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徐道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李肩吾从周所书损益二卦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二
李伯谦每诵「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训以自儆,李肩吾为书《损》《益》二卦以赠其归,又以「修裕」名所居堂而属余书之。
呜呼,观「山高泽下」之象以惩忿窒欲,不其修乎!
观「风行雷迅」之象以迁善改过,不其裕乎!
修所以自克也,裕则复于礼矣。
二者《易》之要义,伯谦勉之。
孺人霍氏墓志铭淳祐元年九月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铁庵集》卷四一
李君伯玉状其母太孺人霍氏之行来言曰:「痛哉悲乎,吾母也!
昔我先君子入太学,既乃以末疾病卧二年,医药之奉、宾祭之费,一手经营,无忧菀贫窭色,盖其顺至矣。
祖妣性严重,侍侧必得其欢容乃退,疾亟刲股养焉,盖其孝笃矣。
日课诸儿受学,相其勤惰,休沐扣所业,诲饬谆如也,治家为有法矣。
兄伯蚤世,鞠其孤使有成立;
表蒋沦谢,经纪之如家事;
族子某茕独,收诲之如己子,待人为有恩矣。
辍餐饲饿者,脱珥济穷邻,乏匮中志未尝不行也。
精识足以周人之猝急,妙语足以平里之忿争,隐约中教未尝不明也。
妇人之善止于一行一事,而吾母兼之矣。
伯玉不天,筮仕甫尔,而失吾父,庶几母子相依以食此斗升也。
今若此,水菽之欢几何,风木之哀无已。
庚子四月丁巳卒日也,辛丑九月甲寅葬日也,惟有谒铭当世,差足使地下慰意耳」。
余读而悲焉。
初,端平乙未,余校试殿庐,得伯玉所对策,异之,批寘高第,且手抄本以出。
既以第二人赐第来见,茕茕德人君子也。
今观太孺人之行与事纤细可纪如此,所谓微之显诚之不可掩者,其有子宜哉!
四子:长伯奋,贡士,先卒;
伯玉也,尝为福建路常平司干官,余将指来建,谓可朝夕相闻,至则以忧去;
次伯正、伯谦
二女,周应龙汪振为其婿。
孙男四:长思复,馀未名。
女四:长适谭一鹗,馀未行。
铭曰:
夫人母,夫姓亦然。
为女而艺,为妇而贤。
天报以子,不享以年。
生于番阳,葬则临川
尚有后哉,泷冈之阡。
青溪先贤堂记开庆元年八月 宋末元初 · 周应合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五、《景定建康志》卷三一、康熙《江宁县志》卷一二、乾隆《上元县志》卷二六
公卿大夫士可祠三:道一、德一、功一。
金陵帝王州,上下数千年间,有道、有德、有功者相望,何吴、晋之臣此皆有祠而他代阙焉?
开庆元年秋资政殿学士制帅公昉先贤青溪最胜处,凡生于斯,任于斯,居且游于斯,而道、德、功可于斯者,自我朝上溯汉周列位四十有一,取于吴、晋仅十有一,选亦遴矣。
先是宝祐丁巳,公以太常伯留钥,建江阃,政通俗阜,教民靡不勤,章往劝来,是祠所繇作,属前宗学谕冯君去非定其可祠者而为之赞。
会上谋荆帅,趣公易镇,祠事迄未备。
越一年,进视四辅,拊甘棠而临之。
凡前志未毕者是究是图,祠乃成。
八月壬辰,舍菜成礼,会弁如星。
列古先民,洋洋如在,景行行止,克广德心。
客有赋者曰:「吴凿青溪,千二百年。
九曲萦纡,七桥蜿蜒。
鸣鸡射雉,荒亡流连。
䚕昭明之宫,衒乐游之苑。
宣尾庙改,青衣祠蒇。
此溪之所以堙而流之尼于远也。
今揭虔妥灵,圣贤其居。
令闻广誉,黼黻其书。
俎豆革管弦之靡,声教涤宴游之娱。
此溪之所以浚而泽万年之留都也」。
公谓客曰:「子徒识青溪之改视易听,而不知我朝之度越前代也。
盍观之是祠乎?
清莫如子陵,而隐之、致尧其流也。
忠莫如清臣,而子布、子羽其俦也。
休徵之孝,望之之节,子隐之勇,内史之介,逸少之雅,仲伦子圭德施太白东野,皆可以言德,而未若太伯之为至。
明哲则陶朱公,整暇则茂弘安石,英迈则士行、公瑾幼度,皆可以言功,未若孔明之为盛。
我宋诸贤功德兼之。
武惠,士行也;
忠献,茂弘也;
忠襄,望之也;
忠定孝肃清臣也;
介公,荥阳之邻也;
忠宣,其谢安乎;
正肃,其子羽乎;
恭惠致尧之俦乎;
庄简忠肃公瑾之亚乎。
至若河南纯公、龟山文靖公南轩宣公紫阳文公西山文忠公,皆以道鸣者,则汉而下所未有也,而皆萃于吾宋。
而后,道不在兹乎?
道者必有德,必有功。
而功之不究,或系乎
苟不至德,无以为道本也。
重道德而轻功业,人将知体而不知用。
崇功业而遗道德,人将知流而不知源。
吴祠所重在功,而道德之意薄。
晋祠或功或德,道则未闻也。
古今并祠,三者始备。
大学之道在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曾子发至善之传曰:「君子贤其贤,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利其利,所以没世不忘也」。
是祠之作,因其不可忘而思其所可学,某也道,某也德,某也功,勉而进之。
三者全则至,二则次,一亦不失于令名。
社稷生民终将赖之,二三子其有志于斯乎」?
客曰:「大哉!
新民之赐,抑以得公尚友之志」。
公命记之,并刻迎享送神之辞,使民歌之。
其辞曰:
长江兮淙淙,踞虎兮蟠龙。
秀群英兮礼乐,览千古兮焉穷?
蹇谁留兮青溪?
穆将愉兮寿宫。
思至德兮肇苍姬,避圣嗣兮兴句吴
竟长干兮游五湖,耀客星兮隐东庐
坐狼石兮定吴都,怀仲父兮秦淮隅。
赤壁兮伟壮图,忆尚书兮西明居。
孝感兮冰鱼,鹿苑兮儒书。
起乌衣兮见夷吾运百甓兮恢宏模。
忠孝兮父子,将相兮叔侄。
冶城兮想高世,酌贪泉兮徒四壁。
兴文兮雷刘,著书兮陶萧。
大节兮霜凛凛,谪仙兮风飘飘。
云龙上下兮东野桃花流水致尧
荥阳兮忠愤,相先民兮迢迢。
天昌宋兮将有曹,平江南兮斧不膏。
乖崖兮桑本,褒美中丞兮蓉幕高。
神明兮待制,忠恕兮肤使。
春风兮寿元气,图绘兮回天意。
出师门兮道与南,建留都兮垂万世。
仗征钺兮江无波,死封疆兮人知义
采石兮功之奇,紫阳兮道之继。
佐乃翁兮南轩,开厥后兮壹是。
泽斯民兮西山,俨元凯兮是似。
庀管钥兮北门,思尚友兮古人。
建芳馨兮堂庑,合荃芷兮盈庭。
袅秋风桂枝,缭荷屋兮杜蘅。
兮寒泉,采藻兮落成。
浴兰汤兮沐华,望美人兮并迎。
芳菲菲兮满堂,灵之来兮如云。
聊逍遥兮容与,集琳琅兮锵鸣。
吉日兮辰良,蒸兮椒浆。
元勋兮钜德,日月兮齐光
民兮景福,昭昭兮未央。
高山兮景行,千秋兮难忘。
诸氏名行事,各具本赞,不复书。
名光祖字实夫金华人
受道西山,后学称裕斋先生云。
承直郎、宜差充江南东路安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明道书院山长周应合记。
文林郎、宜差充江南东路安抚使司干办公事赵与辀书。
从事郎、特差充沿江制置大使主管机宜文字徐道隆篆额。
石料院德祥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本堂集》卷八○
某归栖山曲垂廿年,杜门却归,虽生犹死。
知心满天下,水流云散,非惟不暇问,亦无从问。
月梁春树,徒于梦寐中时耿耿耳。
某与尊执事可谓金石交,而次子沆入婺,初不审德星所缠何野,尺纸道旧,不敢谩寄,以听浮沈。
及其还家,乃知八咏楼前,如鲁灵光独存。
沆辱以通家子进之丈席间,劳苦之,饮食之,馈赆而缱绻之。
而长书遗我,别久语苦,三复间,恍不知其今为何时,身为何物,尚有如此古道交情哉!
最喜尊年八十有三,历艰尝险之馀,仁气益晬,寿履益坚,掩关养高,城居而有山林景象,亦足以自乐其乐也,皆非所尝计。
某亦已七十有九,与虎狼猿狖争巉岩者数载,今幸仅定,而身兼数病,日于牖下俟残息而已。
家有二百指累,藜藿并日犹不足。
有不才子四,既无田可耕,未免以故书为业。
世道日漓,且无售身糊口之地,命也谁尤!
两山先生以斗南之望擅四海,某虽受其叔父斛峰相公异知,而未及一识面。
沆投身化冶,过辱出手成就,力所可到,风舞而雷鼓之,不极不止。
某年事至此,但知有沟壑在前,安料其迫崦嵫而生意动,儿辈忽有所托,况获在诗书道义之门墙乎!
某平生志愿毕矣。
执事能知我心,故言之不厌覼缕。
马裕翁仲伯谦之后如何,言及此,泪自泻也。
子材必尚无恙,欲作一书,又未知其详,或有邂逅时,先为我道不能忘之意。
同宗争立判 南宋 · 韩竹坡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七
古人宗族之恩,百世不绝,盖以服属虽远,本同祖宗,而况一家叔伯兄弟之亲,血脉相通,何有内外间隔。
今观王文植家争立互诉之词,大可伤叹。
文植无子,初立其兄文枢次子伯大为己之子,伯大亡,遂命其亲房侄志学之子志道,为伯大继,以嗣以续,出于一家,法甚顺也。
文植初立志道之时,文枢之长子伯达者,欲以其弟伯谦争立为文植之子,而不之遂。
伯谦,即鹤翁也,文植固尝有词于本司,诉鹤翁之打碎家堂香火矣。
志道为文植后者四年,往往此四年间,鹤翁朵颐文植家业,求一染指其间,所以观衅俟隙于志道者,无一日不憧憧往来于怀也。
乘文植小疾,即出二婢,以亲药饵,人之高年,悦于人之奉己,文植游其术,而不自知,喜怒爱憎之心,遽从而生焉,于是鹤翁之谋遂也。
志道为文植嗣,曾承祖母重服,又已娶妻生子,祖孙相依四年,雍雍无间言也。
向使志道常念尔祖之高年,当其有怒,和颜以开解之,有命,竭力以奉承之,有疾,夜不解带,躬尝汤药以侍奉之,则尊者之心,自然快乐,一家之内,盎然如春,离间何从而来哉!
观文植立嗣之初,有志道可爱之语,遣嗣之际,有初心未忍之言。
物之逆其天者,其终必还,而况油然此理之天,本无所间然哉。
拖详案卷,凡文植见恶于志道之词,皆鹤翁纵横之笔为之,非出于尊长之本心也。
逐志道而别立鹤翁,于立嗣遣子孙条无碍也。
但鹤翁尝招文植讼之矣,昔讼之而今立之,文植自为之背驰,未害也。
志道已经给据立之矣,久立而遽逐之,鹤翁蹊人之田,而夺其牛,于心果安乎?
观文植诉志道之词,无以甚加之罪,亦惟曰狠戾自用而已。
狠戾,可消平也;
自用,可训化也。
志道挈其妻与子妇,而悔罪悔过于其祖,天理油然而生矣。
第独以志道为嗣,鹤翁垂涎物业之久,已为几上肉,囊中物矣,决不能已于词。
不若佥厅两立之说,以止终讼。
文植景薄崦嵫,日暮途远,子孙致孝致敬,相与娱逸其老可也。
听伯达、节臣之互为谋主,簸弄词诉,必至于破家析产而后已,王氏之重不幸,而尊者曰有挠其怀,甚可悯也。
古诗云:「百年能几时,奄若风中烛。
达孝在承宗,可免亲龄促」。
文植八帙馀老,固可优游数年,以享期颐之寿,为人子若孙者,亦合体《孝经》养则致其乐之语,朝朝奉养无阙,有以顺适其亲之意,使之喜乐,勿伤伦谊,以促其亲之龄,则可承宗矣。
今两立鹤翁、志道,不许别籍异财,各私其私,当始终乎孝之一字可也
天下万善,孝为之本,若能翻然感悟,劝行孝道,天地鬼神,亦将祐之,家道日已兴矣!
倘或不然,再词到庭,明有国法,有司岂得而私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