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范镇论周量 北宋 · 胡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玉海》卷八
六十四升为釜,六十四斗为钟,自是容受之量名,殊非短长之尺法。
云「周以八寸尺为量,八八六十四,故容六斗四升」,何穿凿之甚!
保康军节度使苗授加食邑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苏魏公文集》卷二一
门下:行莫大于孝,孝以尊亲为先;
祭则致其严,严以配天为重。
朕钦承谟烈,昭事穹旻,历季秋之吉辛,躬三岁之大享。
樵蒸焜上,既接礼于明神,祼将于京,遂昭功于圣考。
迨兹竣事,推以涣恩,褒嘉元戎,亶扬丕命。
保康军节度房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持节房州诸军事房州刺史上柱国济南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苗授,天姿端厚,性缊沈雄。
杰然师帅之才,奋于州县之职。
干戈卫社,隐若敌国之坚;
谈笑临边,㦎无武将之体。
冒犯矢石,保守封疆。
先帝知其才谋,委成戎阃;
前岁召于边徼,入长殿庐。
谦而有光,宠至益戒,以疾屡请,辞剧弥坚。
解兰、锜之亲兵,领关、陉之重镇。
精禋既戒,祭贡预虔,熙典克成,宠章载锡。
加数邑田之广,衍封干食之多。
褒命非私,酬功惟允。
于戏!
听鼓鼙而思将帅,予不忘于旧勋,守富贵而和人民,尔宜图于远略。
祗服明训,往惟钦哉。
可。
赐新除检校司空保康军节度使知潞州苗授辞免恩命不允诏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苏魏公文集》卷二二
苗授:省所劄子,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卿禀温严之气,有沈毅之谋,擢领十连,入长三卫
惟拱护周庐之重,加训齐卒乘之勤,方倚宿名,遽辞苦疾。
闵烦戎政,特徇雅怀,易节制于房陵,析麾符于上党
中外均劳之寄,可谓优隆;
偃息藩军之馀,无妨颐养。
复览逊辞之奏,何其谦畏之深。
虽嘉乃诚,难从所欲,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都官郎中集贤校理吴彦先司封郎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二、《苏魏公文集》卷二九
敕具官某:恭惟先帝留意艺文,以谓养育贤材,莫先儒馆,因命丞弼,并荐所知,覆以文词、授之美职者,盖亦众矣。
朕嗣位之始,尔彦先应诏来上,是用试尔内禁,置于书林,皆所以成先帝之美也。
今有司又言,尔正秩郎内,凡满四期,校其积勤,甫应迁比。
是用畀尔主爵,列于左曹,亦所以旌服职之劳也。
夫贤者之于国家,岂待爵禄而后劝?
惟兹叙进之法,盖亦功令之常。
尔其休承,益懋远业。
可。
泾州管内观察使舒国公从式奏百姓医人李询可试国子四门助教不理选限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三、《苏魏公文集》卷二九
敕具官某:尝学禁方,能通诊法。
近宗侯之苦疾,访高手以视调。
属览奏封,具言尔力。
因其药喜之应,假以版授之荣。
祇服新恩,益勤善术。
可。
尚书屯田郎中张徽度支郎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七、《苏魏公文集》卷三四
敕某:三省左曹之联,一方漕挽之寄,皆朝廷清要之选也。
非得优通敏裕之士,岂尝轻授之哉?
以尔文中隽科,仕登朝路。
用能治剧,擢赞计于甘泉;
属委使华,出案条于闽部。
休有声采,稔于人言。
方攸司之议年,嘉治课之应最,特迁支度之列,且酬伐阅之劳。
茂对宠光,弥勤远业。
可。
议学校法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九、《苏魏公文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四
臣闻古者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虽王之诸子,卿大夫之子弟及国之俊选皆造焉,三代所以教化行而习俗成者,由此道也。
乡遂之制坏,而学校从而废缺。
汉、晋而下,代有兴置,至唐而后备。
上都国子监以总六学之务,设官则有祭酒司业为之长,博士助教直讲为之训导监丞主簿掌其政令。
外则京府州县各有学,并置博士助教以主训授之职。
由是党庠、遂序、国学之制稍稍复矣。
国朝自景祐以来,天下建学,庆历以后,数立规程,自是诸儒,知所宗尚。
岁月寖久,生师益增。
然而黉校之间,未闻有业成通经之士显著于时,而副朝廷之选用者。
今明诏将议改制,而降意于询访,兹诚治世之先务,而圣主所当留神也。
臣窃谓本朝学制大抵仿唐之旧,然而设官有未备,而教导有未至,故积日虽久,而成效无闻也。
何以言之?
唐制学官,国学则博士助教各二人,直讲四人,大成十人,学生三百人。
太学四门学,则博士助教各三人,学生各五百人,而四门又有俊士八百人。
律、书、算学则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五十人至三十人。
今之学官直讲说书共八人,而无国子、太学、四门之别,职事又无殿最之课。
太学生止于三百人,广文生则三岁试补,但随秋赋,而不转两学。
听习律学,虽有其名,而无其职。
书、算则又阙焉。
唐之学官,每岁终考校,以训授功业多少为殿最。
学生则以业成通两经以上者,上于监。
祭酒司业策试,优者上于礼部,大成上于吏部
今二者咸无焉,其法制灭裂如此,而欲责其壹道德而广教化,势不可得也。
必欲别为新规,臣愚以谓积习既久,未易更张,莫若即旧法而增损之,则便而易行也。
学官八人,谓宜各令分掌职事。
五人专职讲说,人各一经。
《春秋》兼三《传》,《礼记》兼《周礼》、《仪礼》,并为大经,各限二年讲毕。
《毛诗》为中经,限一年半。
《周易》、《尚书》为小经。
限一年。
三人掌教诸生,以诗赋、文论、经史之大义及时务策,仍轮日直学,以待诸生请问疑义,并出公试题目。
若考校试卷,则八人通主之。
其教导有方,成效显著,为诸生凛伏者,候及三年,委判监官闻于朝廷,望赐召试馆阁职事。
其不职者,罢免之。
学生以五百人为额,逐日早分经听受,每经百人。
仍兼习《孝经》、《论语》,听读罢,则课习文史。
每月公试三,学官考校优劣,分三等,揭名于学,以为劝沮。
监丞掌其课最,主簿纠其违慢。
每一经讲毕,监上于判,监集官策试大义十道,次日口说十道。
各定为三等,大义通十,并口说明白,能发明圣贤深蕴者,为优等;
大义通六及口说俱者,为次等;
不及六通,为下等。
其通一大经,或一中经兼一下经,试入优等者,上于朝廷,望加旌拔,或直送省试。
仍许特奏名次等,籍其名以俟再试。
甄别下等,本学常加敦勉。
其文行道艺超绝伦辈,朝野所知者,不拘常例,并许举荐,以备朝廷擢用。
其律、书、算等,亦望各立一学,量置生徒,庶令学者粗知本原,以之入官,不至墙面也。
州郡之学,每州请置经学博士一员(或只以教授名官。),内举人及三百人以上者,朝廷为选差正官,三年为一任。
如能举职有效者,任满日本州为保荐之,乞加旌擢。
其馀本州辟召有科名守选官员或经行纯粹之士,上于本路,列奏朝廷,俟旨补授,仍给本学公钱为俸,亦以三年为任,任满保荐如正官。
法内命官,望加优奖。
举人以闲官,再授之职。
每州仍置说书一员(生徒二百人以上三人,一百以上二人。),以本郡有经术文行之士,为乡里所推者充。
仍从生徒众举,州为补置。
本州无其人,则请于邻州,使专讲说。
诸生听读课试,亦约太学之例。
如有经术精博、文艺优长者上于州,州为覆试,籍其名以补学职。
俟及三年,显有功效者说书同。),举送国子监,与通经者同试。
县学置助教一员(或只以教授为名。),推举如州说书例,兼主讲说教授之事。
诸生有业成通经者,上于州学,与通经者校试,举送州县。
既立学校,须藉公费,望许摽拨本处闲田或户绝及僧寺庄土多处,斟酌移割入学充职田天圣中王随江宁府,请以山道宫庄田充本处书院职田,诏从之。),随生徒多少以定顷亩。
州县为差人主持,勾收课利入学,以助支费。
条约既备,奖劝既行,则人人各务本业,穷经学文,不三五年可以丕革旧俗矣。
李定词头劄子(二 熙宁三年四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九、《苏魏公文集》卷一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宋史》卷三四○《苏颂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六、《经世八编》卷一五、《右编》卷三○
今月二十三日中书劄子节文,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李大临状,所有李定除官制内有未便,奉圣旨令苏某依前降指挥撰词。
臣窃以官品有高下,职事有闲剧,皆所以待才能之士;
擢授有资级,保任有常法,亦所以抑奔竞之途。
由古以来,兹道不易。
祖宗之朝,或有自起孤远而登显要者。
盖天下初定,士或弃草莱而不用,故不得不广搜扬之路。
真宗仁宗以来,每有除授,虽幽人异士,亦不至超越资品。
盖承平之代,事有纪律,故不得不因用资品选授之法。
今朝廷清明,俊乂并用,进任台端,动有成规。
远州幕官,非有积累之资,明白之效,偶因召对,一言称旨,便台官
政府既已奉行,有司不能抗议,使制命遂下,四方耸闻。
仕进之间,岂无觖望。
况今天下之广,英豪之众,他日或更有非常之人又过于此,夤缘进见,奏对称旨,则复以何官处之?
寖渐不已,诚恐高官要秩,或可以歧路而致。
事有万一,不可不防。
臣所以区区建言者,上以遵朝廷之法制,下以尽有司之职业耳。
谨按《六典》,中书舍人之职,凡诏旨制敕皆按典故,而起草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
故前后舍人论列差除,用典故而蒙改正者非一。
三院御史中丞学士荐举朝臣,乃典故也,或不应此,其敢无言?
去岁以京官除授,所以无言者,以前有诏令故也。
今若先立定制,许于幕职官中擢选三院,则臣等复有何言而违拒耶?
况定之此制,前日敏求大临洎臣皆知不应近制,是以各有论奏。
今再被诏旨,若便奏行,是臣故违官守,自作二三,上累圣明,孰任其责?
窃谓威福之柄,人主得以自专;
官守有责,臣下得以固执。
若朝廷以定才实非常,则当特与改官,别职任,随资超用,无所不可,不必弃越近制,处之宪纲。
若臣上惧严诛,腼颜起草,诚虑门下封驳不肯放过。
纵门下不举,则言事之臣必须重有论列,或畏议,固执不敢祗受。
是臣一废职事而致论议互起,烦渎圣听,则臣之罪戾,死有馀责。
所有李定除官制未敢具草。
谢吏部侍郎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三、《苏魏公文集》卷三八
臣某言:伏奉制命,蒙恩特授臣通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者。
治典一新,官仪大正。
简求髦彦,若时训迪之谟;
振举滞遗,遂及妄庸之迹。
仰膺殊渥,载惕丹诚。
臣某中谢。)窃惟在昔哲王,并建众职。
内则三公四辅,翼赞于皇猷;
外则六卿百司,经营于世务。
道揆法守之叙,无言厖事易之非。
故官得其人,而庶政惟和
事任其责,而万目自举。
致治之极,何莫由斯。
后王狃于因循,流品从而杂揉。
台省清崇之秩,或假宠以叙迁;
中外典领之科,因渐增于别使。
朱紫无辨,要领莫寻。
垂百数年,宜有丕变。
敝久必复,圣断惟精。
霈然发于德音,将以覈其名实。
文阶之等级,所以革去虚称;
据职事之剧閒,所以裁为中制。
稽于古则文而不僿,验于今则简而易从。
炳焉三代之规模,垂为百世之典则。
涣号之始,佥言允谐。
《周礼》太平之书,方复行于圣旦;
尚书百官之本,任尤重于选曹
铨综人流,助毗风化。
建正置贰,使率属而有差;
因能任官,谅非贤而罔治。
伏念臣早缘孤进,偶擢近班。
荏苒岁时,愧无尘露之益;
间关忧患,寖伤齿发之衰。
一昨误被甄收,预闻制作。
迂儒曲学,何补旧仪之遗;
近列清曹,并尘虚授之奖。
况具员之初备,在首举以尤艰。
恩以假人,用非有次。
勉临所治,益畏攸箴。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蕴天纵之多能,富日新之盛德,步骤,庶绩凝于九工;
跨越汉唐,新书高于《六典》。
特隆异数,式序群才。
振鹭充庭,既集羽仪之盛;
疲驽伏枥,亦参仗卫之荣。
谁料衰迟,适遭际会,敢不率循诏旨,探练故常。
司籍之所藏,急古人之先务。
重念邅回之久,已甘弃置之中。
睿明素审其无他,枯朽屡蒙于再造。
超官赋禄,皆清衷特达之知;
揣分量能,实望外踰涯之幸。
属限牵拘于严格,无由叙对于清间。
感极涕零,言殚喻拙。
姑自期于瘁尽,庶不累于圣明。
臣无任。
辞免右仆射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五、《苏魏公文集》卷四一
臣某言:伏奉制命,特授臣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加上柱国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臣寻具劄子辞免,伏蒙圣慈特降中使赐臣诏书不允者。
告廷命下,鼎司误擢于非才;
捧制魂惊,囊奏辄辞于异数。
祗被玺书之宠答,恭承天旨之恩褒。
义有未安,理难终默。
臣某中谢。)臣闻昔圣王之命相也,必先审观器能,稽参行实。
知其可任也,然犹考之蓍龟,谋及卿士,而后授之,其重如此。
故能表率百官,缉熙庶绩,以辅成王业,而寅亮天工。
属逢治朝,慎重名器,公台并进,豪杰相望。
如臣至愚,本非大受,有能俱短,自知甚明。
覈其艺文,不离刀笔箱箧,盖史官博士之才
发于事业,惟在期会簿书,非大臣公辅之器。
徒以知二圣,预列近司,阅岁再期,洿朝累久。
赞功论道,硁硁不逮于众人;
询事考言,碌碌每虞于大谴。
加之暮齿,已绝进心。
骤膺右弼之咨,兼重二台之委。
力小任重,罙负不胜之忧;
福过灾生,斯为必至之理。
敢殚再渎之恳,仰俟曰俞之音。
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推鸿造之生成,察羸躯之疲曳,博求时望,参听师佥。
必有筑岩兆梦之贤,来符爰立;
庶使凿址益高之累,不在孤危。
干渎宸严。
臣无任。
普宁郡辞免明堂加恩第一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九、《苏魏公文集》卷四六
伏以配天盛礼,属熙事之休成;
丽泽洪恩,虽尸臣而毕逮。
顾无名而服宠,辄沥恳以祈辞中谢。)
窃以恩胜于义,则处之有未安;
赏非其功,则受之为不韪。
而臣自惟弱质,未亲保傅之严;
弗离禁庭,已忝王公之贵。
伏况才非早慧,学谢少成。
德禄不酬,每有凿墉之戒;
高明难处,窃怀瞰室之虞。
何补盛时,乃叨厚贶。
伏望皇帝陛下曲从人欲,特轸天衷。
察其取少而辞多,不为虚矫;
毋使贪荣而冒宠,自速满盈。
恳款之诚,矜怜是冀。
普宁郡辞免明堂加恩第二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九、《苏魏公文集》卷四六
伏以义有弗安,辄具陈于前奏;
恩无与量,犹未赐于俞音。
敢冒威颜,更殚馀恳中谢。)
臣闻功多而赏厚,则下无觊觎;
德薄而位尊,则盗思夺伐。
故圣人慎于赋禄,而贤者戒于贪功。
宠或踰涯,满心招损。
伏念臣猥缘支属,曲荷眷怜。
生成皆自于禁中,朝夕不离于上侧。
帝舜之惇叙九族,明皇之友爱诸王,在臣所蒙,方古已过。
若乃讲三年之宗祀,致四海之欢心,庆未遍于有劳,惠乃先于慈幼。
佥言靡协,衷恳宁安。
伏望皇帝陛下徇群议于大公,抑私恩于内治。
听从自列,亟寝前褒。
俾无虚受之讥,不累承平之化。
进仪象状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一
吏部尚书臣颂先准元祐元年冬十一月诏旨,定夺新旧浑仪。
寻集日官及检详应前后论列干證文字,赴翰林天文院、太史局两处对得新浑仪系至道皇祐中置造,并堪行用。
旧浑仪系熙宁中所造,环器怯薄,水趺低垫,难以行使。
奉圣旨下秘书省依所定施行。
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
至于测候,须人运动,人手有高下,故躔度亦随而移转,是致两竞,各指得失,终无定论。
盖古人测候天数,其法有二:一曰浑天仪。
规天矩地,机隐于内,上布经躔,以考日星行度,察寒暑进退,如张衡浑天、开元水运铜浑是也。
二曰铜候仪。
今新旧浑仪、翰林天文院与太史局所用者是也。
又案吴中常侍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积代相传,谓之机衡。
其为用也,以察三光,以分宿度者也。
又有浑天象者,以著天体,以布星辰。
二者以考于天盖密矣」。
详此则浑天仪、铜浑仪之外,又有浑天象,凡三器也。
浑天象,历代罕传其制,惟《隋书·志》称梁代秘府有之,云是宋元嘉中所造者。
由是而言,古人候天,具此三器,乃能尽妙,今惟一法,诚恐未得亲密。
然则张衡之制,史失其传;
开元旧器,唐世已亡。
国朝太平兴国初,巴蜀人张思训首创其式以献,太宗皇帝召工造于禁中,踰年而成,诏置文明殿(今文德殿是也。)鼓楼下,题曰「太平浑仪」。
思训死,机绳断坏,无复知其法制者。
臣昨访问得吏部守当官韩公廉通《九章算术》,常以钩股法推考天度。
臣切思古人言天有《周髀》之术,其说曰:「髀,股也;
股者,表也。
日行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钩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表股,周人受之,故曰《周髀》。
若通此术,则天数从可知也」。
因说与张衡、一行、梁令瓒张思训法式大纲,问其可以寻究依仿制造否?
人称若据《算术》,案器象,亦可成就。
既而撰到《九章钩股测验浑天书》一卷,并造到木样机轮一坐。
臣观其器范,虽不尽如古人之说,然激水运轮,亦有巧思,若令造作,必有可取。
遂具奏陈,乞先创木样进呈,差官试验,如候天有准,即别造铜器。
二年八月十六日诏,如臣所请置局,差官及专作材料等。
奏差郑州原武主簿、充寿州州学教授王沇之充专监造作,兼管勾收支官物。
太史局夏官正周日严、秋官正于太古、冬官正张仲宣等,与韩公廉同充制度官。
局生袁惟几、苗景、张端节、刘仲景,学生侯永和、于汤臣,测验晷景、刻漏等都作人员尹清,部辖指画工作。
至三年五月,先造成小样,有旨赴都堂呈验。
自后造大木样,至十二月工毕。
又奏乞差承受内臣一员赴局,预先指说前件仪法,准备内中进呈日有宣问。
十月入内内侍省差到供奉官黄卿从。
至闰十二月二日,具劄子取禀安立去处,得旨置于集英殿
臣谨案历代天文之器,制范颇多,法亦小异,至于激水运机,其用则一。
盖天者运行不息,水者注之不竭,以不竭之流,逐不息之运,茍注挹均调,则参校旋转之势,无有差舛也。
张衡《浑天》云:「置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司之者闭户唱之,以告灵台之观天者。
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符合」。
唐开元中,诏浮屠一行与率府兵曹梁令瓒及诸术士,更造铸铜浑仪,为之圆天之象,具列宿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
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正东行一度,月行十二度有奇,凡二十九转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
仍置木匮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上。
又立二木偶人于地平之前,置钟鼓,使木人自然撞击,以候辰刻,命之曰「水运浑天俯视图」。
既成,置武成殿前,以示百僚。
梁朝浑象以木为之,其圆如丸,遍体布二十八宿、三家星(谓巫咸石申甘德三家星图,以青、黄、赤三色别之。),黄、赤道及天河等别为横规,环以绕其外,上下半之以象地。
张思训浑仪,为楼数层,高丈馀,中有轮轴关柱,激水以运轮。
又有直神摇铃、扣钟、击鼓,每一昼夜周而复始。
又有十二神,各直一时,时至则自执牌循,环而出报,随刻数以定昼夜之长短。
至冬水凝,运行迟涩,则以水银代之,故无差舛。
又有日月星象,皆取仰观。
案旧法,日月行度皆人所运,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
然则据上所述张衡所谓灵台之璇玑者,兼浑仪、候仪之法也;
置密室中者,浑象也。
葛洪云:「张平子陆公纪之徒张衡字平子陆绩字公纪。),咸以为推步七曜之运,以度历象昏明之證候」。
校以三八之气,考以刻漏之分,占晷景之往来,求形验于事情,莫密于浑象也。
开元水运俯视图,亦浑象也。
思训准开元之法,而上以盖为紫宫,旁为周天度,而正东西转,出其新意也。
今则兼采诸家之说,备存仪象之器,共置一台中。
台有二隔,浑仪置于上,浑象置于下,枢机轮轴隐于中,钟鼓、时刻、司辰运于轮上,木阁五层蔽于前,司辰击鼓、摇铃、执牌出没于阁内,以水激轮,轮转而仪象皆动,此兼用诸家之法也。
浑仪则上候三辰之行度,增黄道为单环,环中日见半体,使望筒常指日月,体常在筒窍中。
天西行一周,日东移一度,此出新意也。
浑象则列紫宫于北,顶布中外官星二十八舍,周天度、黄赤道、天河遍于天体,此用王蕃及《隋志》所说也。
又以五色珠为日月五星,贯以丝绳,两末以钩环挂于南北轴,依七曜盈缩迟疾,留逆移徙,今常在见行躔次之内,昼夜随天而旋,使人于其旁验星在之次,与台上测验相应,以不差为准。
此用一行、思训所说而增损之也。
二器皆出一机,以水激之,不由人力。
校之前古,疏密虽未易知,而器度算数,亦彷佛其遗象也。
又制刻漏四副,一曰浮箭漏,二曰稗漏,皆与今太史朝堂所用略同;
三曰沈箭漏,四曰不息漏,并采用术人所制法式,置于别室,使挈壶专掌,逐时刻与仪象互相参考,以合天星行度为正,所以验器数与天运不差,则寒暑气候自正也。
《虞书》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盖观四七之中星,以知节候之早晚。
考《灵耀》曰:「观玉仪之游,昏明主时,乃命中星者也。
璇玑中而星未中为急,急则日过其度,月不及其宿;
璇玑未中而星中为舒,舒则日不及其度,月过其宿;
璇玑中而星中为调,调则风雨时,庶草蕃庑,而五谷登,万事康」。
由是言之,观璇玑者不独视天时而布政令,抑欲察灾祥而省得失也。
《易》曰「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此之谓也。
今依《月令》创为四时,中星图以晓昏之度,附于卷后,将以上备圣主南面之省观,此仪象之大用也。
又上论浑天仪、铜候仪、浑天象三器不同,古人之说,亦有所未尽。
陈、苗谓张衡所造盖亦止在浑象七曜,而何承天莫辨仪象之异,若但以一名命之,则不能尽其妙用也。
今新制备二器而通三用,当总谓之「浑天」。
恭俟圣鉴,以正其名也。
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侍读上护军武功郡开国侯苏颂(《新仪象法要》卷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玉海》卷四。)
辞免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劄子 其一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一、《苏魏公文集》卷六九
臣今月初九日,准閤门差人赐到官诰,伏蒙圣恩特授依前左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者。
方俟谴投,遽闻宠命,跼天蹐地,莫敢遑宁。
臣伏以仁宗皇帝大学士,宠待师儒之官;
真宗皇帝宫观使,非见执政未尝兼领。
近年虽有除授前宰执之例,皆时望宿德,然后授之
而臣辅政无状,坐致台劾。
圣恩宽大,未忍加诛,许其善罢,已为徼幸。
而又以美职,处之宴閒,虽天地生成之恩,何以过此。
然念臣早以疲惫,屡控恳诚,乞还印章,愿归田里,久未获请,深愧强颜。
反因赦过之私,并有非常之命,惧玷名器,不厌人言。
伏望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矜怜戆愚,收还新命,许遂前请,得养馀龄。
所有告命,已牒閤门,未敢祗受,伏乞圣慈,特赐俞允。
郭京评事康定二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六、《苏魏公文集》卷六七
康定二年春,西寇犯渭城泾原守以闻。
天子闵然念边民之数被其患,思谋永逸之计,乃更命近臣往督师律,元戎偏帅,奔走率职,罔解其勤。
居无几何,又诏吴兴滕公为刑曹副郎、直集贤书殿,往镇泾阳,维是泾原诸军皆隶焉。
滕公奉命驰至阙下,进见之际,圣主知遇之厚恩,得奇玮魁梧之人以助军旅之画,乃言处士郭君于上曰:「斯人博学而多谋,重义而轻利。
一举进士,不上第而退居九华,盖三十年遂亡仕进心。
若擢居戎幕,必能出奇吐谋,以赞帷幄之论」。
上曰:「是尝一二臣为吾言之者,行用之矣」。
即日制诏池阳郡守给装钱,起生传赴京师
至则特旨赐廷对,口陈兵家成败之策,边徼之利害,攻戍之得失。
诸臣所未能言者,悉为之对,可不可皆合当世之务。
天子悦之,乃以廷尉平命生往参谋陕西军事。
于是公卿相赞于朝廷,士相庆于闾巷,以谓天子用处士矣,自兹下情得以上通矣,主恩得以天下达矣,草泽之贤者得以自进而议时政矣,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或有谓生曰:「天子所以擢滕公滕公所以荐先生于天子而幸用之。
而未闻先生所以论报主恩、感遇知己之意」先生曰:「吁!
是言也,于我何有哉!
滕公尚书散郎升名曹、直书殿职,由刺中州而任方镇要冲兵屯之地,直匈奴之孔道,国家倚之犹藩屏焉。
宠迁之若是,岂天子私其人而授之耶?
盖知其才之可任而效之有可责耳。
天子用公之言,而吾自布衣召见,不由覆试而官。
盖国家择人而委任耳,岂私于我一布衣哉?
彼既不以私而荐任,岂可以私而言报耶?
虽然,固当早夜思之,筹虑愊亿,期绩用之可成焉」。
某时闻生之言而内喜,且言曰:「是举也,可谓上下俱适其道耶!
诚使朝廷为官用人,推择信任皆若是之笃,则何云上有旷官而下有遗才乎?
使当时公卿百吏修职奉上皆若滕公之感遇主知,郭生之尽心公家,则何云政事隳堕、国听壅塞耶?
上举之若彼之得,下行之如此之善,予将见俘匈渠于稿街,旋凯歌于京城,休戈息兵,拯人罢劳,其斯举矣,不曰美哉」!
生之行也,士大夫多以言赠,予犹并叙其所尝道者,以为其规。
江宁县题名记庆历六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九、《苏魏公文集》卷六四、《景定建康志》卷二七、乾隆《江宁县新志》卷一二
县令题名,旧无其传。
某始到职,以非便民先急之务,而未遑经营也。
一日,乡民有讼田者,辞连数室,咸造于庭,纷辨交争,初莫能决。
讯其剂约,则曰「亡之矣」;
讯其移受之始,曰「不能记矣」。
所能言者,某令时按某事至某之邻乡,实某祖受田立籍之岁也,县有版籍盖载之矣。
因求其令在事之年,而邑之胥吏皆无能言者。
乃为之捃摭数十年簿书,始见其令之官氏。
阅其籍,果得讼田者之祖名,具载其地数,而侵冒者乃诎。
某于是叹曰:昔之居官者去而留名氏、记岁月于府寺,岂特好事者为之哉,是亦有谓尔。
斯狱也,以令之官寺,乃得致讼之岁月,因版籍而后知民之情伪。
版籍虽具,而民不能言其岁月;
县令虽去,而民犹能言其为治之迹。
是令去而题名于后,不为无益于治理也。
于是条令前令官称姓名,起开宝李氏去国,郡邑归职方,始命王官,迄兹庆历六年,凡七十载,历三十八令,而拙者继焉。
因命砻石纪其交承之次第,龛于听事之壁间,非惟纪乎岁月而已。
又念夫居是职者,坐广居,享丰禄,假天子威刑,案籍以涖职事,其不能廑体以督簿书之务,平心以待生齿之讼,殆非朝廷所以建官分职之意也。
矧在是邑,密负大府,号为望县
其地之广袤百里有畸,编户逾二万,而间年逋逃未复者且千齿,倍户有半,而隶名于力役胥徒者几三十之一。
其赋徭之重轻、资货之移用、兼并之强弱、纷争之是非,盖日有焉,一系乎长人者之决之也。
茍失其当,民实受弊,在治者得不为之用心哉?
故予因纪年而又论政,又书其命事之由于左方,将以告于民官,庶几悉意民务,毋俾其人曰某令者治某事而非是。
吾将何告焉?
姑待来者听治之。
非惟警于来者,抑将以自警焉。
则曰升斯堂而受牒诉,举而视之曰:前日某事,其人称某令之不治,则予之弊事,是必将审覆其词而求索其情,亦冀臻夫理而少纾其责也。
朝议大夫致仕石君墓碣铭绍圣元年十二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五、《苏魏公文集》卷五五
朝议大夫致仕新昌石君,讳牧之字圣咨
庆历二年进士,予同年生也。
姿韵沈雅,志操高远。
幼无它好,惟读书是嗜。
未冠,从乡举,籍籍场屋间,宿儒父兄行皆器重推先之。
二十七登科,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以便亲,就下补杭州新城
台州天台
自初任已有能名,于时故相王荆公鄞县枢直陈公襄仙居号「江东三贤宰」。
满岁,用荐格改著作佐郎,九迁至朝议
比岁课者三遇皇祐明堂,嘉祐治平元丰登极,霈恩者四见。
保甲括牧地,有劳减年者再。
凡知江宁盐城雍丘三县,通判温、湖、舒、建四州。
江宁、温、湖以别荐,服丧避亲,不赴建安,以亲疾请侍养,不待满罢去。
入朝为越王宫太学教授,监在京曲院,其盐城雍丘邸用近臣别荐,最后朝选知温州
所至治迹见纪。
初,馀杭发十县官部丁夫治浙江堤岸,未几,秋潮𠻳齧堤坏,独新城所治无患,太守方公偕嘉之,为言于朝。
增广天台县学,择乡先生居师授之任,以延俊造,县事间则亲为讲说。
远近向慕,负笈而至者若王景山余京、方援、伍原辈,同时出黉下,后皆为闻人。
陈公尝为文以纪其事。
先是,邑有母告子不禀教令者,讯之,无大故。
乃呼之前,喻以子事父母之道,丁宁训教,使急归奉养。
后二十年,行李过其境上,母子泣拜马首曰:「无状子自蒙教戒,感惧惕厉,遂为善良」。
闻者以为近古循吏之政。
盐城海寇惊挠乡聚,州使督迫追捕,符移狎至,初不为动。
徐料村社义户,得勇悍敢前者千馀,命军校部勒教以兵仗,寇闻,鼠伏鸟散。
熙宁初,颁常平发歛暨役人免募法,州县急于期会,因致烦扰。
诏遣侯叔献察访雍丘,询之父老,咸曰:「编户但知变法,而不知变法之扰」。
叔献以闻,朝廷方议褒擢,后使者以为推行未尽而止,然犹被保甲牧地之赏。
始莅永嘉,病火政素怠,飓风至则焮焰绵亘,奸人利救焚𣤸敚,吏恬不怪,寖以成弊。
因举行火保之令,预为约束使知,有犯联坐。
一日火作,亲率部伍,视畚挶绠缶之,不悉力者收之,馀悉竞前,俄顷而扑灭,自是其弊遂革。
又患州境近盐,盐禁益密,黥隶相望,而犯者不少衰止,岁课亏损,责及郡官。
于是为设方略,急监临而宽捕吏,限以煮海之数,每亭灶启闭,牢盆出纳,须监官与捕吏亲临,铢两不入私门,贾贩既无所得,不数月,刑省而课羡。
州郭有通衢,名五马,阂塞不通人行久矣,问吏属,则曰:「俗传辟之利举子而不利长人」。
乃诋曰:「有是乎」!
立命撤屋开路,自尔通衢不绝,后累有登科者,温人至今德之。
久之,治办益无事,间或会宾僚追文酒之乐,继以酬唱篇咏,不日盈编轴。
好事者集成二十卷,目曰《永嘉唱和》云。
罢郡时年才六十六,遂有归休之志,上封告老,以本官致仕。
圣咨早厉士节,出处进退,不蕲茍得。
晚年通性命之理,视死生穷达为一致,故淡于荣利。
精力方强,遽知止足,还乡里,即祖居为宴坐之地。
是时昆弟罢郡退居数人,相与游息山水间,友于群从,超然有适,如是三年。
而绝州县省谒十年,而废宴会、撤笔砚十三年,年七十九矣。
尽屏去服玩,青编黄卷亦不复问览,居常默坐,世累都遣。
一日盥沐,更衣就寝,无一语,嗒然而逝。
虽脱屣蝉蜕,无易于此。
时元祐八年冬十一月十三日也。
遗书一编,疏五十馀事。
处理家政,至于厥歛之具、丧葬之节、宾客之礼、子孙之戒,纤悉无遗者。
门人叶经叙其始末为《往生录》。
呜呼!
达生悟理,神识不昧,泰豫若是,岂力学行己自我得之者耶?
其性质纯茂,孝友忠实,虽勉励敦修之有素,抑所禀赋之本厚耶?
故嘉言美行,为人称道者多矣
少时常贽所为歌诗于范文正公,公谓其《孤雁》、《晚望》二篇有古人风。
后以《时政十事》上韩魏公,如钱币盐法之类,皆见施行。
天台日,太守元章简公待以僚友,常曰:「如公文雅,县令淹才,烦碎之务,委之佐尉可也」。
赵清献公归老过温,其子屼方为倅贰,公每戒之曰「善事石君」。
宣献公杜正献公常以在朝不及荐用为恨。
观当时名公贤卿许与之言,则人材可知也。
其著于笔札则有《易论》、《解经训传》、杂文、歌诗总七十卷藏于家。
见其书则学术可知也。
寿昌县君王氏,尚书屯田员外郎贲之女。
子男子五:常州晋陵尉景雩早卒,进士需,明州奉化尉景零,天台雯,乡贡进士震。
女子七,苏州长州叶庭实、泽州陵川王庆叟、南剑州将乐县令江汝言、进士张褫、马景文李景常、虞,皆其婿也。
诸子世学,需就养不仕,雯践父官。
诸婿业官乡举有闻。
孙二十五人,曾孙七人。
雯等奉治命,以绍圣元年十二月某日葬于县之九岩山某原。
冢茔封域,悉如遗书平日经画之旨。
雯自越千里之润,袖书与祠部君所述《行录》见抵,且扳先君同榜之契,丐文以表墓隧。
时予方有家故,未遑属稿。
中岁再至,请益悫。
每念平昔与圣咨游甚久,又尝论天下士族,知新昌之世,且嘉孝嗣往复之勤,思尽述终之志,可无纪乎。
案石氏系出青社,唐季初,祖某避地徙,因家新昌
曾祖延俸,仕钱氏为某官,祖渥隐晦不仕,父待用赠金紫光禄大夫
祖孙居越数世百馀年,遘圣代右文,得以诗书教其子弟。
天圣中,世父待举始擢进士第,官至秘书丞
自是登科者常不绝。
庆历榜同时昆弟三人在选中,而居显仕者相踵,枝叶繁衍,从进士者又倍于向时。
呜呼,盛矣!
故悉书之,又系以碣铭云:
学充乎中,行著乎外。
其有云为,名称必大。
在己所安,存亡进退。
及物之利,中和惠爱。
仕而知止,终远辱殆。
没不怛化,游神定泰。
呜呼圣咨,考履无悔。
善生安死,令名如在。
太子少傅致仕赠太子太保孙公墓志铭治平三年七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五、《苏魏公文集》卷五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尚书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孙公讳抃,以嘉祐七年三月上封求解畿近,拜观文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同群牧制置使
后二年二月,以疾谢不能朝,乞上还所居官,拜太子少傅致仕。
其年十一月戊辰薨于春明坊居第。
薨后十九月,乃克葬于开封县新里乡之刘柴原,实治平三年七月癸酉也。
公之薨也,天子以先帝执政臣,赙恤甚厚,为罢垂拱朝一日,特遣中使存问其家事,又赠黄金百两,制赠太子太保,升其二子官一等,一异姓亲为斋郎
有司案礼尚书官,谥曰文懿
其葬也,诸孤议请铭于公常所亲善者,谓无若某厚。
某于是考察其言行功状,镵于石而纳于圹云。
公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初名贯字道卿
生五年而学为诗,往往有警句传于人。
尝贽文谒成都尹凌策,将以童子荐之,顾其幼且孤而止。
后累举进士,更今讳。
天圣八年拔甲科,擢大理评事通判绛州
代还试学士院,以太常丞集贤院判尚书祠部,迁开封府推官,徙判三司开拆司,又试中书,以右正言知制诰
庆历二年,召入翰林学士,三迁其官至吏部郎中,又帖其职为兼侍读学士,充史馆修撰
皇祐五年五月,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在职二年,上书曰:「臣无状,在台阁无所补益,愿得一州以自效」。
朝廷重违其诚,而不忍使之去外,乃授以学士承旨侍读,修撰如旧。
又再迁其官礼部侍郎
嘉祐五年四月程太保解枢密,上念大臣数以言罢,益艰其选用,乃不以常次擢公为枢密副使,不尽八月,遂参预大政焉。
其别使自升近职,历判登闻检院国子监太常寺兼礼仪、昭文馆尚书刑部吏部流内铨,都省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权知庆历六年贡举,糺察在京刑狱,提举诸司库务醴泉观公事,磨勘路提点刑狱转运使课绩,出疆为契丹国信使
其为中丞,以宪台纲纪百司,又有言责,故事不兼他职,得请解审官
自是以为著令。
二府同修枢密院中书《时政记》,提举三馆秘阁书籍,同译经润文。
公自登朝迄谢事,扬历显剧,通三十年,惟两服亲丧解职五岁,自是不去朝廷。
特为仁宗所器待,尝从容赐对,语人君大体。
公对曰:「人君继天保民,惟兢慎勤俭,任贤纳谏,故能享恭己之名,而延卜年之庆」。
他日又问求贤致治之道,公曰:「方今天下所谓贤者,陛下用之殆遍。
诚愿责其远致,毋以一事不效去之,则人人得尽其才而助成治道矣」。
方是时,上委政二府,而宿望大臣在外者久不进用,公意以此感悟上,上欣然开纳,后闻公议事平恕,称之曰:「老成人所为固不同」。
在两禁十五年,壹意文翰,语未尝及朝政。
暨为中丞,访天下事,有不得于心,则抗章论列,指切时病,一无所避。
然其言逊而事显,不以激讦为直,欲人主信而易行。
以此多见听用。
内侍守忠特恩遥领武宁军节度,制下,谏官、御史固争不能得。
公最后上疏曰:「太宗时王继恩有军功,不过授宣政使,今守忠信宿旧,然无继恩功,而节度使将帅极任,非特宣政之比,若轻授之,是弃祖宗法也」。
上即日为追寝守忠命。
温成后之丧,大建陵庙。
公言本朝宗庙事皆集三省议乃定,请以付外如故事。
不报,又合诸御史求对,面陈非便,至再拜以请。
上亦为改容逊谢之。
其后罢立忌日,去庙乐,园陵使得更为监护葬事,繄公所启也。
二府虽不久,而建言亦多。
尝谓承平世边臣有劳,不可以官赏,恐徼功者生事于疆场。
三司使宜用敦厚有经术之人,使宽天下财利,茍以趋办应猝为任职,则掊克之患滋长矣。
诸公深以其言为然。
素喜荐士,善论人物。
其荐御史得今河东经略唐公介高阳安抚吴公中复,皆一时之杰也。
公再领太常,某时正为博士,数得接公论礼事,每议下则使僚属各陈其所见,闻已,然后为之裁定,以此知公之所存也。
公为人外简易而内严谨,性至忧畏,不妄举动,既贵益甚。
人或讥其太过,亦不为少懈。
至遇事有所陈,则挺然若不可夺者。
然而一出悃款,靡有缘饰。
故言似激而人主不以为忤,性似而士论不以为矫。
盖其守也固,则势不能挠其发也,诚则物莫之忌。
《诗》所谓「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者,公得之矣。
初,陈恭公当国,公尝用翰林旧事屡见于中书,已触其怒,后恭公复相,公适执宪,又疏其强毅自任。
及妾张诏狱事废置,由己专权,取必非大臣所宜为者,恭公由是罢政事。
及薨,请谥,有司博士谥荣灵,公执不可,曰:「陈公方重不倚,亦有过人者,如此名则已甚矣,易曰可也」。
论难久不决,至请于朝廷,又覆于尚书,卒用公言为定。
于是士大夫称公平允无适莫者多矣。
自少好学,通古今,趣尚体要,不以辨说为博洽
每侍迩英阁进读群书,至前代君臣乱亡祸败之际,昔所讳避不讲者,未尝不反覆开陈,欲人主洞见本末。
曰:「书传所以记此者,正使后世以为戒,故不敢略也」。
文章质厚简重,自成一体,盖似其为人。
有集三十卷,目曰某集。
年六十九而请还政,亲旧有勉以年未至者,曰:「强力而仕,不能则止,兹可勉乎」?
于是得请,休养其家,燕閒自适,卒以是年疾不起。
前勉公者乃叹其知命深而信道果也。
夫人王氏,累封某郡夫人
夫人同郡大姓也,三姊皆归里豪,生子者又相嫁娶,颇以寒士疏公。
公既贵,而三家者有来求昏,亦不拒之,又为之保任其子若孙仕者数人。
子四人;
珏,国子博士
佑甫,大理评事,早卒;
哲、林并太常寺太祝
女四人:适戎州僰道献卿太子中舍彭敏行、都官员外郎勾谌、太常寺太祝奉国
孙七人,仕者二人。
孙氏自吴将武后,世居富春,其族盛于江东且历千年,未尝去吴籍。
至公之七世祖朴,乃徙居长安,武、宣世掌西川杜悰书记
其子长孺亦摄彭山卒官。
季多故,子孙因家于眉山,以聚书治产教子弟,亲田畴为事,而眉人号其家曰「书楼孙氏」。
然不仕已四世,至公始脱圳亩,推生产与诸兄,而读其家书以举进士
及贵,赠其曾祖讳熠为太子太保,祖讳琲为太子太傅,父讳著明为太子太师,三世之配,皆追封国太夫人,可谓盛于西南矣。
而诸孤遵奉遗诫,卜葬开对,不复西还。
其后又当著于开封乎?
惟公以儒生起远方,遭时得君,自致公辅,行己内信,造次必于儒者。
接人而尽诚,居官靡有过事,艰于进而勇于退,卒全功名,考终牖下。
爵位若是,器业若是,行义若是,皆宜铭。
铭之,故史职也。
铭曰:
古之儒者,学然后仕。
语默弛张,动必由义。
其行有常,不学不至。
至之惟难,在公无愧。
为迩臣,修洁谨纯。
内备顾问,进退循循。
公执风宪,其言謇謇。
庄色于朝,匪躬之惮。
公贰台司,天子之知。
宠至益戒,力极而辞。
孰谓不为,朝有正议
孰谓进取,进辄辞位。
爰始发踪,暨于考终。
视其所履,无踰中,匪积之厚,爰德之充。
铭以昭之,诏乎无穷。
太常少卿李君墓志铭元丰元年七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苏魏公文集》卷六○
太常少卿李君讳规,字子震
其先世曰知谦,自冀州徙籍于开封之祥符县,是为君之曾祖。
有子曰延美,是为君之祖,实生皇考,讳从宪,虽不仕,居家而能教子以问学,犹及其成名。
当君擢进士第景祐之初,并历官郑州之新郑江陵江陵两县主簿,而皇考始以寿终。
服既除,调许州长社主簿,就迁舞阳县,改著作佐郎,知汝州梁县,会秦邸之孙葬于邑中,隶卒辈挟势,其所伤平民者,君械系于狱。
其家厚为之请,卒亦不释。
自是至其境者,无不肃然。
徙知汉州绵竹县,以不便亲养,请监陕州商税。
雅为故枢相张康节公所知,公帅秦、庆,连辟掌其府机宜以行枢筦,又荐之于朝。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签书陈州观察判官公事。
以母忧去职,终丧,为陵台令兼知永安县事。
诸陵岁时之祀皆有常制,而宫嫔宦官或私有所厚薄,君辞日对便殿言之,仁宗称善。
少室山隶县境,林木茂美,望之郁然。
异时为佛寺据其地。
一日,民有伐薪为炭而为寺僧所殴者,两造于县,僧曰:「此地自唐以来皆在寺籍,碑识具存。
请以为验」。
君一见辨其伪,悉治以法。
因谕民曰:「凡境内之山林,皆得樵牧」。
来者遂如归焉。
中使自边州还,致一山鹿,命邮卒负之而趋,道于邑中。
因卒有辞,怒而击伤之。
君暴其事,乃闻于朝。
中人由是坐贬。
通判河阳,官为都官郎中矣。
是时,朝廷方擢取材臣,以为三司寮属,故用君权管度支判官公事。
判使荐其才,改盐铁判官
三司岁料江湖草茶以输京师,吏常广调其数,至所积陈腐不可食。
君乃量一岁之出以为赋入之限,自是岁岁省五十馀万斤,迄今便之。
改判开拆司,接伴契丹朝正使。
使者近郊辞疾,欲就外馆改服。
君使人谯责之曰:「外馆宴所,常服而趋,是慢上也」。
使者不复敢言,卒如礼而入。
今上初嗣位,诏群臣转对,君上陈强本足用、阜财安民之说。
其言当世之务,皆有条理。
见之者可以知其志也。
君为人宽厚沈敏,恂恂似不能言;
及其遇事敢断,介然自守,虽贵有力者不可干以非义。
其廉畏尤有过人者。
秦庭故事,郡官射会,中的者公帑以银给之,君以为取之伤廉,辞之违众,故终其任不赴会。
公自历官,未尝役使官匠。
尝语诸子曰:「古人有言,当官虽木枕亦不可为,况什器乎」?
计省三年,建议居多,不为茍合以希进,累请补外,得知绛州
代还,若有所不释然者将老于家。
遂求监嵩山崇福宫
既再任而以疾终于西京延福坊之居第,享年六十八。
时熙宁十年正月二十九日也。
其孤以明年七月十三日葬君于河南县太尉偏桥里之东原,夫人杜氏祔焉。
君既升朝,累赠其父至尚书刑部侍郎,母孙氏天水县太君、王氏仙游县太君,配杜氏封福昌县、继苏氏仁和县
子九人:男千之,河南府渑池主簿,卒于官;
举之,大理评事
二女嫁潘瑜、张保源,皆为州,馀早夭。
孙九人。
君平生笃于友爱,弟观未仕,请以一官回授之,事虽不从,人多其义。
予举进士时识君京师,连墙而居者三岁,出入相从,尊酒相欢,未尝有间也。
后三十馀年而偕仕朝廷,见其粹和淳笃之守始终不少变。
呜呼!
可谓有常者矣。
铭曰:
君子之德,不竞不絿。
在义则固,于仁也柔。
孰允蹈之,匪质而修。
君克保之,始终无尤。
特立起家,亚卿是秩。
入朝出麾,皆见称述。
其进既裕,其退则佚。
嵩高岩岩,聊以永日。
命虽不延,生亦既全。
丰禄居第,白首丘园。
其藏也固,有子之贤。
其室安在,桥里之原。
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李公墓志铭绍圣五年二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一
龙图阁直学士正议大夫致仕、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濮阳李公公仪,年八十四,以元祐四年十一月某甲子考终于济南郡退居之私第,终以正也。
绍圣五年二月某甲子返葬于濮州鄄城县遗直乡栖鸾里,葬从先也。
前期嗣子驾部员外郎孝纯以季弟密直君承之所叙状,走书南徐,请铭以识其圹。
予惟先世并游之旧,甘泉同僚之契,纪其功伐,书于乐石云。
公仪讳肃之公仪字也。
太尉讳逊之子,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蔡国公讳护之孙,赠太师中书令讳珣之曾孙。
天圣中,以世父、故相文定公乾元节推恩,奏补为将作监主簿
初,命监大名府军资库,年少气劲,早有才誉。
大河溢张家口,府命督修冠氏县堤,茭薪出纳之事,畚筑力役之政,晨夕亲临,如期而功就。
冠氏民数千,诣府请为县宰
府上其事,朝旨如请,既涖职,视民所先急者,宿寇根据乡疃,人不安其居。
乃案令使乡村置鼓,盗发击之,远近闻声而毕应。
民既知教,因亲临试,鼓鸣而保伍麇至,自是盗为衰息。
都转运使李公纮奏为御河催纲。
景祐二年,河决横陇,又奏巡护金堤,满岁无溢齧之患。
通判德州,改澶州
庆历二年契丹耶律仁先刘六符驰礼赴阙。
将过郡,而病谯楯颓缺。
即谋于郡守曰:「吾州实景德初銮舆誓敌之地,今泛使来而城垒若是,万一朝廷有问,则土木暴兴,其扰甚矣。
惟先事为备,可以宽责」。
于是料工度材,增罅补漏,成屋千区。
已而果有中人衔命检视,指顾徙置,不日而棚楼一新,使者惊异。
时我先人自禁林贰枢副任公出使修建北京,往复城中,目其治迹,归言于上,擢知德州
未几,以施、黔蛮首田忠霸寇边,被选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
到部径趋边砦,喻诸蛮以威信,众遂伏窜。
玺书褒其劳,就移提点开封府县镇公事,赐五品服。
出知沂州,州人常苦沂水败桥、水涸修复之患,乃询于众。
咸曰:「家户输财,无有宁岁」。
于是教为舆梁,使可彻置。
植坚木为杠,横巨材为栋,夏秋撤去,至冬复旧。
暂劳永逸,众以为若是便,于今不废。
河北岁歉,流殍至郡。
视其强壮者募为兵,羸不任者餔以庾,抵遣还,两得其所。
历深、潍二郡,徙荆湖南路提点刑狱
皇祐三年,广源侬智高邕管,侵掠十馀州。
朝廷至遣大臣经治。
湖、湘密迩贼境,使者实任其责,于是亲督诸郡兵往禦其冲。
广东蒋偕王正伦追贼湖岭间失利,又率兵丁往,收其馀烬,招辑散亡,蹑迹讨袭过临贺,贼遂引去,一境帖然。
经制使狄青孙沔言状,朝廷第赏,特转尚书主客员外郎荆湖北路转运使
辰阳彭仕羲之叛,被诏亲行处置。
乃画攻取策授郡将宋守信进兵穷讨,径山坂篁竹之险,兵不得前。
又为之募敢勇士为乡道,直抵溪州,破荡其巢穴。
贼平,以太夫人高年求乡郡
自齐易海,就选江东转运使,徙两浙
时以浙河水灾,籍诸州役兵疏浚堤堨,不劳民力而苏、秀之患除。
成都路,改河北,赐三品服。
江淮发运使
是时,方治汴堤,创木岸以束湍流,久之未就,接旨召赴相府参议
于是有都大提举陕河之命。
既而堤岸卒成,以亲丧去职。
服竟,由三司勾院度支副使
厚陵之役,百费所出,皆先期应办,公私无扰。
将作监,再领发运使
因对神宗皇帝西夏谅祚犯大顺城事敷奏合旨,翌日拜谏议大夫、知庆州
既至,治戎政,严攻守之具,将佐禀命,常若寇至。
敌闻声而戢。
数月,移瀛州
熙宁元年河北大水,地震数州,累日不止。
城垒厩库、公廨民庐,摧陷几遍。
乃躬冒泥潦中,指喻僚属,为之区处。
仓庾粟麦,暴露者则结草为囷圌而以储积之,沾渍者出以赈流冗。
编户之无盖藏者为茇舍以居处之。
公宇亦如其制。
又严盗贼之禁,下令民敢有乘灾剽攘,一切以军法从事。
后有叛卒夜掠民财,立捕斩以徇。
人遂安息
上闻其措置有绪,特遣中使劳问,赐茶药以示优恤。
踰年,拜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出知定州
召还,权三司使事、出知永兴军
青州,改齐州提举南京鸿庆宫
三命皆自请也。
过都,留提举中太一宫,判将作监
元丰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占谢日,上谓之曰:「郓介濮、齐之间,在卿为便矣」。
州自曹村决口之后,积水为患。
甫下车,为之相土高下,创筑长堤,请民丁万人于朝,一月而成,水患遂除。
四年告老,优诏提举兖州景灵宫太极观,遂居济南
七年致为政而归。
退休六年,而精力罙健。
每岁时节序,率子侄辈往濮上祀先垄,合族以食,欣欣然步趋笑语,少年不若也。
早通竺乾之教,持心行己,衷无隐情。
常曰:「吾无他长,惟至诚待物而已」。
故其启手足之日,疾无甚苦。
忽语诸子曰:「人生一梦耳」。
寂尔顺化
岂其生也操行纯固,故其往也若有归焉。
夫人宋氏,前十一年卒于京师,追封延安郡夫人
子六男子:长即驾部君也;
次曰孝谨,通直郎
孝愿,宣义郎
皆先亡。
孝锡通直郎
孝益,宣德郎
孝常承事郎
五女子,孟、季皆出家为尼:曰智满号明觉大师
曰慈妙,悟真大师
三婿:大理寺丞韩镇,国子博士张照,宣义郎仲康
孙男二十三人:觥,宣义郎,傅、仅、仔、侍、倚皆仕,铨选为州县掾佐。
曾孙二十二人。
公仪明达,周知世务,而于吏事尤为精密,敏而能断,主于宽平,不戾文法。
其治郡也,不为条教,事至而应。
初莅东海,牒诉满庭下,独于俦人中指一叛卒讯曰:「若非前九年沂州犯盗而亡者,今尚不悛耶」?
卒寘于法,闻者畏惕。
奉使也,务举大体,不以小察为明,未尝以细故案吏,吏伏其公。
其立朝也,直以奉上,勤于济务。
尹京主计不累月,以治最闻。
凡七领州节,皆近于乡邻,而济南三至,两为提点刑狱,五为转运使,而成都以亲年免行。
制溪蛮,禦邕寇,绩效尤显。
六领方面,并兼一路安抚使,而庆州又兼经略使马步都总管
高阳捍患之政,至今人犹能道其事。
两为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皆以疾辞。
府省特恩授之再至,又兼群牧使、判三班
其别使则体量陈、亳水灾,相度张、马㪷门,分杀都城水患,护魏王葬事,贺大辽生辰,皆称所职。
出入中外六十馀年,自九品至三品,更十六官,用岁月转者少,由功最迁者多。
两拜内阁,所涖实迹可纪而无悔尤。
晚岁以学士归老里第,逢辰锡福,既贵而寿且
善始令终,仕宦如公仪者几希矣。
少有至行,年十四,时从文定公南迁衡阳,至复相不离左右。
公薨,又请沂州以奉襄事。
德州,闻先公讣,即时徒跣赴殡。
居太夫人之丧,庐墓三年,不入城郭。
曹村河流坏先垄,躬募乡民负土增葺。
季君密直君生数月而孤,亲为鞠育诲导,以至大成。
密直曰:「承之奉兄如父,兄之视我如子」。
因省兄陈留过都,神宗特召见劳问。
面谕曰:「卿家可谓一门忠孝」。
天平除书有「父子忠孝,兄弟显人」之语,当时贤公名卿多以端方目之。
王沂公吕许公杜祁公、富郑公、韩魏公最为知己。
冠氏则沂公之荐。
夔路许公、祁公所引用,汴则魏公委择,其为君相称举如此。
李氏世占濮上,为东州望族。
文定公薨,未数年,而公仪兄弟以才名相继登朝。
元昆柬之,太子少保
仲兄徽之,正议大夫
亚弟及之,通议大夫
立之,中散大夫,并以年德致仕而终。
季弟密直君与公仪同时为学士,今子侄践省寺、使一道者又数人。
诸孙及仕与未仕四十馀人,克绍家训。
有后之泽,其可量乎?
治平初度支判官,与公仪同曹共事,相好尤笃。
追纪平昔,怆然于怀。
系之以铭,言不逮意。
铭曰:
伯阳苗裔,飞将来云。
山东著姓,濮水名门。
相有遗直,庆贻后昆。
弟兄鸣玉,子侄輶轩。
藩朝互陟,霄鹤齐骞。
猗欤内阁,克承世芬!
声驰初仕,惠布黎元。
公卿交荐,州使宣勤。
梁沂罢歛,木汴通堙。
上嘉乃,诏锡褒言。
尹京主计制阃藩军。
中外更践,宠数便蕃。
再留持橐,恳丐乡枌。
玉符琳馆,汶水仙源
遂还印绶,退老丘园,公生鼎族,仕遘华勋。
寿弥七纪,家有曾孙。
归全新第,返葬先原。
始亨终吉,本固枝繁。
垂于永久,考以斯文(《苏魏公文集》卷六一。)
珣:库本作「令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