独为中郎而并生是二物?
或旷世历年如是之多,岂无或得其粹和之气,以成夫质干之良哉?
然而无有闻者,中郎不世得,而知音难遇也。
桐竹之微,乐器之末,知赏之遇,其难如此,又况于人乎?
此怀才抱识之士,所以殷勤叹息于斯欤。
恭惟仆射相公以道义尊人主,以经术断国论,以文雅饰吏事,以识鉴抡人才。
顾盼有加,顿生华采;
绪言所及,坐逸太霄。
士之依归,无越门下。
某去岁辄以拙诗修贽见之礼,初惟僭易,惧不自宁;
洎获进谒,乃蒙以奖诱晚学,成就后进为意,屡加激赏,谓得少陵之格。
华衮之荣,不惜一言,俾广坐搢绅改观骇听,幸甚幸甚。
夫明乎得失,国史之良;
登高能赋,大夫之事。
文章粹美,五字尤难,「河梁」以来,善者无几。
元微之元和长庆间以诗鸣者也,其称少陵之作曰:「上薄风骚,下该
言夺苏李,气吞曹刘;
之孤高,杂徐庾之流利」。
天下作者,以元为知言。
少陵闳深博达,兼尽众善,若斯之懿,其格在诗,则又高矣;
如某之蹇浅,岂足循其涯涘而测其渊源哉!
然念文章宗主,邦国钧衡,轻重所加,天下取信,许可之际,断非偶然。
自欣所学骤遇知音,虽勤苦有年,而初心不负,幸甚幸甚。
当日即图修礼敬,伏门下拜谢;
属有中旨举明旧章,某以官卑不在请谒之例。
蒙恩邑宰,东归待次,私心未致,终夜悚惧不瞑。
今之官洛邑,道出都城,猥蒙钧慈,曲许其进,宿昔所怀,得遂致于门下,幸甚幸甚。
重念盛时难得,知音不易,遇天下颙颙,孰不想望愿被陶铸之赐?
况如某者,尝以片言误蒙激赏,岂能恝然无心,甘自弃于沟壑之间?
借馀润,依末光,庶几少见于迓衡之世,此方寸夙夜所不敢忘者也。
伏惟高明,曲加幸察。
尘渎钧严,下情惴慄。
进御笔表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下、《圣宋千家名贤表启》卷一、《八代四六全书》卷四
臣等言:昨奉敕编修神宗皇帝御笔文字者。
王者出言而为令,风动于四方;
圣人肆笔而成书,可传于后世中谢。)
恭以神宗皇帝励精为治,十有九年,方在忧勤,未遑暇逸。
事无大小,躬自指挥
其至仁厚惠,如风霆雨露,固已动润于堪舆;
其睿谋格言,为法度宪章,岂止奉行于省寺。
皇帝陛下善述其志,太皇太后陛下宝之以慈永
惟坠典之毕兴,而况本朝之故事。
俾修御笔,首饬有司。
尚书治总六曹,事包九棘,纷然案牍,隐若丘山。
或收于断简之馀,或得于残编之末,云章炳焕,手泽温纯。
观之不觉动神,读之可为流涕。
其间理财用,则先崇于节俭;
谳刑罚,则首务于平反。
简拔人才,恢通边圉,事事可以为法,孳孳莫匪在公。
顺考而行,为国何有?
又何必审周之道,乃可迓衡
诵尧之言,方为稽古?
臣等成书不敏,授简非工,徒殚夙夜之勤,何补丹青之治!
其事目凡一十有八件,分上中下三册,谨具表上进。
谢转朝请郎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四、《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二
有命自天,无功受禄。
心非土木,感极涕洟中谢。)
窃以黜幽陟明,虞舜所以熙载
大比计治,周室所以迓衡
故有三载考绩之科,八法驭吏之典。
迨夫炎汉,尤重守臣,有功则增秩而赐金,无状则免官而下吏。
洪惟昭代,祗率旧章。
岂无不次之尤恩,以待非常之显效。
自馀常调,一准年劳。
如臣者朴樕散材,堕归暮齿。
望不踰于州县,任有愧于兵民。
已阅期年,未尝报政。
攻坚揉曲,徒矜累月之劳;
拾级升阶,动有垂堂之戒。
虽云序进,实愈超资。
此乃伏遇皇帝陛下垂六御天,登三协帝。
临下御众,则得宽简之要;
知人安民,则躬哲惠之资。
久沉之士悉归,诸福之物并格。
零九霄之雨露,泽万里之桑榆。
待罪长沙,岂特土风之卑湿;
心魏阙,若将老死于江湖。
贺户部李尚书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八、《竹隐集》卷一○
伏审恩布言纶,偃红牙之节钺
任颛教典,动碧落之星辰
惟大儒可以富民,在明上乃能选众。
有识之士,相贺于朝。
洪惟右文甚盛之辰,若昔不世非常之治。
君臣以体貌相遇,辅弼以腹心自期。
论道经邦,或暂均于休逸;
分职帅属,复迭奉于忧勤。
所以子房少傅而不辞,曲逆左相而无间。
授受之美,古今所同。
恭以某官百世宗师,四朝綦杖。
德履毕公之旧,道传孟氏之醇。
节彼具岩石之瞻,慨然有天下之志。
入都筦辖,世穆穆以迓衡
出殿藩垣,众熙熙而奠枕。
两宫倚以为重,四海徯而望归。
果膺一节之严,还陟六卿之贵。
旧人任正,而下无异论;
元老壮犹,则敌有肃心。
矧当大计之司,尤急方今之务。
承平浸久,常费不赀。
调九年之蓄,而岁或未充;
课百亩之田,而利亦有限。
欲节用则理有难损,思便人则财将易穷。
非务穑之不精,顾析毫之已尽。
法岂无弊,势仍使然。
式烦康济之谟,少扩经纶之蕴。
盖期家给以人足,不专贯朽而陈。
帝倚茂先,决定庙堂之算;
时咨元凯,论处军国之宜。
有德进而朝廷尊,巨川济舟楫用。
即符,行霈商霖
力运陶钧,播群工于大冶
手调鼎鼐,丰庶俗于美和。
懋昭梁栋之隆,永锡华夷之庆。
某半通贱吏,一介书生。
比干制阃之威,尝获趋隅之幸。
衔恩至厚,闻命增荣。
虽未能望弩矢之驱,伏车鸾而展谒;
犹足以歌圣贤之颂,同厦燕以摅情。
愿偕仁寿之民,均被明良之化。
瞻依抃颂,倍越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