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义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先慈照禅师塔铭 北宋 · 李遵勖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
天圣十号岁壬申暮春三月八日,国东神冈资国寺涅槃先师示疾,酬子问:「四大如何」?
「黑豆堪合酱,芦菔好和齑」。
作偈曰:「故疾发动不多时,寅夜宾主且相依。
六十八岁看云水,云散青天月满池」。
午映趣寂。
后三日茶毗,趺坐如生,既就薪火,卒无烟,五色成焰。
观者如市,随光所,各得祖见。
舍利大如豆,小如秫,宋杂不可计,白色如珠末者与烬相错,又盈斗。
阙地丈袤,举锸复出,土亦香。
黑白竞抔取踏踞,弥月,未易强塞。
灵应之如是,得不为震旦异人乎!
盖圣化之攸感,近代之罕伦也。
自婴疴瘵,罔倦提撕。
问疾谁勘,多自病而不诣;
剋亡预定,知神会之必同。
始悟于决汝州首山念马祖九世嫡,襄阳虎溪、凤凰两山聚千徒,历二纪,天下仰之,予表赐紫方袍。
再号慈名蕴聪南海人也,姓清河氏
幼不杂戏,终日习坐,里人异之。
自落发,不执爱行书,而自义了
未三十,达宝所,有奇相。
洪钟衽簴,小扣小闻;
明鉴当台,胡来胡见。
识是草是药者,体病皆平;
乐无佛无人者,觉尘复扰。
予承世善庆,素慕禅悦,故翰林杨文公亿中山刘公筠不我遐弃,为方外之交,未曾尝不切劘尽规,独惟投然。
虽心曰證而凡机会,口莫能言,譬自谓良马一日千里,不见奔蹄。
予早钦风,而虎溪,世之颂福地也,会师退位,以素缘熟,乃走胥命驾,百会重趼,道将迎意,遂有王城之入,创兹寺居之。
获陪中屦之侍,谛求眉髓之论。
师尝谕房孺问径山:「禅可学乎」?
曰:「此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为」。
一旦闻举一喝三日耳聋之话,如处蔀室,㸌尔而顿明;
如对灵山,听然而微笑。
自此叙弟子礼,或外馆开供,妙谈偈闻,旋请入都,留閤旬浃;
或命驾香刹,时问轻安,服勤左右,六周岁籥。
于是确求归隐者数四,咸缓以他语,贵乎延居。
亦尝微露风指,谓吾偿汝宿缘,祖祢有记,事著传录,令不可汝后自言者。
腊高之后,倦谈而已。
师与首山洎数同嗣,咸以令甲子化,事具《天圣广灯录》。
居常祗接间燕堂会僧,图尽见之。
驻神冈后,舍诸方名山大寺,肯来礼足,愿枉锡者,又无央数。
惟杜门不报,如有复我者,善为辞焉。
所谓可得闻而不可见矣。
两宫以副马吴元扆故馆为慈孝寺,上以奉累世之隆法,下以厚近姻而济。
思恢曩制,肇立丛禅,丽极宏规,冀延大士
以师称诸贵议,上具礼涓,且欲强致之。
天子察其怀道匿曜,先潜使詯,审之不诎。
又复挑欲与诣,遂领之,二圣但德之,而如圣谕,以安其志。
有谓国家兴宝,劝其将护,答曰:「人自差殊,非增减,仰受付托,匪一朝夕,不在乎一老比丘耳」。
既化之后,规中慨叹缘差,然有故事。
梁帝将礼于少林,遂已面壁;
刘主躬谒于灵树,遽乃顺世。
详因所自,谅非偶尔。
存游殊迹,远通彰闻,予竟无所止。
前二道场争求灵骨归葬,予以名山胜地,钦崇悠永,较夫优论,从如凤皇。
但奉珍宝,留舍利塔资国,同予侍立真图,为终身之供。
吁,鸾皇瑞世,非为于久留;
月观容,是宜乎常住。
重念契感,胡可酬报;
自写翠刻,聊尔丛林。
若夫出黄檗之门,略同于裴相;
金粟之士,绝企于庞公
赞述不文,而系之铭:
离四句,绝百非。
按:《天圣广灯录》卷一七,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八套第四册。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五利五报述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崇宁二年癸未春,得上旨游天台
中秋后三日,至婺州金华智者禅寺,阅《大藏经》。
仲冬一日丁丑,援笔撮其要义。
次年甲申仲春三日丁未毕之,计二十馀万字。
因而述曰:且寡闻比丘不足以为人师表者,古今圣贤共所深诫之格言也,故集斯《大藏经律论传记纲目指要》,以资多闻者,举扬应其机器耳。
况如来圣教若大海浩渺无涯,待举一因一缘,何由便见也。
今于四百八十函,则函函标其部号;
五千馀卷,则卷卷分其品目。
便启函开卷,即见其缘起耳。
然所集者,其利有五:
一、宗师提唱者,得随宜开觉故。
何谓也?
向上玄枢,应乎大器,俯徇情性,在乎顺机。
故弘宗阐教,以方就圆,须假博闻,待乎来问。
故集斯录,益真接化贵言,有稽古道,取信于人也。
二、法师讲演者,资阐明训徒故。
何谓也?
传教者宜谈妙义,听习者专咨实理。
一部微言,必有所證。
或引经律论文,或考疏钞传记,略无所据,义理难信。
故集斯录,缓急證其驾说,使有端绪也。
三、乐于注撰者,助检阅引文故。
何谓也?
作歌颂者,赞扬妙道;
述疏钞者,发挥圣言。
临文引据,一事一缘,贵出典章,制不妄启。
故集斯录,以待伸纸操毫而无凝思也。
四、有缘看藏者,易晓品义故。
何谓也?
出家佛子,若曾听经谕,或参问知识,则一览圣教,其义了然。
既未然者,不了法味,则空益疲劳。
故集斯录,俾见大旨,然后披文,乃深入法藏也。
五、无因披教者,知藏乘要义故。
何谓也?
在家菩萨居仕宦者,致君泽民,职务骈冗;
处黎庶者,家业萦繁,公私逼迫,以故无因披阅藏教。
设若有暇,何处取经?
故集斯录,使人人知其法义,家家有大藏因缘,资乎种智而脱死生也。
然以斯五利,而报恩亦有五也。
一、国王恩者,威德普覆,令安然行道故。
何谓也?
恭念今上皇帝佛会菩萨,现为明君,慈育四生,崇隆三宝,诏谈祖道,序行续灯,希世遭逢,旷古未有。
如是圣恩,云何可报?
《经》云:「欲报君恩,当弘佛法」。
故集斯录,使佛法惠命无穷,则睿算国祚亦无穷也。
二、外护者,墙堑住持,得如意唱道故。
何谓也?
窃思二十馀年,三居禅刹,承御宝亲批,蒙朝廷降旨,皆出贵公特达敷奏。
或安全保佑,或以道吹嘘。
至如宰相天下具瞻,微赐顾接,终身荣幸,岂况揄扬赞道也。
其诸朝贵,铭在定心,斯须不忘,深念报德。
《经》云:「大臣者国之重镇,常系心祝愿」。
故集斯录,使佛法流通,助泽民天下。
三、父母者,顿割深爱,舍出家求道故。
何谓也?
缅惟生育,又付明师,授之以经书,教之以仁义,令从释访道,循方心契,玄源身长出离。
其如此也,何可报焉?
《经》云:「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
故集斯录,使佛法僧播以答劬劳,斯乎佛记也。
四、师长恩者,摄授教约,得参微契本故。
何谓也?
每想慈训,得度受业和尚也;
指心见性,明眼宗师也。
交肩道伴,则一瞬一扬知心,益友则一言一句警悟死生,资成解脱。
若斯厚德,如何可报?
《经》云:「欲报师,当说法度人」。
故集斯录,使佛法种智不断,以答法乳也。
五、檀越者,随乞供资,助成圣道故。
何谓也?
且原游方十七载,住持二十年,三处焚修,四事供给,资身资道,唯信唯檀。
上自越国大主、太尉张公,及内外朝贤,远近善友,皆同心向道,共成佛事。
如斯益我,何可报之?
《经》云:「了悟心性,通明佛法,报信施恩也」。
故集斯录,使佛法增盛,同成佛果耳。
然五报者,则报无所报,无报可报也。
其五利者,则利无所利,无利可利也。
具正法眼者,同为證焉。
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昭和法宝总目第二卷。
谢除正字 南宋 · 周麟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二、《海陵集》卷一○
借明东壁,常通问汉之津;
翼南溟,遂躐登瀛之步。
冒恩弥渥,揣分奚堪。
窃以道原自天,文炳于世。
汉收篇籍,条奏者六百家;
唐聚图书,部分为八万卷。
倡斯文之大备,俟有道之昌期。
或发自壁藏,哦《酒诰》之脱简;
或收于蠹朽,得兰台之旧书。
然非论其是非,褚、虞为之润色,则《七略》之富讵存于篇录,而四库之盛曷著于开元?
鸿惟圣朝,坐斡文柄。
公师论道,翊神化之两仪;
帝保亮天,冠仙宗于三岛。
云开秘府,海聚群书。
汲冢补亡,纷来异本;
羽陵暴蠹,复见古文。
新章旧录之兼收,私楮官幐之博采。
虽浩繁而有统,亦讹谬以滋多。
亥豕、马焉,因而愈误;
鲁鱼、帝虎,久则失真。
傥未洽于见闻,实每难乎是正。
幼妇外孙之义,岂孟德之能知?
女郎世子之名,信鲍昭之弗悉。
知二首六身者,仅明乎甲子;
读三坟五典者,未观乎《祈招》。
矧后人之弗如,诚下笔之多颣。
自匪识该奇字,义了奥篇,诵三箧之亡书,写五行之逸志,云屏疏列女之传,烟阁补侍臣之图,则朐邑鼎铭,孰知周刻?
嵩山竹策,焉问汉仪?
兴此校雠,厥今遴选。
如某者质惟珉贱,技等金昏。
习赋漫劳,虽若屯毛而莫辨;
受才匪夙,岂于之无而不差。
赖素业之未泯,冀遗经之是究。
两登科目,幸脱穷涂;
三入陶镕,遂超选调。
自纠成均之教,即联中秘之华。
甚优,援毫奚补!
金根义著,徒妄易于旧文;
石鼓年深,岂尽明于缺划。
每虞旷败,或玷宠光。
乃加重于品题,俾就升于刊正。
虽性资鲁钝,未详雌霓之呼;
而岁月渐䃺,恐失秦山之篆。
夫何浅陋,获此侥踰。
此盖伏遇某官经纬人文,股肱帝室。
房谋杜断,持众美效之君;
孔思周情,以六经为之倡。
一德镇庙堂之上,八荒归炉锤之间。
曾是才凡,亦叨器使。
某敢不读其未见,增所不能。
观道法于后先,戴生成于终始。
青藜,幸亟拜于馀光;
白虎论经,喜亲承于妙旨。
永惟恩纪,誓以身酬。
甘吉甫 其六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四、《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一一
五行次序,干只见造化所以然者只是一动一静,又细分之,则有动之初、有动之终,静亦然。
其理如此,其气亦如此。
理如此者,仁了便是礼,礼了便是义,义了便是智。
气如此者,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
故五行之序,只是水而木,木而火,火而金,金而土。
其生如此,其行亦如此。
若谓先有水、火,后有木、金,则不成道理,亦不成造化矣。
今不将道理去推寻,只是随人背后盘旋也以此。
故颇疑生之序便是行之序,其详已见别纸。
更幸与朋友讲之,有便见教也。
绣带儿 明 · 徐𤱻
 出处:六十种曲 杀狗记 第二出
小生:忠规。
非直谅多闻善辈。
何必异姓结义。
生怒介:就结义个异姓何妨。
小生:今日一语轻交。
他时驷马难追。
生:休疑。
此心独断无后悔你这蠢东西。结义了这两个人。得他教导你教导也好。
少不得学他伶俐小生笑介:要他来教导孙荣。他教导出些什么来。
小家子心低志低这辈谄谀之人。还该疏远他才是。怎么倒去亲近他。
难道是推不开嫡亲兄弟。
漆泉寺 明末清初 · 申涵光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聪山诗选卷三
乱木山腰寺,人来问漆泉。
水声喧彻夜,松影静诸天。
薄劣惭为客,艰危易入禅。
愿将初义了,稽首石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