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揖”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奏约束梁王立 西汉 · 梁太傅辅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五
一日至十一犯法,臣下愁苦,莫敢亲近,不可谏止。
愿令王,非耕、祠,法驾毋得出宫,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钱财物假赐人(《汉书·梁怀王揖传》:荒王嘉薨,子立嗣。鸿嘉中太傅辅奏,事下丞相御史,请许,奏可。)
上疏理梁王立 西汉 · 谷永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
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春秋》为亲者讳,《诗》云:「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始以恶言案验,既亡事实,而发闺门之私,非本章所指。
王辞又不服,猥强劾,傅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罪断狱,亡益于治道,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
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
臣愚以为王少父同产长,年齿不伦。
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
父同产亦有耻辱之心。
案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
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
文吏蹑寻,不得转移,萌芽之时,加恩勿治,上也。
既已案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
而反命于下吏,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汉书·梁怀王揖附传》:永始中,相禹奏梁王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淫乱事,奏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谷永上疏。)
对讯 西汉 · 梁王立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立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中,独与宦者婢妾居,渐渍小国之俗。
加以质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
往者傅相亦不纯以仁谊辅翼立,大臣皆尚苛刻,刺求微密。
馋臣在其间,左右弄口,积使上下不和,更相眄伺。
宫殿之里,毛厘过失,亡不暴陈。
当伏重诛,以视海内。
数蒙圣恩,得见贳赦
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侥幸得逾于须臾。
谨以实对,伏须重诛(《汉书·梁怀王揖传》:哀帝建平中梁王立复杀人,天子遣廷尉大鸿胪持节即讯,至移书傅相上中尉惶恐免冠对。)
移书梁傅中尉 西汉 · 方赏、毕由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五
王背策戒,悖诿暴妄行,连犯大辟,毒流吏民。
比比蒙恩,不伏重诛,不思改过,复贼杀人。
幸得蒙恩,丞相长史大鸿胪丞即问。
王阳病抵谰,置辞骄嫚,不首主令,与背畔亡异。
丞相御史请收王玺绶,送陈留狱。
明诏加恩,复遣廷尉大鸿胪杂问。
今王当受诏置辞,恐复不首实对。
《书》曰:「至于再三,有不用,我降尔命」。
傅、相、中尉皆以辅正为职:「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匮中,是谁之过也」?
书到,明以晓王。
敢复怀诈,罪过益深。
傅、相以下,不能辅导,有正法(《汉书·梁怀王揖附传》:哀帝建平中梁王立复杀人,天子遣廷尉赏、大鸿胪持节即讯。至,移书傅、相、中尉。)
南阳王冯东海王祗祭礼对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圣恩敦睦,感时增思,悼二王之灵,发哀悯之诏,稽度前典,以正礼制。
窃观故事,前梁怀王临江悯王、齐哀王临淮怀王
并薨无后,同产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未闻前朝修立祭祀。
若临时所施,则不列傅纪。
臣愚以为诸在冲龀,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谥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绝之。
至于一岁之限,不合礼意,又违先帝已然之法,所未敢处(《后汉·孔融传》。)
贾谊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六、《郧溪集》卷一八
屈平窜而死,诋之曰:「何必怀此都也」?
又著《鵩赋》以自开。
扬子云亦曰:「何必湛身哉」?
梁怀王王堕马死,哭泣亦死。
子云迫于莽,投之阁,此又何也?
士君子介穷屈忧急之际,果难自置与?
死之不审所处也,至于创制度,兴礼乐,厝汉于三代,乃曰色尚黄,数用五,则吾曷知于也哉?
贾谊传后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
贾谊自疏远之中,遭遇世主,数言天下事,不忌权倖,至于废斥而不变。
予读其书,固已伟其材而哀其志,与夫世俗偷合苟得,取容一时者异矣。
读《屈原文》、《鵩鸟赋》,又知其于道德性命之理,无不学也。
而考其行事,文帝使傅梁怀王怀王坠马死,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卒。
呜呼!
此又何其好善之笃也。
盖自汉兴,先王之泽熄,道术不明,士忘其本,而役于利害得丧之地,弊聪明于外物,而殁世不知自反。
所谓道德,世固不得而闻矣,安有杰然自信于此者哉?
于斯时,独能不汩于流俗,而以道德自信。
其见于辞者,皆发明天地万物消息盈虚之理,吉凶祸福倚伏之数,圣人君子行止、进退、去就之义。
以列士众庶、贪夫夸者怵迫之徒,同为有徇于物,而纵躯委命,与道翱翔者,独能无累而不忧,其所知宏远矣。
至其行己,亦无悖于古人。
孔子称:「智及之,仁能守之」。
之所知与其所守,亦可以庶几矣。
夫人不能自进于德者,以其不肯责善于己,而好移其过于人,此天下之公患也。
梁王之死,虽有以致之,顾岂非命哉?
独身任其责,忧伤悲涕,以至于死。
此与夫不肯责善于己,而好移其过于人者异矣。
非德性之厚,而笃于好善,安能及此乎?
孔子曰:「未见蹈仁而死者」。
,可谓蹈仁而死矣。
孔子之所思见而不得,是岂可轻也哉!
惜其不幸,不得充其志,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