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奉议郎知舒州曾君墓志铭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二、《浮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绍兴十年三月,故人子曾协以书抵余曰:「惟先人弃诸孤有年,惟不肖孤于窀穸事不敢缓。今岁月逝矣,所以诏后世者无传焉。顾先人好友惟丈人存,敢介伯父以请」。则又为书一通,录君平生族出官阀行治,授使者速余铭,乃序而铭之。君讳纁,字元礼,世家建昌南丰。南丰之曾,自国初闻天下,盖君之曾祖致尧,事太宗、真宗,有大臣之言,不克施以殁,仕至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君之祖易占,复以议论文章名世,卒官太常博士。有子六人。曰巩,为中书舍人,神宗时学者宗之,号南丰先生。曰布,相徽宗皇帝,谥「文肃」。曰肇,终翰林学士,谥「文昭」。同时鼎峙为名臣,于是曾氏之名,益彰彻于时。士大夫以氏族名家,皆出其下。君文昭暮子也,少警敏,自以承父祖百年馀,不痛自激昂,无以绍厥世,乃力学问,为词章,被服勤苦如寒生。未冠试有司,已能超出其辈类。坐党家子不得至京师,著《七志》、《鸥鸟》《老酒》二赋以自见,文昭公见而奇之。年三十馀,始举进士,中其科,调主应天府虞城、明州鄞县簿,复堙阨。久之,当路有怜其才、悼其屈者,挽为大晟府主簿,非其好也。出提举两浙河北京东路盐香,改梓州路常平,皆不赴。除京畿提举学事,言者犹指君党家子免之。得知太平州,提举两浙盐香,又皆不赴。选知高邮军,移未期年,遭母兖国夫人忧,归吴中。至毗陵卒,年四十一,官止奉议郎,时宣和五年四月五日也。娶强氏,资政殿学士、文宪公之女,兖国夫人之妷。生子五人,曰惠、懙、剽、懻、协。惠,迪功郎、镇江府金坛县主簿。懙,承务郎。剽、懻,皆未命,皆后君数年卒。协,今为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税。君清修谨厚,龆龀时已凝重不可干,见者无不敬异之。及长,嗜书,得一书必手钞口诵,非得其甚解不已,于《春秋》之学尤长。平居终日寡言,淡若与世无情者,及处父母兄弟朋友之间,则能为人之所难。文章简古,似其为人。议论衮衮,挟其家数世敢言之气,必有为而发,不崇空言。政和间,余始识君文宪公座上,自是日相亲。每君文一篇出,读之若川增条达,莫见其止,余未尝不愧叹弥日,以为不可及也。当是时,人材盛矣,君独秀出其间。自艰难以来,典章文物委地,昔之所谓人材者,各以其所长班班见世,取能名,登显仕,而君墓上之木拱矣。古人所谓人不可无年者,如君非耶?由是知君者莫不哀君。君殁时,协未胜衣,今颀然为举子之秀,乃能数百里求文识君墓,人又莫不喜协之能绍君,如君之绍其家者。谓君有后,而曾氏世不乏人者,其在兹乎。君墓在镇江府丹徒县丹徒乡,其葬也,以某年某月某日。铭曰:
嗟夫子兮志莫伦,承奕世兮自发身。佩明月兮冠切云,策坚良兮问要津。八鸾奏兮步始陈,忽中道兮柅厥轮。成之艰兮意若勤,复夺去兮疑大钧。君有后兮将益振,谓不信兮视此文。
谢曾同季示近作因以为赠 北宋末 · 周紫芝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老色秋蒲晚,朱颜玉树春。
年方贾生妙,诗似庾郎新。
黄墓初倾盖,青墩欲买邻。
知君真似舅,笑我作陈人(自注:同季,幼安之甥。)。
次韵曾同季悼其幼子 北宋末 · 周紫芝
押支韵
曾侯名家郎,家有玉颊儿。
渥洼出名驹,丹穴生长离。
春风入庭户,独秀兰与芝。
未乾弄獐墨,遽草骑龟诗。
我昔少年日,屡作哭子痴。
须烦六如偈,为洗长年悲。
宣和二年四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一
宣和二年四月朔,皇帝御明堂左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孟夏之月,朔日辛未,斗建巳,日在昴,昏翼中,晓牛中。立夏,得是月之节,蝼蝈鸣。丁丑,蚯蚓出。壬午,王瓜生。丁亥,小满,得是月之中气,日在毕,昏轸中,晓女中,苦菜秀。壬辰,靡草死。丁酉,小暑至。是月也,天气正方,地气定发。盛德在火,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味苦,其音徵,其数七。凡十有七日,同季春之令。是月也,其位少阳,其气少阴,其运少羽,其神太一五风。其政、其令为大暄,为曛,为长荣;其变时为大凉,为飘风,为疾雨。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宜顺养长之道。凡味,宜甘。凡乐,仲吕为宫,黄钟为徵,林钟为商,太簇为羽,南吕为角,调宜尚宫,以致其和。是月也,朔告于庙。命有司以立夏祀赤帝,祀中太一,祀荧惑,祀南方岳镇海渎,祀罡鼎,祀灶。以壬申祀雨师。以辛卯雩祀上帝,配以太宗。卜吉荐享于庙,朝献于宫,荐新以彘,尝麦。是月也,天祺节,宰臣率百官朝谒于宫,州长吏与其属诣圣祖殿,有罪毋决三日,立夏停决重囚。有司举恤刑之典,行讫闻于上;颁夏药,遣医分治民疾。秋税始造籍,夏田应诉灾,水田应起赋,京畿入两学秋租,圭租水田入前后官者,皆毋过是月。听择官地系荫军马,给刍秣之在厩者。开封谨酒禁,所属报大农,舟致曲麦,以备酒材。沿流所受上供物,附并毕发。是月也,手诏宽恤、若赦令、应民间通知者,检举以行。禁止伐木,揭捕蝗之令,鼓贩条约,先期谕民,使之无犯。季视屯田塘堤,具完毁状,若水增减数,皆报本司。大河山道,县切按视,以待检修。会朝廷封桩物数,若官骑及禁军阙额请给,保伍应造都帐,军器支附,城池料用,奸细羁隶姓名,各闻于所隶。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行冬令,则草木早枯;行秋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于戏!钦若昊天,施于有政,令出惟行,万邦惟无斁。
句 南宋 · 嵊县令
押歌韵
一时分付雪儿歌(宋曾协《云庄集》卷二《和剡宰二首》注引)。
跋彩选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六、《渭南文集》卷二七、《放翁题跋》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绍兴甲戌七月三日,子宅过此,彩选毕景。丙子二月五日,同季思访务观云门山草堂,复为此戏。子宅记。
绍兴十九年正月十有七日,友人王仲言父自京江来,以是书为赠。酴醾庵记。
官制,左右丞不为平章事,自侍郎拜者,皆躐迁尚书。此书盖失之。
子宅、季思下世,忽已数年。予今年六十有七,览此太息。然予方从事金丹。丹成,长生不死直馀事耳。后五百年,过云门草堂故址,思昔作彩戏,岂非梦耶?绍熙元年上元日,放翁书,去子宅题字时三十年矣。
求去劄子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历官表奏》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辄披悃愊,仰渎圣聪。臣以非才,久尘二府,适虚次辅,遂预政机。望实素轻,众所不与。涖职伊始,即因荐士被沮。臣忝备近弼,惟当助成台谏敢言之气,不敢有所分辩,盖尝奏知,少俟数月即谋引去。偶缘去年闵雨,继以高宗变故,逡巡苟且,忽尔踰年。方欲力伸前请,又值首相丐外,臣骤以疏率,猥尸大任,晓夕忧惧,自知必致人言。昨日果有台官文字,觉察大理、司农除授非宜。夫相业惟在进退百官,而臣进拟之初便致论列,若复顽然不顾廉耻,包羞窃位,继此别有弹击,必将倍费保全。又况旬日以来,雨意悭甚,由臣凉薄,再召旱祲。众情嗷嗷,谁执其咎?夫人主之职,专在论相。欲知相之贤否,惟视人心天意如何。今臣自蒙擢任,每为公论所非。连岁之间,雨旸罕曾协序,天人之际亦可推矣。伏望陛下收还印绶,许奉外祠,仰成真才,庸赞圣治,自然众志孚而时雨降,非独微臣获免大戾,抑天下幸甚。干犯威尊,臣无任战栗俟命之至。取进止。
和韩子文(子文名彦质) 南宋 · 曾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迹惊殊县,论诗得胜流。
更容参往返,不恨此淹留。
绝唱终三叠,长谣拟四愁。
同游有陶谢,莫赋仲宣楼(以上《云庄集》卷一)。
和粹伯七夕韵 其三 南宋 · 曾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谁纪天孙谪堕时,浪言能致古宣尼(自注:事见《异闻录》。)。
只今天上秋宵短,莫近鸡星听喔咿(以上《云庄集》卷二)。
水调歌头 其二 细君生日作 南宋 · 曾协
押词韵第四部
日永向槐夏,绕屋树扶疏。
麦秋天气清润,设帨记生初。
新拜小君佳号,更过诸郎官舍,仍玩掌中珠。
乐事似今少,一笑倒双壶。
列山肴,烹野蔌,且欢娱。
鹿门远引,平生此志与君俱。
终向苕溪烟水,携手云庄风月,不践利名区。
功业看儿辈,相对老江湖。
贺周内翰茂振启 南宋 · 曾协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伏审诏发中宸,朝登内相。极盛世文儒之选,冠清朝供奉之班。方满岁为真,固四海倾心之已久;而旧人共政,岂九重注意之自今。窃以历代以来,百官备设。翰墨文章之任,自昔尤难;论思献纳之流,于斯为最。自从臣列于盛汉,成中外义理之文;暨学士置于有唐,居台省司存之外。官尊禄厚,地秘职亲。自非声华高出于具僚,体裁遍周于众制,其辞章渊蕴大而为郊天告庙之文,而藻绘绪馀小可及警夜眠儿之作,赏善罚恶劝惩于百辟,发号施令鼓舞于四方,岂惟密赞于圣谟,抑亦显裨于治效,宁令虚位,必待真材。第惊宠数之甚优,可见倚毗之甚重。调和给君羹之美,辉光分宫烛之华。紫禁相连,自远人间之风日;金阶不远,可攀天上之星辰。振古以还,得人而重。恭惟某官英风盖世,间气自天。高文追三代之醇,嘉论合六经之正。连鸧叠中,颇弯弓盘马之劳;一鹗孤骞,骋耸壑昂霄之便。嘉猷辰告,令闻日彰。西掖东台,遍仪要近;南官北户,历践清华。尚稽图任之崇,共识登庸之渐。江山环绕,助开胸次之奇;雨露鼎来,输作笔端之润。暂直复门之邃,径跻二府之崇。设绝礼于坐中,巃光可待;绕曼声于殿上,显册将颁。某早以孱庸,误蒙甄录。施大恩于卵翼,借馀论于齿牙。有愧诗人,身伴凝严之直;方同武将,涕流宽大之书。益殚依斗之心,愿毕在镕之赐(《云庄集》卷三。)。
第:原无,据四库本补。
辛巳上时相书 南宋 · 曾协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正月某日,右宣教郎、前监分差镇江府诸军司粮料院曾某,谨斋沐裁书,百拜献于平章仆射相公阁下。某闻进言之难,自古然也。高之则张皇而不可通,卑之则会粹而不足取,是言之果无益于干人也。鬷蔑一言而得之于堂下,阮瞻三语而置之于幕府。名位之相辽,贵贱之相求,言之不可以已也如此。虽然,言之之难,莫难于今之朝也。非为忌讳壅敝而不欲闻也,非有声音颜色之拒人也,而其所以难者何故?特以海内乂安,朝廷清明,百官承序,盗贼屏迹,又何用哓哓然多言为也。某闻三代之盛时莫如成周,而周公之诗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士,绸缪牖户」。方是时,囹圄空虚者四十馀年,越裳氏重九译而至,制礼作乐以文太平之时也,何阴雨之足戒?何牖户之当谨耶?此盖圣人当极治之时,耻一事之不举,于持盈之际,为万世之远图,长虑却顾,殆过于抢攘纷纭之时也。某窃料阁下以周公之心为心,而某愿有言焉。今事之大者,不可以讼言,而其可言者有四:一曰正风俗,二曰重命令,三曰择计臣,四曰戒狱吏。某闻今世之患,悉在于民志之不定,自舆台以上皆有侈心,此最有国之大患也。古之圣人谨上下之分,宫室有制,舆马有度,衣服有章,器用有等,人徒有数。凡为此者,岂夺民之所愿而强其所恶者哉!诚以为物之生有限,而人之欲无穷。以有限之生而给无穷之欲,安得而不屈?是故汲汲于明分者,无他,将以兼足天下而已耳。《易》曰:「辨上下,定民志」。夫民志之不定,自常人视之,如不甚急;而圣人深忧之,丁宁著之于经,以谓民志定则上下辨,上下辨则财力有馀,而天下不臻于富足者,未之有也。古者五十而后食肉,七十而后衣帛,今也自童稚时晏然家居而享侯伯之奉。闾阎之人,绮襦玉食,竞为侈靡,嫁娶丧葬,率踰礼制。力有不足,则疾视其胜己者,而求其财力之有馀,盗窃之不作,不可得也。或者乃以是为迂阔之论,呜呼!世之所以望于阁下者,岂为区区钱谷甲兵之间哉!今主上克己自励,躬尚冲素,以风天下,不为不至也。愿公卿大臣奉明天子之德意,而倡率之于下,毅然力行,以示四方。庶几风俗一变,家给人足,太平之极,功无大于此。某之所谓正风俗者此也。某闻亏令者诛,益令者诛,不行令者诛,留令者诛,不从令者诛。令之下如涣汗,如流水,如雷之不一,如风之不再。夫惟不出,出之必行;夫惟不发,发之必达。何则?其虑之也审,则其从之也易。其事当于人心,则人皆鼓舞而趋向之。今也朝廷急于求言,从之如转圜,盖千载一时也。而人之智虑未必皆精,议论未必皆当,悉举而行,殆无遗者。然是之于前或非之于后,从之于暂或革之于久,或未见其利而已受其害,或得其一而不得其二,郡县格而弗行,吏胥舞而为奸,遂与良法美意、德音明诏并为文具,无祗恪奉行之意,良可惜也。国家法令明具,所患者不能推行之耳,固不在于纷纷也。某愿一令之出,反复熟议,极其利害而后行,毋轻出令,而郡县之吏毋擅沮令,毋辄议令,如此则下知所从,而上之作命不为虚文矣。某之所谓重命令者,此也。某闻《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故财计者,有国之最急,而令之所宜先也。仓廪既实,府库既充,可以固根本,可以施惠泽。静而守成,则可以修礼文;动而守成,则可以抗威武。惟所欲之,无不如志。国家政本惠养,变政易令,归于裕民。每下蠲复之诏,尽罢无名之献。为移东就西之说者,无有也;陈损下益上之术者,无有也。美则美矣,然矫枉者或过其正。商功计利之臣,人耻名之,理财之事几至于不讲,左支右吾,玩岁愒日。圣上时出内帑以佐国计,甚德盛也,然非经国之远图。数年以来,掌计之臣,更出迭入,席未煖而辄去,算计见效,何以得也!故责成莫如久任,久任莫如慎择,规模先定,按图而求之耳。不知今日金钱粟帛所从入者岁凡几何,廪给之度赐予之节,岁又几何,其盈虚之数凡几何,为水旱之备者又几何,前人之所谓《会计录》者尝有之欤,某不得而知也。若或未然,愿阁下少留意焉。择之慎,用之久,毋苟岁月,毋怀顾望,则一登再登三登之数,当见于今者矣。某之所谓择计臣者,此也。某闻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刑辟之设,圣人禁暴止奸不得已而为之者也。故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夫欲得其情,五听之所及,三刺之所加,如斯而已矣。不幸而索罪于箠楚之下,固已远矣。桁杨刀锯陈于前,徽纆梏拲列于后,而人始无所措其手足矣。至或巧为鞫囚之具,惨毒万状,见之者胆落,闻之者心悸,甚非圣世之所宜有也。使所治者皆奸猾巨蠹,何为而不可?至于情伪未分,迹状未具,将于此乎求之,孰谓内无善良懦弱之人,而畏威诬服者乎?使狱吏善听耶,舍此亦可以得之矣。如其不然,其滥及善人也多矣。当戒者未戒,可毁者未毁,伤败和气,莫此为甚。孟子曰:「国家閒暇,明其政刑」。此正无事之时,所宜深思而痛革之也。某之所谓当戒狱吏者,此也。凡某之所言,朝廷之上已讲究而施行之,则某为喋喋矣。不然,则千虑一得,不为无分毫补也。某不佞,生于宗绪颓落之馀。自束发以来,妄以振起为任,诵古今,考成败,不可谓无其志也。少蒙尊亲之教育,长闻师友之议论,亦不为不多矣。而资本顽顿,迄不能自致于名流,宦游踰三十年,困踬朱墨间。昨者受代造朝,适阁下参大政,始得登门阑,聆謦欬,望颜色,忘其疏贱,以书干下执事。首蒙陶冶而成之,使厕足于亨途之上,某之受大造于门下也旧矣。恪居官次二年而复代归,伏遇阁下亲秉机轴,密运化钧,其所以造化生成之力,与前日不侔矣。然而门下之士,才俊满前,得之某也未为重,失之某也不为轻。譬犹江湖渤澥,凫雁之去来,何计于少多,则某之区区,愿曳长裾于门者,果能动阁下之听乎?然而某闻之,古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某之不肖,何足以知此!方今圣贤相逢,百废具举,苟挟一艺,莫不治其业以赴功。如某之愚,亦愿出寸长薄技,以无失乎斯时者,盖亦不为过也。欂栌侏儒,有用于大厦;牛溲马勃,见取于名剂。螺甲可以助椒兰,龟壳可以齐《彖》、《象》。孰谓以某之贱而遽弃之乎?某之所向,而阁下不念之乎?姑诵其言而听命焉。不宣(《云庄集》卷四。)。
可:原无,据四库本补。
国子生林氏坎志 南宋 · 林亦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网山集》卷四
麦堆双阙之西南隅,是为艾轩先生中子同季之墓。冬十一月庚申朔乃掩土中。子字幼康,尝补国子生,卒且三年矣。娶陈氏。其子为科斗。于乎悲夫!吾悲斯坟也,才易月,其又忍志斯石也,于乎悲夫!
云庄集序(庆元六年八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四
《云庄集》,故○陵太守曾公所作也。公家世以儒显,至南丰先生遂以经术、文章名天下,学者宗之,以继唐韩文公、本朝欧阳文忠公。时文肃、文昭公同以才学进,兄弟鼎峙于朝。文肃公位至宰相,佐徽朝初政。文昭公出入三朝,终始全节,号为名臣。其所更践多翰墨之职,今其遗文具在,典雅温纯,盖与南丰先生真雁行也。公文昭公之孙,龙舒太守讳纁之子也。文昭晚罹钩党之祸,龙舒公力奋于学,既践世科,官曲台矣,中道而殒。龙溪翰林汪公尝叹其文若川增条达,莫见其止,及志其墓,以简古目之。公五岁而孤,太夫人强氏,故资政殿学士文宪公之女,贤而明智,亲授以经而督之学。公颖悟异凡儿,少长,益骏发,每读书五行俱下,日记数千言。文昭公家多书,已而燬于兵,家贫无以市,一阅于肆,终身不忘,遂博通六籍诸史传记百家之言。少从人假《春秋左氏传》,未兼旬归之,人讶其速,公曰:已习矣。摘而问之,口诵如注水,终卷乃已。尝憩临安孤山僧舍,客有称僧如璧《冷泉亭记》者,就借所乘马驰九里,至亭上,一阅即归,写以示客,客往覆之,不差一字。时人惊服,以为王氏之仲任、仲宣、延氏之叔坚不是过也。年未弱冠,试于国子监,袖然为举首。已而不利于春官氏,去从博学宏词举。有司异其文,将以名闻于中书矣,夺于异议而止。公遂绝意科目,然嗜书愈笃,虽祁寒盛暑,手不释卷。为文操笔立成,初若不经意者,徐而绎之,虽积功精思者不逮也。公卒之二十八年,公之子今直敷文阁、福建转运副使炎,辑公之文为二十通,面以授伯寿曰:「先人生平为文甚众,然未尝属藁,以故多所遗轶。不肖之孤,纂集论次,堇堇是耳,愿丐序以行诸远」。伯寿辞不获命,退发公文而读之,弥日不厌。叹曰:夫文章之作,古病其难,其所以难者何也?盖材之禀于天者,其警敏不可以强而能,而学之传于家者,其源流又贵于远且深也。世之豪俊之士,博闻强识,一览无遗,材非不警且敏也,然家之所传无源流之学,徒凿其意而为之,则矜能骋怪,或至于畔弃绳尺矣。文章之家,重规叠矩,奕叶相承,源非不深且远也。然天之所禀,无警敏之才,独勤其业而守之,则罢精鉥心或不免于沿蹈故常矣。传之论吏道者曰,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记之论百工者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呜呼!吏俗务,工末技也,能犹有材而守亦以世,况于文乎?公之聪明该博既踔绝辈流,而鸿儒宗工,代起相袭,心通性解,目濡耳染,其于文也,是唯无作,作则追美于前,垂声于后必矣。故其古诗则兴寄渊邈,词旨超迈,多效《选》体为之;唐律则务造平淡,间出清新,比事赓韵,精诣妥帖;至表章笺启,则又繁约适中,铺陈有叙,摭古语而加剪截之功,造新句而遗斧凿之痕。他文一皆类是,盖深有文昭之遗风焉。廉靖乐道,恬于势利,仕三十年仅至二千石而终,曾不获以诗鸣国家之盛而文出中朝之词命,位不配德,时共惜之。今敷文公擢隆兴元年进士第,入为尚书郎,出建使者节,俱有声绩。谦厚明敏,天子方乡用之,然则继文昭兄弟之业而使公无九泉之憾者,将于是乎!在《传》曰:「非在其身,在其子孙」,其是之谓夫!公讳协,字同季,云庄盖公自号云。庆元庚申八月朔,徽猷阁学士、大中大夫、知建宁军府河阳傅伯寿序。
按:《云庄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通李参政启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平斋集》卷二五
退思岩之勋名,闻从诸老;独乐园之风骨,识后群儿。惟伯阳实出于洪,宜孔融自通于李。辄将一瓣,仰扣六符。窃以武侯未起于草庐,熟知成败;晋公虽逸于绿野,常佩安危。上天非无故而生贤,君子盖有待而行道。矧今大势,异昔平时。朝廷未深察取燕之图,边鄙或复用攻辽之策。国计捉衿而见肘,民生剜肉以医疮。士怀诿鹤之心,将有养鹰之志。屯棘门,屯灞上,视纪律以如无;出斜谷,出祁山,问规模而犹未。纵使置一胜一负于度外,可不计五大五细于目前?郁攸煽焰而薄京师,荧惑吐芒而犯帝座。仰占天意,似应人谋。朋党渐萌,未免向时一网之虑;元良未定,岂无异日半纸之忧?波方急而维楫莫施,證已坏而刀圭安在?上深念此,公有意乎?恭惟某官道德宗师,文章宿老。太山之云为雨,自有机缄;虞渊之日洗光,不动声色。方权奸之用事,惟明哲以保身。几年出邺侯以避元载之锋,一日进弱翁而正霍禹之罪。云霓尽扫,宇宙复清。五龙夹以飞,既展济时之略;四蛇入其宇,初无求世之心。锄梅花之月于未春,饮木兰之露于将晓。观渠血指,攒我醉眉。然救否者莫谨乎苞桑,而反剥者亦由乎硕果。离当复合,危可使平。我公有衮衣以归,趣登上相;天子负斧扆而立,迄济中兴。某涉道未深,谋身更拙。聊尔署冗衔于纸尾,居然托后乘于遨头。矫詹峨眉、太白之间,知有东坡、颍滨者在。虽执鞭之晚矣,尚捧研以从之。盖欲质平生书囊之疑,岂止为方来夹袋之地?后天下而乐,况曾协于寅恭;安宇内为先,愿无忘于辰告。寸忱所属,百喙奚殚!
黄钟尾 元 · 佚名
出处:元曲选 连环计 第二折
到明朝安排下鸿门摆设重瞳宴。
准备着打凤机关吕后筵。
用心肠。
使机见。
这权术。
要巧便。
奏笙歌。
列管弦。
花如锦。
酒似川。
我更谦下。
做软善。
董太师。
酒性颠。
见红颜。
决顾恋。
那其间我把这美貌貂蝉伪托献。
暗暗的对天说咒愿。
带云:你道我愿甚的来。唱:则愿的早灭了贼臣将俺那圣明来显同季旅祗候下。
题银台宴会图 明 · 徐居正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六○第二十二
银台诸内相,凤沼一时春。
霄汉高飞隼,朝廷独角麟。
将身依日月,接武上星辰。
鸡舌天香动,龙喉地位亲。
嘉猷资黼黻,大手演丝纶。
咫尺瞻颜近,寻常注意频。
早司帷幄密,行拟庙廊珍。
晋接当清昼,宣招趁早晨。
恩光莲烛动,宠渥兽袍新。
玉署连黄道,金銮接紫宸。
飞腾今若此,遭遇古无伦。
僚佐皆豪杰,才名已选抡。
六符曾协瑞,双璧更同茵。
出纳文书简,升平气象真。
八仙拚盛会,一世揖芳尘。
日色明鳌禁,云光拥绣闉。
绮筵人似玉,绡幅画传神。
熊白珍羞异,鹅黄御酝醇。
花明红细细,柳亸碧鳞鳞。
此会真堪羡,吾曾不分人。
送金梦祯(希寿)观察岭南 明 · 洪彦弼
押先韵 出处:默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吾君在处子,端雅独翛然。
郁郁兰犹馥,清荧玉自妍。
椟藏宁待价,香爇讵随烟。
字法龙蛇妙,文程律吕悬。
藏脩心更苦,钻砺志逾坚。
澹泊斯邻道,飞腾忽近天。
昔时曾协梦,贱子忝随肩。
玉署青云表,银台白日边。
挥毫散冰雹,草綍集芳鲜。
出纳终归允,匡维必在先。
承天仪有制,迎诏礼无愆。
凤沼三年长,霜台一日迁。
竭诚期黼黻,勠力尽箴镌。
黉序师斯缺,菁莪教匪全。
烦君勤摄护,讲学到鱼鸢。
游艺来多士,登堂味道玄。
何生方饬整,阳子去联翩。
矧试观风重,还辞教胄专。
北瞻思汉阙,南望下吴躔。
列郡风威动,齐氓字惠偏。
循良知荐达,奸蠹在惩悛。
陶汰生澄霁,调和祛蹙挛。
春风摇茜袂,夜月听繁弦。
鲁俗闻闾诵,棠阴倚野田。
骅骝收上贡,讼狱止明蠲。
洛水沈残照,倻山矗绝巅。
儒仙栖遁迹,罗代转漕骈。
马岛鲸涛外,云台蜃海堧。
孤帆通日域,一叶达中埏。
胜事吾东最,名区自古传。
胸襟富奇伟,诗酒任蹁跹。
荏苒星霜变,菁华岁月捐。
回首清禁旭,屡梦玉班仙。
头白如余者,思君意自绵。
晴定(七月初三日)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九
才过立秋晴雨验(昨六月廿七日酉时立秋早间雨犹未止申刻旋即放晴幸叶农家既雨而晴吉占),又逾秋月朔翼辰(农家又占七月有不虑初一雨只怕初二阴之语谓连朔日之雨也昨日虽有浮云傍晚即大霁今已初三日乃觉晴定庶几时旸半月万宝或获有收耳)。
所幸三日快晴定,稽首天实爱斯民。
似此时旸以半月,庶几万宝丰登囷。
继而自责言之满,去年处暑诗翻新(近翻阅去岁诗本七月初一竟日晴朗初二虽有阵雨傍晚亦即开霁是以处暑诗有质之农谚胥合宜雨时虽愁晴惬意之句)。
农占岂不曾协吉,后颇过度为潦频。
关内外田期穫者,十分减至将八分(去年关内外大田本望十分收穫不意以秋潦止报共有八分今年初二并无点雨固为可慰然予心何敢自满惟有益切虔寅以冀仰邀昊贶耳)。
三朝吉兆讵敢信,两月期远忧犹真。
卓午絮片散以尽,树头爽籁吹来纷。
郁郁百虑并云净,不敢言慰惟增寅。
怀樊山三用哥字韵 清末民国初 · 梁鼎芬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节庵先生遗诗续编
枯木能花废井波,观棋倏已烂予柯。
芳梅昨夜香无恙,衰柳南园绿尽搓。
太白图诗辞渭水(辛丑九月,西安别时,公赠太白画象一轴,以「渭北」「江东」二语题其上。),退之碑字打波罗(今年八月,同季莹、俊民诸子泛舟访南海庙碑,自唐至元存者二十二石,尽拓之。自来未有元碑,更无拓者,正欲分寄公与邻葆、炎之、晦若、陶斋、稻园、留垞、随盦、葱石,而乱作矣。)。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