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唐 · 周愿
 押真韵
八十年前棠树阴,竟陵太守公先人(愿与竟陵陆羽尝佐岭南连帅李复幕府,后愿刺竟陵,则已捐馆,而亦前谢,父斋物先亦为竟陵守,愿因为七言诗陈事。见《方舆胜览》)
魏文侯嘉祐三年 北宋 · 谢景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乾隆《孝义县志·艺文》一、乾隆《汾州府志》卷二八、嘉庆《介休县志》卷二
嘉祐戊戌岁,予为吏汾州,既至,考图牒,则曰:「魏文侯都之,墓在孝义县西五里。
东汉郭泰林宗之墓在介休县东二里,蔡邕作《林宗碑》在墓之侧」。
他日涉郡守园池,见唐开元二十年孝义令杨仲昌所作《魏文侯碑》在焉。
其旁记墓在胜水之阳,与其周旋高大甚备。
至大中十年刺史崔骈自孝义移于此,且尽叙魏之世系始卒于下。
于州城之东,大中佛寺北庑得《林宗碑》,备刻二辞,其一蔡邕之文,其一记林宗后裔纤息,不刻立碑之年载,推本似隋唐间,不知何时移置州城也。
予遂摹二碑,畀孝义李令复介休闾丘访求二墓。
已而得魏文侯之藏,而林宗亡之矣。
盖杨氏所建文侯侧载述之详也,惜乎人知爱其碑,恐暴露毁折而徙之,不知其碑徙而墓夷也。
林宗既不可得,幸而得文侯之墓,如不表识,久之则亦削平磨灭如林宗无疑也。
于是使李令改石别刻杨氏之碑,与其所记墓之所在、周环高大、并崔骈所列者,尽镵而立之墓侧。
予是为记其由,庶几可考矣。
按: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九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江州揽秀亭1085年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一、《长兴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江州据吴鄣之麓,垂踵江澨,虹骞螭络,贯城皆山,而庶民列馆会市于其下,台观廛庐高下隐见于茂荫篁竹之间。
西有荷芰之池,南属羌庐,连嶂绀天,挟以湓、浦、甘棠之水,北渐九江酾流,隐然幕植于百里之外者,淮南群舒之诸山。
四时之景,变化吐吸,类无常物,非语言绘素之所能一。
官司、士大夫、都人之家,大率皆因山。
故崇台危榭,可以临高而远眺者,甍陛相望。
然所得多主一景,江湖山水阛阓之趣不能兼有也。
郡城广宁监之西垣,有故楼之湮,为弃数雉。
东瞰井邑,其台观廛庐隐见于茂荫篁竹之间者,齿布其下;
荷芰之池,羌庐,甘棠、湓、浦大江,江北之群山,悉罗于左右前后。
前此为郡者,尝筑观其上。
其法庳陋,不足以三绝赏美观之所会。
至此乃彻而新之,上为重阶广堂以御宾燕,其前可以席工步珩佩之节。
环堂为画疏绮寮,可以来沓递之景,而尽啸歌俯仰之适。
李白尝有诗,以谓「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使九江之秀可揽而无所遗者,非此无以当之。
太守莆田履中之规画,而监广宁南昌处善元徒以成之。
凡览观之胜虽素具,至此而后毕为吾耳目之所有。
其雄特则庐山之峻峙奥奇,关灵之所御,烛为象曜,散为璚觿,蒸为虹霓,激为霰雨,矛拒戟磔者,连峰累百。
水摇雾集,则寒暑为之失行。
大江之阐衍,翕为二三,敷为八九。
震风之所鼓,则巨浪山屹,飞鸟蹠堕,澄荧不扬,则日星璯错,连樯万艘,鸟惊而争先。
其旷丽则南山千丈瀑布,西江万顷明月,足以称豪。
而四时之葩华,綦组糅駮,坞别为曹。
连山茂木,隐见于云烟之间,乍晦倏明,终坐而屡变者,不可以形殚。
此大略。
若夫时和岁登,人物阜乐,徒歌而腹嬉,饱食而朋游,于是太守率其僚士为宾射豆觞,休劳百职,与都人士女啸咏兴俯,追古人所以与民共乐者。
千里秀色入于樽俎,山飞水游,莲妇棹工啸歌之声,杂起于佩环竽瑟之间。
当是之时,清淳之气,和平之乐,浃于人心。
其高举远蹈,则有沼白莲、摛英巾车卉服以游乎方检之外。
其悲伤感槩,则有慨商妇之胡琴,壮大江之黄云,写意抚节,流于咏叹。
其遗风馀迹,尚有以摅涤滞淫,以为后世之美者,此又非得以言谕者也。
履中治江而百职举,民既安其政,又求有以共乐之,而处善能推其志以就奇旷之赏,凡此皆将传之不朽。
而某适客过浔阳,以记见属。
古之人欲尽其所言者,必有诗以系之。
诗生于言之不足,事有不能以言宣,而见于声辞窈𦕈曲折之际者,盖有待于诗也。
予不及落是亭之成,既序其大致,而复乱之以诗。
异日使君登是亭,览群物之会,谈咤交错,觥筹杂进,促坐屡舞,主人将誇客以江圃之富,则仆之诗尚能为公一价之助也。
其诗曰:
标子衣兮清风,揽秀色兮堂中。
情何为兮飘飘,来无端兮去无踪。
从化人兮瀛州,乘扬飙兮下视。
识故里兮回览,惨孤眄兮江澨。
浩四顾兮悲歌,伤千里兮客目。
杳江吴兮何处,望云鸿兮断续。
水渺渺兮霜天,江鱼跳波兮渐緸。
绿遵长陆兮浩观,澹灵川之澄渟。
汎华清兮芙蓉,萦秀渚兮烟横。
憩罗袜兮兰州,溯浛波兮扬衡。
𦕈何为兮波神,硠雕舷兮婵娟。
鼓轻袂兮杭枻,登湓阳之王鳣。
倚风樵兮伫立,迟天边之归艎。
送孤鸿兮目修,满中浦兮夕阳。
谁与佩兮予怀,撷汀洲之秋芳。
南有山兮郁苍苍,渐汇泽兮屹中江
负南溟兮半墨,函七泽兮当暑而苍凉。
青云卷兮修闻,森圭璧兮庭中。
泉曳崖而响落,雪曀曀兮霾空。
朝惟葱茏兮莫窗紫,绿酒如空兮山色里。
吴杭翳垄兮楚旖旖,行人笑歌兮宾醉起。
桂楫兮庬,跃长艘兮江湄。
划流羽兮径往,航素波兮扬緌。
投崄道兮争先,绝奔流兮坌入。
噪焱风兮下濑,士虎顾兮比立。
横怒浪兮侧飞,𥯦千桡兮电进。
江阳兮未昔,失千里兮一瞬。
万夫呼兮髀跃,波鸿洞兮山震。
观者戟鬣兮鼓气,况匹夫之所徇。
有大人兮山之陂,佩日月兮带虹霓。
横九垓兮方车,驾矞皇兮招摇以为旗。
降吾湫兮朝氛,陟吾阻兮夜辉。
烂煌煌兮灵光,噀流景兮云中。
顾瞻猲兮衡鄣,聊弭驾乎神峰
敞修除兮延望,灵之来兮蔼空。
云蓊蓊兮衔山,列华观兮山间。
敞阳扉兮东,连绣曲兮南樊。
既萦带兮蕙坞,亦逶迟兮渊。
烟闇惨兮笼木,淡倚阁兮半褰。
客燕兮将归,临风兮浩歌。
白鸟乱兮霜汀晚日,天下际兮末澄波。
西江兮浩渺,远山如眉兮江木小。
失昼景于顾眄,起千门之夜燎。
迷列星兮下上,混波间兮与林杪。
秦太虚(四 黄州1080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入蜀记》卷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七、《古文奇赏》卷二一、《八代文钞》第二八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二八二、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上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触目悽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鍊。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
当及今为之。
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此书到日,恐已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亹亹焉来逼人矣。
如我辈,亦不劳逼也。
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
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公择近过此,相聚数日,说太虚不离口。
莘老未尝得书,知未暇通问。
程公辟须其子履中哀词,本自求作,今岂可食言。
但得罪以来,不复作文字,自持颇严,若复一作,则决坏藩墙,今后仍复衮衮多言矣。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馀,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椑柿极多,大长尺馀,不减蜀中。
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
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
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
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
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
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子骏固吾所畏,其子亦可喜,曾与相见否?
此中有黄冈少府张舜臣者,其兄尧臣,皆云与太虚相熟。
儿子每蒙批问,适会葬老乳母,今勾当作坟,未暇拜书。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
李端叔一书,托为达之。
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
不罪!
不宣。
轼再拜。
易说送尹师闵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八、《潏水集》卷八
《易》之道,广矣远矣,深矣微矣。
天地,至大者也,包之无外焉;
鬼神,至幽者也,穷之无隐焉。
阴阳交化,而知性命之正;
原始要终,而知死生之变。
日月风雷、山泽水火、草木鸟兽之象,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室家、婚姻之义,礼乐、师旅、祭祀、刑政莫不咸在。
至于寒暑昼夜之运,屈伸动静之体,好恶取舍之情,刚柔进退之理,方以类聚,品以群分,无不总萃,虽造次颠沛不能踰。
显诸仁,藏诸用,莫可测焉,所谓妙于神而极于明者也。
太极未判,两仪未生,虽未形《易》之象,而《易》之妙固已存于其中矣。
元气既分,象数既形,夫物芸芸而生,世莫知其然。
于是伏羲因天地之数画而示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天地万物亦以具备。
天下后世犹未能明,圣人又重为六爻致其详,发之以《彖》、《系》以告诸人,尚亦罔然,曾不得望其封畛,况门墙堂奥之深乎!
是犹纳万于椟中,方圆巨细、朱绿玄黄,有至宝焉、有杂器焉,未尝发钥出而阅之,罔知其名,罔识其形,罔知其所可用,徒指椟曰有异藏,兹为妄伪,不亦甚欤!
孔子潜心于《易》,三绝韦编,犹曰「加我数年学《易》,可以无大过」,况于众人乎!
孔子之弟子有子弓者,学《易》于商瞿子夏之《易》传于田何,二人者去孔子未远,必有所闻,后来亦莫之传,其馀妄开户牖者多矣。
夏殷之世,或曰《连山》、或曰《归藏》,其名不同,其辞亦异。
至周以其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不可以为典要,故谓之《易》,其当世所取用者如此,故曰《周易》焉。
《易》取象幽,故其文奇,极道妙,故其言隐,非若《书》之二《典》、《禹贡》、《洪范》为世大法,其言坦然明白也,学者其可妄为说欤?
汶水尹君师闵自少究心于《易》,揲蓍论卦,著之于图,自谓知《易》之数,孜孜焉叹未知《易》之道而问于予。
噫,予何知哉!
于其归也,以自见于《易》者告之,欲使发其椟而求其中得所睹焉。
元祐六年清明日李复述。
送卫奕致仕归诗序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八、《潏水集》卷七
卫君奕作邑文水,致其政而归,寮友同饯于太原之城南溪亭
酒既行,坐有诘其归之遽者。
曰:奕非率尔而作,盖尝虑之审也。
夫欲高蹈方外,遐希真逸,御列寇之泠风,乘王乔飞舄,手弄白日,顶摩层穹,此荒唐冯虚者之去也。
妄谋捷径,苟厌徒劳,身虽寄于林泉,心不离于朝市,觊因伛而成敬,期闻价而速沽,此贩卖云壑而去者也。
自负绝俗之姿,能通当世之务,叹鸾凤之栖于枳棘,思长鲸之纵于沧溟,愤然远引,戚尔兴嗟,此不能居易俟命而去者也。
辉其光而离其尘,砺其锐而趋其纷,动而有括,孤而无邻,众恶所归,危机将发,此怀忧不得已而去者也。
奕之去皆异于是,少而笃学,固怀干禄之心;
长而效官,惭无应时之术。
惟兹晋邑,地瘠民贫,迩者政令日新,督责日峻,熬盐于盬,严索十年之宿逋,伐木于山,尽括十年之旧数,移出八程之远,助军有七倍之输。
民久难堪,令何宁处?
退惟孱琐,恐玷刑诛。
思平子之西园,愿上渊明之印绂。
从兹息影,将老全生。
举席虽怅其遽行,有识皆称其得计,惜离群而出饯,咸临溪而赋诗。
绍圣二年九月,东蒙李某履中序。
张元礼所藏杨契丹吴道玄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八、《潏水集》卷七
杨契丹画今人少有曾见者,亦尝访诸好事之家,皆无有。
契丹隋开皇间,官至上仪同,距今甚远,其传者少也。
旧说其画六法皆备,甚有骨气,雄富而少精微,比唐之阎立本时有不及。
山东人,故东州体制允属兹人,与郑圃、董展同于长安光明寺小塔,时称三绝。
郑尝诣求画本,杨引朝堂,指宫阙衣冠车马曰:「此吾画本也」。
郑深叹服。
杜子美诗亦尝及之。
今此画雄深颖拔,信非浅近者所能为,不必以前人题跋多显者而后信也。
吴道玄画予观之多矣,其高下、左右、正背皆不差分毫,非唯用意逐时不同,而笔法亦异。
初学书于张长史贺知章不成,遂工画,笔法始类薛稷,后自成一家。
开元中将军裴旻善舞剑,道玄观之,挥毫大进,用笔措意,因是日新。
此画乃《朝元图》草本尔,昔年于长安陈汉卿比部家亦见有吴生亲画《朝元》本,绢甚破碎,首尾不完,物象亦未备具,人物楼殿、云气草木与此图有不同处,而命意笔法亦多相似。
其神异妙绝如此,非道玄安能为之?
李某履中题。
李绩绘像元祐二年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八、《潏水集》卷七、《永乐大典》卷一八二二三
唐太宗尝因燕閒顾谓李绩曰:「欲托以孤幼,思之无如卿者,卿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齧指出血为誓。
高宗将立武后,众皆以为不可,曰:「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及外人」?
立后之议遂决。
予尝过渭北九嵏山,见英、卫皆陪葬昭陵,英公墓域高大,特为立阙,乃武后厚葬以报之。
敬业欲兴复而不能,不知祸本于其祖,一言丧邦,若此其甚乎!
元祐丁卯清明日,李某履中题。
寇安雅所藏十八学士绘像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八、《潏水集》卷七
旧史,文学馆学士李玄道李守素蔡元恭颜相时,而此图无之。
此图有魏徵封德彝薛膺李百药令狐德棻,而旧皆不与,恐题写之误也。
太宗阎立本图其像,褚亮为之赞,号十八学士,写真图藏之书府。
今此图人物长才六七寸,状貌移易未必全似。
唐初衣冠制度承周、隋,杂有胡服,今此皆唐后来制度,但粗记诸人姓名,非一一尽得其实也。
然其用意行笔设色,亦非寻常人所能为。
今不论其他,但以其画笔可取而留之可也。
唐初所重族姓称山东崔、卢、郑、李玄道李守素山东冠族也,长安范氏有画《文会图》藏之甚久,凡唐之诗人皆绘之,但书其姓名,其他皆非实,第以爱其画笔而藏之,与此图无异。
元祐六年八月,李某履中题。
华阴遇雨记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九、《潏水集》卷六
元丰二年夏五月,予自汴归雍,时旱久极暑,度崤陵,过稠,重坂隘谷,烈日铄石,尘沙蔽天,昼息夕行,凡二十日方次潼关
过关,道泉店敷水,见清溪横路,群木连阴,心已奋喜,望华岳日光在顶,层云荡胸,仙掌亭亭,似招归隐。
俄急雨飞洒,遥映空山,森如银竹
顷浓云如墨,奔走四合,雷惊霆击,怒风鼓荡,暴雨大作,若倾江湖,天地晦冥,牛马不可辨,遂少待于邮置
逾时雨霁云散,山川草木,洗涤清润,若乾坤初辟,万物一新。
莲岳杰然,出临大路,雄伟严竦,意势无前,犹义师智将出征伐,威行万里,莫不震叠;
而又秀气丽色,辉乱晴照,美瑞器车韫孕于中,发不可掩,若礼乐君子,文物典章,焕然咸在。
群峰左右,骏奔拱峙,信乎神灵尊于群山,巍镇西极,真天下之伟观也。
矫首伫望,连旬炎暍之困,洒然遽失,清气习习,使人凭虚欲仙。
予久欲访少皞之别都,寻蓐收之外馆,迫于问疾,速归之心未暇从容,将俟异日来游,姑识一时之事于驿壁。
赵郡李某履中记。
震雷记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九、《潏水集》卷六
元符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夜,镇、洮大雷,自初更四鼓方已,凡一百三十馀震,墙壁摇动,檐瓦散坠,人危立不敢寝,惴惴然甚有覆压之虞。
予与元帅胡公终夕坐于中堂黎明出视之,雪深二尺,胡公问予曰:「是何祥也」?
予曰:「雷烈多发于盛夏,其发也必有龙火之异。
今秋已去,雪深如此,震发暴而非常。
古谚云:『天怒不移晷,天喜行千里』。
言怒不久,其发三四而止。
雷、风,天之号令,终夜不息,必将大有诛杀」。
公曰:「事将何如」?
予曰:「比收复青唐,不费一镞,恐奸酋深谋,为内外连结撄城之变。
吾虽系其主而馀党桀黠,如星摩沁戬、结斡绰克等,皆在青唐城内,其部族众强。
又邈川马用诚不足倚办,可遣人密谕王赡,令严设备,自宗噶尔抽回王悯,令守邈川,互相应援,以防不测」。
乃以蜡封书伪髡蕃官嘉木灿伊费赫,置蜡封于衲衣中,遣间道令四日至青唐,责报而还。
闰九月十一日,西羌果叛,攻围青唐、邈川,及陷纳木宗堡、丹巴等城,赖得谕已有备,及悯已带兵马至邈川,内外无结连,随遣苗履应援,破贼锡喇卜宗堡。
十二月王赡高永年再破奇塔特城、布敦谷贼聚,苗履又破南丁垒,青唐、邈川皆完。
明年三月,羌酋绰尔结又挟羌雏小隆赞断省章硖路,围隆赤特城,攻犯青唐,再遣将破之。
朝廷命王赡河州,前后斩获一万六千馀级,于青唐之东筑为京观
予初言此,胡公亦未以为然,已而幡然见从。
若少迁延,必败大事,官军八万馀人无骨可归。
呜呼!
天之去人高且远矣,诏告如此,近世有谓天变出于偶尔,无足惧者,甚非君子畏天之意。
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都总管司机宜文字李复记。
刘君俞志铭元丰二年九月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潏水集》卷八
士莫不知有学矣,然求之未明,得之亦莫之行,非学之难也,士亦有罪焉。
予之蒙愞狃俗,居常求不陷于罪,其有资于予友焉。
予友讳公彦字君俞姓刘氏高密诸城人也。
少从学于横渠子张子,刻励修洁,笃于孝友,恭谨恂恂,不妄言动。
其于学也务明辨深造而力行之,常曰:「善无待于外也,明于己而已;
道未能行于远也,施于家而已。
苟诚立于中,必有形于外」。
拳拳焉,虽造次颠沛,未尝少违。
其器高茂而心期嗜进,又不止于如此也。
人但见其温醇深厚,犹良玉出璞而圭角未露,心率爱之,有道者加以雕琢,光辉不可掩,将以礼天地神祇而致特达之用焉。
居贫欲仕,续食四上,卒无所就。
或劝其文章与时异,则曰:「文不可以畔道也,命不可以不俟也,安能言不由中,戾吾素学以轻悦于人哉」!
竟不少易。
始予见其颠连穷困,以为天之于善人阴必相之,将欲张之者必先翕之也,今遂穷以死,吁,可哀也已!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终,享年三十。
曾祖大理寺丞,祖国子博士,父未仕。
娶杜氏,一男曰文孙,一女曰安孙。
其年九月二十八日,葬于长安县善政乡中台村。
赵郡李复志而铭其墓曰:
形虽往矣,志或存焉。
寿虽啬矣,善无憾焉。
其畀之,其夺之,莫之为而莫之致也。
徒动怛化之情矣,皆莫可以讯焉。
颍州团练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河中府虞乡县事薛君墓志铭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潏水集》卷八
薛君昌平将葬其兄虞乡君,以状乞铭于承议郎赵郡李复,曰:「惟薛氏世显河东,其源流皆载于族姓书。
至本朝有隐德,以子显,赠谏议大夫者,虞乡君之曾大父也。
枢密直学士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赠太尉,终葬于河东县条山之北赵行村,虞乡君之大王父也。
太尉有子为尚书比部员外郎通判凤州,卒葬于太尉墓之西南。
虞乡君凤州之长子也,讳昌图字纯之
幼失怙恃,刻苦力学,欲自奋,不遂其志,以季父任湖南转运使,奏补太庙斋郎,调果州南充主簿,移知相如县
又用举者言,知秦州青水县,辟监商州钱监,碍亲,改知河中府虞乡县
元丰元年闰月十七日以疾终于官舍,享年四十有七。
初娶李氏,赠开府仪同三司枢之女;
再娶康氏,崇仪使旼之女。
四男:洞、温早卒,溱、深业进士
二女:长适左班殿直马序,次适乡士王师文。
虞乡君昔在南充以才称,诸司多以剧委之。
郡有不职从事,漕檄命之对易,抵郡中未几,郡将疾,遂死,倅先已罪去,遂摄郡事。
时方推行常平、免役法,使者旁午,他郡县以新法多得罪,朝廷遣司农寺丞苗时中出本路体访行法当否,爱其裁度得中,同监司列章荐知相如县
初以虞乡君多得众誉,阴嫉之,常造诬谤,闻罢,又掊率吏民钱携去。
事闻,诸司将按治,虞乡君极谕俾自陈,旧令虽赧,勉从,而犹隐没不实,虞乡君亲改其状,尽其数,竟不使以赃废。
其效官接人如此。
平生不妄言笑,人视之但见其纯静简厚,于世真颓然者,其饱通世务,不肯一少自开露以求人知,诚可任以事。
惜乎!
方强而殁,姑见大略,亦前人之深悲,所谓赍志而殁者也。
昔久与公游,今将以绍圣某年某月日葬于凤州墓之东,敢以铭文累公,其无辞」。
惟予伯氏媾婚于薛,予固知虞乡君之为人。
谏议大夫讳允恭太尉讳田比部员外郎讳伸
谨取其所状行事系之以铭。
铭曰:
有韫在椟,气温质坚。
扃鐍不发,閟于九原
胡啬厥施,踬以终天。
河流在西,条山在南。
隐封中坎,既固且安。
呜呼君乎,其从祖考,以永归乎,惟后人之无艰。
潏水先生 北宋 · 李昭玘
 押屋韵
结交赖有紫髯翁,鹤骨崭崭烂修目。
五言长城屹千丈,万卷书楼聊一读宋李复潏水集》后附钱象祖序引)
潏水集后乾道九年闰正月 南宋 · 钱端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长安李履中,世以儒业称,未冠,取国学解,自以年少,十年不试于礼部,刻苦于学。
元丰二年,始于时邦美榜登进士第
公既博极群书,士大夫皆勉就制举,公谓仕途捷径,知义守分者不与焉可也。
遗书彭元发,往复论难,终不易其操。
及从仕干禄,不以贫为身谋。
当是时,朝廷方欲经理灵时宰诱公以侍从而荐于上,公毅然不就对,故作《兵馈行》,有「不知何人画此计,徒困生灵甚非策」之句。
泾原路乞造战舰五百艘,姚麟乞造战车三百辆。
公时为熙河漕,被旨专监视,奏以谓实同儿戏,辨数利害,力诋其非是。
上察知其言忠,遂罢其役。
其为《王剪将军庙记》云:「自昔凡有深谋远虑、老成审的者,于天下事不肯轻动。
新进后生不思远图,易其事,其不败者鲜矣」。
盖讥生事于西戎者。
公以通儒。
喜论事,而每执正议,不为势利之所移夺。
居官行己,咸取则于六经,而尤邃于《易》。
至于星历五行、小说百家,罔不研精求是,故时辈多质疑问难。
当代名士如张芸叟李成季王子发,先伯祖穆父,皆文字诗友也。
予尝谓古之学者,本志于道,而后世假以为利民之资,其不为利动者曾无几何。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至若履中,亦可以追配古之君子矣。
其孙龟年、龟朋出遗集四十卷。
予熟读其文,想见其风采,姑摭其大概而志之。
公讳复,以字行关中关中称名儒者,必曰履中也。
官至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其行事之详,备见于史谱云。
乾道癸巳岁闰正月辛丑吴越钱端礼书。
按:《潏水集》卷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洞 宋 · 尹穑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九、《粤西文载》卷六○、《名山胜概记》卷四三、康熙《桂林府志·山川志》、《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四○四、嘉庆《广西通志》卷九四、嘉庆《临桂县志》卷七、《桂林石刻》上
李岩,即玄元栖霞洞也。
唐祖老氏尊以玄元之号,而所在祠之。
今洞额镵刻篆字,奇古不磨,又有老君像在焉,意其自唐始邪?
建炎己酉八月,故相李公栖霞洞名,刻于洞门之外。
后六年,经略安抚使李弥大与宾从游,爱其雄俊隆杰,咸请易名,乃曰:「昔唐郑冠卿遇日华、月华君于此,具有仙迹。
且聃,吾祖也,故相国亦其苗裔,而予又爱赏于此,宜以『仙李』名之」。
鲁郡尹穑闻而铭之,铭曰:
七星骈罗俯漓水,腹藏空明纳千趾。
老仙遗祠邈谁知,后继来之李复
异枝同根隆福祉,巨画更镵埒前美。
紫气关西未止,强留著书繄尹喜
末系铭焉适当尔,附名崖端永不毁。
潏水集后淳熙十年十月 宋 · 钱象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四、《潏水集》卷首
象祖尝读乐静先生诗,云:「结交赖有紫髯翁,鹤骨崭崭烂修目。
五言长城屹千丈,万卷书楼聊一读」。
盖言潏水先生也。
曩先祖观文先生之集,尝摭其大槩而志之,又为之说曰:「予读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见由汉唐以来,士之有德行、文章、功名、事业,载于金石,不见于传记,不可胜言。
后世泯绝无闻者多矣,岂真无闻耶?
盖系乎幸不幸也。
潏水先生,其学术渊源,其文章尔雅,其议论醇正,乌可以不传于世?
扬子云作《太玄》,严尤桓谭曰:「子尝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
曰:「必传,顾君与不及见也」。
后四十馀年,《法言》大行,则信知天下自有公论,传不传,时有隐显尔。
先祖帅会稽时,欲刊先生之集,期以行远,未几奉祠归,不克就。
象祖今于上饶郡斋刊之,从先志也。
淳熙癸卯十月既望郡守钱象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