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知渝州王叔重墓志铭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三、《净德集》卷二三、民国《华阳县志》卷八
元祐戊辰岁,予尝铭王君承事仲符之墓,述其性质之粹,履尚之安,问学之正。惜乎不幸而不践高位,以充行其志;不享遐龄,以崇养其德。幸而有良子曰任,克承厥家,博学多文,早自振起,士林推先,天下共仰。意谓必能展布馀蕴,为朝廷用,庶几仲符之幽光垂耀不朽。后十三年,则亦卒矣。嗟夫,善恶报施之际,祸福始终之迹,竟何如哉!或可索而质其是非乎?或不可得而知,一归于偶然乎?或合一舛二,参差不齐,徒滋惑于人乎?此圣贤所以有幸不幸之说,而古今莫能废也。君字叔重,承事之次子。弱不好弄,励志在学,读书务究大旨,得治己及物之原本,不汲汲于章句。为文雅健纯赡,先体用,后华采。熙宁六年,神宗以驭吏、务农、训兵之要策进士,君条析治道,傅经义以对,擢为天下第二。方唱第之初,有司误赞其名,君亦不辩,少顷,上讶无应者,觉其误,始正之,君乃徐进焉,在廷识者服君安重有远量。调邛州军事判官,迁宣义郎、知汉州什邡县,用荐格充成都教授。遭二亲忧,去位。洎终丧,中丞苏公辙辟主台簿。苏公既登用,郑公雍、李公之纯相继执法,皆荐君材,得太学博士。李公谓为下迁,即复疏论之,遂除秘书省正字,又改校书郎。会朝廷还日历于省,乃以著作佐郎典修之,凡五年,为朝奉郎、知渝州。君闻道而笃信,守己甚重,视外物甚轻,语默出处,惟义命是安,要之无怍而已。既以高文陟上第,跬步可贵显,而一切晦静,如不居之。迁宣义时,诣审官求为乡邑,安公焘方主此选,谓君曰:「故事,凡巍科皆不次用,奈何俛首就选乎?将以君请于朝,姑少待之」。君辞以亲老在蜀,不可官京师。安公不能强,益重君所守。吕公著亦尝讽君自陈,可得美官,君退谓范醇夫曰:「较文场屋,缘一日之长得上第,又衒以媒进,廉耻丧矣」。日历之还省也,权臣欲私其亲旧,以君等可修者三人上之,其二则所欲私者也。哲宗以君素少援,遂命之儒馆,上下公议翕然,谓君不求而得,可以抑躁进,警流薄。君在省五年,冲淡自养,终日读书为乐,不与外事,如林栖谷隐之深潜。公卿大臣之门,或累月不造。倘知之,则不趋合以求悦;不知,则愈密不露言色,未尝辄愠。然竟为异趋者所疾,故有渝南之行。初,君读书,知治身及物之用,虽以文藻光辉一时,而涖官从政,不敢少忽,茍可济物,勇而力行。盖尝恳部使,求罢什邡之市易,众安其业;请增成都学田以养士,诏可之。达州断狱,谓县令李传失入,夺官,传以冤告,事下御史府,君为辩直,竟无累。在渝州,不卑陋其俗,葺乡校,集诸生,躬自课试,以补不学少儒之弊;置医生,审方剂,督察诊疗,以救尚鬼不药之死;议七郡贫瘠,非蜀他地比,愿弛茶禁,卒如其说,峡人深德之。其明达不挠率类此。元祐、绍圣间,天下之事再变,士大夫奔溺势利,视时可否,从而离合,虽姻戚僚友间辄向背,甚者至自相鱼肉,以取宠邀遇;茍得毫发,则悻悻市权,有厌饱充满之色,不啻商侩然。君于是时,独立坦履,了无避就,凡十馀年,完洁而去,亦明哲保身之效欤。彼从而离合者,闻君之风,宜少愧矣。今天子嗣位,推原本末,讲修治具,别忠邪而进退之,海宇生聚濡渗厚德,如脱阴霾,睹白日,如出险陷,步通衢;公卿大夫非罪废逐者,悉与之涤荡且召用焉,盖所以承天下而乂皇业也。惜乎君不及见,岂非重不幸者哉!窃尝论之,天下之治乱,生于风俗之厚薄;风俗之厚薄,系于士大夫之出处。若夫弃维常,逞利欲,觊幸朝夕之得,一唱百和,竞为喧鬨,积习逾久,散漫四出,一旦如洪流决溃,无以御塞,则将有不胜忧者。仁人志士,其可不远谋极虑,而慎所取舍乎!如君之气守志尚,可谓能慎取舍也。君娶李氏,封寿光县君。子五人:曰镈,曰铎,曰铉,曰铨,曰梁。镈,前开封府扶沟县主簿;铎,尝预乡贡;铉、铨、梁早卒。一女,未嫁。君有文集三十卷。享年五十,某年某月某日卒于渝州之正寝。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处。予表其墓而铭曰:
士于周秦,生质何殊。或重而千钧,或轻而锱铢。乃曰贵贱,缘其所趋;乃曰否泰,出由此涂。智者见微,详研疾徐,违险从夷,诫哉覆车。君有良守,明晦弗渝;君有宏业,终卷莫舒。遐望古人,并轸齐驱。摭实以书,斯铭不诬。
举学官劄子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四、《范太史集》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九
臣伏见朝廷分置学官,以教养天下之才。近岁增广员数,师儒之任,尤难其选。寒远之士,无因自进,乃如臣辈所当称举,以待上用也。臣窃见左宣德郎刘涣,瀛州防御推官、知峡州夷陵县事李传,新授沧州南皮县令张景仁,皆词学优长,履行修饬,为士人所推重,并堪充太学博士正录及诸州教授。伏望朝廷更赐考察选用,以助长育人才。取进止。
与周益公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八、《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九
熹窃以孟夏清和,伏惟判府安抚少保大观文丞相国公钧候动止万福。熹近尝拜书,并胡先生墓文请教。今者至城中,乃知未遣。已白史君趣其行,谅亦非久当彻钧听也。熹有少恳,率易拜禀。熹先君子少喜学荆公书,收其墨迹为多。其一纸乃进《邺侯家传》奏草,味其词旨,玩其笔势,直有跨越古今、开阖宇宙之气。然与今版本文集不同,疑集中者乃删润定本,而此纸乃其胸怀本趣也。尝欲抄《日录》《李传》本语附其后而并刻之,使后之君子得以考焉而未暇也。今江西使者汪兄季路乃欲取而刻之临川,妄意欲求相公一言以重其事,庶几览者有以知此幅纸数行之间而其所关涉乃有不可胜言之感,非独为笔札玩好设也。伏惟相公亦当慨然于此而终惠之,早赐挥染附季路,为幸甚厚。其他尚有与王观文论边事数纸,异时并当附呈,以求审定也。专此具禀,不敢它及。伏乞钧照。
图志歌 元 · 黎崱
安南版图数千里,少是居民多山水。
东邻合浦北宜邕,南抵占城西大理。
古来五岭号蛮夷,肇自陶唐有交阯。
其在成周为越裳,重译曾来供白雉。
秦名象郡汉交州,九真日南接其地。
汉初赵陀总雄据,乃命为王免诛徙。
继因高后禁关市,陀复怙强随僭伪。
即称帝与中国仵,戕害边民严武备。
汉家自是起兵戈,每战无功罢力士。
汉文修德不事武,释罪不诛封赵氏。
陀因感德称藩臣,遂使婴齐来入侍。
方物珍奇岁贡输,传袭子孙给五世。
吕嘉谋叛暗兴兵,故杀其王并汉使。
武皇一怒奋天戈,千里精兵扫凶秽。
路侯博德勇有谋,破越如同破竹势。
分为九郡置官守,南越从兹国乃废。
中华闻化遍九州,渐教远人通礼义。
光武初除新室难,未遑选擢南方使。
糜洽二女逞奸雄,娣名徵侧妹徵贰。
招呼要党据南交,威服百蛮无与比。
侵边寇灭六十城,一立为王一为帅。
堂堂汉将马伏波,苦战三年常切齿。
分军驱逐到玺溪,贼酋授首悉平治。
广开汉界极天南,铜柱高标传汉史。
命官遣将镇其民,德政清新多惠施。
至于士燮善抚绥,贵重一方人所念。
国政纷纷吴蜀在,争为壁垒陈交界。
境入汉制宋齐梁,兴诛相承如一轨。
悠悠阅世迨隋唐,始号安南今乃是。
张舟始作都护时,修筑罗城制军器。
高骈威信行在彼,此邦人人多慢易。
咸通末岁中国乱,转运遐方肆骄恣。
吴权曲颢矫与杨,篡辱相争民力匮。
宋初王氏始封王,丁绝转封黎与李。
李传九世一百年,嗣有陈王来袭位。
泰平日久重儒风,礼乐衣冠略初似。
皇元一统自古无,德服万邦恩泽被。
陈王纳款三十年,后嗣不道违上旨。
甲申假道征占城,令助军器供饷馈。
居然逆命相抗衡,拒捍王师心怀异。
陈王子侄二三人,慕义来归沐恩赐。
兴师伐罪出有名,千里鹰扬耀旗帜。
进兵数道会于交,势若雷云驰万骑。
其王逃海匿山林,旁及无辜遭罪戾。
师还伏罪进表章,犀象玺珠常踵至。
圣心荡荡念斯民,罢战休兵合天意。
南陲从此悉安然,亿万生灵蒙其庇。
远人怀德自心归,天下为家当盛际。
小臣居沔拜皇恩,窃禄素餐心自愧。
乘间缀缉旧所闻,写作《安南风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