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梁师闵”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虞曹郎中妻故陈留县郑氏墓志铭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文恭集》卷三八
庆历乙酉二年甲寅,陈留县郑氏卒。
明年,自晋陵举其柩归族南谯之墓,且祔先姑之次。
十月十五日辛酉,窆之于清流县蓼湖之原。
筮日甫定,家老以郑之世系,请铭诸窆。
谨按宗牒,郑盖厉王之支子,始疏华下之邑,乃在寰列之内。
周之东迁,我实从焉。
再辟虎牢之封,厥居荥圃之地。
春秋之后,布濩蕃衍;
汉晋之际,咺赫盛大。
革履见识于上,或云屏分间其坐。
司农二学,名于当世;
有唐四姓,号为盛阀
因乱侨寓,今籍定平
曾祖缨,赠漳州团练使
祖彦华,仕南唐,领九江节制。
归朝,历右千牛卫大将军,赠上将军
文宝兵部员外郎,累赠工部尚书
沈毅倜傥,好谈兵策。
淳化至道间总领陕计,经略河曲,功不及究,议者惜之。
事具国书及南阳文公所撰之铭。
县君讳信陵字仙仪,即兵部之息也。
閒华令淑,禀诸自然,端粹庄修,盖有馀裕。
以守龟之吉,年十六,归于今虞曹郎中。
清河公偕哲人归,冢妇虔共上下,参和内外,德性之尚,不妄喜愠,以礼防持,动适中节。
《召南·采蘩》所谓能守法度者,陈留有焉。
天禧初,以郊类之庆,用朝闺之例,封荥阳县君
前后泛恩,进封管城永乐千乘陈留,最凡五邑,享寿六十五。
三子。
长次津,太子中舍
次次立,擢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
次道太庙斋郎
贞惠以承世德,开敏而绩门业。
孙三人,塾、坚、壆,皆幼。
一女,适著作郎直集贤院吕溱
虞曹之止临海郡印,归老晋陵陈留深鉴止足,内相然赞。
及得可诏,相随还西,翩翩二雏,接翼而归。
方将优閒家门,含饴弄孙,先露奄忽,惠风已而,岂至数之常然,信天时之不齐。
铭曰:
荥圃之姬国曰郑,后世衣冠为大姓。
东南避地藉延年,累叶相仍覃厚庆。
惠风胜范在陈留,姿度庄修循德性。
清门合作三纪馀,内外参和资辅正。
川上之水何悠悠,韵华委逝不复留。
人间华屋去北里,江外丹旐还西州
仍从先姑安旧陇,永托柏山之幽。
中武将军侬宗旦可右千牛卫将军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一、《西溪文集》卷五
敕某:尔远在徼外,有地与众,而能向义循德,深执忠顺,不失其守。
朕实尔嘉,故迁尔环卫之贵。
其益恭畏无易,以永保尔禄于后。
可。
司封员外郎令狐公墓志铭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西台集》卷一二
公讳挻,字宪周山阳人也,丞相彭阳公楚之六世孙。
好学善属文,年十五时辄补《尚书·》一篇,诸老先生见而异之。
及长,博极经史,贯通诸子百氏,而亦旁治天官、族姓、地理、钟律之说。
尤喜论兵,慨然有大志。
天圣五年进士乙科,为吉州军事推官
丁其父博士忧,服除,为荆南府节度掌书记
因朝廷用兵西方,撰《韬略》、《策论》五十篇以献,诏藏秘阁
闾丘良孙者冒取公所献书三篇上之,除为官。
欧阳公修知其事,欲出秘阁本以正良孙之罪,而不果。
移监鄂州茶场,改著作佐郎签书节度判官公事。
是时元昊数入盗边,西师未解,上求方略之士如不及。
谏官王尧臣荐公有方略可用,召试,对策数千言。
故事,策试优止三等,而公策第二等,遂擢通判延州,赐五品服。
丁其母王夫人忧。
其后契丹聚兵古北口,北方戒严,近臣田况等荐公可任将帅
诏但遣秘书丞通判成德军。
枢密副使富公弼宣抚河北,亦荐公有文武才,可大用。
诏但擢知彭州而已。
太常博士,移知蕲州,未行,改提点两浙路刑狱公事,移江东路,迁祠部度支员外郎
皇祐四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管,连陷缘江九郡,逼广州
公适罢江东京师,多从南方来者问智高事,颇得其要领,而为之策,未有云也。
枢密副使狄公青自请行,天子以为宣抚使,行有日矣。
公见狄公,劳其行,因谓狄公曰:「蛮人阻深走险,时出而战者,用所长也。
如闻智高数胜,去险阻而陈平地,是自弃其所长,而从所短,此正智者用奇之时也」。
因谓狄公曰:「步兵利险,骑兵利平地。
蛮人不知骑兵,而又以谓中国之骑不能到也。
可挟骑士以往,诱致平地,使步兵为正以击其前,骑兵为奇以捣其后,蔑不胜已」。
狄公大然之,因请三千骑以行。
人欢言:「五岭之地,岩险雾毒,中国之步兵犹不可,而况用骑乎」?
及与智高战归仁,卒以骑兵胜,追奔五十馀里,蛮人死者几万计,如公策焉。
公在江东时尝病,及来京师病未已,因请为州,罢监司职事,诏知秀州
司封员外郎、知单州,病益甚,遂致仕而卒矣。
呜呼!
士之强学而有志于当时者亦有也,人莫知之,则老死不可用也。
如公博记广览,献言指事,殆所谓强学而有志于当时者矣。
名公大臣争知之,而官止员外郎,任止州县。
务尽法意以宽民,或拯民于已死,眇然儒生,而一心于吏道者也。
及国家有缓急,乃更能知其大虑,观敌制变,筹度万里之外,犹矢破的。
则如公者,用于平日与有事之时,皆宜也。
虽死不遇,亦可尚已。
曾祖讳某,仕南唐,赠左千牛卫将军
祖讳嗣昌,任供奉官,赠右武卫将军
父讳颂,任国子博士,赠光禄卿
夫人丹阳邵氏,生三子,长曰俅,邓州节度推官
次曰僖,中进士第潞州壶关县
次曰俣,先公卒。
女三人,长适进士闵国均,次适永兴军右司理参军周远,次适进士方奎。
孙九人,曰勃,早亡;
相如进士第
曰勋,曰劝,曰勔,曰勉,曰绩,皆举进士有名,二尚幼也。
公享年六十有七,其卒以嘉祐三年三月十二日,其葬以元符某年某月某日,其葬之地则某州某县某原也。
其书二十八卷藏于家,所谓《韬略》、《策论》者在其中。
铭曰:
公高之别,有晋大夫,曰文子颉,始氏令狐。
秦记太原,汉著伊吾
元魏之守,侯于蓝田
蓝田孙子,为纳言
纳言六世,相唐宣宗
文丽行高,周、彭是封。
丕显丕承,施及于公。
呜呼公乎,学力而渊。
志特且持,少露其奇。
百牍是书,谁与敌远?
决策坐隅,翼之张之。
卒卷不舒,贰延守蕲。
使干江吴,如是已焉。
其命也夫,其命也夫!
孙伯野给事 其四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四、《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八
日者起东南屯兵防秋,所须急若星火,唯恐以乏军污齐斧也。
庐州钤辖司循德已罢,赵武节者权摄。
日受渠数十牒,皆约以军法从事。
颇候陈中玉到官,少贷斧钺之诛。
留落何所不有,聊发千里一笑。
谢奕保宁军节度使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鹤林集》卷五
门下:周首二《南》之化,所以著夫妇之经;
汉疏四姓之封,所以袭衣冠之盛。
兹衍中闱之庆,用推左戚之恩。
粤从廉车,超授斋钺。
扬以明纶之告,肃于会弁之瞻。
具官某柔嘉而明,缜栗而润。
进止合威仪之制,话言循德义之闲。
鸿渐周行,蔼有淑均之誉;
退居私第,恬无华竞之心。
径从文石之清,换授武阶之峻。
为社稷卫,属鞬黼座之南;
宾客言,束带紫宸之北。
虽多仪之济济,常自牧以谦谦。
保衡曾励相于我家,而太姒实助修于阴教。
久矣宫闱之正位,方兹寝庙之告成。
桂栋斯芬,既定毖祠之所;
袆衣有烂,聿严归谒之仪。
岂于常棣之华,不施葛覃之祉?
爰即金华之壤,俾分茸纛之辉。
佚以琳宫,丰之采邑。
于戏!
孝庙眷成肃之弟,爵已列于横班
宁皇褒恭圣之兄,宠复隆于一品。
酌两朝之中典,焕昭代之弥文。
往承于休,益茂而戒。
高安冲道黄真人新殿记庆元四年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四、《松垣文集》卷六、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六、《逍遥山万寿宫通志》卷一五
委世纷而乐清淡,捐利禄而遁山林,自汉梅子真而下鲜若人矣,彼以幻术相欺者君子不道焉。
高安黄君紫庭,晋人也。
父讳辅,字万石,举孝廉,官至御史大夫
惠怀以来,王政不纲,君子见几睹微,飘然远翔。
紫庭仕尚书,雅意好佛,归西山,从许旌阳赤松
故宅在高安郡治东十五里,至唐为祈仙观,我真宗皇帝改赐大中祥符额。
靖康之先,宫殿翚飞,庑廊弘远,金碧炤耀,与逍遥福地争雄。
厄于兵火,所存无几。
草创之初,仅于三清殿基栋宇以祀紫庭香火,逮羽士闵持盈董观事,甫即紫庭旧址作新殿,凡靡钱一百五十万。
经始于庆元丁巳,落成于明年
移紫庭像寓焉,以初殿奉三清,从古迹也。
予尝观紫庭同时,侈鼎钟之贵态、炫貂蝉之荣显于当时者不知几人,然百世而下,使人起敬起畏,翕然归重,乃属紫庭,何耶?
紫庭仙风道骨,浮于世表,惟尊行谊而不尊势利焉耳。
后世士大夫忘远识,胶势利,迷复终身,闻紫庭之风,得无愧乎?
紫庭名仁览,政和二年封冲道真人
予夙慕尚焉,因为纪其大概,俾刻石以诒不朽。
至若举室仙去,远宦暮归,与夫化龙有杖,炼丹有井,则殷宗义之碑刻尚在,予故略之。
定风波 元 · 王吉昌
 押真韵
悟结清凉浩劫因。
生涯淡薄出嚣尘。
物物般般心上离,思纯
克勤虚谷养元神。

接物和光循德柄,无方应变任天真。
豁落圆通精三昧,怀珍。
道人才调特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