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苏武 西汉 · 李陵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文选卷四十一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
昔者不遗,远辱还荅,慰诲勤勤,有踰骨肉。
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韦韝毳幕,以禦风雨。
膻肉酪浆,以充饥渴。
举目言笑,谁与为欢?
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
秋九月,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嗟乎子卿
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
上念老母,临年被戮;
妻子无辜,并为鲸鲵
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
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
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
异方之乐,秖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
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
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踰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
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
故陵不免耳。
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
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
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
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
昔萧樊囚絷,菹醢,𣋋错受戮,周魏见辜,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
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
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
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
男儿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
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
夫复何言!
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
时因北风,复惠德音。
李陵顿首。
孙会宗 西汉 · 杨恽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二、文选卷四十一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
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慇勤甚厚。
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
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
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
又不能与群僚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
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
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君子游道,乐以忘忧;
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
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
家本秦也,能为秦声。
妇赵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慄。
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禀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
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于今乃睹子之志矣。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妇人为君服 东晋 · 贺循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八
案郑注《丧服》云:「凡妻从夫降一等,各令三月」。
则妻宜无服,而犹三月者,古者大夫不外娶,其妻则本国之女也。
虽从夫而出,妇人归宗,往来犹人,故从人服也。
长子有服,谓未去者也。
循以为以道去君,非罪之重,其子尚可以留;
值君薨,则服也。
陈宝应 陈朝 · 虞寄
 出处:全陈文卷十二
东山居士虞寄致书于明将军使君节下离流世故,漂寓贵乡将军待以上宾之礼,申以国士之眷,意气相感,何日忘之。
沈痼弥留,楬阴将尽,常恐卒填沟壑,涓尘莫效,是以敢布腹心,冒陈丹款,愿将军留须臾之虑,少思审之,则瞑目之日,所怀毕矣。
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将军文武兼资,英威不世,往因多难,杖剑兴师,援旗誓众,抗威千里,岂不以四郊多垒,共谋王室,匡时报主,宁国庇民乎?
此所以五尺童子皆愿戟而随将军者也。
高祖武皇帝肇基草昧,初济艰难,于时天下沸腾,民无定主,豺狼当道,鲸鲵横击,海内业业,未知所从,将军运洞微之监,屡折从衡之辩,策名委质,自托宗盟,此将军妙算远图,发于衷诚者也。
及主上继业,钦明睿圣,选贤与能,群臣辑睦,结将军以维城之重,崇将军以裂土之封,岂非宏谟庙略,推赤心于物者也?
屡申文诏,款笃殷勤,君臣之分定矣,骨肉之恩深矣。
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所以疾首痛心,泣緤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虽疾侵耄及,言无足采,千虑一得,请陈愚管,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使得尽狂瞽之说,披肝胆之诚,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自天厌梁德,多难荐臻,寰宇分崩,英雄互起,龙战虎争,窃号假名,锐精持锋,不可胜纪,人人自以为得之。
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岂非历数有归,惟天所在,当璧应运,其事甚明,一也。
主上承基,明德远被,天网再张,地维重纽,夫以王琳之强,侯瑱之力,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长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师,或资一士之说,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则厥角稽颡,委命阙廷,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其事甚明,二也。
将军藩戚之重,拥东南之众,尽忠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圭判野,南面称孤,其事甚明,三也。
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至如余孝顷、潘纯陀、李孝钦、欧阳頠等,悉委以心腹,任以牙爪,胸中豁然,曾无纤芥,况将军舋非张绣,罪异毕谌,当何虑于危亡,何失于富贵,此又其事甚明,四也。
方今周齐邻睦,境外无虞,并兵一向,匪朝伊夕,非有刘项竞逐之机,楚赵连从之势,可得雍容高拱,坐论西伯,其事甚明,五也。
且留将军狼顾一隅,亟经摧衄,声亏魄丧,胆气衰沮,高镶向文政、留瑜、黄子玉,此数人者,将军所亲信,首鼠两端,唯利是视,其馀将帅,亦可见矣。
孰能被坚执锐,长驱深入,絷马埋轮,奋不顾命,以先士卒者乎?
此又其事甚明,六也。
将军之势,孰如侯景将军之众,孰如王琳武王侯景于前,今上摧王琳于后,此乃天时,非复人力。
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其孰能弃坟墓,捐妻子,出万死不顾之计,从将军于白刃之间乎?
此又其事甚明,七也。
历观前古,鉴之往事,子阳季孟,倾没相寻,馀善右渠,危亡继及,天命可畏,山川难恃;
将军欲以数郡之地,当天下之兵,以诸侯之资,拒天子之命,强弱逆顺,可得侔乎?
此又其事甚明,八也。
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爱其亲,岂能及物?
将军身縻国爵,子尚王姬,犹且弃天属而弗顾,背明君而孤立,危急之下,岂能同忧共患,不背将军者乎?
至于师老力屈,惧诛利赏,必有韩智晋阳之谋,井陉之势,此又其事甚明,九也。
且北军万里远斗,锋不可当,将军自战其地,人多顾后,梁安背向为心,脩旿匹夫之力,众寡不敌,将率不侔,师以无名而出,事以无机而动,以此移兵(《南史》作称兵。),未知其利,夫汉朝吴楚,晋室颖颙,连城数十,长戟百万,拔本塞源,自家图国,其有成功者乎?
此又其事甚明,十也。
将军计者,岂若不远而复,绝亲留氏,秦郎快郎,随遣入质,释甲偃兵,一遵诏旨;
且朝廷许以铁券之要,申以白马之盟,朕不食言,誓之宗社。
寄闻明者鉴未形,智者不再计,此成败之效,将军勿疑,吉凶之机,间不容发。
方今藩维尚少,皇子幼冲,凡预宗枝,皆蒙宠树,况以将军之地,将军之才,将军之名,将军之势,而能克脩藩服,北面称臣者,宁与刘泽同年而语其功业哉?
岂不身与山河等安,名与金石相弊?
愿加三思,虑之无忽。
寄气力绵微,馀阴无几,感恩怀德,不觉狂言,鈇钺之诛,其甘如(《文苑英华》六百八十五,又见《陈书》,《南史·处虞传》少三句。)
塞上翁686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六 创作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塞上翁城
居延海南四百馀里。有古城焉。
土人云。是塞上翁城。
今为戍。其基扃趾迹
盖数千年也。丙戌岁兮。
我征匈奴。恭闻北叟。
托国此都。子尚于叟。
日月遐迈。及今来思。
实获心契。欣问于叟。
何德其愚。僻居幽漠。
浩与代殊。忘情逸马。
胡宁而知福。谢于邻人。
何达而不淑。丁男既存。
君子知复。人以为极也。
伊怀兹土。既板且筑。
扃禁天崇。墉隍云矗。
今则荒秽。代亦不毓。
其故何哉。贤叟之德。
登叟之堂。天道何远。
而兹理茫茫。人代自故兮。
邱垄崩荒。魂魄何独不归故乡。
叟乎叟乎。我心之伤。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793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论曰。
登孔氏之门者众矣。
三千之徒。
四科之目。
孰非由圣人之道。
为君子之儒者乎。
其于过行过言。
亦云鲜矣。
而夫子举不贰过。
惟颜氏之子。
其何故哉。
请试论之。
夫圣人抱诚明之正性。
根中庸之至德。
苟发诸中形诸外者。
不由思虑。
莫匪规矩。
不善之心。
无自入焉。
可择之行。
无自加焉。
故惟圣人无过。
所谓过者。
非谓发于行。
彰于言。
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
生于其心。
则为过矣。
颜子之过。
此类也。
不贰者。
盖能止之于始萌。
绝之于未形。
不贰之于言行也。
中庸曰。
自诚明谓之性。
自明诚谓之教。
自诚明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
无过者也。
自明诚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不勉则不中。
不思则不得。
不贰过者也。
故夫子之言曰。
之为人也。
择乎中庸。
得一善。
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
又曰。
颜氏之子。
其殆庶几乎。
言犹未至也。
孟子亦曰。
颜子具圣人之体而微者。
皆谓不能无生于其心。
而亦不暴之于外。
考之于圣人之道。
差为过耳。
颜子自惟其若是也。
于是居陋巷以致其诚。
饮一瓢以求其志。
不以富贵妨其道。
不以隐约易其心。
确乎不拔
浩然自守。
知高坚之可尚。
忘钻仰之为劳。
任重道远
竟莫之致。
是以夫子叹其不幸短命。
今也则亡。
谓其不能与已并立于至圣之域。
观教化之大行也。
不然。
夫行发于身。
加于人。
言发乎迩。
见乎远。
苟不慎也。
败辱随之。
而后思欲不贰过。
其于圣人之道。
不亦远乎。
而夫子尚肯谓之其殆庶几。
孟子尚复谓之具体而微者哉。
颜子之不贰过。
尽在是矣。
谨论。
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831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初。大历中名儒张参国子司业
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
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
繇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听臆说。
咸束之而归于大同。揭揭高悬。
积六十岁。崩剥污蔑
淟然不鲜。今天子尚文章。
尊典籍。于苑囿不加尺椽。
而成均以治。国学上言。
遽赐千万。时祭酒皞实尸之。
博士公肃实佐之。国庠重严。
过者必式。遂以羡赢
再新壁书。惩前土涂。
不克以寿。乃析坚木。
负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高广。
其平如粉泽而洁滑。皆施阴关。
使众如一。附离之际。
无迹而寻。堂皇靓深
两庑相照。申命国子。
能通法书者。分章揆日。
逊其业而缮写焉。笔削既成。
雠校既精。白黑彬班。
瞭然飞动。以蒙来求。
焕若星辰。以敬来趋。
肃如神明。以疑来质。
决若蓍蔡。由京师而风天下。
覃及九译。咸知宗师
非止服逢掖者钻仰而已。于是学官陈师正等暨生徒。
凡四百二十有八人。请金石刻
且歌之曰。我有学宇。
既倾而成之。我有壁经
既昧而明之。孰规模之。
孰发挥之。祭酒维齐。
博士维韦。俾我学徒。
弦歌以时。切切祁祁。
不敖不嬉。庶乎遒人。
来采我诗。时余为礼部郎。
凡瞽宗之事。得以关决。
故书之以移史官。宜附于艺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