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葛赓”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致政墓志铭绍熙元年十月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五、《象山集》卷二八
余稚齿在先君侍侧,见客有长大,面目方整,坐立耸直,揖逊恭谨者,心独异之。
廉问左右,知为葛公德载,而未能详其为人。
及长,则闻才美有声学校。
有业五行术者曰黄实,久游乡里,常往来吾家。
每科诏下,问此举谁当荐名,实必曰才美,已而不验,人皆笑,实曰,是独采有能名者耳。
才美竟以乾道戊子与其子同与举送,明年才美登科。
余闻实言时,实已老矣,不知此时犹在否也。
才美,公仲子也。
公平日待之甚严,其母尝乘间为才美泣曰:「儿未尝有过,盍少假借之」。
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吾如是,犹惧其业不进,德不修,可假借乎?
是所以成之也,尔毋以为苦」。
由是母亦喻其意。
才美未第时,余尝造郡庠,由东序以入,有二士并立西序,稍相睥睨。
一士容色甚少,益自嵬崖,面焉以出。
一士低回恭谨,翼翼趋庭间见,即乃才美也。
才美齿出吾上远甚,而其恭如此,余由是益敬重之。
已而闻其有严君焉,余然后知才美恭逊固天性,亦其教有以成之也。
才美与先兄复斋为同年进士,自是往来加密。
余亦屡造公,公年耆行尊,过自谦抑,如见所畏,未获从容。
比年客有过我道公畴昔语,且及其行事,余窃有慕焉。
因介客道意,欲求欸晤,以究本末。
因循未遂,而公下世矣。
余往哭公柩,诸孤执丧甚哀,余亦不知涕泗之横集。
既归,即束书入山房。
公葬有日,才美徒行匍匐登山,以铭为请。
余雅不乐铭墓,异时所辞却者众矣,或破此意而为之者,皆适有所感而不能自已者也。
余于公,所感深矣,遂次而铭之。
公讳赓,其姓,德载其字。
其先五代间自番阳徙抚之金溪
曾祖祈,祖丰,父思审,皆不仕,世以力田殖其家。
公为人刚决,临事无凝滞。
年十三,区处家务如成人,父兄异之,于是付之以其政。
时公父年未五十,为堂舍北以自燕适,如遗世者,凡三十馀年而后即世。
公有二兄,仲早卒,事伯兄,抚仲孤,敬爱饬尽,人无间言。
遭时多故,县官倚办于民者几倍常赋。
公调度有方,从容赡给。
建炎间,盗贼蜂起,所在为保伍以自卫。
郡每被寇,必檄以捍禦。
临川为寇冲,虏骑侵轶亦尝及城下,皆赖乡社以免。
公善用长戈,慷慨徇义,人所乐亲,所部皆勇敢,以是见推为前锋,摧坚陷阵,未尝有所避。
虏骑既败退,王燮后军叛卒数千,寻至城下。
他兵遇者辄不利,城中恟惧。
金溪乡社既至,城中则大喜。
城上呼曰:「贼中有髯而骑者善战,宜谨备之」。
既阵,果有髯而骑者,奋刀驰突。
直前以长戈捣之,应手堕马,贼众惊溃,获其告身,官已正使
人皆曰:「盍论功乎」?
公曰:「今日之事,本为除贼,贼除足矣,论功非吾事也」。
有司亦不复有所省录。
公仲子既仕,凡三遇庆霈,累封至承事郎赐绯鱼袋
今上登极,加封宣义郎
公功不见录于有司,天则录之矣。
绍兴乙卯岁旱,明年,民难籴,米斗踰十钱。
富民方闭廪,时公先下价散其米,徒手来者,辄贷与之。
公限不多,而里中赖之宏矣。
蔬圃莳为用,馀者以易所乏,农家往往有之。
嚚猾持以榷禁,愚民不知所辨,则可以得货。
公有三贫族,尝遭此厄,讼者亦公之族,被讼者愿赂入讼者万钱求已,而未能得钱,丐公为保,公欣然保之。
已而讼者迫公索钱,凡三人,为钱三万。
公度三家者贫甚,终不能得钱,即代偿之。
公轻财类是,以是家无馀财,然公处之裕如也。
柯山所客,庐山公所闻,皆愿从容者。
其子丞西安,令星子,皆适当公意。
方其迎侍之官,访旧赏新,穷日不倦。
及其兴尽而返,子亦不能留也。
性喜饮酒,客至治具,随有无,饮必至醉。
公生无他疾,中年指间有赘,天阴或痛,久者弥日而后止,医者不能晓。
自其子登科,痛乃浸杀,久而失之。
年益高,饮食步移无异壮时。
一日出门小跌,既归,如有微恙。
后数日,从容就枕如平常,左右视之,公则逝矣。
享年八十有四。
卒之日,实绍熙改元五月庚午
公娶杨氏,早卒;
继室余氏,封宜人
子男六人:曰造;
曰逢时,儒林郎,知南康星子县
曰述,先公五年卒;
曰宗允;
曰少良,尝从余游;
曰亮。
女四人,王通一胡溥余邦光、冯文载,其婿也。
孙男十三人:俊卿,即与其父同举者,玉卿、有光、有开、如霆、有为、祖蒙、宪卿、如江、冠卿,三人尚幼。
女五人。
曾孙男五人,女三人。
十月己酉,葬于池头鹤叩岭下。
湖阴尉朱桴济道实状其行。
铭曰:
捐财致身,纾难去害,其声则微,其功则大。
象笏昂昂,朱银煌煌,公固不言,天其以章。
前葬十日奉议郎、新权发遣荆门军兼管内劝农营田事陆某撰并书。
淙山读周易后序 宋 · 方实孙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六、《淙山读周易》卷末
孔颖达云,重卦之人,诸儒不同,凡有四说:王辅嗣等以为伏羲重卦,郑玄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大禹重卦,史迁等以为文王重卦。
愚按《系辞》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文王之事邪」?
皇甫谧曰:文王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
自此而论,则知伏羲始画八卦,但有其画耳。
神农取诸《益》、《噬嗑》卦,但取其象耳。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皆未必有言语文字之可传,今所谓《易经》者先《乾》后《坤》,名以《周易》,乃文王所演之《易》也。
《坎》卦独加名以习坎者,文王在羑里时陷于坎窞,习为出坎之道,终欲事殷而知有尊卑贵贱之定分,是文王之本心也。
孔颖达又云,《左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曰:「吾乃知周公之德」。
周公被流言之谤,亦得为忧患也。
验此诸说,以为卦辞文王,爻辞周公也。
然考之《大有》六三爻云「公用享于天子」,《解》上六爻云「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小过》六五爻云「公弋取彼在穴」,所谓公者,岂周公果自言之乎?
又按孔颖达云:「《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异论」。
又云:「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然考之《随》卦云「元亨利贞」,即卦辞也。
《左氏》襄九年传穆姜曰:「《随》,元亨利贞无咎。
元,体之长也;
亨,嘉之会也;
利,义之和也;
贞,事之干也」。
穆姜已有是言矣,是时孔子犹未生也,岂《文言》皆孔子为之乎?
或谓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彖》一、《卦象》二、《爻象》三、《乾文言》四、《坤文言》五、上《系》六、下《系》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是亦一说也。
或问卦名何如,曰《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说卦》已言之矣。
《说卦》又曰《震》卦其究为健,岂《震》卦与《乾》果同体耶?
《离》卦其于人也为《乾》卦,岂《离》卦亦可以谓之《乾》耶?
《巽》其究为躁卦,岂《巽》卦亦名为躁卦耶
《坎》北方之正卦也,劳卦也,又谓《坎》于人为血卦,岂《坎》卦亦名为劳卦又名为血卦耶
《序卦》曰涣者离也,岂《涣》卦亦可谓之《离》耶?
然则言卦名者不可以一例拘矣。
或问卦辞何如?
曰: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者各指其所之,《系辞》已言之矣。
然有以卦名而两言之者,《复》卦曰「复亨」,又曰「反复其道」;
《颐》卦曰「颐贞吉」,又曰「观颐自求口实」;
《节》卦曰「节亨」,又曰「苦节不可贞」;
《未济》卦曰「未济亨」,又曰「小狐汔济」是也。
有以卦名而三言之者:《蒙》卦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也。
有以卦名而五言之者:《井》卦曰「井,改邑不改井」,又曰「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是也。
有两言贞者:《坤》卦曰「利牝马之贞」,又曰「安贞吉」是也。
有两言亨者:《萃》卦曰「萃亨」,又曰「利见大人亨」是也。
有两言吉者:《解》卦曰「其来复吉」,又曰「夙吉」是也。
有两言利者:《坤》卦曰「利牝马之贞」,又曰「后得主利」;
《屯》卦曰「利贞」又曰「利建侯」;
《同人》卦曰「利涉大川」,又曰「利君子贞」;
《大畜》卦曰「利贞」,又曰「利涉大川」;
《恒》卦曰「利贞」,又曰「利有攸往」;
《益》卦曰「利有攸往」,又曰「利涉大川」;
《巽》卦曰「利有攸往」,又曰「利见大人」;
《涣》卦曰「利涉大川」,又曰「利贞」;
《中孚》卦曰「利涉大川」,又曰「利贞」是也。
有三言利者:《萃》卦曰「利见大人」,又曰「利贞」,又曰「利有攸往」是也。
有言利不利者:《讼》卦曰「利见大人」,又曰「不利涉大川」;
《无妄》卦曰「元亨利贞」,又曰「不利有攸往」;
《蹇》卦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又曰「利见大人」;
《复》卦曰「不利即戎」,又曰「利有攸往」是也。
又如《乾》卦曰「元亨利贞」,《屯》、《随》、《临》、《无妄》卦亦曰「元亨利贞」,《坤》卦则曰「元亨利牝马之贞」,《旅》卦曰「小亨」,《巽》卦亦曰「小亨」,《贲》卦则曰「贲亨,小利有攸往」,《遁》卦则曰「遁亨,小利贞」,《既济》则曰「亨小利贞」。
他如《坤》卦曰「利牝马之贞」,《说卦》则曰「坤为子母牛」而不言马;
《离》卦曰「畜牝牛,吉」,《说卦》则曰「离为雉」而不言牛;
中孚》卦「豚鱼」,《小过》卦言「飞鸟」,《未济》卦言「小狐」,《说卦》皆不言其为何象
然则言卦辞者亦不可以一例拘矣。
或问《彖》与《》何如,曰《易》者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系辞》言之矣。
然《鼎》卦《彖》曰「鼎象也」,《小过》卦《彖》曰「有飞鸟之焉」,岂大象小象之外彖亦言象耶?
他卦大象无不言卦名者,唯《乾》卦但言天行健而不言乾。
他卦无覆言上下卦象者,唯《泰》卦坤上乾下而言天地交泰,《噬嗑》卦离上震下而言雷电噬嗑。
他卦多言君子以当其,唯言大人者一,《离》是也。
言后者二,《泰》、《姤》卦是也;
言先王者六,《比》、《豫》、《观》《、噬嗑》、《无妄》、《涣》是也;
言先王而又言后者一,《复》卦是也;
言上下而不言其人者一,《剥》卦是也。
然则言《彖》与《》者,亦不可以一例拘矣。
或问爻象何如,曰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系辞》已言之矣。
然卦有六爻而全取者,如《井》卦初六言「井泥」,九二言「井谷」,九三言「井渫不食」,六四言「井甃无咎」,九五言「井冽寒泉,食」,上六言「井收勿幕」。
《鼎》卦初六言「鼎颠趾」,九二言「鼎有实」,九三言「鼎耳革」,九四言「鼎折足」,六五言「鼎黄耳金铉」,上九言「鼎玉铉」。
《渐》卦初六言「鸿渐于干」,六二言「鸿渐于磐」,九三言「鸿渐于陆」,六四言「鸿渐于木」,九五言「鸿渐于陵」,上九言「鸿渐于陆」是也。
有六爻而五取象者,如《乾》卦初九言「潜龙勿用」,九二言「见龙在田」,九四言「或跃在渊」,九五言「飞龙在天」,上九言「亢龙有悔」,唯九三言「君子乾乾」而不言龙。
《咸》卦初六言「咸其拇」,六二言「咸其腓」,九三言「咸其股」,九五言「咸其脢」,上六言「咸其辅颊舌」,唯九四言「朋从尔思」而不言心。
《艮》卦初六言「艮其趾」,六二言「艮其腓」,九三言「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六四言「艮其身」,六五言「艮其辅」,唯上九言「敦艮,吉」而不言背是也。
有六爻而皆言卦名者,《比》、《履》、《临》、《观》、《贲》、《复》、《蹇》、《困》、《震》卦是也。
有六爻而五言卦名者,《蒙》卦六三不言蒙,《需》卦上六不言需,《讼》卦六三不言讼,《师》卦上六不言师,《谦》卦六五不言谦,《蛊》卦上九不言蛊,《剥》卦六五不言剥,《颐》卦六五不言颐,《遁》卦六二不言遁,《明夷》卦上六不言夷,《损》卦六五不言损,《旅》卦六五不言旅,《兑》卦九五不言兑,《涣》卦初六不言涣是也。
有六爻而四言卦名者,《同人》卦唯九三、九四不言同人,《豫》卦唯六二、六五不言豫,《噬嗑》卦唯初九上九不言噬,《无妄》卦唯六二、九四不言无妄,《坎》卦唯六四、上六不言坎,《晋》卦唯六三、六五不言晋,《家人》卦唯六二,上九不言家,《益》卦唯初九、九五不言益,《升》卦唯九二、六四不言升,《革》卦唯九四、九五不言革,《归妹》卦唯九二、上六不言归妹,《丰》卦唯初九,六五不言丰,《节》卦唯初九,九二不言节,《小过》卦唯初六、六五不言过是也。
有一爻而两取象者,如《否》卦六二曰「小人吉,大人否,亨」,《恒》卦六五曰「妇人吉,夫子凶」,《随》卦六二曰「系小子,失丈夫」,六三曰「系丈夫,失小子」之类是也。
有一爻而三取象者,如《大有》卦九三曰「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剥》上九曰「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之类是也。
有一爻而四取象者,如《坎》卦六四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小过》卦六二曰「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之类是也。
有一爻而五取象者,如《离》卦九四曰「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如」,《中孚》卦六三曰「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之类是也。
有一爻而六取象者,如《小畜》上九曰「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是也。
有一爻而七取象者,《睽》卦上九曰「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是也。
有爻不以象而言者,《讼》卦九五曰「讼元吉」,《恒》卦九二曰「悔亡」,《大壮》九二曰「贞吉」,《解》卦初六曰「无咎」,《无妄》卦初九曰「无妄往吉」是也。
有爻反其卦名而言者,《损》卦九二、上九皆言弗损,《小过》卦九三、九四皆言「弗过」是也。
有爻取卦名而复言者,如《乾》九三曰「终日乾乾」,《坎》六三曰「来之坎坎」,《谦》初六曰「谦谦君子」,《乾》九三曰「君子夬夬」之类是也。
有爻取他卦名而互言者,如《小畜》初九曰「复自道」,九二曰「牵复吉」,是《小畜》亦言复也。
《临》初九曰「咸临贞吉」,九二曰「咸临吉无不利」,是《临》卦亦言咸也。
《夬》卦初九曰「壮于前趾」,九三曰「壮于頄」,是《夬》亦言壮也。
他如《乾》卦九四而有乾道乃革之象,《兑》卦九五而有孚于剥之象,《离》卦初九而有履错然之象,然则言爻象者,亦不可以一例拘矣。
或问爻用九六何如,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
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系辞》已言之矣,以见九二爻不如六二之为柔中,六五爻不若九五之为刚胜也。
伊川曰,凡六居五、九居二者则由多助而有功,《蒙》、《泰》之类是也。
九居五、六居二则其功多不足者,《屯》、《否》之类是也。
是亦一说,故并录之以为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