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袁复一”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九曜石题名绍兴十三年十月 北宋 · 詹公荐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七
武夷詹文举毗陵袁太初长乐郑才仲绍兴癸亥季秋孟冬,两乘晦沐,追真率高踪,载酒以游,相羊竟日,饮阑磨崖,聊纪良集。
按:《金石续编》卷一五,上虞罗氏修正本。又见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道光南海县志》卷二八,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一,《九曜石刻录》。
鼓山题名绍兴十九年 南宋 · 苏文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四、《闽中金石志》卷八、《闽中金石略》卷五、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八
锡山袁复一太初自富沙如温陵,道晋安东山,登得云峰,访临沧亭,尽览海山之胜。
郡人张元干仲宗安固丘铎文时、莆阳余祉中锡、晋陵孙轩子舆同来,太初仲子嘉猷侍。
绍兴己巳十月戊辰丹阳苏文津桴中题。
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1186年7月16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九、《永乐大典》卷七五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九、道光《福建通志》卷五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建阳之南,里曰招贤者三,地接顺昌、瓯宁之境,其狭多阻而俗尤劲悍。
往岁兵乱之馀,莨莠不尽去,小遇饥馑,辄复相挻,群起肆暴,率不数岁一发。
虽寻即夷灭无噍类,然愿民良族,晷刻之间已不胜其惊扰矣。
绍兴某年,岁适大侵,奸民处处群聚,饮博啸呼,若将以踵前事者,里中大怖。
里之名士魏君元履为言于常平使者袁侯复一,得米若干斛以贷。
于是物情大安,奸计自折。
将歛,元履又为请,得筑仓长滩厩置之旁,以便输者,且为后日凶荒之备,毋数以烦有司。
自是岁小不登,即以告而发之。
如是数年,三里之人始得饱食安居,以免于震扰夷灭之祸,而公私远近,无不阴受其赐。
元履少好学,有大志,自为布衣,而其所以及人者已如此。
蒙其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
其后元履既没,官吏之职其事者不能勤劳恭恪如元履之为,于是腐于仓而民饥于室。
或将发之,则上下请赇,为费已不赀矣,官吏来往,又不以时,而出内之际,阴欺显夺,无弊不有。
大抵人之所得,秕糠居半,而偿以精凿,计其候伺亡失诸费,往往有过倍者。
是以贷者病焉,而良民凛凛于凶岁,犹前日也。
淳熙十一年使者宋侯若水闻其事,且知邑人宣教郎周君明仲之贤,即以元履之事移书属之,且下本台所被某年某月某日制书,使得奉以从事
盖岁以贷而歛之,且收其息什之二焉。
行之三年,而三里之间人情复安,如元履亡恙时。
什二之收,岁以益广。
周君既以增葺其栋宇,又将稍振其馀,以渐及于傍近,盖其惠之所及,且将日增月衍而未知其所极也。
周君以予尝有力于此者,来请文以为记。
予与元履早同师门,游好甚笃。
既追感其陈迹,又嘉周君之能继其事而终有成也,乃不辞而为之说如此。
则又念昔元履既为是役,而予亦为之于崇安,其规模大略放元履,独岁贷收息为小异。
元履常病予不当祖荆舒聚歛之馀谋,而予亦每忧元履久储速腐,惠既狭而将不久也。
讲论馀日,杯酒从容,时以相訾謷而讫不能以相诎。
听者从旁抵掌观笑,而亦不能决其孰为是非也。
及是,宋侯、周君乃卒用予所请事以成元履之志,而其效果如此,于是论者遂以予言为得。
然不知元履之言虽疏,而其忠厚恳恻之意蔼然有三代王政之馀风,岂予一时苟以便事之说所能及哉?
当时之争,盖予之所以为戏,而后日之请,所以必曰息有年数以免者,则犹以不忘吾友之遗教也。
因并书之,以视后人,使于元履当日之心有以得之,则于宋侯、周君今日之法有以守而不坏矣。
元履名掞之,尝以布衣召见。
天子悦其对,即日除太学录
寻以数论事,不得久居中。
既而天子思复召用之,则元履既卒矣。
上为怅然久之,诏有司特赠直秘阁云。
十三年七月辛卯新安朱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