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汶”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考实侯汶诏(七月)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后汉·献帝纪》「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数。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座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云云。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七)。
劾侯汶状 南宋 · 赵撙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九、《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三九(第七册第六○五六页)
本司措置屯田,差发官兵二千人前去德安府,随州摽拨荒闲田土,措置开垦。其部辖官踏白军第二十六副将武经郎侯汶自到德安府,将屯田官兵并不存恤,至今年十一月终,共逃窜过七十三人;并耕牛亦不如法养喂,致倒死二百五十馀头。又所耕田土大段数少,显是故不用心措置。若不惩戒,深恐屯田卒难就绪。
侯汶降两官诏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二、《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三九(第七册第六○五六页)
鄂州驻劄御前都统司副将、武经郎侯汶,特降两官勒罢,令本军自效。
颜苏二公祠记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七五、《絜斋集》卷九
自古人才有卓然关系世道者,其惟节义之士乎?盖水必有防,防决则水不可制;屋必有栋,栋折则屋无以立。惟人亦然,必有节义之士,确乎不可夺者,为之标准,则人心兴起而公道著明,不然者反是。其所关系,岂不甚大哉。呜呼!若唐之颜鲁公,本朝之苏长公,履险蹈难,终其身未尝少屈,真节义之士乎。安禄山之变,颜公忠愤奋发,首唱大义,兴起一时士大夫之心,卒能摧折奸凶,再安唐室。李希烈之使,心知其危,冒死而不顾,其刚毅特立有如此者。苏公力争新法,遂以忠鲠显名,群邪媢嫉,投诸散地。元祐间,与诸贤并进,志稍伸矣,犹不得久安于朝。绍圣、元符之际,远谪穷荒,而气不慑。其砥节励行,无愧于颜公,故至今论人物者,皆推尊之。初,吴兴庙祀颜公,而祀苏公庙之庑。郡守陈侯汶始立宝积院之祠,以奉颜公。杨侯长孺始立黄龙洞之祠,以奉苏公。二公皆此邦良牧,人心所不能忘也。然黄龙洞之祠,虽杨侯创之,实陈侯续之。及今太守赵侯希苍之至,顾瞻此祠,据爽垲之地,思前人创立之艰,图所以永久勿坏者,益究心焉。轮奂之美,功力之坚,有加于往日,则合颜、苏二公,共为一祠。前临震泽,波澜浩渺,广吞三郡,旁揖卞山,形势崷崒,雄镇一方。登堂一望,则苍翠之色,泓澄之辉,上下交映,使心形俱泰。以二公之贤,而血食于兹,真不忝矣。发乎谠论,同一肺肠,行乎正途,同一轨辙,此侯所以合而祀之也。呜呼!周公、管、蔡不相为谋,禹、稷、颜子可以同道。是心一差,虽并时而生,未免乖戾;是心无间,虽或先或后,自然契合。颜、苏之节义,其时异而心同者欤。表先贤之景行,为今日之丕式,使苕霅之人则而象之,洗濯其背公营私之习,振发其守节徇义之心,则虽后颜、苏而生,其坚正不回之操,必有能继之者矣。传曰:「有为者亦若是,尚论古人,谓之善友」。此侯所望于郡人者。贻书属余,为识其事。是举也,实关风教,不敢以浅陋辞,遂敬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