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请罢国子司业黄隐职任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三、《净德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皇朝文鉴》卷六一、《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王文公年谱》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以士之大患,在于随时俯仰而好恶不公,近则隳丧廉耻,远则败坏风俗,此礼义之罪人,治世之所不容也。大学者,教化之渊源,所以风劝四方而示之表则,一有不令,何以诲人?臣伏见国子司业黄隐素寡问学,薄于操行,久任言责,殊无献告,惟附会当时执政,茍安其位。及迁庠序,则又无以训导诸生,措注语言,皆逐势利。且经义之说,盖无古今新旧,惟贵其当。先儒之传注,既未全是,王氏之解,亦未必尽非,善学者审择而已,何必是古非今、贱彼贵我,务求合于世哉!方安石之用事,其书立于学官,布于天下,则肤浅之士,莫不推尊信向,以为介于孔、孟。及其去位而死,则遂从之而诋毁,以为无足可考。盖未尝闻道,而烛理不明故也。隐亦能诵记安石《新义》,推尊而信向之久矣。一旦闻朝廷欲议科举,以救学者浮薄不根之弊,则讽谕其太学诸生,凡程试文字,不可复从王氏新说,或引用者,类多黜降。何取舍之不一哉?诸生有闻安石之死而欲设斋致奠,以伸师资之报者,隐辄形忿怒,将绳以率敛之法,此尤可鄙也。夫所谓师弟子者,于礼有心丧,古人或为其师解官行服与负土成坟者,前史书以为美,后世仰以为高,此固不论其学之是非而特贵其风谊尔。昔彭越以大恶夷三族,诏捕收视者,栾布一勇士,敢祠而哭之,汉祖犹恕而不杀,班固亦以为能知所处,盖气节之可尚也。今安石之罪虽暴于天下,推其师弟子之分,则亦不可辄废。而诸生之设斋致奠,又非彭越、栾布之比,隐何必忿怒而遽欲绳之以法乎!抑可见其不知义也。向者有司欲复声律,朝廷方下其事,集群臣而议之,隐乃不详本末,奉为定令,揭榜学舍,谓朝廷已复诗赋,使学者知委,传播四方,人皆疑惑。此又见其躁妄趋时之甚也。夫道德所出之地,长育多士,而庶几成材,乃以欺人为之贰,则何以养廉耻、厚风俗哉?伏请早行罢黜,以示劝戒,无使邪憸之士,久累教化之职。
〔贴黄〕大率隐好自任,凡考校生员文字,多不与祭酒、博士共议,意欲徇私。向者违条差补经谕不当,郑穆自举觉申礼部。近日定王适程试,高下异论,隐辄有申请,上烦朝廷与夺,益见其取与不协公论,不能称职也。隐为御史三年,无所建明,为司业经年,职事乖失如此,已试不效,徒累名器。伏乞量其所能,与一外官,盖教化之地,非所宜处。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 其一 北宋 · 苏轼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彭城初识子,照眼白而长。
异梦成先兆(予为密州,子立未尝相识,忽告同舍生曰:「吾梦为密州婿,何也?」已而果以子由之子妻之。),清言得未尝。
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子立能诗,而有礼学。)。
咄咄真相逼,诸生敢雁行。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 其二 北宋 · 苏轼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非无伯鸾志,独有子云悲。
恨子非天合,犹能使我思。
儿曹莫悽恸,老眼欲枯萎。
会哭皆豪杰,谁为感旧诗(子立与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陈无己皆友善。)。
次韵前篇 北宋 · 苏轼
押祃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定惠院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去年徐州花下对月,与张师厚、王子立兄弟饮酒,作蘋字韵诗。)。
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
万事如花不可期,馀年似酒那禁泻。
忆昔扁舟溯巴峡,落帆樊口(在黄州南岸。)高桅亚。
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
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
少年幸苦真食蓼,老境安闲如啖蔗。
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
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求婚启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七、《启隽类函》卷一一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结缡早岁,已联昆弟之姻亲;垂白南荒,尚念子孙之嫁娶。敢凭良妁,往欸高闳。轼长子某之第二子符,天质下中,生有蓬麻之陋;祖风绵邈,庶几弓冶之馀。伏承故令弟子立先辈之爱女第十四小娘子,禀粹德门,教成家庙。中郎坟典之付,岂在他人;太真姑舅之婚,复见今日。仰缘夙契,祗听俞音。
与钱穆父(五)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一
某近得家报,王郎子立暴卒于奉符,为之数日悲恸,在告亦缘此也。此君受知于公,想亦为之悽惋。子由远使归来,闻之,烦恼可知。子立只一女子,竟无儿,可伤可伤!冗中,来使告回。不一一。
答李方叔(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
侄婿王适子立,近过此,往彭城取解,或场屋相见。其人可与讲论,词学德性,皆过人也。其弟名遹,字子敏,亦不甚相远。承问及儿子,属令干事,未及奉书,王文甫已与简,令持前所留奉纳矣。
与钱穆父(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四
亲情柳子立秀才寓居属部,或去相见,略望与进,幸甚。
记黄州对月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名山胜概记、《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而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明年,余谪居黄州,对月独饮,尝有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盖忆与二王饮时也。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复为古人,哀哉!
游桓山记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圣宋文海》卷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六、《隐居通议》卷一五、《八代文钞》第二十八册、《明一统志》卷一八、《古今游名山记》卷三、《名山胜概记》卷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泗水;桓山
元丰二年正月己亥晦,春服既成,从二三子游于泗之上。登桓山,入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遗音,曰:「噫嘻悲夫,此宋司马桓魋之墓也」。或曰:「鼓琴于墓,礼欤」?曰:「礼也。季武子之丧,曾点倚其门而歌。仲尼,日月也,而魋以为可得而害也。且死为石椁,三年不成,古之愚人也。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况于从死之臣妾、饭含之贝玉乎?使魋而无知也,余虽鼓琴而歌可也。使魋而有知也,闻余鼓琴而歌,知哀乐之不可常、物化之无日也,其愚岂不少瘳乎」?二三子喟然而叹,乃歌曰:「桓山之上,维石嵯峨兮。司马之恶,与石不磨兮。桓山之下,维水㳽㳽兮。司马之藏,与水皆逝兮」。歌阕而去。从游者八人:毕仲孙、舒焕、寇昌朝、王适、王遹、王肄、轼之子迈、焕之子彦举。
王子立墓志铭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五、《八代文钞》第二九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子立讳适,赵郡临城人也。始予为徐州,子立为州学生,知其贤而有文,喜怒不见,得丧若一,曰:「是有类子由者」。故以其子妻之。与其弟遹子敏,皆从余于吴兴。学道日进,东南之士称之。余得罪于吴兴,亲戚故人皆惊散,独两王子不去,送余出郊,曰:「死生祸福,天也,公其如天何」。返取余家,致之南都。而子立又从子由谪于高安、绩溪,同其有无,赋诗弦歌,讲道著书于席门茅屋之下者五年,未尝有愠色。余与子由有六男子,皆以童子从子立游,学文有师法,人人自重,不敢嬉宕,子立实使然。元祐四年冬,自京师将适济南,未至,卒于奉高之传舍,盖十月二十五日也。享年三十五。曾祖讳璘,赠中书令;妣田氏,楚国夫人。祖鬷,工部侍郎知枢密院,赠太尉,谥忠穆;妣宋氏,仁寿郡夫人。考讳正路,比部郎中,知濮州,赠光禄大夫;妣李氏,寿安县君。一女初晬,有遗腹子裔。文集十五卷,其学长于礼服,子由谓其文「朱弦疏越,一唱而三叹」者也。七年十一月五日,其兄蘧子开葬于临城龙门乡两口村先茔之侧。铭曰:
知性以为存,不寿非其怨也。知义以为荣,不贵非其羡也。而未能忘于文,则犹有意于传也。呜呼,百世之后,其姓名与我皆隐显也。
王子立秀才文集引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栾城后集》卷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四、《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八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予既壮,有二婿,曰文务光、王适。务光俊而刚,适秀而和。予方从事南都,二子从予学为文,皆长于《诗》、《骚》。然务光之文悲哀摧咽,有江文通、孟东野感物伤己之思。予每非之,曰:「子有父母昆弟之乐,何苦为此」?务光终不能改也。既而丧其亲,终丧五年而终。予哭之恸曰:「悲夫,彼其文固有以兆之乎」!始予自南都谪居江南,凡六年而归,适未尝一日不从也。既与予同忧患,至于涵泳图史,驰骛浮图、老子之说,亦未尝不同之,故其闻道益深,为文益高,而予观之亦益久。盖其于兄弟妻子严而有恩,和而有礼,未尝有过。故予尝曰:「子非独予亲戚,亦朋友也」。元祐四年秋,予奉诏使契丹。九月,君以女弟将适人,将鬻济南之田以遣之,告予为一月之行。明年春,还自契丹,及境,而君书不至,予固疑之。及家,问之,曰:「噫嘻,君未至济南,病没于奉高」!予哭之失声。君大父讳𩱛,庆历中枢密使,以厚重气节称。考讳正路,尚书比部郎中,乐易好施,得名于士大夫。而君以孝友文章居其后,谓当久远,而中道夭,理有不当然者。况予老矣,而并失此二人,能无悲乎?君之没,女初未能言,而子裔未生。君弟遹昔与君客徐,始识予兄子瞻,子瞻皆贤之。意王氏之遗懿其卒在遹乎?遹裒君之文,得诗若干,赋若干,杂文若干,分为若干卷,以示予。予读之流涕,为此文冠之,庶几初裔能立以畀之。
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九、《文编》卷二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古今之正义也。然尧废丹朱用舜而天下安,帝乙废微子立纣而商以亡。古之人盖有不得已而行之者矣。得已而不已,不得已而已之,二者皆乱也。子非朱、纣,而废天下之正义,君子不忍也。子如朱、纣,而守天下之正义,君子不为也。汉高帝始谓惠帝仁弱,欲废之而立如意,既而知人心之在太子也,则寝废立之议,而用平、勃。平、勃皆贤而权任均,故惠帝虽没,产、禄虽横,而援立文帝,汉室不病也。武帝既老,知燕王旦、广陵王胥之不可用也,废之而立少子,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以后事。当是时,昭帝之贤否未可知,而四人枉直相半也。幸而昭帝明哲,霍光忠良,桀、羊虽欲为乱而不遂。其后复废昌邑,立宣帝,而朝廷晏然无事。盖人君不幸而立幼主,当如二帝属任贤臣,乃免于乱。此必然之势也。魏明帝疾笃而无子,弃远宗子而立齐王,始欲辅以曹宇、曹肇,而倖臣刘放、孙资不便宇、肇之正,劝帝易以司马仲达、曹爽。齐王既非天下之望,而爽又以庸才与仲达奸雄为对,数年之间,遂成篡弑之祸。晋武帝亲见此败矣,惠帝之不肖,群臣举知之,而牵制不忍,忌齐王攸之贤,而恃悯怀之小慧,以为可以消未然之忧。独有一汝南王亮而不早用,举社稷之重而付之杨骏,至于一败涂地,无足怪也。帝之出齐王也,王浑言于帝曰:「攸之于晋,有姬旦之亲,若预闻朝政,则腹心不贰之臣也。国家之事,若用后妃外亲,则有吕氏、王氏之虞;付之同姓至亲,又有吴楚七国之虑。事任轻重所在,未有不为害者也。惟当任正道,求忠良,不可事事曲设疑防、虑方来之患也。若以智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远,亦安能自保乎?人怀危惧,非为安之理,此最国家之深患也」。浑之言,天下之至言也。帝不能用,而用王佑之计,使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然晋室之乱,实成于八王。吾尝筹之:如攸之亲贤,夺嫡之祸非其志也。不幸至此,天下所宗,宗社之计犹有赖也。如佑之计,使子弟据兵以捍外患,如梁孝王之禦吴楚尚可。若变从中起,而使人人握兵以救内难,此与何进、袁绍召丁原、董卓以除宦官何异?古人有言:「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如武帝之择祸福,可谓不审矣!
书赠闻善饮酒诗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五、《山谷全书·别集》卷六、《豫章先生遗文》卷九、《山谷年谱》卷二八
往时族中多醟于酒。二十年间,两还故里,见族子弟皆恂恂退让,醉而温恭,中窃自喜黄氏诸祖之遗庆深长,诸少年尚承其风泽,时有兴发者耶!因子立乞书,书九诗,可与族中共观,知酒之利病如此。
书隐居王适中壁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龙云集》卷二九、《文章类选》卷三八
吾友适中天资豪爽,虽踬跲有司积稔,而视幸中人犹吷也。故论文则拔牙角,商诗则跐奥穾,颏颊千世,爪掌万微,不泠汰而清,不嘬哜而腴。与之处,如汾鼎周鼓,楚松越箭,不徒古韵高出,而弥令坐揖潇洒也,岂与风尘中物计胜负哉!元祐庚午晦之前四日,伟明试笔。
论王雍王蘧不当躐等除授奏 北宋 · 吴立礼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一
雍、蘧皆以常才躐等除授,采之众论,咸曰不可。按雍本出山东一狂生,既无高才异行,未尝经朝廷任使。一旦进擢,使当一路按察之寄,此不可一也。蘧之为人,尤为污下。常州江阴县有孀妇,家富于财,不止巨万。蘧利高赀,屈身为赘婿。贪污至此,素为士论所薄。前岁因病背疮,遂乞致仕,偶幸不死,而二年之后,复乞从官。观其修身行己,固已可知。今乃由通判资序堂除知州,此不可二也。议者又以为雍等因缘二府执政之亲,故不系人材,皆得不次除授。审其如此,非所以示至公于天下也。又殿中侍御史杨畏言雍行治非有显著,使执政知其才,犹当少加试用。今自常调除监司,诚为太骤。且京师职事官如寺监丞,上下差遣不少,皆已经试擢,有居官数年,或官满罢去,未有所授,冀一转运判官不可得,岂其才皆不逮雍哉?此雍之除所以物论未允也。蘧尝利大姓女资财巨万,娶以为妻,无异于赘,未闻他长,而便被此恩,似亦无故。今曾经堂除人,在京亦不少,坐淹岁月,率无差遣,岂其才皆不逮蘧哉?此蘧之除所以物论未允也。访闻雍系翰林学士梁焘表弟,签书枢密院王岩叟妻之表叔。蘧系右丞苏辙婿,王适之兄。审其如此,臣恐远方寒士闻之,有以动其心矣。
与陈履常书 其一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
履常足下:去年始获闻履常名于友人王子立书中,其后颇见履常诗句文章卓伟过人,上配作者。私自疑念,以谓士之所负如此,非久不闻于世者,何其得知名之晚也?及后见子立,始能一一道履常事,乃知贤公卿已有为履常地者。昨至京师,历游大人先生间,而后知履常焯焯日久,顾仆获知晚耳。耒不幸仰食冗官日久,所见大抵市井厮役贱人也,使吾履常之名何自而到?其晚知履常而不得早从游也,理自宜耳,夫又谁怨?譬如窦穴之物,微景入隙,始知将晨,而不知朝阳之光在物久矣。
按:《宛丘先生文集》卷六七,康熙吕无隐抄本。
与陈履常书 其二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三、《宛丘先生文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
始王子立为仆说履常不肯应举,年过三十为布衣,囊无副裘,釜无遗粒,履常甘之泰然,如食大烹、被华衮,无一毫悔心。履常能以此胜彼,亦必有谓矣,不然履常岂真好乐贫贱与人异情也哉?在京师时,已略与履常面论此事,颇欲履常稍出应有司之求,似蒙不鄙而受之。夫凡欲履常仕者,岂谓使履常以彼易此也?顾事势与前日所以不欲者似少异耳。使无失所守而不废得禄以养其亲,是宜履常平日之所欲,不然则是耽守贫贱,与人异情,是于道何所当哉?想既行之矣。
次韵隐者陈无隅 其一 宋 · 李弥逊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柴门寂寂闭山光,客至供糜有二方。
谁荐唐衢归魏阙,肯令王适老阌乡。
藕塘待晚对幽壑,竹院消闲近宝坊。
用舍由时姑袖手,岂无真乐在濠梁。
戏咏白罗系髻 宋 · 王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香罗如雪缕新裁,惹在乌云不放回。
还似远山秋水际,夜来吹散一枝梅(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 《墨庄漫录》:王荆公女适吴丞相之子封长安(当为蓬莱)县君者能诗,尝见亲族妇女有服者带白罗系头子,因戏为诗云云。按:《宋诗纪事》卷八七据以为荆公之妹长安县君诗,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