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五仙观二首 其二 宋 · 古成之
五言排律 押庚韵
玄元分古观,南镇越王城。
五石空留瑞,群仙不记名。
丹砂虽久炼,鸡犬自长生。
槛簇鳌头景,门通鹤颈程。
烟霞随(《金石略》作沿)砌起,花木逐时荣。
古井涵虚碧,疏钟入户(《金石略》作竹)清。
荒芜怜夜色(《金石略》作芳芜延野色),寒溜引秋声。
丹灶封苔老,芝田积雨平。
风光齐岳麓,音信接朱明。
愿将(《金石略》作得)身从此,乘云到玉京(明姚良弼嘉靖《惠州府志》卷一六)。
湖州吴山端禅师语录序 宋 · 刘谊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光绪《归安县志》卷二○
禅师讳净端,字明表,族姓丘氏,本贯湖州归安人也。受业吴山解空院,得法于临安龙华院齐岳禅师。一参宗匠,顿悟全机,解不存玄,见量颖脱,三千法席,众少投机。退隐本山,自号安闲和尚。谊行将赴官南方,因入山礼师,又有偈赠曰:「天公不见过,祇为肚皮大。奉劝刘谊翁,为官依此做」。言咏玄妙,于里中石壁间诗颂颇多,皆如寒山、拾得之流,谛寔至理,或有可观。师以无碍辨才,中传富于有缘法施,故序。
按:《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首,续藏经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
端禅师行业记 宋 · 刘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九
宋故吴山端禅师讳净端,字明表,俗姓丘氏,吴兴归安人也。丞相舒王道德之学,出言为经,局贯九流,尤味禅悦。常见师偈颂,称之曰:「有本者如是尔」。观文吕太尉留意内典,多所论著,天下缁衲鲜获印可。尝道过吴山,停舟相访,一语相契。谪居宣城,屡书招延,馆之数月。丞相章申公神锋高峻,一世龙门,疏请传法灵山坟寺,奏赐命服,曲留累年。师与诸公谈道之际,不可少屈,飘如浮云,去来唯己,未尝肯以名位惜词色也。以三公之尊重师如此,则其道行不言可信,而其高风遗韵,流通后世,为不诬矣。始住长兴寿圣时,有号回头者倡于嘉禾,眩惑愚俗,诳妄方炽,数州之人施予山积。适过邑境,见师于佛殿,师击其首,回头罔测,赪面无语,师顾谓之曰:「龙头蛇尾尔」。遂惭汗而奔。于吕公座尝遇妖人,众咸以为神异,师一言折之,即知其妄,不复与语,后伏诛。其高鉴远识类皆如此。后至京师,圆照禅师尚在惠林,师往礼焉,圆照迎谓曰:「非端师子耶」?师作师子势,圆照以俚语探之,师随继以伽陀,圆照为笑而肯焉。申公时典机政,欲留师都城,闻之,不告而返。其所驻锡之地如寿圣、西余、孝感、章法之类,聊复尔耳,不得其意即去,人竞挽之,不还顾也。师生而慕佛,六岁弃家,精于习诵,其师保暹数欲度之,非其愿也。二十六岁,遂以策试应格。既受具戒,始从净觉仁岳师学天台教观,听《首楞严》。至七处徵心,八还辨见,以颂自跪,净觉览之,谓曰:「往矣,汝当以禅得法者」。后参宝觉齐岳禅师,临济宗风,室中默契,即出庭下,翻身自掷,众骇异之。后观倡戏,至弄师子,益有警悟,故问答之际,多为奋迅之容,由是称师端师子云。素不学诗,应声成偈,天然自韵,咸有可观,脍炙人口,多能道之,或以比寒山拾得。其逆知未来,迎事与人道意中语,应若合符节,亦莫得而致诘也。还,乃居吴山寺,食粮不给,每乘扁舟,将行所诣,舟人告以风逆不可行,师曰:「何往而顺」?舟人指所向,即飘飏乘兴而去。足未及岸,岸上人望见,争迎拜信施,载而归。楮中无一毫之畜,有施者随辄散之,至或穷冬解絮扶纩乞寒者,愿以破絮自裹,人闻,立遣衣易之。或议其乞邻为惠,似近名者。师曰:「不然,吾赤露,人或见怜,若彼即冻死矣」。其用意多称是,虽其行若游戏,自在党荡,无所拘关者。而诵《妙法华经》,未尝虚日,持戒严洁,未尝破犯。奉亲至孝,养之终身,死葬山侧。恤患念贫,传方赋药,虽老不倦。自号安闲和尚,芒鞋筇杖,遇溪山胜处,披蓑戴笠,行歌渔父,人遽能宁,热恼者顿获清凉,拘窘者暂成乐易。凡所至处,兴尽欲返,虽积金留之,不少驻足也。名公钜卿舟及吴兴,必首问师起居状。自为二陶器,曰:「死则此埋之」。素无病恼,崇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忽谓寺众曰:「吾缘谢已,今日矣」。索汤与浴,留颂辞众,歌渔父数声,一笑,整衣趺坐而化。即以陶器瘗于归云庵下,实明年正月初七日也,俗寿七十四岁,僧腊四十九年。师本受业于吴山之解空,其徒舍本逐末,犯义毁戒,至靡不为。师游学出山久,比归,一切屏斥,荤血瓶罂不以入门,与俗方隔。始延灵照讲师为之肄业,复得方阳居士陆懿野翁先生,先后表里。营求香积,补苴鏬漏,迄今遂为净众名刹。度徒弟若孙四十四人:常照、宗礼、宗鉴皆以其学传法立众,知名于时。予方髧髦,师一面即相叹异。比窃登科第,朝廷补外投闲,备更幽患。每从师游,必曰:「我死为作碑」。师入灭云久,随世推迁,顾以此愿未偿为恨。宗鉴为疏始末,一夕而文就,且以词系之。其铭曰:
由禅而教,如骈罗万象,而触鉴斯照,则乌往而非要?由教而禅,顺风恬波,而挽以过船,亦左右而逢源。如端师子,饱学乎经论,而自得乎蹄筌。盖宝公之神悟,寒山之微言,普化之直裰,而船子之钓竿也。其可形似者,见其人矣;其不可即者,孰知其天乎?
觉悟教院住持、传天台教法孙真悟大师宗鉴立石。阳羡钮完同弟宁模刻。
按:《吴山净端禅师语录》卷下,续藏经第二编第三一套第三册。
湖州石冢村青莲院记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七、《苕溪集》卷二二、同治《湖州府志》卷四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出城南行五十里,少东有村曰石冢,其梵刹曰青莲。唐大顺二年始建,乾宁中得额为「报恩禅院」。至国朝治平二年赐今额。环水为院,四无居邻,盖栖心学道之境。初若无路,惟轻航短楫至焉。粥鱼斋鼓,闻于傍近。禺中而食,则孤烟突起于云水渺㳽之间,望之郁然。余未及造也,问诸道傍:「彼僧院者何如」?曰:「院不至崇大。已而规制整整,精丽明洁为可观。异时垣颓壁败,栋宇倾挠,左右撑柱,更阅岁久,观者悸心,如将压焉。今院僧慈济人师齐岳,尽彻其故而一新之,盛矣哉」!余同识岳:「是妙于医者耶」?曰:「然」。岳自少习卢华之术,通金匮石室之书,以是济人,亦以自养身,余尝赖之。一日过余,始询其事,岳曰:「吾受业自院,既而游方累年,稍倦而归,视所谓受业之区,几为荒墟,惕然动容,寝不安席,炷香自誓,勉励其术,以所得赀财,次第建立,不敢有一毫之私。是吾之发是心也,以疾扣门者加众。吾潜心以思,思则得之,疾无重轻,赋药授方辄验,可期以时日。又有知我之有是心者,乃力而交助之,市木于某乡,采石于某山,有不受赀而愿施者。自绍兴戊午距今十有九年,而众工释用。初营三门,再岁而办斋厨次之。厨成,而二时清众合食堂上。僧舍钟楼、观音大士殿又次之。最后建转轮宝藏,极一时金碧之工,灿烂升离,夺人眸子。吹螺击鼓,铿鍧于庑廊之下,施利日至,斋厨之费,赖此以给。布砖累甓,内外前后,纤悉备具」。余怪而问之:「是何成之易耶」?岳曰:「吾志于成矣,然成之者非吾也,意其有阴相焉。何以云然?吾之术不加于昔也,而灵于人若此。事既济矣,自今以往,不自料吾之术复能灵于其身若此其易者乎。以是知世之怀自利之私,求得于人,而偶得之,以为吾能彼不能者,妄也」。余闻其言而韪之。岳求记于余。余年七十有九,病且昏,岂复能文。既赏其勤,且有感于其言,而为之书。余于世间之见,固未能超出也,又欲于此警夫后之人,可哂也已。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丁卯记。
上将秋狩。政府六曹进宴。臣以病不参。怅然有作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十二○第二十五
圣君高拱郁金袍,佳气氤氲霭紫霄。
上下螭阶严虎豹,东西鹓列簇蝉貂。
寿觞潋滟呼齐岳,仙乐铿锵见舞韶。
臣病未能参盛会,只将丹恳祝神尧。
再叠 其八 明 · 李鲁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松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支离孤影学潜龙,斗屋萧条绕毁墉。
半壁图书排圣哲,一庭风露杂梅松。
忧端齐岳三更夜,剑气埋城数尺锋。
海上长鲸那得斩,腥云几日埽关封。
貂裘换酒 登挂雾山绝顶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疏影楼词之画边琴趣
青柱天门笏。
俯群峦、亭亭玉朗,偃霞回蜺。
手撷芙蓉凌石屋,人似盘霄健鹘。
浩唱与、樵风相答。
北去海天浮不尽,指燕关、齐岳摇芒末。
潮紫翠,荡烟色。
十干尘事归棋劫(上有棋盘石)。
尽无聊、敲泉煮茗,鼎花沸雪。
十二水帘低不捲。
淡碧一层松樾。
约梦里,来寻仙迹。
月丽云娇莲掌拓,锦珊湖、飞上罗浮蝶。
河汉影,绕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