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汝铎”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赵孺人墓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水心文集》卷二二、《四明文献考》第四四一页
嘉定九年十二月壬寅赵汝铎葬其妻楼氏于乐清县永康乡崇福山
楼氏在四明,累世贵重。
孺人父锷,知鄂州
从父钥,参知政事:皆以文学名当时
女兄弟百人,相视以能,相听以巧,功容范节,自然应会,孺人尤谦敬谨约。
始归赵君,少年为材吏,头角暴起。
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孺人特喜浮屠道,常危坐疏食,食才半掬,滋味甘酸未尝经口,若无饥饱之意,家人以为难,且惧其瘠,然莫能回也。
是年八九月,有上气疾,医每煮药,辄静定寂默,药不果进。
以是病革,索浴洗,换新衣,提青背子白其姑曰:「奴死罪,不应著此下见先舅。
然去路别,人间浮侈之饰无为也」。
己丑,已卒,二女素孝爱,拍肩齧臂,振床哭踊无数。
久之,忽开目曰:「汝不晓事,妨我」。
复起,愈危坐诵佛名,声声相连,气浸劣,命所善更迭诵念不已。
庚寅,向曛黑,大呼曰:「弥陁接引,可去矣」。
遂绝。
弥陁者,释氏所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也。
嗟夫!
生固无所来,而死亦焉有往哉!
然自怪奇诞谩之说行于中国,聪明豪杰之士畔而从之,以彼分别影事之心醉梦沈酣于其间。
至于生死之际,变坏逼迫,其不颠沛失据而能全其守者,千百而不一见也,而孺人顾能之,何哉?
岂古人所谓恒德之贞,妇人之吉者,特其学之异而然欤!
传曰:「人死,斯恶之矣。
无能也,斯倍之矣」。
君悲伤既甚,而孺人之死又能卓伟如此,故为记于墓上。
铭曰:
天地氤氲,孰饯而生?
其死则已,孰导而迎?
执妄为神,异说孔殷。
安尔真归,勿堕勿沦!
嘉定九年十二月□日。
天井记 南宋 · 林采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咸淳临安志》卷三七、康熙《钱塘悬志》卷三四、雍正《西湖志》卷六
临安今为天府,有坊以天井名旧矣,土名亦谓天井巷。
窃意巷中有井,从古而然。
望宝月山黑龙潭不远,最承天雨,异于诸井,故以天井名之。
按《临安志》,大井自相国而下有六十井,自吴山而下三十有一,初无天井之名,独于黑龙潭有云:「宝月山一名天井山,下有天井巷,天晴则潭水碧色可爱。
遇有雨,先一日变黑」。
然此所谓黑龙潭也,非天井也。
相传皆谓极太守张公枃之力,经年物色,莫知天井所向,遂附会其说于黑龙潭之下。
然此说非特张公枃为然,太守周公淙尝为序引,则自乾道丁亥之为是志也,已不知有是井矣。
尝考其地,自清河坊以西,有巷直南,实天井坊也。
有井深广,湮没既久,人皆能言之。
但民居匼匝,无所寻访,而志中所载独此见遗,遂不复问。
往往一方食用多是湖水,閒有穿成小井,仅给一家,思欲剖天井之藏以备万家之汲,不翅如渴。
嘉泰二年六月六日,郁攸发于故张循王之第,延燎巷中七百馀家。
太守丁公常任得此井于瓦砾之场,视台谏公廨若引绳而近,始见端倪,即趣穿掘,清泉迸溢。
凡数日乃得其极底,深五十馀尺,广十馀尺。
井既复旧,汲泉视之,其清可鉴,饮之甘美,可以涤烦。
三伏盛暑可畏,此泉乃能续久断之脉,行者居者,睹此浚发,泠然四达,如醴泉之出于地,不知其有暑气。
抑见天府之大,所谓天井者亘古常存,迄今复见。
人有得建炎铜钱于井中者,度其湮没必在建炎之后,虽得之于天者,其废兴亦必有时也。
然则昔人以此井而名此坊,亦欲后人有所考尔,顾乃不得与六井并载于志,复意料黑龙潭之为此井,岂不误哉?
丁公命创亭以覆其上,太守李公澄继之,促令幕僚赵汝铎毕其役,使一方万家日汲于其下,随取随足,愈用愈不穷,真再见之异、无垠之利也。
帝尧之民凿井而饮,犹曰不知帝力,何有于我。
今皇上驻跸于此,仁恩德泽,汪濊如漏泉,民皆尧民也,井不待凿,天者自还,歌咏帝力,抑当如何!
兹又圣朝盛事也,敢不并书之?
是年八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