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高平野老为文斤歌(题从《古谣谚》拟) 唐 · 佚名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我圣君兮德巍巍,择良牧兮治边陲。
感神功兮云雨施,稼穑如梁兮又如茨。
无阶达天真兮,咸愿立乎丰碑(见《全唐文》卷七一三潘滔《文公祠记》引。)。
成都府新建汉文公祠堂碑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宋景文集》卷五七、《宋元宪集》卷三六、《皇朝文鉴》卷七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四、《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锦江书院记略》卷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蜀之庙食千五百年不绝者,秦李公冰、汉文公翁两祠而已。冰为蜀凿离堆,逐悍水,以溉所及,常无旱年。西人德之,因言冰身与水怪斗,怪不胜死,自是江无暴流,蛟蜃怖藏,人恬以生。故侈大房殿,岁击羊豕雉鱼,伐鼓啸籥,倾数十州之人,人必侍祠,奔走鼓舞,以娱悦神,祝以传嘏,而后敢安。公之治蜀,开学校,以《诗》、《书》教人,澡刷故俗,长长少少,亲亲尊尊,百姓顺赖。其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以文章倡,张宽以博闻显,严遵、李仲元以有道称,何武入为三公,汉家号令典章,赫然与三代等。蜀有儒自公始,班固言之既详。初,公为礼殿,以舍孔子及七十二子之像,殿右庑作石室,舍公像于中。晚汉学焚,有守曰高眣,能兴完之,后人又作眣像,进偶公室。岁时长吏率掾属诸生,奉笾豆饔醪荐之于前。虔跽谨洁,一再奠而退,辞无敢不信焉。冰以功,公以德,功易见,德难知,故祀虽偕而优狭异焉。嘉祐二年,予知益州,往款公祠。至则区位湫偪,埃蚀垢蒙,不称所闻。大惧礼益懈忽,神弗临享。其明年乃占学宫之西,攻位鸠工,弗亟弗迟。作堂三楹,张左右序及献庑,大抵若干间。布寻以度堂,累常以度庭,疏窗以快显,壮阖以严闭。采有青丹,陛有级夷。瓦密栋彊,若棘若飞。乃肖公像于宁间,绘相如等于东西壁。本古学之复莫若眣,本今学之盛莫若故枢密直学士蒋公堂,故绘二公于宦漏,皆配祠焉。于是择日告成于神,揖而升,簠斝果湆脯脩纷罗而有容,可以告虔;趋而降,罍樽巾洗席燎并施而不慁,可以尽仪。相者循循,任者舒舒。礼生于严广,灵妥于阒寂故也。噫!自公之来,蜀之人自视若邹鲁。宋兴,名臣钜公踵相逮于朝。先帝时,巨盗再作乱,弄库兵,争剑阁。是时蜀豪英无一污贼者,群顽愁窘,不容喘而灭。非人好忠、家知孝使然耶!所使然者,不自公欤!传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公在之矣,则是祠之作,愿自予而古,无俾壤息云。祠之兴,同尚之贤,则转运使赵抃及提点刑狱使者,凡三人;赞辅之勤,自通判军州事祝咨以降六人;营董之劳,自兵马都监毛永保而下二人。咸书象于西厢,列官里于石阴。铭曰:
公二千石兮守大邦,冠峨峨兮绂斯皇。出有瑞节兮车骑罗,石室孔卑兮人谓何。新堂翼翼兮耽耽,庭广直兮序岩岩。吏奉承兮不哗,神来徙兮此其家。俨群贤兮并陈,公所教兮如其仁。庖鱼挺兮俎肉鲜,神来享兮憺冤延。公教在人兮无有颇,蜀贤不乏兮才日多。俗祥顺兮孝慈,公祀百世兮庸可知。
治平四年记。
按:《宋元宪集》亦收此文,误,删彼存此。
文公祠记 北宋 · 郑伸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
至和甲午岁,建文公祠堂。知州事郑伸、权监押史□、签判陈□、知县欧阳景、推官雷应昌落成之。时十二月初吉记。
按:光绪《海阳县志》卷三○,光绪二十六年刊本。
真宗奉圣祖玉清昭应宫十一首(御制(《宋史·乐志》一:大中祥符五年,圣祖降,圣制荐献圣祖文舞曰《发祥流庆之舞》,武舞曰《降真观德之舞》。自是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亲荐皆备乐。)) 其五 圣祖位酌献用《庆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元韵
于昭灵贶,诞启鸿源。
功济庶汇,庆流后昆。
兰肴登俎,桂酒盈尊。
俯回飙驾,永庇云孙。
治平皇太后皇后册宝三首 其二 太尉等奉册宝入门用《正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阳韵
晬仪临拱,丕命明扬。
鸾回宝势,鸿贯瑶光。
礼成乐备,德裕名芳。
肇基王化,永懋天祥。
临终口占 宋 · 赵孟僩
四言诗 押陌韵
王室之懿,文山之客。
持此寸心,千古忠赤(清沈季友《槜李诗系》卷三)。
宋故朝奉知府寺丞赵公圹志(宝祐二年八月) 宋 · 赵孟壆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九、《吴兴金石记》卷一二、同治《湖州府志》卷五○
先父讳与㤂,字德宽,世居处之青田,太祖皇帝元子燕忠懿王九世孙。曾祖伯仁,赠太师;妣周氏燕国夫人、张氏楚国夫人。祖讳师虔,赠太师、信国公;妣林氏赵国夫人。父讳希□,□□郎转奉议郎;母陈氏、鲍氏、闻人氏,并封安人。先父生于淳熙甲辰三月二十五日。嘉定三年,举浙漕。五年,以季父希□郊恩奏补□□郎、监绍兴府支盐仓。宝玺覃恩,转承奉郎。十六年,秩满,监绍兴府诸暨县□□镇,转承事郎。皇上登极覃恩,转宣义郎。宝庆元年知婺州金义县,五月,丁继母闻人氏忧。二年十二月,丁奉议公忧。绍定二年三月服□,知庆元府鄞县。慈明庆寿恩,转通直郎。三年,转奉议郎。端平元年,差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二年,转承议郎、通判绍兴府,借绯。会从弟与缙为两浙转运判官,以嫌去,差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阅岁,除太府寺簿。嘉熙元年,迁寺丞,转朝奉郎。是岁冬,主管台州崇道观。二年,添差通判广德军。嘉熙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疾,终于季父之赐第,暨朝命权发遣肇庆府,则不获拜矣。呜呼痛哉!享年五十有六。先妣陈氏,先十五年卒,葬安吉之武康奉□北坞,赠安人。继妣□氏,世永嘉,累封安人,曾祖讳露,祖讳浩,父讳元德,生于淳熙丙午闰七月初十日。后十二年,淳祐庚戌十二月十四日,卒于临安府,享年四十有五。子一人孟壆,先父遗泽奏补将仕郎。先是,继妣以淳祐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壬辰奉先父柩葬于馀杭县石濑东山。既六年,壬子十二月二十二日壬申,不肖孤孟壆欲奉先安人并窆,而阴阳家病之。孟壆迫痛罔极,□季父与缙重悯先父没无宁兆,以石斗坞畀不肖孤,爰卜宝祐甲寅八月二十六日丙申,奉二柩合祔焉。谨书世系及平生出处岁月,刻石而纳诸圹。孤哀子孟壆泣血谨志。朝奉郎□知安吉州武康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军正胡居仁填讳。
题清芬阁二首 其一 宋 · 陶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卢茨源上风烟好,结架遥怜云水湄。
曾是先生亲卜筑,不妨相国细吟诗。
山开两峡云来暝,滩急一江帆到迟。
作意云孙真好事,清芬高继昔人□。
题清芬阁 宋 · 马偕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煌煌英烈照穹苍,清节高名锦绣肠。
千卷共传诗灿烂,万钟能鄙德馨香。
清芬自是流馀庆,佳气终当及后昌。
逸韵云孙风味好,鹏抟九万看翱翔(影印《诗渊》册四页三○三九)。
寄葛司理 其一 宋 · 吴惟信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井冷丹沉事迹存,仙翁秘诀授云孙。
不同白鹿眠花径,却跨青鸾出洞门。
调尉明知逃吏隐,详刑阴布活人恩。
归来日日出堂醉,春草池边着梦魂。
题梅山云悦楼 宋 · 罗永之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曾读杨诗识懒云,只今云悦即云孙。
龙无怒色常归匣,鹤有欢颜独守门。
春态乐寻吟客伴,心闲喜共野人言。
要知出岫晴方好,楼外濛濛烟雨昏(《梅仙观记》)。
与钱伯同书 其二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六、《象山集》卷九、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乾隆《龙虎山志》卷一四、道光《贵溪县志》卷三一
居山逾一甲子,益饱云山之变。饭稻羹鱼,无复在陈之厄,藉庇宏矣。兹山之胜,尤在瀑流。东有砌潭,西有半山。砌潭不下玉渊,半山可亚卧龙。精舍之前,两山回合,又自为一涧,垂注数里,喷薄飞洒于茂林之间,一曰风练,二曰喷玉,三曰翻涛,四曰疏珠,五曰冰帘,六曰双练,七曰飞雪。木石自为阶梯,可沿以观。两崖有蟠松怪石,却略偃蹇,隐见于林杪。时相管领,令人忘归。日与二三子咏歌其间,怀吾贤使君之德,何有穷已。故亦乐为执事道之。王弱翁方酣于绿尊红妓,安能作字哉?文公祠记某当并书之,迟旬日纳去。
回龙院 南宋 · 范令闻
押纸韵
柏人去弗宿,万安退而止。
见几惩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馀,六龙驻于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去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
上勉斋黄先生 其三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八、《复斋集》卷一三
某皇恐拜覆。即日冬序已深,时雪三白,敬惟以道自娱,神明介助,尊候起居万福。某区区之怀,前状已布。闻顷过临川,有学者舍馆会,挟书追随,朋来之效。李敬子辈,闻亦欲入闽,吾道幸甚。大抵学脩则中人可为君子,不脩则中人皆为下流。况文公所传,独有所属,不于斯时讲明,岁月可畏,以此日夕思诣诲席。文公祠堂十月初下手,十一月廿四日告成。濂溪熙宁中乞守南康,遂合二先生为一祠,以慰邦人之思。记文本欲托真希元,恐其治郡鲜暇,又未免有所假借,遂率尔杜撰,直书作祠堂之因,不过百七十馀字,谨录拜呈。李贯之像已遣人于池阳绘到,清脩之气犹见于目睫。栖贤已葺治一堂治龛,奉之唯谨。先生赐数语,欲刻而寘之寺,以惬果州之望。景建以果州诗十五首见寄,某为刊而跋之,并拜纳,伏望教诲。地远,非专人不能拜书,临风不胜瞻拜之切。
成都府朝真观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二、《道家金石略》第三六九页
出成都少城之西迄北,修垣而环除,邃宇而周阁,沈沈翼翼,竟衢兼术者,朝真观也。其中为玉虚清皇之居,而列其右者经藏、仙祠、云堂、茶寮与方丈室,湛然之堂也;列其左者圣母、仙师、乘烟葛女之祠与凡而庖库之所也。直观之西偏,则为诸葛忠武侯祠与读书台,故老相传曰,是侯之故宅也。自天宝五年章公始更为观,奏名「乘烟」。乘烟云者,谓侯之女于此乎轻举也。观尝废于庆历,复兴于文忠烈公镇蜀之日,其后易「乘烟」为「朝真」,则重和元年也。既作大殿,又为屋百有五十间者,绍兴中女冠张延彬也。带高埤下,延袤而崇饰之,则淳熙末张居兴与今知观宋祖良也。祖良以其事属余为记。余尝考侯之故宅盖在隆中,然其自谓有桑八百株、薄田四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则成都亦有家也。独乘烟之事,典记所佚,未有以复于祖良也。而客谓余曰:「书之庸何伤?周人思召公而爱其棠,晋人思栾书而爱其子。今无乃非蜀人之爱侯也,而以即家为社为未足,又以貤诸其后人与!侯之始卒也,肖象立祠,所在而是,既制于礼秩之不可,则相与私祭于道陌间。习隆、向充之言,至谓百姓巷祭,戎夷野祀。侯非威势,人所交誉,是卷卷者果何为哉!且不宁惟是,侯之子瞻用于蜀也,蜀人思侯不置,每见朝廷有善政佳事,虽非瞻也,必转相传告曰此吾侯之子瞻所为也。是以羡名溢誉,有过其实。陈史于侯父子雅有嫌隙,今其言虽若过于抑扬,然爱侯以及其子,亦以觇人心之秉彝好德,终有不可殄灭者。乘烟之事,傥若是乎」?余曰:「子知其一耳。合散消息,阴阳鬼神之常分也,而必仙之云乎?侯鞠躬尽力,义不与贼俱存,其流风馀烈,尚能威南人而走司马,遗祠故宅,亦足以竦钟会而感韩弘,矧炯然此心,扶植世教,将不亘千载而不可亡乎?侯之子瞻、孙尚,不爱一死,从容蹈义,其凛有生意,亦当与侯俱为无穷。彼所谓仙者,谓其常存而未尝死也,而侯与瞻、尚三世一心,千古如见,兹其为仙不已多矣!自侯之卒,贼势益,张伯松既亡,瞻、尚亦殒,昔者教忠之训则有死而无二也。然则侯之遗息至自托于方外之游,又非以洁身遁世、终不肯自污于流俗也,如屈子远游之云邪」?客曰:「子真知侯之父子者也,子其遂以识诸,使有能明于天地之性而不可䀮以神怪也,其无发于斯言矣乎」!是为记。
歙县新学记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七、《竹坡类稿》卷二
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凡所以为教者,其思虑周详,其规画缜密,上下未尝不兼举也。《周官》司徒掌邦教,自万二千五百家之乡等而下之,至五百家之党、百家之族,各有其职。《王制》简不帅教,则自乡而郊,自郊而序,亦各有习礼之学焉。是以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董仲舒必交举互言之;《白虎通》论古之教民,亦曰「百里皆有师」。学之不厌其详如此。□我朝肇兴,五星聚奎,实开文明之运。其初有四书院,庆历四年始诏州县皆立学,由是学教遍天下矣。吾郡由绍兴以来,左庙右学,雄于他州,近岁以紫阳为朱文公阙里,又闻于朝,以建书院。南北辉映,衿佩寖盛,外邑亦皆有学。歙为邑最大,旧有学在县南,而久废不立,附庸于郡,岂非阙典欤?天台谢侯堂开藩之始,拜先圣于泮宫,谒文公于紫阳,凡两学经术礼文之事,未尝不留于意也。先是别驾洪宗谕勋得蜀本《文公语类》,欲刊置书院,未果而满去。侯至,锐意捐帑成之,虽费重无靳,所以惠后学甚渥。一日顾谓幕中士歙丞陆点、休宁尉赵必肯曰:「歙邑阙典,其可弗图?费无烦县与民,一于郡乎取」。乃相地县治之左,冈阜屹立,四山环抱,峰峦奇拔,卓然在前,得阴阳向背之宜,无喧嚣湫隘之患。山巅又先有文公祠在焉,余谓建学莫如此地。于是择工必精,取材必良,经始于庚戌腊月朔日,落成于辛亥九月朔日。奠谒有庙,讲书有堂,职事生徒有舍,不侈不陋。前伉门庑,后列庖湢,规摹位置,各得其所。且迁文公祠密迩礼殿、讲堂而一新之,视前益宏壮。相与以终其役者,祁门簿刘梦发、歙东尉毛洪也。祭器衣服既备,侯将练日释菜于先圣先师,而为书命刘君衔袖见属曰:「郡有学,紫阳有书院,今附邑又建是学,以补其阙遗,岂徒增广学舍以为观美哉?区区欲延圣朝之风化,丕衍儒先之派传,励后学,光前闻而已。子生长兹邑,幸为我书其事,发其意也」。某执书耸然,曰:侯勤笃若是,吾党其忍负之?三学鼎峙,愿相诏告:相规为善可,相习为非不可;尚齿相逊可,尚气相竞不可。昔无此学,今有此学,而气象一新可;今有此学,与昔无此学,而无大相远,不可。学有郡邑之异,道同孔孟之尊。同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同尽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之心。致知而力行,下学而上达。义利界限必分于平时,出处大节必谨于他日。庶乎居家居乡,在官在朝,一皆无愧。此侯之所深望,而某虽不敏,不敢以不书也。抑闻之,士戒孤陋寡闻,要当以朋友讲习,然非有以聚而养之,则何以朝夕群居,广闻见而质疑惑哉?侯既建是学,又营置田亩以备赡养,博选俊秀以充生员,延致典刑端重者领袖之,主之以邑长翟应龙,课之以毛君洪。其有意作成如此,是固可为吾党贺,而窃有忧焉。某奔走四方,每见郡邑学校,其弊有难言者。大抵利附郭,不利外乡。先入则擅有其廪给,后来则欲进而甚艰。循至职事日以丰厚,而生徒稀如晨星。凡若此者,非求讲习之益也。吾党渐摩文公之绪馀,涵养致远之器识,其必知所以自异于世俗之通弊,而仰副贤侯之盛心矣。敢不并书以告!是岁十月望日,具位吕午记。
演教堂记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六、《鹤林集》卷三六、《咸淳临安志》卷七五、《洞霄图志》卷六、《大涤洞天记》卷下
盘古开辟宇宙,天先成而地后定,故都天之号柱于八极者三。不周以北,存而勿论可也,惟灊山之东,杭山之南,积气温厚,有双柱峙焉。以其上通太微之室,故曰洞天;以其中伏三辰之根,故曰天柱。道家者流好言天与帝,而不以地对。盖维持主宰者在上,地不过承之而已。洞霄旧号天柱观,而演教堂则又接天柱之乳而流出道德者也。先是堂列大门外,传者曰,神营化造,不类目巧之室,殆未可知也。后遭兵燬,更创于正殿后。绍兴肇其迹,开禧奂其宇,端平又峻其基。室虚而白,楹广而间,雌霓抱梁,阳乌承楄。堂之背叠石作巘,曰聚仙亭,翼步而上,曰方丈室。耽耽乎广厦,真可谈混元,论黄虞矣。矧惟我高宗皇帝曾手书《度人经》以镇清真之场,孝宗皇帝御制《古涧松诗》以尊不老之道,玉字扁于宁考,金钱锡于慈皇,今主上又敕命冲妙师文明董集斯事。列圣修道崇教,何其盛也!堂甫成,文明羽化,而师孙处道与监宫大年及大钦述师之志,综其本末,求记于潼川吴泳。泳曰:「汝知所谓堂者,因教而有堂耶?所谓教者,因堂而有教耶?向者堂弊,教亦弊耶?今者堂新,教亦新耶?吾与子言:堂有成坏,而教无新故。仙圣之所重,惟教耳。然圣人以身教也,真人以神听也。以身教故不悦道之华,以神听故不逐言之迹。今营一亩之宫,筑环堵之室,既勤朴斲,又涂塈茨,轮焉奂焉,惟欲其美。而身有玉庐,心有绛宫,脾有黄室,肺有皓庭,面有赤宅,耳有三门,喉有十二楼,两肩有紫户青房,七窍有金关玉钥,皆自己之堂也,而不能美也。指三洞十二部为教母,综五笥七十笈为道枢,勃勃出于珠口,团团走于环中,便以口之所授为演妙,耳之所闻为證真。而自有此山以来,阴阳之浸,昏晓之割,日月之相辉,云雷之相荡,飘风暴雨,卒敛于无,雕烟缕霞,复归于朴。鸟啼而林幽,则动中有静;龙蛰而雾滃,则寂中有感。变通而为四序,流形而为品物,不宰之宰,不神之神,皆自然之教也,而莫之悟也」。处道曰:「若尔,吾记则历劫以至于今,千圣之户庭荒矣」。「虽然,吾复为子通之:老氏之学与佛者笼罩诞漫之说不同,根以清净虚明,行以慈俭忠孝。其无为也,无不为也,近于《易》。不争也,莫之争也,近于《谟》。谷神之说近于虚受,婴儿之喻近于若保,修养而引年近于祈天永命。《真诰》谓性与道合,由道之体,近于《中庸》。王子谓一气孔神,于中夜存,近于《孟子》。若夫《淮南》原道之极,至于和与性便,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兽胎不殰,鸟卵不殈,则又吾孔门家法也。作是堂已,玉眸诜诜,岂无望道而欲见者?傥能味法如蜜,调心如弦,涤神识如镜,为善无近名,为学不躐等,虽有拱璧驷马,不能易吾进道之心,则圣真在己,不必问邻矣。霞子研之哉,云孙莹之哉」。淳祐三年七月既望,宝章阁学士、朝请大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中江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赐紫金鱼袋吴泳记。
生日回王正字启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一、《铁庵集》卷一二
老我羁游,已断六弧之梦;故人远访,先驰双鲤之书。跫然空谷之足音,折了过门之屐齿,良郑重甚,如悚愧何!恭惟某官李白谪仙,徐邈清圣。五湖三江之气落落不衰,万马千兵之文凛凛可畏。虽笔端之清丽,尤交谊之岁寒,每逢贱生,辄赠好语。政切彼美一方之望,乃烦不远千里而来。水沉似盈尺之苓,地栗当如瓜之枣,复奏一阕,直成三奇。某愧无雪儿可歌,留与云孙为宝。清兴不浅,幸勿回子猷之舟;浊世可怜,安得从王乔之履。亟兹驰候,略叙谢悰。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存六首,第三首已夺) 其五 南宋 · 刘克庄
六言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世禄鲜由礼法,家驹勿使荒嬉。
但愿儿读十纸,孰云孙隔一皮。
答欧阳秘书书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四
某自束发走四方,所至友其贤隽。每与交游别,虽其人有名誉,致通显,乍别惓惓不忍舍,稍久觉此心□□,愈久则忘之矣。惟与巽斋别已四年,心之惓惓常□湖寺祖饯时。巽斋清贫不能照濡我,退闲不能轩轾我,所谓心之惓惓愈久愈不能忘者,非心悦而诚服之欤!晋人云清风朗月必思玄度,仆于巽斋亦云。今登朝则根著不去,一失位则如诸侯之失国家,前此二十年闲无留滞之叹,一旦白日登瀛州,进为之喜。其来也,士欣鲁野之见获;其去也,相惜山之失端。始谓公论未泯,时望所归,必且遣巫阳招□,莫留孟子之去。如闻有万卷充栋,无一字问,岂不诚然大丈夫哉!某辛亥为柱史,尝两乞休致,初相三温前请,疏格不行。庚申强起,留不两平纳禄,乃报可。追念平生无一可采,独荷先皇度越拘挛,赐科第,收卑冗,登津要。中间妄论驳权奸,最后排慝攻嵩,为蒋岘、章琰、郑发抨□描画,而岘、发尤加丑诋,或乞严诛,或乞永弃。圣度曲相保全,斥未几,起马监牧矣,去寝久,召为侍□矣。片文只字,每形天奖,尧言奎画,宝藏于家。壬戌之秋,得请而去,赐宝扇、御诗以华其行,以待李竹湖□□仆。及甲子夏因病左目偏盲,自笺危笃,宸衷恻职三等,许挂其冠。自顶至踵,皆先皇之赐。曾未旋踵,而遗诏至矣,南内之帐殿虚矣,桥山之弓剑藏矣。士怀一饭,感激思报,仅如雀鼠贪生,上不能为秦缪之三良,下不能如田横之二客,隐忧泣血,终此身而已。某归老故山,禄赐之馀,生事粗足。宰物者尝因客问所欲,仆云千足万足,实无所求。诸公贵后罕通书。古心道谊交,其召也,某以巽斋托之,亦及一二背时朋友,不知其力能推毂天下士否。因一健者之故,使翘馆不敢揖客,馆阁不敢储材,此何理哉!方山长言,巽斋辞荣非有万钟五鼎之入,卖文非有九千缣、千斛米之谢,新居绵蕝,垣墙篱落未完,而数房功德待公而举爨,范公义庄遗意也。恨某方为诸孙涓日纳妇,目前未能致毫芒爱助意,须来岁图之。徐宪故交,屡为言皇华咨诹之义,当访诸忠信之人。部内有巽斋,屏骑访黄宪可也,下榻礼徐孺可也。又言文宋瑞礼部行部小疵,不足以掩立朝大节。闻其侨寓新淦,当劝其乡人迎归,以厚风俗。果以鄙言为然否?山长哭兄,其堂上悲泣思乡,奉安舆还里,极是。适徐□经从,遣骑致书币,欲罗之入幕,某劝其俯就。此兄欲先还吉而后之赣,亦是。匆匆访别,欲言浩荡,挂一漏万,尚须续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四。)。
因:原缺,据清抄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