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宁先凝福院钟铭 北宋 · 李之仪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六部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五、《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二
于皇惟觉,务施之博。
肆及大声,以时而作。
靡昏不惊,无隐不擢。
一闻其举,振涤踊跃。
犹闇逢灯,如病得药。
下彻幽冥,旁周广莫。
浚哲吾君,乃眷忠恪
荐之焚修,爰命橐籥。
肇自尚方,表以杰阁。
念往既深,图今尤卓。
去识弗昧,孝思永托。
普暨有情,同资利乐。
上边事善后十策 其十 论并谋独断事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忠穆集》卷二、《吕忠穆公奏议》卷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六、《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六、《中兴两朝圣政》卷一七、《景定建康志》卷四八
臣尝考古之帝王举大事,决大议,谋不可不广,而断不可不独。
晋武帝欲伐,群臣以谓未可,惟张华赞成其计,故一举而平江表。
唐宪宗欲伐蔡,众议排沮,惟裴度与帝意合,一举而擒吴元济
韩愈颂其功,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
不赦不疑,由天子明」是也。
今陛下以圣明英武之资,方金人退兵之际,首以善后之计下询于前宰相
臣料诸臣者,或以谓当用兵,或以谓不当用兵,或欲且保江南,或欲经理淮甸,或欲坚守和议,或以谓上策莫如自治,或以谓来则拒之,去则勿追,乃御戎之道。
人人所见既不同,则议论必不一。
若夫稽考已然之事,斟酌今日之势,孰利孰害,孰缓孰急,是非可否,在圣主独断而已。
臣事陛下之久,出入将相踰五年。
平日尝以谓若不举兵,则必不能还二圣,复中原,牵制川陕敌兵。
绍兴三年春,臣已定计北伐,枢密院机速房具有案底。
潘致尧高公绘尼玛哈处奉使回,恐害和议,其事中辍,今又二年矣。
夫敌情反复,近尤难测。
其操心坚忍,必欲吞噬我国家,陛下屈己极矣!
去秋忽然兵至,其意不浅。
今其去也,必大为之备。
秋冬间若本国别无牵制,必举兵南来,或并兵以窥四川
在我之计,决不可苟暂时之安,而忘北向争天下事。
万一欲举兵,更乞质诸大臣,参订禁从,博访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所贵虑无遗策,动有成功。
臣年已衰老,待尽于畎亩间。
妄陈所见,不中事机,惟陛下赦其万死。
乞赐睿察。
〔贴黄〕臣契勘自金人搆难以来,天下之论,或以谓必讲和议,或以谓必须用兵。
二说胶扰,曾无一定之论。
伏睹自建炎元年至今前后所遣使命,差宇文虚中王伦朱弁郭元迈魏行可崔纵洪皓、龚璹、张邵辈,前后祈请,非不切至。
近又遣潘致尧高公绘韩肖胄胡松年章谊孙近魏良臣相继入国。
窃料金人国书必无果决之言,亦有难从之请,姑欲款我尔。
伏望圣明深赐洞察。
祈请十年,略无显效,勘量和议可成或不可成。
如和议可成,则臣乞大举之策置而不用可也。
如和议决不可成,则臣衰愚之言或可备收采。
谨具奏知。
〔又贴黄〕臣恐今日士论,或以谓金人才退,我国家事力未全,财用未充,未能大举。
曰:不然。
若吝惜用兵之费,则秋冬间敌骑必再来,所费愈不赀矣。
况此举乃因粮之策,无大费哉。
今将兵閒坐,縻费钱粮,与举兵北去所费均也,但少有飞挽之劳尔。
谨具奏知。
祖无颇 其八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四、《龙学文集》卷一六
祖无颇:览所进奉坤成节功德疏一轴,事具悉。
节纪诞辰,庆均率土,集真乘之妙教,演宝梵之洪音。
式将臣子之诚,同罄人天之祝。
眷惟忠恪,良用叹嘉。
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秋凉,汝比好否,遣书指不多及。
二十六日敕。
夜过鄱阳湖三首 其三 宋 · 章谊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鄱阳湖面三百里,草树云山望里无。
月夜扁舟讶何许,一天星汉近相趋(《永乐大典》卷二二六○引《章忠恪公集》)
文林郎河南府汝唐州镇抚使司干办公事任直清与改合入官除直秘阁赐绯章服制九月二十八日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六、《北山小集》卷二四
敕具官:尔以诸生,奋身戎幕,百舍重趼,入奏行朝,赐对从容,有嘉忠恪
官以寄禄,实视京僚,蓬莱道山,以储英俊,用示宠,锡以身章。
求之异时,非声誉在人,服勤之久,保任应格,功效卓然者,未有一朝而兼得者也。
朕之宠尔者厚矣,尔亦思所以报之。
可。
签书枢密院事楼炤封赠三代并妻制 其六 父见任右通议大夫致仕居明可特封右通奉大夫致仕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七
敕:朕惟前代盛王,靡不尊德尚齿,以为风化之原,故于耆艾之英,上大夫之贵,去位而家居者,则肃然慕之,见于言色。
况其有子,位列弼臣,为朕倚毗者乎?
具官某父右通议大夫致仕某修身为君子之儒,赋政得古人之秘。
洁廉厉操,有若冰霜;
公恕临民,具有矩范。
挂冠神武,自乐丘园,亦既久矣。
尔子某以忠恪辅朕,秉执事枢,谋谟之良,悉由义训。
逮兹图任之始,敢后褒崇之恩,申锡赞书,进阶一列。
惟尔备福,鲜其比焉。
可。
论选择州县之吏劄子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一、《苕溪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九
臣窃谓州县之官,莫难于县,而治狱次之。
此两者盖不可不择,而朝廷求所以选择之名而未得者,有年于兹矣。
铨曹注拟,按格而授,初无予夺之法;
又员额至多,虽欲选择,有所不能。
恭惟陛下自即位以来,为民择吏之诏固已屡下,而司政典狱,或非其人,未有以仰副忧勤恻怛之意。
臣窃惟之,伏见温州章谊奏请于所属官吏择其能者易寘县令,已蒙俞允。
臣谓此举诚得选择之道,且要而易行。
惟是典狱之官,未闻有以移易为请者。
刑宪所加,非所宜忽,臣愚欲望圣慈更赐详酌,明降指挥,令列郡通知,应县、治狱之官,并许以所属幕职州县令官以下选择移易,各不理为违阙。
其请俸自有等,若州郡所谓供给,应移易之人听从多给。
如或郡守有挟私意、妄加移易者,听监司纠察以闻。
庶几吏知向方,民受实德,无蠹政滥刑之害。
取进止。
又答高丽先状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五、《苕溪集》卷二八
伏承溯鲸波而修贡,趋凤阙以观光,亦既勤劳,有嘉忠恪
行展班荆之劳,遽蒙枉牍之私。
感愧惟深,名言罔既。
甘晖可宣赞舍人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四、《浮溪集》卷八
朕以宸闱二閤,处天下戎班之俊,而掌宾赞之事者,其选尤高。
以尔器识疏通,屡更繁使,顷从牧圉,事朕艰难。
既缘大赉之均,仍有旧恩之异。
积兹宠数,陟以华资。
汝其体朕眷知,勉思忠恪,始终保此,惟乃之休。
王公亮降两官放罢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五、《浮溪集》卷九
人臣守法,所以事君,率意妄陈,罚安可逭?
具官某比缘岳狩,遣守殿庐。
方国艰危,当思忠恪,乃专为姑息,欲利小人,无体国之公心,怀市恩之私意。
不加惩艾,孰塞侥求?
聊镌宠进之阶,仍解谁何之职。
其祗予戒,以省厥愆。
宋故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林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七、民国《南雁荡山志》卷一三
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林公讳大声字欲仲,以绍兴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被疾卒。
当是时,公之子沆,右宣教郎、知常州晋陵县,有治迹。
晋陵,余所居里也,葬有日,沆以左奉议郎临安府府学教授叶仪凤状公族出、名氏、官寿、行治与卒葬之终始,为书驰一介,请余文刻之,以铭诸幽。
公,福州侯官县林氏。
曾祖仲通祖文祜。
考璋,承仕郎致仕,累赠右中大夫
母令人莫氏。
公束发受书,英妙秀发,为词章,已不类少作。
贡于乡,升于太学,选于礼部,皆中有司之法,遂收其科。
政和二年,赐上舍出身,授池州东流县,未赴,改荆南府府学教授
丁令人忧,忧除,除睦州州学教授
方腊聚众数万起为乱,破严、睦,陷钱塘,东南大震。
诏遣将捕诛。
行次京口,公驰扣军门曰:「乌合之众,易与耳,可亟进无留。
彼见大将旗鼓,以为从天而下也」。
授首如公言。
奏改承事郎、知婺州武义县
丁中大夫忧,卒丧,调温州永嘉县丞
公精练明达,通知人情世务之要。
武义时,故参知政事孙叔诣右文殿修撰守将,顾谓公曰:「诸县狱讼不得其平,诉于州者日数十牒,武义独无,有使吾属令长皆如公,可以闭阁坐啸矣」。
公库岁醢黄雀,故供馈问为故事,诸邑网捕以数万计。
公曰:「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
不急之务,劳人害物,此何为也」。
独不遣。
永嘉摄行平阳,断治皆自己出,日旰,县庭阒然无行迹。
于是州将又以瑞安乐清二县累岁不决之讼属公。
吏抱牍至,累数榻,公一览辄得其要,摘治顽狡之无法者,发纾冤愤之无告者,讼缿一空。
建昌军新去乱,朝廷议择守,户部尚书章谊以公名闻,除知建昌军事。
公至,招集流亡,振饬蛊坏,举军欣赖,忘其寇戎之故。
益有能名,擢尚书度支员外郎总领湖广京西江西诸路钱粮。
召还,迁本曹郎中,进太府少卿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就除直秘阁淮南路转运副使
未行,改江东
俄徙江西提点刑狱
公治财知取予,视先后缓急为出内之吝。
户部,稽考诸军库,积赢钱数十万;
总领,按尺籍核军实,杜吏谩,复得赢钱数十万。
于时权贵人擅事,纳四方之赂,鬻卖官爵,门如市矣,一时向慕,奔走争先,黄金白璧、明珠大贝、象犀锦绮奇怪之物,车击毂,舟衔尾,相属于水陆之道,连昼夜不绝。
或谓公:「所涖缗钱有羡,盍致其馀,无为独醒也」。
公曰:「吾起诸生,擢名第,岁月推迁,遂跻省寺,又欲以货取耶」?
竟无所献。
会有告公部内叶圭作诗语涉讥谤者,坐是贬一秩罢归。
公清静寡欲,平生无嗜好,居閒九年,筑一第去坟墓里所,晨香夜灯,虽大寒暑不废。
间遇生日,凡俚俗所尚,馔汤饼、进卮酒为寿皆不讲,第燕坐一堂,追感劬劳,终老如一日。
与人交有终始,意所不好,视公卿之贵无如也。
故人江端友靖康初起布衣,登显仕,公摄平阳,适寓县境雁荡山中,无妻无子,随僧蔬自给。
一日过公曰:「端友茕独一身,老且病,以后事累公矣」。
已而讣至,公匍匐驰救,具棺衾,治冢茔,葬敛而还。
贵人死,诏起公知镇江府
谓公且召用,又坐小法去,是岁绍兴二十六年也。
主管江州太平宫,累官左朝请大夫,享年八十三。
娶黄氏,封宜人
诸孤卜以明年三月某甲子葬于县文溪宝积山
子男三人:长即沆也;
次洞,前卒;
次淳,右从政郎新广西南路经略安抚司准备差遣
孙男八人:棠、楶、、杞、模、楷、宲、枢。
棠、杞并将仕郎
孙女三人:长适将仕郎柯荣,馀尚幼。
曾孙男女四人。
公葬后若干日,宜人黄氏亦以寿终,遂举以祔。
铭曰:
世所趋兮独背而驰,人所弃兮又说以随。
鬻珍剃于越兮鼓瑟而求齐,今之相者□兮举肥。
表独立兮汗漫与期,我铭其藏兮以永厥世。
刘混康崇宁元年七月六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自别以来,必守安静。
尔冲和养气,得其妙道;
学术精深,博通奥旨。
救危难以积善,观德业以养高。
小大之事,常所访问。
尽规极虑,颇勤忠恪
济人利物,功莫大焉。
近览所奏,并皆惟允。
已差郝随专董其事,馀地土等亦一一应副,更有所需,依前奏来。
按:崇宁元年七月六日降到。
起复通奉大夫尚书左丞李邦彦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神霄宫使加恩制宣和六年九月乙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八
门下:太微授符列宿,次辅共三光之庭;
文昌赋政四方,宰臣六官之务。
眷予近弼,时谓真儒。
履正奉公,协济休明之治;
赞元经体,宜膺考慎之求。
敷告朝伦,诞扬命渥。
起复通议大夫尚书左丞神霄宫副使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李邦彦,端方而肃乂,简重而裕和。
伟望杰才,夙擅缙绅之誉;
博闻强识,兼通典籍之醇。
登翊化钧,荐更岁律。
廊庙吁谟之议,无有党偏;
政机纲目之繁,备宣忠恪
嘉言底绩,膏泽在民。
方国家閒暇之时,席祖考隆昌之绪。
以内治则立经陈纪,以外攘则保大定功。
政事集熙、丰之成,疆宇复燕云之旧。
惟克绍先烈,乃臻夷夏之安;
而聿怀永图,尤切渊衷之念。
唯志虑叶于克一,则功业底于丕平。
是用延升揆路之崇,式贰西台之要。
爽邦由哲,载图弼亮之勋;
立政惟人,伫展经纶之蕴。
陪敦真食,超进文阶
以昭体貌之隆,以厚股肱之眷。
于戏!
纳诲辅德,式昭傅说之钦承;
以道觉民,罔俾阿衡之专美。
务恢远业,以副具瞻。
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神霄宫使,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宋大诏令集》卷五八。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乙亥二日
原系于「十四日」,据《宋宰辅编年录》、《宋史》卷二二《徽宗》四改。
赐新除龙图阁学士依前枢密院都承旨章谊辞免恩命不允诏1134年1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三、《北海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章谊: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
朕闻古者以礼使臣,量才授职。
礼不备,则是待人以犬马;
才不称,则将假人以器名。
缓急何由而尽心,爵禄亦无以励世。
谨守兹戒,朕焉敢私。
卿学粹而通经,识明而知务。
贰剧曹于兰省,承密旨于枢庭
左右其宜,周旋匪懈。
欲加烦使,爰锡徽章。
顾内阁之联,河图为重;
学士之选,寓直则轻。
俾超缀于新班,用增华于旧任。
盖将有待,尚何可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赐新除龙图阁直学士章谊再辞免恩命不允诏1134年1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三、《北海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章谊:省所奏再辞免恩命,事具悉。
朕以强敌欲和,择才充使,必得一时之隽,继图二国之成。
顾孰可行?
独卿称首。
肆分朌于宠渥,以显示于光华。
苟怀利事君,卿固所当戒者;
而不遑将母,朕其何以慰之?
况延阁之序迁,亦从班之常数。
惟朝廷之爵禄,本以劝功;
体臣下之勤劳,可无加礼。
亟祗成命,勿复固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龙图阁学士左中大夫枢密院都承旨大金国军前通问使章谊辞免特赐起发钱一千贯银绢二百疋两恩命不允诏1134年1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三、《北海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章谊:省所奏,辞免特赐钱一千贯、银绢二百疋两恩命,事具悉。
卿暂远亲颜,出从王事,靡见几微之色,备闻激切之诚。
然自历修途,既有赍装之费;
而还观私室,岂无服用之需?
载轸朕怀,是加兹锡。
初非妄予,奚足深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宁远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孟忠厚辞免回授转官恩命不允诏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六、《北海集》卷一四
忠厚:省所劄子奏,辞勉恩命,事具悉。
乃者戎事方繁,顾朕不获躬致东朝之养,肆命百执,从卫远行。
逮其来还,实宣忠恪,序迁阶秩,用酬厥功。
卿选自懿亲,首尾在事。
格以有司之法,分为属族之荣。
非曰宠私,时维常典。
体予孝治,勿事谦辞。
所请宜不允。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秋冷,卿比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回贺九月望日状 其二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一、《毗陵集》卷九
伏以金风既肃,民兴筑圃之功;
璧月载盈,节纪降霜之候。
恭惟奉使天姿忠恪,使节光华,茂对休辰,具膺遐福。
辱珍题之俯及,仰厚德以难忘。
吴宗谨授承信郎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九、《杉溪居士集》卷五、《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七
敕:尔顷在殊方,备尝艰阻,嘉其忠恪,何惜一官。
祗服恩荣,益思自励。
可。
王继善医有劳转官制 宋 · 葛立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五、《归愚集》卷八
歧黄之秘,《素问》粗传,和扁以来,妙义滋阐。
汝克知究复,号称良医,给事东朝,颇著忠恪
升官一列,用显汝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