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奏废刘氏 西汉 · 孙建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一
西域将钦上言,九月辛巳戊己校尉陈良终带共贼杀校尉刁护,劫略吏士,自称废汉大将军,亡入匈奴
今月癸酉,不知何一男子遮臣建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
刘氏当复,趣空宫」。
收系男子,即常安姓武字仲。
皆逆天违命,大逆无道。
请论仲及陈良等亲属当坐者。
奏可。
汉氏高皇帝比箸戒云,罢吏卒,为宾食,诚欲承天心,全子孙也。
其宗庙不当在常安城中,及诸刘为诸侯者,当与汉俱废。
陛下至仁,久未定。
前故安众侯刘崇徐乡侯刘快、陵乡侯刘曾、扶恩侯刘贵等,更聚众谋反。
狂狡之虏或妄自称亡汉将军或称成帝子子舆,至犯夷灭,连未止者,此圣恩不蚤绝其萌牙故也。
臣愚以为汉高皇帝为新室宾,享食明堂。
成帝,异姓之兄弟,平帝,婿也,皆不宜复入其庙。
元帝皇太后为体,圣恩所隆,礼亦宜之。
臣请汉氏诸庙在京师者皆罢。
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
其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
上当天心,称高皇帝神灵,塞狂狡之萌(《汉书·王莽传》中:始建国二年十一月,立国将军建奏云云,曰可。)
刘嘉作奏称莽功德 新朝 · 张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
建平元寿之间大统几绝,宗室几弃。
赖蒙陛下圣德,扶服振救,遮扡匡卫,国命复延,宗室明目。
临朝统政,发号施令,动以宗室为始,登用九族为先。
并录支亲,建立王侯,南面之孤,计以百数。
收复绝属,存亡续废,得比肩首,复为人者,嫔然成行,所以藩汉国,辅汉宗也。
辟雍,立明堂,班天法,流圣化,朝群后,昭文德,宗室诸侯,咸益土地。
天下喁喁,引领而叹,颂声洋洋,满耳而入。
国家所以服此美,膺此名,飨此福,受此荣者,岂非太皇太后日昃之思,陛下夕惕之念哉!
何谓?
乱则统其理,危则致其安,祸则引其福,绝则继其统,幼则代其任,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
臣无愚智,民无男女,皆谕至意。
安众侯崇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诚臣子之仇,宗室之雠,国家之贼,天下之害也。
是故亲属震落而告其罪,民人溃畔而弃其兵,进不跬步,退伏其殃。
百岁之母,孩提之子,同时断斩,悬头竿杪,珠珥在耳,首饰犹存,为计若此,岂不悖哉!
臣闻古者畔逆之国,既以诛讨,则猪其宫室以为污池,纳垢浊焉,名曰凶虚,虽生菜茹,而人不食。
四墙其社,覆上栈下,示不得通。
辨社诸侯,出门见之,著以为戒。
方今天下闻崇之反也,咸欲骞衣手剑而叱之。
其先至者,则拂其颈,冲其匈,刃其躯,切其肌;
后至者,欲拨其门,仆其墙,夷其屋,焚其器,应声涤地,则时成创。
而宗室尤甚,言必切齿焉。
何则?
以其背畔恩义,而不知重德之所在也。
宗室所居或远,嘉幸得先闻,不胜愤愤之愿,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猪崇宫室,令如古制。
及崇社宜如亳社,以赐诸侯,用永监戒。
愿下四辅公卿大夫议,以明好恶,视四方(《汉书·王莽传》上:居摄元年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进攻,不得入而败。者,张竦之从兄也。族父刘嘉诣阙自归,赦弗罪。因为作奏云云。于是大说。)
连公墓碑1184年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南涧甲乙稿》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宣和五年,故宝文阁学士连公讳南夫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少卿贺女真。
来年正月,会金使李靖来告太祖之丧,朝廷遂除公接送伴,改命为祭奠吊慰使。
公前以面对更京秩,天子记其才气可用,而蔡攸方领枢密,阴忌之。
大臣亦谓敌有丧,可以虚声动者,欲稍变契丹旧仪,合祭吊两使为一。
且诏公吾所奉赏设金缯与借粮米,皆已副金人之需,而西京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逮令未交,宜开谕交取以来,公不敢辞。
至敌果以祭吊并聘为言,公从容对曰:「告哀使仅留三日尔,朝廷亟欲报命,故因某送伴而遣,殆有司失照例,非有意也」。
所议漫不答,反以纳张觉与燕山之民有所诮诘。
公慷慨复曰:「本朝兵将盖多,何至须一张觉
燕民之来稍众,未尽见尔」。
论辩不屈,遂成礼而归。
归即为上言:「敌好不可保也,朝廷所仰大将郭药师,兵则常胜军。
比年军政不修,新边无河山之阻,而粮食未均,蓟州卒有羸饿,河朔马群尽空,无留良焉。
愿选中国将帅以制药师,练中国士卒以制常胜军」。
因面奏刘延庆败十万众,皆童贯赏罚不明,至其遁走,且厚币以易云中而以捷奏,乞斩延庆以谢天下。
城池不坚,器械不利,敌有轻视中国心,不一二年将不遗馀力而来矣。
徽宗皇帝闻公言大骇,尽以所论付枢密院宣抚司,而之徒皆切齿也。
始公道迁秘书郎,既还迁起居舍人七年三月,遂拜中书舍人
言者观望大臣,诋公为不职,除右文殿修撰庆源府
公曰庆源河北,正宣抚所隶,何可居,挝登闻鼓论其事,愿易他所。
即改濠州淮南小郡也,而言者志未逞,复谓公谢表有讥讪,降一秩。
是岁十二月,敌果率众逼京师钦宗皇帝讲和敕下,即论敌情十患,愿因诸道之兵未遣亟击之。
靖康二年,除待制徽猷阁
公曰吾惟备一州矣,缮治濠城,凿巨石五百步,运甓塞淮流之贯城者,增城为三丈,立楼橹,并城开稻田十里以为泞。
二圣北狩,或言伪楚赦且至,公密伺于境上,曰有赍赦者当斩之。
已而宗室数十,丐纳官职以去,公持之恸哭,曰:「南夫宋臣,且侍从也,义当保兹垒。
元帅康王在外,必应天命,诸君幸毋恐」。
即遣人驰蜡书劝进。
建炎登极,诏公再任,公又论讲和致祸之由。
闻集议驻跸,即上疏祈幸关中
且谓敌势甚炽,秋高马肥,必为渡河绝淮之计,画捍御策为四十条。
复移书李纲郭三益,宜用汉高捐关东以与黥布之策,以燕云致其地豪杰,以辽东高丽,以契丹故地致契丹遗族,其论甚壮。
继有召命,而敌已至扬州,濠民惧无与守也,挽公不得行。
明年,除显谟阁直学士知江宁府
未踰月,大驾驻江宁,即府治为行宫,公竭力营缮,无一弗备。
又乞江北置三大都督,分总陕西、两河淮南诸路,而自荐一二大臣为可用。
语出惊众,即丐外祠,命知桂州,又改饶州
金人已自江浙破豫章临川,游骑至饶境,公科丁壮为固守。
敌虽不犯,而群盗蜂起,有侯进万馀来攻,公大辟城扉以疑之,贼惶惧未知计。
公夜炽火,声鼓震天,进遂惊溃。
而刘文舜大艑数十,由南康而下,公躬部民兵,昼夜乘城,矢石几尽。
御营统制王德号王夜叉,驻兵庐陵,公飞书邀之。
众畏其不来,德得书泣曰:「我尝系建康狱,连公为守,待我厚,当死报之」。
以舟师不三日至,文舜惧,请降,诛其渠魁五人而散其众。
王念经者,以左道聚愚民至十馀万,公劝德追击,至贵溪,斩首数万级,复为民者几倍。
绍兴改元,张琪既破新安,直抵城外,公遣将败之,伏尸四十里。
于是饶以块然小垒,而能却金兵、捍群盗,独立于江左,饶人至今祠公不忘。
而公以疾得请临安府洞霄宫,未几起知信州
始诏守臣具民间利病或边防五事,公应诏论十一事,且指赦令倚阁二税为非,曰:「安有占田而不输税者,军旅调度顾可阙乎」?
泉州
朝廷下福建造舟以备海道,遣使督促。
公曰舟用新木,难遽办,且湿恶易坏,若以度牒钱买商船二百艘,则省缗钱二十万矣。
从之。
时诏亲征伪齐,公慨然献议,引汉卜式愿尽死节、马伏波马革裹尸之意,乞扈从。
不报。
在泉二年,提举江州太平观
岭南水陆盗贼充斥,刘宣章贡揭阳郑广、周聪抄海道,而曾衮釜甑山者七年,其馀妄称大王太尉铁柱、火星、飞刀、打天之号凡十八火,动数千人也。
即起公经略安抚广东,进宝文阁学士,兼措置虔、闽盗贼。
公入境,召大将韩京激厉使之,且按诛惠州孔目吏与曾衮表里者,合诸郡兵,以次年平定,降者遣诣密院,或分置军中,擒获者戮于市,胁从者还其业,岭峤遂清,诏书奖谕,迁官一等。
而公裁决明审,滞讼悉空,番禺之人立祠作碑以纪其绩。
徽宗宁德后凶问至,公上疏曰:「事已如斯,追救何及!
惟用兵可以雪耻,宜乘军民痛忿,竭作北向也」。
郦琼既叛,公又言豫贼得,正在疑贰,愿以刘光世为前驱讨焉。
河南故地暂得,公亦进封事,以为殆天授我,机不可失也,正不可以得地小恩而忘二圣播迁大耻,当乘其未备击之。
提举太平观
盖公自靖康深以和议为非,至谓不知讲和为何策,国家之难皆和议有以致,执论不变。
及故地虽失,慈宁还归,宰相以成功自居,指公为异论之人。
言事者奉其意,以公在广日用讲和霈恩放杜充之子自便为非,由是落宝文阁学士
绍兴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福州寓舍,春秋五十有八。
呜呼,公盖应处士之曾孙也。
处士德安人讳舜宾欧阳文忠公表其墓,所谓孝友温仁以教其乡者,赠至金紫光禄大夫
其第三子讳庸,公之祖也。
考则讳仲涉,赠至通议大夫
妣杨氏、高氏,赠淑人
公字鹏举,年二十四进士上舍释褐,授颍州司理参军,移鼎州教授
省罢,调澧阳
丁内艰,调襄邑主簿虔州教授
未赴,除辟廱正、礼制局检讨
补校御前文籍,遂为校书郎
徽宗一见奇之,仅踰年,擢之侍从
气正而言直,艰难变故,志在经纶。
其言曰:「《易》穷则变,变则通,今之祸变,真变也,而通之道寓焉」。
故始献议幸关中,继则议迁江陵
且谓天子当留神武事,以激昂将士。
乞仿讲筵之制,置侍射侍驭之官以待诸将;
选三等豪户仿六郡良家子以禁卫。
乞先图李成则盗贼可无患。
然朝廷既诛六贼,凡除授有讨论之目,公则曰:「何示天下以不广也!
惟当共筹,所以报金人而已」。
又谓可以用人死命无过爵赏,而朝廷吝惜太甚,请优立告变赏格,而增重帅守之权,皆不顾众异。
州县各阙官而悉罢权摄,公则曰:「议者不过为朝廷惜请给之费,宜听其权而监司察其私,严其缪举同罪之罚,则无废事矣」。
及举行赃吏杖脊朝堂之令,公自信州条具言曰:「选人七阶之俸,不越十千也,军兴物价倍百,当先养其廉,稍增其俸,使足赡十口之家,然后复行赃吏旧制」。
朝廷是之,增选人茶汤之给,天下称诵,以为长者。
在濠遇渊圣受禅,首乞下罢天宁节宴设。
建康初对行宫,即劝天子以汉高唐太宗之英武而行孝悌。
又曰:「宫阙少安矣,当思二圣在沙漠而未安也。
于此朝群臣则问以迎二圣之策,于此见将士则问以回二圣之谋」。
太上皇帝为之感动。
盖公于论思靡不尽,而不为拘挛龌龊之论,才略从横,仅见于诛锄寇盗,绥靖一方,曾未得究其所施,诚可哀者。
其帅岭南,惧涉瘴疠,自誓不受俸给,以祈全家生还。
及被赏进官,力辞不肯受,朝廷不从,竟以回授其兄哲夫,而以俸给推与其兄妹及侄。
自广而归,扶携仕族之不能归者数家。
平生奏补,先其孤幼,轻财好施,家无馀赀。
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葬于怀安县稷下里崇福山之原,而未克有铭。
淳熙之十一年,其子𤫔来告,因考订其行事,叙而碑之。
公官至中大夫,赠左正奉大夫
娶王氏,邻臣之女,赠淑人,先公卒。
男三人:𤫔,朝奉郎权发遣邵州
瑴,承奉郎、监秀州华亭县袁步盐场
莹,承奉郎
女二人,长以疾废,次适将仕郎刘蘧。
瑴、莹与次女皆前卒。
孙男二,孙女九。
有奏议三十篇,文集二十卷。
铭曰:
文武之分,肇岂自古。
治功则文,戡定斯武。
嗟世诵说,乃以为文。
侮至患生,孰济我民?
伟矣连公,处士之孙。
以文决科,勇且有仁。
公初奉使,请诛边臣。
不惧不惊,天子圣明。
祸乱方兴,刻意武事。
矢谋于朝,用则不既。
御戎鄱津,殄寇海滨。
笑谈之间,有劳有勋。
政令恩威,英明恺悌。
烝尝于民,才则我忌。
以和为功,吾其可同。
成败奚言,第输我忠。
惟公之忠,匪顾其利。
孰能昭之,赍志没地。
怀安之原,稷下之山。
罔愧于先,后其有传。
淄川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一
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
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
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汉书王莽张竦刘嘉作奏请灭安众侯为师礼侯嘉子七人皆赐爵关内侯又封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