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毛遇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张季德宝祐四年十二月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巽斋文集》卷一○
季德丙辰冬十二月朔别予归高安,予与之俱至名屋山,望科岭,夜宿于彭氏庵。
初,季德请予,愿得一言名其读书之室。
予未有以告,而尝出《象山语录》使读之,季德有省。
是夜遂与言曰:「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异于深山之野人也几希。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此章予尝讲焉,以为舜得力处究当在深山时。
其后闻见感触,只是一分事。
此讲义是十年前作,想必见之。
今夕更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
水之流行,见禦土石,若用人力开导,则必与除去所禦者。
所禦者不除,则水止于此矣。
水有大小,土石有多寡。
以水之小而遇土石之多,非藉人力之至,安能除之?
今江河之决,水力浩大,流行所至,捲土石而去,土石有尽而水无穷,自此但有江河,岂复有土石?
若使水力小,则人力虽弊弊,其除几何?
此所谓沛然莫之能禦。
盖水力自胜土石,不以人力胜土石也。
吾心天理,气力自大,诸所障蔽乃是外来,何足以相当?
若自处小弱,而弊弊然与之较胜负,曾不知此中蓄而未发者,是以大水源不敢肆,然放去任他吞吐,而欲日竭畚锸之力,先与水开通千万里,其徒劳也甚矣。
岂知此水一决,土石自当辟易,何用如此也。
原其用力徒劳如此,盖由不敢自信,畏土石过甚,而忧水不足以胜之;
若能自信,泰然无事。
予于季德此别无他语,只愿季德反观吾心天理大与不大,真见此大,吾事都了,不见此大,虽忧恼终身,亦无了期」。
说此章已,又说「孔子志学」一章曰:「人言孔子之学十五年十年一进,然以予观之,固是十五年十年一进,而其进岂是逐步跻攀?
曰立、曰不惑、曰知天命、曰耳顺、曰从心所欲不踰矩,句句字字皆是十分快利光明。
未说从心所欲不踰矩,只耳顺已似从心所欲不踰矩
未说耳顺,只知天命已似耳顺;
未说知天命,只不惑已似知天命
未说不惑,只立已似不惑。
若无后一级,则先一级有何不可。
今不于快利光明者观圣人,却看取圣人只是逐节窍通透,则此章内本无此意,此乃子夏子游诸子之学,颜、曾不然也,况孔子乎」?
又与季德言:「予读书不会错综牵合,纵有不晓,亦复何妨大理
观圣贤言道理,譬如观草木生意,枝叶扶疏,纵有偏侧,不害其为天然。
园丁弄巧,必一枝对一枝,一叶对一叶,乍时见之若好,然生意固不如是」。
又与季德言:「震霆一奋,白日一出,清风一发,阳达阴散,皆不俄顷,天地豁然,此岂复有待哉」?
是夜语稍多,彼此皆快于心,次日书之,因以赠别。
某再拜,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然如巨鱼纵大壑,此《象山语录》中所举王子渊是夕语,此意是纵肆无拘碍处。
纵肆于物欲则不可,若天理中得纵肆,岂不快活!
挽童米孙联 近现代 · 蔡蒙
对联 出处: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知交道义,水淡却醪醇,剩今岁京口司征,金焦形胜,招我同游,高会对江流,四十年勖德论文,竟就此一场结束;
遭际初终,红巾与白旆,惟中路鸿毛遇顺,苏皖官声,推君独著,末途惊国变,二千石完名全节,不管他大局翻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