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次韵苏子瞻韩干马赠李伯时 北宋 · 刘攽
押支韵
韩干画马名独垂,冰纨数幅横素丝。
诸公赋诗邀我和,我如钝椎逢利锥。
区中才容三万里,正可騕袅一日驰。
朝燕暮吴亦其亚,幸得夷路无絷羁。
此间(原作问,据聚珍版改)三马皆国马,瑰资逸态成崛奇。
有如秋空见霜鹘,下睨众禽俱伏雌。
良工苦心为远到,天机要眇潜得之。
区区驽骀浪自负,岂可丑骨包妍皮。
李侯洒笔定超诣,尚有天骥君未知。
宛王母寡今授首,汗血不敢藏贰师。
西湖泛舟呈东坡 北宋 · 刘季孙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湖春意胜当年,公领笙箫泛画船。
锦绣一林生水面,衣冠万堵立山前。
仁恩在物禽鱼遂,喜气随人草木妍。
半醉插花风调别,写真须是李龙眠(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三三)。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北宋 · 苏轼
押支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四 兽类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潭潭古屋云幕垂,省中文书如乱丝。
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
天马西来从西极,势与落日争分驰。
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羁。
元狩虎脊聊可友,开元玉花何足奇。
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
丹青弄笔聊尔耳,意在万里谁知之。
干惟画肉不画骨,而况失实空留皮。
烦君巧说腹中事,妙语欲遣黄泉知。
君不见韩生自言无所学,厩马万匹皆吾师。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
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
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
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
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答李端叔(一 翰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清河书画舫》卷八下
辱书,并示伯时所画地藏。某本无此学,安能知其所得于古者为谁何,但知其为轶妙而造神,能于道子之外,探顾、陆古意耳。公与伯时想皆期我于度数之表,故特相示耶?有近评吴画百十字,辄封呈,并画纳上。
与李亮工(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某乏人修状,手启为答,幸望宽恕。见孙叔静言,伯时顷者微嗽,不知得近信否?已全安未?馀非面莫究。
与李亮工(四)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
某启:近辱书,承比日起居佳胜。仍示和诗,词指高妙,有起衰疲,幸甚幸甚!某更旬日乃行,逾远,怅望。意决往龙舒,遂见伯时为善也,馀惟万万以时自重。不宣。
题憩寂图诗(并鲁直跋)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三、《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苏子瞻、李伯时为柳仲远作《松石图》。仲远取杜子美诗「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之句,复求伯时画此数句,为《憩寂图》。子由题云:「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只有两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诗」。因次其韵云:「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题作辋川诗」。文与可尝云:「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竹虽不及,石似过之」。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鲁直下一句。
或言:子瞻不当目伯时为前身画师,流俗人不领,便是诗病。伯时一丘一壑,不减古人,谁当作此痴计。子瞻此语是真相知。鲁直书。
书试院中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一日领贡举事,辟李伯时为考校官。三月初,考校既毕,待诸厅参会,故数往诣伯时。伯时苦水悸,愊愊不欲食,作欲𩥇马以排闷。黄鲁直诗先成,遂得之。鲁直诗云:「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从横。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齧逢一豆。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著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子瞻次韵云:「少年鞍马勤远行,夜闻啮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千里故纸钻未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蔡天启、晁无咎、舒尧文、廖明略皆继,此不能尽录。予又戏作绝句:「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看马欲𩥇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裤」。伯时笑曰:「有顿尘马欲入笔」。疾取纸来写之后。三月六日所作皆是也。眉山苏轼书。
书鬼仙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忽然湖上片云飞,不觉中流雨湿衣。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
「江上樯竿一百尺,山中楼台十二重。山僧楼上望江上,遥指樯竿笑杀侬」。
「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
「爷娘送我青枫根,不记青枫几回落。当时手刺衣上花,今日为灰不堪著」。
「蒲口潮来初渺漫,莲舟溶漾采花难。芳心不惬空归去,会待潮平更折看」。
「酒尽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
「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
「寒草白露里,乱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罢,寒烛与君同」。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夜,与鲁直、寿朋、天启会于伯时斋舍。此一卷,皆仙鬼作或梦中所作也。又记《太平广记》中,有人为鬼物所引入墟墓,皆华屋洞户,忽为劫墓者所惊,出,遂失所见。但云「芫花半落,松风晚清」。吾每爱此两句,故附之书末。
书李伯时山庄图后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六、《舆地纪胜》卷四五、《记纂渊海》卷七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三、《八代文钞》第二十九册、《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七八九、《佩文斋书画谱》卷四九、雍正《舒城县志》卷三二、嘉庆《庐州府志》卷五一、民国《桐城续修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或曰:「龙眠居士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见山中泉石草木,不问而知其名;遇山中渔樵隐逸,不名而识其人。此岂强记不忘者乎」?曰:「非也。画日者常疑饼,非忘日也。醉中不以鼻饮,梦中不以趾捉,天机之所合,不强而自记也。居士之在山也,不留于一物,故其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吾尝见居士作华严相,皆以意造,而与佛合。佛菩萨言之,居士画之,若出一人,况自画其所见者乎」?
跋李伯时卜居图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八、《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定国求余为写杜子美《寄赞上人诗》,且令李伯时图其事,盖有归田意也。余本田家,少有志丘壑,虽为搢绅,奉养犹农夫。然欲归者盖十年,勤请不已,仅乃得郡。士大夫逢时遇合,至卿相如反掌,惟归田古今难事也。定国识之。吾若归田,不乱鸟兽,当如陶渊明。定国若归,豪气不除,当如谢灵运也。
书黄庭经跋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三、《山谷外集诗注》卷一七《次韵子瞻书黄庭经尾付蹇道士》注文、《戏鸿堂法书》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成都道士蹇拱辰翊之葆光法师,将归庐山,东坡居士苏轼子瞻为书《黄庭内景经》一卷,龙眠居士李公麟伯时为画经相赠之。元祐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题李伯时临刘商观弈图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三、《珊瑚网》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余所藏刘商《观弈图》,由唐迄今二百年,绢素剥烂,粉墨萧瑟。伯时为余临之,茅君篆勒之,皆绝笔也。噫,刘商之画,非伯时则失其真;伯时之笔,非茅生则不能寿。茅生之名,岂以余言而遂传欤!眉阳苏轼谨题。
李伯时画像跋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三、《戏鸿堂法书》卷二、晚香堂苏帖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初,李伯时画予真,且自画其像,故赞云「殿以二士」。已而黄鲁直与家弟子由皆署语其后,故伯时复写二人,而以葆光为导,皆山中人也。轼书。
释迦文佛颂(并引)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东坡禅喜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苏轼,为亡妻同安郡君王氏闰之,请奉议郎李公麟敬画释迦文佛及十大弟子。元祐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场供养。轼拜手稽首而作颂曰:
我愿世尊,足指按地。三千大千,净琉璃色。其中众生,靡不解脱。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如雷震时,蛰者皆动。同證无上,永不退转。
枯骨观颂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李伯时为柳仲远画枯骨观,苏子瞻颂之。
这个在这里,那个那里去。终待乞伊来,大家做一处。
李端叔真赞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九、《文章类选》卷一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九、《古文真宝后集》卷一○、嘉庆《庆云县志》末附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龙眠居士画李端叔,东坡老人赞之曰:
须发之拳然,眉宇之渊然,披胸腹之掀然,以为可得而见欤?则漠乎其无言。以为不可得而见欤?则已见画于龙眠矣。呜呼,其将为既琢之玉,以役其天乎?其将为不雨之云,以抱其全乎?抑将游戏此世,而时出于两者之间也?
三马图赞(并引)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七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元祐初,上方闭玉门关,谢遣诸将。太师文彦博、宰相吕大防、范纯仁建遣诸生游师雄行边,饬武备。师雄至熙河,蕃官包顺请以所部熟户除边患,师雄许之,遂禽猾羌大首领鬼章青宜结以献。百官皆贺,且遣使告永裕陵。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膺,虎脊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皆瘖,父老纵观,以为未始见也。然上方恭默思道,八骏在庭,未尝一顾。其后圉人起居不以时,马有毙者,上亦不问。明年,羌温溪心有良马,不敢进,请于边吏,愿以馈太师潞国公,诏许之。蒋之奇为熙河帅,西蕃有贡骏马汗血者。有司以为非入贡岁月,留其使与马于边。之奇为请,乞不以时入。事下礼部。轼时为宗伯,判其状云:朝廷方却走马以粪,正复汗血,亦何所用。事遂寝。于时兵革不用。海内小康,马则不遇矣,而人少安。轼尝私请于承议郎李公麟,画当时三骏马之状,而使鬼章青宜结效之,藏于家。绍圣四年三月十四日,轼在惠州,谪居无事,因阅旧书画,追思一时之事,而叹三马之神骏,乃为之赞曰:
吁鬼章,世悍骄。奔贰师,走嫖姚。今在廷,服虎貂。效天骥,立内朝。八尺龙,神超遥。若将西,燕昆瑶。帝念民,乃下招。籋归云,逝房妖(《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一。又见《皇朝文鉴》卷七五,《观澜文集》丙集卷一四,《玉海》卷一四九,《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一三,《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九,《翰苑新书》前集卷一七,《文编》卷三九,《文章辨体汇选》卷四六九,《经济类编》卷九八,《清河画舫录》卷八下,《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卷九四。)。
「饬」原作「敕」,据真迹改。
李伯时马赞 北宋 · 李之仪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六
竹批双耳,风激四蹄。
振尾顿鬣,会于一时。
惟伯时父,神而明之。
千载相遇,非公而谁。
按:《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