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上魏王笺 其三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先王以权推诚已验,军当引还,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今权长驱不复后顾。近得守将周泰、全琮等白事,过月六日,有马步七百,径到横江,又督将马和复将四百人进到居巢。琮等闻有兵马渡江,视之,为兵马所击,临时交锋,大相杀伤。卒得此问,情用恐惧。权实在远,不豫闻知,约敕无素,敢谢其罪。又闻张征东朱横海今复还合肥,先王盟要,繇来未久,且权自度未获罪衅,不审今者何以发起,牵军远次,事业未讫,甫当为国讨除贼备,重闻斯问,深使失图。凡远人所恃,在于明信,愿殿下克卒前分,开示坦然,使权誓命,得卒本规。凡所愿言,周等所当传也(同上)。
辩亡论上下二首 其二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饰法脩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殒。用集我大皇帝。以奇踪袭于逸轨,睿心因于令图。从政咨于故实,播宪稽乎遗风。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好谋善断。束帛旅于丘园,旌命交于涂巷。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骛。异人辐凑,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作股肱;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之属宣其力。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名声光国;政事则顾雍潘浚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奉使则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术数则吴范赵达,以禨祥协德。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骆统刘基,彊谏以补过。谋无遗谞,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谟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而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迹远遁。汉王亦凭帝王之号,帅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濡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挫锋,势衄财匮,而吴莞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跱而立。西屠庸益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包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棘劲铩,望飙而奋。庶尹尽规于上,四民展业于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巨象逸骏,扰于外闲;明珠玮宝,耀于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輶轩骋于南荒,冲輣息于朔野。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而帝业固矣。大皇既殁,幼主莅朝。奸回肆虐,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降及归命之初,典刑未灭,故老犹存。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丁奉离斐以武毅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劭之属掌机事,元首虽病,股肱犹存。爰及末叶,群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之衅。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卒散于阵,民奔于邑;城池无藩篱之固,山川无沟阜之势。非有工输云梯之械,智伯灌激之害,楚子筑室之围,燕人济西之队,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夫曹刘之将,非一世所选;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
魏氏春秋评 其十 吴主厚待诸将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淩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罔著,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于大者远者,是以先王建德义之基,恢信顺之宇,制经略之纲,明贵贱之序。易简而其亲可久,体全而其功可大,岂踒璅近务,邀利于当年哉?《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是之谓乎(《吴志·淩统传》注)。
述身赋 东魏 · 李谐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五
夫休咎相蹑,祸福相生。龟筮迷其兆,圣达蔽其萌。览成败于前迹,料趣舍于人情。咸争途以走利,罕外己以逃名。连从车以载祸,多厩马以取刑。岂知夫一介独往,乃千乘所不能倾。伊薄躬之悔吝,无性命之淑灵。藉休庸于祖武,仰馀烈于家声。徒从师以下学,乏游道于上京。洎方年之四五,实始筮之弱龄。爰释巾而从吏,谬邀宠于时明。
彼□□之赫赫,乃陋周而小汉。帝文笃其成功,我武治其未乱。掩四奥而同轨,穆三辰而贞观。威北畅而武戢,鼎南迁而文焕。异人相趋于绛阙,鸿生接武于儒馆。总群雅以同归,果方员而殊贯。伊滥吹之所从,初窃服于宰旅。奉圣王之高义,游兔园而容与。缀鸿鹭之末行,连英髦之茂序。
乃伯舅之西伐,赫灵旗之东举。复奉役于前辕,仍执羁于后距。迫玄冬之暮岁,历关山之遐阻。风激沙而破石,雪浮河而漫野。乐在志其无端,悲涉物而多绪。俄宫车之宴驾,改乘辕而归予。
属推恩之在今,自傍枝而禔福。既献□以命宗,叨微躬于侯服。礼空文于頫飨,赋无征于汤沐。思守位而匪懈,每屏居而自肃。忽忝命于建礼,游丹绮之重复。信兹选之为难,乃上应于列宿。源犹且自免,何称仲治与太叔。生□之萧散,本寓名而为仕。好不存于吏法,才实疏于政理。竟火烛之不事,徒博弈其贤已。窃自托于诸生,颇驰骋于文史。通人假其馀论,士林察于□理。乃妄涉于风流,遂饰辈于士子。且以自托□□□□。
虽迩迩尘滓,而赏许云霞。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阙而为家。带二学之高宇,远三市之狭邪。事虽俭而未陋,制有度而不奢。山隐势于复石,水回流于激沙。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座有清谈之客,门交好事之车。或林嬉于夜月,或水宴于景斜。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羞绿芰与丹藕,荐朱李及甘瓜。虽惭洛水之名致,有类金谷之喧哗。聊自足于所好,岂留连于或号。思炯戒而自反,勖身名于所蹈。奉哲后之渊猷,赞崇麾于华奥。岂于乘之乏使,感一眄之相劳。竟不留于三月,因病满而休告。
彼东观之清华,乃任隆于载笔。蔡一去而贻恨,张再还而有述。忽牵短而滥官,司惇史于藏室。惭班子之繁丽,微马生之简实。复通籍而延宠,陪帝扃之华密。信仪凤之所栖,乃丝文之自出。历五载而徘徊,犹官命之不改。谢能飞于无翼,故同滞于有待。晚加秩于戎章,乃□号之所在。
属运道之将季,谅冠屡之无碍。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昔汉室之中微,皇统于是三绝。暨孝昌之陵陂,亦继□而祸结。将《小雅》之诗废,复三纲之道减。思跼蹐于时昏,独沉吟于运闭。遂退处于穷里,不外交于人世。及数反于中兴,驱时雄而电逝。既藉取乱之权,方乘转圆之势。俄隙开而守废,遂冠冕之毁裂。彼膏原而途野,嗟卫旰与嵇血。
何古今之一揆,每治少而乱多。虑遁身于东掖,荀窘迹于南罗。时获逃于□阜,仍窜宿于岩阿。首丘急于明发,东路长其如何。遽登舟而鼓柂,乃沿洛而岩河。鹜寸阴于不测,竞征鸟于归波。时在所而放命,连百万于山东。何信都之巨猾,若封豕与大风。肆吞噬于嘴距,咸邑烬而野空。径黎阳之寇聚,迫崖垒之沨隆。躁通川而鼎沸,矢交射于舟中。备百罹于兹日,谅陈蔡之非穷。乘虎口而获济,陵阳侯而迅往。得投憩于濮阳,实陶卫之旧壤。望乡村而伫立,曾不遥之河广。闻虏马之夕嘶,见胡尘之昼上。
王略恢而庙胜,车徒发而雷响。扇风师之猛气,张天毕之层网。裁一鼓而冰销,俄氛祲之廓荡。昔蘧生之出奔,睹亡徵于乱政。及季子之来反,乃君立而位定。伊吾人之蕞尔,本无傒于衰盛。忻草茅而偃伏,且优游于宸庆。复推斥于宦流,延光华于玺命。甫闻内侍之忝,复奉优加之令。何金紫之陆离,郁貂玉之相映。
时权定之云初,尚民心之易扰。何建武之明杰,茂雄姿于天表。忽灵命之有归,藉亲均而争绍。师出楚而飙发,旆陵江而云矫。辟阊阖之峥嵘,端冕旒于亿兆。神驾逝以流越,翠华飙而缭绕。苟命舛而数违,虽功深而祚天。时难忽然已及,网罗周其四张。非五三之亲昵,罕殉节于汉阳。彼百寮之冠带,咸北面于西王。矧恩疏而任远,固身存而义亡。及宸居之反正,振天网于颓纲。甄大义以明罚,虚半列于周行。乃褫带而来反,驱下泽于故乡。
探宿志以内求,抚身途而自计。不诡遇以邀合,岂钓名以干世。独浩然而任己,同虚舟之不系。既未识其所以来,亦岂知其所以逝。于是得丧同遣,忘怀自深。遇物栖息,触地山林。虽因西浮之迹,何异东都之心。愿自托于鱼鸟,永得性于飞沉。庶保此以获没,不再罪于当今(《魏书·李平附传》。元颢入洛,以李谐为给事黄门侍郎。颢败除名,乃为述身赋。)。
三国论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论曰。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绝。奸回窃位。阉宦满朝。士之蹈忠义履冰霜者。居显列则陷犯忤之诛。伏闾巷则婴党锢之戮。当是时也。天下之君子。扫地将尽。虽九伊周十稷契。不能振已绝之纲。举土崩之势明矣。熹平中。大黄星见楚宋之分。辽东殷馗曰。其有真人起于谯沛之间。以知曹孟德不为人下。事之明验也。先时秦帝东游。亦云金陵当有王者兴。董扶求出。又曰益州有天子气。从兹而言。则长江剑阁。作吴蜀之限。天道人谋。有三分之兆。其来尚矣。然废兴有际。崇替迭来。每览其书。曷能不临卷而永怀。抚事而伊郁也。尝试论之曰。向使何进纳公业之言而不追董卓。傕汜弃文和之策而不报王允。则东京焚如之祸。关右乱麻之尸。何由而兴哉。至使乘舆蒙尘于河上。天子露宿于曹阳。百官饥死于墙壁。六宫流离于道路。盖由何公之不明。贾诩之言过也。于是刘岱乔瑁张超孔胄之徒。举义兵而天下响应。英雄者骋其骁悍。运其谋能。海内嚣然。于兹大乱矣。袁本初据四州之地。南向争衡。刘景升拥十万之师。坐观成败。区区公路。欲居列郡之尊。琐琐伯圭。谓保易京之业。瓒既窘毙。术亦忧终。谭尚离心。琮琦失守。其故何哉。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鸣呼悲夫。余观三国之君。咸能推诚乐士。忍垢藏疾。从善如不及。闻谏如转规。其割裂山河鼎足而王宜哉。孙仲谋承父兄之馀事。委瑜肃之良图。泣周泰之痍。请吕蒙之命。惜休穆之才不加其罪。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用能南开交趾。驱五岭之卒。东界海隅。兼百越之众。地方五千里。带甲数十万。若令登不早卒。休以永年。神器不移于暴酷。则彭蠡衡阳。未可图也。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初备之南也。樊邓之士。其从如云。比到当阳。众十万馀。操以五千之卒。及长坂纵兵大击。廓然雾散。脱身奔走。方欲远窜用鲁肃之谋。然投身夏口。于时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计。运田单之奇。操悬军数千。夜行三百。辎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擒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偫。饵豺虎之口。固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周瑜方严兵取蜀。会物故于巴邱。若其人尚存。恐玉垒铜梁。非刘氏有也。然备数困败而意不折。终能大启西土者。其惟雅度最优乎。武侯既没。刘禅举而弃之。睹谯周之懦词。则忿愤而忘食。闻姜维之立事。又慷慨而言憙。惜其功垂成而智不济。岂伊时丧。抑亦人亡。乃知德之不修。栈道灵关。不足恃也。魏武用兵。髣髴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擒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而弊于褊刻。失于猜诈。孔融荀彧。终罹其灾。孝先季圭。卒不能免。愚知操之不怀柔巴蜀。砥定东南。必然之理也。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不能恢崇万代之业。利建七百之基。骨肉齐于匹夫。衡枢委乎他姓。远求珠翠。废礼谅闇之中。近抱辛毗。取笑妇人之口。明帝嗣位。继以奢淫。征夫困于兵革。人力殚于台榭。高贵乡公明决有馀。而深沈不足。其雄才大略。经纬远图。求之数君。并无取焉。山阳公之坟土未乾。陈留王之宾馆已启。天之报施。何其速哉。故粗而论之。式备劝戒。俾夫来者有以监诸焉。
代裴行立谢移镇表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一
星言即驾。便道之藩。祗荷宠荣。不敢宁息。臣某爰自弱龄。即忝推择。阶缘试吏。累忝清资。先圣以臣粗知兵要。俾统师徒。交蛮俶扰。黄贼不驯。奉诏俾臣。扑灭氛祲。士众贾勇。思酬渥恩。冀因此时。得立微效。岂谓时多疫疠。不副忧勤。知臣特深。复洗瑕责。夙夜感戴。捐躯有期。徒增愤勇。力未从愿。微臣不幸。衅故重重。泣血摧肝。载崩载咽。陛下龙兴御极。寰海永清。道畅八埏。威加九域。鸿和普洽。靡不周泰。伏蒙累垂休命。遂越等夷。循省何人。过膺抽擢。况臣比临此镇。备更夷险。故材旧壤。宛在目前。虽则殊乡。还同衣锦。量巨鳌之力。未足负恩。犹蚊蚋之微。焉能报德。将何以宣扬圣造。抚慰疲羸。惟当遵守诏条。贬弃奸慝。平匀徭赋。示以义方。持清静以临人。守无私以奉国。重修前志。再砺戈矛。展驽骀之效。申鹰犬之用。庶荒陬夷獠。尽沐皇风。率土生灵。备闻斯庆。微臣之志也。限以(云云)。
怨诗行 明 · 李攀龙
押纸韵 出处:沧溟集卷一
荆山何岩岩,白璧何齿齿。
圭璋满朝廷,尔胡独在此。
千载抵尘沙,一抱即知己。
瓦砾生目中,众人纷所指。
五都当一顾,三献不得理。
一刖藏白虹,再刖涸沂水。
玉石苟不分,安用存吾趾。
昭王遣使问,慷慨不可止。
一剖属白虹,再剖折沂水。
至今为宗器,天下称其美。
愿以陵阳侯,还之乐正子。
离薋园二首 其一 明 · 徐中行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天目先生集卷一
凤览超世氛,龙德寡谐俗。
大节自慆荡,世路伤局促。
故乡有县圃,乃在昆山曲。
日月出其中,云霞荡其麓。
五城十二楼,照耀扶桑旭。
游戏安期生,汎滥南华录。
鹏鴳固异适,薰莸讵同欲。
嗟彼楚楚薋,判然岂予服。
时无陵阳侯,畴能證荆玉。
三复迷阳篇,聊以卫吾足。
璞玉 明末清初 · 黎景义
押寘韵
美玉产昆山,浑然韬灵异。
锥砺虽未加,体质独醇懿。
川岳挹精深,毓兹王者瑞。
桓信颁公侯,璧琮礼天地。
峃砢塞寰中,特达世寡二。
风尘更颠倒,必将题曰伪。
造就幸日长,琢磨诚匪易。
白虹既应天,人言焉足累。
急彰只小才,养晦乃大器。
善价毋驰求,良工当自至。
明廷纵迟暮,陋巷好潜贲。
窃怪陵阳侯,多洒干刑泪。
南山行 清 · 邵葆祺
征人尽著锦衣归,独窜南山夜合围。
忆昔挽弓入营伍,争夸有力雄如虎。
周泰全身刀剑瘢,陈安丈八蛇矛舞。
姓名在乡不在官,将军召募随登坛。
论功每隶天兵后,杀贼居前常死斗。
惜哉百战梨花枪,驱驰关陇势莫当。
生本求官乃作贼,故里无家归不得。
归不得,可奈何,头颅崛强刀光磨。
昨夜官营千骑发,哀笳吹堕空山月。
总戎仍是霍嫖姚,犹认当年部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