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太玄索隐序 南宋 · 张演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二、《永乐大典》卷四九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五
孔子赞《易》,谓非天下之至精,非天下之至变,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
窃尝迹是三言者,本末有序,盖自卦、爻、彖、象推其极,而遂知来物至精之谓也。
若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河图》之数以五,不必主于卦之八也,此变也。
然自赞《易》以来,未闻通此变者。
及《太玄》作,而天下之至变始见焉。
所谓神无方而《易》无体,与夫可以祐神者,则又超乎象数之表,冥乎太极之先。
此由真积力久之功,可以心悟,而不可以言得也。
《易》至于是,夫何体之有!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呜呼,是三言之赞《易》,固范天地而揭日月哉!
汉之诸儒若董仲舒京房之流,其于卦、繇之间,或精其事矣;
扬子云之学眇视馀子,既通其变,又几于神,殆孔子所谓能与于此者也。
故八卦变而九天,六爻变而九赞。
致用皆九,与《易》异位。
其曰:「冲、错、摛、莹云者,彖、系之变也;
固、直、蒙、酉、冥者,元、亨、利、贞之变也。
方、州、部、家之位,则四营成《易》之体焉。
策用三六,仪用二九,则十有八变,成卦之义焉」。
以之推天地日月之运,事物休咎之證,妙于易准,会归有极,信乎其通于变之至者也。
故泰柄云行者谓太极,元气之统于天也;
时监地营者谓时运,品物之括于地也。
天地事物之情,两言而该之。
其文有曰:「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
夫天苍然其见之著也,夫地隤然其形之大也。
今乃以不见、不形言之,此岂世之识量所及哉?
又曰:「其上也悬天下也,沦渊纤也,入秽广也」。
包畛,盖玄之又玄矣,清净冲漠,潭思钩深,天人精微,融一无间,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者,岂非此之谓耶?
汉兴中天之年,特微见其莹尔。
夫《易》广矣大矣,形于数者《易》蕴之一也。
推数至精,而后知变;
然能变而止,亦非君子之所尽其力者。
必也与天地相似弥纶,久大德业,以此洗心,穷神知化,然后为文王孔子之学也。
子云之《玄》,其亦以之。
古今为《玄》训释者十数家,唐王涯《五论》,颇为玄学所宗,然特明其事例之可言者与揲蓍之法而已,不足以尽《玄》也。
余里中友胡君晋杰抱《玄》遗编,独究终始,总其数而为之图,探其颐而见于论。
龙虎鸟龟,纯正阖辟,凡《玄》词之所该,必图列之。
至于天日、律吕、五行、音声与《玄》应者,悉不遗也。
其伦类所通广且奥,推秒法以合《太初历》,尤前人之未至者。
若《玄》之首赞踦嬴,虽不一二条析,然显微阐幽,中涵至理,子云所以有待于后世者,晋桀其庶矣乎!
演不知布预穷数,何能深《玄》之微,因晋桀之学,愿问津焉。
是用独著孔子系《易》之言,以明《太玄》得《易》之变,且序晋桀之学为有功于《玄》者,以待后之君子。
庆元元年岁在乙卯季秋既望江原张演序。
广东宪司周濂溪先生 南宋 · 蔡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八、久轩公集、《濂溪志》卷七、太常周氏宗谱
昔先师朱文公作《濂溪周夫子祠堂记》曰:「高极乎无极太极之妙,而不离乎日用之间;
幽深乎阴阳五行造化之赜,而不离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
大哉言乎!
所以阐夫子精微之旨,揭万世义理之准也。
盖夫子之学,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上下与天地同流,此岂浅近者所能窥;
而其见之行事,则「谨刑」一节尤为深切著明。
夫明刑以弼五教,至政以教祗德,自古圣人轻重毫发,必致其谨者。
固阳舒阴惨、仁柔义刚,以辅教化之不及,而好生之心,流行不息,同胞同体,视之如伤,于以全人性之天,则于无极、太极之本体,亦岂有间哉!
夫子辩分宁不决之狱,争南安非辜之囚,所至务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至于祥刑广东,则仁流益远矣。
天以春生万物,止之以秋。
圣人法天,以政养万民,肃之以刑,此夫子之秋肃、夫子之春生也。
深溪万仞,民死于石,为之减砚而著令;
黄茆张空,民死于瘴,为之绊辔而后行;
乡人候吏,惟恐奔走马蹄,脚之或后,而黠胥恶少,则凛凛然如快刀健斧之将加。
仁之克广形著如是夫!
淳熙间绣使陆公世良因民之德公也,祠于丹荔堂之侧有年矣。
宪司杨公大异改祠于湘江书院
周侯弭节是邦,思甘棠之遗,首访旧祠,吏以废告。
侯怛然曰:「湘江之祠,学者之通敬也,而所主者教;
丹荔之祠,官守之常敬也,而所主者刑。
刑教虽一,而祠有不同,夫岂可废哉」!
亟命汎扫旧宇,而谒至焉。
又虑规模湫隘,不足以揭虔妥灵,遂辟地于官治之西偏,以庶几羹墙之思,且贻书俾杭记之。
杭学于朱子者也,酌泉知脉,元公于杭有罔极之恩,谊弗敢辞。
窃谓元公之祠遍天下,而司存一祠,侯独以为不可废者,何哉?
广南十四州生民之命所系也。
部使者旦而瞻是祠,退阅未决之狱,必思夫子之以刚得中、以动而明,敢不敬?
夕而瞻是祠,退决非辜之囚,必思夫子之中正明达、烛及微暧,敢不敬?
朔望瞻是祠,退而心行乎一路之间,必思夫子不惮出入之勤,虽荒崖绝岛,而念虑不可不到也,敢不敬?
祠在是则敬在是,敬在是则十四州之民命在是也,祠可不复其旧欤!
此侯之心也。
呜呼!
侯之心非特善一家之学,将以开群心有体有用、有微有显之学也;
非特为曲江之地,将以为天下立心、立命之地也。
前者百八十年之既往,侯既有续元公之道,后乎千百世之方来,必又有以续侯之心,相与引之于无穷,仁不可胜用矣。
侯名叟,元公族孙也,学行为世推重,近岁以御史经筵召,不至,改外台,所学所志,未易量云。